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2024-05-22 19:17:16 1级文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1级文库可爱的小编惊云帮大家收集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一
【关键词】存货;物资;会计核算
一、引言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制定并颁发了我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并要求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然而,在资产管理方面,新会计制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补充和完善,以促进顺利实施,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政府会计制度关于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相关规定存在的不足
(一)政府会计制度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
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准则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耗用或者可以变现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储备资产、文物文化资产、保障性住房和自然资源资产等。除此之外,再无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的《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中删除了“存货”会计科目,同时新增加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个科目对原“存货”项目所涉内容进行核算;其中“库存物品”用于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在对“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解释上,新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六类,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除此之外,同样再无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对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新会计制度规定,“对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本科目核算”。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二)关于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内容缺失不完整
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2]的通知”中明确表示,自202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将启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并要求不再执行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行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然而,令人迷惑的是,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既没有关于单项固定资产(比如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的价值认定标准,也没有就相关内容的进一步诠释,是否继续参照现行制度和准则执行并不明确。
2.新会计准则和和新会计制度个别内容规定不一,内容粗放,执行困难
第一,新会计准则中流动资产依然将“存货”列举其中,但新会计制度中并无“存货”这一提法,而是将原来“存货”的内容分解成了“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三项内容进行核算和管理,不同的表述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执行带来困惑。第二,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固定资产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各自所包含了哪些基本内容,这些都缺乏进一步的解释与说明。这样的规定似乎显得简单粗放,不具可理解性。
3.用词不严谨不科学,易引起操作多样化
新会计制度规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费用,不通过“库存物品”核算。也就是说,对于单位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购进时直接列支,也可以不直接列支。对于无形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也就是说,对这部分无形资产,在会计处理上既可以计入当期费用,也可以不计入当期费用;同时,在量词的使用上,不定量词“大批量”的使用让人缺乏明确的口径,什么样的数量才叫“大批量”在认知上无法进行统一。试想一下,如果根据这样的规定开展工作,不同学校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进行办理。这不仅会造成不同单位核算口径的差异,还影响会计报表数据口径的一致性和可使用性。
4.有的条款内容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1)将动植物纳入存货或固定资产管理值得再思考(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什么样的动植物作为流动资产管理)由于动植物特有的生物属性,其单项价值会因其持续生长时间而发生较大变化,比如不少高校里面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其单项价值巨大,不少就是从所谓的“库存物品”逐渐生长成了“固定资产”。事实上,具有生物属性的动植物与非生物性资产在价值的形成与转移上有很大不同,将动植物纳入“库存物品”和“固定资产”管理显得简单粗放,里面所包含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2)核算内容不明确,有的地方内容重叠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1)参照《企业会计准则》[3]关于低值易耗品的定义,对“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等物品”,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被列入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和管理。2)“包装物”和“装具”按汉语词义二者部分语意重叠。3)“包装物”核算的内容可以归结到“材料”“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中,将“包装物”单列核算没必要,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区分。4)“动植物”与“自然资源资产”怎么界定,自然生长的动植物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资产不明确。
5.“低值易耗品”词语引用不准确
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而政府会计新准则和制度并没有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定义,也缺乏对相关内容的阐释。单就这一概念所体现的词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在汉语词义上不仅不属于易耗品,而是属于“耐耗品”,把耐用的物资叫做“易耗品”,不仅在词意上相互矛盾,也不符合大众对汉语基本词义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于完善新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制度中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内容的思考
(一)尽快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确认口径
鉴于财政部明确要求政府新会计制度启用后,现行相关行业会计制度和准则必须停用,因此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显得更加重要。第一,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第四章第二十八条规定中所包含的“存货”删掉,用“在途物品、库存物品、加工物品”进行替换,以此保持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内容的一致性。第二,对新会计制度中资产所包含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释和完善,明确相关科目核算口径和标准。包括非流动资产中单项“固定资产”“自然资源资产”“动植物资产”的核算内容和确认标准;流动资产中“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核算内容和认定标准。比如低值易耗品,如果将其定义为“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内(比如:单项价值大于10元),能多次使用并能基本保持实物形态,并且不能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的劳动资料”,就会更加便于理解和执行,并更有利于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对“库存物品”所包含的内容重新定义和阐释
新会计制度规定,“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包括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实际工作中,“包装物”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储存包装各类物资而储备的、并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比如桶、箱、坛、瓶等;另一部分是直接用于包装、盛放各类物资的一次性包装物和包装材料,如包装纸、一次性包装纸箱、绳索、包装用铁丝铁皮、一次性盒子等。根据不同包装物的使用情况及价值转移过程分析,一次性包装材料和包装物统一纳入“材料”核算更为科学合理;对用于储存和保管各类物资和材料并能多次使用的包装物,可以根据其价值大小和使用年限长短,分别在“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3]中,所谓“低值易耗品”,就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替换设备、包装容器、劳保用品、管理用具以及其他低值易耗品等。因此,借鉴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和解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同样属于“低值易耗品”核算的内容。因此,新会计制度中关于“库存物品”核算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本科目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动植物等的成本。这样的表述与实际工作更为相符。
(三)用“低值耐耗品”替换“低值易耗品”,并对其核算内容进行界定和阐释
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3]中,“低值易耗品”通常是指单项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下或使用期限不满一年,并且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从定义上看,能多次使用并能保持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与“耐耗品”词义更为接近。因此,参照企业会计相关基本概念及核算规定,如果将“低值易耗品”改为“低值耐耗品”,不仅会大大增强汉语词义与核算内容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相关制度的理解和执行。
(四)加强资产的分类核算和管理的研究,新设“生物性资产”科目
动植物作为具有生命的活体,其价值的变化与非生命类物资价值变化完全不同,动植物可否作为生物性资产单列进行管理和核算,值得广大会计人员思索;实际工作中,不少动植物早已从“库存物品”成长为“固定资产”并还在继续成长,并且不少单位动植物资产价值不菲,尤其是高校里面几乎都有不少长年生长的名贵古树苗木,价值巨大。结合动植物资产生物属性和实际管理需求,专设“生物性资产”类别进行单独核算和管理符合会计学基本理论和要求,符合生物性资产实际管理的需要。
(五)科学准确表述相关制度,不定量词、表述模棱两
可的词语少用或不用,或者斟酌使用1.新会计制度中“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进时直接列作支出”,这句话中“可以”一词建议删掉;或者直接改为“对于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在购进时经物资管理部门验收后直接列作支出”。2.无形资产条款中“非大批量购入、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可以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句话可以这样描述,“单价小于1000元的无形资产,于购买的当期将其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这样的改动更符合财务会计严谨性要求,有利于新会计制度的理解、实施和完善。
(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精细化管理
为科学有效对低值易耗品进行全面核算和管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该类物品可采用“批量记账、单项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二维码生成、识别、扫描技术,在低耗类物品购进验收合格后,以同类批量(单件)物资的总金额直接记账列支,同时利用二维码技术将每一项(件)低耗品自动生成唯一对应二维码并进行系统保存记录,通过二维码生成和扫描识别仪,对单项低耗生命周期及价值运动进行完整的记录和管理,包括购进、验收、领用、维修、报废报损等,使用过程不计提折旧。二维码技术的运用,将极大提升低耗物品管理绩效,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四、结语
新会计准则和制度随着2024年的临近将很快实施,加强准则和制度相关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尽快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建立起科学、全面、有效的资产管理及核算制度体系,提升相关单位资产管理绩效和办事效率,促进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A].2015.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二
【关键词】医院财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在医院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财务会计工作始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离不开同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有效支持。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行研究和分析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管理责任不明确、核算制度存在问题、方法有待优化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前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管理责任不明确
管理责任不明确是造成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同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医院同定资产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负责部门并没有对于账日进行有效的核查,并且每个科室的负责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财产管理工作,因此导致了各项记录的完整性较差。
2.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核算制度存在问题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同定资产的购置工作进行过程中,其存在的盲日性往往会导致核算工作整体的可行性和核算执行之后带来的效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递减。甚至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购买人的设备整体效益降低,甚至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资金浪费。医院同定资产管理核算中却没有相应的加速折旧,没有资产减值准备金,造成账面同定资产的严重失真。
3.方法有待优化
方法有待优化主要是指我国部分医院的同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法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方面。主要是因为同定资产核算的模式有待完善,并且同定资产核算的账曰价值浮动较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包括历史成本法在内的方法应用效果并不是非常良好。除此之外,方法有待优化还体现在其方法无法长期进行更新,并且也无法促进管理部门进行相应的监督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优化工作
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优化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完善具体制度、明确具体责任、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当前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的优化于作进行了分析。
1.完善具体制度
完善具体制度是优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完善具体制度的过程中一元醇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制定和完善医院的同定资产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在完善具体制度的过程中医院的管理者要像重视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一样,从各方面对医院的同定资产给予大力支持。举例来说,资产管理部门也要对医院同定资产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进行详细记录,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医院的同定资产的流失。南于医院同定资产存在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散的客观现状,所以必须从医院实际出发,建立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科室“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有效提升。
2.明确具体责任
明确具体责任对于优化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明确具体责任的过程中医院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将科室资产的消耗计入成本核算,将房屋、设备按折旧率计提折旧,计人科室经营成本之中。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科室乱购设备且长期闲置,又可以督促科室及时处理报废的资产,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医院现有资产的使用率,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效率的持续提升。
3.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
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是优化工作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在扩大核算与管理范围的过程中医院财务人员应当注重将同定资产管理列为所使用科室绩效的考核内容医院的科室作为同定资产的使用单位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并且通过这样的考核可以强化科室的增值意识,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医院同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可靠性和精确性的日益进步。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院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和医院财务工作整体水平的日益进步,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医院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对于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同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财务实践工作的进行来促进我国医院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玉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与对策[J]现代医院,2008,8 (11):118
[2]杨上保 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J] 中国卫生经济,2013,22(9):26-27
[3]王小平,王贤裕,刘德芝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院快速发展[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6(2):25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三
会计制度是指针对商业贸易与财务管理进行分类登记、编制与审核、上报的相关制度。从狭义上分析医院的会计是关于医院经济活动的系统性进展和信息分析,将统计的数据总结成报告的过程称为财务会计,一般称这种报告为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资产负债表,说明医院的资产和债务;第二种是损益表,报告医院的总收入情况、开销、获利或者亏损;第三种是现金流动表,分析现金流进和流出医院的情形。为了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作的报告称为管理会计。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在长期使用中能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劳动资料和消费资料,一般分为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本文将简单介绍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
1 新医院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定义
2011年,著名会计准则主讲专家袁小勇出版了代表作《新医院会计制度》,全书内容新颖,讲解全面而精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该著作的第一章论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十大变化,即调整了制度的适用范围;突出权责发生制,全面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规范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同时体现预算和财务两种信息;将科教资金纳入收支管理;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将基本建设项目纳入医院会计“大账”;配合新医改,药品收支不再单独核算;解决了净资产严重不实的问题;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
医院的固定资产包括医疗设备仪器、机械、病房和建筑物等,也就是医院为了正常运营、提供服务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
2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问题
2.1 固定资产采购体系不完善
目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作为重要固定资产之一的医疗设备仪器采购的核算与管理问题。医院更新或者购买固定资产的资金通常来源于专用基金,如果专用基金余额不足又得不到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就会严重限制医院的发展。医院的正常运营必须采购大量的医疗设备,在采购过程中,大多数医院都是由财务部简单编制采购计划书,并交给财务部管理人员进行复核,审核通过后,由财务部签订采购合同,合同要规定采购内容、名称、数量、规格技术要求、交付时间以及付款模式、违约办法等;签订合同后,由医院的监督机构进行跟踪监督合同执行与货物验收;最后由财务部进行货款结算以及供应商登记,这样做虽然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采购成本,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医院对固定资产的评价体系有问题,选择固定资产供应商时,仅以价格作为评价标准;和供应商的合作主要集中交易关系上。从长期战略来看,这种价格判断法对医院获取长期稳定和优质固定资产货源是十分不利的。这种合作关系造成的竞争多于合作,致使固定资产采购与核算管理的不确定性增加,阻碍合作的通畅进行。
2.2 医院核算固定资产的技术方法有待优化
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相对落后,很多医院没有采用新医院会计制度所提倡的先进技术与会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混为一体,核算固定资产时仅以单位价值为基准来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并不科学,严重影响核算质量,不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2.3 会计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对会计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但是部分会计师的专业水平有限,不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来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工作,爱岗敬业意识不足,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质量。
3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策略
3.1 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体系
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医院的财务部应该与质检部相配合,财务部负责核算成本、付款等相关程序;采购完毕后再由质检部进行固定资产质量检验,做好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提高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医院不能只使用专用基金来购买医疗设备。医院应使用现代管理会计来核算医院固定资产,现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并列,注重改善医院内部财政经营管理,优化经济资源的信息系统,研制先进的计算机会计软件。现代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执行会计和决策与计划会计,决策会计是决策与计划会计的核心内容,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深入地分析各种方案,可以权衡利害,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选择最佳方案,实现决策目标。决策是计划的基础,计划相当于财务预算,是用货币的形式核算医院固定资产,预算固定资产的运营现状及其经济效益,并汇总预算体系。执行会计的前提基础是决策与计划会计,更加重视医院固定资产消费经营项目的进度、过程和收益,会将医院固定资产的年度预算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和具体化,并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3.2 优化医院核算固定资产的制度与模式
优化医院核算固定资产的技术方法,首先要挖掘财务会计的职能,需要构建更加完整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建立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模式,拓宽财务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为了适应新医院会计制度,需要重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制定与新医院会计制度相适应的财务会计理论,形成有结构层次的理论体系。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应包括会计概念结构框架、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应用理论三大基本理论。要注意医院的固定资产并非永久不变的,不能只根据固定资产的价格或者使用时间来制定标准,必须做好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工作。
新医院会计制度要求建立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模式,从而规范医院的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约束医院的监督机构和决策机构。建立简介管理型的会计宏观管理模式,促使会计准则体系更加成熟化、科学化。必须制定新医院会计法、企业会计电算化准则、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资格与监督体系等。
另外,医院要拓展财务会计的职能,即拓宽财务会计理论研究领域,需要综合探究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电算化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要吸收西方的先进会计理论。目前,会计理论界在基本理论问题方面已不再只注重文字表述,而是更加注重学术认识在电算化会计中发挥的作用。财务与会计必须一分为二,财务管理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属于职能管理部门,承担着财务工作,促使财务发挥应有的价值与作用。但是,会计不是职能管理部门,只有提供综合性财务信息的权力和职能,无权干涉财务。此外,要注意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趋向成熟化与科学化,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建立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自我监督机构与自我约束、自我调控的理论体系。
3.3 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
医院必须加强会计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完善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自我监督与咨询服务体系,注重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对会计师进行定期培训,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会计师要辅助医院进一步完善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使其规范化、科学化,还要从新医院会计制度建设出发,协调医院各部门和各科室的关系,可以用现金流量表来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四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净资产;核算与管理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执行,这是财政部配套财政预算改革,该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统一规范。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亮点之一是对净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并在科目设置及业务内容有重大变化,给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和管理带来较大影响。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事业单位净资产划分为基金类净资产和结转、结余类净资产两大类,对净资产进行了分类管理,可以避免相互混淆,合理使用,更清新准确地归集了净资产的构成和用途
1、基金类净资产是指具有专门的来源及规定用途的财务资源,需要设立才能存在。主要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
“事业基金”为非限定性基金,用途为弥补单位收支差额及单位自列课题;“非流动资产基金”为限定性基金,体现非流动资产占有;“专用基金”同样也为限定性基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无形资产购置等。
2、结转、结余类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根据资金来源可分为“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用于上缴、经批准动用结余,可留归本单位使用;“财政补助结转”用途为转入下期继续使用;“非财政补助结余”用于转入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转”用于职工福利与事业基金。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不同来源的资金收支结余结转情况进一步细化,加强结转和结余管理的要求,明确口径充分体现了财政科学化及管理精细化的要求
1、新制度增设了“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等新科目,同时相应地取消了“结余分配”等旧科目。结余改为结转和结余,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重新界定了各项结转结余的范围,明确了各项结转结余之间的关系,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随着包括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非税收入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在内的一系列公共财政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很多环节的管理制度发生很大变化,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需要加强对这部份资金的管理,并根据不同资金的不同性质及特征,采取具体的管理措施。
2、“财政补助结余”和“财政补助结转”主要核算财政性资金收支,“财政补助结余”处理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结余资金不能参与结余分配,须结转下年或者退回财政。“财政补助结转”核算中应注意符合财政结转资金的管理要求,转入下期继续使用结转资金应分项目管理,可分为“基本支出结转”和“项目支出结转”。
3、“非财政补助结余”和“非财政补助结转”主要核算非财政性资金收支,“非财政补助结余”主要由“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两组成部分。新制度下只有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最终转入“事业基金”。若事业单位当年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为正,第一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步上缴上级结余,第三步按照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按照新的财务制度,职工福利基金计提属于结余分配范畴,按照可供分配的非财政拨款结余不超过40%的比例提取),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差额,第四步按照规定提取其他专业基金,第五步将余额转入事业基金。若事业单位当年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为负,则由事业基金弥补,特别要注意事业基金只能用于弥补事业亏损,经营业务亏损不予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非财政补助结转”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以满足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的管理要求。
三、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等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等科目,相关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1、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科目,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非流动资产价值在购置取得或发生相关支出时形成,折旧、摊销、处置时冲减非流动资产价值,重大变化在于非流动资产基金是对应非流动资产设置的基金,因此它与非流动资产科目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净值相等,它的增减总是伴随着对应的资产净值的变化。如果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这类特殊情况,在租赁期未满时,其固定资产净值与其对应非流动资产基金金额不相等。
2、对外投资核算与管理的变化,取消“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设“非流动资金基金-长期投资”,影响净资产项目仅为长期投资,如果有以货币资金取得长期投资需减少事业基金并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对外转让或到期收回长期债券投资本息时,应当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并增加“事业基金。
四、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加强和明确了“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管理,对“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净资产核算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1、“事业基金”核算与管理应当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不能用于弥补经营亏损,可以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目前事业基金管理不严格,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不能很好发挥事业基金“蓄水池”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和支持事业发展“蓄水池”作用,必须加强对事业基金的核算和管理。
2、“专用基金”核算与管理应当遵循“先提后用、收支平衡、专款专用”的原则,支出不得超出基金规模,不能混用专用基金。“专用基金”具有控制和专用的特点,管理和使用得当会发挥积极的作用。设置专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拓宽资金渠道的客观需要,既要符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又要符合改革和加强财务管理的要求。
结束语:我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净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合理合法合规,可以大幅提升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有效性,真实完整反映本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状况,确保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金完整性和安全性。(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五
关键词: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 新变化
一、财政体制改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一)财政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经过近20年“分税制”改革,我国财政体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如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问题、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全到位问题以及税制结构不尽合理,税制不能更好发挥调节收入差距作用,致使地方缺乏税源只能靠卖地方式筹资等等,这些深层次问题存在为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方向与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财政体制的职能和调控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以解决,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财政体制改革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要求
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将重点围绕三方面来展开,即预算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以及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其中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基础,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其对行政单位的财会制度的要求包括:
1、推进预算公开,建立透明预算制度
预算公开本质上是政府行为透明化的一种体现,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也是依法行政、防范财政风险的需要。我们常说,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想让群众能看懂、社会能监督、透明度能提高,透明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是最有效的途径。虽然目前为止,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透明预算制度的建立仍需要继续完善全口径预算,进而增强预算的完整性,进一步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和内容,除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均应公开本部门预决算。
2、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研究清理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
虽然挂钩在特定发展阶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政府的财力固化。目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GDP挂钩的重点支出,涉及7类,占全国财政支出的47.5%。将近一半的财力被从上到下固化掉,很不科学也脱离实际,要改为据实安排支出。当然,取消挂钩并不是否定某项事业的重要性,这7类支出都是重点,但保障重点不一定要挂钩。
3、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财政的本质是中长期的制度安排,如果没有中期规划,预算一年一平衡,财政资金安排就会一年一考虑、一年一定事,不利于顾及长远。制定中长期财政规划,引导大家往前看,考虑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有多少资源,要达到什么效果。哪些是短板,要先把它做起来,在资金安排上保障投入,这样更符合实际。
二、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管理适应财政改革的建议
(一)逐步加大财务公开力度
对于预算的公开必须要加大力度,同时对于公开的内容也应当逐渐的细化,尤其是针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以及公务出国等“三公”经费的公开。保证公开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渠道的畅通性。促进预算体制的公开、规范与透明,切实保证预算系统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加强各个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让社会公众知情,并参与监督,从而保证财政资金用到了实处。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预算编审体系。对于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要积极借鉴,改革的过程要围绕着目标、计划以及管理三个方面,建立好审核部门和申报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规范财政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对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管理、评价、应用以及绩效的问责机制等整体环节衔接有序。二是构建预算标准定额体系。从项目支出预算着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和逐步实施的原则,对于项目的支出定额进行积极的研究,逐步的建立起完善的定额标准体系。
(三)细化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在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下,调整各子预算的具体收支科目,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针对我国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资产负债表,有必要尽快建立包括政府资产负债表在内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并逐步细化完善,为防范财政风险提供基础性信息。加强部门项目预算管理,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试编3―5年中期滚动式预算,进一步完善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四)进一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
首先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考虑到人员经费上涨、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较重的现实和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应力求保持行政成本基本稳定,并结合配套改革寻求使其有所下降。支出的主要方向应该定位于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和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等。
其次需要优化支出方式。减少采用专项补贴支持产业、行业发展的方式,审慎、合理地采用税收优惠方式,并探索以“税式支出”的形式将减免税纳入预算管理。公共服务供给要充分将政府与市场结合,中央政府负责提供下限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根据本身情况在下限基础上提供改善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市场提供更高档次的服务。
最后便是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主体,强化绩效审计,加强绩效问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随着财政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相对于传统的体制有很大的变化,会计核算日益规范、不断细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胡飞。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南方论刊,2009,(2)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六
一、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1、协助报帐单位编制预算,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更多资料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管理好报账单位的各项资金,确保报账单位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2、统一办理和审核报帐单位的财务收支。办理现金、转账、汇兑等资金结算,办理经费的拨入、支出、往来款项的收付等业务。监督管理报账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严格支出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财经秩序,防止资金的浪费、挪用和挤占。
3、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统一为报账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包括对原始凭证合法性的审核、账务处理等财会事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保证核算操作规范合法达标。
4、统一编制会计报表,为报账单位和各部门提供财务报告,并提供各种会计服务,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合法、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接受报账单位对会计事项的查询和资金核对等。
5、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的各项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知悉情况。
6、负责报帐单位收费票据的领取、保管、分发和核销。为报账单位保管会计档案。
二、核算中心工作守则
1、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理财,认真履行职责。
2、对在执行会计服务业务中知悉的报帐单位经济(或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3、对报帐单位示意作出不当的会计处理,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予以拒绝。
4、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更正、补充直至完善,方可受理。
5、对报帐单位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问题负有解释的责任。
三、核算中心工作人员主要职责
(一)、核算中心主任主要职责:
1、负责监督、指导、管理核算中心的各项工作;
2、组织核算中心人员学习法规制度和业务知识,以及思想教育;
3、负责向主管领导及上级领导报告工作信息;
4、管理报帐单位资金的收取、储存和使用,调度资金;
5、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6、负责有关财务审批事项,控制资金的合法使用;
7、熟悉掌握核算中心的运作情况,研究报帐单位的收支政策,并提出优化收支结构的政策性建议;
8、完成本局及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协调部门关系。
(二)、核算中心副主任(兼会计主管)主要职责:
1、协助主任管理核算中心工作,组织学习法规制度、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2、具体办理核算中心的有关行政事务,管理核算中心日常业务工作;
3、负责审核报帐单位收支凭证,以及各项申请、报告和有关财经事项等;
4、负责建立制订核算中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对报帐单位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进行审核把关;
5、纠正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制度行为和不执行预算计划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不良行为;
6、督促检查指导核算中心开展业务工作,确定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分工,指导开展业务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7、掌握核算中心的各种信息资料,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核算中心审核员(兼总会计、会计档案、票据、核算系统管理)主要职责
1、协助主任、副主任管理核算中心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法规制度、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2、负责审核报帐单位各项收支凭证、委托单和有关财经事项等;
3、负责监督执行核算中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报帐单位的财务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进行审核;
4、纠正和制止违反财经法规制度行为和不执行预算计划以及违反财经纪律的不良行为,以及规范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使用和管理;
5、做好票据的购买、保管、发放、回收、核销等工作,负责管理存档的会计档案资料,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6、负责计算机录入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帐务结账工作,以及计算机和财务软件的维护工作,确保安全运作;
7、检查指导会计组、出纳组开展业务工作,想方设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8、掌握核算中心的各种信息资料,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核算中心会计员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会计法》,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财政规章制度,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办理会计业务;
2、负责指导报帐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计划方案,并将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及时汇报,编制各种会计报表、预算报表和决算报表,并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3、拒绝受理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对不规范的原始凭证一律予以退回更正、补充。对违反财经法规制度的一切经济收支,一律不予受理;
4、负责依照法规在计算机上录入记账凭证,进行帐簿登记工作,正确按会计制度办理核算工作,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款相符、帐证相符、帐表相符。按电算化的管理规定进行工作;
5、会计年度内保管会计档案资料,负责财务稽核工作;
6、维护财经纪律,监督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对报帐单位的帐务和资产进行核算和监督。认真做好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为报帐单位开展业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7、为报帐单位提供预算决策,对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编制分析报告;
8、负责向报帐单位通报财务状况。接受审计、税务机关和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档案资料;
9、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五)、出纳员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规定,根据审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办理好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任何一切支付,必须以处理完善的凭证为依据。否则,均予以拒绝。
2、登记好银行日记账。对未达账项,月末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将银行存款账号出租、出借给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结算。
3、登记好现金日记帐,做到日清月结,帐款相符,收入支出票据逐日逐笔登记帐务,并按计算机管理规定操作。按时记帐、结帐交付单据。
4、做好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保密工作,确保流动资金的安全,尽可能减少现金的提取。如因工作不慎而使单位蒙受损失时,要负赔偿责任,遵纪守法,不得挪用、侵占公款,否则依法追究责任。
5、保管好所管印章、空白支票和空白收据等,按银行票据管理办法和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办事。
6、出纳人员将所有的支出凭证复核,必须是经会计主管严格审核其内容与金额是否与实际相符,单位负责人签字和单位公章是否与印鉴卡相符,查清确认真实准确后方能支付。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七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 学校 财务管理
一、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就由专门的会计人员开展,而财务管理则停留在原单位进行,这样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就想分离了,从而不利于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学校会计集中核算之前,学校的报销制度只要“一支笔”就可以了,会计集中核算后,转变成了以单位中心报销的制度。单位领导签字后,必须报经中心审批才能生效,有些学校对此认识的程度不够,这样就导致财务管理的效率下降。
2.会计集中核算降低了学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学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其原来的会计岗位被取消,原来业务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都被调到了会计核算中心,部分学校领导对报账的认识不够,认为这与财务人员的素质没有很大的关系,报账会计任命的随意性比较大,导致保障人员的素质稂莠不齐。学校财务活动的开展得不到财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学校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就降低了。
3.会计集中核算导致会计核算与学校的财产物资管理“相分离”,财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被弱化。资产的账实相符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会计核算移到核算中心,但财产物资仍被原单位管理,财务人员大都只为学校购置资产,提供发票而已,对购置的资产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导致其账实不符。这种物资管理和会计核算想脱离的状况,必然导致学校对物资管理的弱化。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的会计中心采用柜台管理的模式,会计中心通过发票的办理来进行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报账流程,但是却导致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长期相分离,使学校的财务管理失去其原有的监督作用。
2.会计中心对各单位国有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进行管理,各个单位统管着国有资产的使用,这种账实分离管理的局面,必然造成资产流失和使用效率低下。目前,部分学校的账面上存在着大量的报废资产,由于信息沟通的不及时及手续不是很完善,会计中心无法及时对资产进行减值处理,造成学校的账面资产的价值大于其实际价值。
3.财务集中核算监督容易脱节。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大部分报账制单位,都依赖于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监督管理,导致会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相分离,失去管理与监督。实践证明,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仅起到单位记账的作用,拉大了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的距离,财会人员整天“沉迷”于记账报账的业务,对单位的经济活动不是很了解,对支出的真实性把握也不是很准,致使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相分离,造成一些学校财务问题出现混乱的局面,资金乱用现象严重。
4.缺乏预算管理约束。由于部分学校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学校财力高度紧张、资金出现严重的浪费及教学等设备出现闲置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学校预算编制的质量和预算的使用效率不高,造成整个预算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因为预算目标的确定和学校自身实际没有紧密联系起来,预算编制的方法也不是很科学,还是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这种以支出基数为基础的方法,其本身就存在基数是否合理的问题,长年累积下来,预算套预算,使年度核定的支出标准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学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经济总量必然会稳步上升,针对其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及影响,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转变学校财务管理观念
在学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的经费报销都必须在“中心“办理,如果中心发现原始凭证等出现不真实的情况,就算原单位领导签字并盖章后,也有权利拒绝支付。而原来的经费报销是“一支笔”审核,这其中存在的巨大反差,就容易被单位领导误认为,这是在挑战他们的“权威”,削弱了他们的权利,这必然给“中心”的工作带来不利。因此,学校领导必须深刻解读最新的《会计法》,用先进的法律知识来武装自己,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会计核算单位必须和学校的领导及时沟通,让他们意识到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是他们理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没有减少各部门的财务职能。
2.加强以财务预算为主导的学校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财务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主要职能是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只有完善学校的财务预算,才能适应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操作流程,为“中心”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强化学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结合”的预算体系,在确立好教学经费、维持经费和发展经费的配比关系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环节上的职责,为财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的财务制度应该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以最新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依据,在编制具体的预算时,应该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统一规划,对学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财务收支核算管理及财务报表的编制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新规划,保证部门预算的改革措施在学校内部得到严格落实,保证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出现的“两种情况”不在发生。学校要强化预算管理把校内预算和部门预算合二为一,部门预算即是学校每年执行的唯一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建立科学、合理、准确和细化的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预算部门执行刚性,克服预算编制缺乏计划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明确各项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用途,杜绝无预算支出,只有这样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改革日标才能早日实现。
3.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
首先、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根据会计集中核算体质的要求,按照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和学校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完善学校的资产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其次、财务部门要和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实物资产进行盘查,从各个方面了解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率,杜绝设备出现闲置的现象发生。根据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不定期对学校的资产进行审查,及时统计数上报有关部门,实现对学校资产科学化管理;对学校的资产进行实时跟踪,加快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实现学校资产管理的网络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规范学校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后,按照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政府采购目录,规范招标程序。对比较大型的采购项目成立综合决策研究,有学校各个部门一起商讨,作出决策;对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需要采购的大型设备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坚持匹配建设,避免重复购置和设备闲置的现象发生。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八
关键词:部队;财务管理;集中核算制度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较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财政资金的管理和调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1.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具体做法及优势
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将国家财政资金和部队经费纳入到部队会计核算中心账户中,由核算中心严格按照部队财务标准和相应科目统一列入预算,进行调拨和管理的财务办法。实施集中核算制度后,部队下属预算单位取消本单位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单位经费纳入财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但保留各预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该单位仍具有统计职能以及预算编制职能。由各预算单位指定一名报账员专门负责办理资产的收支、登记,日常经费和与会计对账的工作。核算中心在处理分管预算单位的账务之后,还应向其出具经费收支报告表、经费账余额平衡表等各种财务资料。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属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集中到核算中心,由专职会计人员通过电算化软件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细化了财务权限,便于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大大提高了财务纪律的约束力和财务工作效率,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从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部队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管理意识淡薄
2.2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指预算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财务管理部门或财务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的各种财务数据。在部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独立于预算单位,不是十分了解基层预算单位财务工作的真实情况,在审核和监督该单位经济行为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凭借直观印象判断会计单据和账务的合法有效性,对于财务管理实际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掌握和纠正;再加之,一个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分管若干个预算单位,工作繁杂、工作量大,工作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间接造成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失察。
2.3核算中心财务工作监管力度不足
部队财务管理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相对有效地对预算单位财务进行了很好的监督,但核算中心的监督工作并没有受到重视,对于如何杜绝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些财务腐败和其他问题,需要政府财务审计部门和核算中心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3.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几点策略
相对于传统的部队财务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办法,但仍存在一些缺失,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策略加以完善:
3.1加强核算中心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协调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部队顺应时展所进行的财务管理改革,由核算中心与基层预算单位共同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并没有削弱该单位的财务管理权,基层预算单位的领导仍是会计法律责任主体,仍要承担其搞好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和义务,要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基层预算单位对核算中心财务工作的配合度。可以尝试定期进行核算中心与基层干部及财务工作人员的交流会,及时反馈和交流财务信息,共同就基层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使财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2提高基层报账人员素质
基层核算单位报账员负责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中的资产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记账等具体财会事务,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可以通过参加业务学习班进行集中学习,或到核算中心进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基层预算单位报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原则办事,把好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3.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通常来说,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审批制度、制约制度、内控制度等等。凭借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使核算中心和基层预算单位的各项财务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遏制和纠正了财务管理腐败问题,提高了部队财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会计集中核算是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方面有明显成效,是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部队是国家特殊的武装集团,立足部队会计管理现状,结和当前财务改革内容,针对集中核算制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改进,使会计集中核算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为部队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九
Abstract: Fixed assets is the basic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treat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 hospital, and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guaranteeing people's health and developing health service. It has implemented new hospital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system and introduced new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idea since 2012. And it has higher demand for assets confirmation, depreciation, accounting, and asset cleaning. Starting from analyzing the changes of system,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ixed assets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hospital asset management, for exploring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ways and accounting methods,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hospitals.
关键词: 新旧制度变化;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
Key words: old and new system changes;fixed assets management;fixed assets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39-03
0 引言
2012年1月1日全面实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大变化之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表现在固定资产标准提高,计提折旧核算改变,资产处置更具体明晰;固定资产管理强调全过程、提高使用效能的管理理念。本文拟从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不同,通过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提出医院管理方面应作的改变,以及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促进医院发展。
1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概念的主要变化
1.1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从单位价值标准方面有所提高,由原来的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业设备标准有800元提高至1500元),更加切合实际,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不必让单位大量的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从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增加了固定资产数据统计的不准确性。更加体现出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和意义,减少了医院因低值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管理成本。
重申了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此类物资也应具备固定资的使用标准,既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那何为“大批同类”呢,笔者认为属于医院大部分科室都在使用的同一国标固定资产分类代码下的资产,不是个别的科室使用或者特殊的零星购置,且预计将来也不会大规模购置的资产。本着谨慎性的原则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比如医疗用床、被服、木器家具等。
进一步明确了应用软件的资产确认标准,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包含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否则作无形资产核算,并分期摊销。因旧制度无相关规定,医院在处理应用软件时很难统一,此次新制度明确了应用软件在医院信息化发展、和HIS系统建设中的确认归属,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在各个医院的难题,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分类
新制度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分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并通过《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使资产的四大类与资产管理部门应用的国标固定资产代码分类进行了对接,并明确了每一分类固定资产的建议折旧年限,直接深入到操作层面。既可以服务于会计核算,也利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计,使资产数据有效的整合起来。另外《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对专用设备分类进一步明确,专指医药专用设备,医院购置的其他行业的专用设备应作为其他固定资产核算,更不能按照采购处室的不同,分别入专业设备和一般设备,统一了全国的医院专业设备口径;仪器仪表及量具类固定资产也归入其他固定资产核算,图书在其他固定资产参照固定资产管理但不提取折旧。
2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的变化
在科目设置上新增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待冲基金”三个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两个权益性科目。并明确了按照购置资产的资金来源、使用部门进行辅助核算。
新制度在核算和处置方面的改进,一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净值反映,这样能全面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净值,改变了旧制度下以原值列示存在资产虚增现象,同时按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也造成了净资产的虚增,而折旧实质上是一种损耗、耗费。固定资产长期按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制度的规定能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医院的固定资产状况。
二是新制度核算了固定资产清理的全过程,因旧制度没有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直接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发生残值或费用通过贷记修购基金反映,清理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无法清楚真实的反映。而新制度规定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进行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处置资产净额、累计折旧、待冲基金,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或残值收入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处置净收入反映,清理完毕时,清理净收入转到应缴款项,清理资产净额转其他支出。通过该科目记录清理的过程,实现处置过程的监控。
三是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按使用资金来源的不同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引入了“待冲基金“解决了财政补助资金、科教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问题。对于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计提折旧时通过“待冲基金”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反映,通过“待冲基金”科目对财政资金和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体现了现有资产净值中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资金的投入剩余量,同时完成了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的收付实现制和折旧提取的权责发生制的衔接转换;而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形成成本费用,并按照使用部门进行费用列支的辅助核算,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3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需改进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应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现行管理薄弱之处,进一步健全日常维护制度、内部调拨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成本绩效评价制度等,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的制度管控。
3.1 改变多头管理,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目前许多医院对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即专业医疗设备由药械部门分类核算管理,其他设备由后勤部门分类核算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容易出现管理交叉、盘点混乱的现象,且不适应资产管理软件整体全面管理的原则,新制度要求对折旧支出进行使用部门和资金来源辅助核算,多头管理使工作重复繁杂。应当由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从而实现使用部门申请采购、报修、报废,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负责,指定专人管理科室固定资产清单;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进行管理及二级分类明细核算,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分类管理,下设采购、维修保养人员,分别负责采购和维修、维护;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核算及会计监督,建立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总账,对财产物资会计进行业务指导,财产物资会计负责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资产使用部门及资产大类实行数量、金额控制,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粘贴标签。
3.2 统筹业务需求,推进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建设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应该充分利用医院HIS系统和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网,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根据各需要最详实的录入系统。一是根据使用部门确定固定资产管理单元,明确各科主任为科室资产管理负责人,并为该科室提供资产管理清单,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资产卡片和物资管理以及日常资产流转工作。二是引进条码管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可在资产系统数据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确定固定资产编号,采用一物一码,为每台设备贴上固定资产条码标签。在入库出库、日常查询、定期盘点等方面,通过系统条码、编号进行扫描管理,实现手持终端进行实物扫描盘点。运用计算机网络将各责任部门的终端链接,行成交互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系统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促进资产管理全程整合、良性循环,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3 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按照使用部门进行成本列支,纳入科室成本核算。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在编制卡片时确定资产会计分类、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使用部门、资金来源等信息,按月计提折旧并列支到科室成本,与人员经费、卫材药品费等其他支出共同构成科室直接成本,相应也为单病种核算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科室可以对累计折旧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在提供正常医疗服务的同时优化资产的管理。对于超期资产不再进行折旧的提取列支,这样促使科室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为医院节省了购置支出,当资产不能满足医疗服务技术需求或者维修费用过大时,科室将主动进行资产报废申报,购置新设备。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产出,占用资产要付出成本的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产运转,避免资产重复购置与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3.4 科学编制设备采购预算,严格管控国有资产配置
新制度取消修购基金,在资产购置时会计处理为:贷记货币资金、待冲基金,这样就造成只要有现金流或者财政资金,医院就可以进行设备的购置,不再受原来净资产中以备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所提取的修购基金余额的限制性约束,在目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的市场背景下,医院都有购置新设备的冲动,进入了资产购置的快速增长期,打破了原有的资产更新规律,而不合理超标配置资产无疑会增加医院的成本,进而增加病人的负担,带来盲目的扩张与资产的浪费。
这就需要进行配置管理,新制度下过渡到以设备采购预算控制医院的国有资产配置,上级资产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各部门新增资产购置预算,执行资产配置标准,掌握需求和存量数据,合理配置。医院要科学编制新增资产购置预算,列明必要性,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绩效报告,既注重经济性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在具有货币资金和财政资金是前提条件,医院的真正合理需求是必要条件。
4 新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1 待冲基金部分累计折旧是否进行成本核算的问题
为了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保证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结果的一致性,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要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提供最基础的会计数据,成本核算的数据都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一致,这就导致新制度中待冲基金的设立保证不了成本的全面、真实、准确。因为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提取时都通过待冲基金核算,不计入医疗成本支出,不能完全反映出真正的医疗成本,并且各个医院拨款的项目不同,拨款的金额不同,导致各医院计算出来的项目成本、医疗成本就失去了可比性,价格方面更是无法比较,病种核算也无从参考。
如果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来源,把财政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都计入医疗成本,这样核算出来的医疗成本数据能反映全成本的实际情况,但就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不一致,成本核算结果与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共同构建了医院核算体系,为了客观地反映医院的成本,笔者认为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可以不一致,实行双轨制在成本核算的医疗成本中加入待冲基金(用财政拨款购买固定资产每月计提的折旧和材料),这样核算每个医院投入在每个医疗项目上的口径是一致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就具有了可比性,医疗项目成本和病种的构成就有了核算基础。这就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要特别扎实和完善,做好信息的基础工作,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每月提取按照使用部门和资金来源进行核算的折旧提取明细表,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在新账中,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4.2 对于专用基金形成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不明确
专用基金是医院按规定设置、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如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金等。在医院用职工福利基金为职工食堂及集体福利设施购置固定资产时,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制度中没有明确处理方法。首先固定资产要入账,其次固定资产要提取折旧,再者职工福利基金已经发生实际占用支出,要一次性列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贷:货币资金;借: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贷:累计折旧,在资产入账时一次性提取完累计折旧,这样就会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照正常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的提取和列支,改变了折旧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也打乱了对于实际资产的管理,造成初始资产购进之后净值就为零,资产价值在账面消失。笔者认为对于专用基金购置资产的行为可以视同用财政性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进行资产的购置,专用基金同属资金来源中的一项参加辅助核算,形成的资产同样进行待冲基金处理,折旧提取时冲销待冲基金。处理如下:发生购置资产入账借:固定资产贷:货币资金,列支专用基金借:专用基金贷:待冲基金,月度折旧提取时借:待冲基金,贷:累计折旧。既满足专用基金的列支又能够进行折旧的提取,反映出医院资产实际状况。
4.3 对待冲基金进行单项资产设备的辅助核算
待冲基金是指医院使用其他资金外购置资产或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折旧或者领用摊销时予以冲减的基金。待冲基金科目核算了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反映了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便于上级领导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待冲基金科目的设置是一个创新,它符合现实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像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拨付情况和使用效果,能客观地评价政府对医院的项目资金投入的情况,加强了政府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
对于物资可以一次或者多次把相应的待冲基金冲减完毕,但对于以部分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购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各项资金来源的折旧提取数额要按照百分比来确定,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舍差,最终的结果就是待冲基金会有余额产生。再者目前资产变动加快,如遇以部分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后续改良支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等情况时,要对该项资产转入资产清理,在资产净值确定的同时,是否该项资产的剩余待冲基金也可以准确的确定出来呢?鉴于以上两种情况的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对待冲基金进行单项资产设备的辅助核算,登记所涉及设备的增加、折旧提取和待冲基金剩余情况,避免舍差的发生,也使资产数据更加准确。
5 总结
笔者首先探讨了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的优势之处;然后分析了新制度的创新之处,根据行业管理现状提出新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新制度中尚待探讨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9-33.
[2]医院会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8-44.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十
第一条为加强中心内部管理,建立严密的工作规程,规范业务工作,强化工作人员责任心,使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考核有据。依据《公务员法》、《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中心具体工作实际,制定本指标考核管理办法。
第二条考核基本原则。
根据每位职工的思想表现、工作实绩等进行考核,坚持“
实事求是”原则,按照“德、能、勤、绩”全面考核,据考核评定结果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做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三条考核机构。
为保证考核工作顺利进行,中心组成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工作,具体组成人员: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第二章考核程序
第四条本考核办法分为内务管理考核与工作业务考核两部分,其中内务管理考核对中心全体职工进行考核,工作业务考核按不同部室工作业务不同分别考核。
第五条本考核办法以量化计分的方法进行,实行百分制,其中内务管理考核40分,业务工作考核60分。
第六条评分方法。
内务管理考核总分值的60(24分)及业务工作考核总分值的60(36分)由部室负责人根据本部室人员近期工作表现,是否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是否服从工作分配,是否团结同志一道工作;是否有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等方面进行考核,然后评出分数。部室负责人分数由中心领导根据其所在部室工作完成情况评定。
内务管理考核总分值的40(16分)及业务工作考核总分值的40(24分),由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评定分数。
中心领导的内务管理考核按规定执行,业务工作考核取全体职工业务工作考核的平均分。
个人考核总得分=内务管理考核得分业务工作考核得分。
第七条每季度末考核一次,一年四次。
第三章内务管理考核
第八条考勤制度。严格执行《会计核算中心考勤制度》,
有以下行为之一者,相应加分或扣分。
1、请事假者每次扣0.5分,病假者每次扣0.2分(均以
假条为准);迟到、早退或脱岗一次扣1分,旷工一次扣5分。
2、请假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以公休假抵扣,但季末考核不得加分。
3、签到严禁为他人代签或代他人签,发现代签者和被代签者每次各扣0.5分。
4、每季度无迟到、早退、旷工、请假等事项者,季末考核时加5分。
第九条学习制度。
1、每周开展政治业务学习,无特殊情况迟到和中途退场每次各扣0.4分,喧哗者每次扣0.4分,无故不到每次扣1分。
2、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会计师及以上任职资格证书,单位报销有关学习费用,并给予500元人民币奖励。
3、干部职工提升学历发生费用的报销按中心制订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计算机管理制度。
1、禁止在局域网上玩游戏、播放cd、vcd、安装外来软
件,禁止进入本系统以外的其他网络,禁止用于与本职岗位无关的其它用途,严禁在计算机上使用外来软盘、光盘及u盘等,违者每项各扣5分;因安装外来软件造成病毒侵入局域网,导致数据文件的丢失和毁损扣10分,并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关责任。
2、不得擅自对系统或数据库文件进行删除或修改,毁坏数据文件,未经批准不得备份有关数据资料及软件,违者扣5分。
第十一条卫生制度。
1、各自办公区由各部室负责排班进行打扫,做到每天清扫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
2、每周进行一次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较差的,扣责任人2分。
第十二条其他。
1、中心全体职工实行挂牌上岗,工作期间未佩带上岗证
者,一次扣5分。
2、下班后应检查各种取暖设备及电灯、电脑是否全部关闭,并切断电源,方可离开,如发现未关闭各种用电设备者,由部室负责人追查责任人并扣2分,部室负责人不能追查出责任人,扣部室负责人2分。
3、丢失或损坏公共财物的每件扣1分,同时相应赔偿。
4、不能按时完成中心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扣当事人或相关人员2分。
5、受到上级部门表彰的部室,每人加3分,个人受到表彰加3分。
6、撰写论文、信息等被县、市、省、国家刊物采用的每篇分别加1,2,3,5分,并按所得稿酬给予奖励;代表单位参加各类比赛取得名次,比照举办单位奖励数额给予奖励。
7、见义勇为的加10分。
第四章业务工作考核
第十三条对各部室业务考核。
考核领导小组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组织检查或抽样检查各部室工作。同时根据稽核部及各级审计部门的稽核结果及审计结论进行考核。
(一)办公室
1、服务不及时,保障不力,工作拖拉,造成后果的
每次扣1分。
2、每月按时按要求向市会计核算中心报送各类统计信息,漏报或迟报一次扣1分。
3、每天做好考勤记录,月终时将考勤情况统计进行公布,迟误一次扣1分。
4、各有关部门来文要认真做好签收登记工作,及时呈送中心领导签阅批示,处理完毕归档存查,延误一次扣1分。
5、做好中心各类文档管理工作,文件及时清理,分类整理归档,出现遗失、漏落等扣1分。
6、系统维护人员认真做好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向中心领导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延误一次扣5分,因延误造成重大损失扣10分,并给予相应处分。数据备份工作应每月终了一周内刻录光盘备份,并异地存放,延误一次扣1分。
7、公务车辆管理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有以下行为之一的,扣相应分值。
(1)下班时车辆及时归库,严禁乱停乱放,违者扣驾驶员0.5分;
(2)未经中心主任批准私自出车,扣驾驶员及相关人员各1分;
(3)未经中心主任批准私自将公务车辆借出,扣驾驶员2分;
(4)因私自出车造成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扣相关人员各5分,并给予通报批评,所造成的损失自行负责。
(二)会计部
1、超过批准授权权限擅自报销的,一次扣0.5分。
2、核算单位报送的自制报账凭证填制要素不全,已审查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3、专项资金未按规定实行专款专用,造成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的,一次扣3分。
4、除特殊情况外,未按《现金管理条例》严格控制现金支出,把应作转账支付的用现金支付,一次扣0.5分。
5、应缴预算或财政专户的收入没有及时、足额上缴,一次扣0.5分。
6、将应作预算内、外收入挂在单位往来账上,使用时直接冲销往来账款,一次扣0.2分。
7、发票上无经办人、单位领导签字等,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8、原始发票应具备的内容:a、凭证的名称;b、填制凭证的日期;c、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d、经办人员的的签名或盖章;e、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f、经济业务内容;g、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h、应有的附件。每缺一项扣0.2分。
9、原始凭证大小写金额不相符的,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1分。
10、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活动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审核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1分。
11、原始凭证有涂改、挖补现象,审核时未发现给予报销的,一次扣0.5分。
12、会计分录处理不合规,会计科目使用错误,扣0.2分。
13、凭证装订出错或不规范,一次错误扣0.2分。
14、不严格单位存款管理,造成单位内部存款相互拉用,出现透支的扣0.5分。
15、会计报表上下年度的有关数字不一致,一次扣0.5分。
16、会计报表之间有关数字不一致(即表内、表间的勾稽关系不正确),会计报表不齐全,内容不完整,有以上行为之一的,一次扣0.5分。
17、会计报表封面要素不齐备,存档的会计报表没有单位领导签字及单位盖章,一次扣0.2分。
18、私自向外界透露会计单位财务秘密,一次扣2分。
19、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从会计部借出、查阅、复印各种会计资料,会计部需按镇会字(XX)03号文进行审查和登记,月度终了一周内汇总送办公室,用作审计时,须取得审计结论送办公室,缺漏一次扣0.5分。
(三)结算部
1、收支错入单位账户,一次扣0.5分。
2、未按会计部要求办理结算业务,一次扣0.5分。
3、开出错误的支票、汇票等结算票据,一次扣0.3分。
4、月底对账不及时、准确,有未达账项而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周之内没有及时与有关单位协商处理,一次扣1分。
5、私自划转各家银行之间存款的,一次扣3分。
6、未严格保密措施,向外界提供单位存款数额扣2分。
7、不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预留印鉴、支票签发等由一人经办,发现一次扣部负责人及经办人各3分。
8、凭证粘贴出错或不全面、规范的扣0.5分。
9、认真审核用于开具支票的报帐单,要素不齐备,每缺一项扣0.2分。
10、每月认真作好收入、支出统计,月末向办公室报送收支统计数字,缺漏一次扣1分。
(四)支付部
1、未按会计部(受理部)要求办理资金支付业务,一次扣0.5分。
2、开出错误的重要空白凭证、支票等票据,一次扣0.3分。
3、未严格保密措施,向外界提供单位用款额度的扣2分。
4、不严格执行内部牵制制度,预留印鉴、结算票据签发等由一人经办,发现一次扣部负责人及经办人各3分。
5、凭证粘贴出错或不全面、规范的扣0.5分。
6、与清算银行、银行对账不及时、准确,额度不符没有及时处理,一次扣1分。
7、认真审核用于开具支票、重要空白凭证的报账单、授权支付申请单及直接支付申请单,要素不齐备,每缺一项扣0.2分
8、按时登记指标的收支、结存情况,月末向中心办公室提供国库集中收付统计情况,缺漏一次扣1分。
(五)稽核部
1、没有按规定制订年度稽核计划报送领导核批的扣0.5分。
2、不按批准的稽核计划按时完成稽核任务的扣5分。
3、稽核后写出的稽核报告不能反映重要财务信息的扣0.5分。
4、对于在稽核中知晓的会计单位财务秘密,私自向外界泄露的,一次扣2分。
5、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在查阅、审计各单位账务时发现的问题,稽核部未能在稽核中发现,加倍扣相应业务分值。
第五章奖励办法
第十四条每季度考核结束按考核结果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第十五条物质奖励实际发放金额按照以下的公式计算:
个人实际所得额=当季奖励总额÷合计实际得分×个人实际得分
会计部工作人员每季度考核时在本人得分基础上另加5。
第十六条每季度实际得分前三名者单位内部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每季度考核分数低于60分(含60分)者,取消当次考核资格。
第六章附则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篇十一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一、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会计核算有助于完善现代化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高效率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经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内部监管工作的开展,通过前后期会计信息的比较,可以有效监督相关人员的岗位履职情况,避免出现违规操作等问题。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奠定基础。准确的的会计核算数据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财务人员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分析工作,更好地指导筹资、投资等管理活动。此外,会计核算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提供保障,也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加强会计核算管理,能够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进提供良好的会计内部环境,顺利地将各部门预算纳入到企业整体预算之中,有助于管理者充分考虑成本费用、产销情况、利润水平等各项财务指标,为其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
实际工作中,影响会计核算的因素较多,使得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因而难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核算受业务部门绩效考评等因素的影响,在核算科目的使用上不规范,难以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二是企业管理层对于受托责任履职情况、对外信息披露等因素的考虑,通过授意而非授权的方式,诱使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做手脚,进而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2.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尚不健全
尽管企业会计准则等对会计核算管理提出了要求,并作出了规范性的指导,但不少企业仍未建立起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会计核算制度,表现为企业会计核算政策不清晰、不细化,会计管理分析制度不健全,以及会计核算报告模式不固定等。另外,一些企业没有形成会计核算监督机制,使得会计核算人员自由发挥的空间较大,在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下,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不利于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
3.会计核算管理理念落后,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相对落后,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这不利于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高。有的管理者认为会计核算管理就是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会计信息的记录与管理,而忽视了对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以及不同会计期间核算政策等的比较,也未能将会计核算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当中。因此,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企业会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多数企业已经构建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但系统建设较为落后,难以满足企业会计管理等内部管理活动的需要。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拓宽,会计核算涉及信息量明显增多,会计管理要求也不断提升,而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很难全面收集、加工、处理上述会计信息,这不利于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升,更难言其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有的中小企业仍然采用人工会计核算的方式,会计管理效率低下。
三、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1.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独立性
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确保会计核算的独立性。首先,应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部门的独立性,并明确其他部门禁止干预会计核算工作,以及违规时受到的处罚。同时,要确保会计管理部门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会计核算人员的职责,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其次,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改变单一的绩效考评方法,从而减少业务部门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促使会计核算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最后,改变管理层的业绩观,使其以积极的态度紧抓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改善经营状况,而减少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干预。
2.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完善会计核算w系。企业应紧跟相关会计法规、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不断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及自身经营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一是要在制度中明确会计核算政策,尽可能指明其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等,为做好会计核算管理奠定基础。二是要完善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办法。例如:通过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岗位分工及管理办法、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等的制定和完善,指导会计核算人员更好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此外,要建立配套的内部监管机制,制定具体的监督措施,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全程监控,从而约束会计核算人员的行为。
3.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更新会计管理观念
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是贯彻落实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新业务会计核算办法的培训、会计政策变更的学习等,使其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另一方面,要更新会计管理理念。不仅要提高管理者对会计核算管理的重视程度,还要将核算制度、核算流程、核算人员等的管理纳入会计管理之中,始终将会计核算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并将会计核算管理融入企业战略管理中。
4.加快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企业应加快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会计信息采集、加工、分析的能力,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除了常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和系统外,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引入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在满足会计核算管理的基础上,更多的为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服务。同时,企业应当将生产、销售等业务信息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提高数据采集、加工分析的综合能力,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而有效提高现代化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推荐11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