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心得体会 > 正文

融合教育心得5篇

2024-04-03 17:09:08 1级文库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1级文库美丽的编辑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融合教育心得5篇。

融合教育心得5篇

融合教育心得5篇 篇一

7月4日上午,学校组织我校青年教学参加了“新技术、新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学习,收获颇多。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新技术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

新技术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新媒体,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从数学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改进数学学习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裂变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创新课堂即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发展论坛,围绕信息时代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探讨交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微信互动、爱学爱课平台进行互动,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受益颇多。

融合教育心得5篇 篇二

《我的教育视界》这本书给我们呈现的是窦桂梅老师域外教育访问的“视界”。我也只是浅读,看完了这本书,感觉“教育视界”确实是一下扩宽了许多。

首先是关于“以学生为本”。现在我国的教育观里就有“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具体如何落实就有待实践了。本书里提到三个细节,食堂里校长微笑着和每个学生握手,校长由于我国领导拖课而脸红了,观看学校乐队演出特殊孩子周边有老师或家长陪护,这三个细节虽小,但足以看出“以学生为本”。我国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概念,但具体实施也是一大难题,想要做好,更是需要好好筹划一番的,并且需要时间的验证。就像雷夫所说“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牺牲的,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毕竟,教育无捷径”,而我们应当正处于“以学生为本”摸索的道路上,需要不断的实践,需要时间,需要付出。

其次是关于教师生存状态问题。在我国教师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很高的,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种职业。不过较之韩国和乌克兰,又略逊一筹,韩国十分尊重教师,以教授为例,教授到自习室里,学生要全体起立示礼,在机场教授因书籍、资料超重可以免罚单等等。再有,韩国的教育规定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是可以进行适当体罚的,而我国规定不可以体罚学生。而在乌克兰,他们对教师的尊重胜过对医生的尊重,他们有自己的教师博物馆,可以看到教师的工作记录等。不过在美国,科技虽然发达,但教师的地位却不高,教师的工资太低,因此美国多数人不愿意当家师,而我国却是有非常多的人想成为教师。也许要感叹中国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中国教师目前的生存状态也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的地位虽高,不过工资不算高,另外,教师面临的精神压力也是较大的',一方面是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硬性要求,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压力。

然后是关于学生梦想问题。在书中写到了一个校长的办学梦想,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感觉的国际人才”,而这位校长也确确实实的在努力了。关于梦想,这是一个老话题了,一直说人要有一个梦想,但梦想也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有的梦想在小时候可能就被扼杀了。这让我想起了三毛,她曾经写过一篇,写她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而这篇文章非常不受老师喜欢,所以老师又叫三毛重写了,当然三毛以后在文学上的造诣都是后话了。在中国对于梦想的解释比较抽象,梦想可能就是一个梦想而已,具体是干什么的,如何实现等等都太抽象了。很多学生上了大学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从而浑浑噩噩的念完了大学。我觉得,很有必要让学生从小了解各个行业与职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梦想,然后为之努力。

最后是关于学生习惯这一方面。习惯是伴随人一生的东西,很难改变,所以学生从小就应该养成好习惯。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两个礼貌用语“谢谢”和“对不起”,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对于别人的帮助不会说“谢谢”,那便是不懂感恩,对于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会说“对不起”,便是不懂认错。虽然平时一直强调讲文明懂礼貌,但是并没有落到实处。另外还有一个习惯便是微笑,一个微笑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善意、你的亲切,可以让看到的人顿时有了好心情。在美国,不管熟识还是陌生,也不管你是否在于他们交谈,只要你的视线落到他们身上,哪怕是无意的,那热情的微笑便跃然脸上了。微笑感染着微笑,期望我们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别人真诚美丽的微笑。

看完这本书,也很想去各个国家走一走,体验各国不一样的教育。总之,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的谆谆教导,也需要学校良好的制度,更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未来我的教师生涯还很长,期望自己可以很好的走下去。

融合教育心得5篇 篇三

在五月二十四号,根据教育局下发相关文件,参加了关于“新技术新媒体”教师发展的相关学习,收获颇多。此次活动主要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从起步应用向融合创新转型阶段的新趋势,为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指引正确方向,描绘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变革的新蓝图。

作为教师,作为面临素质教育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今天的教师,掌握多媒体新技术是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将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加走上现代化的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走上自主性、主动性。而新技术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

新媒体,新科技它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本身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从数学课堂和实践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有弹性且具有创意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增强内部学习动力,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交流、应用数量、改进数学学习及问题解决等关键性能力的发展。

而这种心得教育手段能更加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面对知识裂变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的多面性、广泛性、自主性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产生,所以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和运用,势在必行,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创新课堂即新媒体新技术教师发展论坛,围绕信息时代学习与教学方式变革,探讨交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通过微信互动、爱学爱课平台进行互动,不仅老师而且学生都受益颇多。

融合教育心得5篇 篇四

通过学习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认真思考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文中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同时也感觉到队自己以后的教育工作有多了新得机遇和挑战,我对此有几点体会。

一、对新的学校教育结构的理解

从“课堂教学”到“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结构的根本转变。

(一)、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指出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教学媒体要由原来的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

(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

(四)、从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出发,做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二、我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几点理解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情感成为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知识更全年面,教学技能更高,视野更广阔,挑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教师更多的角色是管理者和引导者,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很自然融入课堂,让知识和信息技术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全新的教学时空。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把信息技术的切入点找好,毕竟信息技术是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准确的说是服务于学生,什么时候应用,什么时候合理、合法利用信息技术融入师生探索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课堂潜能和创造力,这必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一条重要出路。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课堂教育的一场变革,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改革对于我们来说,义不容辞,责任重大,尽管改革的路途肯定是既充满挑战又艰巨,到底要如何走?怎样走?都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但我想高峰永远留给那些不断攀登的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让我的课堂放飞孩子们多彩梦想,这便是我的教育梦。

融合教育心得5篇 篇五

各位老师:

下午好!

说起我和女儿张莞尔与奇色花幼儿园的缘分,不得不先要说一说我和奇色花幼儿园蔡蕾园长的缘分。

我是郑州幼师九三届的毕业生,和蔡蕾园长是校友。不过,我刚知道她的名字的时候,我还是幼师一年级的学生,她已经是幼儿园的园长了。和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是在1992年,我的印象特深刻,那时我上幼师二年级,我们俩那年都获得了荣玉德幼基金会的奖励,荣玉德基金会是奖励郑州幼师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蔡园长是一等奖,我是二等奖。特别有缘,我们座位安排在了一起,会议前我们还一起去搬了椅子,和心中敬仰的学姐一起搬椅子,那时的我特激动,甚至感觉很幸福。不过,因为陌生,因为是在开会,我只是独自享受着我的那份幸福,蔡蕾园长一点都不知道。

毕业了,我分到了一所小学。和同在一个区的蔡园长距离并不远,我一直关注着蔡园长的幼儿园的变迁和变化,不过我们之间还是没有任何联系。

直到20xx年,我们搬了家,我女儿张莞尔要转幼儿园。上哪所幼儿园是一件大事。我的好朋友袁老师告诉我她为女儿选幼儿园的事情。她本来在一家公办幼儿园,但老师工作性质使然,加上老人没有在一起,爱人正好那几年又在外地工作。孩子的事都要她一个人操劳。每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时候,经常有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比如有家长到学校沟通,比如处理学生临时事情,比如开会没结束……每次办完事情总是火急火燎赶到幼儿园,而女儿总是委屈万分地坐在那里等待,眼睛里噙着泪花,同在等待的老师不说也总感觉到埋怨的目光。那让袁老师很愧疚,对孩子,也对老师。可是毫无办法。后来袁老师把女儿送到了奇色花幼儿园,还是在下班的时候老是会有的事,但不同的`是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不再火急火燎,到幼儿园的时候不管多晚,老师总在陪着女儿在高兴地玩,不管多晚,女儿总是流连着不肯走。

袁老师是我的闺蜜,我们从十几岁关系就好得很,加上我对蔡蕾园长不算太多的了解,我对她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不再犹豫,直接选择了奇色花幼儿园。

那时奇色花幼儿园还在金城街,院子不大,空间比较紧张,可是奇色花幼儿园给人特别温馨温暖的感觉。就像袁老师说的那样,每一位老师都是那么亲切,对孩子耐心有加。我也多次像袁老师那样全班甚至是全园最后一名接孩子,但老师没有埋怨,孩子也不因只剩下自己而泪眼涟涟。一个幼儿园品质的体现其实就是幼儿园园长品质的体现,蔡蕾园长个人魅力影响到的老师、愿意跟着她把奇色花作为事业去做的老师都是如她那样善良、谦逊、和气。

奇色花幼儿园实行融合教育,就是正常孩子和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一起学习和生活,一般的比例是8:1。女儿班里有两个特殊需要儿童,入园前我就知道,我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犹疑,这很大程度上出于我对蔡园长人品和能力的绝对信任,因为信任,所以觉得她做得事情都是正确的,所以支持她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那时我的工作也很忙,虽然心里想和蔡园长多聊聊,也特别想为奇色花做些什么,不过总是因心有余力不足而搁浅。虽然无缘与蔡蕾园长做同事,无缘成为她的兵,但从女儿上了奇色花后,我们的接触很自然地多了起来,我们聊幼儿园、聊孩子,也聊融合教育。所以说,对融合教育,我比其他家长知道得更多一些。虽然知道得更多些,但说实话,对女儿所在班的融合教育,我并没有关注特别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我没有因为女儿班里有特殊需要儿童我就天天问东问西,生怕会对她有不好的影响似的。每次接送女儿,我看到那两个特殊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很自然很开心地在一起,没有歧视,没有嫌弃,没有区别,他们的脸上和其他孩子一样绽放着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世界真美。我认为,这种让旁观的人看不到普通孩子和特殊需要孩子在相处中的区别的境界,是融合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和其他幼儿园相比,有很多优质而丰富的资源。国内外一些爱心机构和组织为奇色花配备的功能室不仅让特殊需要孩子受益,同时也让普通的孩子受益。因为做融合教育,很多爱心人士特别关注奇色花幼儿园,这也让奇色花幼儿园和奇色花幼儿园的孩子有了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和孩子,每一次活动都是成长。因为做融合教育,奇色花幼儿园的老师有了更多更专业的学习机会。可以说,能继续坚持在奇色花做得老师,都是有爱心的老师,他们有能力又有爱心,这是奇色花幼儿园所有孩子的幸福。

融合教育心得5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