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精选
2024-02-16 09:28:33 1级文库
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 第一篇
乡村教师立足乡村,扎根乡村,服务乡村,奉献乡村,堪称当代最可爱的人;乡村教师视学生为子女,教书育人,三尺讲台送寒暑,无怨无悔,堪称时代楷模。怒江上晃晃悠悠的溜索,香格里拉厚厚的积雪,哀牢山茂密的丛林,瑞丽江暗流湍急的河道,这些在游客看来美不胜收的场景,有时却是云南乡村孩子上学、放学路上不得不经历的风险。面对乡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我们做了不少,但要做和能做的仍然很多。
云南的教育能走多远,云南就能走多远。这是一种情怀,一种远见,一种时代的认知。在这种情怀下,教师成为坚守者,坚守讲台,坚守山村,坚守孩子们希望的田野。在这种远见下,各级党委、政府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乡村教师排忧解难。在这种认知下,全社会尊师重教,为乡村教育雪中送炭,为乡村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云南到20xx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教育所肩负的任务艰巨,必须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这个跨越,是厚积薄发的跨越,是水到渠成的跨越,是时不我待的跨越。云南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补齐乡村教育这块短板。在这点上,我们不仅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云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在教师,关键在教师,动力在教师,重点难点在乡村教师。
乡村学校,一块不大的地方,有的还有些许简陋,但它的心脏,却始终飘扬着鲜红的国旗,传出朗朗书声和阵阵欢笑。它,承载了故土文化的根,充盈了远行者的乡愁;它,不断读取着儿时的欢乐记忆,时刻写入乡亲们对未来的希望。这些地方,需要有人坚守,需要有人耕耘,更需要有人传承。于是,在这片红土高原上,有了爱生如子的张桂梅老师,有了坚守麻风村学校数十年如一日的农加贵老师,有了苗寨里最受尊敬的先生熊照才老师,有了立志让更多娃娃走出大山的张有国老师,有了温暖孩子快乐成长的特岗教师桑磊……这一曲曲长期扎根乡村、受到全国表彰的师德师风主旋律,始终滋润着乡村学生的成长。
特岗教师,这一源自云南的做法经验,已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主要渠道。10年来,全省共招聘特岗教师57 500名,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8。89亿元。特岗教师分布在全省近100个县的2 000多所乡村学校,占全省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数的16。4%。三年服务期满的特岗教师,90%以上选择继续留任,转为当地在职在编教师,圆了乡村孩子们的上学梦。
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住房条件差,择偶难,是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几大难题。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迎难而上,以“再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的共识,敢于担当,宁可其他事业放缓一点发展速度,也要千方百计地把乡村教师的问题解决好。云南129个县中,有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级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85个县,县域财政自给率低。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成为行动指南,每人每月500元乡镇工作岗位补贴政策覆盖全省符合政策规定的乡镇学校教师。在此基础上,许多贫困县实行差别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重点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倾斜。昭通市绥江县根据工作环境和交通条件差异,将教师生活补助分为四个类别:一类学校每人每月1 000元,二类学校700元,三类学校500元,四类学校300元。楚雄州、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普洱市等州市,分别根据艰苦、边远程度,对乡村学校教师给予30~400元不同标准的生活补助,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乡村教师“留不住”的问题。
乡村教师有没有房住,始终牵动着大家的心。20xx―20xx年,中央下达云南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 152个,建设规模747 390平方米,总投资107 000万元,拟建周转宿21 354套,预计增加入住教师21 354人。目前,一批乡村教师住进了已建好的周转宿舍,安居乐业不再是遥远的梦。
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机会,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针对乡村教师的实际和需求,深化培训模式、内容和方式改革,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迫在眉睫。全省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为平台,积极探索乡村教师培训改革。送教下乡,是近年来广受乡村教师欢迎的培训模式之一。结合“国培计划”、省级培训等项目的实施,送教下乡的力度不断加大,使平时难以“走出来”参加培训的乡村教师,也能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培训。针对偏远教学点的教师,我们组织实施数字化资源全覆盖培训项目,为教学点送去“新教师”,把优质教育资源送给教师和学生,逐步缩短与其他学校的差距,满足国家规定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我们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引进国内外的好项目,服务于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联合国儿基会在云南腾冲县、景洪市实施的教师培训项目,立足乡村,立足课堂,立足校本,深入偏远学校开展送教服务,系统开发适合当地特点的校本教材,实施效果显著,为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 第二篇
开展送教下乡着重于示范引领、亮点培育、整体推进。农广校选择产业基础好、群众科技素质高的专业合作社、村委会等作为送教下乡示范点,侧重于实践性教学,主要是按照产业进程、农民生产生活节奏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符合成人接受知识的心理和特点,深受农民学员欢迎。农民学员通过参加培训,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经营管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标准化生产意识、协作意识和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同时,通过重点培养核心学员作为乡村科技资源人和科技“二传手”,带动辐射周边农户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共同发家致富,一定程度延伸完善了农技推广体系,解决了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是建组织强抓手,编规划促管理。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人事、科教、农广校牵头,各成员单位配合的工作机构。制定了《送教下乡示范点工作方案》、《示范点工作职责》和《教学计划》等,明确了示范点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通过举办启动仪式,邀请省、市、县相关领导出席,组织农民学员和周边农户广泛参加,进一步作动员,明任务,提要求,寄希望,增强了市、县相关领导对送教下乡示范点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调动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从组织层面和工作责任层面保证了示范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是抓宣传造氛围,造声势掀热潮。坚持宣传先行,舆论先导,声势先造,营造关心、支持送教下乡示范点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先后在《天水日报》、天水电视台“新闻直播”和“播报600”、天水在线网,清水县、麦积区政府网等媒体作了深度报道、跟踪报道,扩大了影响力,提高了知名度,引起了市、县组织部门的关注,并要求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创新点来挖掘和培育。同时还编印了《送教下乡示范点资料汇编》、送教下乡示范点蔬菜栽培系列教材和农事科技挂历等资料,在形成专业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的同时,广泛宣传了送教下乡示范点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三是搭平台建基地,选师资提能力。选择产业基础好、农户科技水平和参与热情高、具备科技资源人、具有教学和实训条件的清水县永清镇高原夏菜专业合作社和麦积区伯阳镇石门村委会,夯实了基础平台。组建由学术权威、推广骨干和农民中的“田秀才”构成的讲师团,拓展了教育教学资源。
四是依规范创模式,先实践后理论。全面引入“自下而上”,“先田间后书本、先实践后理论”和“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按标准程序开展农民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培训课程设置、组建学习团队、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在组建学习团队中围绕学员关注的焦点或对学习的期待、对生活的憧憬,依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了以“小康”、“和谐”、“发财”、“幸福”等命名的学习小组,便于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知识和经验。通过开展小游戏等团队建设活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员通过体验式学习实现对深奥理论的理解。在开展教学活动日中注重“三重三动三多五性”,即: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实操性、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和示范性。着重将农田生态系统调查与决策实施作为重要内容,做好学员田间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决策、决策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在教师点评分析时采取“理论设讲坛、操作摆擂台”的互动方式,由各组复述老师所讲的,各组互相比赛所学的,进一步深化了学习效果,并侧重于挖掘、发现科技资源人,对他们开展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培训,为今后示范点的开办培养乡土型专家型老师。
五是勤指导做服务,严督促抓落实。开展送教下乡示范点建设,盯得紧才有进度,督得严才有力度,查得实才见成效。通过细化、量化、实化示范点评估指标,制定并对照《送教下乡示范点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取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定期督、跟踪督等方式,总结经验,发现问题,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强力推进,保证了示范点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
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 第三篇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16号)的要求,本市于年设立了56个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在各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的努力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大部分实验街镇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社区教育队伍,投入一定社区教育经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中开展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及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职成〔〕33号)所设立的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各区县一般可按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数的30%进行推荐,最多不超过2个。
二、评选程序
由街道(乡镇)提出申请,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提出推荐意见后报市教委。我委将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在网上进行公示。在推荐、评估、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我委批准后公布。
三、评选条件
近三年来,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申报:
1、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有明确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有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基本形成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检查。
2、形成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居民区教学点组成的社区教育培训实体网络。社区学校(成人学校)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居民区教学点做到全覆盖。
3、能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机构、团体、单位的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含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及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4、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和各教学点都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较好的培训效果。
5、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总体培训率达到70%,并且逐年稳步增长。
6、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形成一定工作与创建制度,区域内参与创建工作的单位达到比例较高。积极组织与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品牌。
7、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超过所在区县街道(乡镇)的平均水平,落实到位,努力做到逐年有所增长,并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有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能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人员队伍和师资队伍,有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8、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一定突破与成果并形成特色。重视开展社区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积极参与市、区有关课题的研究。
9、社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了街道(乡镇)市民文明程度,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报送材料
1、报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个推荐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的推荐意见。
2、报送所推荐的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年的工作总结及其相关材料。
3、《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申报表》(见附件二)。
以上申报材料书面一式两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五、报送时间
送教下乡个人培训总结精选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