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2024-05-07 20:02:43 1级文库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沉默给家人们整编的13篇听课随感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一

20xx年11月19日和02日,我校组织部分教师到合肥市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小学校务管理和中学精品课堂展示安徽省专场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学习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位专家展示的课堂示范课,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讲座、专家们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受益匪浅,同时对新课改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理解,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 研读教材,注重情景教学。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熟悉它?领悟它?这无疑成为教师们首先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了。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和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在研读教材的同时,更应注重学情分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汪祖亨(上海市特级教师、汪祖亨名师工作室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十省市普通高中新课改主要讲师)在《新课改中的情景教学》中指出情景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杜郎口教学中,我们更应注重

情景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学习形式中克服胆怯等心理障碍,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

情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经常查阅资料,在组织教学中花费更多心思,并时刻保持教学激情,而这些,正是我们广大教师需要认真钻研的。

二 回归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变式思维

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并且本身也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常研究教材中的例题与习题以及课外辅导资料,发现有很多题都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因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某一类问题方法已成为数学课堂的较高要求。

在这次学习中,张文娣老师的《题目变式的途径和方法》仍令我记忆犹新,她以八年级的《旋转》为示范课,让我亲身体验到名师的风采。她用变式教学法亲自去体验、探索发现、应用创新。以变的现象去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去发现、探求规律。这样不仅面向了全体学生、优化了整个教学过程,更提高了解题能力。张老师把“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

平时,我没教学总是自我感觉不错,认为自己对所教学科已了然于胸,认为自己教学方法无可挑剔了,我们要时刻正视自己、审视自己。

三 给自己的角色定好位,做一个有思想的数学老师

数学特级教师,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在报告《课堂教学案例与教材教法评说》中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会教了!”当时在座的

老师都很诧异,作为执教27年的专职数学老师竟会这样说。听他解释后才明白,与其说越来越不会教了,还不如说传统中国式教育模式和思维模式做到尽头,代之而起的是于国际接轨的各其特色,并无固定模式的当代教育教学方式,让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传统思维习惯的人有些转不过弯来,从而表现出不适应症。他对教材的设计看法颇有见地:教材不应该只是知识的设计,而是教学方法的设计,让知识承载着方法,让知识和方法有机统一。

四 注重有效教学

面对中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中考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时间相对减少的矛盾,祁建新老师从自身出发,讲述了自己成为一代宗师的经历,并介绍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三研究、三创造” 的特色,体现“求实、求活、求新、求美”的教学艺术。他的《有效教学的哲学思考》学术报告给我们以极大深思与鼓舞。怎样备好课、上好课是我们教师每天都思考的问题,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之路上,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高效学习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加强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改造自己的课堂,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使学生与全面发展相互促进。让每节课都做到有效、有趣、实在。我认为能做到如此的关键还是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入手,踏踏实实精研教材,认认真真读懂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着眼整个

教材,真真正正的去提升自己,也只有这样名师之路才会离自己越来越近。

感谢学校的安排,让我有机会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厚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虽然两天的学习时间很短,但我从中汲取到的知识却是无价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二

近期,我参加了xx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观摩活动,感受颇深: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到老师们的课时,感觉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大多数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老师们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这些课通常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深入课文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数字圈起来;

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

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们都根据课文的具体要求,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四、评价语言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老师运用“你最聪明“来鼓励学生;

”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 “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从开学的第x周开始,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管目x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xx老师在教学《xx》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对教材的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王晓梅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王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课堂教学评价

对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中多数老师包办了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其次,忽略了课后提升。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近日,我校开展了光盘课观摩活动,学校领导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们有一个学习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xxx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观摩xx课的收获。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课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优质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今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

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

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些课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如比、用字母表示数、有余数的除法、百分数的意义、中位数等。还讲了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如可能性的大小、鸡兔同笼、莫比乌斯圈、邮政编码等。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

本周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了新教师汇报课。我校有三位新教师,语、数、音三个学科各一位。其中教一年级的x老师也算是我的徒弟了,我就谈谈她的课吧。

x老师很敬业,一听说要开新教师汇报课,上个星期日就将教案传到了我的邮箱里。我写了一些个人建议,也和x老师在电话里进行了沟通。星期一早上第一节课,我到x校区听了她的试教,总体感觉不是很理想,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语言过于随意

过渡语,提问语、评价语言都没有按设计好的进行处理,都比较即兴,这样的后果是话很啰嗦,表述不清楚,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很犯忌的。

二、朗读指导还不够

基于文本的对话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读好几个孩子的对话,在朗读中感受孩子们不同的做法带来的后果。但教师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和教师的示范都是比较欠缺的。

三、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不够周到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本身比较难集中,特别是中下生更是容易开小差,教师在授课时形式比较单一,且多向着靠右边的学生,左边第一排的学生基本被冷落。这是教师的一种无意行为,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大事。

虽然这些都不是大毛病,但就是这些细碎的小问题造就了课堂效率差的事实。当天下午放学后,x老师和我一起讨论了整堂课的设计。先是板块的设计,再是教师导语、过渡语、评价语的设计,最后对一些字词的训练题也作了修改,怎样提问,怎样出示才能更合理,让学生有话可说。当我们讨论完后,她已经写了密密麻麻两大张纸。回去后x老师表示要好好地熟悉教案,争取明天有更好的课堂效果。

第二天,校长室、教导处、北校区负责老师都听了新教师的课。听完x老师的课感觉都不错,课堂的教学流程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整堂课书声朗朗,学生对话朗读指导比较到位,教师也没有随意的、啰嗦的话。出示的几个字词练习学生回答的比较满意,形式也很新颖。唯一不足的是教师的语速还是比较快,亲和力欠缺,课堂的随机调控差了点。这都是可以慢慢学习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门永远需要追求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愿年轻的x老师能在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上越来越娴熟,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春天。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三

今天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观摩一等奖精品课例展示活动,从这些老师身上我见识了名师的风范,收获颇丰。

在我看来,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是精彩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特别是第一节黄文娟老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黄老师的这节课的主要亮点在于“自然”,从环节的设计到师生之间的交流都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导入部分黄老师从儿歌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讲授新课部分,没有过多的环节,而是以“收红包”这个情境贯穿在整个课堂中,能够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得整节课的学习氛围浓厚,课堂活跃,学生也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在黄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他们的天性被释放了,他们敢于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他把这种看似比较困难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许多,我认为这就是黄老师的高明之处,值得我们去学习。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四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童年时代的广泛阅读是孩子积累知识的基础,能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甚至还会对孩子将来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有责任教会孩子去热爱阅读和享受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呢?在这里我想将自己在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点滴做法分享与大家。

一、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

积极、和谐的阅读氛围,是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前题。我的方法是,利用榜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上,每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我就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并趁机说读课外书如何如何的好;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科普知识时,我就因势利导,让他当回讲解员,向同学介绍知识的来处,并马上推荐相关的一些好书籍。我还用教师的语言影响学生。平时,我要求自己多读书,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课堂上,我经常出口成章,令学生羡慕不已,我就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只要多读书,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出口成章。我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是阅读滋养了他们,升华了他们的人生。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这样不用催促,学生自然而然的都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了。

二、选择书籍上下功夫确保有书可读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以选择,学生的阅读效果肯定不理想。

所以,要真正地做好课外阅读,很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读物。我采用的是三根据: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根据大部分学生为住校生的状况,我为学生推荐一些好书。(1)、平时多推荐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书籍,做好语文内容的补充与延伸。另外,小学语文课文多是名家名作的节选,只能窥一斑而未见全貌,所以我引导学生去读作品的全部。(2)、小学生喜欢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轰轰烈烈等。于是从校图书室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儿童读物,如《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吹牛大王历险记》,以及安徒生、格林兄弟、中国寓言甚至迪尼斯的故事等书。让学生阅读(3)、班级办图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带到学校,放置在在教室一角,以一本书换取几十本书来读,达到资源共享、有源源活水的目的。这样书籍有了,我又鼓励学生多读书,与好书为伴。

三、课外阅读要讲究方法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增强读书的有效性。我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向学生介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学生读课外书时,一般我都采用让学生“默读”的方式。因为默读有三个好处:一是边读边想,有利于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二是速度较快,精彩之处、重点段落,细细品位,进而体会作者情感。一般之处浏览而过。三是默读不易疲劳。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随手拿一支铅笔,把好词好句勾划下来,在写得好的地方直接画上记号,如能说出好在哪里,最好能在旁边加以批注,然后再准备一个知识积累本,以便记下有用的段落和妙词佳句。写一写读后心得体会等,还利用早上时间让学生背一些文质兼美的名篇名段。不求其多,但求切其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四、保证读书时间

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确保和固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时间。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每周开设两节课外阅读课;二是让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自由阅读课外书;三、教学中尽量减少学生的书面作业,以布置读课外书为作业,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大量阅读。

五、积极开展读书实践及展评活动

只有在丰富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激发,能力才能逐步形成。我的做法是:

1、举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一学期我都在班内积极组织开展了故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赛诗会、语文乐园竞赛、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精彩5分钟: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是学生们轮流上讲台来介绍自己的阅读的收获。可以说一个故事、笑话、科学常识,或是谈谈自己喜欢书的原因等。之后,稍加点评,拓展些相关知识,启发学生再阅读。

3、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成为“读书之星”评选的依据。

总之,只要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就会喜爱阅读,有效阅读,广泛阅读。学生的心灵也因为阅读,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智慧!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五

今年某月某日——某日我校教务处组织语数外教师到义马市一中参加了高效课堂课堂教学评优听课活动,听了9节课后,我感触很多,也学到了不少经验与知识。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全国各省市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的讲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浮华退去,尽显本色。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执教的观摩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辅助作用。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没有激情澎湃,却一样感人至深;没有花哨的教法,却令人记忆犹新。这些课很简单,以生为本,范读,品味句子,品味词语,却又不简单,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朴素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得衔接过渡非常自然,每个环节都给学生设定一定难度的任务,难易程度特别恰当,所以使整节课都进行得特别顺畅。

第二、课前预习,高效课堂。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例如虞大明老师《祖父的园子》凭借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引领学生探究“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首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交流讨论后,梳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自由快乐。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些感受词提一个问题,如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园子?……再次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划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上相应的词语。在这过程中,虞大明老师还向学生

做了学法的指导,略读课文以浏览为主,要善于捕捉课文重要信息。在三读课文基础上,他让学生在文中圈出能概括萧红所做事情的关键词,并采用标号的形式,明确萧红在园子里做几件事。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窦桂梅老师执教《我的爸爸叫焦尼》时,引入新课后,窦老师范读起了绘本故事,她的声音轻柔婉转,如山中的小溪,静静地流入学生的心田,流入听课老师的心田。她用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导学生进入迪姆“这一天”的生活。接下来窦老师与大家分享了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我就是父亲,我就是儿子”听到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窦老师笑了,她幽默地评价道“你现在是个好儿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合格的好爸爸!”全场响起了笑声,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四、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教你一招”“阅读小锦囊”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孙双金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听一边记”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每堂课细细的听下来后,感觉每位授课教师都煞费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当然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

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通过本次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利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

总之,平时一定要多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授课能力,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取得好成绩。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六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全党要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国家机关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必须清楚自身行为和活动的范围和界限。开展工作要考虑民法典规定,不能侵犯人民群众享有的合法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七

20xx年11月16号,我有幸参加了张家港市第23届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活动,早上八点钟就来到了张家港市二中北校区。我听的两节课都是课外阅读教学,东渡学校季敏老师年轻又有亲和力,语音优美。这一节课的主题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季老师通过让学生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主题句,然后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同学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不同,季老师有一处设计很巧妙,她故意打错了一个单词,当时我们听课老师都为她紧张,以为她真是在制作课件时打错单词了,这时候一位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指出了老师的错误,季老师表扬了她,而这个正好与老师讲的内容相关,就是在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大胆地指出老师的错误。第二节课听的是王丽娜老师的《Agraduationceremonyspeech》,这是一篇原汁原味的演讲稿,语言地道,王老师通过四次阅读逐层分析,全部结束又设计了一个思维导图,条理非常清晰,最后是让学生写一个演讲稿,读写结合是英语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两节课阅读教学都是为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的思维而教,值得我们学习。

工作20年来,我每一年都外出听课,伴随着课改的一年年举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张家港的课改的。的确确是在研讨,在进步,正是有了这么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很多老师的付出才会让我们张家港的教育越办越好。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八

“从2024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26日的公开征求意见期间,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网民提出的114574条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新近透露的这组数据,可见民法典之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决定,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部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被誉为中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

民法典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1260条。律师从头到尾都要熟读、记忆、掌握每个知识点。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学习才能精通。

民法典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宝典!

这部法典,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也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要不忘学习《民法典》。让《民法典》的为民思想和情怀,更加激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让即将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成为《民法典》行稳致远的坚实基础。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九

作为一名销售业务员,通过在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今天有幸列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首先推销前的准备、计划工作,决不可疏忽轻视,有备而来才能胜券在握。准备好推销工具、开场白、该问的问题、该说的话、以及可能的回答。对与公司产品有关的资料、说明书、广告等,均必须努力研讨、熟记,同时要收集竞争对手的广告、宣传资料、说明书等,加以研究、分析,以便做到知己知彼,如此才能真正知己知彼,采取相应对策。推销完全是常识的运用,但只有将这些为实践所证实的观念运用在积极者身上,才能产生效果。

强烈的第一印象的重要规则是帮助人们感到自己的重要。热情面对工作--让每一次推销的感觉都是:这是最棒的一次。跟经销商打交道,利益是永恒的主题,你能为他创造持久的利润,你的价值才会被他肯定,他才会心存感激。当你所做的工作对他有意义的时候,你的权力也才会显示出来。这种权力的大小,取决于他对你的依赖程度,对你的依赖越大,你的权力即控制力就越强。

在一线工作时,总有不少人抱怨:公司的产品有问题、市场竞争太激烈、竞争对手又有了好的政策和推广活动、自己公司的人不配合工作、促销品没有到、公司宣传车安排不过来等等。面对工作中的这些客观情况,我们是等、靠、要,还是在既有条件下主动出击把工作做到最好呢? 托辞有千万个,但我们要永远坚持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的信条。

一个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又穷又苦,那并不是那个人以前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什么都没有做。

在取得一鸣惊人的成绩之前,必先做好枯燥乏味的准备工作。

销售代表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杂志,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日才,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在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代表之前,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调查员。你必须去发现、去追踪、去调查,直到摸准客户的一切,使他们成为你的好明友为止。

有经历没阅历是对很多做业务时间长却进步缓慢的业务员的评价。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他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的速度和程度。

首先,做业务一定要有悟性。悟是一种能力,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人性、做业务的内在规律等的准确把握,它也是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领会能力、判断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对业务人员而言,就是在没有人教你的情况下也要能明白工作中为人、处事的规则,况且在从事业务中,很多潜规则更是没有人会去教你的。正如习武一样,拳师只能把招式传给你,不能把他的功夫传你。培训也一样,最奥妙的东西不是从言传身教中来的,要靠意会与体悟,能做到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悟对于刚进入市场的人特别重要,你的悟性决定了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决定了你是否能尽快独立操作市场。公司培训到的要深深体会,没有培训到的或不适合培训但在工作中又必须使用的内容,则要靠自己去体悟了。

做业务要学会琢磨,也就是要学会思考。行走在市场第一线,会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就需要去琢磨。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十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的同课异构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透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这两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两位老师在课件里呈现游戏,其情境的资料和形式的选取都贴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搞笑的情境。两位老师联系游戏----激发兴趣----探索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十分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会十分乐意参与这项游戏,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习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十分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

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一样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十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而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的效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倍加珍视和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感情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他们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学生心头涌动。教师要适时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他们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十二

xx月20日,在县教育局师训课的组织下在县四中聆听了xx老师“如何经营好自己的课堂”的报告。

郝老师的报告从“经营“好自己的课堂功夫在课外,好课堂的标准,以及把课堂串成课程三个方面,结合很多的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的向我们阐述了如何上好自己的课。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首先郝老师出示了一个案例:xx一位老师,他的课上的非常生动,不但知识点讲解得到位,学生听起来也美滋滋的;但让人困惑的是,他所教班级得考试成绩并不突出,甚至还被其他老师甩开一大截。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好的课堂教学,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好成绩。他的回答是,自己上课是在走素质教育路线,是为了学生长远发展,那些获得成绩的老师,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路线,虽然取得了好的成绩,并不等于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然后,郝老师把这个问题抛出来,让现场的老师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例子中的老师的经历我也深有同感。前几年,自己的课取得了一点成绩,获得了市优质课一等奖,也参加了一些科学课的培训,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上课时,特别是有时内容正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就会抑制不住要显摆显摆自己,就会随意拓展一些内容,滔滔不决的讲,自己还感觉很陶醉,学生们听这些内容自然比单纯课堂的内容有兴趣,但这些内容,不是在课标要求范围内的,所以就是一些无效的内容,这些无效内容增多了,自然会冲淡课堂浓度,降低课堂的效率。而与我相反,我们学校有一位体育老师,因为原来的科学老师请产假,临时代了一学期的科学课。他原来从来没有教过科学课,自己的科学知识也比较少,可以说每次上课就是照本宣科,看着教师用书来读。有一次,学校领导去听他的课,10分钟之后就没有内容可讲了,然后就让学生划一划,背一背。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不会喜欢,但期末考试,他教的科学课竟然考了全镇第一名。

我一直在反思,这两节课是哪一节是好课呢?像这位体育老师的科学课,只是划划、背背的课,即使他考了高分,也一定不是好课,这是一个像我这样自诩的科学老师所不齿的。但我自己的课,考不出成绩,能算为好课吗?现在想来,肯定也不是。还好,郝老师给了我们好课的标准:精彩的新课导入;精巧的教学设计;精致的教学设计;精明的教育智慧;精湛的教育艺术。前四个精是一般的优质课的标准,也是我们好课堂的一步,后两个精是教育大家的课,是一种到达一定高度之后,从心往外喷发出的自然洒脱的课堂智慧和艺术,也是我要追求的课堂教学的目标。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篇十三

近日,在秀水小学参加了关于“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的集中培训,有幸聆听了三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下面就结合“课堂读书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一主题,谈一点粗浅的认知:

朗读历来是小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课程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第13条更是对课堂读书提出了明确要求:“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每堂课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般应达到10分钟左右。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然而语文课不闻读书声和少闻读书声由来已久,至今亦然。“满堂灌”时代也好,“满堂问”时代也好,一节课读书时间不足10分钟,一篇课文学过大部分学生都难得读上一遍,一年课堂阅读时间不足几十个小时,然后分析训练做题、合作讨论交流,只听老师滔滔不绝、小组活动热热闹闹而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阅读课不是好的阅读课。语文学习不读书,没有了感受,联想、思考、领悟、积淀、提升的过程也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

有老师认为读还不容易?不就是10分钟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钟给你看,我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挨个儿上演;我读句、读段、读全文轮番上演,别说10分钟,就是30分钟也不在话下。确实,有心凑这10分钟并不是难事,但《教学建议》提出的10分钟读书是“质”与“量”的统一,10分钟只是完成了“量”的问题,而 “质”则要求在这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里达到“读通、读懂、读好”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并且在达到这样目标的过程中能结合情境指导学生朗读、默读、诵读和背诵。

因此,我所理解的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应是有效的读而不是机械的读。然而要做到有效读书,现今的语文课堂除了读书时间太少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的目的性不强。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2、朗读的面太窄。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会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又怎么能达到会读呢?

3、教师的朗读指导单一。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带着xxx语气读一读”,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出文章的内涵,使课堂不少于10分钟的读书时间成为精彩的华章而不是匆匆走过场呢?

我想首先语文老师应对朗读引起足够重视。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保证充分的读书时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课文,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注重朗读评价。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分角色读,表演读,分小组比赛读,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3、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4、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

课堂听课心得体会(通用13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