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最新15篇)
2024-03-14 20:47:41 1级文库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一篇
“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教学目标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其更好的.参与日常学习与生活。以“单篇精读”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已不能达到增加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它要求教师自主选择和组合一组学习材料,师生围绕这组材料的议题,对所选内容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到求同存异的目标过程。通过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阅读信息量、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更多的能力培养机会。
让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生态、开放的阅读环境,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二篇
《新课程标准》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越发变的活泼、可爱了,更多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哪些变化,有哪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三篇
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对于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教师。
新课标提倡的自主、互助在我的教学中也逐渐体现出来并在课堂上不断实践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涉及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能力几个方面。看完新课程标准,对于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体会自己颇有感触。新的课程理念非常注重阅读教学,阅读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符合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语文教学的过程性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方式等。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种见解,产生一个方案,策划一项活动,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是全体学生积累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语文教学的过程性,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领悟语言表达之精妙,获得情感体验之愉悦。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讨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同桌研究,或分组讨论,或自由组合交流,以期达到人人参与、各抒己见的目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阅读教学,首先要使文本开口“说话”。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读课文,才能抓住重点,也才能与文本深入对话,因此,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但是想到自己过去一年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匆匆地读一遍就进入精读,在家读的时间也得不到保证,向我们山区学校,学生回去没有家长的督促,很多学生就回去的作业就等于是空的;二是初读目标不明确,认为初读就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时间,于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多数学生是有“口”无“心”;三是缺乏教师的指导,就是一个“读”字贯穿始终;四是反馈不及时,自己不知如何评价学生的读,以至于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得不到训练。另外,感觉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们课外阅读书目的数量及程度鼓励力度不够,缺乏一定得评价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努力改正,争取提高自己的阅读教学。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四篇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
“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有论者将其称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新课标的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体现的就是一种大语文观,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六大学习任务群,实现知识本位——素养本位、教材主体——生活融入、被动接受——实践探究、精心预设——创新生成、听记默写——问题解决、碎片讲解——鲜活情境、成绩分数——生命成长,最终指向学生终身发展。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五篇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六篇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本学期在学校的精心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课标,针对课标附件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结合日常的教学,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类推荐。课标给的是按文体分类的: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我认为可以根据阅读习惯和常见的内容分为:杂志、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和历史传记类。其次是由课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课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延伸到《世说新语》的`整本书阅读。重视自读课文后的推荐。
如八下《大雁归来》一文课后便推荐了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还可以根据作家作品推荐。如《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这本书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适合补充阅读。以上的推荐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兴趣的培养,和集中了解,同时也适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最后,课外读物一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
老师在推荐读物时,可以遵循从现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长、小说散文先行等原则。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平日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的作品,在较长的假期里推荐学生读一些历史小说及人物传记,不但可以和历史学科进行互补,故事性强的小说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七篇
今天专家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专家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八篇
相较20xx版课程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内容。以前语文主要考什么、分段性是比较模糊的,现在,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来设计作业,能完整地、充分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能更精准地、有进阶地编写作业内容,能更多样地、有创意地编写作业内容。
新时代的作业思想与大单元教学理念是一致的,这就要在大概念、大目标的引领下,形成大的.进阶性的'任务群。从学业质量内涵的表述维度来看,大单元作业设计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在大目标形成的学习情境中,以作业为支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综合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表现和发展水平。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九篇
自从新课标颁布后,几个重要概念让我印象深刻,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一、育人价值概念
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定位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担任了文化积淀、传承的任务,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主要部分或载体,文化的血脉、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是文化的铭记,是非常必要的。在育人价值方面,新课标还强调了三观的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这些都要在中小学阶段打好基础。
这次新课标还特别提到了“以文化人”,教师要关注到语文在育人方面有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实践落实时应该做到四个字:润物无声。不能是穿鞋戴帽的形式主义,应当做到适度教化。
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
旧课标只提了“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或者加上文学修养,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而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更明确,界定更清晰。这一概念的提出,终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是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哪个更根本”等争论。
核心素养包括四方面,三层次。这样分用心良苦。但语文学科独有的、具有本质意义的东西是语言文字运用。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带动起来,融汇到一起,这样来理解比较好。
这几个层次中,我们要重点关注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是义教课标的亮点,也是以前语文教学的弱项。这次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实就是语言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教学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及对创新的追求,并以此来推动我们的教学。
新课标还提出了和审美创造、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等与审美相关的要求。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是以前比较少提及的,新课标给出了新提醒。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文化自信的培养。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主义思想,要存精华去糟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一项一项完成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彼此不能分开。思维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理解,都是要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这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意识。
三、学习任务群概念
学习任务群是比较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去落实的概念。小学提出了六个任务群。
首先要理清楚学习任务群和课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课标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一是课程内容。程内容就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现在所说的六大学习任务群,其实就是六大学习内容,其实和前面版块课程目标是相通、甚至重复的。写出来是为了分出来强调,但我们一线教学要做的是要糅合在一起,要有分有合。
学习任务群首先是作为一种清晰化、集中的表达方式来明确学习内容;其次是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设定一个情境或典型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文本为纲地讲,也不求知识系统的完备,更不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是为了改变这一切,让教师作为组织者,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完成知识的建构。
小学低年段主要是识字性的阅读,思辨能力比较弱。怎么做学习任务群?可以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前那种大量刷题的做法,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主,实际上就是在落实学习任务群了,只是落实的是任务群中的某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理解它的好处,减少灌输性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具体来说,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要关注每个单元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按照提示,强化情境,强化学习的自主性。
实践中还要注意:群文教学不能取替单篇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我们不要理解为就是组织活动,有些课还是需要老师多讲、精讲,先要学生读懂、明白,然后才能开展活动。不要给老师规定讲的比例,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目标,要有针对性,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四、整本书阅读概念
现在学生面临的问题是阅读量不够,没有阅读量,语文素养是上不去的。有阅读量和阅读面,点拨才有效。小学是最好的读书时间,应鼓励开展整本书阅读以逐步改善碎片化、平用化、网络化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磨磨性子。
小学里有“快乐读书吧”,也是一本一本给学生推荐,也属于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阶段的实践,按照现行教材的方法推进即可。平时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基本阅读方法,激发他们爱上读书的习惯,但不要在教材里完全定死,要有相对自由的书单,提倡学生自己去自由阅读。越是指定,规定动作太多,学生阅读的兴趣越低。整本书阅读虽然是课标的一部分,但不要过分把整本书阅读扩充化,不要搞过分多的活动,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不要过分苛求。
这几个重要概念,是在尊重教学的规律、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我想,也只有理解透彻了这几个重要概念,才可能真正读懂新课标,才可能真正做到守正创新。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篇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孩子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孩子味来。
三、体现独特的`教学方式
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一篇
这次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教师新课标的培训活动,对于一名执教于农村小学教师的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对我的教学和认识都有很大的提高,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朱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总结:
一、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我们教师有三个方面要去解决,一是错别字情况严重,二是书写质量普遍偏低,三是有些地区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负担过重。在低段要让学生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汉字书写的教学应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养成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
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内容是识字、写字、读文、理解少量重点词语和句子,积累语言,要用更多的时间识字写字。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实现“理解阅读”向“表达阅读”华丽转身。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应代替学生分析阅读,应该让学生自己多读。在理解课文上教师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除此以外,还要认真抓好读书这根本环节,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写作教学
一、二年级布置作文不合适,经修订后一、二年级的`定位是“写话”,三年级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在教学建议上引导学生要写真话,不套话,不抄袭,不写假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与思考、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善于将读与说,说与写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也可以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让学生能展示交流与相互评价的机会,互相促进。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二篇
5月6日下午,工作室全体成员通过网络观看的方式,认真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吴欣歆教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网络学习结束后,工作室成员在微信群里积极发言,分享着对于新课标的理解。下面我就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说说自己的一点点体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属于一个整体,也就是缺一不可。简单来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希望孩子可以具备这样子的核心素养能力:
1、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对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有信心。
2、具备良好的.语感,能有效交流沟通,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深厚情感。
3、有好奇心、求知欲,思维灵活,积极思考。
4、能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程目标在过去三大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新增了“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此次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在总目标中尤为凸显。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要树立全新理念,在语文阅读理解和写作指导上,要多围绕这三大文化来拓展阅读、答题和写作。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知道了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入了解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理念,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有的放矢。
学而思、思而行、行则成。接下来,我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让课程焕发出思维的活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三篇
静下心来,又一次认真地阅读了新课程标准,感受颇深。
新课标主要涉及了五个重大变化。
首先,强调文化自信。学好语文是一个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学科第一次和国家的战略挂钩,课时量上,语文占到20-22%,如此大的课时比重,相信语文的题目广度会越来越大。
其次,传统文化分量继续加大,小学原来学129首古诗文,现在增加到160首,懒得背诵的孩子要吃大亏。
再来,语文的考试也有重大变化,除了考基础阅读、作文之外,还会考整本书阅读,主要考察学生的'提取信息能力、评价人物能力,品味语言能力。
第四,本次还首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原来高中的概念,现在下移到小学初中,原来孩子是一篇一篇的学,现在要一组一组的学。尤其是里面涉及到实用性的阅读,思辨性阅读,跨学科学习能力,对学生要求非常高。
最后一点,考刷题想考好语文的时代彻底过去了,以前语文考试有套路,很多孩子把套路熟悉了,刷题刷多了,语文成绩差不了,这次明确规定了学业质量的标准,以后教学和考试会高度统一,命题也会更加科学精细,考察的方式也会更加灵活,考查内容会非常主观。
作为小学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此次的《新课标》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等方面,相较于以往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有能够和谐地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们首先要依托于新课标中课程结构和育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内提示,围绕学习主体,以学习任务为导向,整合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设计给予大任务、大单元、真真实情景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内容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整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注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培养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基本素养。
通过学习,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的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和重组,才能使教材使用得心应手。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四篇
今天xx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xx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第十五篇
经过对20xx年初中语文新课标的仔细研读,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强化素养导向。本次新课标不仅强调“核心素养”,更为实现三维目标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性问题,进一步提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它具有实践性、情境性、整合性、反思性等特征,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达成。
2、聚焦学习任务。新课标根据内容整合程度建构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体系,从基础到发展再到拓展,六大学习任务群中每一个都贯串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使得学习任务群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3、注重学业质量。本次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有关内容。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四个学段的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为核心素养评价提供了依据。
2024年一年级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最新15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