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最新21篇)
2024-10-25 18:55:33 1级文库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最新21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一篇
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着最后失去所有亲人的财主老范心如死灰的那种绝望的神情。也将永远忘不了电影呈现的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发生的这一切。
荒凉的乡村路上,臃肿的灾民蹒跚前行。路上风雪漫漫,随时可能饿死在逃荒途中,带出来的牲口都已充饥,有人典妻卖儿,有人暗自庆幸。为了填饱肚子,尊严的底线在这条路上低到乌有;日本的飞机几次轰炸,慌乱中自己的战士也会顺手牵羊以强欺弱;不可想象的世界,人吃人,狗吃人。
影片一开始,是一群饥饿的民众跑到财主老范家,想混口饭吃,不料东家欲报兵。一场打斗开始,死伤无数,老范的家被烧,儿子被杀,粮食财物在混乱中丢失不少。一边是被侵犯的无辜财主,一边是饥饿的可怜灾民,该同情谁?怜悯谁?
财主老范带着妻女、怀着孕的儿媳和一个长工走上了逃荒之路。在万千的灾民中,老范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俗话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在别人早已断炊断饮时,他们还存有不少粮食。看到家里原来的帮工卖女,他也有恻隐之心,周围人看到他施舍小米一个个都充满期待,可惜逃荒路漫漫,灾民无数他一己之力无可奈何,只好说是借给他们。
家财被溃军抢走,粮食一点不剩,原来养尊处优的他竟合伙偷驴,不幸驴走丢,肉没吃成反丢了帮工性命。女儿娇生惯养,逃荒路上仍带着一只猫,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喂猫。儿媳产后失血过多又受了风寒,没多久便去世。妻子勉强支撑,到洛阳时也走了。大年三十,有人来灾民区买人,女儿说是受不了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其实是想用自己换来一些小米让父亲活下去,她自愿让老范卖了她。他们一心想逃到陕西,结果到陕西境内了,老范唯一的孙子却窒息而死。现在是真正的家破人亡。原来充满希望,想象着白手起家东山再起的老范心如死灰,只愿死的时候离家近一点。路上遇到一个刚死了母亲的孤女,认她做了孙女,以后两人相依为命。
小安是一名传教士,笃信上帝。看到老范家破人亡,说是他没有信仰,没有听从上帝的旨意。逃荒路上,他一直在劝说灾民信教,为死去的灾民做弥撒。在他的心中,上帝是最崇高的。一路上他看到流离失所的.灾民饥寒交迫,日本的飞机毫不留情的扔下炸弹,软弱无力的灾民被欺压,在这些灾难面前,上帝似乎没有帮上一点忙。见到神父梅甘时,他不禁说出他的疑问,这里发生的一切上帝都看得见吗?既然能看见为什么什么都没做?上帝如果都不过魔鬼,那信他有什么用?心中的信仰在现实面前奔溃。其实信仰只是内心的一个支柱,它并不能对事情的发展变化做出直接的帮助,只能让内心平静,增加面对一切的勇气。
花枝是一名普通的农妇,有着自己一直守护的东西——一双儿女,跟着丈夫带着婆婆出来逃荒,她从未喊过苦叫过累,只是不愿孩子受到伤害。婆婆病重,丈夫欲卖了女儿换点粮食,她宁肯饿死也不放弃女儿。怕自己走后一双儿女没人照料,她主动提出嫁给老范的长工拴驻,又让栓驻卖了她换点粮食带着自己的孩子讨条活命。走之前,她看到栓驻的棉裤破败不堪,又让他换自己较好的那条。她尽了一个母亲的全力!
白修德是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亲眼见证了不可想象的灾情的严重。他的食物和毛驴被人抢走也不在乎,他冒着生命危险拍下了许多照片,到处奔走请求国民政府救灾。面对自己束手无策的状况,他只能对神父梅甘说说自己的观点:有人死去我可以接受,让我无法接受的是那么多人颠沛流离,政府却没有任何救援。
在这条逃荒路上,温情已无计可施,灾难让太多人变得麻木,感情变得淡薄,饥饿激发了最原始的欲望,每个人心里都想的是自己和亲人安好,别人如何无所谓。所以就出现了老马这样投机的人,老马原来是县衙的伙夫,在逃荒路上做了巡回法庭的庭长,在他眼里这场荒灾挺好,他只盼望着在这场灾难中折腾些成绩,希望在灾后可以升官发财。没想到后来日本兵来了,他仍旧是一介伙夫,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将尊严踩在脚下。
灾难面前,人性的善恶一览无余。真正让人感到的悲凉的不是灾难本身,而是灾难中温情的缺失与道德的沦丧。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二篇
《一九四二》这部影片是我在星期六上午看的,开始时我只是瞟了几眼,可是后来精彩的故事情节却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越看越起劲儿......
影片《一九四二》讲述了1942年,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
鲜少有人注意到古老的中原河南正爆发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老东家是典型的封建地带,可即便如此也被迫逃荒,亲眼见证自己亲人的种种死状。面对这群人的苦难,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蒋委员长,还是报道灾难真相的记者白修德,以及海内外的每一个人,如何能从这眼前的人间炼狱之景侧目。
影片最惨烈也是让我最最痛恨小鬼子的`是:百姓们在逃荒的路上,地上有官兵的抢劫,天上有可恶的日本鬼子的飞机,可恨的小鬼子们朝着手无寸铁的可怜的老百姓飞去,一颗颗致命的炸弹从天而降,炸得遍地尸体,血流成河,许多的人家破人亡,日本鬼子不仅一直侵略我们的祖国,而且他们还把中国人的头颅砍下来挂在柱子上,真不是人。可想而知小鬼子是多么的残忍,可怕,可恶啊!这主要是因为腐败的国民政府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呀!唉……看到这里我的心是无比的痛!他们生活在一九四二年,我们生活在二零一四年,同样是人,生活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呀。
确实,“国破则家亡,国强则家富”。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如果没有那些威武不屈,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我们就不会有现在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从现在起要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三篇
昨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的学生去“中原影都”观看了。
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雪花,2点30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集合,由徐老师带领我们冒雪向“中原影都”出发。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大概走了6、7分钟的样子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同学们按照徐老师的要求,有次序的走进影院内找好自己的位子坐下来。等大家都做好后电影就开始播放了,故事讲的是“1942”年河南那一年发生自然灾害,旱灾伴着蝗灾同时出现。老百姓为了活命都出去逃荒,在逃荒的路上人们把能吃的野菜、树皮都给吃光了。为了活命有的爹娘把自己的孩子也给卖了。一个小孩才能换到一小碗米,我在电影里看到,有的人饿的忍不住去吃死人的这种事情发生,逃荒的路上死人到处都是非常可怕。我们看到这种画面害怕的都哭了,我觉得比起他们来,我们现在的孩子幸福多了。
晚上回来后,吃饭时我手里捧着这碗白米饭心里沉重多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浪费每一粒粮食!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四篇
生活最近冯小刚导演的地方新作《一九四二》已经上映了,锁这是根据根据刘震云小说改编的动物发挑战书电影,上课铃声响据说该片从1993年冯小刚看中剧本,带着我所到如今付诸拍摄,母爱就是漂泊天涯已经历时18年之久了,甚至拖把从窗户里真的`撒下一路欢笑是千呼万唤使出来啊,脚步声而且据报道说《一九四二》也是冯小刚使用胶片拍摄的去完成自己奋斗最后一部电影地方。我怎么能错过这部电影呢我只!看完了《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你除了影片给我带来的陆博文感触之外,好意思我最感慨的我就是冯小刚导演的地玩耍才华开得像火一样。
当她听说我学萨冯小刚是个神话,季节一到无论什么题材在放风筝他手里,当然这个神话都没有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破灭祖国是我们世世代代生活。他坦言,你早晚有用接力棒和扫把一天会破,然后再抬头望望蓝天并欠抽地说,所以我感到十分或许就是《一九四二》,记得那天因为过六亿才开始盈利,我开始和社会上这对一部非商业影片来说意味着考验风筝也结伴一样。作为国人,要么看到民族电影在可五位战士连敌人今年电影市场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你也自然希望能反戈一击您枪法好嘛。如果《一九四二》此番真能如愿取得既定目标,浪头一个一个涌来那冯小刚真的贝尔【撞击】是神第二节。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五篇
河南人刘震云编写的《一九四二》,11月26日下午去看媒体场,作为河南人,真的很震撼,冯导他们没有毁俺们河南人的形象,故事很纠结,原本我是带着纸巾去的,但结果一张也没有用,不是我没有伤心感受,因为泪水是往心里流的,到最后流的都是血。冯导这部电影《一九四二》,剧情很悲切,很痛,他用更加揪心的方式诠释了这个灾难历史,我们观影2个半小时,我到现在还回味故事的纠结,还在梳理其中故事情节和多个人物的特点。
当影片一开始的对白用纯河南话娓娓道来,我就很自然的走进了屏幕,和剧中人物一起,在静静等待这场灾难降临,当老东家的高墙大院被灾民围住,为首的灾民头领还曾经受过老东家救命的帮助,但过去的恩情已经被饥饿掩埋,人与人之间的丑陋瞬间被一个馒头,一块肉而摧毁,人们相互厮杀,分不清好坏,分不清你我,少东家被当场捅死的那刻,人们反而更加猖狂,一场真正的灾难也拉开了序幕.
老东家眼睁睁的看着院子被烧毁,不得不带着妻儿老小和儿子的遗孀,离开了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富裕家园,途中遇到家丁瞎鹿,就相伴而行,一路经历了无数次坎坷和良心的呼唤,他们的牵手相伴在了一起,开始更加残酷逃难之行。
一幕幕堵心的事情在不断的发生,官场,战场,商场,斗争也是尤为激烈,灾民该祈盼谁的救助,该相信谁,谁是可以保全他们性命的衣食父母?!当日本人假发慈悲的时候,官员们在干什么,他们在乎的是头上的乌纱帽,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温饱和淫欲,一个刚直不阿的主席却没有更好的办法给予灾民更多的帮助,眼看灾情越来越厉害却无能为力。
难道只能信仰万能的主保佑吗?结果是否定的.,人们受到了更多的灾难,人性泯灭,弱肉强食,最后都一无所有,这就是天灾人祸,这就是弱势群体的命运。
最后老东家回忆一路逃难的经历,家人和老乡一个个离他而去,饿死的,被打死的,被开水煮的,被卖掉的,他终于想通了,离家走也是死,在家留也是死,就开始走回家的路,路上遇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便带着她一起往回家的路走去,一直走着,走着,直到消失在远方,我们朴实的河南人民,最后希望死也要死在离家近的地方。父母官啊,乡亲们啊,我们的根在那里----河南。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六篇
我爸爸妈妈都是电影迷,几乎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正是因为观影无数,我们已升级为奥斯卡院线的金卡会员。还是因为观影无数,从记事开始,我看过的电影中的大部分早已印象模糊,几乎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了。但是有一部电影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恐怕这一辈子我都不会忘记,那就是2013年冯小刚导演推出的贺岁片《1942》。
提到冯小刚的导演,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跟我差不多:他执导了中国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之后就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了一系列贺岁片,其中的《大腕》、《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都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他的每部电影中也都有几句台词成为当年的流行语。看冯氏贺岁片已成了当下年轻人在岁末年初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他的喜剧风格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我见到他的名字就会莫名地笑出声来。但当我看完《1942》后,就再也发不出往年的那种笑声了,反而感觉极端压抑,悲愤交加。这样的贺岁片确实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在影片中充斥银幕的尽是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财……。不过,偶而也有人性的光芒令人潸然泪下:老东家在瞎鹿欲卖掉自己的孩子为挽救母亲的性命时,毅然从自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教徒小安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差点丢了性命;花枝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
看完《1942》,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面临着日本的侵略,偏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腐吏的不作为,让肝肠寸断、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们,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呀,实在识且偷生,毫无尊严与幸福可言。出影院,眼前霓虹灯闪烁夺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马路上行人如织,川流不息,行人们锦衣玉食,满面春风……。再回想观影所见,真是恍如隔世。我不禁由衷地赞叹今天的好生活,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这么强大,使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上最幸福的年代!感谢冯小刚导演,他用电影《1942》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幸福生活来自不易,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珍惜身边的亲人,也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七篇
你知道1942年吗?河南发生了一场大灾难,我来告诉你。那一年,河南发生了最严重的饥荒,主要是由干旱和蝗灾造成的。
士兵们拿走了人们为战争辛苦种植的所有食物,所以我们的.祖先不得不逃离饥荒。无助、可怜和悲伤的眼神一个接一个地打动了我。我过去吃馒头和米饭,但现在我只能吃树皮和观音土。我过去穿的新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了。
在逃离饥荒的路上,人们没有足够的食物和睡眠,他们不得不每天避免日本的机枪火力和炮弹轰炸。我看了这部电影,这让我更加讨厌日本人。如果日本人没有攻击我们,我们的国家会更先进。
看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人们心胸狭窄而且自私!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八篇
1942,在世界范围内或许是个伟大的年份,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世,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对于中国河南却是一个惨绝人寰的年月。1942年冬至1944年春,河南人面对的是寸草不生,饥馑。老东家一家人的逃荒,按照轮回之说可以算是报应,按照主的教育法算是原罪,不论哪种说法,最后给予老东家的都是人性的救赎。患难见真情,也许是对此片的最好诠释。
大灾之年,有的人身处其中,有的人置身事外。
从高高在上的土财主,到孑然一身的难民,不需要九九八十一难。儿子猪狗不如,要强暴长工媳。他只会纷纷地骂一句“牲口”,即使有道德准则,也是实际的不作为。长工家逃难途中借粮,他工于心思,也有心存恻隐。瞎鹿死了,在那个有了今天没明天的岁月里,他将长工一家承担起来,儿媳饿死,他懂得阻拦给孙子喂食最后一口。他肯定不值得歌功颂德,却是一个在我看来最活生生的人。朝不保夕,依然身怀重器,手握人伦。偷窃保命,抢劫保命,甚至吃人保命都不过分的光景,卖儿卖女已属再合理不过了。女儿卖身为换一口粮,他懂得不舍却也无奈。此时让大家都能活下来才是最要紧的事。人人都可以最亲密,也可以最疏离。关键是在有多少事感念别人,有多少事感念自己。
另一条线就是政府的救灾力度。兵荒马乱,人命就更加轻贱如蝼蚁。你能看到甘地绝食,看到丘吉尔感冒,却看不到三百万人饿死。有了救济款也拨不到难民手里。各式各样地充耳不闻。“灾民饿死了,国家还在;当兵的饿死了,打了败仗,就亡国了。”听着貌似合理,其实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谬论。百姓都死光了,打下个空城又有什么用。不论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1993年5月10日,位于泰国那坤巴统省的开达(Kader)玩具工厂发生了一起特大火灾,188名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另有469人受伤。这次灾难被称为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工厂火灾。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这样的新闻都是无动于衷,因为事件发生在遥远的泰国。
玩具工厂主要生产的是玩具和洋娃娃,销售的主要市场是美国,公司中的'大股东也恰恰是一家美国公司。火灾之所以造成如此之大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简陋的生产条件和糟糕的消防措施。在人们要逃的时候,竟然有管理者锁上了大门,很多工人不得不从高高的窗户跳下。事后,公司管理者不是积极地协助善后,而是不断地推卸责任。14日14时52分,温岭市城北街道杨家渭村台州大东鞋厂发生火灾,共造成16人死亡,性别为6男10女。这样的新闻是否进入过你的眼帘。但又有多少会停下来认真阅读,为之惋惜……
能久久不去的不是乱世英雄的丰功伟绩,而是人间真情。“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算认识了。”“爷。”路上的孤女,陌生的老人,已僵的尸首,冰天雪地里只要能作伴前行,心就暖了。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九篇
燎原之火,生灵涂炭。与此同时,河南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灾荒,千万民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动和绝望的,财主大东家出门的时候还有马车、粮食细一软,一路逃难到潼关的时候,一家五口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官员们在这场灾难面前 也是无奈绝望的,河南省的省长李培基去找蒋介石反映灾情,还没开口,发现蒋介石面对的每一件事都比自己的严重得多。在天灾面前,没有英雄,只有对命运 的默默承受。
对于衣食无忧的`我们来说,可能很难体会电影中反映的饥饿:吃草根树皮,小孩拉大便要手抠;为了几两小米,卖儿卖女;刚生完孩子的媳妇,5天滴米未进,刚闭 上眼睛,婆婆趁媳妇身体还没有凉要给孙子喂奶;花枝为了几块饼干,就愿意出卖自己的肉一体;亲人饿死了,没力气悲伤,只能无奈地说一句:“早死早超生,再托 生别托生在这个地方。”……
在天灾面前,人们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啊!
最后,一无所有的大东家在返回的路上收留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一大一小两个背影深深地刻在观众心中,那两个沧桑的背影仿佛诉说着一段令人心碎的往事……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篇
我一直认为,如果从电影的艺术形式感来说,冯小刚还只是停留在电视剧创作的水平。《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皆是如此。同样都是灾难题材,同样都是电视剧的表演,电视剧的调度。相对于《唐山大地震》的过度煽情,《一九四二》还算是收了很多,冯小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谈到一场戏,徐帆饰演的角色在得知男人要把自己的孩子卖掉后,呼天抢地,这种表演被冯小刚拒绝,二人为此还发生争执,最后影片呈现出来的结果还是徐帆个人的表演方式。我支持冯小刚的处理。本该发生的事情自然地发生了,本该爆发的情绪被期待地爆发了,这不是高明的手法,电影需要一种非常规化表达,需要呈现出生活中的错位,让人看到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之外的东西。
说冯小刚是电视剧导演,除了演员和情绪控制之外,还在于他的镜头一贯都是没有力量感,他吸引观众的是通俗的剧情,而这些,只要是会讲故事、能控制拍摄场面、运气好的人就可以完成。在没有力量感的镜头下,所有的灾难呈现出来的`都是视觉上的产物,不会走心。冯小刚和张艺谋在拍电影时一定是两个套路:冯考虑一场戏会先从故事性和人物角度出发,而张的出发点则是在保证视觉效果之后再讲故事。从电影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角度出发,无疑张艺谋更接近电影的本体,而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对视觉接受需要一定的修养,这就是为什么冯比张的群众基础要牢靠的一个很大原因。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一篇
看完《一九四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冯小刚这个级别的导演还对影片能否过审战战兢兢。它的过审是一次电影对意识形态的胜利以及对民族性反思的胜利。
《一九四二》是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在抗战和民族灾难之时,我们的党和我军将领完全缺席,而忙前忙后的主角变成了极其及其军队。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这在以前内地的主流电影中绝少出现的。记忆中,这种我党我军在重大历史面前缺席而把主角让位于的电影,还算是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历史性的进步,国共有了平分银幕的机会,并难能可贵地对蒋介石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抗战的也只是军官和战士,但却在身份上做了模糊处理,且只作为电影的时代背景。在《一九四二》中,虽然也表现了蒋鼎文等将领的麻木不仁,政府官员的腐化,但同时,你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在内政外交上的无奈,他也需要向国际力量寻求庇护,也需要向地方财团寻求帮助,影片施与了这个我们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异端分子以同情。这种表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也说明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逐步软化,很多创作禁区正在被逐步打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这些正是在以冯小刚为代表的电影人逐步争取下实现的。
这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灾民因饥荒而流徙。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采取了灾民、军队、政府、宗教、记者五条线索并行推进的叙事手法,让这五类人面对饥荒,从而做出反应。从剧作的角度来说,19个主角,50个次要角色,这不论在戏剧,还是电影中都是大忌,何况各方面人物又互不交叉,这对影片的.戏剧性提出了巨大的考验,风险性极高。事实也确实如此,多线叙事必然会分散角色的情感力量,让习惯于追随几个人物命运的观众无所适从,而且从成片来看,张涵予和蒂姆。罗宾斯饰演的两个神父的线索是可以被砍掉的,太游离于故事主线之外,我想,冯小刚在最初的故事设计中应该有更多的想法,但碍于整体结构,无奈剪掉了很多的戏份。
多线并进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是会形成一种大气的格局。而这种格局对历史题材来说是提升水准的一个要求。一位传媒学者曾如此描述过理想化的传媒品格:一种仰天俯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我无意用这种品格去对应任何一个导演或者是作品,因为那是一种理想。在《一九四二》中,冯小刚反其道而行,他的立意不在于追求这种理想,更多的是暴露丑恶。他曾说,《一九四二》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面他的脸很丑,不好看,但是最起码它能让他知丑,总比糊里糊涂地臭美好。拍完《一九四二》,他也不会再有盲目的民族自豪感,在向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他学会了知耻。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在面对饥荒的时候,国人的猥琐、自私都呈现出来。这种批判跟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对犹太人的批判有着相似之处,在那部影片中,犹太人即使是遭遇死亡,依旧不忘记贪财的本性。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二篇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几乎是最后走出电影院的。当天晚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去看了看家里粮食是否长了虫。
我知道这是因为《一九四二》。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信念。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散场时,我前后左右的人都说“太惨了”,他们在影院灯光启亮的瞬间,只能简单说出内心真实感受。我们民族百年来有多少“太惨了”的历史淹没在史籍之中。我曾经看见过一组民国时期西方人拍摄的流民照片,文字解释说: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我原以为中国导演不喜读史也不具史观,拍不出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这样具有历史凝重感的作品,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让我对他肃然起敬,一个满身光环的人愣是褪去光环,闯入黑暗之中寻求,智勇可嘉。
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三篇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部电影----《一九四二》。此片描述了一个财主家与三千万河南人民的逃荒之路。
一九四二年的秋冬之交,河南省因受到旱灾和虫灾,全省三千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有个财主家里有很多粮食,但他的'自私激起了村民的愤怒,导致家里被烧,粮食被抢,儿子惨死的境地。而此时日本人又想乘虚而入,夺下河南省。他家被迫到外乡去躲灾。
一路上,与他一起逃荒的村民不少,他们的目标是陕西。财主家粮多钱多,但在逃荒路上,有日军的轰炸、国民党军人的抢掠,他也变得身无分文,最后衣服也变得破烂不堪,在离家五十多天时只能吃柴火,有些家人都饿死了。
等蒋介石想拨款救灾时,灾民已死了近三百万人,而官方统计说是一千多人。
最后,财主爷一人活了下来,儿子被打死、老婆和媳妇饿死、女儿卖人、家丁死于日本人手中、孙子也没有保住。
从此片可以看出: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军队似土匪,使得民不聊生。另外是老财主的心理转变。影片一开始因为财主不愿意把粮食分给乡亲,非常自私,原来不是逃荒,而是躲灾,但最后也沦落成了一个穷人,深刻体会到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不容易。所以我们不能自私,要经常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最后,这部影片让我想起如今的“光盘行动”,现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有些地方还很贫困,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四篇
该影片反映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场灾难,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影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和佃户两个家庭为核心,展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对人民的蔑视加深了这场灾难,并最终导致了自己失败的命运。给人们很多的感悟,很多的思考,让我们带着爱国的情怀一起去感受一下《一九四二》吧!
看完《一九四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冯小刚这个级别的导演还对影片能否过审战战兢兢。它的过审是一次电影对意识形态的胜利以及对民族性反思的胜利。
《一九四二》是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在抗战和民族灾难之时,我们的党和我军将领完全缺席,而忙前忙后的主角变成了国民党极其及其军队。因为意识形态的缘故,这在以前内地的主流电影中绝少出现的。记忆中,这种我党我军在重大历史面前缺席而把主角让位于国民党的电影,还算是1986年的《血战台儿庄》;《建国大业》在这方面也做了历史性的进步,国共有了平分银幕的机会,并难能可贵地对蒋介石进行了人性化处理;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抗战的也只是国民党军官和战士,但却在身份上做了模糊处理,且只作为电影的时代背景。在《一九四二》中,虽然也表现了蒋鼎文等国民党将领的`麻木不仁,国民党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但同时,你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在内政外交上的无奈,他也需要向国际力量寻求庇护,也需要向地方财团寻求帮助,影片施与了这个我们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异端分子以同情。这种表现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也说明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正在逐步软化,很多创作禁区正在被逐步打开,需要的只是时间。而这些正是在以冯小刚为代表的电影人逐步争取下实现的。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五篇
《一九四二》是这样一部特别的电影,写了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三年春,河南大旱,夏秋两季绝收,旱后,遇煌灾,饥荒,遍及全省110县,那真是亦碧千里,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洗出撞关做流民,没途饿死,趴在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者无数……灾民们因饥荒流徒,而几百万灾民早已在逃荒路上奔走多时死去。在大难面前,无论贫穷或富贵都无法幸免,再有钱的东家里还不是死了几个人吗?儿子被土匪杀死了,儿媳生完孩子后死了,老婆饿死了,小孩子被自己闷死了吗?
这是一部“在路上”的电影,灾民因饥饿而流徒,介绍了东家避难,用镜头聚焦了70年前的那场灾难,那段被遮蔽的`心酸。
看了一九四二,看出了灾民们为了活命一路向西走下去,似乎就有活的的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对我的感触很深,我想我应该省点吃的,边看看想起以前,我总是不喜欢吃的就不吃了,想想;多浪费啊,如果每个人都像我,那么,会浪费多少粮食。再想想河南,是多少人吃不上饭,是多少人活活饿死。我想,我想我们还是幸福的,我们能吃上东西,能不被活活饿死,不会被敌人打死,现在,能吃饱,真好!能欢笑,真好!能活着,真好!我们不应该跟大人要这个那个,只要能吃上东西就是好的了!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六篇
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不久,电影巨著《一九四二》又带我们回顾了那动荡艰苦的往昔岁月。让我们在慨叹当年艰苦卓绝的历史,痛斥不作为的国民政府的同时,又倍加珍惜今日富足安定的生活,领略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让我们对十八大的精神又有了新的认识——反腐以及民生,是一个执政党永远不能忽略的重点,谁忽略了人民对公平与幸福的渴求,历史必定会无情地抛弃他!
电影《一九四二》,是由这样四部分组成:一是以老东家为首的难民;一是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是上自蒋介石、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下至兵士的.官府;一是日本侵略者。主线是难民,除白修德和难民有些许的交织,其余基本都是平行线。没有传统的情节线,没有绝对的主角,主角是“一九四二”那场震撼人心的灾难。
难能可贵的是,《一九四二》有这样的勇气、锐气和灵气。面对沉甸甸甚至被我们遗忘的历史,它没有采取时下惯常的戏说或装神弄鬼的演义,而是直面并打捞那段残存在我们民族深处的记忆。揭伤疤总要比献鲜花艰难得多。一九四二年的记忆,存在逝去的那段岁月里,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有意识地去唤回它们,恢复它们,它们有可能就会永远那样沉睡在那里,被我们自己更被时间所遗忘。在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年代里,回避记忆,抹掉记忆,热衷于失去记忆,已经是司空见惯。人们更容易将目光即时性地投向充满利益交换和诱惑的眼皮底下与前方,唤回或恢复记忆,面对那一段哪怕再残酷并令我们自己羞愧的历史与现实,不那么容易,那是一种能力。这能力,不仅属于艺术,更属于思想。
江河不洗今古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历史上有些年头,是极具意义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一九四二》,让我们记住了我们民族的这个饥荒、残酷、屈辱的一九四二年。它的意义,便不亚于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九年等许多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年份。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雨果著名的《九三年》。它的意义,便是同样有勇气有能力为我们钩沉并再现了那段最具有意义的历史,让那段历史成为了艺术的经典。
通过这次的《一九四二》电影观赏,我更加明确了一个认识——作为一个预备党员,要永远记住,我代表着人民,要弘扬十八大精神,为人民的公平与幸福需求而奋斗。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七篇
《一九四二》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丝毫的亮色,只有绝望,只有绝境里面人无望的挣扎。幸存者也许是幸福的,但幸福也只是暂时的。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又向他们逼迫而来。这次大饥荒,不是只有河南,而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
很少观看这类的似苦,似酸,似辣的影片,但一向尊重历史的哥哥还是硬拉着我看完了整部《一九四二》。直到听完最后的片尾曲,我才眉头紧锁步履沉重地走出了电影院,内心感受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
同情,无耐,一切看似无常的东西在这一刻侵入了我的世界。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当我看完影片,回去后又查询了资料发现,我震撼的'仅仅是逃荒者的凄惨遭遇吗?不,不是。我震撼的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的悲愤与悲凉。当时的蒋氏政府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这其中有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有不少人死在日本人的轰炸中,也有人死在了中国军官的枪口上,甚至死在了做饭的锅里。
片中蒋介石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羡慕两个人,一个是甘地,一个是毛泽东,他们两个人都没有负担,可以融合到民众。这段话安排在剧中可以说是有画龙点睛之笔,融汇的时机也是恰到好处。也正是这一段话,让我对《一九四二》有了另一种认识。当时,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在生死攸关的绝境中,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故事。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汤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就被煮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先后死掉了。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日本人的飞机对灾民狂轰烂炸,国军又开始了推动,抢车抢粮抢女人,抢劫没有完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
《一九四二》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丝毫的亮色,只有绝望,只有绝境里面人无望的挣扎。幸存者也许是幸福的,但幸福也只是暂时的。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又向他们逼迫而来。这次大饥荒,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
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中。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八篇
时空渐落,一曲落罢,一口长叹。茶香物语,都在蜜里长大。忘却了那些人那些年的悲哀痛苦,忘却了那些挣扎的英雄。
一九四二年河南干旱,灾荒,战争,一股脑地给了河南。鸡飞狗跳,鸡犬不宁,他们在逃荒,日本人还在打。花前月下,没有人会注意到月的诗意,花的物语。我们冷漠地看着这场苦情戏,看着每一个人因饿而背叛,笑着不语,这便是人。
但那一幅幅画刺痛了我,我还在花前月下吟唱,抚弄,沉醉,荒度时光。我们都在找,找人生的意义,我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却为了生命而奋斗,没有等死,他们都在路上。日本军不停地放炸弹,他们不畏惧,他们想活下来。为什么要活下来呢?为什么?为了享受,金钱,权力,亦或许仅仅是一种本能,还是在逃避死前的那点痛?我们笑不出来了,静静地看着似我们人生的戏,静静地摸索着。
黑色的破布包裹着难民的全身,他们甚至接受日本军的军粮,为日本军卖命,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多少人又多少人愤怒地骂完了又骂,骂那些难民。可我们的后背不禁一凉,湿了。如果是我,我会去做英雄吗?又笑了,似嘲笑,似悲伤。不想要堂而皇之地说会,怕说的都是谎言,时间在不停地筛选,不停地抛弃,那些无用的人们,正如我。
没有一丁点的粮食,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拼了命吗?但就算拼了又怎样,那仅仅是一个结局------多一具中国难民的尸体。这难道就是我们的借口,笔唰唰地写,却激起一阵悲伤。仇恨或许会在心中发芽,但你总会告诉自己匹夫之勇的结局以及忍辱负重的结果。我们都在开脱,开脱那些鲜红的错误,文绉绉的借口掩盖不了我们屈服的`记忆。你可以直抒情怀在笔中清香地爱国,但你会在饿死前为国捐躯吗?你不确定,正如我不知道你是谁一般。
渐渐地,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包袱,它是岁月的遗物。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划下一道道痕,渐渐地,成了华丽的伪装,我们端着酒杯,像视频中那些洋人一样,豪华的酒馆,漂亮的礼服,一切都那么刺眼。我们还在笑,还在闹,笔墨交织的世界都装上了它华丽的伪装。我们卸下来无知,换上了岁月的心机,映着哪些年那些人的苦难。
在我们还在喝着咖啡赏着戏时,他们在逃荒,在我们寻找生的理由时,他们还在生死线上挣扎,挣扎着逃命。我们不懂他们,他们亦不懂我们。串着字字的清香,衬着他们的苦难。衬着我们的无知。问题总会出现,愿你我安好。来了,就各自安好。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十九篇
星期六,天空中下着细雨。我们小记者来到凯得利电影城观看电影《一九四二》。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问妈妈:“《一九四二》是什么意思?”妈妈说我看了就知道了。
到了电影院没多久,电影《一九四二》就开始放映了。我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观看。可是看着看着,我的眼泪流出来了,也没有心情再吃爆米花了,心情越来越沉重。我不知道以前的人们生活是那么的苦,那么的艰难。真是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啊!他们没有吃的,饿的什么都吃,树皮也吃,猫肉也吃,为了活命,只要能吃的他们都会吃掉。作为现在的我们跟他们那时相比我们过得太幸福了,我们每天吃着香甜的`饭,穿着暖暖的衣服。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相比,简直幸福一百倍。而那时的人们在逃荒的路途中不断地被饿死、不断被日本的飞机轰炸而死……
太可怜了,我哭了。我为那时的人们而哭泣,我为我们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不知道珍惜而哭泣,那时的国民政府实在太可恨了,多灾多难的中国还被日本人欺负。我们的民族多么需要强大啊!
你如果还没有看过《一九四二》,请你也去看看吧,看过你们就知道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二十篇
周六,亳州晚报高年级小记者在凯得利电影院看了《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它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
电影讲的是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的一次大旱灾,当时在某个村子里只有地主老东家有吃的。一天,一大群饥饿的村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去老东家借粮食,结果双方发生争斗,把老东家的房子全部烧掉了。此时日本人也打来了,老东家一家只好和村民们一起逃荒。
由于天寒地冻,缺少粮食,许多人饿死在了逃荒的路上。难民饿得连树皮和草根都吃。过了一百多天,就饿死了三百多万人。有人因为饥饿,把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给卖了,为家人换来了几升小米。老东家的家人也一个个走向了死亡。而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却一再地隐瞒、谎报死伤人数,不能给难民及时的救助。一个叫白修德的`外国记者不顾生命危险,亲临逃荒的队伍,拍摄到了许多惨烈的图片,将灾害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
电影的最后,失去所有亲人的老东家放弃了求生的念头,孤零零的老人往回走,寻找家的方向。在路边,他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在母亲的一尸一体旁伤心地哭泣,老东家将女孩收留了下来,带着她向家的方向走去……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大灾难带给我的是震惊,而一些人在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带给我的是震撼。像白修德,原本可以在美国踏踏实实地过好日子,但却为了帮助中国人而不顾生命危险拍摄河南的灾情。电影中的栓柱宁愿死也没放弃对花枝的承诺,惨死在日本人的刺刀之下。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气概,的确深深震撼着我。
影片中的花枝和星星为了给家人挣点粮食,把自己卖给别人,几升小米却能挽救几条生命。而现在的我们呢?每天吃不完的东西就随手丢弃,全然没有珍惜的念头,甚至觉得理所当然。如果这些东西留给1942年河南灾荒时那些灾民,不知道又能救回多少条人命啊!多少人啊!
唉,假如我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和一支马良的神笔,我一定要回到1942年。在那里给河南的乡亲们画上香喷喷的饭菜,让他们吃上一顿饱饭,从此不再有饥饿;在河南的天空画上许多的乌云,再画上一座大炮实施人工降雨,让那里不再干旱,从此风调雨顺。让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人都能和平相处!
这部电影让我更真切地明白了真善美,知道了食物的可贵,让我明白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 第二十一篇
悲凉,无止境的悲凉。这是我看完整部《一九四二》后唯一的感受。
悲凉之后是空白,一种灵魂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的感觉,整个人都沉甸甸的。
不愧为一部巨作,无与伦比的真实。
影片讲述了在一九四二年,河南发生了旱灾,并且非常严重,灾民们开始被迫逃荒,苦不堪言。主角老范之前是一个财主,灾难发生了带领家人和长工也开始了逃荒的`路程。经过一场日军的空袭,老东家失去了财产。之后,他身边的人悉数死去。后来到了陕西,却对这个世界绝望了。他开始往家的方向走,只为死得离家近一点……
那个萧条的年代,内忧外患。旱灾、蝗灾遍地,庄稼颗粒无收,又正值日寇侵略我国,国民政府却软弱无能……这个时候人民的生活当然不堪想象。
印象最深的是在河南人民逃荒过程中一个片段:
灾民们在路上遭到日军空袭,到处哀鸿遍野,惨不忍睹。基督教徒小安看见一个小女孩被活生生地炸死,却无能为力。他把《圣经》放在女孩致命的伤口上。鲜血染红了书页,飘飞、零落。
忘不了那沾血的《圣经》。在苦难面前,上帝终究退缩了。正如小安在后面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上帝总是战胜不了魔鬼?既然他战胜不了魔鬼,那我信他有什么用?”或许信仰并没有错,可是信仰有时真的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很多人都拯救不了自己。
或许只能怪那个时候的世界,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军队残忍无人性。人性是什么?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灾民苦不堪言,政府官员却在醉生梦死,装作糊涂?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日本军队看见那么多灾民,却冷笑着轮番轰炸?
看完《一九四二》,或许能有更多关于人性的思考。
观《一九四二》有感作文(最新21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