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体裁作文 > 正文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最新12篇)

2024-09-27 21:43:32 1级文库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最新12篇)

  导语:《见字如面》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下面是1级文库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见字如面》第一季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一篇

  打造纯美网综《见字如面》,是关正文和他的团队对当下文化节目现状的一种回应。

  这些年网络综艺大热,除了主流媒体,在市场化的网络世界,文化节目并不具有让人兴奋的想象力。现在充斥在互联网市场或者电视荧幕上更多的还是那种浅层娱乐节目。

  但关正文和他的团队却始终用“要做那些真正对大众有学习传承价值”的标准要求自己,去做那些具备足够传播效力的优质原创节目。

  《见字如面》合作方黑龙江卫视节目部副主任杨巍就开机发布会上表示,当电视台萌生出做一档经典极美、真正有深度、有文化且具差异化的节目时,他们立马就找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两档节目的创意制作方实力文化。

  从现场观察,《见字如面》对单一表演元素的细节追求堪称精致,明星要求准备充分,表演也绝不允许注水,即使是一个人的舞台也要被演绎地跌宕起伏、趣味横生。

  林更新就表示,这是他从艺以来最认真最走心的一档节目。以前他参加别的'节目,只要带肉体过去就行,参加《见字如面》,他必须肉体和灵魂同行。

  实力派何冰,用绝对专业的表现,震撼全场。从不参加任何综艺节目的他,看到《见字如面》的节目形态,立马决定参加。如何拿捏每一封信的表演尺度,对他这样的老戏骨都是新的挑战。他相信会有很多人喜欢它。

  《见字如面》的另一合作方是环球网,其副总经理兼总编辑朱研全程观摩了开机当天的录制。

  她特别激动地表示,环球网希望《见字如面》这样优秀的中国文化节目能通过环球网的平台让全世界看到。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整个社会看到,不浮躁的文化事业,踏踏实实的创作,纯粹唯美的产品,中国观众会非常喜欢,在商业上也是可以非常成功的。

  策划顾问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馆长张丁非常看好《见字如面》,认为这样精致纯粹的节目将唤起大众对书信的重新认识,他相信,书信,在未来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关正文认为,人类文化有强烈的自我修复功能,不会老拿无聊当有趣。“网综前两年红火的卖傻卖萌的节目现在已经被卖聪明卖智慧换代了。”他笃信,纯美网综《见字如面》的出世,将让网络综艺不再只是走肾而已。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二篇

  近期,一档读信的节目火了:一封封信,几位老戏骨的深情讲述,使得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随后,央视的《朗读者》火热开播。3月4日,麦家登上讲台,现场朗读了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并分享自己与儿子麦恩的一段往事,让观众不觉间涕泪俱下,有人甚至将这封信封为“2017最感人家书”。

  《查令十字街84号》里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的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书信,历来是人们流露真情的方寸之地。家人之间,通过家信能够淋漓畅快地表达真切的关爱;情人之间,有时候当面无法表述的情感,通过书信就能够向对方表达出口语无法传递的细腻、动人的情感。

  当人们在电视上津津有味地聆听一封书信时,他们聆听的是什么?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心理的共振。

  仔细看,观众不难看出,整个读信过程,归亚蕾的.眼睛都是通红充血状态,这是她为准备节目而熬红的。她把自己要读的信件反反复复地看,少说也读过二三十遍,很多信件都到了可以脱稿的地步。

  张国立也在第一期中两次登台,一次他演绎一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一次他和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朗读韩愈脑路清奇地给鳄鱼写信时他敲山震虎、恣肆挥洒,演绎中国莎士比亚曹禺回复朋友黄永玉率真的艺术批评时,他收敛沉潜,豁达稳重。

  对于一个身兼数职的当红实力派而言,张国立的行程从来都是满满当当,但他仅听到“见字如面”四个字,就被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挤出时间前来。对于张国立来说,表演艺术家的称谓实至名归。观众对于他的每一次亮相都给予高度赞赏,认为他都已经不是表演,而分明就是最真实自然的写信人本身。

  台湾演员王耀庆,在《见字如面》舞台上一扫过去观众对他“全中国最适合扮演金领的演员”的定式思维,展现自己的多元形象塑造才华。“一张面孔下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成为观众通过《见字如面》对原本就魅力四射的王耀庆新认识。而他自己也表示,在《见字如面》投入到完全不同的写信人的角色里,非常具有挑战性,也非常过瘾。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三篇

  《见字如面》作为一档由央视与实力文化联合推出的明星读信类综艺节目,自播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好评。这档节目不仅让观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静谧的港湾,更通过一封封跨越时空的书信,重新连接了历史与当下,情感与智慧。以下是我对《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首先,《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极具创新性和吸引力。每期节目中,明星嘉宾们以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演技,将一封封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书信娓娓道来。这些书信或深情款款,或慷慨激昂,或幽默风趣,或沉痛哀婉,每一封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情感与智慧,也触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弦。这种通过声音演绎书信的方式,不仅让书信这一传统沟通方式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其次,《见字如面》所选取的书信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历史、文化、情感等多个方面。从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的家书,到唐代大家韩愈的《祭鳄鱼文》,再到民国才女萧红的抗战信念,以及当代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的往来书信,这些书信不仅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情感,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精神情怀的深厚底蕴。

  在节目中,明星嘉宾们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张国立、归亚蕾、何冰等老戏骨的精湛演技自不必说,他们通过声音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将每一封信都演绎得生动传神。而周迅、姚晨等年轻演员的表现也同样出色,她们用自己的声音和情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这些明星嘉宾们的出色表现,不仅让节目更加精彩纷呈,也让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了演员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此外,《见字如面》还通过文化嘉宾的解读和阐释,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每一封信的背景和内涵。这些文化嘉宾们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也让观众在品味书信的同时,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精神情怀的深刻内涵。

  总的来说,《见字如面》是一档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的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载体,通过声音演绎和情感共鸣的方式,让观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静谧的港湾。这档节目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书信这一传统沟通方式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精神情怀的深厚底蕴。我相信,《见字如面》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观众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四篇

  央视的《见字如面》是一档独具匠心的明星读信类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媒介,通过明星的深情演绎,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在观看了几期节目后,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对《见字如面》的观后感。

  首先,节目形式新颖独特,打破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固有框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书信这种传统的交流方式似乎已逐渐被遗忘,但《见字如面》却巧妙地将其与综艺节目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每期节目中,明星们以声音为桥梁,将一封封承载着深厚情感与历史沉淀的书信娓娓道来,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温度。

  其次,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多个维度。从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的家书,到唐代大家韩愈的檄文,再到民国才女萧红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当代艺术家黄永玉与曹禺的君子之交,每一封信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这些书信不仅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更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让观众在感受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关怀。

  再者,明星们的演绎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他们不仅用声音精准地传达了书信中的情感与意境,还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张国立、归亚蕾、何冰等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周迅、姚晨等年轻演员的加入,则为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元素,使得整个节目更加多元化、年轻化。

  此外,《见字如面》还通过文化嘉宾的解读与阐释,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每封信的背景与内涵。这些嘉宾多为文化学者或知名作家,他们凭借深厚的学识与敏锐的洞察力,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文化解读,使得整个节目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兼具了教育性与启发性。

  最后,我认为《见字如面》这档节目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关注,关键在于它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各种琐碎的信息所包围,而忽略了那些真正能够触动心灵的东西。而《见字如面》却以书信为载体,将那些真挚、深刻、细腻的情感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与美好。

  总之,《见字如面》是一档非常优秀的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媒介,通过明星的深情演绎与文化嘉宾的解读阐释,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历史与情感的美好。我相信这档节目将会继续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关注,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五篇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

  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死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六篇

  《见字如面》作为一档由央视与实力文化共同推出的明星读信类综艺节目,自播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泛的好评与关注。以下是我对该节目的观后感,希望能够传达出我对这档节目的喜爱与感悟。

  《见字如面》以一种近乎“清流”的姿态,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它摒弃了传统综艺的喧嚣与浮华,转而以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每期节目中,明星嘉宾们以声音为媒介,将一封封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书信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书信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人生智慧。

  在观看《见字如面》的过程中,我被节目中那些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深深打动。从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的家书,到唐代大家韩愈借骂鳄鱼之名抒发拳拳爱民之心的檄文,再到民国才女萧红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以及当代艺坛宿将黄永玉与曹禺之间的君子之交,每一封信都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百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星嘉宾们的精彩演绎为这档节目增色不少。张国立、归亚蕾、周迅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让每一封书信的朗读都充满了情感与力量。他们不仅用声音还原了书信的原貌,更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书信背后的情感与故事传递给观众。特别是周迅在朗读周侣云写给父母的家书时,那种劫后余生的怅然若失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她的声音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此外,《见字如面》还通过文化嘉宾的解读与阐释,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信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嘉宾以其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见解,为观众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书信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总的来说,《见字如面》是一档充满人文关怀与文化底蕴的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载体,通过明星嘉宾的演绎与文化嘉宾的解读,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生的百态。这档节目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书信这一古老而深情的交流方式,更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我相信,《见字如面》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观众,成为一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七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各种电子屏幕和信息洪流所包围,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然而,央视推出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却如同一股清流,让我重新感受到了书信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见字如面》是一档明星读信类综艺节目,通过邀请知名演员和主持人,以朗读的方式呈现古今中外的经典书信,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节目不仅展现了书信作为历史和文化载体的价值,更通过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让我们重新领会了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观看《见字如面》的过程中,我被一封封信件所承载的情感深深打动。从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与惊写给家人的家书,到唐代大家韩愈借骂鳄鱼实则指桑骂槐的檄文,再到民国才女萧红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每一封信都仿佛是一扇穿越时空的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写信人内心的世界。尤其是萧红的那句“中国有你们,中国不会亡的”,简短却充满力量,让我感受到了她在困苦中依然坚持的信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节目中,明星们的'演绎更是为这些信件增添了无限的魅力。张国立、归亚蕾、何冰等老戏骨们的精彩表演,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那些历史场景和人物情状。他们不仅用声音演绎了书信的内容,更通过表情和动作将写信人的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张国立在演绎韩愈给鳄鱼写信时那种敲山震虎、恣肆挥洒的豪情,以及在与王耀庆携手演绎黄永玉和曹禺的往来书信时那种豁达稳重的风度,都让我印象深刻。

  除了明星们的精彩演绎外,《见字如面》还邀请了文化嘉宾在第二现场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进行阐释和解读。这些解读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书信的内容和意义,更让我们对那个时代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这些解读,我感受到了书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深刻内涵。

  《见字如面》不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书信的价值和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真挚情感。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用微信、短信等快捷的沟通方式来表达情感,但书信那种独有的韵味和温度却是无法替代的。正如节目中所说:“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而书信正是这样一种能够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总之,《见字如面》是一档值得一看再看的综艺节目。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书信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更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见字如面》将会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陪伴着我们走过每一个心灵的旅程。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八篇

  看了两期《见字如面》,喜欢得紧。它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犹如文化界拂过一丝春风,心旷神怡。听信中内容,也如饮清泉,甘之若饴。

  嘉宾老师说,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它承载的文化及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应该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去,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

  不觉便想到曾经的自己,与家人、好友、笔友通信的年岁。十月回老家,还将那一盒子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封书信翻出来,夜深人静坐在灯下,通读了一遍,内心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一边回想是哪些年,哪些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看那时的信,有种纯粹的美。在信中聊的尽是些细微的心绪起伏、变化,一种情绪都要写满几页信笺来表达,好像那样才完整,搁笔时,竟还有种娇羞之感。

  后来那些与我通信之人,都失去了消息,他们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而后便渐远无书,那些不便宣之于口却全藏在字底的情愁,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见字如面》的第一期,我很喜欢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像是唠家常一样,情感并不是呐喊式的浓烈,却也承载着不可说的手足情深。

  我会想念在大学时期,与妹妹通信的日子。妹妹走上社会较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已懂得世事艰辛,可她从来不与我说。我在学校念书,住在象牙塔里,与她说的都是些理想主义的`话。于她而言,她的理想早已死在弃学的前夜。

  但她仍然支持我,每次在信里无比骄傲的告诉我,姐姐是她最崇拜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工作,助姐姐实现愿望。现在读来,无比触动。

  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我北上抵京,在一家做书画的公司上班,我去报道的那天,因为行李较多,是妹妹送我去的。返回的时候,老板开车送妹妹去地铁口。

  在车上,老板与妹妹唠家常,闲聊起我时,妹妹很骄傲地说,我姐姐以前成绩好,会写文章。她很厉害的,以前作文还得过奖,常在班上当范文诵读的。

  那时候,我非常不情愿她在别人面前如此说,若是有个地洞,当时必定钻进去了。我全程都是黑脸的,只有妹妹还是一副骄傲的表情,真正是以我傲的。

  现在想来,家人以你为傲,打心底崇拜你,那是真的爱你啊。

  当归亚蕾读到萧红写给的弟弟的那封信的最后几句,只觉明天的明天又在哪里:

  虽然我给的你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的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而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

  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想象萧红独自孤零零的躺在香港的病床上,来写这样一封信,何年何月再与弟弟见面,竟遥遥无期,只叹,那一别从此永诀。

  我又感慨,从前车马都慢,书信很远,一别再也不见,也有伤怀,并不尽是“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般美好。

  现在通讯发达,智能时代,想见一个人,几个小时后就能见到。即便不能当面见,通电话也能听到声音,视频连接还能在屏幕这端见到对方。总能很有效的一遣相思之苦。

  时代的发展,使其一些东西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类进入更便捷的社会,到底好与不好?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九篇

  《见字如面》上,还有蔡琴写给媒体的信,是关于前夫杨德昌逝世的,其中一句尤为打动人:

  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

  嘉宾许老师说,一个人如果一辈子没有人对你说过这句话,那是遗憾的,这是比任何情话都要有分量的话(大意)。

  我在想,许老师莫非也是有故事的人?

  回头来看蔡琴,她和杨德昌经历了十年无性婚姻。杨德昌说,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蔡琴却认为,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的付出。虽然杨德昌婚内出轨,蔡琴还是痛快的成全了他。

  杨德昌过世后,蔡琴给媒体的信中说,如果早知道他离开得这么早,应该早点放他走,让他多和爱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大意)。

  到底要多么宽广的胸襟才能承载起这样一份伟大的爱啊,最后在时光无涯中,化为一声叹息。

  如果换个角度想,也只能如此了,其实是毫无办法。因为后任比她漂亮,比她能干,还比她有品位啊。有家世也有才华,蔡琴又能怎么样?

  她那么爱他,还能接受无性婚姻这样荒谬的条件,然而杨德昌出轨后,和后任很快结婚,也很快有了两个孩子,这又是多么讽刺。

  或许,有一种爱,就如蔡琴歌里唱的:

  有一种爱啊,淡淡的

  却能给人希望

  我的心是一片海洋

  可以温柔却有力量

  她在五十九岁那年开演唱会的时候说:

  该离的婚,离了;该开的刀,开了;该减的肥,减了;该穿的新衣服,穿了。我蔡琴,不会再嫁人了。

  不管这样的结局多么令人唏嘘,也多么让人感慨无私的爱的崇高,我只想说,嫁人还是不要嫁给不够爱我们的人。

  《见字如面》里,还有一封是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以及曹禺回给黄永玉的信,文字真真好,有几句话特别醒脑,叫人燃烧,如遇这样的挚友,如获无价之宝。

  曹公曹公!你的书法照麻衣神相看,气势雄强,间架缜密,且肯定是个长寿的老头,所以你还应该工作。工作,这两个字几十年来被污染成为低级的习俗。

  在你的生涯中,工作是充满实实在在的光耀,别去理那些琐碎人情、小敲小打吧!在你,应该:“全或无”;应该:“良工不示人以朴”。像伯纳萧,像伏尔泰那样,到老还那么精确,那么不饶点滴,不饶自己。

  在纽约,我在阿瑟米勒家住过几天,他刚写一个新戏:《美国时间》,我跟他上拍练场去看他边拍边改剧本,那种活跃,那种严肃,简直像鸡汤那么养人。

  他和他老婆,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家,轮流开车走很远的公路回到家里,然后一起在他们的森林中伐木,斫成劈柴,米勒开拖拉机把我们跟劈柴一起拉回来。两三吨的柴啊!我们坐在米勒自己做的木凳饭桌边吃饭。

  我觉得他全身心的细胞都在活跃,因此,他的戏不管成败,都充满生命力。你说怪不怪;那时我想到你,挂念你,如果写成台词,那就是:“我们也有个曹禺!”但我的潜台词却是你多么需要他那点草莽精神。

  你是我的极尊敬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

  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谁也不说不好。总是“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莎翁《马克白》中的一句话:“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这几段文字真是精妙,读了好多遍,依然爱不释手。朋友之间能这样坦诚,已不多见。还能一针见血提出意见,敢于说出朋友的作品哪里不好,直言不讳说不喜欢,试问现在有几人敢于这么做,又有几人不玻璃心勇于接受?

  曹禺将这封信表框起来,放在家里,每次深陷“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被势位所误,就拿出来看看;并且还给夫人看、子女看,一家人一起看。

  曹禺这样的大师,勇于接受黄永玉年龄要比他小得多,在当时名气还没他大的这位挚友的意见,胸襟气度自不必说,挚友之间理应如此。

  在《见字如面》的节目里,王耀庆与张国立,分别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特别有感染力,感情代入也到位,我忍不住又多听了几遍。

  我已经有一年时间没有关注综艺节目了,没想到挖出这么一个宝贝来,接下来的日子也有了期待,我会继续守护,与过去的人事交叠重逢,也是幸事一件。

  写信,是一种牵念。茫茫人海,有人从远方传来一封书信,此身渺渺是何等荣幸。有人劳心挂念,便不应相负。

  见字如面,见信如唔,也有未尽之意。如你来信,昔期将至,此信绝不违。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十篇

  央视的《见字如面》是一档独特而深刻的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载体,通过明星的深情朗读,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那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以下是我对《见字如面》的观后感,希望能通过这800字,传达出我对这档节目的深刻感悟。

  《见字如面》的每一期都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时光穿梭机,将观众带入不同的历史节点。从2200多年前的秦扫六合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到唐代大家韩愈,再到民国才女萧红、当代艺坛宿将黄永玉和曹禺,这些跨越时空的写信人,用他们的笔触,书写着各自的悲欢离合、家国情怀。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情感的宣泄口,让观众在聆听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真挚。

  节目中,明星们的朗读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他们不仅仅是表演者,更是情感的传递者。张国立、归亚蕾、何冰等实力派演员,用他们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将书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朗读,不仅仅是文字的再现,更是情感的共鸣。观众在聆听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写信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

  除了明星的朗读,节目中的文化嘉宾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坐在第二现场,对每封信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进行阐释和解读,让观众在聆听朗读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种解读,不仅丰富了节目的内容,也提升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见字如面》不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略了书信这种传统的`沟通方式。然而,《见字如面》却用一封封信件,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书信,作为一种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它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在观看《见字如面》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书信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传承。每一封信,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情感和思绪,它们跨越时空,传递给每一个聆听者。这种传递,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传递、文化的传递、历史的传递。

  总之,《见字如面》是一档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感力量的综艺节目。它以书信为载体,通过明星的朗读和文化嘉宾的解读,带领观众走进那些鲜活的时代场景和人生故事。在这个节目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更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我相信,《见字如面》将会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十一篇

  我上一次写长信大约是在高三的时候,也就是八年前了,那时候被限制用手机,书信里还保留着最后的情感记忆。情动的,茫然的,争执的,琐碎的,每每翻起,见字如晤。而现在,我们都退化到不费心思的只发微信短句寒暄聊天了。

  好可惜,那些很真挚情感的表达方式仿佛在文化中断层了。接着我们会发现不知如何写信,快速的生活反而让人变得迟钝。

  白岩松说,你有多久没谈心了?现代网络中,各种朋友圈,你可以跟很多人聊天,但却找不到人谈心。其实是一样的,谈心就像写信,只是不同时代为了真挚的交流采取的不同方式罢了。

  但我们逐渐摒弃了这些。因为我们节奏快,因为我们不愿等待。

  那样太可怕了。

  我记得看《最好的时光》时候,最打动我的不是张震跑了好多个地方去找舒淇,而是最初他要去当兵前,到舒淇打工的台球室,对她欲言又止,直到店打烊他走了,不出一会又回来敲门板,对她说“我写信给你”。那种辗转,犹豫,情动的一刻,就是最好的时光。虽然放在今天用微信表白心动依然是会存在,但今天可能拒绝更快,因为缺乏等待。

  当然也不仅限于情信,只做一比方,我们需要反思。

  今天看了第一期《见字如面》,节目想法很好,请来几个名家念信,信念出来是对的,有的信婉转隽秀,有的信铿锵有力,有的信诙谐风趣,也有的信饱含深情。

  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文采斐然,良工不示人以朴,王耀庆演绎也堪称本期最佳。

  就情感而言,更触动于萧红的信,如果能让汤唯来读或许更好(她演的《黄金时代》让我觉得萧红就是她那个样子那个气质的),萧红写这封信时的年龄也都是与汤唯现在相仿的。感念于那句“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还有那句“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萧红的一生很短暂,充满了寒冷、苦闷与饥饿,但她的文字总是柔和、坚定也饱含希望,是她的伟大之处。

  节目缺点是对信的解读太浮于表面,首先女主持人的功力不行,功课也没做足,其次女教授虽然学富五车,但俨然疏于揣测作者内心用意,解读略有偏颇。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 第十二篇

  今日下午观赏了《见字如面》,尤在读闻一多信件时不知觉潸然泪下。节目制作方成功地营造出文学氛围,让人确是搭载着信件,穿越时空,对话于古人。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是理性的经济学家,也许你是严谨的科学家,也许你是只跟数字说话的程序员,但在这个节目中,导演成功地将你拉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殿堂。

  除却节目配以优秀的朗诵者、合适的灯光、精挑细选出的信件这些因素,我谈谈让我深有感触的两点。

  一、100%的真实感

  唯有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最真实的情感,足以感染他人信件乃当事人所写,不假他人之手,不被粉饰涂改,所以显得真诚厚重。我们发现,当一个人的心不同意他口中所言时,他的姿态与表现是令人尴尬的,而这种尴尬断难使旁人产生共鸣。

  今年春晚许多人在回忆陈佩斯,有这样一则评论让我印象深刻:“那时的演员表演时透出一股子自信,把自己内心认同的观点、现象幽默的表达出来,自然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现在的.演员机械式的演绎、生硬的情感切入,脱离了实际,他们现实生活中会是这样吗?肯定不是的。”这评论恰是精辟,真实是真人秀的实质,共鸣因它、尴尬也因它。

  二、历史的交互

  这样一封信件,它不是来自于这个时代,它描绘的不是这个时代的物欲纵横、房价飙升,而是浓缩了那个时代,或是抗日将领的民族大义,或是五四青年的高远志向,或是三毛的爱情与孤独。这些信与我们隔了一个时代,或是一段历史,我们感觉新奇,更甚至,它使我们感觉清醒。活在当下历史前进步伐当中的你我,通常无法突破时代的限制,因此我们的认知、思维、价值观都刻上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烙印。那么,同样的事情,不同时代的人是如何地思考与选择呢?因此,这种历史的交互确是令人陶醉。

  下文附上闻一多在五四期间写给父母的信件《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内容节选: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人民瞢然如梦,或则敢怨而不敢言,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且男在校中,颇称明大义,仅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养育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央视《见字如面》观后感800字(最新12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