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事迹材料 > 正文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最新14篇)

2024-02-20 17:10:55 1级文库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时代楷模人物事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一篇

  李双良(1923年9月至2018年12月16日),男,汉族,山西省忻州市解原乡北赵村人。

  1983年,李双良主动请战,不要国家一分钱投资,带领渣场职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占地2.3平方公里的渣山搬掉,累计回收废钢铁130.9万吨,还自创设备,生产各种废渣延伸产品,创造出很大经济价值。

  此后,他又带领职工在原地建成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大花园。他的贡献,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更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

  为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循环经济、科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誉为“当代愚公”。他的精神不仅对太钢职工,而且对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二篇

  石山林立的百坭村是深度僻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僻户,11个自然屯很分散,最远的屯距村部13公里,好几个屯都在10公里以上。初到村里,黄文秀碰了“钉子”。

  “我们这里穷了那么多年,真的能脱贫吗?”“你一个女娃,能行吗?”一些村民议论纷纷。黄文秀一开口就是普通话,敲僻户的家门时甚至会吃“闭门羹”。好不容易进去了,打开笔记本,群众却不愿多说。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黄文秀急得哭鼻子,晚上回到宿舍整夜睡不着。

  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就要从内心把群众当亲人,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真正和他们打成一片。黄文秀请教有驻村经验的同事和村里的老支书,悟出了道理。很快她改变了工作方法,到僻户家不再拿着本子问东问西,而是脱下外套帮助扫院子干农活;僻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帮他们摘砂糖橘、种油茶,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她不说普通话了,学着说方言……

  僻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就不给黄文秀开门。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上门,黄文秀打起了“亲情牌”:“我也姓黄,我叫你哥吧。哥这么聪明、勤快,一定能奔小康。”

  黄文秀耐心地做黄邦旋的思想工作:国家扶贫策多得很,何必就盯着低保策?靠低保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要脱贫还得加油干,不等不靠自己干出来才光荣。讲通了道理,黄邦旋脸上有了笑容。黄文秀帮助他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顺利脱贫。后来,他们一直以兄妹相称。

  53岁的`僻户韦乃情面对记者,泪水在眼里打转。老韦清楚地记得,黄文秀往他家里跑了12次,细心了解实际困难,分析僻原因,商量对策,帮他申请扶贫贴息贷款种植了20亩油茶树,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 “她一心一意帮我,像我女儿一样!”

  黄文秀周末经常不回家,走访了全村所有的僻户,还绘制了村里的“僻户分布图”,每一户的住址、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都一一标注在笔记本中。

  群众从开始接纳黄文秀,到打心眼里喜欢她,敬重她。一些人开玩笑说:“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山路太远,黄文秀还不时要去镇里、县城开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今年3月26日驻村满一年,汽车仪盘表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当天她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

  黄文秀曾对朋友说:“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三篇

  孙景坤是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农民,现年96岁。他先后经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海南岛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英勇顽强,出生入死、屡立战功,负伤回国后又坚持重返战场,用热血青春诠释了革命战士的赤胆忠心,曾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被授予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受到伟大领导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和平年代,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用执着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徐振明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首任所长,现年95岁。他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转战大江南北,经历战斗无数,留下累累弹伤,从“娃娃八路”成长为“战斗英雄”,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家卫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曾荣立多次战功。他退伍不褪色,转业到杨靖宇烈士陵园工作,父子两代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60余年,身体力行保护革命遗迹、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了无数青少年,感动了广大社会群众,2017年被评为“中国好人”。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四篇

  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之心,感悟文秀的信仰之美。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作为一名党员,我就必须谨记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黄文秀,为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精神丰碑,时刻督促着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守住这份忠诚,把自己当作革命的一块砖,哪里有需要就去往哪里。我们要坚持在学习、工作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准确领会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内涵实质,一丝不苟、精准精确地抓好各项政策落实工作。

  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之心,感悟文秀的初心之美。

  “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百色,主动请缨,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她说:“自己的家乡,面对如此情况怎么还有理由不回来?”她还说:“只有真真实实的扎根泥土,才能真切的了解人民,才能让他们相信党不会抛下任何一个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记为民宗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把群众的所急所盼转化为工作方向和决策依据,注重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人民的高不高兴、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水平的标准,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在实处、办出成效。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奋斗之心,感悟文秀的担当之美。

  “越是危急越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黄文秀担任驻村书记之初,刚到百坭村时,面对地形不熟悉、乡村偏僻、道路坎坷等各种困难,她也没有退缩,仅用两个月的时间,靠双脚走遍了每一户人家,用心用情在日记本中描绘出村庄路线图。2068人,472户人家,195户为贫困户……这些数据都是她用脚步丈量而得。一道道难坎儿被翻越,一根根硬骨头被啃断,在她的努力拼搏之下,百坭村的整体情况逐步改善,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村集体经济项目翻倍。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学习黄文秀身上拼搏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在攻坚一线不折不扣抓落实、迎难而上挑重担,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黄文秀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在致敬时代楷模黄文秀的同时,我们也要用我们所学为我们的国家添一笔重彩!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五篇

  最近张富清同志的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人们感动于老英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敬佩老党员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

  向张富清同志学习,会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甘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永葆初心,书写精彩人生,不计得失、不慕虚名,扎扎实实为民办事。转业到来凤的数十年,张富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他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没变。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在部队,张富清主动担任突击队员,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在地方,他也始终以一名突击队员的`自觉,迎难而上,夙夜在公、为民谋利。张富清是战场上的英雄,也是扎根基层的英雄。他是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做一个朴实纯粹的人、一个清正有为的干部、一个忠诚干净的共产党员。张富清将人生放在对社会贡献的大坐标里衡量自己,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楷模。

  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各行各业的人们艰苦奋斗、尽职尽责、敬业奉献。张富清的境界、精神,将被不断传颂、弘扬。

  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以英雄为榜样,见贤思齐,甘于奉献。全社会都弘扬奉献精神,就能凝聚起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六篇

  王继才同志是新时代民兵守岛卫国的一面旗帜。他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为我国海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32年的默默坚守历程,是新时代党员民兵践行爱国奉献精神的缩影。

  王继才同志把人生与守岛融为一体“家就是岛,岛就是家,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开山岛是我国的领土,我一定要把它守好”的庄严承诺。他的'人生境界里,只有祖国和人民的海防事业;他的荣誉里,只有一心为祖国和人民守好海岛。学习王继才同志,就是学习他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全心全意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

  爱国需要奉献,人生需要信仰。王继才同志爱国奉献的时代楷模,更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爱国奉献的崇高信仰,始终是他人生的坚固基石。当我们每个人追寻新时代人生的意义、当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脊梁挺起,树立爱国奉献的理念是一切的最好起点。这是王继才同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王继才在艰苦卓绝的困难面前不低头,在邪恶势力面前更表现出了一位守岛卫士的凛然正气。他们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作为青年党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精神。1986年,江苏省军区成立开山岛民兵哨所,当地人武部找到了灌云县民兵王继才,让他担起守岛重任,王继才一口答应,瞒着家人登上开山岛,一守就是32年这样的当担只因他是一名党员、一名军人。其实王继才是开山岛的第五任“岛主”。此前几任呆的时间都不长,最长的13天,最短的3天。岛上条件的艰苦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淡水、粮食、蔬菜、蜡烛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钱从岸上购买托人捎带过来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胜任下来。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七篇

  每当进入雨季,广西百色大石山区时常遭受洪涝、塌方、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侵袭。6月16日晚,电闪雷鸣、雨倾盆,一条从百色市通往乐业县的山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洪淹没。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

  车窗上的雨刮高频地刮动,车灯下却看不清前行的路,只有滚滚洪水从眼前涌过……从黄文秀用手机最后拍下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的情景是何等危险。

  在单位的工作群里,同事们纷纷给黄文秀留言:“太危险,赶快掉头!”“注意安全!”“不要走夜路……”然而,凌晨1点以后,群里再也没有了黄文秀的回复,她的电话也拨打不通……

  很多同事一直关注着黄文秀的消息,大家的心都紧紧地揪着。同事成明说,17日一早得知凌云县路段发生塌方,有车辆被山洪冲走,她和几个同事立即赶去塌方现场,此时黄文秀的名字已出现在失联人员名单中。

  救援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黄文秀的家人、同事、朋友、村民的.内心仍然抱有希望。然而,6月18日传来的却是噩耗。

  同事们的劝阻,父亲的挽留,都没能留住黄文秀。

  黄文秀利用周末回家看望做完第二次肝癌手术的父亲,看着天气突变,16日急着返回百坭村。病床上的父亲非常担心:“天气预报说晚上有雨,现在开车回村里不安全,明早再回吧?”

  “正因为有雨更得赶回去,怕村里受灾,我马上得走了。”面对父亲的挽留,黄文秀叮嘱了一句“按时吃药”,便启程回村。谁也没想到,这竟成了黄文秀留给父亲的最后一句话。

  一路上,她不断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联系,询问当地雨势和灾情,特别叮嘱要关注几个重点村屯,要立即组织群众防灾救灾。

  回忆起当晚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几度哽咽:“那么危险的情况下,她想着的是村里的灾情……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八篇

  万步炎,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带领“海牛”团队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我国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万步炎教授带领团队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碧海深蓝,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批批“海牛人”、湖南科大人的生动缩影。他的先进事迹非常感人,可亲可学。”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唐亚阳表示,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要发挥自身优势,胸怀“国之大者”,勇于担当作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下一步,校党委将组织全校各单位开展向“时代楷模”万步炎教授学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

  “在团队成员以及学生的眼里,万步炎教授既是勇攀高峰的科学家,又是立德树人的好老师。我将以万步炎教授为榜样,与‘海牛’团队其他成员一道,把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最高追求,再接再厉,勇毅前行,让更多的.‘国之重器’在更深和更广阔的海底绽放异彩。”作为万步炎授的首位博士生,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永平从读书到工作,得到了万步炎无微不至的指导和资助。他表示,国之所需,吾之所向。在海洋矿产勘探技术和装备研发领域,还有不少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等待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去突破。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一定将为国家深海勘探领域做出应有贡献。

  “万步炎教授荣获‘时代楷模’称号,不仅是湖南科技大学的荣光,也是机电工程学院全体师生的荣光。”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夏莉说,学院师生将学习好这位“身边的榜样”,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解决实际问题搞科研。同时,全力建设好“海洋装备与工程技术学院”,办好“海牛班”,努力培养更多具备“海牛精神”的科技工作者和新时代领军人才。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九篇

  2005年10月,聂海胜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

  为了抢最有料的新闻,记者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聂海胜的妈妈,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时,聂妈妈偏瘫躺在病床上,各路记者都想进入房间去了解聂妈妈的心声。但为了让聂妈妈有个好的休息环境,当地宣传部门对进入现场的记者进行了几次清场。

  我依稀记得,当时有记者为了躲避宣传部门人员,与他们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有的`记者甚至还爬上聂家二层洋楼的楼顶,因未站稳差点摔到楼下。惊险过后,当地保安更是加强了管控。

  在一楼门前院子里,当地政府放上了超大屏电视,用来转播。央视记者因为要直播,要求当地部门配合清理其他记者。当时新华社记者也被要求躲避,一度引发两家央媒记者的现场争吵。

  为了新闻,大家真的是太拼了,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把最好的新闻信息传播给大众。当时还没有微博等社交媒体,更没有自媒体平台,官方媒体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级别越高,越受重视,也自然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照顾。

  当时我们作为省级都市报的记者,也获得了很多的资源。为了多角度多侧面地去呈现事实,我们有六七名记者在现场附近做各种采访,分工不一,完成报道。

  下面这篇报道,是我们获准进入聂妈妈房间后的记录,把聂海胜飞天过程中聂妈妈的一举一动都记录了下来。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十篇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央视新闻推出系列报道《英雄无悔》,讲述志愿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家国情怀。

  孙景坤是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兵。他曾舍生忘死血战沙场,作战英勇荣立一等功。载誉回国后,他却深藏功名解甲归田,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

  在丹东市光荣院,一件挂满军功章和纪念章的军装挂在孙景坤老人的床头,这是他那段戎马生涯的见证。

  孙景坤的儿子孙福贵:我父亲很怀念他牺牲的战友,他有时候经常看这些奖章,再顺手去摸一摸,他的脑海里可能想的很多。

  1948年参军入伍的孙景坤曾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多次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1950年,孙景坤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因激战负伤回国治疗,伤刚好又再次奔赴前线。

  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岭战役的一场战斗中,身为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当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弹药上去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营长就告诉我,你带领这九个人,扛多少手榴弹、扛多少子弹。一出发一看,飞机就来了,我们瞅准机会赶紧往上冲。

  冲上阵地的孙景坤,和所剩无几的战士们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他们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孙景坤一人就击毙了21人。

  从中午一直到半夜,孙景坤和战友们浴血奋战最终守住了高地。因为作战英勇,孙景坤荣立一等功。1953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而在回到家乡后的几十年里,他却从未提起这些荣耀。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我问他,你怎么不讲你战争年代的事情,他说我不能说,一个个熟悉的脸庞都倒下了,我不愿意说那些,心里难受。

  1955年孙景坤复员,他放弃了留在城里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隐藏”了自己的战功和荣誉,回乡第三天就拿起农具到生产队劳动。后来作为生产队长的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用几年的时间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辽宁省丹东市山城村村民曲华成:这个河一发水就把地都冲坏了,(孙景坤)领着大家伙儿修这个拦河坝,想办法叫大家伙儿富裕起来。老百姓心目中非常信任他。

  村民有困难,孙景坤想方设法解决,而他自己的孩子却沾不上一点光。在家务农的大女儿孙美丽今年已经快70岁了,因为小儿麻痹她从小右腿落下残疾。她告诉我们,16岁那年好不容易有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在父亲的坚持下让给了生活更困难的家庭。

  孙景坤的女儿孙美丽:当地电话局里头招一批工人,要电话员,我非常高兴,我这回能当工人了,俺爸知道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去。

  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当这个党员,不能一切为自己着想,要多为群众,也为国家。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最终决定将自己的立功证书等纪念物品捐献出来,那时候人们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志愿军将士后代徐江娜:这个(位)老英雄,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在和平时期他又深藏功名,都是对后代的一种教育,我们就是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十一篇

  他带领团队扎根边疆村寨,用科学知识帮助农民发展致富产业,用 “神器土豆”、“有机三七”、院士指导班等带动一个个村寨摆脱贫困;他出身农家,对土地和农民有深情厚谊,怀抱“让农民过好一点”的朴素愿望,被人称为“农民院士”,而他自己说“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

  会种庄稼的农民朱有勇,好生了得,人称“农民院士”一位“顶天立地”的农业科学家,一位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奋斗者,一位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共产党人,他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学习朱有勇忠诚担当的崇高精神,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朱有勇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行动中,主动到深度贫困区域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我们更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学习朱有勇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朱有勇心里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时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幸福。“让农民过好一点”,一句承诺映照一位共产党人的一辈子、一名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一生。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我们要向朱有勇那样,满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伟大事业,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朱有勇埋头苦干的敬业奉献情怀。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他“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脱贫攻坚最前线就是他的战场,在偏远的村寨一待就是5年。他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间地头,与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更多的“农民院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更多的时代楷模,朱有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敬业奉献见贤思齐的新时代标杆。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十二篇

  “这是一等功奖章,这是三等功奖章……”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山城村,一间不起眼的平房里,整洁的书桌上摆放着96岁的老英雄孙景坤的军功章。

  孙景坤的'故事,得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

  那年1月,24岁的孙景坤告别新婚妻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40军119师357团参加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长沙、海南岛等战役,屡立战功。

  在解放四平的战斗中,孙景坤是机枪手,是敌人火力重点打击对象,密集的子弹袭来,如今他的身上仍留有不少伤疤。由于表现出色,1948年,孙景坤于战地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刚从海南战场撤回的孙景坤,立即随部队集结安东(现辽宁丹东)待命。

  “保卫和平,保卫胜利果实!”10月的一天,命令终于下来了,孙景坤随部队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时分,孙景坤所在部队坚守上甘岭161高地,在击退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后,部队伤亡惨重,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队很难上去。当时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带领9名战士,带着8箱手榴弹、两箱子弹,从敌人火力死角突上阵地。在击退敌人疯狂反扑中,孙景坤击毙数十名敌人,和最后剩下的3名战友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赶来支援的战友找到了昏迷的孙景坤。

  1953年,孙景坤荣获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英雄报告团成员,孙景坤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十三篇

  “豁不出一头子,是干不成事情的!”当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铿锵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7月3日至7日,“时代楷模”——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团来到北京,走进国家部委、高校和企业进行宣讲,引起了强烈反响与共鸣。

  在京宣讲期间,报告团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甘肃省驻京办进行宣讲,引起各界热烈反响。在此之前,报告团还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故宫博物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及中国社科院进行了宣讲。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和生态环境部,5名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讲述了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现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听众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担当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愚公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各项事业持续向好发展。

  聆听完报告,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团委副书记黄琭璐深情地说,“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我们要弘扬他们不懈的奋斗精神,以楷模为榜样,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我觉得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誓把荒漠变绿洲,不仅生动诠释了当代愚公精神,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中国农业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主任科员裴越听完报告颇有感触地说。

  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报告团成员向莘莘学子深情讲述了38年来三代人不怕挫折、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两所大学的广大师生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大力弘扬他们身上蕴含的担当精神、拼搏精神、进取精神、愚公精神,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新时代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张静波说:“我们入校时庄严宣誓,‘替山河装点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听完今天的报告,我深刻意识到,八步沙人种下的不仅仅是树,更是理念和信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带着八步沙人的这种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书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 第十四篇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他们有的爱岗敬业;有的无私奉献;有的奋勇担当;有的舍生取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和平时代并不意味着没有战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威胁、危险无处不在,只不过在危险到来之前,有人在为我们赴汤蹈火。和平时代自有和平时代的英雄。

  时势造英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模范,正是因为他们冲锋在前,才护卫了一方的平安与净土。四川凉山的消防英雄,面对突如其来的森林大伙,临危不惧,奋勇向前,他们是勇敢的森林卫士,是英勇的消防战士!扫雷英雄杜富国,危险面前,一句“你退后,让我来”,如此铿锵有力!他用血肉之躯挡住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军人,是一名为百姓排忧解难、保驾护航的.子弟兵!

  伟大中的平凡。有的人看上去光鲜亮丽,却也时刻秉持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大多数人看到了眼前的耀眼与成功,而更加珍贵的则是他们背后的坚韧与毅力。一句话说的好,幸福只有一种,不幸千差万别。同样,伟人之所以有所成就,他们对自己的磨砺与付出也是与之成正比的。只有千磨万击还坚劲,才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魄力与勇气;只有不畏严寒和酷暑,才能拥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美好画卷。

  平凡中的伟大。有的人看似是极其普通的“小人物”,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他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为了祖国“大家”的和谐,也为了个人“小家”的幸福。凌晨一两点的街道,有人每天打扫清洁,为的是生活环境整洁;凌晨三四点钟,早点摊已经开门营业了,为了生计,也是为了早起上班来不及吃早餐的人们能够吃上热腾腾的早餐然后准时上班;他们的工作也许并不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他们却在每天一点一滴的工作中不辞辛劳,忠于职守;他们的工作也许繁忙、劳累,却从不吝啬对陌生人报以微笑。他们是特殊的,却也是普通寻常到极致的,他们每天重复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断地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与帮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时代楷模,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身上散发的光芒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我庆幸生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人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我也深深地敬佩着那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而负重前行,保驾护航的所有人!因为他们,我们才感觉到安宁,因为他们,我们才没有后顾之忧,更因为他们,我们才是真实的自己!感恩在路上拼搏的他人与自己,只因为彼此的奉献,才有了彼此的成就。

  祖国母亲在她70年的韶华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祝福我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也祝愿大家庭里面的兄弟姐妹们更加团结友爱!

时代楷模人物事迹(最新14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