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事迹材料 > 正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通用)17篇

2024-09-27 17:11:18 1级文库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一般事迹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一篇

  xx,女,20xx年进入移动公司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营业员。由于业务突出,20xx年初被公司任命为营业厅值班经理。她始终把“客户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一诺言作为追求目标,六年如一日,爱岗敬业,真诚服务,不断创新,无私奉献,成了客户心目中移动“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她像一位光的使者,把融入微笑、温暖的优质服务带给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户,为移动的事业默默工作,奉献青春。

  “三心”到家提升满意度

  营业窗口是企业一面的明镜,更是联系客户的桥梁和纽带,要做好前台服务工作,必须建立真心真意服务用户的心态,主动、细心地了解用户的需求。面对清一色的“女兵”,xx暗暗发誓要带出一支精细又干练的优秀团队。她对班组成员提出四句要求:“环境一尘不染,服务毫厘不差,遇事有礼有节,笑容发自内心。”在xx的带领下,云梦梦泽大道营业厅的营业员早已养成每天微笑服务、三声服务、站立服务的行为规范。为了提高服务素质,使服务做到更方便、快捷、有效。xx在班组中开展“一天一讲评”,“一周一培训”活动,加强了全员的服务意识,切实树立争创一流服务的思想观念。她要求大家做到“六化”,即:服务态度礼仪化、服务手段现代化、程序标准规范化、管理方法军事化、效率便捷快速化、特殊对象亲情化。为提高客户满意度,她还把客户的服务宗旨细化为“三心”服务理念:即:省心——使客户感受到首问负责制带来的方便、高效;舒心——让客户感受到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放心——把最真诚的服务送给每一位客户。并提出把小事做“细”、把常事做“新”、把难事做“巧”,要求员工们把它作为座右铭,使每位前来营业厅的客户都有宾至如归的温馨感觉,在每个月的全市客户满意度排名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真诚奉献,提升业绩

  记得有这样一位客户,拿着身份证到前台办理退网业务,xx通过与客户耐心、细致的交流得知:该客户经常到外地做生意,每月的话费都比较高,前不久在业务繁忙时手机连续两次停机了,回来后一气之下要求退网。xx和颜悦色地对他说:王老板,您生意做得这么大,如果您换了号码,客户与您联系不上,对您的生意肯定有很大影响。客户仍然坚持:我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就停机了,难道对我的生意就没有影响?对不起,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您看这样行吗?从今天开始,您的这个号码每月由我监控,预存话费不多的时候,我会打电话通知您,以免停机给您带来不便,您说好吗?经过一番挽留,客户终于答应继续使用这个号码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位老板也经常因为一些业务方面的问题经常与xx联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也正是因为她的这份真诚和敬业,感动着客户,客户顾问成了她的代名词。进入xx的飞信日志里,你可以看到她这样的留言:让我痴迷的是工作,最让我欣慰的是用户;最让我感动是的集体,最让我愧疚的是家庭。不少同龄的朋友问她,小剑啊,现在是市场经济,凡事都讲个效益,你这样没日没夜的想着工作,觉不觉得亏呀?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做就把她做好!只有我们把客户服务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稳住客源稳住市场”。

  苦练业务,提高技能

  在云梦移动公司,提起xx的勤思肯干,认识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大姆指。她认为不断加强移动通信知识的.学习,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知识才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第一前提,因此,她在平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为及时掌握各种手机的操作方法,她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个手机操作方法都记录下来,这样几年来有几大本手机操作大全,对于新业务,每天晚上回家捧书钻研,有不懂就问,遇难点就钻,她甚至主动与各地市业务尖子联系,向她们讨点子,取经验。凭借这种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经过努力,在多次的技能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在她的带动下营业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营业厅多次获得学习型班组的称号。

  服务无限聆听花开

  保持一颗平常心,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去做自己应做的一切,这是xx一直所坚持的。xx常说:“我最希望得到的赞美是来自客户的肯定,微笑服务,为服务而微笑,将永葆年轻的心。真心付出就会获取真诚回报。在营业厅工作的六年,她多次被省市公司评为“先进个人”,20xx年荣获省服务与业务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团体一等奖、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百佳岗位能手、20xx年被评为省内训师、20xx年荣获省公司终端技能比武大赛团体二等奖。在平凡的岗位上xx演绎着新时代“螺丝钉”的故事,得到了客户的信任,同事的尊重和大众的喜爱。在服务的过程中,xx都是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思考,让每个动作、表情和心思,都渗透着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在血液里流淌着真挚的感情,让服务的真情看得到,听得到,感受得到……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二篇

  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经周东红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

  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纪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管延安,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每次工作都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

  按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1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

  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三篇

  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导弹武器装备的"心脏",发动机推进剂燃面的尺寸和精度直接决定着导弹的飞行轨道和精准射程,燃面整形迄今仍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依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

  29年,1万多个日日夜夜,徐立平和他的同事们用心做着一件事,"给发动机药面进行微整形,按工艺要求用特制刀具对已经浇注固化好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修整,以满足导弹飞行的各种复杂要求。"

  徐立平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精准度,"而与精准相比,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则更令人生畏",他介绍说,固体燃料的特殊性,使得操作人员在整形时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刀具不小心碰到金属壳体,或摩擦过大发生静电放电,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几千度的高温,操作人员一丝安全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1987年,我不到19岁,从技校毕业后,在母亲的建议下来到她曾经工作过的装药整形车间工作,虽然心里做足了准备,但进厂第一课的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还是把我看呆了,没有想到会这么危险",徐立平回忆道。

  这堂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规避危险,唯有胆大心细,练好手中这把刀。

  由于固体火药有很强的韧性,含有粗糙的颗粒,用刀的力道很难把握,一刀切下去,药面很难保持平整,一旦切多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火药就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药面平不平,每次用刀切多少,都靠技能人员自己判断。为了练好手上功夫,徐立平就不停地琢磨和练习怎么用力、怎么下刀,比划着切、削、铲等基本功,揣摩着刀具切削量、切削角度、切削力度,手臂酸痛还不放下,上岗操作时更是一丝不苟,虚心请教,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多年下来练坏了30多把刀具,手却越来越有感觉,药面整度也越来越高。到后来,用手摸一下,他就知道如何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经过他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的合格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四篇

  重温《大国工匠》纪录片,聆听24位极具“工匠精神”的传奇人物事迹,“工匠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会感慨于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洞,会赞叹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的技术。正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的事迹中所描述。他为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这样的技术,非一朝一夕所成,也非臧谷之羊的态度所能做到。工匠的工作貌似平常无奇,但是这些工作中都积淀着经年累月淬炼而成的精湛技艺。

  回顾三国,诸葛亮一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做到了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所谓“工匠精神”除了做到精细、精准,更多的是敬业。作为国家电网检修工的王进,面对工作时带高压电50万伏,作业地点离地面100多米,脚踩晃晃悠悠的电线,这种让普通人想想就心惊胆战的工作,他却在这一岗位上坚持了21年。极限化的胆量、意志、体能、耐心、责任心和本行业的技术操作本领使其成为了超高压输电线上的“舞者”。相当多的工匠岗位,都是以身犯险而保大业安全,以一人之力而系万民康乐。

  工匠精神都意味着一种执着。梁启超曾在《读书分月课程》中写道“无专精则不能成,无涉猎则不能通也。”做工作时我们要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做到心无旁骛。作为殷瓦钢内胆焊接的领军人物张冬伟认为心不定则手不稳,手不稳则活必糙。即使焊完一条6米长度的焊缝需要5个小时他都能做到心如止水,手如拂羽,身如渊渟岳峙,这就是大匠精神。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就传承着敢为人先,身先士卒的精神。第一次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的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解决了一代又一代的温饱问题。无论是改变拓印技术,实现三维拓印的李仁清;还是从传统雕刻工艺向现代数字化雕刻制版转化的马荣,他们都做到了创新。

  我们所从事的电解铝生产一百多年来一直遵循着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但自从熔盐电解法诞生之日起,电解铝的先辈们对于电解生产工艺的创新、技术指标的提高就从未间断过。电解槽电流由最初的.几十千安发展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0千安电解槽AP50。电能消耗由吨铝22000kW·h降低至现在的12900~13200kW·h。在电解槽中已掌握“三场”仿真技术,能较好地处理电解槽的磁场、流场、热电平衡等问题。正是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我们由最初的在生产现场监管电解槽的生产状态,发展到了只需坐在计算机前通过生产历史曲线的分析结合多维图就能准确判断电解槽的生产趋势。作为一名电解生产的工区长,在生产中要积极学习现代铝电解知识,将理论和生产现场相结合,用科学的方法管理电解槽。首先对于基础数据的测量要准确。结合计算机给出的大数据对电解槽运行趋势进行准确判断,通过生产参数的调整使电解槽按预定方向发展;其次日常的操作要精细化,进行仿生学管理,我们常说电解质是“血液”,阳极是电解槽的“心脏”。更换阳极作业相当于做一场心脏手术,一定要精准、快速高效的完成,把对电解槽的干扰降低到最小,新极保温料相当于我们的衣服要夏薄而冬厚,保持电解槽的热平衡;最后对于电解槽要运行分段和趋势管理,电解铝的生产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管理,合理设置单台槽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进行趋势化管理,使电解槽高效、平稳运行。换而言之,任何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即所谓“工匠精神”。

  作为工匠岗位的工作者,我们应当传承“工匠精神”。做到不断进取,自我提升。面对传统技艺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工作忠于职守,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干活。如中国工业沈飞标准件厂的首席技能专家方文墨所说“干工作,不光会懂,而且会通;不光会通,而且还会很精。”千古工匠的业绩已然竖起历史的丰碑,今日的我们应以扎实创造去赋予民族文明以实体形态。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五篇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20xx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六篇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七篇

  他是“铁面的将军”,心中始终有一杆标尺。“再大的人情大不过飞机质量和安全”,工段内任何可能的问题在他这里都没有人情可讲,盯人、盯责,一问到底、一查到底。在飞机线缆安装、导通等方面,飞机到哪个阶段应该做到哪一步,他都有本清楚账。精益求精、对问题紧抓不放的`精神,驱使他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发现问题“早举手”,坚决杜绝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等不诚信行为。

  在参与c919大型客机101架至104架机的研制期间,他带领团队解决驾驶舱顶控板、操纵台安装等关键问题,推荐全机卡箍的选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操作、加速生产研制,助力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顺利进行。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八篇

  卢仁峰从事焊接工作42年,即便左手因工伤落下残疾,仍选择继续坚守焊工岗位;他单手掌握十几种焊接方法、练就精湛的独臂焊接绝技。

  他创新操作法,在我国新型主战坦克等重要装备的制造过程中,突破技术瓶颈,为国防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九篇

  1969年,19岁的艾爱国扛着行李来到湘江边的湘潭钢铁厂成为一名焊工,此后50多年时间,他孜孜不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1982年,32岁的他以8项全优的成绩成为当时湘潭市唯一有两证的焊工。1983年,原冶金工业部组织全国多家钢铁企业联合研制新型贯流式高炉风口攻关,艾爱国主动要求承接其中最棘手的焊接任务,他翻阅了一些国内外有关焊铜的资料,结合自己多年焊铜的经验,大胆提出了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普及的“手工氩弧焊接法”的设想。1984年3月23日,艾爱国采用“手工氩弧焊接”方法成功地焊好了“高炉贯流式”新型风口的紫铜容器。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

  产业工人是产业支撑的主体力量,是财富创造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的骨干力量,是制造高地的'有生力量。湖南发展蓝图要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要靠产业工人队伍。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形成了全省上下齐抓共推的大格局。

  2024年7月,湖南省第一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单位以点带面,发挥了改革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湖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成员中,工会作为牵头单位,在构建部门协同,打造改革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中可圈可点。省总工会在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培育湖湘工匠等方面深入合作,形成以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格局。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篇

  周建民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千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

  周建民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一篇

  许老师在繁重的预报工作之余,不忘授课,不忘写科普文章,并以开放心态交流。这么多年过去了,许映龙老师在《气象科技进展上》关于德沃夏克技术的科普文章,依然是很多人了解台风定强技术的最全面指引;许映龙老师和我们深入交流技术问题的画面还历历在目。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会就台风、数值模型、AI模型的相关问题和许老师交流,他总是认真对待,不疾不徐,给出有充分数据依据的观点。这是大国工匠的气度和胸怀。

  许老师入选大国工匠的'新闻出来之后,我们发现很多人并不了解台风预报,更不了解许老师。

  的确,和制造业相关的工匠相比,台风预报离生活较远,看似和工匠不太搭;但是,台风预报是精确测量和预判台风的前沿技术,是天天都会批卷出分的现场考试,对防灾减灾、维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极为重要。中气爱撰写此文,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台风,了解台风预报,了解大国工匠许映龙老师,在极端天气发生越来越频繁的今天,这是非常必要的。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二篇

  《大国工匠》据了解,这是央视新闻推出的一个系列片,该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八位高级技师的敬业、爱国的精神,以及在其领域起到的重要性和极力突破极限的本事。

  刚开始,我是对这些毫无兴趣的,毕竟影视界这么发达,不如去看个美国大片过瘾。可是,随着视频的打开,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镜头所吸引!只见镜头里,一个带着焊接面罩的焊接工,不断的给一个大型的机器做焊接工作,即便他的脸庞被面罩所遮挡,但不难看得出他十分的认真。过了一会儿,焊接工把面罩摘了下来,露出的是一张中年男子的脸庞,他眼神专注,仿佛对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不知情,脸上的皱纹如同刻上去一般清晰。他,就是火箭“心脏”焊接工,高凤林!

  说起这高凤林,他的成就可真是了不得。不仅仅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一生的付出,更是以最佳焊缝成型第一个完成美国ABS焊接取证认可,受到美国船检官员的称赞并被首推该试件为工艺评定试件。被国家评聘为特级技师!是中国焊接领域顶级精英之一!

  视频中的高师傅坦白,以往有人用一套房子和高出几倍的工资挖他,这种巨大的诱惑怕是很多人难以抗拒。可是高师傅却拒绝了,原因是看到他们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到太空,得到的一种成功的、民族的自豪感,是金钱所买不到的!看到那里,我不经直了直腰。这不仅仅是一个特级技师,还是一名民族英雄!

  视频的时间不长,等我们看完了高凤林,就经不住想再看下一部片子,好像这系列的片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掘。之前我所想的看美国大片的念头,便是瞬间没了踪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算认认真真的看完了《大国工匠》这整个系列的视频。顿时,整个教室没人发出一丝声音,因为寂静无声的我们感到震撼!感动!同时还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视频里,这八名技师经过努力、坚持、研究,最终所突破的工业技术上的极限,所得到的成功,是生活在快节奏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里面呈现出那一个个眼花缭乱的数据、不可思议的技术、令人头皮发麻的工业标准,更震惊的是,这八位师傅不仅仅完成了这些标准,还精益求精的取到了无人可达的更高的成绩。这震撼感,就像大锤子重重的击打在我的心脏上,发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不可思议,这便是我所能用语言才表达出的话。

  我无法想象一个钳工用他的双手打磨出各种精致、百分百合格的航空飞机零件。一个捞纸工,所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竟然不超过1克。

  一个在深海工作的钳工,仅有着初中文化的他,经过努力的锻炼,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仪器之间的零缝隙连接。一个LNG船的焊接工能够连续完美焊接13公里长、仅有牛皮纸薄的殷瓦板!除此,还有好几位师傅的经典事迹,加起来一共八名。这一个个不可能,在他们手上变成了事实。这就是他们所带来的震感,这就是奇迹!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创造了奇迹,还经得住诱惑,勇于应对、敢于坚持。对那些出高价挖人的公司,统统都是拒绝的。高师傅也说了,他是人,他也动心过,可是为民族做出贡献,这些值得自豪的东西,金钱无法购买得到。是的,这八位师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想多多的陪家人、给家里的老婆孩子多些温暖和生活上的关心。

  可是他们敬业的心,注定了他们要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去专心研究、发展,去突破更多的极限,能够说工作,就是他们第二个家。

  能应对诱惑而坚持本心,把一生都奉献在工作上、国家上,向全世界说明、打造了真正的“中国制造”。

  这种敬业精神,不愧为劳动楷模,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模仿!也值得我们感动,对得起我们所有人对他们的敬佩!

  回想起来,我的专业本是建筑工程技术,以后也会是一名技术员。以前的我,对这些方面并没有过多的想法,但看了这些视频令我改变了许多,也让我对这个专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冲劲。

  或许我以后的成就没有这八位师傅的那么耀眼,可是我必须要跟他们一样拥有这敬业爱业、奉献于国家、奉献于民族的精神!

  努力让祖国的工业领域增增日上,让全世界明白“中国制造”代表着品质,代表着中华民族魂!

  最终,我很感激中央新闻,是他们的报道和发掘,让这八名可爱的、令人尊敬的师傅能够出此刻大家的视野里。也感激领导们的组织,让我明白以及了解这些珍贵的视频、事迹,从而令我能够学习他们的精神,令我内心的空白处得到质的改变。

  他们的优秀,他们耿直的性格,他们默默埋头苦干的精神,会一向传承下去。相信不管是哪个领域的人,都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重要、需要的东西,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八位师傅的名字吧。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材料中的老王,就是焊接行业的“状元”。从学历水平看,老王并非出身高校名校,相反,他只是一名职高生而已。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老王成为了一位“焊接大师”呢?不靠别的,靠的就是执着、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或许,在老王走向“大国工匠”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坎坷和磨难,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阻挡老王那颗敬业奉献的心。因为这样,老王最终成为了焊接行业的佼佼者。所以,最具风采人物的桂冠,应当戴在老王的头上。

  当前,我国正从“生产大国”向“制造大国”转变。一个制造强国的诞生,必须出现千千万万个像老王那样的“大国工匠”,只有这样,创新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三篇

  讲起冯新岩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独步世界的技术名片——特高压。

  在山东,每六盏灯中就有一盏是由“外电入鲁”的电点亮的。这些电大都是由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转化来的“绿电”。电流通过特高压大电网组建的“绿色通道”,经过一座座特高压变电站,不远万里进入千家万户。冯新岩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测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的“心脏”——变压器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xx年10月,泉城济南褪去浓绿的夏装,渲染着金黄。新成立不久的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迎来一批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的.队伍里,冯新岩排在第一个。他年轻的脸庞上难掩兴奋与喜悦。

  冯新岩被分到了电气试验班。那时候,冯新岩白天在现场边干边学,总是拉着师父王宝利问个不停。王宝利常常半开玩笑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徒弟!”在做油化试验时,别人做一遍,冯新岩非要做十遍、二十遍……他不仅要学会,还要学通,弄清楚原理背后的“所以然”。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常常熬到后半夜。

  入职四年后,冯新岩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了前往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继续学习的机会。多年来,他一边实践提升,一边勤学不怠,他的学历不断“升级”。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还被母校聘请为校外硕士导师。

  在专业上,他扎根一线担当实干,苦练本领,入职第六年,他就与团队拿到了全国首届电力行业电气试验技能竞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并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备赛期间,由于废寝忘食,他的体重整整掉了十斤。此后,他更加奋发实干,埋头钻研技术,勤奋磨砺本领,渐渐在专业上崭露头角。很多大国重器的“疑难杂症”,别人解决不了,他却能“手到病除”。他“电网神探”的名号渐渐叫响。

  20xx年,冯新岩从100多万名电网职工中脱颖而出,当选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首席专家。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四篇

  20xx年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播出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介绍了八位身怀绝技的“大国工匠”。他们是:长征火箭“心脏”的焊接人高凤林,凭借高超的技艺,用“工匠精神”锻造了“中国品质”;錾刻工艺美术师孟剑锋,在上百万次的錾刻中,没有一次疏漏;深海载人潜水器零件装配专家顾秋亮,装配的零件丝毫不差,人称“顾两丝”;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在35年的工匠生涯中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未出现过一个次品,被称为航空“手艺人”;在液化天然气船上“缝”钢板的焊接大师张冬伟,其焊接的殷瓦板只有牛皮纸一样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如果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面对如此艰辛的任务,他做到了万无一失;捞纸大师周东红,经他捞的宣纸,成了国内著名书画家青睐的.上乘纸品;高铁研磨师宁允展,其负责手工研磨的空间只有0.05毫米,技术难度非同一般,可他做到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管延安,其安装的精密设备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对接,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上这些技师是战斗在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了“大国工匠”,他们是真正无愧于时代的模范先锋。

  有一句名言这样说道,“十样会不如三样好。三样好不如一样精。”是的,在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因为他们不仅能创造性地劳动,而且还具有“高精尖”的技术。“中国制造”若要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靠的就是技术性人才的努力和付出。

  在追求卓越品质的今天,我们希望各行各业涌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这些“大国工匠”不仅能干一行爱一行,而且能干一行精一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绝大多数劳动者,都能在“大国工匠”的引领下,共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五篇

  阅兵式上的防务装备、奔月的“嫦娥”、入海的`“蛟龙”、导航的“北斗”等大国重器导航系统的关键零部件—陀螺仪,有很多出自他和他的团队。

  从事铣工38年,练出将陀螺仪精度加工到微米和亚微米级的绝活,以精准的导航擦亮大国重器的“眼睛”,在以微米度量的世界不断超越,一次又一次大写中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六篇

  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 第十七篇

  作为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小艾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成为了一身绝技的焊接行业领军人。由小艾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试验室于20xx年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20xx年被湖南省总工会命名为“湖南劳模示范创新工作室”;20xx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20xx年批准成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小艾带领他的团队参与了“贯流式”新型高炉紫铜风口焊接等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军工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一把焊枪,征战四方,这抹夺目焊光也一道燎亮了中国制造的.崛起之路。

  “小艾荣膺‘大国工匠’称号,必将在全省掀起学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当工匠人才的热潮。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职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工匠人才,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着力打造“湖湘工匠”品牌,成功举办了“大国工匠·湖湘论坛”暨“20xx湖湘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已建立253个县级以上湖湘工匠培育基地,20xx年开展技能培训16万余人次,通过培训使5.3万名职工提升技能等级;已建立省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6个,市级689个,县区级1081个,全年开展创新课题或技术攻关2549项,转化创新成果1518项,获得专利数1174项,取得经济效益9亿余元,开展技术培训3300余场,培训11万余人次。一个个模范人物走上前台,成为全省职工和企业学习的典范,引领着全省职工积极投身建设新代化新湖南。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通用)17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