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段祺瑞假挽留,蒋百里真不走,一句客套话成就近代第一军校
2024-03-19 22:46:40 1级文库
《现代兵学泰斗蒋百里(三)》
1912年10月,在北洋政府陆军部任高级顾问的蒋百里接到好友云南都督蔡锷来电,邀请蒋百里南下昆明,就任云南省民政长。这是一个蒋百里从幕僚走向前台的重大机遇,于是,他就来找陆军总长段祺瑞辞行。
这时的段祺瑞正因为蒋百里的事而发愁呢!他刚接到袁世凯手令,要他委任蒋百里为保定军校校长。因为保定军校隶属陆军部直接管辖,被陆军总长段祺瑞视为自己的地盘,袁没有用段的亲信,而且不与他商量就直接决定校长人选,他觉得很不舒服,乃采取消极对抗之策,把任命令暂时压下,不予发布,想拖一段时间再说。
段祺瑞
所以,见到蒋百里来辞行,不觉大喜。蒋一走正好把他的难题解决了,自己可以安排亲信去当军校校长。就要满口答应之时,又转念一想,云南省民政长是个名利双收的好差使,而军校校长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于是决定假意挽留一下,他认为蒋百里肯定不会舍弃肥差而自找苦吃,只要蒋辞谢不就,他可以向袁大总统有个交待,岂不两全其美?
段祺瑞一听,顿时傻眼了,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客套话他就答应了。这蒋百里怎么就这么愿意当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校长呢?
他不知道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蒋百里梦寐以求的理想。这要从蒋百里留学德国的经历和见闻说起。
蒋百里
对比中外军队的优劣,矢志建设高素质军队
蒋百里观察到,德国军人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年轻有为的中下级军官更是未婚名媛淑女争相交好的对象。这与当时中国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素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许多人是生活所迫才去当兵的,所以缺乏荣誉感和责任感,开小差的现象十分严重。经过对比,蒋百里对中国军队种种积弊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后来他担任保定军校校长,着意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并在各种场合呼吁优秀青年学子投笔从戎,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军队的素质。凡此种种,都与他在德国的经历有关。蒋百里还特别注重培养军人独立的人格意识,反对军人干预政治,这也与德国军人相对独立和超然的特点有关。
蒋百里留洋多年,深知近代化的军队与过去的军队不同,官兵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要有较高的素质。保定军校的学生文化程度高,又受过多年较为系统的军事教育,的确是一批难得的人才,蒋百里自信以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假以时日,必能把他们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可以说,本文开头这一幕恰恰是蒋百里期待多年的一个机会,所以段祺瑞一说让他当保定军校校长,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段祺瑞见事与愿违,便谈到保定军校的风潮,要管好这批人,不太容易。他想让蒋百里知难而退。但蒋百里不为所动,段祺瑞只得颁发委任状。
倾注心血,整饬校风,改进教学,赢得学生们的钦佩
1912年12月15日,蒋百里乘火车抵达保定,正式就任校长一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蒋百里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他要做出骄人的业绩,以不辜负天下人的厚望和自己平生所学。
保定军校
二是改进教学。在教官中以身作则,教授方法。遇有教官缺席,就自己代课。他常常亲自为学生作示范,当年冬天保定大雪,他曾率全体学生到大操场进行雪战游戏,寓教于乐,让大家获益匪浅。
取得如此成就,蒋百里确实居功至伟,这所军校也倾注了蒋百里的心血和寄托。他在刚上任时就公开表明了"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更说出了"万一不效,当自戕以谢天下"的豪言。对此,全体师生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他不过是为了强调自己的决心而已,不料半年后枪声果然响起。
这是怎么回事呢?下一篇,我们会说一说蒋百里如何"自戕",侥幸未死却邂逅了他一生的挚爱,进而诞生了"五朵金花"。
临行,段祺瑞假挽留,蒋百里真不走,一句客套话成就近代第一军校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