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电视新闻【精选6篇】

2024-06-10 18:40:57 1级文库

随着时代在进步,新闻稿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新闻稿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新闻之源,不是事实的新闻就不能被称之为新闻,也不能将事件的真相呈现给受众,毫无意义。我们该怎么写新闻稿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整编的电视新闻【精选6篇】。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一

【主播】

国家从1995年开始建设首期安居解困房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四个年头,在这期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平湖市农村安居工程的落实情况,记者于1月8日,来到了新仓镇大进村九组姚阿妹家中。

【直击现场】

宽敞的房子、干净的地面、洁白的墙壁,这就是姚阿妹的新房子。

今年76岁姚阿妹,已经住了35年的土坯房,她告诉记者,以前一旦遇到雨天,往往是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如果遇到台风天气,土坯房随时都有可能倒塌,十分危险。

姚阿妹家中只有两个老人,既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经济来源。

如果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建新房,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出资万用于姚阿妹家的危房改造,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姚阿妹与丈夫终于牛年到来之前,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宽敞明亮、安全舒适的水泥房。

姚阿妹特地把记者带到她家的厨房里,新打的灶头上,雕刻着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用着干净的自来水,姚阿妹最想感谢的就是党和政府。

今年,她和丈夫两人终于可以在新家过春节,心里十分高兴。

【后续】

在国家大力提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在,像姚阿妹这样住进新居的贫困群体还有很多。

具记者了解,我市广大群众对安居工程建设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有了强烈的愿望,因而热情高涨,经扶贫办深入的调查研究、选址、规划和宣传发动,目前,各示范点的工作进展情况良好。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二

[关键词]电视新闻;写作;功能;文本要求

在各种新闻类型和具体的新闻语境下,解说词的功能有强有弱按解说词在新闻叙事中的功能看,其作用是:信息的传递与补充、叙事的整合与过渡、多义的分辨与引导、主题的揭示与深化。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功能

(一)信息的传递与补充

电视新闻文字稿是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画面一样要传递信息,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电视画面具有时空的局限性,只能展现拍摄到的情景,很难展示摄像机不能拍到的情景。而文字可以准确、明晰,且不受时空限制。电视新闻文字稿的基本功能是交代新闻的各个要素和主要事实。有些要素也只有解说词才能表达清楚。

(二)叙事的整合与过渡

电视观众有一种收视定势,他们从连续出现的事件中,推论其中的前因后果。电视在故事中艺术性地安排叙事时间,使故事的各个事件形成一条因果逻辑链。电视声音语言是这条逻辑链上的链环,它不但可以叙述完整的事件,还可以连接故事中的情节,提供时空线索。

(三)多义的分辨与引导

电视新闻在叙述较为复杂的事件时,不能单凭画面,还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电视文字稿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解说能消除画面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使新闻信息准确可靠、拓展画面深度。画面的优点是形象、直观、易懂,而有时画面又不能表达具体准确信息,即使一些熟悉的画面也应在特定的语境下获得正确的理解。

(四)主题的揭示与深化

电视新闻中的连续画面表现形象直观的信息,在事件性不强或抽象的、思辨性的新闻中,要使受众通过这些画面抓住新闻主题存在一定的困难。文字稿这时就必然发挥作用,它能运用文字的概括性强、思辨性强的特点提炼新闻事实的价值意义。能用简短的语言在导语中将新闻主题作提示,在新闻正文中对意义进行概括,评论,使观众对新闻主题认识明确。

二、电视新闻写作的文本要求

电视新闻写作的文本要求是对电视新闻的文字、语法、结构等具体写作方法的基本要求,本文要求对于电视新闻写作非常重要。

(一)口语化要求

声音传播的特性决定了文字稿是一种口语化的文字。电视中的文字是转化为语言,说给观众听的。因其听觉信息稍纵即逝的特点,观众没有更多的时间细细品味词、句之间细微差别及对语言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挖掘。这和阅读区别较大,若电视观众一遍听不懂,就不能有机会再听一次,观众接收到的信息凌乱缺失,无效。电视新闻写作应是为听而写。即要用多数观众一听就懂的词汇、语句表达,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观众能听清楚、明白,理解准确。

(二)简洁易懂

新闻写作讲究语言的少而精,用尽量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恰当的新闻事实和简练的文字让事实本身折射作者的立场态度。在新闻写作中,剪掉那些繁枝末节,抓住主干,不可过多描述,要用画面和同期声说话的,尽可能使用画面和同期声。电视交稿的写作应简洁,而又不要令人费解。做到简洁和易懂,电视文稿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遣词造句应明确具体,不可多义。

第二,正确使用代词。电视新闻语言中应使用较多的指示性代词,例如这边、那边、这种、那种、这些人、那些人、他、她、他们、此事、这事等。指示性代词要防止或减少对画面的重复,使文稿简洁明晰。在画面中多个人物出现时不能用代词“他”“她”代表人物名称,应使用全称,不然观众就搞不清究竟指的是谁。

第三,控制好声音信息的余度。声音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为便于观众理解,新闻文稿中应有适当的信息余度。相当的余度本身不带有新的信息,而对观众理解主要信息不可或缺。对重要的信息适当重复,以此突出它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重要人物、单位和一些重要的观点,应在文稿中适当重复。

第四,数字的简化。电视新闻不适合表现较为复杂的数字,尤其是位数较多、带小数点的数字。

(三)简单句与复合句的合理运用

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是和复句相对的概念,它一般只有一个主谓结构。单句按语气的不同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在新闻写作中常用的是陈述句,主要用于对基本事实的陈述。疑问句在新闻叙事中起到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

(四)控制使用被动句、倒装句

在电视新闻中尽可能使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倒装句。由于人们通常心理接受顺序为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的常用结构。若在短句中,使用被动句式,人们还可以与动词联系起来,若句子本身比较长,主语与被动词间隔过大,人们容易听不清,容易听混。

(五)少使用否定句

电视媒体在许多情况下也是一种伴随媒体,人们可以一边干其他的事一边“听”电视。这时人们就可能漏听否定词“不”“无”“没有”,尤其是“无”“不”,发音轻而且短促,容易漏听。一漏听,整个新闻的意思就可能反了。在表达否定的意思时,可以使用其他表示否定的词。

尤其要慎用双重否定句。其原因一是双重否定句不符合听觉习惯,可能漏听造成误解;二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意思特别强烈,语气更为坚定有力,完全可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存在明显的主观化、绝对化倾向,这与新闻客观性表达是相对立的。

参考文献:

[1]黄昌林:论电视声音的叙事功能。 西南

民族学院学报,2001.8.

[2]魏星: 试论电视新闻故事对戏剧手法

的借鉴。艺术百家,2006.4.

[3]周振华: 论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的创

作—— 兼论电视专题片中文与画的关

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4]印兴娣: 对新闻记者职业特质的思考。

世纪桥,2009.19.

[5]唐德君: 图文相长 视听益彰——电视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三

在新闻类电视节目中,恰当地运用空镜头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空镜头在新闻类节目中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与环境、深化新闻主题思想、为新闻事件和新闻观点提供事实依据等。特别是写物空镜头所蕴涵的象征、说明、比喻(隐喻、暗喻或讽喻)等特性,运用得当,在深化新闻主题,加强电视新闻的可信性以及增强新闻论述的力度等方面具有其他画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不仅要对画面的切入、切出有进一步的要求,还要注意在选择画面时应符合受众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收视心理还受到画面选择的影响。选择和使用的素材要服务于节目的内容与主题,有利于结构和情节的表现。选择画面要与新闻节目类型相吻合。同时还应使画面更加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电视作为一种艺术品,人们总是力求它能够具有充分的艺术展现力和感染力。空镜头,则能在此处发挥它独有的作用。

一、什么是空镜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推进故事情节、抒发人物情绪、表达作者态度的镜头,具有说明、象征、暗示、隐喻等功能,空镜头在传播效果上能够产生见景生情、借物寓情、烘托气氛、情景交融、渲染意境、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画面的时空转换和调节画面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分为写景空镜头和写物空镜头,写景空镜头统称为风景镜头,经常用全景、远景的方式加以展现,写物空镜头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在摄像技术已经发展成一门艺术的今天,使用空镜头,早已不只是单纯描写景或描物,而成为记者将抒情手法与叙事手法相结合,加强节目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空镜头根据其描写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客观空镜头和主观空镜头。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表现景物的客观实在性。主观空镜头是人物心理上被刻意渲染的景物,用以表现人物的感受的镜头。

空镜头还可根据镜头描写内容的不同,分为写景空镜头和写物空镜头。写景空镜头往往用全景、远景的镜头,也称风景镜头;写物空镜头则大多为特写和近景的镜头。无论是写景镜头还是写物镜头,都能够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借景抒情的作用。

二、空镜头的作用

实现镜头间的过度转场。通过空镜头引起观众对前一段落的思考,回味逐渐停下来,在获得一个短暂的缓冲之后,调整情绪,接着再翻开新的段落。空镜头必须符合画面的叙事结构、情绪线索和逻辑关系。

交代新闻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空镜头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情况便是作为对周围环境忠实记录的空镜头,[]这种空镜头常常被记者们用推拉摇移及定格等形式,用以交待新闻发生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

提高新闻可信性。人们更愿意信奉“眼见为实”的古话,而空镜头所反映的新闻正是客观事实中的物质世界,所以,空镜头常常能消除观众在接收信息上的不确定性,为新闻事实起到一种有力的“见证”作用,从而使新闻具备可信性,更易为受众所接受。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四

新闻本就是瞬间的,变化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事件发生便会成为过去,所以新闻采访拍摄一定要切实记录场景。电视新闻采访的拍摄对新闻播报的整体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摄像者则是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决定性人物。因此,想要使新闻采访报道具有优质的质量,摄像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明确的新闻观念,在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新闻现场,从而加强电视新闻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在报道重大新闻时,各个媒体机构都会极力争抢现场拍摄,这就需要拍摄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首先要选取恰当的拍摄位置,选择全面化的拍摄角度,在保证画面质量和镜头完整的基础上,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抓到独家新闻。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五

当前执行的教学计划已经内在的划分了基础课与专业课,但分类标准与本文不同,“专业”是“大专业”,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一贯的传统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只注意到两类课程的平衡,没有顾及各专业课之间的衔接,针对性不强,缺少实效。

(1)大学一、二年级全面开设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除全校公共选修课之外,还可以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方面的,即上文所述开阔眼界的部分,可以集中在一年级开设,容纳不了的可以在二年级或归属选修课类,自由开设。一类为实践性的,主要集中在二年级开设,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可以放在一年级开设。

(2)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课程

此处所称“专业课程”,承接上文所述,包括一些与基础课程名称相同,但深度不同的课程,如摄像、摄影、剪辑、稿件处理等。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为了专业特长的培养,更加着重实践性,要求更高。

电视新闻【精选6篇】 篇六

关键词 电视画面叙事 电视新闻写作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必须了解其写作的基本特点。对电视新闻写作基本特点的了解,必须首先从了解电视新闻传播的基本符号体系人手。索绪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致认为,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不能用明确的、固定的方式把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区别开来。”这样。电视新闻符号无疑就有了两个具有逻辑关联的层面:一则是它的能指,二则是它的所指。如何有效地把握不同的传播载体类型,并通过这些不同的类型将我们需要表达的理念、意念和概念准确地传送到受众那里,从而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接受,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电视新闻之所以与报纸、广播这样的传媒有相当的不同,主要在于它是用活动的画面,或者说是用流动的图像在表达思想与情感。报纸虽有图像,但它是静止的。缺乏“活力”的;广播虽有声音,但它却没有图像优势。所以说活动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最骄傲,最有特色的优势。不仅如此,还由于电视新闻中的活动的画面,始终给人一种现场感,并且给人提供一种选择性和多义性的提示,所以,它所传播的新闻事实,总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典型性新闻报道中最能凸显出这一优势。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南京冠生园事件”,在消费者中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和愤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这个新闻事件单纯用报纸的传播特点来报道,其震撼力度不会有这样的强烈。为什么同一新闻事件,用报媒和电视来报道就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就在于,电视新闻所表现的内容虽然与报纸新闻一样,都是对特定时空中现实存在的再现,但前者给受众看到的是活动逼真的画面,因而它带给受众的是一种真实的现状,或者说是一种正在发生和进行着的生活的真实。不是说报纸就不能让受众感受到这种真实,关键在于,活动的画面,具有报纸所无法具有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即使是报道中所拍的画面是几个月以前的“新闻事件”,比如,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偷偷地把一年前的月饼馅又拿出来制作“新月饼”的画面,就给人以一种很强的现场冲击力,而这种现场感受在报媒和广播的同类报道时是不容易在受众的感觉中产生的。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活动画面的播出,是与受众的收看同步进行的,同时也说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接受与理解是准确的和到位的。由于这一特性非常关键,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写作在把握时态时,必须始终踏着进行时的步伐,必须使播出的新闻画面与观众的收看同步,即始终要强调时效性,千方百计“缩短”典型新闻的时空距离与观众收看时的心理距离。

但是,这样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考虑到画面叙事的多义性特征。实践证明,只满足于用画面来叙事是有缺陷的。仍然以“南京冠生园事件”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画面的游移、模糊,即多义性是怎样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而变得清晰和准确的――第一组镜头:1,画面: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光线昏暗的车间,一扇黑漆漆的门打开了,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工人正在从里面搬出一箱箱的东西来……2,(记者画外音):这里是南京冠生园食品厂一个隐秘的冻库,工人们正打开冻库大门从里边搬出一箱箱的月饼馅,准备制作今年即将上市的新月饼。

很显然,画面是活动的,现场感很强。工人们正在紧张的工作。如果没有电视屏幕上打出的文字和记者的语言解说,观众是不会知道那搬出的一箱箱东西是月饼馅。即使知道是月饼馅,也断不会知道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如果记者的语言和屏幕上的文字将这一活动的画面解释为食品厂的工人们在加班加点、辛苦地为即将到来的中秋节献上他们对市民的一片心意,观众是不会想到有什么不对的。这就说明,单纯的画面,其含义是多义性的,没有语言和文字的介入是不清晰的和不确定的。再看第二组画面:

1,(画面,镜头特写):搬出的一箱箱月饼馅上面,有星星点点的白色团块……2,(记者画外音):这一团团、一簇簇的白色斑点是什么呢?原来是月饼馅上长出的霉斑……

再看第三组画面:1,(画面,一年前同一车间画面回放)工人们正紧张地将一箱箱月饼馅装入冻库。2,(记者画外音):这是一年前中秋节后我们拍摄的镜头。当时所有没有销出去的月饼,它们的馅又被食品厂重新装箱放回了冻库……经记者暗访,食品厂的工人说,这已不算什么新闻,食品厂多年来都是这样做的,每年卖不完的月饼,都把馅弄下来重新放入冻库,第二年再用……

正是在写作的参与之下,通过文字和语言的介入,才将新闻画面中的叙事的缺陷――即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克服和“挽救”,最终使观众对这个新闻事件所提供的信息有了全面、准确和清晰的解。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选择性的问题。即,电视画面必须要由制作者预先处理。比如,何以要选择食品厂隐秘的冻库车间,这样的场景来拍摄。而不是选择工厂庄严洁净的大门。绿树成荫。鲜花绽放的厂区花园来拍,这里除了有传播者的主体选择意识在发挥作用外,最根本的就是这种选择性更接近新闻事件的真实。选择性把握得好,不仅有利于克服多义性,或者说为克服多义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更贴近生活的真实,更逼近新闻事实的本质,发现并提取内中所含纳的新闻价值,更有利于向观众准确、清晰地传达新闻的理念和意图。

与此同时,声音系统在整个电视符号体系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声音系统所传达的理念、意图和情感也是其他的符号系统所不能够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特性,因而决定了电视中的声音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众所周知,音乐是很难得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特别是根据画面来进行配音配乐的那种情况;当然,新闻现场客观真实出现的音乐声不属此例。其实,这种客观真实的音乐声,只能算是同期声和现场音响。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背景音乐完全是两回事。同期声和现场音响的作用是显然的。具体说来有这么两大作用:其一是可以将新闻的叙事积极推动,其二是可以使现场感更加渲染和突出。在电视新闻节目当中,必要时也可以采用画外配音,这种配音如果运用得好,能与播音员的口播一道,有助于新闻事实的叙述和增加新闻叙事的感染力。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作用也正体现在这里。大量实践证明,假如离开了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播音员的口播语言会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而且,再动人的现场音响,同期声,特别是碰外配音,都将使其意义得到衰减,甚至显得单薄和苍白。

在电视新闻中。播音语言是凭借文字稿的基础而施展其魅力的。有种意见认为,电视新闻中的写作和广播一样,是

为听而写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细加分析,还是有些问题,因为。电视新闻的写作不仅是为听而写,而且还体现其为视而写的个性特征,恰恰是这一个性特征,才使它与广播新闻写作有了“质”的区别。在电视新闻中,由于播音语言承担着相当重要而特殊的功能作用,因此,新闻的五大要素几乎都必须通过它而为受众所了解,而光靠声音系统是无法承担和完成这个重任的。尤其是在电视播出的大量的短讯当中,它完全承担了对所有新闻内容的诠释工作;而在深度报道,以及专题报道当中,播音语言的功能作用更不容小觑。因为,所谓“深度”,必须通过播音语言才能够得到体现,光有同期声,画外配音,以及音响和音乐等等,是无法完成这个任务的。总而言之,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有活力和最具有份量的因素,播音语言与画面语言是何等重要的角色。

下面的两个典型性新闻例子,足以说明播音语言和画面语言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第一例取自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温岭个体户:50岁后像国家干部一样领工资》:连日来,浙江省温岭市太平工商所组织18名干部,兵分4路,深入到市区个体工商户较集中的主要街道和专业市场,宣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到8月15日下午,已有1000多名个体户自愿办理养老保险登记手续。8月15日,在太平街道东门路综合市场经营服装的蔡慧霞笑着告诉我们:“再过5年,我就50岁了,那时也可像国家干部一样每月领养老工资了。”

在这条电视新闻中,新闻五大要素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几乎都是通过播音语言来交待清楚的。如果光看活动的画面,是无法交待清楚这诸多的新闻要素的;而播音语言又完全是依照文字稿来完成其播报内容的。第二例是电视专题新闻报道:《黄金重成投资亮点》。在这则电视专题新闻报道里面,大部分的新闻传播内容都是由播音语言在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专题报道中的活动画面与播音语言相较,只不过是在起着新闻背景和现场感的交待作用。

文字系统在电视新闻当中,与图像系统和声音系统相较,似乎显得并特别重要,但是倘若离开了它,整个电视符号体系就势必形成缺陷,尤其是在需要文字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这种缺陷将会严重影响到电视新闻的播放效果,使受众在接受电视新闻信息时,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所以,电视新闻中凡需要文字系统发挥其特殊作用的地方,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电视新闻固然要依靠视听特点来抓住受众,但切莫忘记,“读”的功能也决不能小视,甚至偏废。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文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新闻内容的提要功能上,使受众能简括精练地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文字可以起到图象和声音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说,图像也好,声音也好,它们多半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缺乏理性思维,而文字恰恰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图像、声音的形象思维与文字的理性思维相结合,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就形成了互补优势。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的新闻段落当中,有文字(字幕或者标题等)出现,不仅有利于受众理解和把握,而且还容易记得更牢。

电视新闻【精选6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