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2024-06-16 17:56:19 1级文库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爱岗敬业的小编首席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一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的竹林和树木环绕着,寂静空旷没有旁人。使我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注释: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著名文学家(还可以称之为哲学家或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3、篁(huáng)竹:竹林

4、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击的响声,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使动用法,使…鸣。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洌,清。(“洌”意为清澈)

6、全石以为底:潭底是一整块石头。

7、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部分翻卷出水面。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8、为坻(chí):为,成为。坻,水中高地

9、屿:小岛。

10、嵁(kān):不平的岩石。

11、翠蔓:翠绿的藤蔓。

12、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蒙,遮掩。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

13、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大约的数量

14、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悬空游动,没有什么凭借。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5、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下,向下。澈,穿过,透过。

16、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7、俶(chù)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18、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游蛇那样蜿蜒前行,忽隐忽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

见。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20、其岸势犬牙差互:其,那。势,形状。犬牙差(cī)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

21、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

22、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悄,寂静。怆,悲伤

23、以:以为。

24、清:凄清,冷清清。

25、居,停留。

26、去,离开。

27、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8、龚古:作者的朋友。

29、宗玄:作者的堂弟。

30、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人。

31、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二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 虽乘奔御风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以其境过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4分)

【小题4】[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3分)

【小题5】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1)即使(2)大约(3)像狗的牙齿一样(4)因为

【小题2】(1)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早发白帝城》用猿声衬托行船的快和作者的心情,《三峡》用猿声带哀转久绝表现峡谷 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

【小题4】[甲]文中句子写出三峡水流湍急、水势险恶的特点。[乙]文中突出了小石潭的清澈。

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小题5】(1)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2)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压抑、忧伤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三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水尤清冽( ) (2)佁然不动 ( )

(3)往来翕忽( ) (4)悄怆幽邃(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选出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3分)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B.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小题4】《小石潭记》短短一百余字,向来以笔简意丰为人称许。清代学者何义门评点文中“闻水声,如鸣珮环。”一句说道:“水激石而成声,一句中将下两层都暗领。”意即此句明写水而暗写石,言简而意丰。请你任选文中一句,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4分)

我选择:

评点:

答案

【小题1】尤:格外。(2)佁然:呆呆的样子。(3)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4)悄怆:忧伤的样子。

【小题2】(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3】D

【小题4】答案要求:用语精炼,评点恰当。(选择1分,评点3分)

评点示例:写鱼动静结合,写水虚实相生。处处围绕题目中“石”字来写,笔墨俭省而意蕴丰富。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尤、翕忽、佁然、悄怆”几个词语都是文下注解中的重点词语,其中“尤”要特别记忆,是“格外、特别”的意思。“佁然”要注意不能缺少“然”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可、许”“斗、蛇”等。“可”应译为“大约”,“许”表约数,可译为“来”。“斗、蛇”都是活用词,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据课文的“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凄清、寂静,而非清新自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课文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文、了解文言文的大致内容、主题、写作背景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语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小题4】试题分析:“用精辟的语言点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法”是本题的具体要求。读全文可知,本文中写鱼,“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写水,借助写鱼侧面写出水的清澈。“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写景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有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从动静结合、侧面描写、借景抒情等角度都可拟答。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点评:我们要知道写作手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如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伏笔照应、托物言志、铺垫悬念、象征、烘托、渲染、动静相衬、实写虚写、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等。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四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柳河东全集》,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3、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4、本文按游踪顺序,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着重渲染了冷寂落寞、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忧伤、孤寂、愤懑、抑郁的情感。(主题)

二、按原文填空

1、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的特点是:

(1)石底:写出文中相关语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2)水尤清冽,这一特点是通过写潭中鱼来实现的。

2、第三段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第四段作者抒愤懑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表现作者出游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5、描写小石潭概貌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6、写出文中形容流水声音清脆悦耳的句子:如鸣佩环。

7、写出描写石奇的句子: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8、写鱼静态的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也。

9、写出潭上景色给人感受的句子: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注音或写汉字

贻(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参(cēn)差(cī) 差(cī)互 悄(qiǎ)怆(chuànɡ) 幽邃(suì)篁(huánɡ)竹 清冽(liè)日光下澈(chè) 为坻(chí) 为嵁(ān)摇缀(zhuì) 翠蔓(àn)

四、通假字

日光下澈(澈——彻,穿过,透)

五、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乃记之而去 古:离开 今:从此地到彼处

六、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1、 以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2、可 不可知其源(能够)

以其境过清(因为) 明灭可见(能够)

怡然不动(……的样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3、 然 4许 杂然相许(赞同)

然往来翕忽(然而) 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

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

5、清 6之

水尤清冽(清澈) 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

全石以为底(作为)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7、为 8若

为屿(成为) 若毒之乎(你)

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9、其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⒑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

七、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

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

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

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

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

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

8、心乐之(以……为乐,因……感到高兴,意动用法)

八、指出下列句子所属特殊句式,并翻译

1、全石以为底。句式:宾语前置

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句式:省略句

译:太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3、坐潭上。句式:省略句

译:我坐在潭边。

九、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排比)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也。(拟人)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

4、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

十、掌握注释及翻译

十一、阅读理解

1、分别概括各段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石潭全貌(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写潭,树)

第2段:描写潭水和游鱼(写水、鱼)

第3段:探究小潭的水源及岸势(源头,岸势)

第4段:作者对小石潭的印象和感受(写感受、抒愤懑)

第5段:记同游者(缀述同游者)

2、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行、隔、闻、伐、取、见

3、第1段写景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水、石、树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水清、石奇、树美。

表现小石潭周围美丽环境的句子: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作者写游鱼的作用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写鱼?

①实写鱼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通过鱼的活动来衬托水清。

②表达作者愉悦的心情。(侧面描写)

第③段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源流曲折、岸势差互。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这一句写了潭水之源的神秘莫测,其中有何深意?

回望自己的人生境遇,而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的潭的源头,渺茫和遥远。

第④段中,“不可久居”的原因是:以其境过清。

第④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被贬后忧伤、孤寂愤懑的心情。

6、作者描写游鱼、潭水和潭上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不同感情?

潭水空明澄澈,游鱼动静相得,生动传神,其中蕴含着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感情。潭上景物凄清幽邃,其中蕴含着作者被贬之后抑郁忧愤的感情。

7、与郦道元的《三峡》比较,说说两文在写景上的异同。

两篇都是描写山水胜景的著名散文,郦道元的《三峡》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则是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于景中。

8、第二段明写(实写)鱼,暗写(虚写)水,写鱼同时是写水。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作者采用以实衬虚(侧面描写)写法,与齐白石的绘画“只画飞鸟,不画天空;只画游鱼,不画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写鱼和人之间没有一点遮挡,才会有如此情趣相通,真可谓神来之笔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

刚开始无忧无虑、欣然而往,但由于小石潭景致的寂寥凄清,让作者联想到自己谪居永州,抱负无从施展、难免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10、失意文人除了柳宗元外,还有谁?写出两位。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右溪①记(节选) 元结

道州②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www.营溪③。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⑦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⑧,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⑨。

【注释】 ①右溪: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县)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泉清石奇,草木葱郁,环境十分优美。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又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②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③合营溪:汇入营溪。 ④敧:倾斜。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⑦俾(bì):以便,准备。⑧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⑨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26.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 ① 潭西南而望 ②而置州以不可知其源。

B. ① 以其境过清 ② 以中有足乐者

C. ①乃记之而去。 ② 静者之林亭

D.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27.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斗折蛇行( ) (2)以其境过清( )

(3)两岸悉皆怪石( ) (4)不可名状( )

28.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9.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3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排解内心的忧郁而寄情山水的心境。

B.甲文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写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乙文中“乃疏凿芜秽……以裨形胜”写了整治右溪的经过。

C.甲文第二段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乙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写出了水流的湍急,两处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www.

D. 甲乙两文所介绍的“小石潭”和“右溪”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地处荒僻,少有人来;都是以石为底、为岸;景色都很美等。

31.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甲文借写小石潭的优美凄寒,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 ;乙文借描写右溪美好的景色却无人欣赏,表达作者 的悲伤。(2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六

10、 共4分,每小题1分, (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曲折(3)对(4)明白

11、共4分,每句2分(1)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题字(记下这里的景致或记住这个地方)后就离开了。(2)青溪的水流激荡,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抓住关键词:以 乃 跳珠溅雪 诸 )

12 共3分,由乐到忧(1分)从"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可以看出乐;(1分)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忧。(1分)

13、 共4分,一个语段2分,其中方方法l分,具体内容l分。语段甲:用潭中的石、鱼、日光、影等从侧面进行衬托。语段乙:用“秋天”“晚岚”“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等比喻水色。(用“含烟新柳”“脱箨初篁”“玉纨”和水进行比较)(意思对即可。)

看过“《小石潭记》《游青溪记》比较阅读答案”的人还看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七

教学目的:

1、 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2、 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 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导读——点拨——背诵——拓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课件展示:“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

二、预习情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示)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示)

全石以为底 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 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写景顺序:

按照游览的顺序,即:游踪

发现――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考:(.课件展示)

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那么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小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

背诵向导

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

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

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美 情凄

情景交融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八

游客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的风景区十分隐蔽,但环境十分优美,这里就是小石潭。

远看这里——一片绿树显现在眼前,干净的颜色让我们看去的`第一眼就心旷神怡,同时眼睛感到舒适柔和。再走近一点,树叶绿油油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是生命的代表,青春活力的象征。让我们走进这片树林。

每一棵树木都有悠远的历史,高耸入云。树叶十分茂密,像巨大的伞一样张开。树下有长椅,偶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长椅上,星星点点的像刚撒下的渔网。偶尔树下又是阴凉无光,坐在长椅上乘凉很惬意。正值盛夏,但此时此刻在此地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炎热,只有舒适清凉。请大家跟我来到树林深处。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出现了竹林。这些竹子也是自古以来就有了的,它们四季长青,安静的在这片净土生长着。这竹与树,搭配起来也可谓是绿色的海洋了。继续往前走——这潭透明的氺便是小石潭了。走进潭边,我们能清楚地看见潭水的水底。著名的诗人柳宗元曾来过这个地方,对小石潭甚是喜爱,于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小石潭记》。全文描写了潭水的清澈,如透明的玻璃一般。我们现在送看到的景象也正是如此。水面上倒影着我们的模样,清晰可见。谭潭中的石子五光十色,在阳光下绚丽夺目。

最有趣的还是那潭中的鱼儿。虽然不知道这些是什么鱼,但看上去能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就像柳宗元所写的那样,它们游动时就像在空中一样,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小石潭里水的晶莹剔透。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这小石潭中的景象却违背了这一说法,为我们展示着它的独一无二。

起风了。微风轻轻掠过潭面,让潭水好像冷得发了一下抖,泛起层层涟漪。鱼儿好像也受了点惊吓,迅速潜到了潭底。风吹得更大了,在树木与竹子间穿梭,摩擦出了“沙沙”的声音。这寂静的潭面与这幽凉的树,和和着这阵风不禁让人心生凉意,为我们带来了寂寞萧条的感觉。

这就是小石潭中的风景,是放松心情、避热消暑的好地方。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九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6、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7、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1、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13、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十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

17、屿:小岛。

18、嵁:不平的岩石。

19、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

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

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7、乐:玩乐。

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其:那。

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

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7、龚古:作者朋友。

38、宗玄:作者的堂弟。

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从:跟随,动词。

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十一

词句注释:

1、 从:自,由 。

2、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 行:走。

5、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 伐:砍伐。

9、 取:这里指开辟。

10、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 翠蔓:翠绿的藤蔓。

16、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2、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4、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25、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6、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27、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

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9、 龚古:作者的朋友。

30、 宗玄:作者的堂弟。

31、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

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十二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柳宗元是中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十三

从:自,由 。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 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篇十四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

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精选14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