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2024-06-10 18:48:08 1级文库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一

宋朝有个著名的学者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宋神宗时,他中进士第。当时河南程颢与弟弟程颐讲学很有名望,四方之士争相求教,于是杨时辞官不做,慕名到程颢门下求教。

后来程颢死了,杨时很悲痛,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拜程颐做老师,此时他已经是四十岁的人了。一天中午,他在学习上碰到疑难问题,便和同学游酢一起去请教老师。当他们到达程颐家门时,看到程颐正在午睡,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就不声不响地站在大门外等候。刚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程颐醒来后,发现学生站在门外,赶快把他们请到屋里,这时门外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立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对深深的脚印。这就是“程门立雪”典故的由来。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二

姒杼——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

姒杼(前1953年~前1895年),姒姓,名杼(亦作予,或作季杼),又名宁、伫、宇、相曼、舆,姒相之孙,姒少康之子,夏朝第七任王,在位,享年58岁。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其子姒槐继位。

《竹书纪年》记载予初期的都城是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后来迁都老丘(今河南开封陈留镇附近),另载东征后获得九尾狐。予统治时,夏朝进入鼎盛期。杼发明一种用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有了战甲之后,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夏朝国势也进入鼎盛期。杼精明干练,协助父亲少康攻灭寒氏势力,中兴夏朝。寒浞五十九年,少康命长子杼领兵攻打弋邑,寒浞的次子寒戏领兵迎战,被杼击败,杼杀死寒戏,收复了弋邑。

在位期间,决定完成少康的遗愿,攻打东夷。首攻东夷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杼的军队被东夷的长距离武器弓矢抵挡,遭受损失,无法前进。退回国都后,他发明用兽皮制做甲,兵士穿上后,能遮挡敌人的石刀、石箭的砍、射,战斗力大大增强。他同东夷族各部落继续争斗,一直攻到东海边,进一步扩大了夏朝的疆域,最后降服了东夷族。除了东夷,杼还消灭了海边三寿,打败了以狐为图腾的九只胞族,擒获了他们的首领。使东夷各族进一步融入华夏各族。他被夏朝人看成是能够继承大禹事业的一位名王。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刘春迎在《夏都老丘考》中说:“帝杼可谓是夏代最有作为的帝王,也正是帝杼的有为,才铸就了老丘的辉煌,使‘老丘时代’的夏王朝走向了鼎盛,也掀开了古都开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光鲜华丽的第一页。”迫于夏人国力的强大,在“老丘时代”,东方的夷人不得不前来进献朝拜。由于帝杼在夏人的复国安邦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史载“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报”指“报祭”,是指我国古代为了报答祖先恩德功劳而进行的盛大祭祀。在夏王朝的历代帝王中似乎只有帝杼才有此殊荣,表明帝杼在夏代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声望和地位。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三

从《骊山烽火》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我们要讲诚信,这样,才能夺得别人的信任。不应该总是欺骗别人,这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让我想起了《狼来了》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总是骗山下的农民:“狼来了!狼来了!”农民们听到后,便会拿着武器跑到山上,但每次小男孩都是骗他们的'。所以,山下的农民都不相信他了。有一次,大灰狼真的来了,于是,这个小男孩又惊慌的叫了起来,这时,农民们显得若无其事,根本就不相信他。所以,真正的大灰狼把小男孩的羊都咬死了,他也险些被大灰狼咬伤。

从《奴隶为相》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不管别人出生贵贱,都要平等待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这个人有才华、有本事、心地善良,有好的品质,这个人就是最棒的!我们不应该以貌取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只要有能耐,终能发光的!

从《后羿夺权》这个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后,一定不要骄傲自大,这样,反而不如不成功为好。作为一个国君,就要负好责,多想想自己的国家,多想想这个国家的老百姓,多想想国家的大事该怎样管理,不能整天吃喝玩乐、射箭打猎、无所事事,让别人帮自己管。后羿虽然把王位夺了过来,但他却像个坏强盗!把自己以前的好名声给毁了,这样,谁还会听他的话呢?

我的问题:《奴隶为相》中的武丁,竟然在梦里见到了以后对自己有用的忠臣,并且还能清楚的画下来,他真有这么神吗?该不会是他以前认识这个奴隶,知道他很有才华,所以才找这个借口吧?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四

历史人物故事(一)

姒少康——夏朝第六任君王

少康是夏朝第六任君王,在位时间公元前1940年—公元前1880年,相的儿子,予的父亲。为相妻有仍氏之女后缗所生。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正当寒浞攻杀夏后相,夏朝乱政之时,所以少康生长于有仍氏。长大之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管理畜牧。后为寒浞及其子浇所迫,又逃到有虞氏,当了庖正。在有虞氏和夏族旧部靡的帮助下,少康终于攻灭了寒浞和其子浇,恢复了夏朝的统治。这一段历史被称作「少康中兴」。少康是夏王朝中有作为的一位君王。晚年,少康封庶子无余於越(今浙江省绍兴县),以祀奉祖先大禹的墓,这就是越国的启端。后,少康病死,葬于阳夏。

少康即位以后,开坛祭祖,叩谢天地。并如他之前立誓所言,封赏功臣,铲除奸佞,重振朝纲,免去诸侯们十年贡赋,免去许多苛捐杂税。他吸取了太康、后羿和寒浞的教训,屏弃王宫陋习,从此勤政爱民,大力发展农耕,使夏朝一度出现了繁荣局面。这段历史后来被人们称颂为“少康中兴”,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前后共约近百年。如果说,夏朝之建立算是中国历代王朝最早之“兴”,夏启便是依靠权谋开国之枭雄,太康则成最早的“昏君”了。只有到了少康还都,夏朝才进入由“治”及“盛”之局面,出现了中兴的形势。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因此,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

历史人物故事(二)

后羿——夏朝有穷国君主

后羿,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商代称“帝”,周代称“王”,夏朝东夷族有穷氏首领,生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后被家臣寒浞所杀。

“司”是“父子相继从事某职业”的意思。“司羿”就是“世袭的射师”。从夏启开始,夏代君主采用由“司”(si)字反写而造成的新字“后”(hou?应读“司”音)字作为自己的官方正式头衔,一直沿用到公元前1640年(夏桀末年)。故“后”是夏代最尊贵的称号,且由于“司羿”确实掌握过夏初的王权,所以后世尊称“司羿”为“后羿”。“后羿”本业为射师,其职业和技能世代父子相传。在帝喾时代,当时的“司羿”被任命为王宫侍卫负责人,称作“司衡”,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世代传承。在太康不理朝政的时候,其时的“司羿”以王宫侍卫负责人的身份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康五兄弟逐出皇宫,自己摄政。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久而久之,“司羿”就变成了“后羿”。太康失国后不久死去,族人立其弟仲康,流落于洛水附近,仲康死,子相立,后相在羿的追杀下,逃往商丘(今河南商丘)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2]  这时斟寻氏已从伊洛平原迁往豫东。寒浞为防止夏后相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弋(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以控制东方。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有任氏,今任城)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夏代后羿,有穷氏,是有穷国国君,篡夺夏国后位,共在位八年。当时夏后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族有穷氏首领羿趁夏国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后,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君,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夏启当上国君以后,有一个部落有扈(hù)氏不服,起兵反抗。启和有扈氏部落发生了一场战争,最后启把有扈氏灭了,把俘虏来的人罚做牧奴。其他部落看到有扈氏的样子,没有人再反抗。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羿(yì),野心勃勃,想夺取夏后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后,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后,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仲康死后立仲康的之子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相并将相放逐到斟灌(山东曹县),夺了夏国的后位,为夏国第六任君主。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zhuó)。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后羿杀了。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后位,怕夏国人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国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后位夺了回来。夏国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少康灭了寒浞,可是夷族和夏国之间的斗争还没完。夷族人有很多出名的射手,他们的弓箭很厉害。后来少康的儿子帝杼(zhù)即位,发明了一种可以避箭的护身衣,叫做“甲”,战胜了夷族,夏的势力又向东发展了。禹死后,其子启用非常手段,杀害了伯益,自此,家天下取代禅让制。后启死后,太康即位,荒淫无道,政事不修,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重重,外部诸夷皆叛。东夷族有穷部落首领羿借太康出外狩猎之际,谋夺了夏国政权。太康被羿流放,病死于阳夏。仲康即位后,后羿掌控朝政,仲康形同傀儡,仲康在位三十年,忧愤而死,由子后相继位。后羿将相赶走,自己做了国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后羿代夏”事件。后羿执政晚年,信任徒弟寒浞,然祸起萧墙,不得善终。寒浞与后羿妃纯狐合谋,在三年时间内,陆续害死了后羿的亲信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后羿十九年,  朝中的大臣几乎都成了寒浞的死党。寒浞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打算找机会杀死他。不久,他与纯狐通奸时,被酒醉后的后羿捉奸在床。后羿盛怒之下欲杀死寒浞,反被寒浞把他杀死在寝宫的床上。寒浞随即升殿宣布了后羿的罪状,然后自立为后,改国号为寒,立纯狐为正妃,以庚辰年为寒浞元年。

历史人物故事(三)

妺喜——第一个亡国的王后

妺喜,又作末喜,末嬉;有施氏,名妺,姓嬉;夏朝第十七位君主履癸的王妃。“妺”音末,mo第四声。女子旁加个“末”字,非“妹妹”之“妹”。

有诗称赞妺喜的美丽:“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妺喜创造了中国历史上诸多“第一”的女人,“千古第一狐狸精” “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亡国的王后”,“中国第一位女间谍”,  “第一个献物”,“第一个淫妇”,“第一个无辜”。妺喜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夏桀代有施氏(今湖北省恩施市),有施氏是东方小国,国弱力薄,不敢与夏朝为敌,表示愿意称臣纳贡。夏桀仗势欺人,不准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选了美女妺喜进献请降。

夏桀见妺喜貌美,十分高兴,遂罢兵带妺喜回到王都斟鄩(今河南省偃师二里头),妺喜见王都宫殿陈旧,很不高兴,桀王为了讨好妺喜,造倾宫,筑瑶台,用玉石建造华贵的琼室外瑶台,以此作为离宫,终日饮宴淫尔,不理政事,

由于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汤乘机起兵讨夏,桀王于鸣条(今河南省封丘东)战船败,挟妺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东南)之山一道死去。

姒不降——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不降(?~前1753),也称帝降、帝不降,夏朝第11任君主,泄子、扃之兄、孔甲的父亲。泄病死后继位。在位59年(而竹书纪年则说是),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帝不降六年,讨伐了九苑并且取得胜利,开拓了夏朝在东南的势力范围。帝不降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在位的59年也是夏朝武力极盛时期。

不降晚年时,因为儿子孔甲性格孤僻乖张,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立自己的弟扃为储君。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史记·夏本纪》记载不降去世后,其弟扃继位。)

历史人物故事(四)

姒少康——夏王朝的中兴之主

少康(前1972-前1912),又名杜康,夏王相的遗腹子。攻杀寒浞,复兴夏朝,在位21年。少康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和王后的尊严,急忙随宫女从狗洞中爬出,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第二年,生下了少康。少康自幼历尽苦难,复国后能勤于政事,讲究信用。在他治理下,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各部落都拥戴他,夏朝再度兴盛,史称“少康中兴”。公元前1912病死,葬于阳夏。

姒少康的伯祖夏王姒太康游田百日不归的行径,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有穷氏后羿利用民众这种情绪,篡夺了政权,不准姒太康入国。史称“太康失国”,夏后氏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后羿代夏是夏王朝前期又一场重大的权力之争  。后来后羿又被部下寒浞“杀而烹之”,曾为后羿所用的夏遗臣伯靡逃到有鬲氏(在今山东德州市东南二十五里)之处。从此寒浞代夏,“袭有穷之号,浞因羿之室,生浇及豷”,二子勇武善战,加紧了对夏后氏势力的追剿  。

姒太康失国,后羿为王八年,国人不服,于是后羿把王位让太康的弟弟仲康,前提是有穷国永远不对夏朝纳贡。仲康为了做王,接受了后羿的建议。后来仲康病死,子姒相立。姒相为了躲避寒浞的追杀,逃往帝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以及斟灌氏。寒浞为防止夏后氏势力复兴,命浇率师“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  。然后封浇于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东)以控制东方。当寒浞攻杀后相之时,其妻后缗东逃至鲁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遗腹子少康。

历史人物故事(五)

河亶甲——商朝第十二任君主

河亶甲,生卒年不详,甲骨文作戋甲,子姓,名整,商王太戊之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朝第十二任君主。在其兄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时,商朝再度衰落,无奈之下,他北上迁都于相(今河南内黄),以缓解内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还曾出兵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在一些方国的帮助下,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河亶甲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

河亶甲,亦作戋甲,子姓,名整  ,是商王太戊之子,商王仲丁和外壬的弟弟。商王外壬死后,河亶甲继任商朝君主之位。河亶甲元年,当时商朝的国势再度衰落  ,河亶甲为了缓解王族内部的矛盾,于是将都城从嚣迁到相(今河南内黄)。河亶甲三年,商朝在方国大彭国的帮助下,使得邳国归顺商朝。河亶甲四年,出兵征讨东方部族蓝夷。河亶甲五年,姺人结交班方。河亶甲于是命令彭伯、韦伯率军征讨班方,班方臣服。这样姺人就被孤立起来,于是也归顺商王朝,纳贡称臣。河亶甲九年,河亶甲去世  ,死后由其子祖乙继位。

河亶甲即位时,内外忧患,矛盾重重,只得以迁都来扭转不利的局势。这次迁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王族内部的矛盾。稍事整饬后,河亶甲便先后发动征讨兰夷、班方的战争。河亶甲在位时,对商朝的稳定做出贡献,为其后的祖乙复兴打下基础。

商人屡迁,史载有“前八后五”之说。这些具体地点的确定,对重建商史以及解决相关学术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但其中大多数地点至今尚未被考古学所证实,河亶甲所居的相即是其一。《竹书纪年》、《尚书·序》和《史记·殷本纪》三书皆说河亶甲迁于相。关于河亶甲死后葬处,传说有三处:一、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二、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三、殷附近(今洹水南岸)。

一说在今安阳。唐杜佑《通典》卷178相州条:“相州(今理安阳县),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也……后魏道武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引《类要》:“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亶甲城在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宋罗沁《路史·国名纪四》既提到河亶甲之居在内黄,又提到河亶甲故城和亶甲冢在安阳。宋吕大临称《考古图》中记录的多件商代青铜器“得于邺”,其中卷四记录一件铜罍时说:“闻此器在洹水之滨亶甲墓旁得之。”一说在沛郡相县,即今江苏徐州南、安徽宿州北的符离集。丁山以《古本竹书纪年》有河亶甲征兰夷事,与仲丁迁沂蒙地区一并考虑而有此说。陈梦家等人从之。对于“沛郡相县说”,多因符离集附近有相山而附会,不可取,对此邹衡等学者已有精辟论证。

唐宋以降以“安阳说”最为流行,但随着安阳小屯甲骨的发现、殷墟为盘庚所都的确认,此说便寿终正寝,并似成定论。现研究者多以“内黄说”为是,但在内黄史载河亶甲所居处并未发现规模较大、年代相当的商文化遗址,而且这一带发现的商代遗址很小,为都的可能性不大。这样,相都的确实位置便成悬案。相都究竟在何处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洹河流域的区域考古调查和洹北花园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北约3.5公里处)的发掘,为探寻河亶甲所居之相提供重要线索。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五

大禹——夏朝开国君主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其父名鲧,被帝尧封于崇,为伯爵,世称“崇伯鲧”或“崇伯”,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但一想到开山导流刻不容缓,便顾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线。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其子启正被母亲抱在怀里,他已经懂得叫爸爸,挥动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儿挥挥手,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还是没有停下来  。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中国古代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市南),仍存禹庙、禹陵、禹祠。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

夏禹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发展国家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更重要的是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夏禹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六

姒中康——姒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

姒中康(生卒年不详)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姒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后羿废黜太康之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不得已立仲康为王。中康继位后,仍建都于斟鄩。在位7年驾崩。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后羿让位后在有穷国另立朝廷,与仲康分庭抗礼)。仲康不甘心作傀儡,一心想夺回大权,曾派大司马胤侯征伐后羿的党羽羲和,试图削弱后羿的力量。终因实力薄弱,反被后羿击败,退守西河地区,仲康无力恢复夏的天下,因此忧闷成病而死。

太康四年,有穷国国君羿听说夏王姒太康前往洛水以南打猎,认为这是袭击夏王朝最好的时机,便亲率军队以闪电战的方式攻破夏都斟鄩,自立为王。但不久迫于诸侯的压力,他只好把帝位让给夏王族的后人。当时姒启的六个儿子都还健在,该让谁来出任新一任夏王呢?老二元康和老三伯康都不学无术,而且头脑愚笨,除了吃喝玩乐,别的什么都不会,根本不堪为王。只有老四仲康身体健壮,而且野心勃勃,一直就觊觎着王位。于是仲康便暗中活动,由几位老臣出面,推举他为新王。有穷国君妘后羿同意让位,但他的条件是:夏王朝不但要免除有穷国的赋税,而且每年还要向有穷国提供双倍的赋税。姒仲康是个没有政治远见的庸人,为了坐上帝位,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样,有穷国君妘后羿便让出王位,率领有穷军队携带着在夏都搜刮的大量财物返回穷石。姒仲康正式即位称王,号仲康。姒仲康即位以后,立刻派人前往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迎请帝太康回国,并声称愿意将王位还给太康。太康认为这是弟弟仲康对他的羞辱,坚决不肯回国。仲康很高兴,因为他内心并不希望太康回来,太康不归正好满足他的心愿,于是便派军队护送太康的妃子和儿女往阳夏与他团聚。

仲康元年,姒仲康任命胤侯为大司马,掌管六师。有穷国的入侵给姒仲康上了很好的一课,使他认识到一个国家若想保住政权,就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因此他命胤侯主管军队,在国中征青壮年入伍,有计划地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仲康五年,夏朝国都发生日全食,白日如同黑夜,人们十分恐慌。于是有人上奏姒仲康,说主管天文的羲氏与主管历法的和氏终日沉湎于酒,玩忽职守,致使酒后误事,废时乱日,使时间造成混乱,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因此必须依法惩治他们。姒仲康闻奏大怒,立刻命令胤侯领兵去逮捕他们,胤侯一向对羲氏与和氏看法很好,认为他们都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人,怎么会突然糊涂起来犯下如此重罪呢,这其间恐怕是另有隐情,但是天子之命不可违抗,只好率军前往。等见到羲氏与和氏,才知道两人并不曾喝酒误事,他们告诉他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不是人类所能改变的。胤侯便带他们去见帝仲康,让他们解释清楚,但是愚昧的姒仲康根本不相信科学,反而认为他们是在狡辩,仍然将他们治了罪。

仲康六年,姒仲康任命颛顼之后已樊为诸侯,封于昆吾,称夏伯。昆吾氏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族,是夏王朝的重要同盟军。仲康七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建设,夏王朝的军队逐渐强大起来,姒仲康认为如今已经有能力与有穷国相抗衡,便宣布不再向有穷国纳贡,并且命令有穷国继续向夏王朝交纳税赋。姒仲康单方撕毁和约的行为激怒有穷国国君,后羿再次率领本国军队入侵夏后氏领地。有穷军如狼似虎,作战十分骁勇。夏后氏军队根本不堪一击,闻风丧胆,节节败退,有穷军队眼看就打到夏都斟鄩。仲康七年,姒中康驾崩。姒仲康四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十八年(《路史后纪》),卒于仲康十八年,终年五十九岁。(而据《路史》记载,仲康18岁就死了。)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七

历史人物故事(一)

奚仲的人物介绍

奚仲东夷薛国人(今山东省枣庄市),夏朝时期工匠。相传其发明了两轮马车。据《滕县志》记载:“当夏禹之时封为薛,为禹掌车服大夫。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以木为车盖仍缵车正旧职,故后人亦称奚仲造车。”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禹封为“车服大夫”(亦称“车正”)。马车的出现,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古薛国地面上出现最早的、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在薛城区千山头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姒芒——又名帝芒,夏朝第九任君主,槐帝之子

芒(前18~前1833年),又名帝芒,夏朝第九任君主,槐帝之子。槐死后,他继王位。他46岁登基,在位,享年64岁。死后葬于安邑附近。其子泄即王位。

芒(前1897年~前1833年)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槐在位约四十四年而死。其子芒继位,举行了隆重的祭黄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沉于河中,还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水中,表示虔诚。这就是“沉祭”,一直延续了数千年的仪式。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了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芒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

周代以后,沉祭仍很盛行。《周礼·大宗伯》谓:“以狸沉祭山川林泽。”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仪礼·觐礼》也说:“祭川,沉。”水神居住在水下,将祭品沉入水中,容易被水神接受。

历史人物故事(二)

夏启——夏朝的第二任君王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

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四处征战,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

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禹死后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也离开伯益的根据地到启的根据地,臣子和人民也支持启,所以启即位。武则天改国号周时,追尊启为齐圣皇帝。此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寒浞——史上最邪恶的不良少年

后羿和寒浞同属东夷族,但两人的品行作为,确实区别不小。不客气地讲,寒浞是一肚子坏水。相传,寒浞从小便是部落中的不良少年,因四处生事,最后被所在的部落驱逐。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少年独自外出,不是饿死就是被野兽吃掉。部落首领用此极端方式进行处理,足见寒浞之恶。

但寒浞有幸遇到了后羿,在后羿身边做事,逐渐得到后羿的信任和器重。寒浞设计杀掉后羿后,他接收了后羿的一切,包括后羿的妻子。残忍的是,他还命人将后羿煮了让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忍心吃,结果被寒浞处死。寒浞与后羿的妻子生下了浇和豷(yì)两个儿子,据史籍记载,寒浞的这两个儿子,后来成为寒浞消灭夏王相的得力助手。

寒浞的儿子寒浇,力气可不小,在消灭夏王相的战斗中,寒浞派他带领的军队率先打败斟灌氏,后来又派他出兵攻打斟鄩氏,都获得胜利。夏王相依靠的两大部落被击败后,所在的帝丘已成为孤岛,相亲自率领军队拼死抵抗寒浇的军队,最终不敌,死于帝丘。多行不义必自毙。心怀诡诈的寒浞没有想到的是,相死去时,他的妃子已经怀孕,后生下少康,最终消灭了寒浞。

历史人物故事(三)

姒槐——夏朝第八位帝王

槐(?~前1851),一作帝芬、芬发、祖武,姒姓,夏氏,生卒年不详。杼子,杼病死后继位,夏朝第八位帝王。在位44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予之子,芒的父亲。槐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槐统治时期,夏朝仍然强盛。《太平御览》引《纪年》:“后芬立四十四年。”《帝王世纪》:“帝芬,一名帝槐,或曰祖武,在位四十四年。”

姒槐(?~前1851)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了居住于泗水、淮水之间的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等部落,扩展了夏朝的势力。同时夏朝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

夏朝最辉煌的时代在帝槐时代来临。这时,九夷来朝。槐树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之花。帝槐又名帝芬,这也是指花朵芬芳之意。所以帝槐名号告诉我们,他在位的时代,是夏朝的“槐黄时节”,是夏王朝之花盛开的时节。

姒廑——夏朝第十三任帝王

姒廑(?年~?年),又名顼,亦名胤甲。姒扃之子,扃病死后继位。他是夏朝第十三任帝王(一说第十五任)。他在位时,由帝丘迁都西河(今安阳汤阴县西河村),夏朝开始衰落。姒廑八年,天大旱,酷热异常。姒廑也在这一年病死。姒廑一共在位八年,死后葬于西河附近。他的堂兄姒孔甲(姒不降的儿子)继承王位。

姒廑,姓姒,名廑,又名胤甲。夏王朝的第十三任王。他的祖父是夏王朝十任王姒泄,父亲是十二任王姒扃。十一任王姒不降是他的伯父。不降40年,廑出生,成为夏王姒扃最小的儿子。姒扃元年,议立姒廑为太子。廑认为自己德行不够,三次推让太子之位,认为自己堂兄孔甲年长且是先王之子,应该立储,群臣数次请立,廑才接受了太子之位。姒扃十八年,夏王姒扃去世,同年,姒廑即位。此时,商国的势力已经逐渐崛起,夏朝的国势趋于衰落。

姒廑元年,夏朝自老丘迁都于西河。姒廑四年,因思念故地,作“西音”。  同年,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姒廑八年,天空中突然出现十个太阳,群臣以为此不详之兆,姒廑因此惊骇成疾,不久驾崩。遗诏传位给他昏庸无道的堂兄弟姒孔甲。

历史人物故事(四)

关龙逄——第一个因为进谏被杀的大臣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夏桀却很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看到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古代有善养龙者,故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他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和国家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就会亡国的”。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后,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式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妺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很是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宾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李纯佑—西夏皇帝

夏桓宗李纯佑  (1177年-123月),夏仁宗子。性温和厚实。1193年10月16日,夏仁宗李仁孝去世,李纯佑即位,时年十七,改元天庆。桓宗基本上还能奉行仁宗时期的政治方针和外交政策,对内安国养民,对外附金和宋。但随着国家的安定承平日久,统治阶层开始贪图安逸,日益腐朽堕落,从此西夏政治日益腐败,国势衰落。从盛到衰已成为西夏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同时,桓宗统治时期,正是蒙古崛起并日渐强大的时期,来自蒙古的严重威胁加速了西夏由盛而衰的历史进程。12,改兴庆府名为中兴府,取夏国中兴之意,但同年蒙古第一次进攻西夏,自此迄无宁日了。1206年3月1日,李安全发动政变,桓宗被废。不久暴卒,年仅三十。谥昭简皇帝。

历史人物故事(五)

姒太康——夏朝第三任君主

姒太康(前2060―前1975年),姒姓,名太康,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任君主,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公元前,其父姒启去世,姒太康继位。姒太康自小跟着父亲姒启享乐,即位后生活比姒启还腐败,只顾饮酒游猎,不理政事,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为后羿夺去国政。实际上只在位两年(名义上在位29年),病死,葬于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可惜好景不长,情势很快又发生了逆转。启晚年生活奢侈,终日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朝中政事不修。后启死了之后,王室内乱。既然是“家天下”了,权位当然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了。但启的儿子有五个,究竟该由谁来继承呢?结果谁也不肯让步,于是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后来权位被其中之一的太康所得。然而不幸的是,太康即位后,不但没有改善朝政,反而变本加厉,终日田猎无度,流连于美色酒肉之中。有人向他进柬,劝他以天下百姓为重,要他勤于政事,可太康却对此置之不理。加上之前夺权斗争造成的内乱,朝中众臣对夏后氏很是失望。这样,太康逐渐失去了民心,给一些觊觎权位已久的诸侯有了可趁之机。

有一日,东夷的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就趁太康出去田猎之时,领兵拦截了太康的归路。太康见此状况,惊慌不已,吓得有家不敢回,拔腿就跑。但他哪里逃得掉,后羿乃是当时闻名的神箭手,他拔出利箭,张开大弓,于十里之外将太康射杀。太康一死,后羿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朝中的权位,得以号令诸侯。

太康失国,皆因为他不顾百姓,只图自己享乐,使得王道不正。而可悲的是,后羿得位以后,居然也重蹈了太康的覆辙。后羿自持善射,以为天下无人不服,便对自己的言行不加丝毫约束。他像太康一样终日沉湎于酒色,不问政事。后来,在他的亲信中有一个叫寒浞的,此人诡计多端,早想除掉后羿取而代之。他知后羿目中无人,于是伺机暗杀了后羿,自己当上了国君。可怜这“家天下”的夏朝,才传了两位君王,权位就落到了外姓人手中。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八

桀——夏朝最后一位君主

夏桀,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夏桀是夏王朝的末代君主。他文才出众,武艺超群;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虎豹,能把铁钩象拉面条一样随意弯曲拉直,如此文韬武略的男人应该有能力成为一个英明的君王。遗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和瞎折腾上。夏桀和商部落的末代君主殷纣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和夏桀一样文武全才。人们对他的了解比夏桀要充分,因为以他为主人公的通俗演义型小说《封神榜》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成为民间戏文里房屋的主题。他天生神力,如果生在今天的西班牙,一定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斗牛高手,能囊括所有斗牛项目的冠军;因为他能把九条牛倒拉着走。他的双手还能托住大厦的横梁……要命的是:他没有把他的聪明才智用在治国安帮和济世安民上,而是用在拒绝规劝和掩饰错误上。

夏桀和殷纣都是能力卓越才干超群的帝王,本应该成为造福天下普济苍生的英雄人物,没想到在成为帝王之后竟成为天下的公害,为人民也为他自己带来巨大的灾难。这说明中国的帝王从一开始就拥有不加限制的广大权力,只有无限的权力才具有如此猛然的毒性,使一个英雄人物沦为禽兽不如的恶魔。俱得注意的是:夏桀和殷纣的所作所为就象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二人的结局也大同小异。两人都过不了美人关,并最终在美人的怀抱里跌得国破家亡。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篇九

姒扃——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姒泄之子

姒扃(生卒年不详),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姒泄之子,姒不降之弟。仍以帝丘为都,在位十八年后死。

姒扃,也称夏扃、帝扃。姒泄之子、姒不降之弟,夏朝第12任君主。

帝不降五十九年,姒不降认为自己的儿子孔甲不德,于是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扃。姒扃即位,是为帝扃元年戊戌。

帝扃十年,姒扃兄长姒不降死。

帝扃十八年,姒扃死。

伯益——辅佐大禹平治水土

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这点可见于《史记》之《夏本纪》《秦本纪》等。伯益不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还将自己家族的女子许配给伯益。此后,伯益就在舜的手下担任虞官(《尚书·尧典》),掌管山泽,繁育鸟兽。而伯益的后人,包括费昌、仲衍、造父、处父辈以长于训鸟兽成立于世。

其二,传说伯益发明了凿井技术。《经典释文》卷二井卦因《世本》云:“化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篇》:“伯益作井。”这大概与其佐禹治水不无关系,毕竟在长期与水土打交道的过程中,是易于发现地下水的秘密的。当代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水井的出现恰当与尧舜时期相差不远的龙山时代,可知传说有其根据。凿井技术的发明有重大的意义,在此技术发明之前人们不得不靠近河流定居,忍受河水泛滥的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我国古代北方广大平原地区逐渐为各氏族充斥,得以开发。

其三,伯益参加平治洪水,也促进了本氏族的发展。据考证,夏商时期的“其氏”便是伯益之族,且其氏的源起,便是与治水密切相关的。大禹继舜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

夏商历史人物故事六则(推荐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