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2024-05-14 19:05:09 1级文库

心理健康作为当今社会极其重视的问题,所以进行心理辅导很有必要。以下是1级文库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7篇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一

本次亲子关系干预研究方案的实施目标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个案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帮助中职生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设身处地理解父母,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变化逐渐影响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态度。父母学会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行为的独立性,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多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互动、沟通,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本研究在考察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354名中职生的父母养育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班主任推荐、学生和家长自愿为原则,抽取20名中职生及父母作为实验对象。

一、团体辅导

研究者自行编制了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材料,共包括6个单元:(1)当我们同在一起;(2)互敬互爱;(3)沟通从心开始;(4)接纳“不完美”;(5)学会感恩;(6)共建温馨家园。

研究者运用自编实验材料对20名实验对象进行辅导,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6周。在辅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训练方法有:(1)角色扮演,收集一些不良亲子关系的日常情景,要求亲子双方交换身份,将对方平常在该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和行为方式,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表演出来。(2)案例分析,辅导者提前收集典型案例,利用焦点团体访谈的形式,让团体成员对这些案例发表各自的看法,自由讨论并探讨相应的解决策略。(3)自由分享,泛指亲子之间的一些经验分享,包括对亲子之间经历的事件、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或感受的分享。在双方表达过程中,双方都不能批评指责对方,只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知识讲座,是指专门针对家长开设的知识讲座,内容包括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良好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等。同时在其他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也适时穿插一些亲子沟通技巧的知识。(5)亲子游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使亲子共同体验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的乐趣。

二、个案辅导分析

在观察团体心理活动训练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且双方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意愿,研究者选择了父亲B和学生A(父女关系)作为典型个案。在个案辅导过程中,研究者每周定期与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每次咨询时间约一个小时,一共十次。研究者除了收集来访者的基本家庭信息、成长历史、家庭关系现状等内容,主要还采用了家庭治疗的模式对个案进行辅导和分析,旨在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真正有效改善亲子关系,以解决中职生的个人问题。

三、成效

在学校的德育团队特别是班主任的支持下,本次针对中职生亲子关系的干预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后,研究助手都会发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意见反馈表”,及时了解实验对象对团体辅导的看法和感受,随时把握亲子之间的变化及动态,也方便研究者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在所有干预研究结束之后,研究者主要是采用行为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来了解本次中职生亲子关系干预研究的成效。事实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中职生的不良亲子关系。家长们表示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及矛盾性有了更好的认识,能逐渐意识到根据孩子的能力和人格特点提出合理的要求,学会赏识,鼓励孩子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蓝领。学生们表示,活动对他们触动很大,真正了解父母内心的一些想法,能够尝试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辛苦和矛盾,同时学会以成熟的交流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彼此的内心感受。

个案辅导分析法作为本次干预研究的补充形式,能够更加深入、有针对性地解决亲子不良关系问题。父亲B和学生A亲子矛盾缓和了很多,父亲逐渐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观念。学生A的精神状态大有改善,主动与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同学们的交流也明显增多,能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二

案例介绍

蓝某,女,9岁,小学三年级(4)班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够稳定。性格内向,胆子小,害羞。在学校里,很少与老师、同学们交谈,老师找她谈话,她一声不吭,面无表情。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睛无神,对什么事情总是提不起兴趣。平时独来独往,爱在一旁观看别人的活动,自己很少参加。她家庭生活比较贫困,因而有点自卑。父母为个体户,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不够重视,父母忙着为生计奔波,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内心交流,她终日闷闷不乐,从来没有看见她脸上有笑容。

案例分析

蓝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觉得生活了无意趣,在情绪上以抑郁、悲伤为主要心境,在意志行动上,表现为精神不振,不想动,遇事从消极方面进行归因,以悲观的眼光看未来。其次,家庭环境不好,父母对她关心够,不重视感情沟通,使她缺少亲情。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常表现为自我评价低,对前途、期望看得十分悲观,自卑感随之产生。

辅导方法

1、经常会谈。不定期地找蓝某交谈,对她表现出亲切,关怀的态度,并诚恳地说明老师愿意帮忙她,使她产生信任感。

2、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一个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她同桌,给同桌布置任务,让他每一天与蓝某说五句话,话题随意,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透过训练逐渐激发蓝某与人说话的欲望。

3、关注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课堂上,尽量给蓝某表现的机会,对蓝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进行夸张些表扬,使同学们羡慕她,接近她,让蓝某增加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4、持续书信联系。与蓝某通信,让她把自己忧伤的事以文字形式发泄出来,以减轻心理压力。并在回信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心理辅导。教会她学会自我安慰,自我调节,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多从好的用心的方面着想,持续开朗的情怀。鼓励蓝某把自己高兴的事向知心朋友老师家长诉说,让别人共享欢乐。透过通信,拉近与蓝某的距离感,给她营造一个简单愉快平等的扭转。

5、开发家庭环境中的**力量。与家长持续联系,争取得到家长配合,让家长对蓝某多施予爱心,从生活细节学习方面入手,让她逐步感受到父母的浓浓暖意,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6、指导交友,多参加各项群众活动。课外时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丢沙包跳绳邀请同学到家里参观小动物等活动,让蓝某与大家一齐参加,增进交流,使之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并感觉生活完美,友谊可贵。

7、设计心理问卷测试。由于蓝某不愿说话,一问三不答。根据其性格特征,从她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文娱活动等各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心理问答,让她参与测试。透过分析测试结果,全面了解她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8、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经常给她讲授解题思路,点拨难题,并做好方法的归纳总结。让她学得简单,使之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

辅导效果:

透过一系列活动设计,蓝某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开朗了许多。找她来谈话,已经有问必答。她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并经常与她们一齐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更为可喜的是,她会主动向老师问好,同学们还能常常看见她那盈盈的微笑。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三

关键词:民办高校;问题学生;案例

一、案例背景

小商,男,大一学生,来自新疆,独生子。新生入校后该生的出勤情况就很差,辅导员通过向班干部了解到他逃课在寝室打游戏。小商父母均是当地政府机关人员。于是,辅导员约他谈心,他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样子,不断反驳辅导员的观点,为自己辩解。

小商在初三与他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初中阶段成绩优良。然而当父母利用自己的关系将他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进入尖子班后,几次排名不理想的模拟考后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庭关系中,他和父亲是对立的,会故意违背父亲的意愿,与母亲也很少讲知心话。他的两个表哥的生活状况使他觉得读书无用,认为没有文凭的人照样能挣大钱。

谈话犹如两个人在进行谈判,看到他如此顽固难以说服,辅导员本人也感到非常失望,也想按照他的父母对他的底线要求一样,只要不做出违法的事情就随他而去。辅导员正犹豫不决时,看到小商起身去关没有关严的办公室房门,这一举动让辅导员眼前一亮。辅导员感到不能放弃小商,需要一段时间让他得到教育和历练。

二、案例分析

对发生在小商身上的沉迷网络、厌学、人际交往障碍、难以融入新环境等情况,辅导员进行了深入了解,经常保持与他联络、谈心,并找班干部了解并讨论解决办法,及时把握小商的思想与行为动态。

1.家庭因素

小商是典型的90后,而且还是隔代教育的产物。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无暇顾及对小商的成长教育,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三口之家因为小商沉疴已久的问题而争吵不休,小商处处与父亲作对,叛逆倾向严重,母亲在一旁无能为力。

2.中学教育因素

原本成绩优良的小商转学进入尖子班后,一方面他面临着对新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心理落差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家长为了小商能顺利完成高中学业,联合班主任向小商妥协,降低要求,导致他更加无组织、无纪律,性格自由散漫。

3.自身因素

小商学习基础差,生活习惯与其他学生有差异。自身不良行为和习惯加上刚进入大学的种种不适应,导致他更加迷茫。懒惰是学习的最大杀手,大一期间小商连通过难度较低的体育课都不及格,更不用说其他文化课了,以致大一学年结束后他面临着留级的危机。

三、解决方法

1.平等对话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系,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情感上相互爱护,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沟通思想,联络感情,讨论问题。当小商知道辅导员是报以要与他结交朋友的态度进行交流后,他开始逐渐向辅导员讲述他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学业担忧等问题。而辅导员回馈给小商的是耐心与包容,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用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感染小商。在潜移默化中辅导员与小商建立起了良好的互信关系,从而能够有效引导,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2.日常关注

辅导员要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必须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生需要用爱去呵护,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需要时刻被关注。辅导员通过查找小商的学籍卡信息,联系到他的父亲,说明了他的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到了更具体的信息,并与他的家长互通信息,保持联络。辅导员还通过小商的室友了解、把握他的日常表现,并让班干部协助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小商的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改变他不是一朝一夕的,必须在日常点滴中向他传授良好的价值取向。一条QQ信息或微信询问下他的近况,能让他感受到被辅导员时刻关注着、鼓励着。

3.结对帮带

小商有网瘾、厌学、人际关系障碍和难以融入大学生活等问题,辅导员以活动为载体,以宿舍为中心,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他实施结对帮带。比如搬入新校区的寝室调整问题,因小商在班级的不良表现,导致没有学生愿意接纳他为室友,班长就主动与其他学生沟通,帮助其与室友建立关系,成功解决了小商的住宿问题;同时,建议小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使他用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四、案例启示

1.加强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

针对大学新生入学后心理适应情况不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向新生深入介绍大学生活,M行细致的人生理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生活指导、思想教育和常规教育。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或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向新生介绍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让他们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个人计划。

2.培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于自理能力较差、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的学生,辅导员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提升他们独立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引导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性格特点,指导他们在交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辅导员要让学生在沟通、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坚持查课

查课是辅导员的例行工作,也是基础性的工作。辅导员通过查课不仅可以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而且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可以掌握哪些学生经常旷课或只上某门课程,哪些学生上课积极,哪些学生经常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等。查课还可以发现并及时处理学生的异常情况。小商就是辅导员在查课过程中发现的一名问题学生。查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这样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互动。

4.提供平台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发挥优势,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学生富有创新意识,可塑性和社会实践能力很强。有些学生自己创建社团、协会,也有学生自主创业,这些都应当给予鼓励和提倡。此外,辅导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考取专业证书,为未来就业或创业打好基础。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专业引路人,面对问题学生要发扬“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耐心和策略化解问题,用真心换来问题学生的洗心革面,为他们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付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前沿,2006(5).

[2]胡卫新,王伯平,王震威。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5(4).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四

一、心理辅导室的建立及配备

1、名称:“阳光驿站”心理辅导室

2、地点:卫生室对面数学器材室并用(或卫生室隔开使用)

3、配备简单设施:

电脑一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资料柜一个、单座沙发两个,小圆桌一张、宣传标语两幅、美术作品四幅,窗帘、来信咨询信箱一个、团体辅导室一间(或与年级活动室并用)等简单设施。

4、配备人员情况:

七、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负责课程

兼职心理辅导老师一名(如有可能再发展一名兼职教师)

杨娜、关晓菊。

二、做好心理辅导室的宣传工作

利用校园广播、海报、各班发放通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大力宣传心理辅导室的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由班主任协助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收集工作,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表格内容如实填写,整理备案,做好保密工作。

四、建立心理社团

在以心理辅导室为中心的支配下,各班选拔出心理委员,要责任心强,有爱心,热心助人,性格活泼开朗,适合做学生思想工作,并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这样的一批队伍成为心理社团成员。

五、团体辅导室的建立

每次辅导兼职教师发放海报,海报将本次辅导主题鲜明介绍给学生,学生进行自愿报名,报名人数达到6人以上可以顺利进行辅导(辅导内容包括青春期的困惑、男女生交往、同学间交往、师生交往,家长与孩子交往等)。

六、辅导时间

上班期间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6:20---7:20(一个小时)

七、其他咨询时间:

QQ咨询时间:不定期上线咨询,不上线不咨询,但必须是来访过的学生可以继续做咨询。

申请人: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五

短期焦点解决(SFBC)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KimBerg夫妇及其同事在美国创立的一种短期咨询模式。正如短期焦点解决名字本身所揭示的,SFBC是一种正向目标解决导向的咨询模式,它强调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历程,认为来访者个人是建构解决历程的最大资源。其主要咨询任务是帮助来访者想象他的生活会有怎样的改变,以及如何促使这些改变的发生。SFBC还强调一种系统观和变化的观点,即小改变可以产生大改变,个体改变可以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这一辅导理念发展时间不长,与传统的心理辅导理论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其在实践辅导中的有效性却让人不容忽视。经过笔者的思考与实践,发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中小学有传统咨询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门特别适合学校教育领域的辅导理论。它能为中小学教师引导、解决学生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师教育的效能。运用得当的话,甚至于可以为中小学教师突破现有的诸多教育困境提供可能。

一、短期焦点解决的基本理念及其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

短期焦点解决的辅导理念可以归纳为三项主要假定,即为SFBC的基本理念。

1.正向思考,由“例外”带来问题解决

认为如果个体越把注意力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到类似情境中,则越能使改变朝好的方向发生。因此,SFBC更多关注做对的部分,而不是做错的部分。同时,SFBC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处在问题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即所谓的“例外”,而“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2.小改变带动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个系统的改变

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SFBC认为成功的经验对个案非常重要,可以使个案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同时,SFBC还认为每个人都处在环境之中,家庭或是与之相关的某一成员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会带来其他成员及整个环境的改变。

3.个案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

人们生活的意义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有其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个前提下,辅导员的工作之一不是一再地教导来访者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协助来访者发现其资源,建构自己改变的目标及历程。也就是说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与来访者之间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指导。

当我们仔细审视短期焦点解决的理念,可以发现短期焦点解决的心理辅导模式与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有许多的相同点。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教育的中心也就放在引导发展上。而短期焦点解决同样将焦点放在正向的内容上,是一种特别强调个体自我发展的辅导理论,也就为这一辅导理念运用于学校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从运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焦点解决咨询学派的概念和方法,与一些历史悠久、理论结构复杂的咨询学派相比较显得易懂易学,令人十分容易亲近,即使对于没有丰富辅导背景的学习者,也会觉得容易上手。它不关注问题的成因,自然也就不需要掌握太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种语言的艺术,而这也就大大消除了老师们运用它的畏难情绪。相关的技术老师们能够较快地掌握并且运用于实践。甚至于有的技术老师们平常不经意间也会用到,属于本来就会。从学生辅导有效性的角度看,短期焦点解决技术也有它独到的优点。这一辅导理念特别符合现在学生的特点,现在90后的一代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多元的影响,对长辈们的观念持怀疑态度,更多地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不是他人的教导。而短期焦点解决就正好对应了这一点,把个案自己以往的成功经验作为最重要的辅导资源。所以往往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短期焦点解决在学校领域的具体运用

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短期焦点解决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辅导方式,一般来讲都会经历协商目标、寻找例外,正向反馈等几个阶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短期焦点也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独特的辅导技术。如评分问题、例外架构、假设问句等。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时候我们不一定严格地按照辅导程序走,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技术。

1.运用于个别学生的辅导

学校领域里最为常见的个别辅导应该就是班主任与个别学生的谈话,而短期焦点辅导技术在学校中运用最契合的自然也是这个。短期焦点技术因其自身的特点,适用面广泛,学校领域中各类常见的学生问题都可以以之应对,如学习障碍、自我认同、考试焦虑、交往问题等。当然不是每个辅导个案都会顺利,运用要取得成功很多时候还得取决于细节的到位。下面笔者以案例的形式来谈谈具体运用中的一些注意点。

(1)协商目标――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来确定辅导目标,同时要使目标具体可操作

案例:小华,初中一年级,男。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其最近一段时间成绩下降很快,后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好动,上课不注意听讲,初始希望通过父母加强管理来解决,但接触后理解到其不是很听家长的话。笔者决定使用短期焦点的技术处理,约小华谈话。首先询问其怎么看待自己现在的情况,接下来自然也就是目标协商了。

辅导老师:听起来你好像有很多方面都不是很满意,那么你最希望能在哪个方面有所改善?(关注当事人认为重要的问题)

小华:最希望改善的应该是成绩,成绩好了其他也就好了。

辅导老师:成绩,看来你找到核心问题了,那么你觉得什么改善了你的成绩就会好起来?

小华:我想应该是听讲吧,我记得刚开学时我上课听得认真,成绩也不错。

辅导老师:你以往的经验告诉你上课专心听讲成绩会好。那如果把你最满意的听讲状况看做10,完全不听看做0,你觉得你现在的情况是几,当达到几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进步了,那时的表现是怎样的?(评分问题,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小华:我想想,现在我想大多数课大概都在5左右,科学、语文、英语都是这样,数学好一点大概可算是6。假如每门课都可以到7,那我会觉得自己好多了,7应该是,老师上课讲的我都有数,也会做好笔记,老师提问时也会举手回答。

辅导老师:那好,小华,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讨论一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在上课时做到7以上的听讲程度。

小华:嗯!

在这一个环节,尊重学生本人的意见,处理他认为重要的问题是首要的,做到了这一点,事情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此外,那就是目标的商定一定要力求具体化,能够用明确的语言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可以操作的,是可以比较简单地评定的。在具体化目标这一点上,案例中示范的评分问题往往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2)例外架构――发现问题不发生或是相对较好的情境,然后从中总结出可以迁移的成功经验

案例:(续)

辅导老师:刚刚老师听你描绘了7程度的听讲,老师想问的是有没有什么时候,或者说有没有那么一两堂课你觉得自己曾经达到过7。(寻找例外情况)

小华:开学初的时候,很多课我都达到过7。只是后面不知道怎么就不行啦。数学课现在偶尔也会有感觉7的时候。

辅导老师:听起来你其实是具备上课认真听讲的能力的,而且即使是现在你也可以做得到。那么老师想听听那时你都做了什么居然可以在数学课上让自己做到认真听?(提取成功经验)

小华:好像也没有做什么,或许是动力不一样,数学我自己觉得学得还不错,很自然地也就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上课时老师的提问也懂,答对了感觉很好,所以就愿意听。

辅导老师:小华,你的意思是有了动力你就能做到上课认真听。那你好像还提到过英语这些科目开学初也能做到认真听,那个时候在英语上你的动力是……

小华:那个时候,我英语也还好,回家听写什么的也很顺利,妈妈也常表扬我,有时还带我去玩,我也感觉学得有动力了。不过后来就不是这样啦。

辅导老师:从你的经验来看,只要动力增强听课的水平就可以增强。而动力则可能来自于自己的成绩、老师的表扬和爸爸妈妈的鼓励,是这样吗?

小华:好像是这样的。

在本案例中,例外的寻找是比较顺利的,但也在不少的案例中学生会提出找不到例外情况,这时,则可以运用奇迹问句,基本句式是“假如有一天早上起床你突然发现困扰你的问题不见了,那时你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后美好情景的想象来提升当事人改变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例外进入讨论,进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在这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解析例外特别关键,要从中发现可以控制可以操作的内容来作为经验的核心,这样才能有利于下面环节成功经验的迁移。

(3)确认方法――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发现并确定具有个人特色的解决问题方法

案例:(续)

辅导老师:小华,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学习英语这些科目的动力增加,能够更好地听课?(相信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小华:我想也许妈妈跟我约定一些具体的任务,然后完成就给我奖励,这样子的话我的动力会好起来的。

辅导老师: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它的细节好吗?比如怎样的具体任务,怎么奖励等。(引导形成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小华:真的,老师你也同意吗?那太好啦!具体任务可以是每天的听写过关、笔记做好。奖励嘛,可以是肯德基,我很久没吃了。

辅导老师:好的。那老师和你一起来设计一张表格和一份协议吧。表格就叫每天任务完成情况登记表,协议就叫作累计奖励标准协议书,你可以再多想一想,提出由低到高三到四个奖励标准。

这个部分是特别考验辅导老师的引导能力的,很多时候当事人不一定能很快地提出解决方案,或者他提出的方案不具备可行性,辅导老师要根据他的大概意思引导、改进当事人本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这个环节我们所利用的不仅仅包括短期焦点解决的技巧,行为主义的甚至于教育领域的技巧同样也可以引入,也就是说,当事人能够同意并且对当事人有效的任何方法都可以运用。

除了上述案例所提到的短期焦点的技巧,短期焦点还有着其他的一些方式,如一般性同理、关系问句、问题外化等。这些技巧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目的皆是希望引导当事人往正向的思考走,并且开发自己的正向资源,减低面对改变的恐惧,舒缓负面情绪的扩大影响,而使得当事人带着希望与信心,依据自己的目标,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一步一脚印地解决问题。

(二)运用于协助家长

在学校教育领域,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行为或心理方面出现偏差其背后往往是家庭教育本身出现偏差。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改变学生就得从家长入手,但是我们的感受是与家长的合作比学生更为困难,因为家长更容易认同自己的习惯,更不容易接受意见改变自己,他们往往要求学生先改变,而这就会使事情陷入僵局。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短期焦点的方式来处理也会有着较好的效果。

案例:小明,男,初一学生。其主要问题行为是冲动,习惯于采用暴力手段来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班主任老师发现这很可能与家长对待他的方式有关,因为家长也习惯于遇到问题就以打骂对他。初期,班主任老师婉转提出建议,要求家长减少打骂,家长认为不打不成器,行为没有太大改观。后辅导老师加入并运用短期焦点的方式进入。辅导老师先赞扬家长积极地关注小孩的成长,并且能够有着良好的是非感,相信他的付出会有好的回报。家长大大提高了对辅导老师的接纳程度,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

辅导老师:小明爸爸,刚刚听到你为了改善小明的脾气做了许多努力,这里我想特别了解一下有没有哪个时候小明的脾气会好一些?(寻找例外)

小明爸爸:听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这个学期开学一个月时,小明表现还不错,没惹事,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接到老师的电话。

辅导老师:听你这么说,我很惊讶那个月的时间里你都做了些什么,居然可以让他脾气好起来。

小明爸爸:嘿嘿,好像也没做什么。只不过就是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就叫他吃饭,然后让他做作业。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或许就是那个时候他表现也还好,我也就看他比较顺眼,那个月我没打过他,好像骂也没骂过,反倒还带他出去玩过一趟。

辅导老师:你的意思是你没有骂他打他还陪他玩的时候,他表现会比较好,是这样吗?

小明爸爸:哎!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看来我得改一改对待他的方式了!

这种方式强调家长自己就是解决孩子问题的专家,老师更多的时候不是指导家长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只是引导家长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做对的事情上。这样做不去过多地讨论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自然也就不用去指责家长,因而比较容易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能充分调动一切有益的资源,从而推动事情获得好的改变。

三、短期焦点解决运用于学校领域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六

>> 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与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重要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高校辅导员博客对大学生教育作用的探索 高校辅导员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作用与方法探析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中的作用 浅议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 论高校辅导员在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中的作用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2]任汉中。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档案意识[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23-25.

[13]孙秀丽。大学生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调查报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4):112-114.

[14]崔媛。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J].科技档案,2012(1):27-30.

[15]练红珍。就业视角下的高校学生档案实效性管理研究[J].档案建设,2011(8):21-23.

[16]华惠。信息社会的大学生档案意识[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7):30-31,24.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篇七

〔关键词〕外校家长;辅导咨询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3-015-02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由于长期从事一线心理辅导活动,近期接触到几个外校家长来访咨询的个案,引起笔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反思。

案例1:小强,男,初三学生,其父母在本地经商,家境相当富裕。小强原在县城某中学就读,由于严重违犯校纪校规,在班里很难与老师同学相处。初二时,父母只好将其转至乡下A中学就读。在A校就读期间,小强依旧难改迟到、上课吵闹、外出上网等恶习,A校对于这个勉强接收的学生头痛不已。在初三的第一学期,小强父母只好将其转到乡下另一B中学就读,在B中学的纪律严管和其父母的压力下,小强改变了许多原本不良的习惯,但同时,小强越来越不喜欢到B校读书,总是以各种借口(包括装病)开始提前回家,推迟返校,在家长的高压和严肃批评下,小强在家中逐渐不说话,也不到B校读书。至新年前后,开始整天呆在家中,不见生人,每天除了看电视,晚上与父亲下棋外,与母亲有简单的交流外不与任何人接触。目前又提出要父母买电脑在家中上网。

小强父母通过本校一位领导了解到笔者在做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找到笔者,在了解基本情况后,让笔者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个案,该个案至少应该有抑郁的倾向,同时对于小强没有任何接触,而小强又不愿到学校的辅导室来,已超出本人的辅导水平。在校领导和家长的再三请求下,笔者到小强家中,看到小强与其父亲在下棋,当笔者开口说第一句问候的话时,小强就逃回房中,关上房门。笔者在门口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失败”的单向引导。

咨询反思:

这次辅导,对小强也有一些帮助,当小强父母想把小强强制送到外省一个据说是高墙高压管理的武校时,笔者给出了正确的建议,指出这是心理问题,而且小强有一定的抑郁倾向,家长必须要高度重视。小强父母来访时,笔者给出了很具体的操作方法,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逐步微变的行为改善小强的状况。建议小强应当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对小强的失败辅导使笔者有近一个星期的自我反思,情绪相当低落。个人失败感很强,经过一个多星期才有所缓解。

理性思考:

1.小强不是本校的学生,笔者是否有这个必要去帮助他。从个人的工作范围看,笔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是面向本校学生。但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帮助其他青少年也有一定的义务,但这样可能会导致辅导教师的责任泛滥,最终影响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

2.笔者从2001年开始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几年下来,通过开讲座、办专刊、上活动课等活动在本校学生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成为学生心中尊重、同理、保密的心理辅导老师。因此,在本校学生的咨询中,说出的话有很强的心理暗示,学生对笔者的信任感很强,愿把真心话说出来,这可以说辅导至少成功了一半。但小强不认识笔者,被拒绝是正常的,笔者建议小强父母转介到正规心理治疗机构也是正确的。

3.笔者曾有个个案小萍是班主任引介的,小萍前后三次来心理辅导室,每次来都几乎沉默不语,只通过点头摇头等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后来小萍因犯错被班主任批评时,愤愤地对班主任说:“我不跟你说,我去对钟老师说。”从此,小萍在我这儿打开心扉,改变了自己。正好这个案例的成功,冲昏了笔者的头脑,答应到小强家中上门辅导,没能认清两者的巨大差异,自己的辅导能力不足而前去辅导,这违背了心理辅导的原则。

4.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当笔者回校反思后,小强父母也没有再与笔者联系过,小强父母心中将心理辅导理解成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虽然笔者曾在与小强父母的交流中再三提示。

案例2:小丽,女,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父亲经商,家境较好。高一、高二时在校表现较好,成绩中等,身材高挑、漂亮,心地善良。小丽第一次中考失败,父母将其送到乡下D中学复读,D校曾以“苦读苦教”的精神,屡创教学的神话。在到校和返家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小丽经常会给老人让座,D校教师曾将亲眼所见告诉过小丽父亲。在D校一年后,小丽顺利地考入重点高中,在进入高三后,重新分班,离开原来关心自己的班主任,逐渐变得不开心,在家里说话少,吃饭少,精神差,总是说听不懂。家长开始以鼓励和适应新班级为主进行劝告,效果很差。一听到D校的名称或任何关联的事物,小丽就咬牙切齿、紧握拳头。小丽开始失眠,与班主任关系很差,总认为班主任看不起自己。家长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坦诚说明了自己女儿的现状,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帮助,由于观察角度不同,沟通几乎没有成效。

小丽的父亲通过本校一位老师找到笔者。在经过近两个小时长谈后,笔者给出很多具体的操作要求。如不在小丽面前说“考不上大学没关系,很多人都是年纪很大才考上大学的。”要求小丽的父亲每天给小丽讲一个笑话,父女俩早上用手按摩自己脸蛋,做一个笑脸才能离家上学上班,坚持两个星期以上。指导家长与班主任、课任教师的沟通方式方法。并定下两个星期后再来,如果小丽愿意可一同前来。

四个星期后,小丽父亲着急地与笔者联系。原来这四个星期中,小丽改变很多,吃饭多了,睡眠也好了一些,心情开朗多了。在这期间的第四个星期,接受过专业心理医生的一次咨询。但这天课间,小丽在操场遇到邻班的一位教师,小丽自言自语地嘀咕被该教师认为是骂他,并将此事告诉小丽班主任。在与班主任争辩中,小丽赌气离校,班主任则发短信告知家长。家长到校再三赔不是,希望不要刺激女儿,而班主任认为家长护短,情急之下,再次找到笔者。经过两小时的交流,理清了事情脉络,也找到解决方法。家长高兴而去。

此后,小丽的父亲还来访过两次,由于家长的努力,小丽的情绪状态已有了很大的改变。

咨询反思:

1.小丽的父亲在本县电视台“名师风采”中看到关于本人的报道,树立了对笔者的信任,沟通过程真诚、理性。其次,小丽的父亲文化程度较高,对女儿的心理健康有高度的敏感,将关爱付于行动,与笔者探讨相互认可的辅导策略,落实程度较高。

2.小丽的问题还处在一个相对低层面的阶段。因此,运用具体细节性的辅导方法与手段,将理论转化在行动中,这样指导的成功可能性较高。

3.在父母的引导下,小丽还接受了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这也是小丽改变的重要原因。

理性思考:

1.小丽在D校的学习是一种自我高度压抑的状态下的学习,做一个“乖乖女”,让父母脸上有光,这样的意识强烈地压在心中某个地方。在进入了重点高中后,当失去关心自己的班主任的支持,暴发出这样的情绪状态是正常的,对于小丽来说,在D校的经历是一个潜意识中压抑的炸弹,暴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2.当家长提出子女的心理问题后,作为教师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过低,或只是从德育的角度看待学生,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短板,而这片短板却会导致学生恶性心理事件的 1jiwen.com 发生。

3.家长素质是影响子女心理健康的关键。细心、坚持地具体行动才是改变子女心理不良状态的良药,天下没有一次性就成功改变的心理辅导。

综合两个案例,可以说有得有失,同时也引起笔者对外校来访者咨询的深入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也接到过兄弟学校辅导老师的电话,他们有时也在为外校的学生进行辅导,可以说一片真诚,一瓣真心,但他们询问的内容却常常让我感到如履薄冰,诸如多动症、强迫症这样的判断,且不论判定的准确性,即便判定是准确的,那么我想问自己也想问各位同仁,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能力够吗?由此可能产生的纠纷有社会力量支持我们吗?

思考提升:

第一,当外校的求助信息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求助对象肯定经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成效。因此,问题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简单,反思自己的能力水平是每位心理辅导老师所必需的。要有提醒或建议转介到正式心理咨询机构或专业人员的咨询策略。

第二,只凭热情或私人关系为他人提供咨询,其中包含着一定的咨询风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组建校际辅导咨询网络,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同时,也为辅导教师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第三,充分利用家庭因素,创建良好的生活氛围是学生改变自我心理状态的重要手段。在辅导初期对家长进行辅导过程的必要解释是辅导教师所必须做的。

第四,接受校外人员的来访,辅导教师必须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辅导不要掺杂任何利益行为,同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校外辅导对辅导教师个人的“名声”并不一定是正向关系。

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个案【推荐7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