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2024-05-31 19:51:33 1级文库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编辑枫为大伙儿整理的9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特色 推进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8
1 转变观念,领导高度重视
对于现在学生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问题,很多教师在观念、方法、手段上还没有足够准备,相当然地把本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简单地归为思想品质问题,习惯于居高临下地说教。对此,枣强中学深刻认识到: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应该刻不容缓地提到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议程上。
2 健全组织、抓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该是全员参加的“合唱”。枣强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这一专门负责辅导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组织了一支学校领导、科研人员、德育工作者、班主任、科任教师、校医在内的90多人的心理辅导队伍。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下去,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抓好队伍建设。
在广大教师内开展心理教育理论学习,印发各种有关心理教育的理论、经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理论修养,掌握心理教育方法。开展各级培训,在几年中,我校邀请河北师大教授刘茗、山西教育科研所主任张载曦、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中心教授罗江、华中师大心理教授尹邓安、石家庄市德育处处长曲连坤等来我校做精彩报告;同时,我校又组织30多人次到北京、武汉、石家庄、承德、衡水等外地参加学习培训。开展经验交流,发现好的典型马上召开现场会推广,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断提高。学校购进大量的心理教育图书、资料、录像带,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学习。
3 形式多样的对策,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1 利用教学课堂主渠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绿色课堂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按照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和组织教学,抓好三个基本环节:一是课前设计环节。充分挖掘教材教法中的心理教育资源,围绕学生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要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差异,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二是课堂组织环节。要优化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注意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三是师生交往环节。教师的言谈举止包含心理健康的内容和价值,对学生要求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不要挖苦、讽刺。强化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用爱心抚慰学生心灵,这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3.2 班主任工作要注重让学生在参与自我管理中发展自我
班主任要运用心理教育原理,面向全体,系统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成长氛围,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并把许多问题提交到学生自律委员会处理,就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学会了互相帮助、合作,学会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3.3 优化学校的心理环境,创造良好成长氛围
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深刻影响,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抓好校园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功能。近几年,学校投资近百万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建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地图两个景点。我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为我校书写了“为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校训。在校园醒目地段,设置着爱国名人的名言警句。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倡导团结、勤奋、严谨、竞先的优良校风,树立敬业、爱业、求真、创新的良好教风,培养学生尊师、守纪、厚德、笃学的学风。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入竞争机制,使学生保持良好心情
学校每年组织大型的三节,即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要求全员参与,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高雅的文化生活中,使学生得以展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美的熏陶,发挥创造才能,增长实践能力。每学年新生入学组织为期10天的军训,安排国防知识报告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耐挫力。每学期组织演讲会、知识竞赛、剪纸、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展现学生自我,增强自我意识。开展“我爱我家”、“走好青春第一步”、“认识自我”等主题班会。举办成人仪式,不断完善学生自我形象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讲话主题具有针对性、教育性、激励性,增强了学生奋进、爱国、自律意识。建立了枣中广播站,创办了《枣中生活》、《班级参考》、《阳光驿站》等校报校刊,开辟了校园板报、橱窗,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传授学生自我保健知识和心理卫生常识,促进学生保持正常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我校在高一、二年级设置每周一课时的心理活动课,由专职心理教师按省编教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教育。同时,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教育网络。
4 阶段性成果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深刻转变。平等、尊重、沟通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绿色课堂成为学校的一大亮丽风景。
学生心理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全方位的工作,学生在人格、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耐挫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11月,衡水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现场交流会在我校召开,与会全体40多人到我校进行了参观指导,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对衡水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2011年12月,专职心理教师董秀影的《快乐每一天》活动课,被评为省级二等奖。2012年12月,我校杨晓燕老师的《团结就是力量》活动课,获得衡水市优质课一等奖。近几年来,我校发表相关论文16篇,其中获衡水市心理教育论文奖四篇。
枣强中学在各级领导指导下,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一定成果,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近三年高考成绩连续攀升,一年一个台阶,2013高考本一上线1082人,本二2564人,均创学校历史纪录。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二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厌学情绪严重
部分学生上中职学校并非自己愿意,而是迫于家长压力做出的无奈选择。他们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成绩低下,学习方法有问题。到中职后也不思进取,成绩在班级总是倒数,很少品尝过学习成功的喜悦,加之长时间受到家长的埋怨、教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感受到的只是失败、压抑和乏味,认为自己就是学不好的“差生”,从而丧失了努力学习的热情,精神颓废、厌恶学习、混时度日。
(二)自卑感强
有的中职生自信心缺乏,担心自己升学无望,求职无门,因而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对前途迷失,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不愿意付出努力,不寻求改变现状的办法。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扭曲,成为行为失控的导火线。
(三)约束力差
有些中职生自制力不强,自我约束力极差,他们上课坐不定、听讲不专心。有的是非观念差,认为迟到、逃课更能凸显个性,管不住自己,成为“迟到大王”或“逃课大王”。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猜疑,行为偏激,易冲动,一点小摩擦就会动手打人,喜欢打群架、拉帮结派、搞哥们义气,最终酿成大失误。
(四)网瘾严重
中职生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闲暇时间无所事事就会去上网。虚拟的世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人人平等的空间和无拘无束自我施展的平台。这些正是他们所渴望的,因而趋之若鹜,沉溺其中,不分昼夜地在网吧里浪费青春,成为“网吧少年”。
(五)逆反心理重
由于以前不良的家庭教育、不恰当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唯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式等,都使部分中职生在思想上产生了的片面、固执、偏激情绪。他们认识能力欠缺,看问题不成熟,在接受批评教育时,很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看成是“故意找茬”“和自己过不去”,有时会故意和老师唱反调、对着干,把自己放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上,成为家长头疼、老师厌恶的“刺头”学生。面对这些问题,职业学校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解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举措
(一)重视心育教育,明确努力方向
学校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分管校长为组长,教导处、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对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的厌学和自卑情绪,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和专业能力的把脉测试,根据测试成绩、个人意愿、兴趣爱好划分专业业和班级。按照“文化课够用,专业课从优、技能课从精”的原则,注重专业课和技能训练,降低文化课难度,让学生能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二)了解学生心态,进行心理辅导
针对学生约束力差、网瘾严重、逆反等心理问题,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症结,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可以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通过心理咨询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渴望解决的心理问题,学习中的负担与压力等等。然后把问题归类梳理,针对问题,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对症下药,进行正面疏导,对症下药。其次,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开心结,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需求和难点问题,重拾学习信心,新燃成功希望,迈出成功第一步。
(三)进行人生规划,构建平等对话平台
学生入校后,就要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让学生看到学习技能的前景,感到成才的希望。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观看专题片、进行技能实践活动等形式,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成果、高考模式,使学生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当前的就业前景、往届生成才经历,算好自己的经济账、时间账、人生账,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时,教师要多进行平等的对话,善意的表扬,鼓励他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才干,以积极、健康、平和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
(四)开展各种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
中职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高峰时期,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转移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在参与活动中对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兴趣扭转到学习专业和技能上来。
2.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
针对学生共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服务;利用广播、橱窗、刊物、班会课等途径广泛宣传,增长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单独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还可以培养一批学生骨干,让他们参与心理咨询活动,效果会更好。
三、结语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进行随时调整,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教学方法设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就能够得到满足,学生在讨论交流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一部分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表述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总结历史事件发生时间、背景,参与的人物等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升,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商汤灭亡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善于挖掘历史素材,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
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很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些心理健康知识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在对历史教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很多有着勤俭节约品质的人物,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人物的特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借助历史人物身上的优良品质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和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意识。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抗挫折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例如:在历史教材中有岳飞和林则徐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鞠躬尽瘁,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之下,健康的心理品质就会得到培养,学生就会为了国家的和谐发展而积极努力的学习。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四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普高升温”“中职扩招”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招收的生源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进而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结合我校多年的调查和总结,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职中生由于学习或家庭等原因,他们在心理发展上一般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大多数认知比较片面偏激,自卑心理明显。大多数职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看待问题比较肤浅片面,缺乏深刻的思考,容易产生偏激的想法,比如对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的做法。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较少有成功的体验,相反有较多失败和挫折的打击,所以许多人表现出自信不足,自尊较低,或多或少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自卑,退缩逃避。
2.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厌学情绪突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职中生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大部分职中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并没有明确的认识,至于“将来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心中也不明白,“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尽管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但却不是用在学习上,而是喜欢搞恶作剧或爱表现、发号施令,以引人注目。
3.容易染上不良的行为习惯,自控能力较差。职中生的自觉性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许多在初中时就形成了懒惰、讲粗口、抽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很难一下子改掉。生活中碰到一点小事就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对情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尤其在一些性别不均衡的专业班级容易出现走极端的现象。
4.人际交往趋向社会化,人际困扰显著。职中生的社会交往比高中生更加频繁和社会化,他们一般有行业实习和一些短期帮工的机会,接触社会比较早,社交也比较复杂。在异往方面,职中生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一类是比较早地进行异往,经验丰富,常受感情困扰,这类人占多数;另一类是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和能力,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在异往方面显得自卑。总体上,职中生非常重视同伴的关系和看法,因此在他们的来访咨询中,人际关系困扰占较大的比例。
针对新时期职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校在近年来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心理辅导中心”的全面规划组织下,全方位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逐步形成了“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二、“全员提升、主体互动、立体渗透、多元参与”的生本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一)大力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心育素质水平
1.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心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学生观和成才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下降,职中生难教”的心理困扰,学校多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学习心育理论,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正确看待职中生的成长、成才特点。具体包括:领导班子带头、行政干部和德育队伍全员参加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B证”教师培训,目前学校教师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A证的4名,B证161名,C证71人。学校每年提供1~2次专业学习培训或考察机会,如参加广东教育学院举办的“成功快乐的教师工作坊”等,不断提升专兼职心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全员参加“生本教育培训班”学习,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生本课堂教学实践”、“项目教学实践”、“有效教学实践”等。
2.在校园中营造富有职业特色的育心文化氛围。我们利用宣传橱窗、校园广角镜、专题讲座、心育研讨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尝试采用广播访谈、案例解说、心理剧场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全校师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校园的主雕塑“摘星之手”、“马可波罗园”、“徐霞客园”、获全国灌篮“三分王”的学生塑像等实体环境,为全校师生营造浓郁的育心文化氛围。
(二)实施开展教师学生主体互动的心育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应该在学生、教师层面开展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促进师生主体互动,共同进步。具体包括:
1.在学生层面,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电子版报设计大赛和心育主题图画作品设计大赛。成立“心理兴趣小组”、“爱心大使”、“义工服务队”等社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育宣传活动和班级心理教育协管工作。举办“心手相连,成长之旅”的大型亲子活动,采用体验式的游戏、活动、倾诉、感恩等形式增强亲子沟通,让学生和家长受到深度的心理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团队辅导”理念,每年举办“新生团员夏令营”、“新生军训”、“司仪大赛”等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开设校园心理健康网站,进行心理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
2.在教师层面。学科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大赛和渗透心育的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班主任开展“典型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和心育论文评比。全体党员开展“成功教育案例”评比活动。针对人事制度改革,开展“教师职业压力问卷调查”,邀请专家为教师举办心理调适讲座。
学校丰富的校园心育活动,使我校学生在入学以后各种心理素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完善。在我校2006级学生SCL90测试统计分析中发现:06级学生在三年级的测试总分比一年级测试总分改善了6.55%,其中各因子的改善幅度在1.2%到7.1%之间。尤其是敌对、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差异显著;另外,后测总分预警人数比例比前测下降了46.7%, 其中各因子的预警人数比例下降幅度在16%到59%之间。
(三)努力形成德育教学立体渗透的心育体系
德育和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我校逐步摸索出以“一个课题”、“两条主线”、“三大途径”为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教学管理的全方位立体渗透。
1.“一个心育课题”指导带动心育研究。借助学校全国“十一五”教育部重点子课题《生本教育理论在建构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店合一”办学模式上的应用研究》的立项契机,我们申报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旅商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课题,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提升。在众多教师积极参与心育科研的基础上,学校心育科研硕果累累。根据统计,2005至2008年间,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的心育论文共有13篇,获得各级奖项的心育科研成果和论文共60多篇。目前已出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成果《心旅航标》。
2.“两条德育教学主线”全面贯彻实施心育活动。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队伍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骨干力量,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培养和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教育能力。我们在班级德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每学期实现“四个一”:每学期组织班主任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学习或参观活动;每个班级组织一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每个班主任选择一个典型学生作为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班主任每学年撰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或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组织班主任开展“心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每年级组织“典型学生心理个案帮辅活动”,由心理辅导中心委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协助班主任辅导。
在心育主题研讨中,我们形成了“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主要的做法是:先由辅导中心收集信息,策划提供研讨主题;然后在各专业系内组织班主任集体探讨,形成专业系的研讨报告;最后由德育处组织全校的研讨汇报会,由各系代表汇报交流,最终形成研讨成果,印发给班级参考实施。这种生本教育的“班主任团队研讨模式”,改变了传统班主任德育例会的“一言堂”格局,充分调动了班主任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整体上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和深度。
另一条主线是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学科教学工作中。如果说班级管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平台,那么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和专业训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学校的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的内容既强调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的了解和服务技巧,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对挫折的耐受力。
全面实施开展“生本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中探索提高职中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解决办法。可这是具有最大广度和深度意义的学科心育活动。学生通过生本的课堂变得更加乐于学习和主动学习,并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这对提高职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五
目前开展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对已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矫治,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倡导发展性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是指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着眼于心理素质结构的优化及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原则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每学期初,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量筛选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以及仔细调查来自非常态家庭(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等)的学生,为其建立心理档案,注意做好保密措施,做好对后续的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其次,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基本的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最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预防机制不是阶段性的,而是长期性的举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重前期的适应性教育和后期的干预性教育,更应贯穿于中学阶段的全过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干预机制
首先,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传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把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纳入干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把“差生”作为重点对象,忽视了优秀学生的心理困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中学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针对全体学生。其次,采取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途径。
第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休闲辅导,投入专项经费,增加学校休闲娱乐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放松身体提供客观条件。另外,为学生进行休闲意识和休闲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休闲品位。
第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选择适合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普及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第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另外,还有净化校园风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再次,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确立以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学习心理教育。通过归因训练、利用奖惩手段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基本的学习策略,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社交心理教育。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推进中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尊老爱幼,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行为心理教育。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应对逆反心理、网络成瘾等心理困惑。最后,区别应对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中学生群体。当学生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类心理问题时,应积极进行医学治疗,另外需注意一种情况,即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心理危机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普兰提出,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在努力维持内心的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自身与环境能够平衡及协调,但是一旦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被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针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应明确问题的根源,制订问题解决的计划,逐步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
一方面,加强行政组织队伍建设。成立由教育管理部门、校级领导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组织,加强责任意识,明确职能,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高领导是主管校长。主管校长直接领导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心理咨询室指导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团队组织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中。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科任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胜任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政问责制度,真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定晋升和评职称的实施细则,并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机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通过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专业的心理量表的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地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根据需要调整方法和手段,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调适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意义深远。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由领导单方面评价的方式,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也极具参考价值;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改变传统的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传统的纸笔考试,增加竞赛、活动等生动活泼的评价方式。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的开展列入绩效考核,监督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组织机构是否健全,规章制度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等。应设计细化的指标体系,督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热点话题,当前对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心理问题的调适策略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方面机制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还有很多空白。构建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六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单纯,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渐现端倪,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混世, 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将完全可能成为畸形儿, 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竞争形式, 所以形势危矣,能够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上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上无疑是最重要的。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二、谆谆教导,因材施教
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怀爱护学生,细心的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从心底里跟他们沟通情感。
三、鼓励学生,多些赞扬,少些批评,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用分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造成师生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通过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和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误周期的逐步延长或错误程度的逐步减轻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掌握的原则是: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在有发展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多用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而少用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注重平等和关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正确引导学生,敏感问题不回避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而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大部分老师和学校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这样,有的时候后果反而更严重。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主题班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健康的看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六、做好家长工作,使之配合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因此我在空闲时间主动与学生父母接触,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做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我一起努力,尽量减少家庭方面给学生的压力跟负面影响,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七、正确认识和理解“代沟”,打破“代沟”带来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隔阂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七
摘 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具有情绪稳定愉快、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等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体育素质教育的实现,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熟。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这既不利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实现。本文将重点来对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讨论,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中职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 团队能力
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心理健康的学生,内心一定是充满阳光的,并且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行为活动中去,从而来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改革的主张保持一致,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促进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目前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很多学生受到家庭因素和影视教育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性格孤僻、不合群,始终将自己放到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去,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障碍,这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十分不利。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差,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育,成为未来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学习压力较大,造成心理扭曲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造成了心理的扭曲。同时,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同学都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担忧,认为学习是今后唯一的出路。这种错误的心理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的发展和发育。加上青春期本来具有的内心错乱心理,很多学生的心理容易扭曲、变形,他们无法正视自我,从而造成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降低了自身身心的不平衡性。
(三)以自我为中心,无法正确认识自己
受到国家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这就很容易造成他们自我、骄傲等心理现象的出现,从而影响到了个人的人际交往。同时,个人主义、盲目攀比、自我认识不足等问题也凸显出来,他们往往不能客观理性地来认识自我,对于自己的有点和缺点都无法进行有效的衡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成长。总而言之,面对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对此进行足够的重视,以此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个人心理健康发展。
二、如何实现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通过体育锻炼来调解学生情绪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及时环节学生的情绪问题。比如太极拳,要求静中生动、静中生智,能平缓情绪,克服急躁、冲动等不良情绪,遇事能冷静对待,有条不紊的处理突况,对自我情绪调节和控制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体育活动为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提供了很好的排解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该减少理论教育,通过具体的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团队能力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很多项目都是与学生团队能力息息相关的,团体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接力赛、双打乒乓球等,都是多人参与的团体项目,均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感受集体力量,从而融入人群,改善孤僻等性格。将个人放到团队中去,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力量的不足,深刻地认识到团队力量的巨大,在与人的交流和沟通中,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态度、心理问题都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进步。
(三)注重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体现,是保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首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应该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比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进行,从而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重塑自信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心理问题。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对症“下药”,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来进行准确有效地判断,从而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解决之道,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不断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素质、实现个人心理健康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帮助学生环节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实现个人心理素质朝着更加健康的状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有效的完善自我,对于自己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而来不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八
为了了解“学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于2014年5月对白城市第一中学一分校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最后抽取每个班级排名后5名的150名“学困生”开展“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本文采用湖北省教委设计的“心理健康六维度自评量表”。此表共六个项目,运用五级单向计分,分值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比。通过调查显示出150名“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呈正态分布。多数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学习动机明确,有一定自控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没有“心理不健康”者。但“可疑”者却占20.8%,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具体表现为:学习动机较低,情绪不稳,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由此产生自卑感、孤独感、失落感、畏惧感、焦虑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不仅影响“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而且会给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学困生”的年龄大约在12—20岁左右,处在青春期和青年早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为突出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课题时,心理冲突时有发生,而这一时期的心理失衡易导致步入社会后的心理畸变。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困生”脱困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更新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固有的德育模式
传统的德育观念是将学生当做被动的接受器,依据刺激——强化模式达到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往往只注意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学生的切身感受;只注意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注意严厉的道德说教,忽视学生心理变化时的行为表现;只注意对外在事物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内在心理的评价等。在这样的以管教为主的德育模式下,学生的需要得不到重视与满足,即使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愿望,付出辛勤的劳动,讲授大道理,学生也不会买账,当然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历内化与外化交替的德育工作新模式。其过程简示如下:社会道德规定——原有道德观念——个人心理矛盾——个人心道德观念——个人道德行为——个人道德信念。发展不平衡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学生是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参与德育过程的,外界教育只有通过心理调节教育,帮助学生才能纳入学生道德系统,一旦淡漠学生的主体性,便是相互作用的终结。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人,做德育工作的主体,更新德育观念,改变固有的德育模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发挥德育的时效性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篇九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发展档案
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由于中学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年龄,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学习的一个基石,
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的和谐全面发展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使命。因此,本文立足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本,结合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阐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及在整个教育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更新观念,建立合理与有效的心理课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常常被一些学校或者老教师所忽视,他们认为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其学习效果并不能产生显著的影响,学生无法从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真正的知识,更有甚者还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的一门课程。所以,即使学校有意开设这门课程也常常被占用,用来让学生进行主要科目的学习。其实不然,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于小学生的明显变化,如果教师一味地教授知识而不注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就无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无法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势在必行的,是一门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的科目,它就是学生进步的一块基石,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启发,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学习和人生。其次,对于这门课的教授,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以班主任讲授为主,或者以班会的形式来展开。班主任固然是最了解本班的学生,但是由于其自身对心理学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专业,所以这样的心理教育往往流于表面化,学生往往无法真正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基于此,对于这门课程的教授,学校需要配备专门的心理学教师,通过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合理化的安排和讲授,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学生,对学生心理有全面性和差异性认识
初中学生大部分处于13岁至16岁这个年龄段,这是人生的一个桥梁,是学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青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不论是学生的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学生在这个时期极易走向极端,走向心理危机,因此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立足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关怀以及教育。所以,这一时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是大处的教育,教师要深入每一个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例如,在“青春期的生理发展特点”这一章节,教师首先要排除学生的紧张和害羞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时期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经历的时期,因此不要恐慌和害怕,更不可焦虑,要以平常心对待。特别是对于班级里害羞的学生,教师更要走近他们,帮助每一个学生解开心结,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
三、深入学生,为其排忧解难
初中生在这个时期,自身的生理、心理甚至是心智都在发生极大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才能达到为学生排忧解难这一目的。初中学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有极大的变化,心理又处于叛逆期,对很多事情很容易急躁、焦虑,再加上自身学习的压力又特别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引导,当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在“把握与异往的分寸”这一章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异性之间的关系,既不可过分亲昵也不可过于疏离。有些男生女生之间过于接近,这样极易激发暧昧之情,教师要深入学生内部,及时分离,让其认识到早恋的不良后果。同时,这个时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最好是私下解决。但是还有个别学生过于和异性疏离,不敢和异性说话和交流,教师也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以平常心对待男女关系,最终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立足学生,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身体、心理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通过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协调发展、配合努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这样也造就了每一个人的性格、特质等都有差异。可是,有些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不正确,或者家长过于忙碌,对学生不管不问等,这些学生常常处于边缘化,缺乏关爱,心理很容易出现危机。所以,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或者教师要定期举行专题性的心理讲座。这样的讲座不仅要求学生参加,也邀请家长同步学习,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心理学习,让家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度过心理危机期。例如,可以开展这样的讲座:“家长和孩子如何更好地沟通”“青春期生理卫生及心理特点”“怎样治疗青春期厌食症”“如何处理男女同学关系”等等。心理教师通过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普及知识。同时也可以邀请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讲解经验和教训,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成一致,共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五、关注发展,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
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的起伏变化之中,教师无法时刻都在学生的身边,也无法随时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变化。所以,比较可行与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学生心理发展的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这样可以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道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这些方面为基点,可以进一步寻求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设立“我心里的小秘密”环节,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写出来,寻求教师的帮助。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建立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对学生的秘密绝对保密,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得到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与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石。特别是这个时期,学生面对自身生理的变化、自身心理的叛逆和学习的压力,身心肯定要受到一定的波动和变化,这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以这一方面为契机,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学校自身课程设置、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与家庭教学相结合等发面为出发点,谋求学生身心真正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献新。以育人为己任,开拓心田净土[J].班主任,2009(12).
[2]郭连梅。浅议中学生心理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0).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用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