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2024-04-01 20:38:47 1级文库

颐和园,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和行宫。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本文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一

颐和园优秀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的小名,晓晓。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这个清朝的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希望我大家能和我共度这美好时光。

接下来一段时间就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吧!颐和园建于1750年,原是清朝的皇家园林,曾遭到两次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受到了完美的修缮和全世界的保护。

各位旅客,我们现在已经走进大门了。看到了吗?这一条长廊足足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件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走完了长廊,就要登上万寿山了,Lets Go! 游客们,我们已在万寿山上了,请看上边,一座八角宝塔形的建筑物耸立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佛香阁。那就是我们待会要去参观的景点。准备! Go!

现在,我们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红的绿的琉璃瓦屋顶。现在大家向前瞧,看那昆明湖的湖面静得多么像一面镜子呀!绿的像一块碧玉一般,你们仔细看,观察到了什么?对!就是那座桥。那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做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着小狮子,有的狮子在玩绣球;有的狮子在跟游客打招呼;还有的狮子似乎要跟游客握手呢!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哪都有美丽的景色,今天只讲了没几处,所以有机会,再跟着我晓晓来参观这颐和园吧!

颐和园优秀导游词【二】

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xx。现在我们来到了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是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花了几百万银两而建成的。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去游赏吧!

走进颐和园的大门,来到了颐和园里最有名的长廊。长廊里绿漆的柱子配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全长700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非富多彩的图画,你们相信吗?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一幅是相同的。

走出长廊,我们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望,我们就可以见到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矗立在山腰,那就是佛香阁,屋顶上闪闪发光的东西就是琉璃瓦。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边有头铜牛,你们发现了吗?铜牛的尾巴是断的,为什么会断呢?让我来给你们细细讲解:有一年的七月七,铜牛活了,朝着织女亭跑去,几个壮汉拉住牛的尾巴,谁知,力气太大,牛尾巴断了,在昆明湖边留下一头断了尾巴的牛。

颐和园的风景说也说不完,大家有时间请再跟我来颐和园游赏吧!

颐和园优秀导游词【三】

大家好,欢迎来到xx旅行社,参加这次的颐和园之旅。我是你们的小向导,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x向导。

我问:“你们知道有关颐和园的知识吗?”大家一致回答:“不知道。”那我来告诉你吧!颐和园是皇家园林博物馆。还是清代皇上和他的妃子的大行宫,是妃子游玩赏花之地。

现在我们现在我们快要进入颐和园的大门了,大家是不是很兴奋呢!一定是的。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进入了有名的长廊。大家站在长廊是不是感觉一眼望不到头呢!一定是的。我们颐和园的两旁栽有数不清的花木。这一朵花还没谢,那一朵花又开了。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总共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监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画中画的人物活灵活现的,好想马上就能从画里蹦出来似的。请跟进我们的队伍,不要走丢了。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这就是万寿山了,我们要上万寿山了,请大家看好自己的小孩(儿)不要乱跑。上了万寿山走进佛香阁,就可以看见颐和园大半景色收在眼底。真美啊!最后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两个小时,参观后请到指定地点集合,不要忘了时间了。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二

苏州街的那些事儿

北方人到苏杭,爱寻依水的粉墙黛瓦马头墙,觉得那才是心目中的苏杭,但常常失望。所有城市都在与时俱进,从被当代文化和建筑污染过的苏杭城市街道,去寻觅想象和理念过滤过的纯而又纯的苏杭古街风貌,确实不易了。

音调却不会欺骗人。

您喜欢听评弹吗?我爱听。我不是江南人,苏州人若不讲普通话,我是一句也听不懂的,评弹的唱词,就一句没听懂过。唱评弹的人从不按普通话唱,连苏州普通话都不是,但它的曲调确实好听,软软的,柔柔的,有一种水的味道。那水不是平湖幽潭里的水,它是向平潭里流动的水,轻盈盈地发出甜润的响声,从岩缝中过,从石皮上过,从抓着岩脚的树根下过,任谁也阻挡不了它。会有跌宕,会有悲怆,但那是水的跌宕,水的悲怆,绵放的情绪起落,缺少刚性,反而更加让人揪心挠肺。人的心,都有非常柔软的一面的缘故吧。

除了苏杭扬州南京,我在颐和园的苏州街也听过一次评弹,在这个苏州街刚刚修复的时候。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这条苏州街在颐和园后河河谷里,从跨河石桥上看下去很深,河畔的店铺仿古楼就显得很高拔祟丽。从桥侧红墙月亮门进去下石阶才能走到桥底下入街,入街后又有石阶到店铺楼的上层。上面一层未必和下面的店铺是一体的,我听评弹的那屋就不是,它自成一体,印记里是两间,一间长一些,敞棚式,有茶座,可一边听着评弹,一边品着茶嚼着干果,一边凭栏望西后河的水景和罩着西后河的浓林密荫。唱评弹的是一男一女,男的老点,女的少点,瘦瘦的,像父女。他们是被请来的还是租下铺面的艺人我不知道,我只坚信他们来自苏州,评弹曲调非常清纯。坐在那里慢享生活,大半天泡过去都不觉得烦。这是宫苑里的苏州街,小巧玲珑地镶嵌在山水画卷中,游客、自己都是画中人,在心的宁静中坐看着日光和山情水色的细微变化,也悠悠地随着摇橹的篷篷船向时光的深远处游渡。

刚修复的苏州街有许多新奇处。每天定时敲锣开街,不收人民币,人民币要到挂着钱庄招幌里的铺面柜台换成铜钱才能在各个店铺里买东西或现场消费。铺都是古铺,古玩、绸锻、点心、字画、酒庄、首饰、工艺作坊之类。也有大烟铺、当铺,甚至青楼,但这类铺面没人经营,只是告诉你一世纪前的苏州街有这样的铺。有穿着兵、勇衣服配剑挂刀的清兵,但穿着清时裤褂的掌柜的和伙计没一个是太监和宫女,兵丁们也不在旗,也不隶属于清王朝┖我桓鼍事组织,我坚信他们是颐和园管理处下属的营销单位的服务员。不在意苏州街各店铺卖出了什么,卖出了多少,在意的是游客的文化体验。修复的苏州街,是在旧址上以实物为依据复原的,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大不缩小,一个世纪前本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经营模式也力求再现历史。当年的苏州街,外面的人是进不来的,也不会允许什么人进来做买卖,做买卖的是皇帝,买主们是那些王公大臣。皇帝未必就是想揩下属们的油儿,也未必就是单纯地想图个热闹。乾隆皇帝建苏州街,是为哄亲生母亲开心的。亲生母亲是江南人,而且是汉人。满汉不能通婚,雍正皇帝未能做到。皇家的史料上遮遮掩掩,前后矛盾,反倒说明确有其事。雍正皇帝采取了补救措施,给了乾隆母亲一个满姓,钮钴禄氏,这事儿乾隆是心知肚明的。他尊敬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母亲,不肯让母亲受丝毫委屈,为解母亲的思乡之苦,借下江南之机,带母亲回过江南,兴师动众的。母亲年岁大了,回江南越来越不容易,在京建苏州街,让母亲就近解乡愁是最好的办法。北京的苏州街,乾隆至少建了三条,圆明园一条,颐和园一条,海淀万寿寺一带一条。还有说香山有一条的,那就是四条。海淀的那条,乾隆带母亲逛过,那里水景非常好,郊野之风,沙洲绿林,临水店铺酒肆照着苏杭民间的盖,装饰出苏杭老街的繁华,处处体现出苏杭民间水街街市的大美。圆明园和颐和园(乾隆时叫清漪园)的这两条,乾隆是可以陪母亲常逛的。一切都成历史烟云。海淀的那条苏州街在历史的演变中被自然淘汰掉了,只留下了个地名,圆明园和颐和园的这两条却是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的战火和劫掠。

只有颐和园的这条苏州街在原址上修复再现了。

有个不好解开的历史之谜:皇家御园里的苏州街在乾隆母亲过世后,还开不开买卖?乾隆之后的历代清朝皇帝们没有亲生母亲是江南人,需用苏州买卖街的实景再现来孝敬吗?他们有乾隆皇帝一样深的江南情结?抑或是,这两条苏州街反倒常开着,苏州式买卖街和店铺成了宫廷服务区、服务社?那做买卖的人又都是谁?仍由宫娥太监兼?

复建后的苏州街迄今已经历了27个春秋,历史文化的展示功能应该相对地淡化了,减弱了,铺面早己进入了经营期。我想,它们应是出租的,不管租给了什么人,反正谁都可以拿人民币在里面消费了。我没有搞过调查,我只是跟给游客画漫画肖像的一个店铺掌柜的聊过天。他叫杨乃尊,颐和园的退休员工,租店铺发挥自己的特长,每画一幅作品收费并不贵。开街的仪式依然保存,服务和销售人员的衣装尽可能的仿清式,但色彩不浓,东南角的江南小吃店的员工服装民国时期也那样。

后河的江南

宫廷绘画师、法国人格罗西对圆明园内的买卖街,即苏州街有过精彩的描绘,可作为了解颐和园苏州街历史状况的参照。他说:“宫苑的另一部分,有一城,以其周围名播远方。上有墙垣、城垛、庙宇、法庭和公众集会之所,市场、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船舶以及其它一切等等,都具备大城市的规模,仅无居民而已。但清帝御口甫启,宫监及时更换服装,化装为兵士、法官、商人、驿卒以及各种手艺人。清帝亲临此城,市场里已充满食品、货物,店铺中各种商品充实丰裕,商号皆门庭敞露,陈列商品皆极灿烂富丽。须臾间,全城市声喧闹,熙熙攘攘,街道之中人众肩摩踵接,呈热闹情景。人皆忙于从事此往彼来,络绎交错。各处货物叫卖声,音调不谐,震人耳鼓。或买或卖,亦有输送货物的。此处,有卖技者,说书者,集聚闲荡之旁观者。彼方,一贼正施剪绺之技,当时擒获,由官吏监察送往监狱。稍远之处,鼓乐声场,结婚之仪仗,或者丧葬之执事,皆吸引好奇者之目光。总之,种种情景,表现一热闹喧阗之城市,于此城中,皆一一演来,颇能像真也。清帝御驾亲临,全朝文武官员随侍于后,步入商店购买巨量之货物,分赐后妃及随从人等珠宝、瓷器及贵重之绸缎。”

读此文,使我想起在某湖畔看到的拍电影外景的情景。角色们都各就各位地候着,导演一声令下,表演立即开始。需多大场面就是多大场面,要多少人物,便是多少人物。

买卖街的导演是皇帝,开街的场景是经精心设计的,为了体现艺术的真实,连抓小愉的情节居然都有。而铺面商品的各种吆喝,扮演者太监们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用的是吴侬软语还是硬棒棒的京腔儿?

宫苑里的苏州街,是有城的苏州街。

颐和园苏州街也是有城的。城关叫寅辉。它在御路上,是象征性的,不大,左控山谷,右临长河,关前有桥,桥下是深涧。长河即后河,也叫苏州河。河畔的苏州街,可在城关左近的城碟上俯瞰,它是仿苏州第一街造的,那街名叫“七里山塘”,是白居易┧罩荽淌肥倍皆臁7碌孟癫幌瘢我们不知道,得生活在乾隆时代的人逛过从唐朝七里山塘演变过来的七里山塘水镇才可以做比较,抑或有“七里山塘”的图纸,图纸还得是古代的那种绘真图纸,而非现在的符号式地图。

修复的苏州街不像是修复的过去的全部。我从三孔桥方向乘船奔向苏州街时,看到三孔桥东的宽阔水域刚刚收束些的地方,有个石砌的方台遗迹,像是码头。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三

一、课始,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端,就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导入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学习新课时,就应在导入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中进入新课教学。

1.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兴趣

在导语中巧设“悬念”,把学生的好奇心诱导出来,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兴趣。如教《颐和园》一课时,我根据课文意境设置了“悬念”:“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孩子们马上兴趣盎然,七嘴八舌地说:“去哪里呢?”我马上板书课题《颐和园》。“哦!”学生恍然大悟,但随之产生疑虑,颐和园?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我顺势介绍了一下:“同学们,颐和园在北京,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那儿以前还是清朝皇家园林呢。要想领略颐和园的风光,就让我们随作者去颐和园旅游观光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起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从而在愉快而积极的情绪中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

随着教育现代化脚步的临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已经是家常便饭。如果语文老师结合课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形象化的词句,一定可以使学生的精神处于轻松的状态,让学生走上一条轻松愉快的学习道路。

3.动手去操作,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的一个小实验或演示,能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学《玩出了名堂》时,一上课我就带学生到实验室去玩弄显微镜。同学们感到既兴奋又神奇,心理上就生产一种急于了解原因的迫切状态,这是授课的良好时机。

二、课中,保持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时学生对课文不是没兴趣,而是理解不透,心中有了畏难情绪。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开国大典》一课,有一段关于天门广场的描述,学生没去过,空间概念又比较弱,离开具体参照物,仅凭想象,头脑中很难正确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理解起来当然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要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先寻找有关的影像资料和图片,运用幻灯片展示,画面布局清楚,层次井然,空间立体感强,很方便学生理解复杂的空间关系,同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有关段落,然后,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标出各个标志物。

2.设置难题,激发兴趣

一节课上,老师肯定要向学生提问,这些问题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所在。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抓住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兴趣点。例如,教学《好汉查理》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查理,我这样设疑:什么样的人叫好汉?你见过哪些好汉?查理是怎么做的?你觉得他是好汉吗?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对照,结合实际,使他们认识到正是杰西对查理的信任,他们之间相处的快乐和友谊,使查理由一位爱恶作剧的男孩变成了好汉。

3.变换练习方式,调动学生兴趣

在语文课上,离不开习题的训练,但是有些题目枯燥无味,只是让学生抄、背等。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教学目标,自己设计了填空、选择、判断等多种习题,还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通过幻灯片,当堂让学生动手完成。

三、课后,延续兴趣

一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有限,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将其延伸至课外。如果说,成功的一半来自良好的开端,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就应该靠课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延续,一些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常会出现一旦走出课堂就会有松懈的迹象,如果我们能结合校内外的资源,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的话,我想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必将延续。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四

大家好!我是王导游,很高兴为大家服务,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它的美丽!

我们现在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它共273间,全长七百多米。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绘有彩画。两边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又开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万寿山下,大家看到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了吗?那是排云殿。大家知道吗?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过生日时接受贺拜的地方。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这里是观看颐和园美景的最佳地方。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不知你们是否有同感?那我们下山游览一番吧!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五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2、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颐和园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籍,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影像资料。(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初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二)整体感知

待风光片放映完毕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整体感知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让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朗读,接着问学生: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美丽的大公园。紧接着,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演示颐和园游览图,并相应地板书各个景点,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自主探究

《颐和园》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读、说、议、写、画等多种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

长廊部分,先让学生说说长廊的特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以及上面五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长廊的精致美观。这样,就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次体会长廊的精致美观。

同样,万寿山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万寿山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另外,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等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体会古色古香的美;抓住“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等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和绿;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语体会那种朦胧美。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万寿山那气势磅礴的美。

在学习昆明湖部分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再次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接着引出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学生在观察中结合课文内容描绘十七孔桥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十七孔桥那“姿态不一”的美。

“小导游”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开展导游活动中加深理解,在读文中体会意境,掀起学习的高潮,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家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设计真正达到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设计的板书可谓简洁明了。

10 颐和园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美丽的大公园

七、说特色:

1、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不足之处

1. 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六

皇家园林里的听鹂馆

“草渲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春日的颐和园花明柳绿分外美丽,鸟儿闻到了听鹂馆饭庄的饭菜香,站在房顶的琉璃瓦上婉啭啼鸣,花儿迎着日光绽放欢颜,柳树忙着梳理被春风吹乱的枝条。曾有人在游记中写道,“隔长廊望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著名的‘画中游’,四周古木青翠,景色如画。黄莺呖呖,闲适清幽的景色,与听鹂馆匾额巧妙对接、遥相呼应。”

“山馆因何名听鹂?梨园兹向奉慈禧。”这是乾隆所写的诗,乾隆写此诗时,慈禧尚未出世,诗中的“慈禧”指的是乾隆的母亲。听鹂馆是1750年乾隆皇帝为其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而修建,当时是颐和园内一处供皇帝进行娱乐的场所。乾隆以黄鹂鸟的声音比喻戏曲音乐的优美动听而为此处命名为听鹂馆。不过,听鹂馆的牌匾是由慈禧亲笔手书。在清朝末年,虽然外敌入侵,但是听鹂馆依旧一派喜乐气氛。慈禧在这里宴请外国使臣、宠臣以及和宫廷女眷们看戏、听音乐和饮宴,而御厨们潜心钻研美食。彼时,慈禧专用厨房为寿膳房,位于颐和园德和园的西南面,光绪专用厨房为御膳房。从乱世到盛世,清朝宫廷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寿膳和御膳却被传承。

听鹂馆饭庄的百年风云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听鹂馆也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着乱世风云。1914年就有商人把听鹂馆改造成招待所,开展餐饮服务;1924年商人陈玉山在听鹂馆开设万寿山食堂;1949年4月,曾在听鹂馆宴请南京政府的和谈代表邵力子。听鹂馆饭庄于1949年开业。据介绍:“掌灶厨师有陈泉山、刘得俊为京城中享有盛誉的名厨,拿手名菜如金鱼鸭掌、龙舟活鱼、香酥鸡、罗汉虾等。菜肴特点是浓香酥嫩、味鲜口爽、色泽明快。”

今天的听鹂馆饭庄共有“寿膳厅”、“福寿厅”、“贵寿厅”、“药膳厅”等大小餐厅8个。福寿厅匾额“宫廷寿宴”为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所题。听鹂馆饭庄以清代颐和园寿膳房的菜单和大量宫廷饮食档案资料为依据,经过挖掘整理推陈出新,形成了一整套宫廷寿膳宴席,如集满汉经典菜肴于一席的“满汉全席”,祝福延年益寿的“万寿无疆席”,祝福吉祥如意的“福禄寿禧席”。象征太平盛世的“江山万代席”等等,还有全鱼席、全鹑宴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宫廷滋补药膳。传统的活吃昆明湖大鲤鱼更令宾客惊叹不已,面点师制作的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豆沙包等独特的风味特色。

听鹂馆饭庄宫廷菜的制作技艺也三代传承,其传承关系是:第一代传承人御厨王宝山一直在颐和园内饭庄工作,王宝山、陈泉山、刘德俊同为颐和园厨师,直到1952年;第二代传承人是王福友、赵德民、黄恩顺、德永顺、冯万顺等老师傅们,时任听鹂馆经理的邹积阳从沈阳请回了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制作过御膳的唐克明师傅,指导、切磋、传承技艺精髓。以帝后当年在故宫和颐和园寿膳房使用的寿膳膳单为基础,挖掘恢复整理,将寿膳的精髓传承下来,原汁原味地传承给他们的弟子;第三代传承人为李晓静、周桂福、张矩明、李建平、李泰山、左丰收、赵志强、韩银超等。

走入民间的万寿无疆席

李晓静大师认为的宫廷菜,堪比“皇帝选妃”,身居于巍峨的皇宫和瑰丽的皇家花园之中的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饮食的占有上也凌驾于万万人之上。据《颐和园志》记载,慈禧每年都在颐和园举行盛大的生日庆典,一应饮食由颐和园御膳房承办。其间名食美馔不可胜数。如遇大寿,则庆典更为隆重盛大,是派专人专司。衣物首饰,装潢陈设,乐舞宴饮。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吉祥喜庆图案的各种釉彩碗、碟、盘等瓷器一应俱全。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寿,整个庆典耗费白银近一千万两,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北京宫廷菜有万字扣肉,相传,它是为清代慈禧特地制作的寿肴,属于“万寿无疆”套菜的头一道好菜,每套接连上菜4道,每道菜肴上面分别拼摆有“万”“寿”“无”“疆”4个字意的祝词。

听鹂馆的菜,不仅选料精细,口味清淡鲜醇,而且制作格外讲究,力求色能诱人,形要美观。在菜点的研制过程中,它注意突出“宫廷风味”,保持一个“古”字,将山珍海味、飞禽动植经过合理的搭配,利用现代炊事工具和厨师们精湛的烹饪技艺加工制作,创造出了既不失古代风格又适合当代营养科学的菜点――悦目、福口、怡神、示尊、健身、益寿。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七

新课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感悟、质疑和运用等能力培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课文的方法和步骤,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新课标还倡导教师把教材当成一个场,注重有效的,有质量的拓展,从而,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提高学生语文的素养。

阅读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我们想带给大家一种思考,那就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如何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如何借助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求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对每节课要干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切实让学生一课一得。

如阅读课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五组的《颐和园》,这组教材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描写景物的方法。而我们学习《颐和园》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在第一课时我们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掌握本课中的18个生字(认识7个,会写11个)理解相应的一些新词;二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是学习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有关活动。而我们对每一个目标的完成设计都不是孤立的。如:在生字的处理上,我们在前面的检查预习中给予了重点指导,又在学生多次读课文中得到了检查,最后在综合训练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学生的朗读指导也是由刚开始的读通、读顺、到有感情地品读课文逐步提高要求。

在“精读课文”这一部分中,我们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真正能让学生能够学之于精华。我们要舍得抛弃,抛弃那些与课文中心无关紧要的东西,抛弃那些我们在其他课文已经掌握过的东西,抛弃那些与我们生活还比较生疏的东西,突出重点进行训练。如《颐和园》这一课的训练重点就是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景物。那么,我们的教学的总体设计都是围绕这一训练重点而进行的。如:我们在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之后,让学生再通过细读课文,并让学生思考:作者写和园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游览了哪些景点?是用哪动词连接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明确随着作者游览位置的移动,作者观察的景物也不同。而且作者能够通过一些不重复的动词把他游览的景点连接起来,让人们自然的感到作者游不断,看到的景就不断。

在精读课文这一部分中,我们又出示了自学目标: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使用了哪些优美的词把这些景物写得美的?这样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了作者在写颐和园时,不仅观察有序,而且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了恰当的一些写作手法,如 :数字说明法、打比方等,并能够注意准确用词。

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些写作方法,固然会对自己在今后写景时,怎样有序,怎样运用一定的方法,突出景物的特点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至于本文中“首尾呼应“等写作方法,不是本课的训练重点我们只要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最后,我们把在这篇课文中所掌握到的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习作练笔指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真正使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八

匾额

匾额最早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宋后题额多撷历代诗文名句而成。园林中的匾额主要被用作题刻园名、景名,陶情写情咏景或颂人写事,典雅含蓄,立意深邃,融辞、赋、诗、文意境于一炉,系诗情画意于一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艺小品。

匾额使物景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弦外之音”,获得灵魂和生气,人们得以涵咏乎其中,神游于境外。如留园楠木厅悬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篆书匾额“五峰仙馆”,将人们的注意力投向厅南的湖石峰峦上,“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主人仿效的正是李白“巢云松”的风流。

匾额为游人点出景观的美学特点,可“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文”,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蕴。如避暑山庄“锤峰落照”、“西岭晨霞”,观朝晖夕影;避暑山庄“月色江声”,赏月色波粼;拙政园“倒影楼”,看池中倒影;颐和园“玉琴峡”、耦园“听橹楼”,听水声淙淙;避暑山庄“曲水荷香”、狮子林“双香仙馆”、沧浪亭的“闻妙香室”闻鲜花馨香,等等。

写意式的抽象题咏更催人遐思:拥翠山庄的“月驾轩”、沧浪亭的“陆舟水屋”、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驰舫游之思;耦园的“宛虹舡”、拙政园的“小飞虹”、“依虹亭”,骋彩虹之想。点出了虚实相济的园林欣赏空间主题,为风景传神写意。

匾额升华了创作情感,耐人品味、涵咏,给人以种种美感:

哲理美。留园书房额“汲古得绠处”,短绳难以汲取深井之水,汲取古人深遂的学问,也必须找一根长绳子。网师园“集虚斋”,“惟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出《庄子。人间世》,只有修持真道,才能至虚静空明的境界,才能使自己成为完全保持自然性的人。圆明园“坦坦荡荡”,撷《易经》“履道坦白”和《尚书》“王道荡荡”之意,表达帝王愉悦坦荡的心态。圆明园“鱼跃鸢飞”、留园“活泼泼地”,都是讲天机活泼,怡然自得的心理。哲理盎然。

理想美。有政治理想:帝王希望“天乐人和”(颐和园)、“万方安和”、“九洲清宴”(圆明园)、“四海承平”(颐和园);有社会理想:士大夫愿意在“小桃坞”(留园)、“人境庐”中,采菊东篱,“悠然见南山”(拙政园、狮子林的“见山楼”),登东皋舒啸(留园“舒啸亭”),惬意地成为桃源子民;有宗教理想:或入“别有洞天”(拙政园半亭额)、“小蓬莱”(留园)、“方壶胜境”(圆明园),成方外仙客;或在佛国胜境“月地云居”(圆明园)、“四大部洲”(颐和园),大做梦中佛事;或在“参禅处”(留园)“面壁”(怡园)修行,参悟“亦不仁”(留园)法门;或夫妇“枕波双隐”(耦园),眠云卧石(退思园“眠云亭”),与清风明月为伍(拙政园“与谁同坐轩”),扁舟一叶,江海寄余生(“不系舟”、“网师园”等),象庄子般濠梁观鱼、濮水钓鱼(留园“濠濮亭”、北海“濠濮间想”)。

人格美。帝王追求“淡泊宁静”(圆明园),注意“澡身浴德”(圆明园),景仰严子陵之风范如“山高水长”(圆明园),要学习三代有道明君,“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承德山庄“静含太古山房”),选贤任能,君臣和谐,如周代召、成卷阿之游(东宫“卷阿胜境”),常念创业之艰,感到热去凉来(颐和园“无暑清凉”);文人追求人格完善,怀冰握玉(拙政园“玉壶冰”)。

人伦美。娱亲的“豫园”、爱侣的“耦园”、兄弟怡怡的“怡园”,以及“敦宗”、“睦族”、“宜家受福”(狮子林)等。与朋友“诗酒联欢”(耦园“载酒堂”)、聚饮于南雪亭梅花下(怡园“南雪”)等。

朴野美。颐和园如意的“乐农轩”、“豳风桥”、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水村居等,圆明园的“多稼如云”,一片田园风光;承德山庄有占地58公顷的天然草原、“万树园”,占地440公顷的山区,深山密林,一派天然野趣。私家园林中也有反映田园野趣的题名,如拙政园有“劝耕亭”、“菜花楼”,芦荻、苇叶,棚架、花径,一派田园风光。明祁彪佳的寓山园建有山村“丰庄”、“豳圃”,种有桑树、梨、橘、桃、杏、李等果树。展现了优美的耕乐图。

园林许多门洞砖刻题名,大多是四字分刻两首,或刻在门宕的正反门楣上,也有三字、四字的,文采飞扬,内涵丰富:点景、引景:如“入胜”、“通幽”;点出厅堂方位特色:如“迎旭”(东)、“延爽”(西):“东甾”、“西爽”。抒情写志的:如“可以栖迟”:“岩扉”、“松径”:“缘溪”、“开径”等,大多典故出自古诗文名句,耐人咀嚼玩咏。当然建筑物本身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符合这种取之象外的艺术氛围,诗境和物境相通,才能使审美意境溶为一体,从而获得绵绵无穷的深永意境。

中国寺庙园林匾额,带有题撰者主观认识与情感的题额,也都颇富文学色彩。如四川云阳张飞庙壁匾“江上清风”,刻画了寺庙临江坐落的别致布局,醒人耳目。有的题额巧妙地包容了许多内容,如杭州灵隐寺“灵鹫飞来”匾,兼佛教盛事和寺前飞来峰,言简意赅,催人遐思。其他如“养心若鱼”、“即景遐思”(四川成都武侯祠水榍、爱树山房匾额)、“香国庄严”(云南晋宁盘龙寺)、“风流天下闻”(云南通海秀山武侯祠殿匾)等,或刻画情感,或描写环境,或蕴涵哲理,也足令人回味。

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成熟起来的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炉,浅貌深衷,蓄意深远,既具工整、对仗、平仄、整齐对称的形式美,又具抑扬顿挫的韵律美、写景状物的意境美和抒怀吟志的哲理美,是具有民族传统性的一种文学样式。

人文景观的联对,评说历史人物,数语关情,使人感发怀古幽思。如苏州沧浪亭原有清。齐彦槐的一幅对联: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出句化用宋。欧阳修《沧浪亭》诗句,咏沧浪胜景及苏舜钦当年买园本事。对句歌颂了先后成为沧浪亭园主的诗人苏舜钦和抗金名将韩世忠。名人名园,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风景联对,写景状物,可“使游者入其地,揽景而生情文”,成为美育辅导的生动指南。如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对联: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内: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写景的对联妙在切景,移他处不得,方称佳构,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北窗对联: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对联悬挂在“小山丛桂轩”北面正中一扇正方形大窗的两侧。窗外假山一角恰如镶嵌在窗上的一幅天然画图:但见山势盘旋曲折,乔木丛生,画意横生。东侧引静石拱微形小桥下有一狭长沟壑,水流蜿蜒远去。“宛委”一词又恰为传说中夏禹得金简玉字之书的山名,寓变化于工稳之中,想象丰富而奇妙。

有的对联紧扣园名内涵,也颇耐咀嚼,如避暑山庄有条对联:

六月无暑,九夏生风;

峰回路转,曲径通幽。

上联扣“避暑”之意:六月徐徐清风,毫无暑热,清爽可人;下联切“山庄”之景:山峰重峦起伏,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花木深邃,一片清凉世界!读之顿觉遍体生凉。

园林对联大量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揽景抒情之作,可以使今人洞见古人的情感世界;如网师园琴室对联: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联语将言志、抒情、状景交融为一,充满佛理禅机,表现出一派高人逸士那种脱离尘世、浮游于万物之表的心境和隐适情调,意境淡远怡美。上联与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同一韵致;下联则有宋。坡《放鹤亭记》的神采:“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人在大自然中,任意停留观赏那山光、松影、飞鹤、白云,清闲惬意,悠然自得。倚杖、横琴,风神超迈。

有些园主自撰联,或抒情,或叙事,或写景,或写景抒情结合,别有一种人文的美感。坐落在广东梅州市杨桃墩小溪边的“人境庐”是清著名诗人黄遵宪私园,自撰对联一幅,悬于庭:

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上联写园中山水、植物以及自然风月,下联写园内的建筑及远借长江之景色。联语巧用基数字连接,虚实之景相互映衬,“七分明月”、“百步长江”,给人以境域浩淼联广宇的开阔之感,同时感受到主人欣喜自得的心情和开朗的襟怀。

名人名园,对联往往映照出名主人的影子,如南京袁枚的随园,有这样一条对联: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上联用王羲之《兰亭序》中句描写随园园景美色,下联写在这样的园林美景中可以尽情饱揽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全联并未一字实写园景,而是以虚补实;以古人名句相衬、以园主的饱学相映,既突出了名园幽雅宜人的环境,又令人相见著名文人袁枚的风采。

园林中有些对联在技巧上颇下功夫。有采用双关、象声、叠字,或者嵌字、拆字、回文等形式和修辞手法,含蓄又俊逸,既成为一种清新奇巧的文化娱乐,人们又不禁为它的新颖构思和深远意趣所折服。

如怡园石听琴室一幅嵌字联:

素壁写归来,画舫行斋,细雨斜风时候;

瑶琴才听彻,钧天广乐,高山流水知音。

联语为园主顾文彬从辛弃疾词中集出。上联写隐逸之趣,跌宕潇洒;下联以琴为中心,室内主人弹琴,窗外二石听琴,高山流水得知音,且嵌进“听琴”二字。既表达了园主的造景意图,又显得典雅、宛转,韵味澄淡。

上海豫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风风雨雨,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幅回环联,仿杭州西湖花神庙联,顺读、倒读都合韵律,自然流丽。全联用十四对叠字组成,节奏鲜明,如美玉双叩声声入耳,极富音乐感。联文把形、色、声、情集于一体,以状艳冶之景;由于联中语词来自人们熟悉的诗文,这些诗文意境也增加了联语的韵味和涵量。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此联出句仿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刘凤诰所撰名联,对句化用唐。李洞《山居喜故人见访》诗名句,有移花接木之妙;巧蕴“一、二、三、四”之数;描绘了四季之景;且切合此亭之景。

著名的温州江心寺联以同音假借的手法,写出了妙趣: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九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教育各个层面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旅游课程教学当中,特别是导游讲解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场景,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旅游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这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旅游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达到旅游课堂教学最优化,以高效达成课程目标,促使旅游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其优化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场景,增强旅游知识点的形象化,使学生更加浅显易懂

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的过程就是老师在上课时创设情境的过程,它能让学生通过专业老师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围绕着情境或者场景展开探究活动,而且这些场景又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在旅游课程当中使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例如在《园林导游》的章节中利用北京颐和园的三维互动演示来创设一个模拟的园林导游场景,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教学情境,去获取他自己对旅游景点讲解的技巧,根据学生自己的收集景点知识,认真地进行对照这个场景景点的讲解;同时将自己的讲解知识跟别的同学景点讲解或者收集的景点知识做一个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修正、发展自己的收集材料或者讲解技巧。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交流,也就是人机交流和人人交流。从设置的场景,老师提出问题,从学生收集证据,从形成导游讲解词到综合对比,从探究到综合比较这个进程中都需要交流,从而论证自己的知识观点,使学生对那些不太清楚的、有疑问的地方,逐步明晰,使原来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场景,可以渲染旅游课堂气氛,更好地引发学生求知欲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中合理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景点景观是旅游课程中涉及的主要知识,但是这些景点景观都是描述性语言材料,特别在景点的导游讲解当中,利用传统教学的方式,就会显得比较沉闷,如在在《园林导游》的章节中讲授导游讲解“颐和园导游“这课,教师没有直接按照书本知识资料照读,或者让学生自己背诵《颐和园》的导游词,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个没有讲解词的颐和园三维动画的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颐和园的美丽、壮观景点和奇妙建筑深深吸引。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书本的知识指导学生怎样来组织导游词,从而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样就改不了传统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的现象,虽然在看《颐和园导游》讲解当中,时间比较长,但是学生看、听和练习当中觉得不会枯燥、乏味、注意力相对集中,不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旅游这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场景,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实战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和简单的教具,难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缩小了学生教学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个层面,这样深入学生更多地按部就班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传统教学小巷。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旅游景点进行导游讲解,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旅游课讲授时,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这旅游景点包含的小景观、有哪些小故事、旅游景点的线路、文字的组织等内容,并且很多导游讲解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过于死板的去背诵,限制学生自己自主创造性地发挥,这些方面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倡导学生自主探讨性导游讲解,既可以掌握旅游景点的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能把很多传统课堂教学做不到的效果一是一种再生知识的诞生。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进行人机操作,通过多媒体的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跟电脑设定的导游讲解对照,又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意见,共同获取新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人机模拟练习,又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深入地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旅游景点讲解,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模拟场景的真实体验。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场景进行导游模拟,有助于突破课程的重难点

在导游课程的讲解当中,模拟练习是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学校因为考虑到安全和资金问题,不赞成学生经常外出参观或者专业实践。但由于模拟导游练习受到实践场地、安全、财力等因素影响,很多旅游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强大信息技术功能可弥补这一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旅游景点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导游从而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园林导游》的课程中,园林景观的知识点较多、知识比较深奥,很难从书本中获得直观印象,何况要给游客讲解,要突破这些重点和难点真可谓是难上加难。本人在备课当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知识点,又能让学生掌握园林导游讲解的技巧,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利用北京颐和园的三维互动演示软件来进行动态画面示范,导控园林景观的讲解顺序、讲解知识的归纳、讲解技巧的运用等等;让学生清晰看到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的讲解全过程。课本中虽然有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动态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来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态画面,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直观化,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运用书本的知识点时也不会那么生硬。这样使学生在导游模拟当中顺利又快乐突破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场景,更能融合情感知觉,突出中国景观的人文精神

导游是国家形象大使,承担着传播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在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中就要认真地结合这个特点。所以在导游讲解教学当中就要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首先是让学生对中国景观的知识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中国景观讲解知识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旅游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气氛,这是传统旅游课程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在讲《园林导游》时,用北京颐和园的三维场景导入新课,北京颐和园的三维互动演示软件中运用配音、音乐、动画等技术,使得模拟导游讲解高亢浑厚,中国园林意境深邃悠远,让学生能够在模拟导游讲解中体会到书本北京颐和园的描写是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清朝的历史氛围中去,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模拟场景,在模拟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知觉,渲染学生对中国地大物博的感慨,更能体现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突出中国景观的人文精神,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当导游宣传中国灿烂文化做好价值观和专业知识铺垫。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篇十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古色古香的北京颐和园。我是本次的导游,我叫王荟茹,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游览时注意要跟紧我,不要走丢了,而且不要损坏文物。希望在这几天能够玩得开心、吃得满意、住得舒服。

北京的颐和园历史悠久,美不胜收,规模宏大。而且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我们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大家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在每一间的横槛上还有五彩的画,画有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走完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往高处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还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逛也逛不完。有些景点还需要细细游赏,大家还可以在颐和园里自由地漫步游玩。大家记住,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手扔垃圾,不要损坏文物!再次祝大家玩得开心!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二

大家好!我是欢乐旅行社的实习导游,我姓钟,大家可以叫我钟导。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请大家多多关照,希望大家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颐和园到了,大家请随我下车。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现在的位置就是著名的长廊。你们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百多米长,分为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风景、花草,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相同。长廊两旁栽的花木,一种花还没有谢,另一种花就已经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大家感觉到了吗?

走完长廊,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看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在万寿山的佛香阁。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看,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也都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大家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点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大家走过石桥,就可以去湖中心的那座小岛上去玩。大家看,我现在用手指着的那座桥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着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些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好,现在大家可以去小岛上玩儿,两小时后在这儿集中,然后我们坐车回去。解散!

(快下车的时候)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通过我的讲解,你们是不是对故宫有了一定的了解呢?希望下次你们还来找我当你们的导游。再见!

2017颐和园导游词作文500字范文三

欢迎大家来到糖豆公司,我们出发吧!

首先,我们的第一站是北京那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看!这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真是一眼望不到头。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大家可以看看,这么多的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另外,这条长廊的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站在这里,有时可以感受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那种感觉会使人神清气爽。

好了,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大家抬头看一看,有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大家猜一猜那是什么?对了!就是佛香阁。再看看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我们现在站在万寿山上 了,请大家向下望,颐和园的景前是不是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象一面镜子,绿的象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划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告诉大家,向东远眺,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呢!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最新10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