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2024-07-09 19:59:38 1级文库

可以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知名企业文化有哪些案例可以借鉴的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是敬业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13篇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一

一、目标企业简介

(一)P公司简介

P公司始创于1995年,是由德国投资3000万欧元的外资企业,其产品是半导体引线框架。主要客户包括PHILIPS,STS和SANYO等大型跨国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能力。2005年,新加坡N.V公司收购P公司股权。关键事件:2006年3月底,新任总经理在公司门口增派保安,要求经理级别以下的员工在离厂时必须接受金属探测检查,引发信任危机;同时,一改以前不分级别,所有员工统一在公司饭堂排队就餐的方式,将经理以上人员的就餐另行安排,同时降低普通员工伙食标准。导致员工集体罢工。

从深圳市搬迁到东莞市是P公司早在并购时就已经制定的方针。2006年9月,总经理通知公司搬迁到东莞后,员工的底薪不再按照深圳市的标准(850元)计算,而将按照东莞的标准(690元)计算。当人事部提出安排经理会议共同讨论时,遭到总经理的拒绝。通知发出后,员工再次罢工,同时有80%的员工在一周内辞职。

(二)F公司简介

F公司是一家领先的电子连接器件设计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数据、消费品、工业与仪器设备、军事与航空、能源和交通等领域。主要客户有:IBM、MOTOROLA、NEC、PHILIPS、DELL等世界闻名的一流企业。2005年9月,F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将股份售让给美国B公司,从而拉开对F公司跨国并购的序幕。关键事件:2005年11月,公司并购后,新董事会成员到公司视察工作。午饭时,董事会成员谢绝了到外面酒店就餐的邀请,要求到公司饭堂和普通员工一起就餐。到达饭堂后,董事们和员工们一起排队打饭就餐;有部分外籍董事吃不惯中餐,就只排队领取了水果。员工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认为新老板是值得信任的。2005年12月,为降低生产部门的报废,公司新任HR经理召开了经理会议,共同制定了员工的激励政策。新的政策中,要求将员工的绩效指标量化成具体数字,并由各个部门自己决定相关的目标数字。而对于制定好的绩效目标,公司将分月和季度进行考评。凡达到目标的,不分级别,一律按比例进行奖励。该政策出台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K公司简介

K公司是日本独资的电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小家电制造行业里举足轻重。公司奉行日本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员工流动率极少,从而保证有经验的技术力量的稳定性。2001年3月,K公司被出售给香港“建高”公司。关键事件:2001年3月,香港“建高”公司总经理宣布,新的KEN公司将在1―3年继续留任现有的日本管理者;同时对大陆员工许诺,一旦公司职位出现空缺,将优先考虑内部提拔。由于人员几乎没有出现变动和流失,公司的生产与经营也稳步进行。

二、目标企业访谈研究

主要采用现场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结合相关资料收集,来获取一手的访谈案例材料。本次研究工作选择的三家目标公司,属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典型跨国外资企业。访谈对象为企业中的员工和中高级管理人员。

(一)研究过程和访谈提纲

(1)请阐述您自己看到的目前的公司状况。(2)您对公司此次的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的成败如何评价。(3)如果您认为此次文化整合是成功的,那么您认为原因有哪些?如果您认为此次文化整合是失败的,那么您认为原因有哪些?您认为影响文化整合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为了保证获得最直接的一手资料,对以上的样本企业全部采取现场访谈的形式,访谈对象都作为参与文化整合的关键决策人或执行者。在对访谈内容进行了书面记录后,再整理成为三个访谈案例。

(二)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共计17位职员进行访谈,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一手资料。整理的三个访谈案例见表1,各个公司的文化整合访谈调查情况见表2~表4:

(三)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整理出在跨国并购中影响文化整合的三个关键因素,即组织公平感,员工满意度,权力距离。

1、组织公平感。所采访的三家企业中,所有企业都认为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公平感是员工愿意接受整合文化的关键所在。员工所感知的组织公平包括组织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个方面。P公司的员工普遍认为公司整合后没有公平的分配和程序;F公司的员工则普遍认为组织很公平;而K公司的员工则认为在整合前后对组织的公平感受没有大的变化。

2、工作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不仅仅体现在对旧文化的怀念,也会体现在对现文化的不信任。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强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的时候。一般来说,欧美的企业都会比亚洲企业显得强势一些,因此,如果是欧洲的企业文化和美国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如果是欧美的企业文化对亚洲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往往会变高,此时文化整合会比较容易被接受;反之,如果是亚洲的企业文化对欧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将会降低,此时的文化整合就比较难于被员工接受。对P公司的员工而言,因为满意度在公司整合后急速变差,导致对领导的满意度差,对同事的满意度差,对报酬的满意度差,直接导致在半年内连续发生三次集体罢工事件。

3、权力距离。从权利距离方面看,港台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多采用家长式领导,决策权比较集中,员工的参与程度较低,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对香港企业和日本企业而言,由于两者的权力距离都相对较高,差别不大,因此在这两种文化间进行整合时,企业员工不会明显感到权力距离的变化,因此也不

但是,对法国和美国企业,以及新加坡和荷兰企业而言,由于它们之间的权力距离相差都比较大,因此在这几种文化间进行整合时,企业员工将明显感到权力距离的变化。此时,如果是由权利距离高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乐于接受,此时权力距离将引导文化的整合向成功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是由权利距离低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高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难于接受,此时文化整合将难以顺利进行。就K公司而言,文化由香港公司和原先的日本公司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并没有感到明显的不同,在这方面的消极影响也较少;F公司由美国公司带来新的文化对原先的法国文化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公司的权利距离明显缩小,公司的人事、关系更加融洽;P公司则有新加坡公司带来新的文化对原先的荷兰文化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公司的权利距离明显加大,对工作环境也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三、结论

影响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过程的关键因素有三个,分别是:

(一)组织公平感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组织公平感成正相关。组织公平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也同样重要。丧失公平感的文化整合很难继续。而且感知的组织公平感越高,企业文化整合的过程越顺利;反之,员工感受的组织公平感越低,企业文化的整合就越艰难。

(二)权力距离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权利距离相关。由权利距离高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乐于接受,此时权力距离将引导文化的整合向成功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是由权利距离低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高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难于接受,此时文化整合将难以顺利进行。

(三)工作满意度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就世界范围来讲,目前亚洲企业普遍弱于欧美企业。此时,如果是弱势的亚洲企业去整合欧美企业,此时的员工满意度将会降低,文化整合将遇到更多的阻力。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企业的员工参差不齐,受教育的程度差别很大。因此在进行跨国整合的时候,要特别留意因员工自身素质问题而造成的工作满意度的不同。由于研究的目标企业的行业局限性,本论文的研究结论目前只限于跨国制造企业并购时的企业文化整合,可能并不适用于服务或销售等其它行业。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二

【关键词】视频案例;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

1.目前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由局部的单项改革向整体的综合改革发展,各院校都借鉴了国外的“CBE”、“双元制”、“MES”等先进经验,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仍一直沿用“讲授法”,“读PPT”、“满堂灌”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从教学内容上,部分教师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理论、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流程相脱节的现象。虽然目前的教学内容中都具备教育理论和实际案例方面的内容,但部分教师在理论和教学实践并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两个教学内容的模块是分别独立的。教学没有针对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缺乏企业“实战”性指导。即使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流行的情景教学法也是教师根据自我的主观意识建构自己的情景教学。学生对于实景仿真度缺乏感性认识,所有情景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中所需要的讲述内容安排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缺乏企业生产实际真实的教学案例的指导。

从教学组织形势上,以教师课堂集中面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但由于全国各地区院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大一部分专业学生甚至教师都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的生产流程。教师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企业实际生产流程,通常采用让大家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头脑风暴”,或索性删除不讲。

2.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开发

2.1视频案例的特性

各国学者的研究表明,视频技术是图、声、形、文的动态结合,可以提供一个生动真实的课堂情境给师生,能较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观察力和学习、科研能力。人对于信息的获取量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5%来自于其他途径。以上数据足可见视觉的地位。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是知识保留率最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提供面对“真实情境”的学习过程。 视频案例教学就是这种学习过程的最佳选择之一。

视频案例是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视频案例有利于提供真实可信的企业生产的情境,因此更容易被记忆系统所编码和保存,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视频案例有利于教师内隐知识的外显化。[2]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观看企业生产实际教学视频,体会职业生产中的真实情境,再加上课堂与老师、同学讨论的方式挖掘隐藏在视频案例中的内隐知识。视频案例是建立在超媒体的技术上,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2.2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设计与制作

鉴于视频案例的特性,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迫在眉睫,也必然会受到职业教育的重视。

2.2.1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结合验光与配镜企业生产实际的特点,案例的选择与制作必须要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我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真实性

影响验光处方的因素非常多,例如年龄、职业、用眼习惯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验光处方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依靠个人的理论和经验杜撰出来的验光案例与实际验光案例有很大的差别,是不具备实践指导意义的,因此作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的案例,它描述的内容应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2)典型性

验光与配镜企业生产实际的案例素材所反映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内容一定要涉及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如:视功能的检查、钻石切边眼镜的制作等,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类似的情况,可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习者启示,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时效性

随着验光与配镜专业水平的不断发展,视光仪器、矫正视力产品、验光方法等都在与时俱进,传统的产品与验配方法的案例已不能满足现在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所以选择案例时,应选用近5年来市面上常用的产品与验配方法作为案例,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先进的验光与配镜专业生产实际的方法。

(4)完整性

影响屈光不正者选择矫正视力产品的因素很多,为了再现屈光不正者配镜的真实场景,必须系统性和全面性地在案例中提供各种因素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屈光不正者的实际情况,并包含比较充分的数据和资料。

(5)难易度

屈光不正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经验丰富的验光师都不能面面俱到地精确分析,更何况是正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案例的难度要适中,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过易会降低教学要求。因此,结合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的问题设计要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

2.2.2案例库的内容与结构

验光与配镜专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由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和教学案例库两部分组成。开发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展现了宝岛眼镜、星创世界、麦迪格、南京吴良材眼镜等企业真实的生产实际案例,共计16个。涵盖了验光与配镜专业的典型岗位的职业要求、职业素养、安全操作、技术规范、工作流程等。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开发推动了专业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案例库根据企业生产案例、企业岗位的需求以及专业教学要求、依据职业标准,将4个大类16个企业生产案例转化为了33个教学案例,具体展示了典型岗位的生产过程及具体的技术要求。共计时长345分钟。

案例库中案例内容由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组合呈现,最终全部用视频(MP4)输出,方便学习者在各种多媒体终端下学习,案例库的教学情境均为企业生产实际情境,使学在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对验光与配镜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3案例库的制作与效果

案例库是一个基于网络平台,主要采用Adobe Premiere Pro CS6、Adobe Flash CS6、Photoshop 等 软 件 工 具 开 发 。Adobe Premiere Pro CS6主要用于视频编辑、动态时间轴裁切、扩展的多机编辑、调整图层等,Flash 是制作动画及矢量图形的工具软件,用它制作的动画是窄带动画, 适合于网络传输的 Web 界面;Photoshop 是专业的图片制作处理软件。最终输出格式为mp4格式,方便在各种多媒体终端下下载学习。

视频文件的输出格式为视频封装格式:MP4 ;视频编码格式:H.264;视频码率:15000kbps;视频分辨率:1920x1080;音频编码格式:AAC;音频码率:256kbps。

3.应用与前景

目前验光与配镜专业所出版的大多都是教学用书,文字性的内容很多,很少有关于行业的动画、视频、案例库,这就造成行业无案例库可用的现象,更无视频案例库使用。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实际上是开发企业实际生产视频案例库。开发的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引入企业真实课题和项目,能够推动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应用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指导全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供全国眼视光专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与学习。企业生产案例通过视频简要阐述案例的主要来源,明确表述生产过程的背景、现象、涉及的设备、厂家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主要结论,重点呈现企业文化、岗位要求、职业素养、安全操作、技术规范等情况。让学习者身临其境,从而更好的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4.结束语

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丰富了验光与配镜专业的案例资源,完善了企业生产实际案例的教学组织实施,是一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但是视频案例的发展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学资源、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笔者总结了网络上三种视频的类型:微格教学模式、网上交流与评价模式、新式专家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一个连接点,将这三种视频培训类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以验光与配镜专业为载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视频案例模式。

参考文献:

[1]邹开煌。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网� 基于视频案例的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4.4.

基金项目:

教育部职成司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014年度课题《验光与配镜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编号:2014JXAL0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三

一、然而这种跟风式的教育改革,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企业文化课程基本建设上,现就目前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几点不足之处:

1.企业文化授课内容空泛,学生理解有限在目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有机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因此,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可供高校采用的企业文化课本有限,授课内容基本上是对企业文化表象的解读,没有紧贴企业及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实际应用的内容较少,且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感。其目标仅仅是告诉学生什么叫企业文化,而没有教学生企业文化对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及影响,更没有告诉学生怎样才能适应企业文化谋求个人的社会生存及发展职业生涯,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企业文化存在片面理解,缺乏理论联系实践,无法做到融会贯通。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严重脱节毕业生要走进企业,开始工作,首先面对的就是“校园文化”向“企业文化”的转变。然而学生长期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企业文化只是作为一种书本文化,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使其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变成全新的概念,形同虚设。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认识上的强烈反差自然会对高校毕业生和企业带来许多难以调节的矛盾。现实表明,这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严重脱节,制约着企业和人才的发展。

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但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以学校为主的合作模式阶段,运行机制还存在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学计划严谨与企业的市场动态性,使企业需求与高校教学安排不同步,高校不能及时服务于企业;校企合作受益最大的是高校,学生技能与经验不足促使企业受益周期过长,而使校企双方的资源付出不对等;政府指导力度不够没有给予合作企业政策优惠或经济补贴;国家没有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法律法规用于监督、考核和推行,即校企合作没有法制保障,这几个方面致使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层次浅且难以持久。

4.课堂内容枯燥,单项式教学当前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企业文化作为实践性和社会性极强的学科,对师资队伍建设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但大部分高校的老师,都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平时可利用的企业资源也很少,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的往复,理论与实践脱节。致使目前学生在学习企业文化课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理论概念抽象、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内容枯燥难以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究其原因,教学方法还是采用传统单项式灌输教学,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

5.案例库不够,内容不够深刻案例教学法对于企业文化课程而言是行之有效的,感受鲜活且精彩的企业文化案例,更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一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也同样不够成熟,今天还是企业明星,明天可能就陨落昙花一现,这给企业文化教学经常带来尴尬和无奈,因此现阶段可供教学选择的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案例较少。

二、案例库不够多,授课内容也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不够深刻,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缺乏有效性。针对以上几点不足之处,我认为企业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以下的创新:

1.进行教学大纲调整,强化实践教学内容高校要想有效地实施企业文化教育,就要从企业文化课程开始着手。时刻关注企业文化领域的实践和动态,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让课本内容紧跟时展步伐。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予以借鉴其企业文化课程教学经验,结合企业需求对企业文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梳理,制定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的定位分析,进行基础知识模块、学习能力培养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实战模拟模块的系统划分,使内容变得更加紧凑。再根据学生各专业特点制定不同学科职业素养训练,这样即能加强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专业素质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清楚意识到企业文化对择业起着很强的导向作用,只有了解并认同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地将个人发展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

2.构建企业化的特色校园文化一直以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有成效的文化对接并不那么容易。我认为,高校应注重宣传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企业化的特色校园文化,为实现毕业时“零距离”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如在开设企业文化课的基础上,在校园树立相关职业的名言展板和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言论;邀请杰出的企业领导者或企业精英来校举办讲座;校企双方共建实验室、培训基地、组织实训实习;开展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学习并吸纳企业的管理方式,如在学习或生活纪律方面严格管理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习惯等几种方式来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树立大学生企业文化观的重要途径。

3.协调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教育部门倡导,高校自发的状态,政府对高校合作企业没有给予政策优惠,企业主管部门也尚未形成成熟的合作意识,对校企合作持有消极观望的态度。种种不利因素都需要高校自己消化,这就需要高校协调企业完善合作运行机制。首先高校需从市场角度出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帮助学生完成校园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过渡;其次有目标有定向的选择合作企业,从而保证合作质量;再次校企双方成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小组用于开展合作项目的实施、管理、协调和监督;最后努力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如减免税收用于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并完善相关立法工作让校企合作有法可依,从而开拓校企合作的新局面。当然校企合作的成功更需要双方的交流与互信,这样才可以使校企合作长远发展下去,实现双赢的目的。

4.改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企业文化课是一门全新的,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根据企业文化的特点,在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可以运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第一,创设企业环境,开展模拟实践。利用现有案例,老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互动,模拟创建企业环境,并自行提炼企业文化,不断总结,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和运用;第二,学生还可以模拟授课、课堂讨论、辩论等,老师再对学生的所谈所讲进行分析总结,这种探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第三,请进优秀企管人员,宣讲企业文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让学生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精神魅力,并认识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第四,开展策划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相关活动,如:展览企业文化展板、企业宣讲、企业名人访谈、参加校园招聘会、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等,以此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及优秀企业的文化;第五,通过短期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参观等方式将学生送进企业让其零距离的直观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5.开拓创新企业文化案例利用案例库,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现象与实践的认识。虽然现阶段各高校已经形成自己的案例库,但不得不承认企业文化案例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因此,在我们多角度利用现有国内外教学案例的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平台的优势,播放一些描写优秀企业发展史的影片,能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影视剧或不错的求职节目,借此加深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提倡教师极力推荐一些关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面的杂志或书籍供学生阅读;学生还可以利用现有案例,搜集处理资料,发散思维创造新的案例,这样既丰富更新了案例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要想带领学生走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误区,使其具备面对企业、社会的适应能力,达到企业文化教育成效之目的。企业文化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建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并科学的、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创新。为此,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努力探寻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力求教学目标的实现。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四

案例教学具有务实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它以培养实用性的管理人才为最终目标,这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为此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进行重塑,在创新的教学理念支配下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新体系。本文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1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1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电子商务行业的创新决定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必须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方法,B它也适合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活动。它是以企业发生了的或正在发生的管理问题为素材,创造一个仿真环境,并利用所学的理论,通过分析讨论,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的管理问题,因此,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1.2从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看,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同时他们又是能系统化的利用INTERNET来进行高效率、低成本的各种商务活动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电子商务人才的素养要求的是既有理论又会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网上交易、国际贸易、市场信息、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熟悉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过程,又要懂得应用现代信息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专业人才。案例这一教学新模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践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1.3从市场的需求看,企业需要的是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能熟练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的应用型人才。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既懂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又懂企业管理、通晓流程又熟悉业务知识、可以进行技术开发也会进行市场开拓的管理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是在电子商务企业特定的经营管理情景的基础上,设计案例,训练学生在网络经营方面运用管理知识和管理手段,让学生通过鲜活生动的企业管理实例分析企业运作和经营,进而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基本理论。

1.4从课堂教学的变革看,案例教学的引入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n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丰富和升华。

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也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之中。由于它的引入加强了师生的互动,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模式的方法、方式是相互交融、互相借鉴的,与此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智慧。

1.5强化电子商务的实践性,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教学中特别要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和专业,注重应用能力、运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注重模拟、实训、实践等环节的教学,培养好用、顶用、耐用的,面向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和专科生而言)“006年电子商务财富年会”IEEE服务计算委员会主席张良杰在会上提出了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大趋势:1)无处不在的交互多媒体;2)在线办公;3)小企业走向全球化;4)开放标准;6)开源;6)开放架构SOA);(7)服务现代化;8)软件即服务SaaS);9)服务软件ServiceasSoftware);10)服

务计算成为新兴科学。在十大趋势中,除了交互式媒体、开源、标准等具体技术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以大量人力、物力为基础的传统服务业改造成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再利用的现代服务业。以服务为导向SOA)的理念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不只是一种架构,同时也上升到了流程管理和商业运作方面,要求较高的实践运用。所以,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至关重要,不同的核心技术或理念必将导致更多不同的商业模

2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互联网为背景下的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传统的管理学课程的知识涵盖了企业管理的原理、功能方法和企业成熟管理手段以及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内容。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经济,企业管理知识结构也必须能与时俱进。互联网为背景下的教师,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案例教学为手段,构建知识、能力、品格培养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交互作用和知识体系建构,寻找能符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与学互动的探索学习新模式,将知识传授同企业管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实现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原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品质,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新体系。熟悉计算机及互联网使用的基本技能,能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业务流程、交易方式等,具有这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2.2 更新教学理念,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创新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贸易多学科的交叉,是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具发展性的学科之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管理学和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面对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教师必须要关注教学理论的发展,研究案例教学,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技巧与教学方法,做到顺时应变,研究教学,创新教学。在前沿理论的学习研究、案例的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组织等教学程序中进行教学研究,构建新的课堂秩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研究案例教学方法的创新。

2.3重视案例筛选与案例库资源建设。针对课程教学,建设相应的案例库,随时更新。经过近几年建设,目前国内案例资料在数量上比较丰富,许多高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天津大学电子商务案例库按照互联网热点问题、传统产业信息化和制约发展的瓶颈三大方向组织素材。4]案例的选择以客观事实为载体,选择的案例具有新颖现代)性和代表性,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考虑有关的经济法律制度、企业状况和文化背景,对企业管理过程做专业性审视和洞察,对案例做出专业化的筛选、分析和评价,建立多样化的案例库,建立健全案例库管理信息系统。

2.4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氛围。重视教学环境的建设包括舆论建设、技术指导和资源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从观念上从思想上认识案例教学在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的意义,了解案例教学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坚定开展案例教学的信心,认同并乐于实施案例教学。对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保证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理论学习和观摩教学是必要的,加强教学小组研讨,结合教学反思可以快速地使教师掌握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借助CAI教学网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应数字化环境下电子商务教学的需要,案例教学实现由文字型案例向文字+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型案例转变。要注意有效的组织和控制课堂,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测和对策,创造学生、教师的彼此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教学环境,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良好气氛。

3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案例教学实施的建议

3.1从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对案例的呈现形式、素材的取舍、讨论方案、组织方式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一个动态的案例库。

首先,依据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明确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确定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内容,在哪些板块中使用案例教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有关运营管理是课程的重点,涉及信息知识管理、信息搜集与分析、资源管理、价值链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

其次教师准备的案例要明确这个案例讨论的重点是什么,难度有多大,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进行讨论,需要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以及大致的要求有哪些等等。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如在讲企业价值链再造时,选择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作为教学案例,从传统的售票流程、传统客票直销流程、到网上销售的电子客票的B2C直销流程、网上销售电子客票的B2B代销流程,以流程图的形式配以文字说明编写案例并从网上下载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订票定座登机流程示意图,利用文字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南方航空公司电子客票系统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再造企业价值链,发挥网络信息交换的实时性、方向性、速度及丰富程度的明显优势,为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客户的使用价值,帮助企业选择通过再造企业价值链来赢得竞争优势。

3.2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案例展示,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学会要素提取,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案例展示中,把文字用书面材料发放给每个小组的成员,辅以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的材料,同时配合幻灯、录像片等视听形式,并结合教师的情景描述,全面介绍展示案例。

学生刚接触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提示学生思考的线索,引导学生熟读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查找相关理论支持、参考资料、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有关案例的材料,对所得资料进行要素提取,暂时舍弃与案例分析方向无关的材料,对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分析问题的要件,依要件分析得出结论,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进行佐证并在此基础上概括提炼自己的观点,以便进入分析和讨论。

如在讲网上采购管理5]时选用一个经典的案例:惠普公司1998年底用于公司间接采购就高达20亿美元,各个独立的分子公司单独购买所需物品,使得每个单位单独购买的物品和服务都非常昂贵。购买内容过于分散和过于随便,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控制。负责采购人员每年都需要花大量时间用于选择供应商和监督供应商,对公司内部的需求进行响应。

1999年开始建立采购管理系统。1999年9月正式启动电子采购管理系统。提炼要素:采购成本、采购周期、采购信息沟通与共享、文档处理、库存积压和物资短缺、采购范围、采购环节监控。

3.3依据案例的要素构件分析得出结论,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一般实行师生讨论教学法。教师首先提出要求,分组研讨案例,然后指定一个小组的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其他小组的学生则分别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先前发言者所说的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此学生得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判断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其中充满着思维和个性的碰撞,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学生学会的不仅是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甚至强化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通过观察学生讨论,了解学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点,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所以我们对分析得到的结论不必强求统一,要形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局面,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体会,在交流中让各种思想的冲击便会产生新的亮点。

如学习网上销售与企业盈利模式创新时,分析传统企业开展网上销售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手段,以国美电器网上销售为例,让学生学会从战略分析SWOT分析)入手,结合系统分析,全面思考开展网上销售必须要面对的各种问题:销售范围的界定、商业模式、商品销售收入和广告收入、客户群体、管理功能实现、技术实现、安全。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培养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实用性人才为最终目标。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五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

(3)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次规范员�

3、确立BI(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

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工作。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 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 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厂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干,强化视觉效应。

一、企业文化需求分析

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结合企业历史、当前发展状况、企业战略、文化传统、管理氛围、管理水平、外部环境、内部员工反映等多方面因素,分析企业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并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基于此基础之上,建设符合企业当前及今后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

在企业文化需求具体内容明晰之后,就可以建立和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一般遵循如下步骤:

1、建立企业理念识别系统(MI)

2、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BI),不断强化企业的行为规范。

3、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CI),形成活泼鲜艳的视觉形象。

4、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重新梳理现有管理制度。

5、建立企业环境识别系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三、企业文化实施与考核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所有员工理解并实施,在工作中表现、在行为中体现,所以,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后,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实施及考核。企业文化实施与考核一般遵循先宣贯、培训,后执行,再考核的过程。

四、企业文化的升级与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升级,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企业战略、不同的员工队伍、不同的产品结构,都需要不同的企业文化随之相适应。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升级、发展。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六

松下电器公司是全世界有名的电器公司,松下幸之助是该公司的创办人和***。松下是**第一家用文字明确表达企业精神或精神价值观的企业。松下精神,是松下及其公司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松下精神的形成和内容

松下精神并不是公司创办之日一下子产生的,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松下有两个纪念日;一个是1918年3月7日,这天松下幸之助和他的夫人与内弟一起,开始制造电器双插座;另一个是1932年5月,他开始理解到自己的创业使命,所以把这一年称为“创业使命第一年”,并定为正式的“创业纪念日”。两个纪念日表明,松下公司的经营观、思想方法是在创办企业后的一段时间才形成。直到1932年5月。在第一次创业纪念仪式上,松下电器公司确认了自己的使命与目标,井以此激发职工奋斗的热情与干劲。

松下幸之助认为,人在思想意志方面,有容易动摇的弱点。为了使松下人为公司的使命和目标而奋斗的热情与干劲能持续下去,应制定一些诫条,以时时提醒和警诫自己。于是,松下电器公司首先于1933年7月,制定并颁布了“五条精神”,其后在1937年又议定附加了两条,形成了松下七条精神:产业报国的精神、光明正大的精神、团结一致的精神、奋斗向上的精神、礼仪谦让的精神、适应形势的精神、感恩报德的精神。

二、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

松下电器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观即松下精神的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方式可以做如下的概括:

一是反复诵读和领会。松下幸之助相信,把公司的目标、使命、精神和文化,让职工反复诵读和领会,是把它铭记在心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天上午8时,松下遍布**的87000名员工同时诵读松下七条精神,一起唱公司歌。其用意在于让全体职工时刻牢记公司的目标和使命,时时鞭策自己,使松下精神持久地发扬下去。

二是所有工作团体成员,每一个人每隔1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钟的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松下认为,说服别人是说服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在解释松下精神时,松下有一名言:如果你犯了一个城实的错误,公司非常宽大,把错误当作训练费用,从中学习,但是你如果违反公司的基本原则,就会受到了严重的处罚——解雇。

三是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仪式。松下认为,当某个集团完成一项重大任务的时候,每个集团成员都会感到兴奋不已,因为从中他们可以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而这时便是对他们进行团结一致教育的良好时机。所以每年正月,松下电器公司都要隆重举行新产品的出厂庆祝仪式。这一天,职工身着印有公司名称字样的衣服大清早来到集合地点,作为公司***的松下幸之助,常常即兴挥毫书写清晰而明快的文告,如:“新年伊始举行隆重而意义深远的庆祝活动,是本年度我们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的象征。”在松下向全体职工发表热情的演讲后,职工分乘各自分派的卡车,满载着新出厂的产品,分赴各地有交易关系的商店,商店热情地欢迎和接收公司新产品,公司职工拱手祝愿该店繁荣,最后,职工返回公司,举杯庆祝新产品出厂活动的结束。松下相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发扬松下精神,**职工的意志和步伐。

四是“入社”教育。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掌握开始进行公司的“入社”教育,首先要郑重其事地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公司创办人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加公司创业史“展览”。为了增强员工的适应性,也为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验松下精神,新员工往往被轮换分派到许多不同性质的岗位上工作,所有专业人员,都要从基层做起,每个人至少用3-6个月时间在装配线或零售店工作。

五是管理人员的教育指导。松下幸之助常说:“**者应当给自己的部下以指导和教诲,这是每个**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义务,也是在培养人材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与众不同的是,松下有自己的“哲学”并且十分重视这种“哲学”的作用。松下哲学既为松下精神奠定思想基础,又不断丰富松下精神的内容。按照松下的哲学,企业经营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最为尊贵的人,人如同宝石的原矿石一样,经过磨制,一定

松下公司实行终身雇佣**,认为这样可以为公司提供一批经过二三十年锻炼的管理人员,这是发扬公司传统的可靠力量。为了用松下精神培养这支骨干力量,公司每月举行一次**学习会,互相交流、互相激励,勤勉律己。松下公司以总裁与部门经理通话或面谈而闻名,总裁随时会接触到部门的重大难题,但并不代替部门作决定,也不会压抑部门管理的积极性。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三、松下精神——公司的内在力量

**1984年经济白皮书写道:“在当前*为建立**产业所做的努力中,应该把哪些条件列为首要的呢?可能既不是资本,也不是法律和规� 使资本和法规运转起来的是精神……因此,如果就有效性来确定这三个因素的份量,则精神应占十分之五,法规占十分之四,而资本只占十分之一。”

松下精神,作为使设备、技术、结构和**运转起来的科学研究的因素,在松下公司的成长中形成,并不断得到培育强化,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松下公司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它是松下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发与强化公司成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企业整体精神和热爱企业的情感,可以强化和再生公司成员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如积极提合理化建议,主动**和参加各种形式的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小组活动;工作中互相帮助,互谅互让;礼貌待人,对顾客热情服务;**早上班或晚下班,为**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或处理好善后事项等。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七

本文提出案例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创新完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基层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本土化;案例教学;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案例教学法一直以来都被誉为培养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经典教学方法,成为提升学习者的工商管理实践能力最便捷、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哈佛大学的MBA案例教学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的MBA教育与教学,还进一步延伸应用至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甚至拓展到中等专业教育层次,成为我国各院校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通行的、经典的“标准化”教学法。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和完善适用于不同专业类型和专业层次的案例教学法,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现案例教学的分类化和分层化,创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和因地施教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一)传统案例教学的局限与缺陷

在传统的MBA案例教学中,不乏精彩纷呈、经典优秀的案例。“高、大、精、深、宽”的系列化案例不仅为MBA学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企业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系统化、专业化和优质化的实践教学资源,还为案例教学参与者预设了极富挑战性的互动空间和创新创业平台。其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并不在管理案例活动或结论本身,而是通过案例分析,探究社会经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探索成功企业家的精神、文化与特质,这种开放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对社会阅历丰富、知识面宽广、管理经验老道的企业家们来说,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体现了案例教学中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思想和理念。而在应用型本科、高职高专甚至中职中专教育中照搬照套MBA案例教学法,并把这种案例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和方法,这显然有失偏颇。对缺乏社会历练、企业实践和管理经验匮乏的在校学生而言,那些定位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的MBA案例让校园里的普通学生无所适从和难以适应。学习借鉴MBA案例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不同的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把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立足于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探索“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是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进和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诸多文件中,多次提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并把“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列入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范畴。无疑,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学思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的有效载体。但这种案例教学方法不能照搬照套国外的案例教学模式,而是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实施更接地气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方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MBA案例教学法。本土化案例教学开发经历了从仿制化向本土化发展的过程。2001年,为推进本土化案例研究,中国管理科学院科技进步研究所组织全国50所高校200多名专家,编制了100个反映我国新兴企业的教学案例,出版了中国首部案例本土化教材《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教程》,并入选当年高校工商管理教学通用教材。基于对本土化案例的理论概念、定义边界等方面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加之参与本土化案例教学项目的高校多属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因此,我国的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更多地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也定位于中高端工商管理岗位。与其说是“本土化”,不如称其为MBA案例教学的“国产化”,即把美国MBA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引入国内,继续瞄准高端目标,培养我国中高端工商管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才。这种所谓的本土化管理案例教学模式同样难以满足大多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难以彰显本土化案例教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真正的本土化案例教学应立足于地方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把人才培养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案例教学中的企业更应该是那些与案例教学参与者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朝夕相处的地方性企业。由于学习研讨的案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关联性和亲和性,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体验性。特别是案例企业与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存在多方面的关联,可以不断激发案例教学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研讨热情,实现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对身边的事有启发、对熟悉的事感兴趣、对关注的事想讨论、对本土的企业想帮忙”的情景式、亲和性案例教学模式。此外,本土化案例教学还可以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的资源优势,实现“边学习、边实践、边体验”的渗透式、参与性案例教学模式,并对案例企业进行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观察、体验和研讨。

2.本土化案例教学实践。多年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承担了广西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等教学任务。为提高经营管理培训质量,加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别于2002年、2008年、2013年主编出版了三部广西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教材,收集了包括南南铝业、柳州两面针、玉柴股份、利客隆超市、明阳生化、柳工股份等150多家广西本土企业案例,提出了“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在本土化案例教学中,学员们一边宣讲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一边学习、比较自己企业与同学企业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组织方面,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还深入案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边看边学、边学边做。学员们不仅在培训期间学习研讨案例,还关注案例教学的事前背景调研、事中情景再现、事后案例追踪等环节。尤其是在培训结束后,学员们仍然关注案例教学的后续情况。通过对案例持续的、不间断的跟踪观察分析,达到了反馈案例教学成果、验证本土化案例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拓展了案例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实现了案例教学与企业管理实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为提升广西本土化企业管理案例质量和水平夯实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通过案例教学活动还直接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了自身管理,提高了案例教学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本土化案例教学无论在岗位培训还是学历教育环节,均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本土化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库建设滞后,企业参与度不高,教学案例质量有待提升

在案例库建设方面,由于企业参与度低,无论是案例的数量还是质量,均难以满足深层次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实施本土化案例教学法中,虽然搜集、整理、完善、编辑和出版的案例达到150多个,但对于数量众多的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中小微企业而言,案例库中的案例资源数量相对较少、行业分布不均匀、缺乏系统性和代表性。在案例质量方面,由于案例编写教师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实践,编写的案例不同程度存在“虚、大、假、空”的情况。

(二)案例教学专业师资匮乏,案例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案例教学与普通的课堂理论教学有很大区别。前者强调实践性、互动性和启发性,而后者强调理论性、单向性和知识性。传统教学以讲为主,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 由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阅历与经验,在实施案例教学中,简单机械地从“阅读案例”到“分析案例”,而不是系统生动地从“感受案例”到“剖析案例”。案例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失去了其“实践性”的属性,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案例教学组织涣散,学生缺乏热情,教学互动性差

学生就本土企业经营管理案例进行思考讨论、观摩评析、互动参与是本土化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和灵魂。但学生仅凭教师对案例单调平淡的书面陈述,很难激发对企业案例的兴趣和关注。此外,学生对案例缺乏直观感性认知,也难以在短期内融入案例的情景当中。因此,简单粗暴式的案例教学难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案例教学缺乏热情,对案例涉及的人和事,涉及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和组织内容等缺乏事前的预判和考量。因此,在进行案例互动讨论时,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说不中要点,言之无物,教学互动性达不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四)教学手段方法简单,案例教学载体单调,教学活动缺乏生动性

如何将企业生动鲜活的经营管理案例展现出来,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展示和互联网传播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深入人心,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和文字形式,而更多是通过互联网途径,借助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立体化传播手段获得更加生动化、立体化和形象化的体验和感受。而在现阶段的案例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采取通过“看文字、读案例”的单一模式,很难赢得学生的共鸣。鲜活生动的案例变成机械枯燥的说教,案例教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课堂理论教学,失去了实践教学原有的教学魅力和实践优势。

三、创新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措施

(一)创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库项目建设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现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和手段。而校企合作共建本土化企业案例库,共同推进本土化案例教学创新与改革,是企业总结创新管理模式和经验,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合作模式。案例库建立与案例教学实施,不仅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人才培养和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可以把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案例库项目建设作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本土化案例库项目建设的同时,校企合作双方可以就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通过创新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库项目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不断提升高校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丰富深化案例教学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本土化案例校企合作项目的良性循环和梯度发展。

(二)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案例教学团队

要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是关键。要做好案例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深入企业,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不断挖掘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和亮点、管理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其次,根据企业特色和亮点,确定企业案例编写的主题和线索,搜集整理本土化案例教材相关的各类数据和素材,并让承担案例教学的教师参与本土化案例的调研编写工作。第三,根据企业实践和本土化案例库建设,让任课教师讲授自己亲自调研、亲自编写的本土化企业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四,为增强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还可以通过企业观摩学习、案例企业的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延伸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本土化案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打造高水平案例教学团队。

(三)丰富本土化案例展示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广度、深度是衡量本土化案例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提高学生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关注度,教学案例展示的手段载体、方式方法非常关键。传统的文字阅览、案例导读等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共鸣。要采取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化传播途径、立体化教学方式和情景化案例手段,全面生动还原案例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生动场景。包括通过案例背景材料、案例音视频、相关新闻报道、图像动画、企业现场观摩、企业家对话、岗位实习实训等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示案例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本土化案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此外,案例教学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通过QQ群、微信关注、好友圈等现代社交媒体平台拓展延伸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并邀请本土化案例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作为案例教学的参与者,共同参与案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总之,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仿真性、情景化案例场景,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本土化案例教学由单纯的事中案例讲授环节,拓展延伸到案例活动的事前调研环节和事后分析追踪环节,实现全程化的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益和效率。

(四)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提高本土化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土化案例教学是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对事件的简单回顾和叙述,而是要通过本土化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调研,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学生可以在提供的案例素材中找问题,可以借助互联网找问题,还可以到企业实地调研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带着问题参与教学,是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和关键。其次,要学会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手段和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精准的确认与衡量。最后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案例角色扮演、场景模拟、小组讨论、工作座谈以及方案策划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组织、宣传、沟通、协调、社交、表达、写作及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创新完善以应用型人才�

(五)加强本土案例教学的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色

本土化案例教学离不开本土化企业,由于各地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不同,不同地域的商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背景以及企业家精神等也各不相同。企业案例教学表面上说的是事,但实质上反映的是企业的文化和企业家的精神。因此,本土化案例教学离不开不同商业文化背景下各地域企业家的文化与传承。在中国的商业文明中,涌现了包括赋予浓厚地域特色的“晋商”“徽商”“浙商”“豫商”“粤商”等不同特色的商业文化与商业模式。因此,要积极推进广西本土化企业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与改革,不断探索挖掘、总结分析和凝练打磨广西企业经营管理特色和广西企业家精神,不断总结提炼完善本土化企业文化,弘扬传承“桂商”文化精神。通过基于“桂商”文化为引领的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广西人学广西案例、了解广西行情和企情”的基础上,增加“弘扬传承桂商文化”的新内涵,拓展本土化案例教学的外延,凝练广西本土化案例教学的特色,不断提升本土化企业案例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冯俊萍 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夏旭晖,廖晓明,陈建付。工商管理案例本土化开发的困局和出路[J].企业导报,2010(12)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八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69-001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盲目地制定一些遥不可及的目标和虚夸的口号,要注意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使企业文化真正能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2.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的可衡量性

每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都要体现出效果,并且可以用量化标准来衡量效果,使企业领导者和企业员工一目了然,为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明确标示。

3.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性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某个人或某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层面的事情,是全体企业员工、各个层面均要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客观合理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提炼与设计

企业文化始终浸润在企业的历史长河中。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事件和人物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企业的精神和理念。这个原理孕育在企业的各个时间段和各个层面的人群中。我们称之为“老中青”原理,它既包含时间概念,又涵盖人的因素。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核心精神的方法:

1.选人

按照“老中青”原理,挑选几个贯穿企业整体发展过程的人,几个工作中期的人,几个工作一年左右的人;高管层、中层、基础层面的各几人。让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在企业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以三到四个为限。

2.汇总

把上述人员的描述由专人记录归纳汇总,统计出出现率最高的人和事,或者语言。

3.分析提炼

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三、企业文化的强化与培训

1.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

全体员工可以分时分批进行,首先是培训被大家提及频率最高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在企业中具有“核效应”,可以放射性地影响别人。培训师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企业文化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这样,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2.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

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具体方式是,每个月,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在本部门本月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或本系统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企业文化中心;由文化中心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个最符合企业核心精神的案例,作为企业的典型案例;年底,在12个典型案例中,再选择一至两个最能代表企业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全年的典型。这样,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企业的核心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企业文化理念�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

3.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

企业文化要与制度相结合,使之量化、具体化。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使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与企业的核心精神相吻合。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九

【关键词】海外并购 案例分析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海外并购作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以期做大做强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不论其并购的动机是什么,海外并购已成为重要形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无论是数量还是交易额都令人叹为观止。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569亿美元,并购数高达272宗。在如此高交易额、高并购数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率同样令人心惊,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十分之三的大规模企业并购真正创造了价值,即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都以失败告终。如此高的失败率令人深思,盲目的进行海外并购,不仅无法得到预期的价值,反而使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企业在进行决策之前,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如此多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都陷入困境?怎样并购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将运用多案例分析,选取中国海外并购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意图找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的主要原因,在以后的并购中可以引以为戒,真正实现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及案例介绍

(一)案例介绍

(1)失败案例―上汽并购双龙、中铝入股力拓。2004年10月28日,上汽与韩国双龙汽车达成收购协议,以5亿美元的价格高调收购韩国双龙48.92%的股权,后增至51.3%,成为其最大股东,这在中国反响很大,号称是“中国汽车企业首个跨国并购”。收购后不久,麻烦便接踵而来,中韩文化的冲突,让上汽最终无奈折戟韩国双龙,2009年初,双龙最终申请破产,这场耗时四年、耗费40亿元的跨国并购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尾。

(2)成功案例―吉利并购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成功签署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相关知识产权),把总收入超过自己20倍的豪华车巨头沃尔沃轿车收入囊中。

(二)案例选择原因

在2002--2013中国企业年度有影响海外的并购案例中,之所以选择上述案例,原因在于:第一,上汽在并购双龙中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没有考虑到韩国工会的因素,由于不了解不重视文化因素而导致这场失败,是跨文化管理导致海外并购失败的典型案例;第二,吉利并购沃尔沃作为成功案例当选的原因在于,吉利首先是一家私营企业,政府色彩比较淡化,其次吉利在并购过程中的各方面配合完美,具有高效的并购团队,是海外并购成功的典范。

三、案例分析

(一)失败原因分析

上汽并购双龙,看重的是双龙除对RV、SUV的研发独具优势,希望通过控股双龙获得其品牌知名度和制造技术,以找到通往全球市场的捷径。但在实际并购前,上汽并没有对双龙进行深入了解,双龙之所以会出售海外股权,主要问题在于其经营不善,上汽接手后并没有去触及双龙的最根本的问题,后续无作为。上汽注入资金后,甚至没有进一步进行整合,在并购中忽视中韩的文化融合。由于工会组织十分强势,罢工威胁屡屡发生。

上汽公司缺乏前期资料收集工作,盲目进行并购,对对方工会文化等跨文化方面认识不足,收购之后又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得后期大笔投资打了水漂。

(二)成功原因分析――PEST理论分析

Political。吉利是一家私营企业,政府色彩比较淡化。同时吉利收购沃尔沃一事,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对其成功收购起到关键作用。

Economic。受2008年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2008年9月,沃尔沃轿车在美国的销量骤降51%。于此相比,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在危机中保持增长。此时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正是吉利收购福特急于出售的沃尔沃的最佳时机。

Social。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远大,市场正需要像沃尔沃类的安全环保汽车,同时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人们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

Technology。我国汽车行业技术落后,在技术层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国内市场急需引进高档车生产核心技术。

除去上述宏观方面的影响,吉利本身经验丰富,充分准备,考虑各种风险并做好应对措施等条件同样为此次并购增加了成功率。

四、启示与结论

在这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风险重重,前期准备必不可少,没有完美的事情只有完美的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次要建立有效的并购团队,对收购进行了充分的精心准备;同时,企业在海外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有效进行跨文化管理对于企业整合至关重要;最后,要了解和研究投资经营所在国当地的法律制度,同时也在提醒中国政府加大对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

机遇与危险并存,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中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熟悉被并购方的公司问题乃至其所在国的法律规范,真正实现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桂芝。上汽集团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柴坤。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D].湘潭大学,2012.

[3]季永伟。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2.

[4]王中美。从中长期目标失败谈中国海外并购战略的优化升级[J].世界经济研究,2012.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十

论文摘要:企业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企业文化逐渐从一开始专家学者关注和呼吁,发展到有远见、个性的企业和企业家重视;从企业开展文化培训,发展到走进大学讲堂,成为管理学诸多专业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企业文化正以全新的思路和视角使企业管理得到升华,但也正如哈佛大学主讲企业文化的佩恩教授所说,“这门课是全新的”,其极具时代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驱使我们在传统教育观念还盛行的当今,加强对大学企业文课教学的理性思考。

一、企业文化教学探讨价值之当下定位

1.满足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大学教育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著名管理学大师程思危曾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缺少资金和技术,而是缺少管理,缺少现代企业管理。”当今世界正在实现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转变,与工业时代经济增长边际递减效应相比照,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增长呈现几何递增现象,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 企业文化管理克服了传统管理中重视物的因素,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是一种发散人的思维、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管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日本二战后的发展奇迹中可见一斑。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也曾指出:“国家的富强靠经济,经济的富强靠企业,企业的发展靠企业文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备受国际资本和市场煎熬的同时,也正在利用全球化的浪潮,全力以赴地以后发展国家的优势来发展自己,成为全球制造大国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企业要强大,实现管理的“跨越式”发展,在全面推进科学管理的同时,文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的责任,对高校企业文化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有利于促进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

2.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目前的大学教育模式是传统式教育占主导,往往既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大众教育模式下大学卿顶利就业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正如保罗·罗莫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大学体系没有培养私有企业所需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我有卫见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一方面是社会急需大量的人才,一方面是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处于待业和半待业状态。出现这种就业和需求两难境地,原因很多,在这里不作理性的梳理,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大学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改革。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管理专业的课程,对其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素质,保证顺利就业。

3.满足大学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企业文化虽是纷繁复杂的大学课程中的一门,但作为一种对现代教学模式的一种探讨,是共性与个性相连接的。对其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思考和凝炼,对其他课程乃至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实施“再现型”教育向“发现型”教育的转变,实现教育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提升,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动意义。

二、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困境

1.主体实践基础缺乏。受我国高考招生制度的影响,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基本上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所谓“十年寒窗”,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和感性知识,有些人连企业最起码的印象和概念也未具备,给企业管理类课程教学增添了难度。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现代教育教师角色将“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企业文化是实践性和社会性极强的学科,教师丰富的实践知识是不可缺少的,但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平时可利用的企业“资源”也很少,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的往复,理论和实践脱节,苍白无力。

2.课程体系和教学环境成熟度不高。企业文化是个新兴学科,十几年前才引进中国,要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完备的体系还需要时日,有很多尚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可供实习的单位较少。在目前的中国,特别在内陆地区,企业文化做得好的企业很少,原则上企业文化教学实习单位可以随机选择,但要真正把握企业文化的塑造真谛,到优秀企业进行文化实习是最好的选择。其次,可供教学选择的国内案例较少。国外虽有不少优秀的案例,但总的来说,“他山之石”味道较浓。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健全,一些优秀企业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同样不成熟,今天是企业明星,明天就可能陨落,如三九文化与赵新宪等,给企业文化教学经常带来尴尬和无奈。特别是企业文化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很多企业还是建设真空。

这些困境和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交织在一起,迫切要求我们打开思路,规避误区,抉择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此乃本文立论之根本所在。

三、企业文化教学之当下对策

对企业文化教学对策进行探讨,不仅在于对探讨价值和当下困境的解读,同时也建立在对企业文化两个基本特点的认识之上。其一,企业文化的人文性和艺术性。 “一半科学、一半艺术”,这是对管理学的真实写照。管理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企业运作,牵涉到环境和人两个方面,而环境和人都是变化的,形成解决问题途径的不唯一性,这也就是管理的艺术性。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与文化学的结合,在强调科学与人文并重的同时,其艺术性更强,个人的创新思维和人格魅力更突出。其二,企业文化的实践性。企业文化教学提供的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种思维范式,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突发和多变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鲜明的实践性。

当我们把关于企业文化的这些认识和感悟,放到现代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来思考,也就是定格在学习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时,那么教学改革方略便很清晰了,“企业文化课的受训目标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上,重在创造性思维与实际相结合,并将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审美艺术的引导渗透其中”,为此,应将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科学考核融为一体,构建多维立体化教学平台。

1.艺术化课堂讲授。每门课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运用讲授法能够使传授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在给企业文化课讲授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饱满激情的同时,也增添了驾驭难度。讲授中要把握要领和技巧,做到繁简得当,方式多样,抓住问题链,层层深人。有些章节以口头激情表述为主,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体现企业文化的特点,如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的体系等。有些章节要增加信息量,以多媒体课件展示为主,如企业使命、企业价值观的讲解,企业ci的设计等。有些章节枯燥无味,没有提炼价值,为避免引起学生听课的厌烦,可采取学生自主探讨式。

2.经常化案例教学。管理实践的无限性和管理者接触实践的有限性是一个很难协调的矛盾,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诞生了。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案例教学可改变课堂呆板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被德国心理学家称为“顿悟”和“发生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内化知识、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hills教授所阐述的nih现象,即书本知识的时滞性。企业文化强烈的主体艺术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在教学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案例教学,把随堂开展和专堂进行相结合。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难度要适中,篇幅要适宜,答案要有启发性,不求唯一解。案例的选择要宽方位,做到国际(如丰田、ibm、微软)和国内(如海尔、联想)案例相结合,成功和失败案例(如“太阳神”的陨落、“巨人”的败北等)相比照,经典案例和人为设计案例相补充。

3.多样化实戏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教学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引导学生把外在的社会认识变为内在的社会经验的过程。企业文化教学的实践性环节应多样化,主要应采取两种形式。其一,请有经验的企业管理者开展讲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就聘请江淮汽车公司有关人员来校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讲座,效果较好。其二,抓好教学实习这一关。针对目前学生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较少的这一现状,某些学校采取的“分散实习—相互交流—总结提高”的实习模式很有借鉴价值,可广泛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教学中,可把这种形式与重点实习基地建设、模拟实验室建设结合起来,做到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现场实习与虚拟实习相补充,构建立体化的实习模式和效果。

4.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模式。“若不把新的科学理论及时渗透到教学当中,就会出现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运用现代技术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的选择。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投影、幻灯和视频,进行现场模拟教学,实现虚拟现实,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企业现场,企业文化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借助现代技术的载体,将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5.科学化考试考核。素质教育的关键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考什么和怎么考,企业文化是一门主体性和实践运用性很强的学科,不能只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而是要把案例分析、教学实习、模拟课堂结合起来全方位开展,进行加权平均,这样的考试也就更科学,也更有价值。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十一

一、目标企业简介

(一)P公司简介

P公司始创于1995年,是由德国投资3000万欧元的外资企业,其产品是半导体引线框架。主要客户包括PHILIPS,STS和SANYO等大型跨国公司。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具备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能力。2005年,新加坡N.V公司收购P公司股权。关键事件:2006年3月底,新任总经理在公司门口增派保安,要求经理级别以下的员工在离厂时必须接受金属探测检查,引发信任危机;同时,一改以前不分级别,所有员工统一在公司饭堂排队就餐的方式,将经理以上人员的就餐另行安排,同时降低普通员工伙食标准。导致员工集体罢工。

从深圳市搬迁到东莞市是P公司早在并购时就已经制定的方针。2006年9月,总经理通知公司搬迁到东莞后,员工的底薪不再按照深圳市的标准(850元)计算,而将按照东莞的标准(690元)计算。当人事部提出安排经理会议共同讨论时,遭到总经理的拒绝。通知发出后,员工再次罢工,同时有80%的员工在一周内辞职。

(二)F公司简介

F公司是一家领先的电子连接器件设计商、制造商和供应商,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通讯、数据、消费品、工业与仪器设备、军事与航空、能源和交通等领域。主要客户有:IBM、MOTOROLA、NEC、PHILIPS、DELL等世界闻名的一流企业。2005年9月,F公司的控股母公司将股份售让给美国B公司,从而拉开对F公司跨国并购的序幕。关键事件:2005年11月,公司并购后,新董事会成员到公司视察工作。午饭时,董事会成员谢绝了到外面酒店就餐的邀请,要求到公司饭堂和普通员工一起就餐。到达饭堂后,董事们和员工们一起排队打饭就餐;有部分外籍董事吃不惯中餐,就只排队领取了水果。员工亲眼目睹了这个过程,认为新老板是值得信任的。2005年12月,为降低生产部门的报废,公司新任HR经理召开了经理会议,共同制定了员工的激励政策。新的政策中,要求将员工的绩效指标量化成具体数字,并由各个部门自己决定相关的目标数字。而对于制定好的绩效目标,公司将分月和季度进行考评。凡达到目标的,不分级别,一律按比例进行奖励。该政策出台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K公司简介

K公司是日本独资的电子公司,成立于1992年,在小家电制造行业里举足轻重。公司奉行日本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员工流动率极少,从而保证有经验的技术力量的稳定性。2001年3月,K公司被出售给香港“建高”公司。关键事件:2001年3月,香港“建高”公司总经理宣布,新的KEN公司将在1―3年继续留任现有的日本管理者;同时对大陆员工许诺,一旦公司职位出现空缺,将优先考虑内部提拔。由于人员几乎没有出现变动和流失,公司的生产与经营也稳步进行。

二、目标企业访谈研究

主要采用现场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结合相关资料收集,来获取一手的访谈案例材料。本次研究工作选择的三家目标公司,属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典型跨国外资企业。访谈对象为企业中的员工和中高级管理人员。

(一)研究过程和访谈提纲

(1)请阐述您自己看到的目前的公司状况。(2)您对公司此次的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的成败如何评价。(3)如果您认为此次文化整合是成功的,那么您认为原因有哪些?如果您认为此次文化整合是失败的,那么您认为原因有哪些?您认为影响文化整合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为了保证获得最直接的一手资料,对以上的样本企业全部采取现场访谈的形式,访谈对象都作为参与文化整合的关键决策人或执行者。在对访谈内容进行了书面记录后,再整理成为三个访谈案例。

(二)综合案例分析

通过对目标企业的共计17位职员进行访谈,获得了较为丰富的一手资料。整理的三个访谈案例见表1,各个公司的文化整合访谈调查情况见表2~表4:

(三)文化整合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整理出在跨国并购中影响文化整合的三个关键因素,即组织公平感,员工满意度,权力距离。

1、组织公平感。所采访的三家企业中,所有企业都认为员工感受到的组织公平感是员工愿意接受整合文化的关键所在。员工所感知的组织公平包括组织的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两个方面。P公司的员工普遍认为公司整合后没有公平的分配和程序;F公司的员工则普遍认为组织很公平;而K公司的员工则认为在整合前后对组织的公平感受没有大的变化。

2、工作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不仅仅体现在对旧文化的怀念,也会体现在对现文化的不信任。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强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的时候。一般来说,欧美的企业都会比亚洲企业显得强势一些,因此,如果是欧洲的企业文化和美国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如果是欧美的企业文化对亚洲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往往会变高,此时文化整合会比较容易被接受;反之,如果是亚洲的企业文化对欧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的满意度将会降低,此时的文化整合就比较难于被员工接受。对P公司的员工而言,因为满意度在公司整合后急速变差,导致对领导的满意度差,对同事的满意度差,对报酬的满意度差,直接导致在半年内连续发生三次集体罢工事件。

3、权力距离。从权利距离方面看,港台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多采用家长式领导,决策权比较集中,员工的参与程度较低,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对香港企业和日本企业而言,由于两者的权力距离都相对较高,差别不大,因此在这两种文化间进行整合时,企业员工不会明显感到权力距离的变化,因此也不

但是,对法国和美国企业,以及新加坡和荷兰企业而言,由于它们之间的权力距离相差都比较大,因此在这几种文化间进行整合时,企业员工将明显感到权力距离的变化。此时,如果是由权利距离高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乐于接受,此时权力距离将引导文化的整合向成功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是由权利距离低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高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难于接受,此时文化整合将难以顺利进行。就K公司而言,文化由香港公司和原先的日本公司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并没有感到明显的不同,在这方面的消极影响也较少;F公司由美国公司带来新的文化对原先的法国文化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公司的权利距离明显缩小,公司的人事、关系更加融洽;P公司则有新加坡公司带来新的文化对原先的荷兰文化进行整合,员工普遍认为公司的权利距离明显加大,对工作环境也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三、结论

影响跨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过程的关键因素有三个,分别是:

(一)组织公平感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组织公平感成正相关。组织公平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也同样重要。丧失公平感的文化整合很难继续。而且感知的组织公平感越高,企业文化整合的过程越顺利;反之,员工感受的组织公平感越低,企业文化的整合就越艰难。

(二)权力距离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权利距离相关。由权利距离高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低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乐于接受,此时权力距离将引导文化的整合向成功的方向发展;而如果是由权利距离低的企业文化向权力距离高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员工将会难于接受,此时文化整合将难以顺利进行。

(三)工作满意度

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十二

[关键词] 企业案例分析;校企合作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工程实验班;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2?0029?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实验班试点开设“企业案例分析”这一亮点突出的课程,主要采取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授企业技术案例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加强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氛围的认同,并由此为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这是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业内涵的做实之举,也是新形势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一、企业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的特点与现实意义

案例教学法[1,2]始创于1870年,由哈佛学院创立并引入教学,现已成为很多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及能力为目的教学方法[3]。

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以讲授分学科的知识为中心,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重在“认识问题”,课程提供在该学科领域内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缺乏针对性,因而问题的答案也往往是惟一的;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以研究“问题”为中心,重在“分析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实践经验,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及其背景,学习、研究如何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样的问题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合理解决方案[4,5]。

企业案例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将已经完成的企业实际项目,按照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其中的技术问题进行精简和整理,使得企业技术案例中涵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理论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者对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将企业技术案例引入教学工作中,能使学生对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不再感觉抽象,能清楚地理解各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和具体作用,从而牢固掌握各知识点。同时,案例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实践的详细过程,结合实际的生产工艺,以及通过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由此可以积累经验,为毕业后将从事的实际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案例分析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认识与理解,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在课堂上得到良好的融合以及运用。这一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手段,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及与企业专家的互动,学生可以了解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一些企业的基本特点和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家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和条件,了解和掌握企业技术问题的基本处理方法,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案例中的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做好融入生产实践的思想准备,并形成一种“乐于走进企业”和“勇于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企业案例分析教学实践

1. 教学模式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3+1)高级工程试验班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我校试点的一种特种试验班。“企业案例分析”是该工程试验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培养方案中一门亮点突出的特色课程。本课程主要采取聘请企业专家来校讲授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并由此为学生和企业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企业专家通过讲解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关材料及其加工方面的技术难题、产品缺陷、质量事故处理等具体技术案例,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工程试验班的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企业技术的重要性,了解企业技术研发、实施和管理的基本程序,为后续走入企业,将自身培养成卓越工程师而奠定基础。同时,企业专家通过该课程的讲授,有机会直接面对学生传授创业和攻克技术难关的经验,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吸引学生去企业实习、调研,甚至就业。学校通过该课程的这种特殊运行模式,达成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由此促进学校和企业对工程试验班学生的联合培养。

“企业案例分析”开设在工程试验班正在学习专业课程的第六和第七学期,每学期各24学时,共24堂课。课程以专题方式进行,大约分为15-18个主题,由学院具有丰富的企业合作经验的老师组织和主持。课程内涵分两个层次,即第六学期的核心主题是“企业技术问题及解决案例”,侧重于企业自主解决的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问题分析;第七学期的核心主题是“企校技术合作案例”,侧重于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的技术问题分析。

第六学期,作为引导和动员,课程首先由学校有经验的教授讲述“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布局与现状”,向学生系统介绍我国有色金属的产业布局、行业形势和企业现状,以及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重要地位与突出优势,使学生对于未来可能服务的行业和企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其后,学校聘请了国内或省内一些知名企业的技术专家,尤其是在行业内事业较为成功的校友,以专题形式为学生讲授了“铜加工技术企业案例”“CONFORM连续挤压铝管技术企业案例”“建筑铝型材生产技术企业案例”“内螺纹铜管生产技术企业案例”“铝铜加工模具热处理技术企业案例”“铝材铸轧技术企业案例”“医用金属材料”“电力机车用铜材料技术案例”“离子镀膜技术案例”“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等典型技术案例。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能有效地将正在学习的技术原理与该课程企业专家讲解的实际生产技术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

第七学期,学生的专业课程大部分已学完,且已经完成了企业生产实习,对企业的技术问题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个学期开始,首先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系统介绍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的基本模式和运行程序,并分析相关案例。其后,聘请企业专家以及部分与企业有紧密合作的本校教授,结合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的政府资助项目、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材料预研项目、军工配套项目等,以专题形式为学生分析其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模式,使学生深刻认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合作的方式方法。最后,作为本课程的总结,由本校老师以“卓越工程师的成功之道”为主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两个学期来所接触到的企业专家、了解到的企业、学习和思考过的企业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等等,引导学生综合思考造就卓越工程师所需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鼓励学生为寻求成功之道而努力完善人格修养和知识体系。

2. 教学效果

“企业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一年来,我们全程跟踪了每一堂课,获得了许多新的体会与经验。实践表明,“企业案例分析”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教学效果。企业专家们不仅为学生讲述了一些具体实际的技术案例,而且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成功经验,有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与创业勇气。课堂上,企业专家们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些技术问题有非常深刻的理解,甚至有位公司老板立即邀请一名学生去他的公司工作或开展研究。企业专家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与学校老师的授课模式明显不同,这一点让学生感触非常深刻。“只有去生产一线,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这是学生们真实的表露,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对企业技术的兴趣,明确了自身定位,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奠定了知识和心理基础。

后阶段对于企校合作案例的分析,更加让这些学生认识到作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技术合作的重要意义。从教学合作到技术合作,从人才培养到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是推动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最佳模式。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从学生到工程师,从精通技术走向企业管理,使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开设的独特模式,同时也增进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学生普遍认为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工程实践综合训练,获益匪浅;企业则获得一次很好的推介机会,有效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经初步了解,通过这两个学期的校企合作教学的开展,第一届材料工程试验班大约有5-8名学生与授课专家的企业达成了硕士期间的实习协议,同时促成了3家企业与学校老师达成技术合作。

当然,对于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成本与教学效果的矛盾问题、企业教学队伍的稳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正是下一步深入改革过程中将着力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案例分析”是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教学的新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中南大学材料工程试验班以聘请企业专家授课的方式开设的“企业案例分析”这一特色课程,是一次创新之举,是教学改革中的一次有效尝试,为校企联合教学树立了典范。在新形势下,促进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实践教学,正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润莲,张向利,叶进。案例教学法及其运用[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24(4):102-105.

[2] 吴安平,王明珠,王继忠。案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02,12(5):22-23.

[3] 杨丰玉,陈英,杨柳,等。企业案例贯穿课程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8):77-80.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篇十三

一、广西桂林市桂柳家禽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背景下,为实现企业目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被该企业广大职工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准则。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它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

广西桂林市桂柳家禽有限责任公司以守法诚信、涉险求存、勤奋精细为企业理念,要求员工守法、文明、竞争、务实、勤俭、细致;倡导认真、安全、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采用不讲关系,唯举德才、能者升级,差者降退的用人机制。为跳出贫困而勤奋,为改变命运而努力,为提高价值而求进,为人生辉煌而拼搏是该公司员工时刻铭记于心的企业精神。

二、学校以多种形式引进企业文化,培养适岗性人才

1.开办“桂柳家禽班”,订单培养人才

从2007年开始,每年在新生入学时从新生中选出60名学生组成“桂柳家禽班”(简称“桂柳班”),单独编班。根据桂柳家禽公司要求,按照教育厅同意的教学计划对“桂柳班”的学生进行专项授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定岗培训,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为毕业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2.聘请企业骨干为兼职教师,宣传企业文化

学校每学期聘请3~5位桂柳家禽公司的骨干及优秀员工担任兼职教师。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专业技术知识外,还注重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灌输,让学生了解公司的企业理念、运作理念、员工理念、管理理念、用人理念、企业文化精神等。通过2年的校内教学,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尽早适应岗位要求,将其打造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设立企业内实训基地,感受企业文化

2007年学校在桂柳家禽公司设立实训基地,2010年该实训基地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企业内实训基地。公司为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提供350平方的实训场所,使学生置身于“全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教学实训及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全在实训基地进行,亲身的工作体验及与公司员工的亲密接触,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爱企业、爱岗位、爱同事的热情。

4.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专业知识

2006年起,学校每年寒暑假安排专业教师到该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为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实践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

5.设立“桂柳家禽奖学金”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奖励品学兼优、勤于实践、勇于拼搏的学生,2007年起,桂柳家禽公司在学校设立“桂柳家禽奖学金”,每年奖励金额达20000元。获得“桂柳家禽奖学金”的同学优先聘为该公司员工。奖学金的设立,一方面对该公司进行了宣传,提升了公司形象;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该公司关爱学生、关注人才、唯举德才的用人理念。

三、引进企业文化意义重大,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对中职学校而言,引进企业文化,建设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意义十分重大;对企业而言,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养成教育也是企业引进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学生而言,受到企业文化的陶冶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所以,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最终将形成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1.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目前,各中高职学校都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大多数学校都将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制作一些牌匾或悬挂一些宣传标语,将校园文化浸透到学生的内心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将企业文化以多种途径引进校园,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体验到企业的文化精髓对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进校园能够极大地解决学校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管理、促进教学研究、扩大学校声誉,意义十分重大。

3.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

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拥有一批实干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职业能力强的员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能够从早期培养准员工的综合素质,优中选优,为企业储备人才。

4.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个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就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而言,学生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表达、文字处理、数学应用等一般职业能力外,还需要具备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忍受寂寞、应急处理、精细灵活、团结协作的综合素质。企业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身所欠缺的职业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中职学生成人成才。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范文(最新13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