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最新21篇)
2024-09-13 20:33:24 1级文库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20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一篇
在阅读了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学的经典之作,更是一本充满智慧与人文关怀的指南。
首先,书中提到的“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一问题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时常感叹时间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种种任务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然而,苏霍姆林斯基却给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建议: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他认为,读书是节约时间的有效方法,因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课和关注学生。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背景、兴趣和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这不仅需要我们有高深的学问,还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他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阅读的好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职业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时刻铭记书中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二篇
宋代词人苏东坡说过这样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高尔基也曾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手捧书籍,潜心阅读的身影,应是世间最美的姿态。
今天,在我的读书分享开始之前,我想和大家讲述一个关于娜娜的故事。
娜娜的故事
“陈老师,看看你班的娜娜,地理课上又睡着了。”唉,记不清这是科任老师第几次跑来我的办公室告她的状了。
娜娜,长得倒是挺不错的,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活脱脱的美人胚。但是一上课,她的状态就令人头疼,逢课必睡,每睡不醒。至于她的学习成绩嘛,若是哪次考试能够考及格,那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为此,多少次,我气急败坏地冲进教室。当着众多学生的面点她的名,大声呵斥,甚至敲打她的桌子,把她的书翻倒在地。而今,历史还要重演吗?那么,之后呢,之后的之后……她依旧趴在桌子上,怎么办?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终不得其法。
就在我踌躇焦虑之际,学校给我们八年级语文组送来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从此开启了我们快乐阅读的智慧之旅。通过我们语文组的这些活动,我们与伟大的教育家对话,汲取养分,解除困惑,走出迷茫。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她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时是一种乐趣,真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他们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读到此处,我顿时心头一热,有了一种“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于是,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纸杯,在办公室里倒上一杯热水,不动声色地来到娜娜身边,把她轻轻地唤醒,然后慢慢弯下身子,轻抚她的额头,对她低语:“娜娜哪不舒服呀?不舒服可一定要告诉老师,这样趴在桌子上,老师会很担心的。”
听到我如此一反常态的话语,娜娜惊愕了,抬头望着我:“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不会再犯!”“老师,相信你!”我坚定地笑了笑。
有时候,教育很复杂;有时候,教育又很简单。简单到只需一句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
过去,我为孩子们无厘头的吵闹,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伤透了脑筋。我不喜欢这样,他们偏要这样。有时候,我不得不声色俱厉地予以禁止。但情况并未因我的急躁而好转。还好,我想起了这个故事。还好,我遇见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写在最后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而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
老师们,我们选择的工作,尽管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未必就是我们生命的燃点,因为仅有外部的光和热是不够的,燃点的能量更多来自于内部。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教育却潜藏着巨大的魔力,那便是唤醒。我想需要被唤醒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自己。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体验的过程,阅读到达哪里,教学就到达哪里,教师视野的边界就是教学的边界。教师思想的深度就是教师育人的厚度。
让我们都做一个带有书香气息的老师吧,在书香里畅游,与文字无语相对,读它的渊博,它的哲理,它的睿智。漫漫教育路,因为读书,因为感悟,因为体验,我们知行合一,我们把读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三篇
城市的喧嚣、娱乐的浮华、旅游的休闲、电话的纷扰,我们如何能建造一座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牧场,读书吧!静下心来读经典著作吧!随着“营造书香校园”读书热的掀起,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深深地吸引着我,一种心灵的静寂,一种久违的感动充盈着我的心灵。我急切地把我的些许感悟记下来,与同仁们共勉!
感悟一:读学术著作,走出死抠教科书的浮躁现象
是啊!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需要有一个“专业引领”的氛围,读书便引领你进入书中与大师对话,领教大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而我平时只关注数学学科杂志的教学论文,品味名师的精彩案例,往往断章取义、人云亦云。因此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断裂层,看问题不尖锐,都停留在表面上做文章,所写教学论文在逻辑上缺少严密性和深刻性,从来没有静下心来真正地研究教学。我们每天捧着一本教科书,找些相关参考资料,每天重复着往日的教学行经,跳不出现有的.教学方法。读了苏文以后,我找到了答案:要善于琢磨一些学术著作,不断地补充教学技巧。
感悟二:读心理学教育学等书,摆脱情感教育的浮躁现象
我们每天忙碌着备课、上课、批改等事情,似乎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在儿童心理特点、情感方面研究甚少。当学生犯错误了,我们很少蹲下身来听听学生真实的声音,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来个气势汹汹的批评。当学生的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时,我们画上一个大大的叉,再来个重做,方能解决心头之气。不管好学生、差学生,我们都一样的教法,虽然有人提出分层教学,可实际上又有多少人在实施着呢?而苏教育家却编制了一套专门供学习困难学生做的习题集。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说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在心灵、情感上的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有助于创设情意融融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如何深刻了解学生的心灵、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呢?那还是多读书、多思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四篇
俗话说的好:“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是在看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的确,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就需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生活中的种种事实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能学的好!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但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建议: “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所以我们要思考……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五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学的著作,更是一本引导教师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提升教学质量的指南。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书中关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的讨论让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各种任务接踵而至。然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深意的建议: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他通过一位老教师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课,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不够,而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其次,书中关于兴趣的'培养也让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的情况。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提出的一些建议,如将课上得有趣、让学生发现知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意识到,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帮助后进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等问题,都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这些建议不仅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提供了改进的方向。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每位教师认真阅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六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创设情境教学,而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好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的放失的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紧张和迅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在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悬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掀起一轮学习高潮。例如,我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前,首先我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在两张看似相同的吸水纸(其实一张事先用淀粉液处理过,另一张用清水处理过)上,分别喷洒适量碘液,结果被淀粉液处理过的吸水纸变为蓝色,被清水处理过的没有变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掀起了一轮学习高潮,同时还启发了渴望探求真理的`心理。
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应根据课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有机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充满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在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教育著作之后,能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究。同时,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了不足。我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七篇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学生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想一想,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其实真是这样的,“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我所缺乏的也就是这一点,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想想自己,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好,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但闲暇时又懒得动,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现在觉得自己还年轻,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足以能“应付”小孩子,然而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而读书的这种意识更应该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
年轻的我对于教师这个行业还存在着比较稚嫩的想法,而学习对于我来说是补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名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八篇
书中例举了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这段答话开启了一个窗口,使人看到了教育的一些奥秘,那就是多读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流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当你需要将一种东西表达出来时,你就会发现,你的心里好象装了好多的东西,这就是知识的储备。我们常常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可见读书与学习、工作、和生活是多么的密切相关。
一、读书与教育
在全面实施教育现代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么他的“圣贤书”也是教不好的。读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样会使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成为我们所具备的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粟,在教学生活中,也能应付一切,可游刃有余,而不会将工作当做一种负担,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才能让知识成为“源头活水”,才能从根本上丰富知识的储备,才能随时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读书的过程,也是填充教师的职业底气、练就育人的`职业本领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做到了坚持读书,做到了以书为友,让读书真正成为习惯,才能用一生来备课。
二、读书与文化修养
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来自哪里?——来自读书,来自不断地学习。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而文化更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更反映一个人的内涵,更标志着一个人的品位。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宋代欧阳修读书讲究“三上”——马上、枕上、厕上。鲁迅把读书比作海绵里挤出来的水。如果我们不读书则如无本之腐木,无源之死水,教学生命不会长久。只有不断地读书,才不至于言语干瘪,言之无物,才不至于产生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尴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我们要利用一切闲余去广泛涉猎。要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挤出时间,见缝插针,捧书静读。倘能如此读书,我们的知识何愁不渊博深广,资源何愁不源源而来,教学何愁不富有新意、出神入化?功到自然成,谈吐之间定会口吐珠玉,妙趣横生,教学定会心应手,挥洒自如。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让教师都成为翩翩学者,谦谦君子,让校园溢满书香。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我们要读尽天下好书,养足人间正气,让我们尽情地读吧,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课堂因读书而彰显华彩。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九篇
记得在我小时候,人们把叫幼儿教师为孩子王、擦屁股老师,幼儿教师在教师这个群体中的地位是很低的。而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在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的时代里,幼儿教师开始慢慢的被人关注,慢慢的被人重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年青一代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幼教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幼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始有清醒的认识,形成如此广泛的重视。也因此,幼儿教师的队伍竞争日益激烈,幼儿教师面临着生活、工作上的压力,如何给自己减压,做个幸福的`幼儿教师呢?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做个美丽的幼儿教师一文,我深感一个美丽的幼儿教师应该既有语言、行为、仪表等外在美,更应该具备有涵养的内在美。
1.幼儿教师的外在美
语言美,幼儿教师的语言要童趣,迎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师的行为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榜样; 幼儿教师的仪表,主要指一个人的容貌、姿态和衣着服饰。幼儿教师的服饰端正、健康而不娇艳,朴素大方而不奢侈小气,整洁高雅而不拖拉。教师不是服装模特儿切忌过分时髦;教师不是舞台演员切忌化浓妆……总之,幼儿教师外在美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自我形象,时时处处都要考虑自己给孩子们的影响。自觉的以自己的言行使孩子们具体感受到美的存在。
2.幼儿教师的内在美
罗丹说:“我们在人体中敬仰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形象,更是那种能使人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作为一个幼儿园的教师,作为一个党员老师我觉得内在美就是应该热爱幼教事业,一颗爱孩子的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文化水平,为人师表,终于职责。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它繁琐而细小,不仅需要保证教育还要关注幼儿的保育;不仅需要搞好班级常规工作还要进行环境的创设……如何从这些琐碎的事情中解脱出来,带着轻松心情去开始每天的工作。正因为幼儿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他教师,她才可以在聆听孩子的童言无忌中开怀大笑,在欣赏孩子的稚嫩舞蹈中放松释怀……这就是幼儿教师特有的优待,是其他教师群体所享受不到的。真因为有了这样的优待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成长过程中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就像有人说:爱是江河,浇灌着今天,滋润着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关爱的。在平时的工作中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每一给孩子,使孩子们能够真心的喜欢我。愿意和我玩。或许有时,他们需要我们适时的提醒或批评,让他们浮躁的心沉淀下来;而有时侯他们也需要我们的表扬肯定,让他们失落的心变得自信起来。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只要我们用心关爱他们,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得到,也一定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回报你。
不记得哪位诗人曾这样评价过女人,他说:“女人如花,美丽娇艳;女人似水,悠远绵长;女人如钢,坚韧挺拔;女人如针,缝进去的是点点细心,缝出来的是悄无声息……”是啊,美丽的女人,坚毅的女人,体贴的女人,宽厚的女人,该是怎样的让人欣赏至极,向往至极的美丽风景啊?我喜欢这样的女人,并努力做这样的女人。这并不代表我只关注漂亮的外表,我更期望自己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孩子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虽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不再年轻不在貌美,但岁月的沉淀又给了我另一种美:走过十年幼教生涯的我对工作充满自信,这个时期的我也更加成熟稳重了。不是吗,今天我还能站在幼教这条战壕里,和许多比我年轻许多的同事们共同竞争,你能说我不美吗?哈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还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分析,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书中关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的探讨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日复一日,忙碌而疲惫。但苏霍姆林斯基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答案: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他提到,一位老教师之所以能上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是因为她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节课。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眼前的教学任务,更要注重自身的持续学习和成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其次,书中关于“兴趣的秘密何在”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建议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他还强调了教师对教材和事实的态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只有我们对所教内容充满热情,才能感染学生,让他们也爱上学习。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他特别指出,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扩大阅读范围尤为重要。通过阅读,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为他们挑选适合的书籍,并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多思考。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阅读的好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一篇
这本书是由有了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的B.A.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里面的一百多条对于中小学生教师的建议,有实践故事和理论性。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是非同凡响的!
从开始对孩子的解读和教师的意义到教育的工作以及教育的引进,这是有着真正教育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做出的。
书中的一些的事情写得非常的详细。是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定型都与家长,老师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家长和老师之间应该保证的一种良好的关系,两者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应该好好的商量解决。
每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教师的时间除了为孩子们上课,还要许多的时间为孩子们的课程、未来而努力着,我们教师的时间应该就如鲁迅说的这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是我们为了教育事业的付出。
对于学习,要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心甘情愿。要做到这样首先得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孩子从学习中早到快乐,一旦这样,孩子们就会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现在的学习当中,不要让孩子只从课本上得到知识,比起课本上的`知识,一下课外可能会让孩子懂得更多,我们要让孩子得到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都必须从小做起。
小学老师的责任是相对来说比较大的,所以我们应该要更加的懂得教育工作的内容,可以从书中,前辈那里获得相对的知识,但我们也应该好好的让自己对孩子们负责!
这是我对于《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所明白的,我们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本书对于教师来说实在是意义颇大。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二篇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经常苦恼于如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效果检查等一系列问题,终于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概括本书第60-65节的内容,我认为要解决好以上问题,苏翁给了我们以下建议:
一、教会学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把“不断地记诵和死记硬背”称为“畸形的脑力劳动”,认为“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到发展。”因此苏翁肯定地说道:“必须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就是因为他们不会阅读!”
我们教师都深有体会,哪个学生阅读的多,那么他(她)的语文成绩就好,理解力也强。因此我们一定要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读思结合,让那些词汇变成美丽的音符,在孩子心中弹奏响诗的琴弦。但是阅读,也不能只读教科书,因为“思考习惯的形成,在决定性的程度上是取决于非必修的阅读的。”
二、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
记得刚踏上讲台的一段时间里,教案写得特别详尽,而且教学内容几乎能背下来。课堂上原样把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倒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不敢稍有疏忽,如果哪节课没有讲完,甚是遗憾。考试时,学生成绩不理想,便一再埋怨学生:“我都讲过了,你们为什么还做错?”讲过了,学生就一定学会了吗?读过《给教师的建议》才明白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知识搬家,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更牢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用自己的思考指挥学生,使学生折服和钦佩,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时间有限,要给学生多留思考的时间,教师必须精讲。“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在一节课上所需要的时间,不应超过5-7分钟。”“有经验的教师拿出5分钟、10分钟甚至15分钟,让学生去思考,精神集中地、独立地周密思考。”虽然我们的课堂时间不一定非得按这个时间分配,但我们一定要少讲让学生多练,每个学生都投入思考训练中,课堂注意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教师要做到精讲,还必须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目中有人,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才能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语文课堂上,哪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呢?本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特别注意利用草稿本”。我们每个学生也有预习本,除了预习之外,还用来听写生字、默写优美句段等。以后这个本子可以让学生进行新词造句、美句仿写、概括提炼、内容分析等一些促进学生思维训练的活动,这样课堂效率或许会更加高效。
总之,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把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展示给学生,从而完成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的人!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三篇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是有限的。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教师应该有一桶。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多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却让我受益匪浅,也深深地感动于他对教师,对教育的深刻剖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专业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同事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
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他的功之就是用他的终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与书籍接下深厚的友谊,与孩子结缘,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让时间控制在自己手中,让备课成为一种乐趣。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四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教育的普遍规律,还深入探讨了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他的这种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
书中提到的许多建议都非常具有实践价值。例如,他建议教师要学会合理管理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他认为,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他还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指出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这些建议都非常符合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书中还谈到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因此,他建议教师要将课上得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他还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这些观点都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充满智慧和人文关怀的好书。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建议,更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职业追求。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时刻铭记书中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五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教育著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一位慈祥、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对话,他的思想、智慧和经验都深深地滋养了我的心灵。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所打动。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需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一理念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方向,也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其次,书中关于“教师的精神生活”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拥有充实、健康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问题。他鼓励教师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一建议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本身,还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魅力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建议,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等。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和具体,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为我提供了改进的方向和思路。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让我感悟深刻、收获颇丰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六篇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我感触颇深,启发受益匪浅。我来说说对“教师要养成写教育日记的习惯”的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写作四十多部专著,六百多篇科学论文,而且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而我每个月完成两篇教育随笔、一个教学案例,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没什么好写呀,写什么呢?不就是每天上课、下课、处理些鸡毛蒜皮的事吗?同样是教师,我为什么总觉得无话可写、无事可说呢?
现在看完这两条建议后再想想:其实我们身边并不缺乏可写的东西。有时候同学间的一次争吵、一句话语和家长的一次交流,都可以点燃我们灵感的火花,只是我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等到再想写时已不留痕迹了。再有我觉得善于观察也是很重要的,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互相讨论的问题:哪些课堂效果如何,哪个学生喜欢插嘴,哪个学生能回答比较有创意的问题。我时常看了别人写了以后才发觉,我也有这样的事呀,为什么自己就不知道写下来呢?原来自己太粗心,不善于观察,教育随笔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要写好教育随笔必须做个有心人,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痕迹,随时随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会拥有很多的宝贵的财富。
所以,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教师们可以考虑写上面提到的三种教育日记或教育随笔。一是读后感;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借题发挥,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二是观后感,观看或访问一所学校、一节课、一个学生、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记录自己观察或访问的感受。三是做后感;既有学习,又有观察,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在改变中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和改变生活的过程叙述出来,就成为做后感。
记得著名教育家、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说过:“中小学老师,我是不大主张去进行对他们而言比较遥远的理论探讨,绝大部分的老师的科研可以是日记的形式,随笔的形式。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他们的主要作品就是教育随笔。日记教育就是有它神奇的魅力,我们就是要通过新教育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老师来领略这神奇,来展示这魅力。”他在发表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这样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理赔办法也写得一清二楚:“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这段话幽默含蓄地说明了写教育随笔的深远意义。
让我们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吧,因为那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之等教育家走过的幸福之路、成功之路。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瞬间吧,记录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记录自己的酸、甜、苦、辣,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留在美好的记忆中。
让我们与教育随笔共同成长!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七篇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仿佛走进了一位慈祥而睿智的教育家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教育智慧的精彩阐述。我从中感受到了教育的温度,也领悟到了时间管理的艺术。
首先,书中关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的探讨,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教师,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种种事务让人应接不暇。但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读书是节约时间的有效方法之一。他提到一位老教师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每一节课,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眼前的忙碌,更是长期的积累与准备。我们应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其次,书中关于“兴趣的秘密”的阐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精彩呈现,更是对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的考验。我们要用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来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来说,扩大阅读范围更是改变他们学习状况的有效途径。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在思考中进步。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启发的书籍。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也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八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之作,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这本书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教育艺术的精彩演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一位慈祥的长者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首先,我被书中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所吸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各自的天赋和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流程,而是一种充满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艺术。我们要用心去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用爱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其次,书中关于“教师的精神生活”的探讨也让我深受感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各种问题。他鼓励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激励他们。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建议。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帮助后进生等等。这些建议都结合了生动的实际事例和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受益匪浅。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的选择和技巧的运用,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总的来说,《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的书籍。它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会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努力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家长信赖、社会尊重的优秀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十九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了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不仅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而且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些基本上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读着他的这本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指点迷津。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也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困惑,总感觉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每天从早忙到晚还是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备课,上课,批改,加上大大小小的活动……我也深知读书有多么重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可说是我们一生的收益,可是我们该怎么做呢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时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我记得上学期我在所执教的班级中就明确的提出"每天读书半小时",我这样要求着学生,可是我自己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那么什么时候读书呢我曾经提议学生读书可以利用晚上放学完成作业后或者早上起床后。其实这两个时间段也是我们老师读书的好时机。当然每天读书半小时也需要下决心。只要你有了决心,不管多忙,你就一定能找到这半小时。桌子上放一本,沙发上放一本,床头上也放一本,在你有意无意能读书的'地方都可以提前放上一本书。
由此我更想到了学生读书,若是能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墙报等,在其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妙词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面就大大地提高了。
当然,平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讲故事,其他学生听故事,这样一方面调动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就能通过听故事,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从而产生爱听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
不过,说说容易做做难,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反正我觉得我还没有很好地做到。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一张卷子,即使做错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样的。虽然有时也想改变,但最终总是不了了之。我想今后我一定要从繁重的教学中抬起头来,多看,多想,多实践,多读书,争取和学生一起爱上读书。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二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一本教育经典著作。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书中关于“个性化教育”的论述让我印象深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有效。他建议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同时,他还鼓励我们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注。
其次,书中关于“时间管理”的建议也让我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要学会合理管理、规划时间,提高效率。他建议我们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和目标。同时,他还提醒我们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这些建议让我意识到时间管理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自身发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建议。例如,他建议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鼓励我们要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他还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建议都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
总之,《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好书。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第二十一篇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的情感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
承接着孩子的火星,这沉甸甸的分量和责任也提醒着自己,我也是带着追求做一位好老师的愿望来工作的,我和学生的愿望火星在学校相逢,这成了我努力想做到的:在专业上可持续发展。如果把工作生涯比作一篇高影响力的论文,那么过去的一年多教师经历则是开头的序和引言,而《给教师的建议》恰恰是质量很高的一篇参考文献,所以我得好好引用指导自己以后的工作方法。
关于专业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修养。一页页的读完,一点点地在体会心理学知识的身影。如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提高阅读水平;利用多种记忆技巧提高学习方法;利用能力发展观让兴趣与挑战同在,提高后进生成绩。这些理论深入浅出的渗透到实践中,指导和启发着我,在后续的教学中膜拜学习,迁移到课堂实践中。
关于时间分配和阅读:每个阶段关注的点不同,想法也不同,在教四年级学生时间管理的课堂中,也引发了自己对时间的思考。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阅读二字点出了平衡时间的关键。整本书出现频率最高的建议就是:阅读。
教师如何备好课上好课,阅读。你想上好一节课,不能仅仅是把这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罗列出来,或者绞尽脑汁去想课堂上的串词,这样的课上起来看似很好,实际上往往会忽略学生的需要,忽略学生的课堂状态。好的教师注意中心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的脑力劳动。为了教好自己任教的学科要充分学习关于此学科的知识,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要讲的问题会游刃有余的多。学生甚至是后进生如何学习和阅读?对于一般学生,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思考,边记边思考。对于后进生更是这样,要给他们提供单独的题或书籍,让他们逐渐体会阅读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自己的阅读书目,自己收藏一定的书籍。此外,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教学质量,甚至德育教育也离不开阅读。
关于自我教育:作为教学新手,一直在反思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小学生对所有的老师都崇拜,而初中以后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受欢迎的老师要学识渊博,授课水平高,公正亲切有个性等等,对照下来任重而道远。不过在学校的大家庭中,每一位老师都有我要学习的财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学习,我才能更好的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教育,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然这篇工作论文的最精华部分还是在操作方法和设计,这些还需要在课堂时间中磨练,我会在这一百条建议的指导下继续努力!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最新21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