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2024-10-02 18:49:23 1级文库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由1级文库精心整编,希望在【绿色建筑】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一

关键词: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 建筑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nergy consumption by transition. Our country each year 16 billion square meters of new building area for only 33%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gas-guzzling building, building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ed for one third of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is urgently needed.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green building in main design and design schemes are summarized, can for the gree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energy-saving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绿色建筑的定义

不等同于室内花园、立体绿化,“绿色”是一种概念,是指不会危害环境且能够充分利用环境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绿色建筑”被定义成: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四节一环保(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以人为本;与周围环境协调;节约并再利用资源。

2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以人为本

确保住户的健康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设计中应采用无毒或低毒材料,如选用Voc含量最少或无甲醛的建材,吊顶和墙尽量采用低毒性或无毒涂料,地面装修应选用硬木或陶瓷;在选择材料、机械系统和建筑系统时尽量减少密封膏、木制品、织物等潜在污染物的使用。合理组织自然通风,引风入室,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提高水质,若有条件应选用直饮水。防止电磁场辐射、噪音等对人造成不良影响。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在人们需求与节能之间达到最佳平衡。通过改进建造方法和细部设计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2)降低能耗

绿色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关注建材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还应考虑生产该建材所消耗的能源。在保证结构安全和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地选用回收利用率高或者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为减少运输途中的能耗,应尽可能地选用当地生产或出产的原料。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很大,因此节能设计应以建筑本身为重心,通过改善建筑体形,如长宽比、平面布局、体形系数等,可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另外,改善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合理设计建筑的门窗、墙体、热缓冲区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3)合理利用资源

风能是开发方便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安装风力发电和风力致热系统就可以将风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太阳能则是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可以建造太阳能电力墙和太阳能光电玻璃或者太阳能光电屋顶,将太阳能转化成建筑所需的能源。降低废弃物的产出和能源的投入是绿色建筑的内在要求。废弃建材,如木制品、钢材、铁器、混凝土构件等,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用到新建筑中去。

4)降低环境负荷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注意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建筑垃圾、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的负荷降到最低。建筑生产中消耗的大量能源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设计人员应具备环保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较小负荷的材料,如绿化混凝土、生态水泥、家居舒适化和保健化建材以及高性能长寿建筑材料等。建筑设计应考虑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污染,设计方案应便于施工,减少施工产生的能耗并降低其带来的环境负荷。

5)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

选用耐久性好的建材可以减少材料的维护、更换,节约费用,并能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设计人员应采取适应性改变、灵活性设计等策略,充分估计用户的不同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益。比如,材料和施工工艺都相同,自适应性差的户型可能在若干年后不再满足使用功能,难以改造只能拆除重建,而可以灵活变换的户型使用时间则较长,相同时间内,后者生命周期的能耗明显低于前者。

6)满足经济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环境性选择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投资成本常被误认为比普通建筑高得多,实际上,如果采取综合性的设计并加强管理,从长远来看,绿色建筑费用可大幅度降低,获得良好经济效益。举例来说,绿色建筑由于节约了能源可以大大降低建造成本,而自适应性的设计理念会显著地降低其后期费用,因此,绿色建筑的整体效益十分可观。

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1)建筑内部结构要素的实现

①能源利用的实现

实现绿色建筑对能源的充分利用,应将建筑节能置于首位,不仅需要优化常规能源系统的设计,而且要注重利用绿色能源。作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人员,需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注重建筑的节能设计;二、探索新能源的优化解决方案;三、在能源方案与建筑艺术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例如,对建筑的制冷、供热系统及围护结构进行节能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降低电能消耗;优化建筑物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选择合适的建筑布局,例如,错开布置高、低建筑有利于建筑通风,另外,建筑单体应保证有足够的迎风面;合理进行平面设计,例如,减小护结构面积,合理组织穿堂风,营造宜人的室内环境。

②声光环境的实现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平面设计时,为降低噪音,应在在背向噪声源的位置设置卧室;设置隔音或者在住区沿路栽植绿色植物可降低噪音。在绿色建筑的光环境设计方面,室内照明应尽量利用自然光,提倡使用节能灯具,鼓励使用如太阳能等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另外,还要注意防止周围建筑玻璃的产生光线折射及其它光污染。

③水热环境的实现

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之一,应同时考虑水量及水质。绿色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及雨水收集系统;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景观用水须进行专门设计。热环境的实现也十分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除应满足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之外,还应满足住户,的供热舒适度。一般地,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宜为24℃~27℃,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另外,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采用制冷、采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

2)建筑外部要素的实现

建筑外部要素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绿化上。首先,建筑外部设计时,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绿化,扩大草坪面积、减少硬质铺地,由于乔木绿化效果明显优于草坪,应尽可能多地种植高大乔木。为营造宜人的小区环境,应尽量采用具备渗透性能的如格状铺地砖等生态铺地。其次,绿化应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可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等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攀升,能源短缺问题已日益严峻。绿色建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设计人员应结合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运用各种节能环保技术及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不断改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质量、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真正实现建筑设计的绿色节能。

参考文献

[1] 卜一德。 绿色建筑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二

关键词: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存在困难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更高的需求。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一个新的要求。对此,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从自然环境入手,提出了绿色建筑这一新的建筑。绿色建筑将 所以,将目前建筑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改进,是使绿色建筑项目实施的最佳方式。

一绿色建筑介绍

绿色建筑师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节约土地的使用、节约水资源、节约木材的使用,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的。绿色建筑与当下人们所的居住建筑物存在很大的差异。绿色建筑从材料的选取到绿色建筑的使用都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尽量减少绿色建筑中合成材料的使用,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为原则的绿色建筑物的建设,给居住者接近自然的感觉,能够缓解居住者因为生活或工作而产生的压力,使之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绿色建筑所表要突出的是“绿色”,与当下建筑的绿化不同,当下建筑的绿化是在建筑物的周围种植绿色植物,增强建筑物整体的美观,而绿色建筑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其建设与居住都尽可能的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绿色建筑的室内温度、室内照明、室外环境等都最大限度的应用自然资源,将污染自然环境的可能性降低。例如,绿色建筑室内的照明问题,有效的利用光能,采集光能将其转换成电能,将其储存,供照明灯使用,使照明灯发光,解决绿色建筑室内照明问题。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遇到的困难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绿色建筑受到各方人士的议论和探讨,主要认为绿色建筑这一项目的实施有很大的难度。仅从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一个方面,就将绿色建筑中实施的难度体现出来。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上存在的困难具体表现为:

1.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困难

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采用项目管理,是通过有效的利用、人员、设施、方法,达到绿色建筑物建成的目的。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以保护自然环境为主,对绿色建筑使用的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行管理。而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上出现管理人员在对率色建筑建设进行管理时要对绿色建筑的每一个方面都进行考虑,保证绿色建筑物污染环境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增大了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上的困难。绿色建筑项目施工前,管理人员要对绿色建筑使用材料的购入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绿色建筑使用材料是环保性的;对绿色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建筑施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强调施工中杜绝一切污染环境的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行为,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与绿色建筑的设计图纸相一致等相关方面。绿色建筑的后期完善阶段,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相对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需要进行的管理工作少很多。主要是绿色建筑物施工后剩下的材料、设备、用具等处理工作有进行,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绿色建筑的施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绿色建筑的建设所进行的项目管理上,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与绿色建筑所需要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对于绿色建筑新增的绿色要求难以有效的完成,对绿色建筑建设的标准难以掌握,成为绿色建筑的门外汉,根本无法有效的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

2.管理模式选择存在的困难

通常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是根据建筑项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而对于绿色建筑所采用的管理模式,根据绿色建筑实际情况出发,目前管理模式中没有适合绿色建筑管理的模式,造成绿色建筑管理模式上出现了困难。由于绿色建筑项目对绿色等级要求较高,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绿色资讯小组,对绿色建筑项目涉及绿色要求的问题上予以解答并提出具体的建设措施。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解决实际建设中污染自然环境的问题、达到绿色建筑的绿色要求、保证绿色专项资讯小组的工作顺利进行等等很多难题。所以,要能够有效管理绿色建筑项目中存在的对界面的问题,就要对项目距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改进,使其适用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绿色建筑项目是建筑项目中的一个特例。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是以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适合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所以,绿色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将其改变成适应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管理模式。

1.选择基本的项目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有四种类型,即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承包、性建造管理、风险型建造管理。项目管理服务是将建筑项目委托专业的管理团队从建筑项目前期的可行性到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服务。项目管理承包与项目管理服务相似,对建筑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主要的区别是项目管理承包直接与施工人员、材料的供应商等签订合同。代来性建造管理模式是集建筑设计、建筑项目承包、建筑施工共同推进的方式进行管理。风险建造管理是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对建筑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风险最小化的管理方案,对建筑项目进行管理。绿色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需要对环境污染、绿色要求、绿色专项资讯小组等相关方面进行管理,保证绿色建筑项目有效开展的一种管理模式。选择项目管理承包模式为绿色建筑基础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在项目管理承包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变,能够灵活的应对绿色建筑项目中的问题。

2.基本管理模式的改进

对项目管理承包模式进行改进主要是使其能够将绿色专项咨询小组的工作和有效的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建设中,绿色建筑建设中对于绿色要求能够准确的实施。所以,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改进的方式是将绿色专项咨询与项目管理承包整合的机构模式。项目管理承包责任人与绿色专项咨询小组签订委托协议。促使专项咨询小组、项目管理承包商、施工承包商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调,将绿色建筑项目所提出的绿色要求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应用于绿色建筑项目具体的施工中,并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具体的施工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绿色建筑达到要求和绿色建筑物的质量。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一项保护自然环境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从建设到使用,都是以利用自然资源为主,如太阳能、风能、热能等,促使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状态。然而,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大的困难。绿色建筑项目管理与当下存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增加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的难度。所以,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还需要从设计、管理、施工等环节上不断的加强和改进。

参考文献:

[1]蒋慧杰。PMC项目承发包模式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2005.

[2]吴芳。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工程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04.

[3]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1.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三

关键词:生态学,绿色,视觉魅力,人文魅力,共享空间

色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有视觉,就总会感觉到只身处在色彩世界之中。在光谱中,从排列顺序看(红。橙。黄。绿。青。蓝。紫)与色彩的兴奋到消极的激励程度是一致的。处于光谱中间的绿色,被称为“心理平衡色”,以它为界限,可将其他各色划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类色彩。因此,绿色往往被用来调节平衡视觉感受,消除视觉疲劳。

“生态学”(Ecnology)以绿色为象征,而绿色又是自然界植物的象征。人类与生俱来的对自然与绿色植物的强烈认同感与亲近感及其带给人类的安定感,使得绿色植物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营造活动中始终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和建筑环境,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1 绿色植物的视觉魅力

“建筑仅仅是环境的一个部分,建筑美从整体上说是服从于周围环境的”建筑作为稳定的不可移动的具体形象,总是要借助于周围环境恰当而和谐的布局才能获得完美的造型。而绿色植物则赋予了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实际上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也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景观。虽然现代资源共享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审美取向的日渐趋同,使建筑风格的同化现象不可避免,但迥异的建筑室内外绿化景观却为城市面貌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景观,这种不易消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幢最不易磨灭的印记。

2 四季更迭的绿色景观

四季变换的姿态,颜色,气味和随风飘动的秀影使建筑外部空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其微妙的动态变化,使原本凝固的音乐也变的灵性起来,并在各个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风姿和魅力。绿色景观在空间和时间纬度上的变化,不仅为人创造了丰富的交往空间环境,而且架起了建筑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其或优雅,或自然,或绚丽的外观自然而然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呼应和限定。

3 变幻的色彩

色彩最能引起人们的情感联想,绿色植物千变万化的色彩更增添了建筑空间的迷人魅力。春季欲滴的青翠,夏季蓬勃的盛绿,秋季灿烂的金红,冬季寂静的冷绿,使建筑造型和外部环境在一年四季变换出生动的表情,穿上不同的迷人外套,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心理和视觉感受。

4 绿色植物的人文魅力

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因其姿态,生长特性的不同常被人们赋予独特的个性和品格,从而表达出一定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绿化严谨而对称,呈现出了肃穆庄重的气氛。山东曲阜孔庙成列的松柏令人肃穆起敬。勒。柯布西耶的流水别墅,镶嵌在绿林之中,成为举世之作。纵观各个时代的建筑文化,都能觅到植物被赋予神圣象征含义的踪迹。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巧妙互借和融合是中国私家园林的精髓所在。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住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在传统园林中,建筑虽是配角,但那些植物的选择,花木的精心配置,无不使人产生无限遐想,为园林增添了非凡的自然魅力和人文魅力。论文参考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不仅表现在建筑与其依附的自然基地上,同时,还反映在建筑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外部自然环境的沟通上。

当代建筑的“共享空间”,除了解决建筑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之间的关系上,还直接将自然环境从室外引入室内。在室内设置喷泉,溪流,瀑布,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联想,流水的波动,反光等特性使空间出现动与静的变化。

从外部空间到建筑内部,绿化可以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加强空间的内在联系。室内交通地带的绿化处理可以起到引导人流和空间导向的作用。论文参考网。在大型开敞式室内空间里,绿化起着划分室内功能范围的作用并能强化空间的自然品格。室内植物,做为室内特殊装饰和陈设部件,充满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是一般的陈设品不可代替的,形成特殊的空间节奏。

世界现代派第一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Le cobusier)曾经说到:“建筑对空间的占有是存在之第一表征;然而任何空间都存在与环境之中,故提高人造环境的物理素质及其艺术性,就必然成为提高现代生活质量的重要构成因素。”建筑始终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论文参考网。现代工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环境污染严重,人逐渐远离了大自然。在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城市居住空间里,人们开始寻找失去上午大自然,渴望一切自然要素重新回到生活中来,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中竭力创造充满阳光,空气,植物和水的清新环境。使建筑与自然融合,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建筑在绿色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杜庄,2004。5 《建筑设计方法论》

[2]朱保良,1991.8 《室内环境设计》

[3]张文忠,2003.4《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4]赵国清,1996。9《色彩构成》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四

关键词:绿色建筑;基本现状;解决策略

一、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述

虽然社会一直对于绿色建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却欠缺了解,以为绿色设施就是绿色建筑。事实上,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各个阶段,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力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氛围和环境。这种绿色与人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草坪、树木有所区别,是总括抽象的一个概念,意指建筑与生态和谐无扰。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研究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地质特点进行建筑施工,并尽量就地取材,十分灵活和高效,因地制宜,有效的结合建筑学、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全程关注节能和环保,促进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绿色建筑其实是通过将建筑建设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使建筑本身就能与环境和气候相互作用、相互调解,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时常进行横向对比,结合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改进,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国外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美国学者麦克翰早在1969年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的论著标志着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问世。而随着能源危机之后,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的丰富理论和成熟技术,其中派克教授的“自给建筑”理论十分具有代表性。派克教授通过设计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废弃物提供能源的住宅,结合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置以及沼气装备让整件房间自给自足,舒适自然。而欧洲对于绿色建筑也十分神往,“顶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等等营运而生。丹麦则尤其注重主动被动式节能一体化,海上风车园以及“日与风”住宅区也都成为了绿色建筑的著名景点。

・ 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相对于国外飞速发展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发展相对较慢。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沿海地区、大城市等地的绿色建筑项目居多,根据现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较少。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七年前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已由十个建筑项目取得,而其中杭州的绿色建筑开发水平最高。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国内讲究从建筑朝向、地势、布局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除了建筑密度、设计、单元组合等进行设计,并更多采用当地已有能源进行温度和通风的调解。而且设计方面十分注重文化风貌的保持,使绿色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绿色建筑施工方面,避免扬尘、降低噪音、有效处理建筑垃圾也都得到了实现,施工中也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三、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加快,绿色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大势所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无疑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普及度不够。尽管绿色建筑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多数人眼里绿色建筑就是种花养草,不懂得绿色建筑的真正意义。而且,绿色设备如何使用对于较多人而言不够熟悉,对于住宅系统如何按照设计理念使用也不甚了解。其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未能得到有效施行。关于绿色建筑,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应规范,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技术标准。然而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不 再次,绿色建筑政府支持度不够。作为一个新兴建筑理念,绿色建筑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项目,更需要来自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除了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还需要在立法、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调整,来强化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将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引进和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建筑设计学以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解决当前绿色建筑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可以开展一些项目体验活动,还应当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其次,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除了设计应当保证实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施行,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规划完成。唯有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项目完工后能够真正达到绿色建筑项目的标准,尤其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环境负荷小,并保证灵活的设计得以实现。还应当加强绿色建筑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以保证专人专责,确保项目的圆满实施。另外,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绿色建筑积极性。笔者建议政府能够提供立法、税收、信贷全方位的支持,同时,绿色建筑相应的设计应当得到更多推广,确立更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师考察标准和制度规范,让绿色建筑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四、总结

尽管我国目前与国外绿色建筑在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但国内的绿色建筑仍发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还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倡导和政策支持,以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和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正远。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4,22.

[2] 张爱华。 浅谈我国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2,04.

[3] 汤丹。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五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征;设计

Abstract: Energy-saving building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also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a worldwide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green building.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layout development resource is managing model society, green building has been the high attention and been experts recognized, ordinary people on the green building also holds the affirmative attitude.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内涵

1.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2 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

1.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的特征

2.1 规划选址合理

正确的选址,是绿色建筑正常、有序、稳定发展的基础。选址,包括区域的规划和单体建筑两方面的选址。传统建筑仅注重单体建筑,而不重视区域规划,由于采用商品化生产技术强调标准化、产业化的建造过程,造成单体建筑风貌大同小异,而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特征,强调采用当地的原材料,尊重当地的人文、自然和气候条件,最终达到的效果可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空间。

2.2 节约资源,减少能耗

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是绿色建筑的出发点。传统建筑能耗非常高,可由此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做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能耗可降低70%~80%。德国设计的零能耗住宅,是绿色建筑节能的最佳案例。德国索贝克公司设计的R129 超级未来型绿色节能住宅,引起了广泛关注。建筑外皮采用人工材料,质地极轻且通透,承力结构也是由中空的碳素材料构成。建筑外表皮镀有低辐射膜,夏天阻挡热辐射进入,冬天防止热能量流失。一个可开启关闭的电子镀铬膜能使建筑外壳分级变暗或者完全不透光。在建筑外皮结构的外表面上设置了超薄的光伏发电膜,它只遮挡20% 的光线进入,但可以提供建筑所需绝大部分能源。轻质碳素合成材料板作为承载地板,上面设有地暖板,冬天可根据温度需求进行自动控制,中间还设有一种智能地板,提供能量存储的可能性,以及电、水、新风和电信管线接头的安装空间。室内在各个不同的功能空间没有固定的分割。可移动的单元核心由卫生和厨房装置构成,围绕这个核心单元可以安排不同的功能房间,如书房,卧室等。这种核心单元是建筑外表皮包裹着的生活领域唯一封闭的空间。

2.3 布局合理

传统建筑是封闭的,室内环境往往不利于人体健康,而绿色建筑具有合理的结构布局,适宜的朝向、型体,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系统,建筑的内外部采取有效连通,可自动调节气候变化,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2.4 弹性设计

大部分传统建筑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若根据居住者的需求进行再调整,会造成二次装修产生的巨大浪费。而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融和弹性设计思想,实现调整、变化、发展和持久等能力,使其能动态地适应社会和人类发展变化的需求,从而使绿角色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绿色生态设计

我们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其实是一种生态建筑设计之一,属于运用生态设计手法,来达到要求,绿色建筑被理解为是一个具有其自身机能的自然体系,并且建成后内部环境对其自身体系具有依赖性,它要求建成后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贯通与建筑的始终。这种循环跟生态界动物或植物的生态循环一样,所以我们才说绿色建筑也是一种生态建筑。生态设计的核心是“生态系统”本身,它需要一个对环境分析性的理解,这个场所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我们非生物因素,还有考虑生物因素,例如,对能源保护、气流、及声学等物理学机械性的设计,还有考虑生物学成分或者土壤因素,只有进行了整体的考虑才能算的上生态设计。

3.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论

3.1.1 生态设计的持久性

生态设计应该是持久性的,我们应寻找出一种方式来指导设计,用一种宏观的理论基础来指导我们设计,使之具有整体性和预见性。这种理论随着人们的不断实践,使其不断的完善,生态设计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依赖的作用或者被看做是动态环境(包括全球和地方的)连通性,我们进行生态设计时,为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生态建筑必须把它作用于地球生态系统和资源的消耗影响降到最低,并且设计还会对环境作出贡献,并且还可以修复和补救被损坏的生态系统。

3.1.2 生态设计的系统性

本身绿色建筑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系统,它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个微小环节,它不断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着输出及输入,如何将输出及输入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达到平衡,对整个大的自然系统是促进,不是破坏的,对与外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虽然我们不可能对环境决定的不影响或者是破坏,但是在自然环境可恢复和可承载的范围就是生态设计了,这里面说输入和输出包含很多方面。

4.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生态建筑的设计有很多种方法和标准,虽然我们可以把它量化处理,但我们在设计时候,还是要综合的考虑,从而保证所做设计对于我们的生态系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性最小或产生有益的作用。

4.1场地的生态价值

4.1.1场地规划,即考虑场地的生态价值,场地规划考虑包括建筑的地点、土方平衡、道路、地质情况、水文、河道、植物等,应考虑建筑物应建造的位置是对当地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最小的区域。

4.1.2评估当地的风作用,根据风的等级及发生频率来进行建筑物的场地布置,充分利用风的优势,减小风的不利影响,考虑风对行人及周边的环境的影响等。

4.1.3检查对其他建筑物和地面的遮蔽情况,要避免对邻近建筑物及地面发生遮挡,建筑物布置要考虑场地的日照间距,不要对邻近场地的潜在的日光能遮蔽。

4.2建筑物的功能

4.2.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合理的设计建筑物,首先考虑建筑材料,考虑材料的类别,考虑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和恢复潜力,主要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材料释放能量和二氧化碳的量。

4.2.2评估一下材料源流对环境的影响及生产中的能量的消耗及其影响。例如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考虑一下所使用资源是否为自然资源的消耗材料,如何谨慎的使用,对于材料是否能重复使用等都需考虑。

4.2.3评估材料的危险性,尽量避免采用具有危险性材料,如具有放射性材料。

4.3建筑物的运作

设计合理的建筑形式,建筑立面、使用太阳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空间热能的回收利用、自然降温,加大照明的合理控制等,这都是在建筑物运行时,我们设计应事先考虑进去的,尤其在通风系统上,如何大量采用自然通风,减少机械通风。还有如何通过绿化,来改善人得空间舒适度,还有在建筑中,如何采用高科技系统,达到合理的控制资源的使用,避免人为的浪费,例如水再循环处理、雨水的利用、中水处理、废水处理、对废材和热进行二次利用等,这都是在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和解决的。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六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是两个不可分开的部分,绿色建筑必须具备着节能的特点,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就是要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科技有了不少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深入开展。尤其是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在运营管理阶段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所以,对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一、绿色建筑与智能建筑

建筑在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内消耗了地球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材料,产生了全球24%的空气污染、50%的温室效应、40%的水源污染、20%的固体垃圾和50%的氯氟烃等。绿色建筑改变建筑业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持续发展。

智能建筑将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 建筑是智能建筑的平台,在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建筑这一平台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建筑智能化的内容、技术以及内涵均要随之扩展。

当今,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已�

二、绿色建筑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指建筑物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及对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来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使建筑物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一门新的、交义性的、多学科的应用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当今各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开发和利用智能化技术用于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及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舒适性,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率等。

1、BA控制技术应用

BA系统指楼宇自动化系统,它运用自动控制、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实现设备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保证建筑设施的安全、可靠、高效、节能运行。BA系统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空调与通风、供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冷冻和冷却水及电梯等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BA系统的功能主要有:实现机电设备的启、停控制和连锁操作;实时监测和存储设备运行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和存储设备的故障报警信号;实时监测和采集系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湿度、流量、电源电压和电流等;按预定的控制程序对系统的被控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使其运行在设定的范围;实现机组的台数控制和优化运行;采用综合措施实现节能运行;在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同时,提供远程操作和就地操作的功能;自动形成系统运行报告、设备故障报警报告及设备维修报告;提供的系统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记录等均可以以图形化界而显示;满足物业管理需要,提供数据分析报表;共享公共安全系统信息资源,进行设备控制。

BA系统设备的变频节能技术、先进的控制算法、综合控制策略可以通过减少设备运行时间或降低设备运行强度来实现节能,有效节约建筑设备能耗的20%一30%,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设备的磨损与事故发生率,大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维护成本。

2、建筑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建筑需要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热环境、光环境和声环境,因此,将冷热舒适、视觉舒适和听觉舒适作为主要指标,通过智能传感器等智能监测技术,采集、存储及分析相关数据,以便于对相应系统(如照明系统、遮阳系统等)进行统筹控制。

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空调与通风系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空气品质及其它影响冷热舒适性的环境指标,从而提高冷热舒适性。

通过智能化技术控制照明、遮阳及采光系统,自动调节室内自然光采集、灯光照度和亮度,从而提高视觉舒适性。

通过声压传感器采集噪声源数据,联动其他系统以限制噪声的传播,从而提高听觉舒适性。

3、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日显突出。目前,我国每年竣工建筑面积约为20亿m2,其中公共建筑约有4亿m2,2万m2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到4%,但能耗却占到建筑能耗的20%以上,其中单位面积耗电量是普通民宅的10一15倍。在公共建筑(特别是大型商场、高档酒店、高端办公楼等)的全年能耗中,暖通系统消耗约50%一60%消耗,照明系统消耗约20%一30%。

我国的建筑运行能耗控制水平,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控制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有很大的节能潜力。通过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采集实际能耗数据,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建筑能源监测管理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管理系统,是实现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的软硬件系统的统称。它由各计量装置、数据采集器和能耗数据管理软件系统组成。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结构见图1。

图1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结构图

通过实时的在线监控和分析管理实现以下功能:

①对设备能耗数据进行采集监视;

②找出低效率运转的设备;

③分析能源消耗异常原因;

④降低峰值用电水平。

(4)通信技术应用

通信系统是现代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送服务。

随着建筑功能的不断扩展,信息化需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的电话语音通信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通信系统需要对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进行及时传输,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综合的通信网络。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大力推广,通信系统作为建筑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基础支持系统和重要技术手段,其应用领域更趋如何体现节能、环保、低碳及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为使用者提供绿色、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智能建筑的通信技术相关应用系统很多,分别用来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如数据传输主要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语音传输涉及程控电话系统、移动通信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会议系统、背景音乐与广播系统、同声传译系统等;图像传输涉及卫星与有线电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随着IP协议应用的不断扩大,利用IP技术传输数据、语音、图像等成为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将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人居环境。结合相关智能技术的应用经验,不断促进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促进绿色建筑的节能环保之路不断前进,充分重视绿色建筑以及智能化技术在节能环保上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践行我国建设环保型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七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建筑;发展状况

1. 绿色建筑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内涵

1.3.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3.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3.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八

照明作为建筑的第二大能耗项目,约占建筑能耗的35%,绿色照明是绿色建筑的题中之义。不论是中国三星绿色建筑评级标准认证、还是国际上最完善、最具影响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的LEED认证,都将照明节能指标体� 飞利浦提出了绿色转换,加速革新的绿色办公照明理念,开发出高节能的办公照明,光源,灯具和控制系统,为绿色办公建筑提供完善的绿色照明解决方案。飞利浦照明为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上海世博会会议中心,汇丰银行大厦等著名建筑提供绿色办公照明方案,其众多项目获得LEED认证。

“在过去的15年里,照明技术经历多次革命。对于一栋大楼而言,15年还是一栋新楼,或次新楼,但是对照明系统而言,15年前的照明系统则需要通过升级,才能达到绿色照明的要求。飞利浦通过采用包括LED灯具和控制系统在内的先进照明科技,和整套解决方案,让现有的办公建筑轻松升级为一个的绿色照明办公建筑。”飞利浦照明大中华区总经理梁汉峰说。

我们在上海的申隧大厦就看到了这样一个样本。申隧大厦是一栋多年前建成的建筑,其照明系统相对陈旧,能耗高。在整栋楼宇改造的过程中,飞利浦照明提供了低能耗,长寿命的T5 光源,并使用高效T5系统灯具和独立照明控制系统,包括日光智能感应系统,和人体移动感应系统,在能效,寿命,能源控制技术方面大大改善,节能达到50%,轻松提升了整个建筑的生态水平。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九

伴随着城市功能格局发生的优化升级,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也需要融进时代气息,由此我们提出了绿色工业建筑理念。这一理念突破了现代工业产业在现今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在满足城市发展需要的同时,营造了更友好的工业生产环境,弥补了现代工业产业在降能减耗方面的不足。本文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简要说明,并从绿色建筑的整体、单体、节能技术和绿色建材四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在工业建筑中的综合运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工业建筑;绿色;绿色工业建筑设计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节能减耗势在必行,传统的建筑发展模式已经难以继续,必须探求一条当下和未来、人口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尤其针对于高污染与高能耗并存的工业发展,实现节能、降耗、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理念,立足构造环境友好型工业生产空间,在工业建筑中加入绿色环保观,为现代工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补足动力,是未来工业建筑的风向标。

1概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指从建筑的整体布局、环境布置、单体考量几方面综合运用节能、环保、降耗和除污技术和应用绿色建材的设计理念,从而使工业建筑在投产使用后达到节能环保,降能节耗的目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近年来备受推崇,不仅仅是因为这种理念让工业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因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氛围,使现代工业行业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在把握整体资源的基础上,用简单的方法使资源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目的,进而使人类与环境实现有效协调沟通,在宜居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实现行业的产值增长。

2工业建筑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工业建筑中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高效利用,实现工业建筑的节能理念,降低工业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威胁压迫。在工业建筑中实现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科学的优化处理,合理的结构布局,节能技术的综合运用,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从而发挥工业建筑的节能环保效果。

2.1绿色工业建筑的整体化设计理念

在工业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中,需要具备全局观念,首先应该选取与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建筑环境,要综合考虑建筑地的环境、气候和资源并提高利用率。其次建构完整的结构布局,结合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对生产环节进行梳理并作出合理的建筑位置安排,搭配优化完善的资源节点,综合山川、水文、地质地貌等实地情况,设计出工业建筑的完整蓝图。最后对工业建筑的体型、间距、朝向和环境绿化带等具体环节进行安排调整。通过强调整体观念,优化工业建筑布局,使工业建筑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统筹全面,优化布局,使绿色工业建筑设计既得经济效益有得节能降耗。

2.2绿色工业建筑的单体化设计理念

在工业建筑空间中,不同的设备运转不同的工艺,产生不同的工业产品,造成不同的能量转变,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是绿色工业建筑的重要角色设定。在整体布局的总纲领下,针对工业中存在的能耗、散热、污染等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主要通过对单一建筑体内的墙体、屋顶、门窗的节能设计和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方面的合理利用来实现。同时要兼顾工厂自身的换热网络和生产布局间的能量、物料输送,将工业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工艺流程需要的同时,最大化的做到节能降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

2.3绿色工业建筑中节能设计的应用

传统的工艺流程与生产工艺中主要的能源是煤炭,然而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工业的发展必然面临着能源匮乏的局面,工业用能源必须做出改变。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的利用不再是空谈,有了现实基础的绿色工业建筑也不再虚幻飘渺。我们可以在厂址的选择中考虑这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进而加以利用,也可以通过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成果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比如说热泵节能技术,通过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低温热源再经电力做功转换为高温热源,进而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同时运用太阳能、风能技术进行发电不仅实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更降低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2.4绿色工业建筑中绿色建材的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行业中,混凝土与砖瓦是建筑的主要元素,然而随着环境承载力弹性范围的缩小与生态环境的恶化,传统的建筑元素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当前绿色建材的开发利用日益加强,使的建材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可以兼具环保功效,比如说一种新研制面世的玻璃通过添加化学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实现对有害气体的分解转换。另外在建材的生产环节,可以通过对废物的再利用再加工来减少能源的消耗,比如说回收再造出新型玻璃。同时也可以加强陶瓷、植物性混凝土、稀土材料等绿色建材的使用。通过绿色建材的使用使得工业建筑的建筑材料回收率高,减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工业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弥补了现代工业产业在降能减耗方面的不足,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同时,营造了友好的生产环境,让人与自然更好的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绿色工业建筑代表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依靠科技的力量,使工业建筑更美观、更绿色。

参考文献:

[1]于金华。探析绿色节能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6,(05):43.

[2]夏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6):108.

[3]吕贺。绿色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4,(05):189.

[4]童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2,(03):29-31.

作者:徐航航 单位: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第二篇: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探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健康意识的提升,绿色建筑是新时期建筑业的主要发展理念与发展追求,其重视的是降低污染及保护环境,倡导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在设计绿色公共建筑的过程中,对处理建筑信息的要求很高,要想较好地满足这一标准,就需要设计人员与时俱进地将先进的BIM技术应用其中。BIM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一种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其可为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活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有助于设计方案科学性、可理性的提升与发展。本文就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BIM技术;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应用策略

前言

BIM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管理形式,其与传统的建筑设计、造价管理等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将其应用到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可凸显出可出图形、优化性、模拟性、协调性、可视性等特点。具体来讲,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技术,就是将建筑设计中的各种数据管理用模拟技术展示出来,借助数字化技术的特点,有效管理建筑工程,以显著优化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促使工程按期完成,最� 那么,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如何应用BIM技术,是设计人员急需思考的问题。

1BIM技术在利用及节约能源方面的应用策略

在评价绿色公共建筑是否达标的诸多指标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能源的利用与节约,将借助BIM技术构建出来的可视化的三维建筑模型,应用到能对能耗进行分析的软件中,或者将其格式进行转变之后应用到能耗分析的软件中,以相关规范与标准为基础,与建筑所在地的气候气象数据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合理、科学地调整或优化建筑物的维护方案及设计参数,只要能严格依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施工,就可顺利践行预期节能目标,另一方面,借助BIM技术可较为便捷地对室外阳光辐射强度及辐射区域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将其当成优化与改善各种太阳能设备优化设计的依据,从而尽可能科学地对再生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并将建筑物外的植被进行优化配置,可更加恰当地将各种种类植物的栽培位置进行确定。并且,借助BIM技术还可对室内采光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以更好地应用太阳光,从而显著减少因过多使用人工照明设备而消耗的能源数量。

2BIM技术在利用及节约水能方面的应用策略

水资源是人们及所有生物生存过程中必须的重要资源,并且在评价绿色公共建筑等级时,也需要将水利用及节约情况考虑在内,但是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对这一因素的分析过少,再加上以往的计算方法过于落后,难以获得全面而精准的与水资源利用及节约有关的数据。如果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人员能与时俱进地将BIM技术渗透到设计过程中的话,就可借助建筑信息模式依照建筑物所在地的具体气候降水信息及暴雨相关系数,还可获得一个计算公式对应的数据库。具体来讲,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都是模拟采集雨水试验中可靠的技术平整,接着可根据收集到的雨水数据信息,结合各种特点的地貌特点,借助对径流的影响情况,极易建筑、道路及绿地信息的确定,以显著提高集雨量的精准度,最�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竣工后投入使用的绿色公共建筑在充分利用及节约天然水资源方面,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3BIM技术在利用及节约材料方面的应用策略

在评价绿色公共建筑的标准中,涵盖有建筑材料使用比例的具体标准,计入施工环境是安全的,且不降低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就可保证建筑总体重量超过10%是可持续利用的标准。假如使用以往的手段与技术,是难以实现计算精度的显著提高,从而无法满足新时期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需求。假如能将BIM技术应用到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就可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究其原因,是因为BIM技术具有十分强大的统计资料及信息数据的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可将建筑施工中需要的各种建材的数量精准计算出来,从而给工程建材配置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促使公共建筑顺利通过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另一方面,BIM技术可井公共建筑的暖通、电气、给排水、结构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其具有解决设计中各种专业设计方案存在矛盾及检查管线敷设情况等的作用,所以可在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各种冲突导致的返工及材料浪费等情况的发生,最终显著节约绿色公共建筑在各种建筑材料的用量。

4BIM技术在室外环境及节地方面的应用策略

在设计绿色公共建筑的过程中,是选择镜面高反射度的装饰外墙还是玻璃幕墙,失望照明设备是否有部分光线射入天空,是否对周围各种建筑的日照及采光等产生影响,这些复杂的问题用传统的计算方法很难获得科学的计算结果,而运用BIM技术就可快捷地获得理想的、符合标准的协调结果。这就需要建设单位为设计人员提供公共建筑的立面设计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总平面图等专项资料,第三方应提前做好采光试验,并撰写分析报告。主要提出的是,总平面图应详细标出周围建筑与设计空间之间的相邻关系;幕墙文件应哈该有说明光污染的细致分析;采光分析文件中应哈该有模拟计算的日照时间等。讲上述信息全部输入到BIM模型中之后,将其转变成日照分析程序支持的格式,在模型对其进行简单调整之后,就能模拟日照,将获得的模拟式护具制撰写成分析报告,从而可较好地预防因人为因素导致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出现各种失误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国家相关条文规定公共建筑四周的行人区的风速应不低于5m/s。这就需要建筑单位主动为设计人员提供公共建筑的总平面图,然后第三档对建筑周围的风环境进行模拟试验,试验内容应涵盖有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内的一般风速,如果试验结果不达标的话,应告知设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设计人员应将风速测试的各种数据输入到BIM技术软件中,在模型调整之后,进行模拟试验,从而得出风速数值,如果不达标,还应再次调整后进行试验。

5BIM技术在优化室内环境方面的有效策略

绿色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指标,涵盖有统一眩光值、显色一般指数、室内照度等,设计照明时应把自然采光、节能灯具等因素考虑到范围内,尽可能实现最优化节能效果,确保照明功率的正常密度值比现行标准低一些。一般的日光灯光色有日光色、冷白色及暖白色,依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相关建议,通常办公室中最适合的色温是冷白光。这就需要建设方主动为设计人员提供细致的产品性能介绍书、施工图等,并且照明施工图中应借助BIM技术对各种数据,比如日照相似性、风环境分析、照明分析等做明确解释。因为直射阳光通过向洋面,特别是朝向为西、东的窗户,会造成室内温度过高,为了实现遮阳目标,并且兼顾采光、通风等标准,遮阳材料与行驶都应精心选择。比如,西北向、东北向、北向的窗户最好选择垂直的设计方式;北向及南向的窗户应设计水平式这样设施;西向与动向的窗户通常设计有固定式遮阳板,其具有挡风、挡光等功能,但是维修难、成本高,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谨慎设计遮阳行驶,像活动百叶窗、反射阳光涂膜、热反射玻璃等都是近年来普遍应用的遮阳材料。在绿色公共建设设计中,活动遮阳设备的设计目的不是单一的遮挡阳光,而是对光照强度进行调节,因此设计人员应依据各种这样方式在改变照度方面的不同效果,恰当设计遮阳行驶,并尽可能符合室内自然光的需求。

6结语

总之,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过程中引入BIM技术,可使得建筑更好地符合使用周期中对各项环保性能的标准,充分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设计人员应将绿色建筑与BIM技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其共同发展,从而扎实践行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节能”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炜。浅析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门窗,2015,11:100+102.

[2]刘清菊,石晓娟,徐美林。谈BIM技术在绿色高尔夫公寓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6,01:202~203.

[3]张丽。探讨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6,19:113~114.

作者:王曦 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

随着世界经济与人口的发展,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已� 本文指出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建筑领域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的意义,中央重要指示和地方发展绿色建筑取得的成果,听出如何将绿色建筑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做好生态环境与建筑效益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实践应用

1绿色建筑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提出生态建筑的新理念。绿色建筑即是在建筑的使用寿命内,能够最大的节约水资源、节约用电、节约用地、节约建筑材料等其他形式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降低环境污染,提供给居民宜居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与发展,简单的讲绿色建筑就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建筑物。绿色建筑的理念,不只是单一的立体绿化,周围环境的绿化,是一种抽象的绿色概念。建筑物对环境没有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破坏生态环境平衡。绿色建筑的的要求在室内、外环境皆有体现。室内环境包括采光条件、室温控制及空气质量,室外环境包括建筑外部对环境的改善和破坏。

2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3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在应用绿色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改善的过程中,首先了解绿色建筑体现出的几点要素,室内环境包括采光条件、室温控制及空气质量,室外环境包括建筑外部对环境的改善和破坏。室内环境的采光条件,主要是利用自然光作为光源来对室内的采光条件进行改善,一方面节省电量的使用与支出,另一方面节约电能的使用。还可应用自然光太阳能转作为电能使用节约能源。室温控制与空气质量,第一点应用自然风来改善室内温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对房屋结构及空间进行改造,创造有利于空气对流、扩散的室内环境。当温度过高时,就要注重制冷设备的节能环保,例如无氟变频空调的购置,智能启动等技术的使用。室外环境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改善,在建筑时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自然资源的大量使用,遵循可持续发展策略,如保温外墙的安装是否会大气造成污染。在房屋投入使用后,要考虑对自然环境做出的贡献,如空中花园的建设,有利于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与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并建设了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验收。大楼应用了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导光纤照明、楼宇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2013年的深圳将绿色建筑发展成为新的发展力量,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已经有采用绿色环保技术的建筑1300万m2,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17年末深圳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6000万m2。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等重要内容,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 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结合生态理论应用的特点,配合我党在“十二五”期间的指示,学习重庆、深圳等“绿色城市”的发展经验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要求,对建筑设计的现状提出调整建议,以及如何做到生态理念在建筑设计的应用获得最大效益。首先提高建筑设计及作业中的自然保护意识。做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从小学阶段抓起,建设和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教育体系。环保部门做好与教育部门的联手,提高中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鼓励学生做家长的“老师”将学校教育深入到“家庭教育”,从学生自身做起,从而提高家长乃至全社会的环保意识。高校教育是生态建筑建设的重点,高校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是提高高校建筑业学生环保意识的基础,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强对生态建筑设计知识及设计技能的传授。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向群众普及环保及生态建筑的优势及必要性,如科学展览,参观野生动物,在参观的同时讲述动物的灭种等因为人类活动所带给自然环境的破坏。尤其是深入污染较严重的郊区、农村,重点突出讲解秸秆焚烧给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带来的破坏。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影响,不仅在于小范围内,而是全球化的影响,联合国际各国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在建筑设计初期,做好对周边环境的考察与分析,做好建筑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针对附近的自然环境对建筑设计规划进行调整,例如太阳光充足的周边环境,在白天应用自的然太阳光,可以节省电的使用,还可加装太阳能装置,从而依靠自然能量来节省能源,周围环境树木遮光较多的情况下,可减少屋内遮光设备的采购,节省家装成本。建设中注意材料及设备的节能环保。在生态建筑设计中,成本允许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使用节能环保材料及设备。例如在建筑外墙保温环节应用节能管饱材料,有实践证明,在建筑施工时应用一吨的节能保温材料,每年可节省煤炭燃烧量3t左右,所节省的燃煤成本是节能保温材料的十倍。加强环保型人才的应用与培养。当今世界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尚不成熟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型能源新鲜失误,等待人类去探索。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促进科技与自然的发展,加快人才培养,提升对新型能源的探索与应用,提高节能技术与水平:①科技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新型技术及能源的推广普及确保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总结

建筑设计行业要依照国家的发展方略,提高行业内环保意识,提倡节能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眼光放长远,培养技术性人才,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屠卫东。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实践探索[J].甘肃科技纵横,2017(4).

[2]黄翠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路与实践意义解析[J].商品与质量,2016(45).

[3]叶达伟,何晋。浅析绿色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意义[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

作者:陈玉群 单位:云浮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四篇: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探讨

摘要:

“绿色”在当今时代的各行各业中都是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建筑行业自然也不例外,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在兼顾其本身安全性与高质量的同时,需要通过管理与技术层面的科学创新,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节能减排与环保的要求,因而采取科学的设计与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对实现建筑的绿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相关要求与理念入手,并结合其应用予以简要分析,以期为有关项目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设计理念;施工体系

在当今时代,环保问题是全球人民面临的一项严峻考验,为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各行各业都在研究满足自然需求的新型绿色技术。作为关乎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建筑业,无论设计还是施工方面,都在逐渐向“绿色”靠拢,力求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设计与有效的施工体系,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建造人类宜居的健康环境的同时,达到人与环境的自然协调发展。本文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理念与要求切入,作如下探讨。

1绿色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并非单纯地指建筑内部及其周围环境中绿色植物的布局情况、绿化程度,随着时展的要求,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不断趋于丰满,在争取不破坏其四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周围地域的自然条件,尽量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建造出既适合人类宜居,又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建筑群。绿色建筑一项重要特征即为节能,此特征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有效体现,其主要借由有效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污染性能源的使用,加强对于可再生或者天然能源的利用,以便从根源上减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其次,“绿色”即环保,现今建筑无论是最初的设计、其后的施工,甚至是最终的拆除,这其中涉及到的所有过程都应该以保护环境为基础,结合四周的地理特点,合理利用其自然优势,并对不合理之处予以科学改动,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建筑所用材料应尽量以无污染为准,这样对人与环境都是十分有利的。另外,作为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场所,建筑的一大必备特点就是舒适安全性,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其整体设计需兼具安全与舒适宜居的特点。

2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

2.1注重环境,因地制宜

正如绿色建筑理念所表达的那样,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满足人类与环境双方面的条件,一边要在对建筑地点的环境特点、地理条件予以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其相关特点,对建筑物予以科学设计或适当改动,使其既满足周边环境,与之融为一体,又可体现出建筑自身的特点,使其优越性得以充分体展现。另外,在有关建筑的设计方面,还应兼顾环保需求,尽量做到节能减排,使用环保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做到环境平衡与人类健康的双重保护。例如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深圳蓝牙水晶广场,其独特的造型并非是为了吸人眼球,而是建造之初受地形条件所限,要想做到同时满足甲方要求与规划容积率,则需使建筑间隙极窄,如此一来在采用传统建筑方式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广场风,不利于人群走动,同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此在设计之初通过有关计算,在去除建筑下部一角的同时运用特殊的张拉结构形式,从而达到造价无较多增加且有效消除广场风的目的,同时令建筑更具现代化风格。

2.2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作为人类宜居、融于环境的绿色建筑,除了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特点与当地的气候、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外,还应兼顾建材能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一方面要对建材能源本身的消耗予以全面考虑,所用建材尽可能是生产能耗低且同时具有高回收率者,以此使建材在得以充分有效的循环利用,如此不但可降低建材成本,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在进行有关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实际经验与结构特点,对最小配筋率进行合理计算,使钢筋的用量尽可能降低,同时还可结合建筑平面的有关布局与长宽比例等对其墙体和门窗等部分予以合理设计。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可对建筑物顶部、阳台或花园进行绿化考虑,可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同时,对四周微气候进行一定的调节,令环保功能得以淋漓体现。

2.3环保节能,绿色施工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也来越现代化,但由于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的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型要求,绿色施工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绿色施工一方面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维持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要求施工建设中融入文化要素,树立良好的社会发展观。其中既包括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包含对建筑相关材料的充分使用。例如广东省的节能环保大厦,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建筑附近的河水资源,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河水、雨水、中水复合式系统,不仅使冷热源问题的基础道行得以有效解决,还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此外,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可再生资源加强使用,做到了“微碳排放”,令绿色环保的理念得到充分体现。

3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与施工,需要在满足建筑安全宜居的同时,尽量使用绿色资源,减少浪费与污染,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环境之中,这对于社会的良好发展也是有利而无害的。目前我国在绿色设计与施工方面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理念的同时,做好有关设计与施工规划,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加强设计与施工人员间的联系与合作,以建设出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雷.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4(3):25~26.

[2]黄健.住宅中绿色节能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5(2):154~156.

作者:夏利民 单位:杭州三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内涵以及鲜明特征,其次详细论述了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接着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前景。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绿色;建筑设计;探究

1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综述

1.1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与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对待建筑设计也有了新的观点与看法,更多的追求绿色建筑设计,进而尽可能的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设计也是对国家资源战略的的优化升级与开拓创新,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人体健康安全的危害,根本性目标就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建筑。再者,绿色建筑设计也最大化的要求在有限的建筑寿命周期之内取得无限的居住空间与延长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筑物共处的年限,希望相关的专业人士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内涵具有深刻透彻的理解。

1.2绿色建筑设计的鲜明特征

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在实际应用的环节中呈现出许多鲜明典型的特征,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上:①健康舒适,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根本性目标,旨在充分利用大自然之中的阳光空气等资源来探求更加科学合理的居住模式与空间,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封闭格局;②节约环保,最大化的将自然生态环境的负荷降低到最小化并保护周围的环境,将资源损失与浪费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提高资源利用率;③自然和谐,这主要强调的就是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与人类承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筑产生的垃圾废物不阻碍环境正常新陈代谢职能的发挥,最终实现我国建筑领域的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进步。

2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并不是随意盲目的,而是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而才有利于统筹兼顾好自然、人类社会与建筑领域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①节约绿色原则,在建筑领域内,这主要指的就是尽可能用最少的资金投入换取最大化的经济建设利润,并且充分考虑借鉴地质条件等客观因素来科学的规划设计建筑并实现最优化组合;②经济实用性原则,我国的自然资源呈现出日益枯竭的现状,因此绿色建筑的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借助于高科技纪念性技术操作来满足迎合生态效益,设计出经济实用的建筑物;③科学高效原则,所谓的科学高效原则指的就是打造出一种生态高效的建筑体系并且同时从整体上将建筑的系统使用予以综合的优化配置与升级,从宏观上对当前我国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高效的典范,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3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3.1建筑的生态水资源利用与设计

所谓的建筑的生态水资源利用与设计主要指的就是建筑物的风环境设计组织与多种渗透措施来控制径流污染,建筑的房间开窗设计也是有讲究的,主要以穿堂风设计为宗旨来节约电能的损耗,最为典型的地方就在于广泛的推广屋面绿化的使用,还辅助以必要的垂直绿化建筑形式,将各种机械设备都调换成节水器具,进而保护人类珍贵的水资源。与此同时,建筑的生态水资源利用与设计还大规模的使用绿色环保的植物来净化室内空气与美化环境,尽可能在冬天阻挡来自北方的的强烈西北风,在夏季也有利于东南风的吹入,给建筑居住者以温暖舒适的感觉,并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3.2本工程的能源利用与设计,本建筑的绿色系统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近年来在我国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普遍应用,最为基础的就是建筑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材料的主要性能就是尽可能的降低玻璃的遮阳系数与提高表面材料的反射率,构造的效果不仅可以增强隔热性能还能减弱墙体自重。其次就是建筑的布局以及平面节能设计,主要把辅助空间与次要功能房间做到连廊设计规划。建筑物体型的几何形状也主要就是长方形,将暖通与照明实现互利共赢,还要有良好的遮阳效果,暖通节能更多的聚焦于空调通风系统使用低速送风,节约电能,照明设计也大多使用紧凑型节能灯,最终实现绿色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的目的。

4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环保意识与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与进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缺陷,最为致命性的问题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缺乏正确的环保意识以及相关的政府部门人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不法行为。不仅仅是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全面,更是不够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造成的,虽然建筑设计者都致力于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但是开发商仅仅注重眼前的经济利润,并没有兼顾好生态环境资源的承载力。另外,政府缺乏高效的经济补贴与惠及民生的福利政策,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也不全面,希望这些不足之处能予以及时的解决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

4.2对于绿色建筑物的研究仅仅停滞于理论层面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有不少是拘泥于空洞的理论层面,而缺乏应用于实际当中去,没有认识到绿色建筑设计最终是要回归到为人类服务中去,某些设计者虽然出版了大量关于建筑方面的书籍与刊报,但是始终缺乏强有力的实践活动� 再者,有不少的绿色建筑设计者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实践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往往忽视了绿色建筑研究方面的回报是长期迂回的,这就会影响后期建筑施工阶段中的正确决策与建筑安全系数,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要做到“源于理论而更高于理论层面”。

5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前景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与多样化的途径,它终将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做到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类建筑的和谐共生发展,它在未来还将更加把注意力投放在生态化的建筑技术,有效的使用资源经济并寻找合理的生态模型,材料也更多的从物理材料转向生态建材。另外,实现绿色建筑的途径也表现在科学合理的设计自然与空间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尽量减少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设计出满足于大多数建筑居住者的且符合生态平衡与基本生活相互协调的建筑环境,总之,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理念,希望从事于建筑领域行业的专业学者人士能将该理念落到实处中去并且同时将其发扬光大,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职能发挥。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关于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进行探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失衡的现状,各行各业尤其重视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欢迎,更加追求因地制宜与区域性的地理气候与人文自然相互协调匹配,自始至终致力于使用节能低耗的新材料技术与除污力强的资源,最大化的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时尚气息与简约美观的绿色建筑造型,进而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宇成,聂斯倩,阿布力米提。高层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17):197~199.

[2]夏海风,袁舒彦。实例探讨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理论版),2016(9):233~235.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

1.1.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专业分类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9月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173—2014(以下简称设计标准),要求全省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建民用建筑设计必须满足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设计标准在执行国家新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以下简称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了江苏省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特点及适宜性技术,按满足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设计评价目标编制。设计标准主要有八章,分别是建筑策划、场地规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排水设计、电气设计及景观环境设计等专业。各专业的设计指标要求对应了评价标准的各项分类控制项和评分项的指标要求。对应评价标准分类指标中的控制项条款,设计标准采用了强制性类似条文,评分项则以一星级的获取分数值为底限。

1.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

设计标准在项目立项和绿色目标定位的前期阶段,首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策划及设计文件要求”,将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分为以下时段。

1.2.1.绿色建筑策划。绿色建筑策划包括绿色建筑的总体目标和分项指标、编制绿色建筑策划书。策划书主要内容有前期调研,项目定位分析,绿色设计概念方案与实施策略分析以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等。项目立项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通过绿色建筑策划论证项目选址、功能定位、绿色目标的合理性,并对当地区域的控规和详规提出反馈意见。

1.2.2.项目的方案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报批应根据招标文件编写绿色设计专篇,对绿色建筑策划中提出的绿色建筑目标进行方案技术论证。方案论证一般以规划建筑专业为主体,结构、园林景观、室内装修、暖、智能化设计和经济都应有分析论证。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在方案比选中优化绿色设计指标。

1.2.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规划主管行政部门对方案报批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各专业在深化论证的基础上落实绿色指标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土地空间利用,绿色交通规划,绿色能源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利用规划等各项规划目标。

1.2.4.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是绿色建筑工程设计蓝图的全面表达,也是完成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的系统编制。各专业通过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而实现绿色建筑评价目标。对绿色建筑评价中的控制项和评分项条款,设计专业按各专业属性有分工和协作完成文件的编制。除各专业蓝图外,在设计说明中应有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综合协调,分各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景观园林、电气智能化等)进行说明。在专篇中还需说明各专业对绿色施工与项目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有关设计评价有5类指标。分别是节地与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和室内环境质量。在每类指标中设有控制项和评分项。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中有4方面共15条。结合前面设计标准的章节编排可以看出,评价标准的指标是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分类的,对每一类指标的设计达标都需要多专业的技术组合才能实现,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是要求建筑、结构、水、电、暖、景观园林、室内装修都必须执行的技术指标。节材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专业在设计标准中列出。从时段性来讲,绿色设计评价虽然要求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开始,但分类指标的技术要求却从项目的绿色策划就开始了,这一时段性在“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评价中表现突出,且具有不可逆反性,或者说如果从项目策划时没有确立绿色目标违反了绿色评价标准中的控制项条款,则该项目将不满足绿色评价标准,不会评价为绿色建筑设计。

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控制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1.1评价标准4.1.1条“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建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依照《城乡规划法》绿色建筑策划阶段应根据城市、乡镇的控制性详规核实项目选址的合法合理性。《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草案)的修改送审稿,从立法的高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全面推行和发展。其中第十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交通等专项规划……。应当将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很显然“条例”的颁布实施将保证项目在绿色策划阶段落实设计评价的控制性指标。在项目绿色策划调研中应有基本农田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

2.1.2.评价标准4.1.2条场地安全要求:“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该控制项要求项目策划、选址中应委托环境保护部门及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地块的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报告,编制项目环境评估报告,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根据确定的建筑功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3.控制项4.1.3条“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该条是对绿色建筑自身污染排放的要求,建筑方案完成后确定了建筑规模和功能,环境评价报告应对排污治理提出标准限值以及防治处理技术措施,设计中的对应专业应在后阶段的文件编制中完成技术设计,以满足该条款的要求。

2.1.4.控制项4.1.4条是建筑设计日照标准要求,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列为强制性条文。建筑设计咨询单位都有成熟的民用建筑日照标准模拟计算机计算软件。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日照模拟演算可以优化建筑布局并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建筑日照标准是规划许可审批的控制性条件,也是从建筑方案设计开始设计文件编制的控制性技术指标。

2.2.评分项设计评价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

2.2.1.“土地利用”方面评价标准从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绿地率设计及地下空间设计三方面给出不同达标的得分值,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施工图文件设计来讲,这些指标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就已经确定了。而且一般公建和居住建筑的容积率、绿地率是作为规划设计要点列入土地出让条件的,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会列入规划要点,但也有建筑方案设计的技术合理性要求。土地利用方面的经济技术指标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中应该有表达,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是对规划设计方案阶段的核实和再确认。

2.2.2.“室外环境”方面评价标准制定光、声、风、热四个物理环境质量指标,4.2.4条要求建筑护结构装饰采用玻璃幕墙时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规定。本条在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电气照明专业的方案设计中得以落实,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选材的技术指标。为鼓励建筑不用玻璃幕墙和夜间照明,本条规定非幕墙建筑和不设室外照明(论证合理)可直接得分。4.2.5条“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有关规定”。本条在项目前期策划环境评估时对项目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进行检测,在建筑设计方案完成后对项目环境噪声进行预测,且应在项目环境评价报告中完成。文件中应对环境噪声的控制指标通过选材和技术措施来实现。4.2.6条的风环境控制是在建筑规划布局和方案设计中得以实现的,在建筑方案比选论证时,应进行风环境模拟计算,调整建筑规划布置和建筑空间设计,从而优化室内外环境和建筑自然通风条件。建筑风环境优化设计应在建筑规划和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这也是绿色建筑中建筑气候设计、建筑节能设计的被动式技术之一。评价标准4.2.7条“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提出室外活动场地遮阴面积10%、20%,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的指标要求,本条由建筑专业和景观环境专业在方案设计中完成,并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3.“交通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共有4条指标,其中场地公共交通设计及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该在城市区域详细规划中完成。在土地出让和规划设计要点中应有条文说明。场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及停车场设计由建筑专业、景观环境专业在施工图设计中给以图文表达。公共服务建筑,包括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筑在空间利用资源共享设计等方面应由建筑专业在方案设计阶段完成,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表达。

2.2.4.“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方面,地形地貌现状利用设计,雨水基础设计及专项规划设计,绿地及透水地面设计,地表及屋面雨水径流规划,植物配置及覆层绿化,居住建筑绿地乔木配置及公共建筑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指标,需要建筑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给排水专业、景观环境专业进行协作设计,当有室外地下工程时,结构及室外综合管线应有提资文件。“场地设计和场地生态”在项目绿色策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在绿色专篇中有文字说明和图纸表达。《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景观环境设计一章中提出了设计指标。场地雨水专项规划和场地径流设计宜由建筑规划、园林设计专业提资,由给排水专业落实量化技术指标。

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3.1.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设置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2008年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2003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各专业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中增加了建筑节能的内容,“规定”中没有单独列出景观园林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在“总平面”中提到了绿化和景观环境的控制性要求,室内装修的内容在“建筑”专业中描述。“规定”在设计时段中没有编入“项目策划”的内容,设计文件编制是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展开的。目前的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部门的专业设置和“规定”的专业编写是一致的,即设置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和电气五个专业。经济概算作为专项审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一般由园林管理和消防管理审查。2001年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后,江苏省各地市施工图审查部门增加了“建筑节能设计专项审查”。

3.2.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专业需求

从本文前面对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的时段性和专业属性分析可以知道,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中“节地与室外环境”的控制性指标是在项目策划及方案设计阶段就应确定的。在评分项中“土地利用”,“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也是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方案设计中确定的技术指标,所以这些指标的审查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之前由规划审批部门组织审查。为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弥补了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某些技术指标在时段上的滞后的问题。另外,在专业设置上,除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五个常规专业外,要逐步纳入景观园林、室内装修、智能化系统等专业设置,这样将和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时段性和专业内容相一致,也便于实现评价标准分类指标的专业分工和技术指标的系统集成。江苏省在颁布《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同时,组织编制了《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江苏省民用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参考样式》三个技术文件,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提供了指导和方便。

4.结论和建议

4.1.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措施

从上文“节地与室外环境”的设计评价分析中可以得知,虽然设计评价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但有部分的技术指标在项目的策划阶段就基本确定了,还有部分指标是在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落实的,这些指标是要在规划审查阶段把关绿色建筑工程是否满足评价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许多指标的不合理性是很难逆转的,如场地安全、绿色交通、能源综合利用、日照标准及建筑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如果忽视了项目策划和方案设计阶段的绿色技术指标审查就会造成项目的合理性缺憾,而大的设计变动亦会造成人力和材料的浪费及时间耽误,这些都不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初衷。江苏省住建厅组织编写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审查要点》完善了施工图前期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审查。但前期绿色指标的专业性很强,还需要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配合。江苏省近几年开展了“绿色城市示范区”工程,在《绿色城市示范区实施方案》中设有专项规划,包括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土地空间利用发展规划,能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等。当这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绿色项目的前期策划指标就有了技术保证,把专项规划的绿色指标列入土地出让条件中,有利于规划部门审查落实项目策划和项目方案设计的绿色技术指标。所以开展绿色城市示范区专项规划是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保障性措施。

4.2.完善专业编制是绿色建筑设计文件编制的系统化要求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随着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绿色建筑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主要倡导施工材料的低毒性、无害性、经济性和绿色性,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及特点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不会对环境构成危害,同时又充分的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一种生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在建筑工程中将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以及建筑因素等实现融合,寻求三者之间能够有效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绿色建筑设计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而发展起来的,它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应用到建筑工程中主要表现在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规划,将建筑工程中的各要素进行优化与整合,实现建筑工程在满足各项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节能性

绿色建筑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缺陷,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以此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具体到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通过科学运行自然资源,比如风力、水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为建筑工程的各项功能实现提供动力,避免了传统的高耗能手段的应用,就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空调系统,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将传统的室内的温度进行绿色控制,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利用太阳能热量实现对室内温度的控制,降低空调系统的工作量,为节约电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支持。

(2)环保性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从头到尾实现绿色设计,也就是无论是建筑工程的使用原料还是施工技术都要具有环保性,不能对自然资源构成破坏,其主要体现在:①建筑工程的原料具有可回收再利用性,避免建筑工程在拆除后建筑材料的浪费;②建筑施工技术的环保性,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具有环保性的高科技手段,避免因为施工而导致当地环境被破坏;③建筑工程的应用空间具有合理性,随着城市土地使用量越来越紧张,如何实现建筑工程的价值实现最大化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同于与周边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建筑工程的占地量。

(3)地域性与宜居性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用性与舒适性,脱离当地环境资源的建筑工程设计是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比如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人文特色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如果我们将南方地区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应用到北方地区就不合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一定要保持建筑工程的本土化风格,突显出地域性。同时也要注重人们的使用效果,绿色建筑设计要融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的舒适性,避免建筑设计出现华而不实的问题,是设计的建筑工程给人呈现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1、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1)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建筑材料构成的居住环境是对人体产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选择低消耗、低毒或者无毒的材料。绿色材料的概念主要是材料的性能指标对人体伤害的参数,选择绿色材料在成本上肯定要高一些,但是不要为了节省成本而偷工减料。在建筑材料运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运输的能耗以及成本因素。对于绿色材料的选择,要在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结构安全的状况下,提高绿色性能指标。

(2)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还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这主要与设计师的设计水平有关。在设计阶段,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全面了解现场资料,对于材料的使用要合理规划,减少浪费。要熟悉当地的气候状况,充分利用日照的特点,保证室内的温度。在通风换气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室内的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到能源的消耗,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所以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水平,真正的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

2、合理利用资源

(1)清洁能源的利用

在全球的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环境污染也变得更加严重,所以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现阶段,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较大,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尽量的使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源等,这是绿色设计中的重要手段。

(2)回收利用旧建筑材料

在建筑达到使用寿命时,就会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建筑垃圾中还会有很多可再次利用的材料,所以为了减少建筑材料的成本支出,可以对废旧的建筑材料分类整理,然后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建筑的成本投入,而且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可再生材料的利用

建筑中加大木材、废纸、纤维保温材料等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不仅减少建筑的投资,还可减轻人类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引发的生态问题。

在过去的传统建筑工业发展中,人们往往对材料的利用概念十分模糊,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的逐渐更新。可再生的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可再生意味着材料的多级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仅可以减少材料的成本,也可以在对环境损害较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节省材料。但是不能无限时的索取,需要在环境承载量可以接受的同时使用可再生材料。

3、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选择环境负荷小的建筑材料

建筑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带来较高的环境污染。建筑师在对材料进行选择时,应具备生态和经济的意识,选择对环境造成的负荷小的材料。

(2)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不仅仅是施工者的任务,更是设计者需要设计出的一个环节,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影响着材料的利用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在施工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筑垃圾的分类、减少污水排放量等来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4、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1)选用耐久性材料

设计中选用耐久性较好的建材,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最好做到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与建筑同步,减少材料的更换、维护,从而节约费用。虽然耐久性高的材料往往成本较大,但是如果加大投资力度,从长远来看,往往可以带来日后维修的投资量的减少,不仅对于消费者是一个便利,而且对投资者的评价与信用又是一个很好的外在表现,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2)采用灵活多适的设计手法

设计师所设计的绿色建筑不能单一毫无特点,而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中更不能与传统建筑完全一致,因为传统建筑行业缺乏的是对材料的合理利用与回收再利用的理念,设计者不仅需要转变设计手法,更要灵活的使用材料,使每一份材料用到合适的地方,增加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损失,从而减少材料成本的投入。

结束语

绿色建筑物是当前适合我国国情和缓解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多重矛盾的选择,其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和建筑行业顺应时代潮流的成果。因此,绿色建筑在我国当前的大力号召下不断迅速的发展,以及面临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重要背景下,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其间对于设计方法层面上的探讨和研究。通过此,取得一系列符合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技巧、策略等,

参考文献

[1]殷珊。论现代绿色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广东科技,2012,(19).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二

关键词:屋顶花园;功能;生态设计;探讨

1 屋顶花园的功能

1.1 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屋顶的深色表面,能够吸收热量,它保存的热量使建筑物升温,且很难冷却,尤以直晒的屋顶吸热量最大,对“城市热岛”效应产生了推波助澜作用。屋顶花园建成后,利用植物活体对热量的缓冲和散热功能,可以降低“城市热岛”的温度。

1.2 改变城市空中景观

现代城市,高楼拔地而起;高架路、高架桥贯通整个大城市;高处看低处,大楼看小楼,主楼看副楼,美丽的城市景观,被大片的灰白平顶屋面所占据,一片片平顶屋面影响了城市景观。大量建造屋顶花园,使得大片的绿色展现眼前,城市会变得更美丽更漂亮。

1.3 解决建筑与园林绿化争地的矛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为了弥补城市绿地的不足,利用主体建筑四周的裙房屋顶和其它低层、多层建筑的屋顶进行绿化,营造花园,不仅能偿还被挤占的绿地面积,还可以增加城市空间层次,改善生态环境,并使居住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们俯瞰到更美的绿色景观,享受到更丰富的园林美景。

1.4 净化城市高空空气,提高生态效应

大量车辆在城市高速行驶,产生大量废气尘埃和车辆与路面磨擦产生的颗粒,在气流的作用下到处飞扬,飘落到光秃秃的屋顶上又会被风吹起。屋顶花园中的植物可以吸附这些尘埃,使之落定,改善了空气质量,使城市天空清亮起来。

1.5 减少顶楼住户部分费用支出

建造屋顶花园,铺种绿色事物,可使顶楼住户室内冬暖夏凉,从而减少保持屋内温度的空调电费。屋顶绿化,美化了城市空间,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

2 现代城市屋顶花园的特点

城市屋顶花园作为一个住宅与室外天地、阳光雨露相接的空间,承接着人与自然交融的户外活动空间。屋顶的空间性质类似于半公共、半私密空间。

2.1 技术复杂性

与一般庭院相比,屋顶花园技术含量比较高。设计时要考虑植物保护、覆土保持、植物浇灌系统、排水、保温、防水等要求,各构造都要可靠耐用,保证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此外,设计需要考虑植物生长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在抗风、承载、排水等问题上要有足够预留值。

2.2 地理环境限制性

数十米的屋顶与地面相比,高空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高、蒸发旺盛、温差大、风力大、雨水冲刷力强。而屋顶的土壤全靠外面输入,保水性能差,空气湿度小,水源特别少等因素限制。因此,屋顶上的植物必须能适应很苛刻的气候条件:植物必须耐贫瘠、耐旱、耐涝和抗风;降雨要迅速排走;高层的风使土壤易干燥、使植物易倒伏;酷热和严寒并存,植物必须能抵抗这种强烈的温差变化。

2.3 公共活动性

屋顶花园与地面绿化相比远离了道路边上的噪声和车辆尾气,避免了来自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阳光的辐射热,因此屋顶花园处于城市上空、空气清新、景观开阔而少干扰的地方,是安全、方便且舒适的聚会交流活动场所。

2.4 群体参与性

居民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屋顶花园进行改造,以产生适合的空间;或预留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并不确定其功能,并鼓励居民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审美取向进行设计和改造,允许弹性发展和自发功能的产生;或为他们提供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的可能性。这些设计手法体现了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建造的主观愿望,居民参与不仅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更能激发居民对所屋顶花园环境的认同和归属感,从而产生更为稳定和自我满足的住区环境。

2.5 景观艺术性

屋顶花园是将绿化与城市里实体较多的建筑物相关联,因地制宜,因“顶”制宜,巧妙利用建筑物的屋顶、平台、阳台、窗台、檐口、女儿墙和墙面等开辟绿化场地,并使绿化具有园林艺术的感染力。既源于地面又有别地面,充分运用植物、微地形面、水体和园林小品等造园要素,组织屋顶花园的空间。采取借景、组景、点景等造园技法,创造别具地方特色园林景观。

3 屋顶花园的设计方法

3.1 空间设计方法

3.1.1 丰富空间组合形式

丰富的建筑空间组织形式,为绿化效益的体现起了很好的作用,空间组合形式的多元可以开辟更多的绿化空间,绿化的引入也为建筑空间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沉降庭院、凹地花园、采光庭院、屋顶平台、采光井等,通过有机的组合统一在一个体量不算很大的建筑形体中,不但建筑形态玲珑有趣,也为各种形式的绿化提供了实施空间和条件。

3.1.2 利用过渡空间绿化

过渡空间指的室内与室外的连接过度连接部分,既不属于自然,也不属于室内,而是二者之间的缓冲与过渡。过渡空间包括底层室内与室外的过渡与对接部分,例如大堂、风雨廊、内庭院等;过渡空间也包括建筑立面上的对外开敞部分,例如室外走廊、外置楼梯、出挑平台、凹进空间等。这些空间不仅具备实用功能,更富于生活的情趣演绎,因而其设计形式也是变化万千的。通过对过渡空间结合花园的设计,将自然从室外引入室内,继续向上攀升到屋顶,形成系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绿化体� 对过渡空间的绿化可以丰富其传统使用功能,为使用者简单驻足、交流等活动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场所。

3.2 生态设计方法――利用空间设计适应气候

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中,我们也应该很好的结合一些成熟的本土化生态技术,通过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利用,来配合屋顶花园、中庭花园等手法为建筑生态设计做一些相应的研究和探索。众所周知的例如窑洞、吊角楼等传统建筑类型,在适应地域形态和气候形态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对这些本土化和适宜性的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和借鉴,对我们的屋顶花园结合生态设计手段的发展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3.3 植物配置

3.3.1 植物选择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标准要因地制宜。总体来说,通常选择常绿、生长缓慢、根系浅和短期耐潮湿的植物为主,以便后期管理维护。另外,尽量选用乡土植物,适当增加当地精品,乡土植物对当地的气候有高度的适应性,在环境相对恶劣的屋顶花园,选用乡土植物易于成功。同时,由于屋顶花园的类型结构比较复杂,要切实注意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植物选择,例如:

(1)建于地下停车场、地下广场之上的屋顶花园,在植物的选择上除了要尽量注意不要选择根系发达的树种外,一般与地面花园植物的选择无异。

(2)建筑屋顶花园应选择耐旱性、抗风性、抗寒性的植物,开敞式屋顶花园极端温差大、风力大容易造成土壤干燥,没有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供给,因此选择耐旱性、抗风性、抗寒性的植物就成为工作的核心。选择这些植物便于日常的管理,还可以节约用于灌溉和施肥的养护费用。

(3)封闭式和半开敞式空间中的屋顶花园,可能常年不受阳光直射,因此可在蔽光处选择一些半阳性植物,丰富植物品种。如藤本植物的紫藤、地锦等就常被栽植在一些花架、棚架或是围合屋顶花园的墙角边。

3.3.2 管理维护

(1)种植方法

单独生长的木本植物,这类植物移植后很难发出新根,一般都要带上土球进行移植,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容器中栽种植物,这样栽植方式,随时都可以进行移栽,并且专业处理时对植物的生长的伤害不大。

(2)防风措施

为了抗风,屋顶花园的设计中,各种较大的设施,如棚架等应进行抗风设计验算,以免倾覆。

4 结束语

总之,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物和城市的有效方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合璧,是人类与自然的有机结合。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屋顶花园将会在城市绿化中越来越被重视,将会使城市绿化在质和量上产生较大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刘建波,秦汉同。“屋顶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J].建筑分析,2012,(08).

[2] 边晓明。城市屋顶资源的综合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0).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三

一、严格执行相关文件精神,增加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知识

(一)我局采取了从网上和书面,到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及时认真地转发了省建设厅、市建设局及各单位有关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方面的文件。严格执行《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文件的相关要求。

(二)为更深入普及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科学知识,增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意识,我局组织全县建筑各企业、各工地管理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培训,培训中认真听取和观看老师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的规范的阐述和新材料、新工艺的演示,使建筑从业人员、施工管理人员,更多的了解和学习到了建筑节能施工、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的知识。

二、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把关,规范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秩序

(一)严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设计关。严格执行《省民用建筑节能和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文件的指示精神,要求避免建筑外形片面追求“新、奇、特”,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成后必须经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凡达不到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设计单位编制的设计文案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也要对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审查。

(二)严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材料关。严格执行《关于实行建筑节能材料备案登记制度的通知》,监督过程中为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监管,按照《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要求,对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了严格的督察,对每一项隐蔽工程,均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检查,严把节能工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质量关,合格后方可允许其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对执行绿色建筑要求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省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检查。

(三)严把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施工验收关。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建筑节能施工管理,规范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和质量行为,提高我县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建筑节能工程完工后,要求建设单位应制定建筑节能施工质量专项验收方案,报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建筑节能专家验收组。对予建筑节能工程专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同时建立了县建筑节能监管台账,对全县在建工程的建筑节能统一管理,更直观和科学。对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查验。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四

在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开发及评价工作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加大绿色建筑发展力度,绿色建筑费用效益评价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基于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结合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经济评价,以期为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秩序、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

21世纪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问题。如资源消耗大,污染浪费情况严重。特别是在城市建设速度持续加快的今天,建筑能耗逐年递增,已� 据相关数据显示,与全社会整体能耗相比,我国现有建筑在建造及使用阶段的直接消耗所占比例高达30%左右;所使用建材的生产能耗为16.7%;与城市总用水量相比,建筑用水高达一半左右;与全国用钢量相比,使用钢材比例为30%,水泥为25%。由此可见,建筑业已� 与此同时,我国还处于加速发展城镇化的阶段,据建设部统计,我国现有建筑总面积在400亿㎡以上,高能耗建筑所占比例达到95%左右。预计2024年,我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新增量将达到300亿㎡,如不及时选取科学、有效的节能方案,建筑用能消耗量将不断增加,如电消耗1.2亿度/年,标准煤消耗4.1亿吨/年。为降低能耗、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要求在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同时,做好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确保制定的评价标准规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将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反映出来,才能为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概况

作为建筑产品的主要类型之一,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经济也可被看作是其全寿命周期的费用,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费用可理解为在对资金时间价值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的费用现值或费用年值之和。其包含多个阶段,各个阶段又包含多项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在充分利用工程经济学基础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能够详细调查、预测、估算、分析及论证拟建项目计算期的效益、费用等要素,通过经济评价,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且对项目经济可行性进行确定,为决策提供依据。

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对发展质量的研究,于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建筑作为建筑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实现保护环境及节约资源,并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更好地理解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建筑全寿命周期,有针对性地构建了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以此实现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1评价指标的选择

以绿色建筑物理特性、使用特点及经济特征为基础,合理确定绿色建筑评价指标,如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等,并对其经济性进行评价。客观上,于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指标而言,其影响因素较多,如地域因素、经济发展情况等影响程度不同,且部分指标不具备显著的经济特性,可不做计算。除此之外,在对各类经济特征充分考虑的基础上,为将绿色建筑成本及效益关系、突出评价重点进行更好反映,要求合理构建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最初投资费用存有相应增加量,但在运营使用环节,最初投资增加费用可通过节约资源等得以补偿,因此可通过互相比较的方式,展现绿色建筑的优势。为更好地分析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应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建立绿色建筑数据,在各个施工阶段准确计算出绿色建筑的费用、效率变化,基于全寿命周期,通过相关经济指标对绿色建筑经济的可行性进行评定。笔者认为针对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可以国民经济评价为出发点,计算标准应以社会折现率为主,因此,在评价时可选取以下指标作为主要依据:(一)差额效益费用比率。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的差额收益现值、差额费用现值可通过社会折现率计算,其比值如公式(1)所示:ΔBt / (1+ic)tΔCt / (1+ic)tR= (1)其中,差额效益费用比率可由R表示;第t年的差额效益可由ΔBt 表示;第t年的差额费用可由ΔCt表示;社会折现率可由ic表示;全寿命周期可由N表示。如R在1以上,则表示与传统建筑方案相比,绿色建筑方案更具经济性;如R等于1,则表示绿色建筑方案并不完善,需改进;如R在1以下,则表示绿色建筑方案不具可行性。(二)差额投资回收期。在对资金时间价值充分考虑的基础上,差额投资回收期是指绿色建筑使用环节总体收益对绿色建筑总差额投资进行抵偿所消耗的时间。于投资者来讲,缩短投资回收期、降低投资成本极为重要。因回收期极为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将其和差额效益费用比率同时应用,有利于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公式(2)如下:T=n-1+|NDt|/NDn (2)其中,差额投资回收期可由T表示;累计差额净现金流量产生的正值年份可由n表示;第n年的差额净现金流量可由NDn表示。

2.2评价体系模型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应建立一个层次分明、全面化、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笔者以层次分析法(AHP)模型进行指标体系建立,本模型可分为3个层次,如表2所示。

2.3评价结果的计算

按照准则层无量纲化数据及权重,对绿色建筑经济评价所有准则层无量纲化数值进行计算,公式(3)如下:bj=[wc,wc][cx,cy]T(3)其中,第i个准则层的无量纲化指标值可由bi表示;各指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可由we表示,其值取0.5;各指标层的无量纲化值则由cx,cy表示。通过上述公式,可计算准则层无量纲化矩阵,公式(4)为:B=[b1,b2,b3,b4,b5](4)则准则层权重矩阵可由公式(5)表示:W=[w1,w2,w3,w4,w5]T=[0.046,0.531,0.216,0.128,0.079]T(5)由此得出,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的经济性指标,公式(6)如下:D=BW=[b1,b2,b3,b4,b5][w1,w2,w3,w4,w5]TD=0.046•b1+0.531•b2+0.216•b3+0.128•b4+0.079•b5(6)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节能已� 如何做好建筑节能工作,如何发展绿色建筑都是相关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全寿命周期对绿色建筑经济进行评价,建立层次分明、全面化的评价体系,才能将绿色建筑经济特性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五

关键词:绿色 ;建筑 ;可持续

绿色建筑设计及设计要点

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系统最佳化, 并实现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减少能量得消耗耗,它是一项系统化地工程,要求它在对环境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考虑并做出最佳决策。建筑寿命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再利用等,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 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出现由于设计不当而出现的问题应加强设计管理, 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节省初投资, 还要考虑节约运营与维护费用, 即应关心建筑一生的健康状况。

绿色建筑一定要本着立足本土、因地制宜、重视整体设计、采用节能新技术、加强环境绿化等设计要点,来完成绿色建筑的施工。

第一:国内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 也不可机械的引进绿色技术和产品, 更不可待经济发展起来后再考虑绿色和节能, 而应不失时机的在现代化进程中加上信息化、生态化水平等基本衡量指标,即在实现程式化的同时推行绿色建筑。

第二:国内幅员辽阔, 因此不同地域存在较大的气候差异, 导致其绿色设计策略也大相径庭,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及其其他条件,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 从而减少由于其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第三:建筑整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气候、文化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整体设计,而不可盲目的照搬其他地域的先进的绿色技术,最终导致着眼局部而不能照顾整体。

第四:绿色建筑的本质则是在其生命周期内减少资源消耗并提高其利用率, 最终建立环保健康的人居环境,我们应把设计的各个因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密切合作, 最终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节能设计体系, 并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在减少资源利用的同时提高其利用效率。

第五:随着人们深深体会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人们对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绿化不仅可创造空间、美化环境, 也可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绿化覆盖的地面可减少水分蒸发从而形成凉爽、舒适的环境。

2.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实践与国际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虽然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可观,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地区发展不平衡、总量规模比较小,现有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目前,推动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社会共识,但绿色建筑的推广仍存在很多困难。例如:认识理念仍有局限、法规标准有待完善、激励政策相对滞后、技术选择存在误区的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出相应的对策

2.1理念先行引领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和发展绿色建筑有赖于绿色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观念与意识有所提高。绿色建筑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不是高技术的堆砌物,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产品,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2.2完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

推广绿色建筑需要政策法规的引导和制约,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现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容,对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做出补充要求,增加奖惩条文。要加大强制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力度。

2.3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想要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技术在策略的实施上要因地制宜。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选择与创造适宜本土的绿色建筑技术,走本土化绿色之路。大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尤其是自然通风和天然照明技术要得到强化应用。

3.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局势是,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发者们愿意为自己的楼盘贴上绿色环保的标签,甚至作为公建项目也希望在低碳节能方面做出表率。结合国内外的经验,绿色建筑的发展究竟是否会被市场接受,最终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是否能把绿色建筑的开发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二是绿色建筑的品质是否足以支撑高企的房价。政策力度对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尤为重要,但政策的制定无法脱离市场的需要。以预制建筑在英国的发展为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市场需求推动发展。第二是提高质量的需要。第三是节能需求。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六

关键词:绿色建筑;特征;节能设计;节地设计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而建筑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在建造,使用过程中便消耗大量能源,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建筑业也理应在满足舒适健康的居住,工作,生活前提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生态性

绿色建筑的生态性是指建筑从最初的设计到施工再到最终的使用过程中尊重生态规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能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建材选取时将环保材料和循环利用材料作为首选,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加工过程的污染物排放。

1.2 安全舒适性

绿色建筑在选址上应注意避免周边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建筑场地应远离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择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绿色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建筑本身,还应重视建筑周围人文环境、视觉环境及景观环境的建设,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力,实现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

1.3 先进性

绿色建筑的先进性是指采用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建造智能化大楼,将建筑的“智能” 和“绿色”融为一体。绿色智能化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一个完整的绿色智能化建筑由安防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构成。目前我国部分发达城市的公共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绿色智能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远程监测建筑能耗,根据室内温度、热湿环境、风力大小、空气质量等情况,由环境智能优化系统自动调节“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系统的运行参数,保证建筑中的生产、生活状态处于最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活舒适度,并减轻建筑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全社会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但是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

国内绿色建筑的类别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评价的等级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所有的绿色建筑都必须满足控制项的要求,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所需达到的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数目则各不相同(见表1—表2)

3 绿色建筑方案设计

3.1 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 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 体型设计

建筑形体与建筑节能紧密相关。如果将建筑的体型系数定义为建筑物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则小的建筑体型系数意味着建筑比较规整,可以减少制冷制热时消耗在外表面上的能量;反之,若建筑体型系数大,则其外表面积相对较大。会增加空调制冷制热时的能耗。因此,对建筑体形系数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决定着建筑节能设计的优劣,显而易见,当建筑具有相同的体积时,集中布局模式要比分散布局模式消耗更少的热量故从节能的角度,经过比选后宜优先选择高层和中高层建筑,使建筑布局更加集中。

3.2.2 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等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或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夹心保温和外墙自保温等形式提高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根据不同屋面形式选用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外遮阳作为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可显著降低空调负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应根据太阳辐射强度随地点、日期、时间变化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遮阳方案设计。外遮阳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4种,一个好的外遮阳设计必定既能满足建筑夏季的遮阳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的日照要求。除此之外,还应从建筑楼地面的热工性能考虑,设计良好的楼地面构造。可以说,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

3.2.3 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4 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费大量资源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的,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此外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拓宽思路,灵活采用这些新型绿色建材。

3.3 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4 结束语

总之,对于绿色建筑方案设计的研究,为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坚实的基础,其注重绿色建筑地域性、整体性以及建筑多功能复合性设计理念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建筑自身展示功能的日益推广,绿色设计理念必将让更多人了解与体验,也为其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七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

引言

就目前而言,绿色建筑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的评价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绿色建筑的出发点在于采用相关的科学技术使得建筑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所以人们自从提出绿色建筑这个概念后,就在思考怎样让建筑建造能够最大可能的实现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社区文化的构建。从而将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引入整体的策略框架体系之中。虽然绿色建筑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上却不尽人意,尤其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情况,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方的案综合问题,给出了一些理论方法,以期提高建筑功能、效率与舒适性的水平,创造高效、低耗、低污染、绿色平衡的建筑环境,推动绿色建筑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案综合评价及发展现状

1.1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单项技术的过度采用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建筑投资之间的互相影响,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来比较、确定最终所采用的最优技术、材料和设备。(1)对建筑全寿命周期进行考量,包括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建造阶段、使用阶段和废弃处置阶段。(2)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地的气象、水纹、地质、交通以及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3)不搞技术堆砌,以实用、安全、可靠为基本要求,更多的从布局、设计角度实现绿色节能要求。(4)协同考虑声、光、温、湿、气、水、电、绿化等多个方面,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1.2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设计方案综合评价

虽然我国绿色建筑理念起步比较晚,但在近十年发展较为迅速,也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上来讲,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作为设计参考。最为突出的是2006年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相比我国目前的一些评价标准而言,这套国家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较为全面的。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不足和相关研究成果,还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地域环境,鼓励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虽然它在这些方面表达较为全面,但在评价手段上缺乏综合效益衡量性的不足。

2目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从提出到逐渐的发展并完善已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在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国内外的技术人员一直在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可以说绿色建筑的设计评价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评价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平淡方法而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就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就会获得相应的分数,不论设计的效果如何。所以采用这种的评价方式就会导致谁采用的设备多、投入的资金多谁的分数就高的现象。所以,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用技术来支持建筑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对相应的评价人员来说,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应该采用更科学合理的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建筑的经济性、实用性、耐久性、舒适性进行评价。(2)设计评价系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现在世界上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体系中,较多采用的是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等。这些方法虽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却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针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上面缺乏相应的客观性,根据个人自身的喜好进行评价,加深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也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3)评价结果在具体的设计中难以实行虽然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是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但是评价的结果却很难真正的运用到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当中。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都是认证导向型而不是设计导向型。现有的一些技术方面的要求和指标要求都与设计师的具体设计没有直接关系,他们的内容、结构、运行方式、表达结果等并非根植于建筑师的设计决策模式,因此不能适应其决策需求。

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理论方法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目的就是通过使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按照相关的建筑设计评价准则,用相对系统化的评价和数理化的评价模型来对相应的设计方案和项目主体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建筑设计效果的优化、设计理念的别出心裁以及建筑设计的资源集约化和环境保护理念。在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评价方面,这些内容都是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应充分的考虑设计当地的生态情况、地理结构和人文生态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将建筑设计和这些外在的环境因素紧紧的结合起来,以实现与自然融合和资源节约。因此要想在多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以及建筑本身的使用寿命达到相对优化的情况,就必须要实施一种全新的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系统,通过这种综合系统对相应的建筑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包括了资源、环境、建筑本身的优化)。那么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筑的经济成本是否达到最优绿色建筑理念提倡的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那么一个建筑的经济成本与传统的建筑不相上下,是无法实现绿色建筑的要求,更无从谈起资源的节约。使用者之所以选择绿色建筑,就是追求绿色健康、集约的生活方式,如果建筑成本太高是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青睐。(2)资源效益是否符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在针对绿色建筑的资源效益进行评价时,设计方案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在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在评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否与环境发展相符绿色建筑从设计到具体的使用,都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制约。可以说在整个绿色建筑的使用阶段,绿色建筑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绿色建筑在整个实施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完全符合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则更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欢迎。(4)社会对绿色建筑的影响在绿色建筑的具体施工阶段,当地的社会情况对绿色建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筑是否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环境当,是建筑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来衡量建筑设计方案的人文效益,这属于社会层次方面的需求。

4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研究建议

绿色建筑综合评价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尽可能实现评价系统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以下个原则的应用。(1)系统科学性原则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评价问题上,绿色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资源利用的节约化、经济资源的最优化、环境保护及社会影响的多元化是评价系统科学的客观反映。(2)可操作性、可比性、可量化原则指标各项量度统一,达到范围内衡量的可比性、指标应该体现简易全面与协调一致性。(3)适用地域性原则我国的地理环境情况比较复杂,首先我国地域辽阔并且地势环境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其次我国的各地社会风俗和民族习俗存在不同的差异。那么在绿色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的考虑这些问题,必须结合我国理环境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时因地制宜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发展经济为主忽视环境的重要性到现在人们非常关注环境这一问题,就可以看出现在建筑设计的主流也是资源的集约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如何让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考虑整个建筑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建筑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例如成本、功能、建筑表现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更多元化、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会恩。绿色建筑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J].绿色科技,2015(09):209~210.

[2]杜文更。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企业绿色化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03):45~56.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八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问题

1 绿色建筑的涵义

关于绿色建筑的涵义,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做出过不同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夫妇在其所著的《绿色建筑-- 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绿色建筑的六个原则:节约能源、结合气候、材料循环利用、尊重用户、尊重环境和整体设计观。威尔夫妇指出,绿色设计对于建筑本身来说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但真正让我们感到新奇的是如何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建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中对绿色建筑的明确定义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的地方在于:采用了不破坏自然环境的设计,强调“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充分利用土地、水、电、燃料、废弃物等各类资源,提高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注重营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社区归属感的建筑环境;满足使用者对“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建筑空间需求。总之,绿色建筑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2 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

早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注重运用技术来实现节能,大致分为“软技术”与“硬技术”两种设计策略。前者强调适用性技术的运用和对传统地方化建造经验的借鉴,如舒马赫提出的“中间技术”,其特点表现为:价格低廉,人人可以享用,适合于小规模应用,且适应人类的创造需要;后者则更突出用技术革新带动建筑效率的提高,如富勒提出的“少费多用”思想,即力争使用较少的原材料、能量和时间。通过技术的发展和设计者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出高效利用能量和物质材料的建筑。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突出表现为绿色建筑技术性日益增强,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也更加注重社会性。一方面,绿色建筑技术在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上面不断拓展,而且由原先更多关注护结构本身的设计转变为技术与建筑整体实现有机结合;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中开始融入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社会性元素,不再单纯强调技术,而是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要素整合形成了完整体系。

3 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绿色建筑要求在建筑设计、建造及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节能、经济、舒适等综合因素,实现建筑与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现代开放、端庄朴实、简洁流畅、动态亲民的建筑形象,从选址到格局、从朝向到风向、从平面到外向、从间距到界面、从单体到群体,都要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对比以及建筑设计中各类节能、环保生态建筑技术的应用。但是,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却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贪大求洋,既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又违背绿色建筑追求高效、适用的原则;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发展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科技含量也不高;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照明设备大部分存在能耗高的缺陷,区域适宜性差。此外,现行的体制环境对绿色建筑设计重视不够,相应的绿色建筑节能生态设计体系尚未成熟,缺乏专业的设计团队和技术人才,设计能力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绿色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

绿色建筑设计要坚持走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以适宜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创新来支撑绿色建筑的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等;适宜性技术主要是指合理的工艺手段与新技术产品组合、低技术与高技术结合,低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措施、科学的使用能源、雨水收集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择与创造本土化的适应性绿色技术。此外,绿色建筑的实施效果要通过多种技术耦合作用效果集中体现。要在创造符合需求的产品与丰富的技术资源供给之间创造出匹配,促进多种绿色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4 绿色建筑的展望

发展绿色建筑的总体思路应该是采用适宜的技术走本土化的道路,结合地域性和建筑技术的适用性。根据各地方的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和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而且要考虑绿色建筑各单项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和集成性,突出绿色建筑整体的综合性能和效益。针对目前国内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4.1 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原则,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和拆除的全寿命周期开展技术研究。针对建筑节能改造成套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低能耗大型建筑技术、高效集中供热热源和输配系统技术、高效热泵采暖制冷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4.2 编制绿色建筑有关技术规范,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目录,促进绿色建筑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外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中水回用、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立体绿化、底层架空、透水型铺地材料、太阳能空调、节能隔音门窗、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各种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等。

4.3 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标准,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性标准以及根据不同绿色要素设定的专用标准,如节地与室外环境专用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专用标准、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专用标准、环境保护专用标准、室内环境质量专用标准等。这些标准既要从各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起到指导和考核作用,又要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4.4 改革现阶段“大而全”的设计院模式,发展专业化的设计事务所,改变原有的设计机制和程序,实现绿色建筑精细化、专业化的技术服务。

4.5 加强示范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利用先进技术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在示范项目建设中,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方法,更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注重关键技术的系统整合和技术集成示范的推广和应用,以便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绿色建筑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于春普。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3-10-20.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篇十九

关键词: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应用

绿色建筑与其他的建筑存在着许多的区别,所以,有些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中是不适用的,需要对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进,进一步的加强项目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一、绿色建筑项目的特征与意义

1绿色建筑项目的特征。绿色建筑的特征主要有:建筑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强调环境保护的原则;与传统的建筑的耗能相比,显著的降低了耗能标准;绿色建筑通常尊重本地的人文、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采用因地制宜的手段进行建筑,所以这种建筑模式是没有固定的规则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绿色建筑能够有效的利用当地的所有条件,并且将所有的条件进行连通。

2绿色建筑项目的意义。进行绿色建筑项目的意义在于下面几个方面:首先是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创造清新、舒适的环境,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健康、舒适的运动环境。这在应对我国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与疾病威胁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是绿色建筑中处处都能够体现环保的理念,将环保的理念应用在建筑物的建筑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的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减轻生态压力节约资源,这在应对以往人们在建筑工程中造成的浪费资源和对环境造成的重大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绿色建筑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应用在建筑的所有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将建筑充分的和人与自然合理的链接起来,将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发挥到极致,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企业经济三者的共同协调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项目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正在逐年的增加中,人们相当的热衷于绿色建筑的建造,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绿色建筑工程上投资。

(1)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只对单个建筑物的质量进行关注,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整个小区的环境中,在关注整个建筑物安全架构、建筑材料的耐久程度与价格的同时,还关注整个小区范围内的绿色建筑、植被种植以及空气质量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完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中,例如原来没有的气、网、点滴等结构的需求现在也在日益的增加当中,还有人们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因素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增强中。

(2)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开发商通过引入绿色健康的地毯、地板、建筑用砖、漆料等材料,并将其充分的应用到建筑的施工过程当中,方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感觉到绿色工程的存在。

(3)在施工过程中重视环境问题。当前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噪音、粉尘与建筑垃圾,对环境和周围人群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不重视材料的应用,导致材料水电的浪费。

三、绿色建筑项目中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绿色建筑的建造需要从施工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笔者的实践考察与参考相关的资料,得出我国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1)CM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CM管理模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一般应用的只有CM管理模式和风险CM管理模式这两种。为了你能够满足客户在绿色等级方面的要求,开发商应该协调好成本、质量与工期等方面的因素,所以在这种绿色建筑项目的时候,应该采取CM管理模式。开发商通过对绿色要求进行专门的咨询,完成对绿色材料的分解周期的了解,当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够的时候,应该把绿色建筑方面的工作交给CM经理,同时应该明确各个方面的责任与义务,方便以后的工作进行。

无论是应用CM管理模式还风险CM管理模式,CM经理同样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和帮助工作。当绿色建筑工程完结时,开发商可以应用自己和绿色咨询机构进行合同签订、通过CM经理和绿色咨询机构进行合同签订这两种方法,完成绿色咨询机构对绿色建筑方面的要求。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签订合同,绿色咨询的工作都需要完整健康的完成。

(2)EPC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设计―采购―建造管理模式简称EPC,这种模式根据承包合同岁制定的总价格或者是可变动价格方法,通过工程公司全权承担建筑工程项目的经费、质量、进度以及管理等,按照合同的要求按时的完成工程,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设计―采购―建造各个阶段的互相融合,从而提高工程建筑效率,降低资金投入。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要风险很大程度上市由承包商承担的,� 在工程承包商对工程进行完全承包后,总工程承包商承担工程主体的设计,当然,在设计的过程中,总承包商也也可以将部分设计任务分担出去,,所有分担出去的设计任务的责任全部由总承包商独自承担,开发商和分包商不签订直接的合作协议。

(3)PMC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项目管理承包简称PMC,主要表现为将工程的整体计划、招标、工程设计、施工、材料购买等所有方面统一的交予项目管理承包商。这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将绿色建筑的所有项目以及管理等全权的交予了管理承包商,所以管理承包商就承担了负责了项目的管理和协商工作,绿色工程管理方面的质量、目的、成本等众多的方面都由项目管理商承担。这种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中往往具有一致性。PMC管理模式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的管理,一种就是开发商直接通过相应的渠道,寻找相关的绿色咨询机构进行管理,并且跟此咨询机构进行合同签订;第二种就是直接将责任全权的交予项目管理承包商。如果承包商具有绿色建筑方面的实力与材料,就可以完全的通过自己为绿色建筑的服务提供咨询,反之,则通过相关的绿色咨询机构来提供服务。无论这两者中的哪一个,PMC管理者在绿色建筑中的管理责任是不能够推脱的。

四、结语

绿色建筑项目是将生态环保应用在建筑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其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业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我国的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方便。因此,在对绿色建筑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绿色环保作为基础,合理的将目标的实现和工程进度、资金投入和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建造高质量、安全、环保等满足现代人要求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薄卫彪,周明。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应用的研究[A].工程管理学报,2010(1);46-49.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节水途径及应用精选1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