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最新7篇)
2024-10-25 18:53:38 1级文库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最新7篇)
养老事业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愈发突出。下面是1级文库小编整理的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近日,肥西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对县医、养、健结合工作试点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听取县卫计委、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部门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到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实地考察、了解情况,召开相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自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文件下发后,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认真落实相关文件精神,整合养老及医疗资源,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初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五保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较好地解决了集中供养五保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如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自20xx年5月设立老人医疗专护区以来,累计得到及时救治的五保老人2600多人次,五保老人生病救治不及时和无人护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县十五个五保供养中心均设立医疗专护区。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呼唤医、养、健结合。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试点,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在严店乡五保供养中心调研时了解到:医疗专护区运转经费不足、医务人员缺乏等,影响和制约了医、养、健结合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县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倾注更多的支持、关怀。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政策保障。要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医养结合文件精神,立足我县实际和试点工作经验,特别是要针对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办法,落实鼓励措施,引导医养结合机构有序、加快发展。要根据全县老年人群医疗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统筹做好各类医养结合机构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机衔接,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大财政投入,研究出台推动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投入的积极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划分好“医”、“养”界限,尤其是要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政策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搞好政策衔接,支持医、养结合机构逐步步入良性循环。
(二)强化资源整合。要认真研究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日常合作、业务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养老医疗资源,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吃不饱”的乡、村医疗机构就近和“住不满”的养老机构等“结对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良性互动。乡镇卫生院要逐步把村(居)卫生室的医疗资源和老人健康诊疗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医疗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特别是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医、养结合事业留出空间。
(三)推进融合发展。要按照国家、省、市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养老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督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协议合作关系,确保到20xx年底,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到2024年实现全覆盖。要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创办老年康复中心、老年医院、护理院,支持部分闲置床位过多的县、乡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护理院,开展养老服务;鼓励支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与居家养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
(四)突出人才支撑。要不断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人才保障,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服务水平。建议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人才,纳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规划和临床骨干医师培训范围;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开展服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定职称方面,给予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
(五)强化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将医、养、健结合工作进一步摆上位置,抢抓政策机遇,强化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有序推开卓有成效的试点,合力推进我县医养结合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健康幸福的新肥西作出新的贡献。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
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今年4月,双岗中心创新组建 “2+2”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团队,成立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卒中康复4个专业服务小组,已与56位居家老人签订了有偿签约服务包,以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三)丰富医养结合服务内涵,建立机构养老服务机制。
为强化养老机构中集居老人的健康保障,从今年6月起,区属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养老机构建立固定服务关系:一是每季度主动上门对养老机构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对老年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并指导康复治疗。二是与养老机构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对常见病、多发病随时进行上门诊疗。三是接收老人住院治疗和康复,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转回养老机构。四是老人享受慢病选择性药物免费治疗等卫生惠民政策。2012年以来,我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免费发药人次分别达8.9万人次、4.3万人次,免费金额达310余万元,其中老年人发药比例占98%以上。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发展,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而解决健康和养老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医养结合。从全国范围看,医养结合是一个新兴课题,都处于积极探索中。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与承载力不对称。据统计,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6.1%,而且每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2024年超过20%,2041年超过30%,并于2050年达到近34%的水平。我区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8.4万人,达到全区户籍人口的17%,老龄化趋势与全国同步。而我区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不足800人,基本上是一些患病、失能、失智等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康复和生活照料的老年人,绝大多数老人包括“失独”、“独残”等计生特殊群体选择居家养老。庞大的养老和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给现行养老和健康体系带来严重挑战,已成为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医养结合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养老机构由民政部门设置审批和管理,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由街居负责,医疗服务由卫计部门主管,医保支付政策由人社部门制定。由于制度、行政职能和资金分割等因素,各相关部门在实施医养结合时存在行业壁垒、职责交叉、业务交织等情况,其分而治之的格局势必造成医疗和养老资源相互阻隔,难以做到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和横向整合,老人的医养统一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医养结合机构定性定位不明确。从实际服务看,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既不能完全替代养老机构,也不能替代医疗机构,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需求群体,在设置审批上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标准体系和审批部门。按现行政策,完整的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权归属不明确,即使同一投资主体在设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时分别由卫生和民政部门审批,运行机制相对独立,没有解决医养结合到底姓“医”还是姓“养”的问题。
(四)医养结合医保支付政策仍然保守。以疾病医疗为中心的现行医保支付政策,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早期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房等医疗健康服务项目均未出台相关支付标准。即便是最新出台的医养结合病床医保支付办法,对老年人的患病病种有明确规定,且病种数较少。可以说,当前医保支付政策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医养结合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开。
三、对策和建议
针对当前人口发展现状、老龄化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发展医养结合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当前,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基本建立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法规体系,多元化、多途径形成医养结合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生命过程中各个时期所需的可负担的公共服务。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各级政府要从上而下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要根据不同类型,分类明确医养结合机构姓“医”或姓“养”的问题。凡是养老机构开设医疗诊室由民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凡是以医疗、护理、康复为主的护理院(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增设养老床位,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管单位。以上三种形式医养结合机构,同级民政、卫生行政部门要相互备案,并针对老年人群“医”或“养”的不同需求,做好入院引导和合理分流。
二是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规划、房产部门要出台相关规定,在新建的一定规模的.社区中同步规划建设医疗、养老配套用房。要积极改革医保政策,将完整功能的医养结合机构优先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居家养老诊疗费用逐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消除行业障碍和“瓶颈”。
(二)坚持多元资本发展,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资本发展医养结合的扶植政策,引入专业医养结合品牌企业入驻。规划、土地、财税等部门为社会资本举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规划布局、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有步骤、有规划地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加快医疗养老机构转型升级。鼓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增设医养结合病床或转型为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护理科室覆盖率;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开展签约服务;鼓励综合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医联体”,实行对口支援、双向转诊、医护培训等。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为计生“失独”、“独残”家庭及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
(三)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医养结合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评聘和使用机制。民政、人社和卫生等部门应加大养老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加强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和护理员的培训;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并给予相应的特殊岗位补贴;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是建立人员岗位配套政策。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合理增加护工型人员岗位,保障基本服务需求;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合理增加医护人员岗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根据投资规模合理核定医疗技术岗位、护工岗位和一般服务性岗位,并根据多部门考核情况,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基本保障。
(四)强化行业监管考核,确保医养结合取得成效
推进医养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聚焦健康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合肥建设的创新之举,必由之路。在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同时,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探索建立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评估。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和对机构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发挥最大效益,医养结合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老年人群的满意度得到较大提高。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等;“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xx年底,市城区(苏仙区、北湖区)户籍人口约85.46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约12.12万人,占总人口14.19%,高出国际标准4.19%。市城区开设老年病病区的医院4家,有老年病床位236张。两区已逐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敬老院、农村幸福院及民办养老机构等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养老床位3070张。
(一)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医养结合工作
20xx年1月23日,瞿海市长主持召开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市中心城区综合性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建设问题。7月17日,市政府领导专题调研部署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工作,决定安排专项经费,启动我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xx]4号)。2017年6月23日,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市本级公办示范性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决定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二期项目以“郴州市康养中心”名义申报立项,为市本级公益性医养结合示范性项目,规划建设养老床位500张,其服务对象以政府兜底保障的群众为主,并根据社会需求,兼顾社会养老。目前该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二)落实政策,扶持民办养老机构
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市财政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达到3000元/张和50元/人·月。
(三)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
自2011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五年把居家养老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一是制定出台了《郴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平台建设、服务开展、政府购买资金管理、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建立有效的奖励考核机制。二是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坚持专业服务队伍建设与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相结合。一方面把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与实施下岗再就业工程有机结合,通过招聘、培训、持证等方法组建了以4050人员为主的居家养老专业服务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组织和队伍组建由社区党员、热心人士、邻里邻居、低龄健康老年人组成的志愿为老服务队伍。三是整合资源,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建设上,整合社区(村)卫生服务站、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健身、医疗服务。
(四)当前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关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医养结合的养老工作,郴州还处于初始状态。20xx年11月18日,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了医养结合项目协调会,形成了《关于市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但发改、民政、卫生计生、人社、财政、国土、税收等医养结合工作有关部门还未制定操作规范,也未建立工作机制,制约了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
二是养老机构无医疗功能。目前我市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没有内在联系,福利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机构未内设医疗机构,未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医疗养老与生活护理割裂。居家健康养老机制不健全,市中心城区社区居家老人未与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急诊服务、护理服务、健康查体、健康咨询等)协议,存在医疗养老体系不健全、质量不高、管理松散等问题。
三是医疗机构无养老功能。没有专业的医养结合型服务机构,市城区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精神病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等医院仅设立了老年病科,不具备养老服务功能;市精神病医院目前基本局限于为老年痴呆症、老年精神病极少患者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根据郴州的情况,值得推行的医养结合模式。
(一)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平台的居家养老
由政府主导,并配套财政资金支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和信息网络平台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一是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二是为辖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服务。三是开展老年人家庭医生制签约服务,为签约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务,包括家庭医生处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预约优先等,政府发文明确由签约医生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可提高医保报销比例。签约服务费用由医保、财政补贴、个人自付三方分摊。四是依托社区信息平台建立云医院。以家庭医生为基础,以云技术为手段,建立云医院,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会诊、转诊、远程医疗及业务协同的.互联共享。利用家庭医生工作室平台,整合资源,在居家养老互助中心、养老机构搭建云医院居民终端平台或云医院体验店,为老年人看云医院提供看病场所、设备和就医指导。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护理病房。收治高龄、患有慢性疾病,在医疗中心明确诊断并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老年患者,提供疾病恢复期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并与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服务机构建立转接制度。
(二)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由单位或个人筹集社会资本举办康复、护理院等养老机构,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设正常疗养区、失能和半失能区、失智区等分区管理。300张床位(含)以上的养老机构单独设置综合门诊部,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3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单独设置医务室或诊所。举办人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民办非企性质的护理院,卫生部门负责审批并发放卫生医疗执业许可证,医保部门在机构护理工作符合规定后与机构签订协议,患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医保支付条件的由医疗保险支付,其余的费用由患者自行支付。同时还采取财政补贴等激励机制保障养老机构运转。
(三)医院内设养老机构
一是依托原有的医院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特色专科医院,建立老年医疗养护中心,为失能、失智、临终关怀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养护。以“医保包干”助推“医养结合”,采取按日包干、分类结算的结算管理模式。二是利用医院闲置床位,开设医养结合康复中心。部分医院由于区域重新划分,服务区域人员变少,病床空闲率较高,为合理利用医院资源,开设康复中心,并引进民办养老机构,医院医疗团队负责老人的医疗需求,社会养老机构负责康复中心老人的养老生活护理,实行医保住院、托护养老两个运行体系,收治以既有医疗需求又有养老需求的老人为主,以住院病人收住入院,好转后按需求转入养老模式,医养互换时切换信息。三是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利用医疗资源,拓展业务,在康复的基础上,开设养老中心。
三、有关工作建议
(一)建立医养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1、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一是要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理顺养老和医疗机构条块管理机制,解决好目前养老由民政管,医疗由卫生计生部门管,医保由人社管的局面,打通医养结合“瓶颈”。二是要完善医养结合机构的管理机制。包括准入、运行及监管机制。三是出台医养结合服务优惠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医养机构的医保政策、税收管理和土地供应等保障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郴州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对医疗机构养老床位进行专项经费补助。
2、科学制定规划。建议政府根据目前市城区的人口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制定医养结合的布局规划。将卫生计生部门管理的医疗卫生设施与民政部门管理的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或者就近建设,有效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居家养老做好医疗服务。
居家养老仍是主要的养老方式,要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的工作平台,为居家养老做好服务。
1、要进一步加大市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力度。按照国家“一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家,1O万人以上可设置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市城区需设置15家,北湖区8家,苏仙区7家。目前北湖区郴江街道、骆仙街道和苏仙区观山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标准化建设,还未投入使用;北湖区涌泉街道、苏仙区王仙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进行标准化建设;苏仙区苏仙岭街道陈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购买改造进行标准化建设;北湖区下湄桥街道、增福街道、北湖街道等3个街道;苏仙区卜里坪街道、南塔街道等2个街道未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力度,对未进行项目建设的督促限期完成。
2、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源,建立医生服务团队,规范医生服务团队的运行,鼓励在职医生和其他医生参加签约服务。有条件的可开设老年护理病房。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作,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
3、规范为居家养老对象进行医疗服务的行为。划分服务对象的等级,明确服务套餐的内容及收费额度,明晰双方的权利义务,规定社保或财政的政策扶助付费标准。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和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难这一问题渐趋突出,尤其是养老中的医护需求愈来愈旺盛。面对养老的医护需求,传统的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能力,医院又无法提供养老基本服务,而“医养结合”模式既能给医院减轻病人长期“压床”的压力,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还能解决老人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为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威海市荣成市民政局在对全市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统计的基础上,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3个机关科局、8家养老机构、4家医疗机构、5个城乡社区,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开展座谈讨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围绕如何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摸清了荣成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情况,查找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荣成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
截止2016年末,荣成市60岁以上老年人达18.7万人,人口老龄化率达28%,超过了全国16.1%、山东19%、威海25%的比例,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8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达3.37万人,分别占老年人口总量的3%、15%。近年来,荣成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形势,针对老年人对生活照料需求和健康服务需求相叠加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实际,围绕“老有颐养、病有良医”目标,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健康养老需求。综合起来,主要探索并逐步推行了四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一)养中有医。养老机构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开办医疗机构,按照床位在500张以上、150—500张、150张以下的标准,分类设置护理院、医务室、巡诊室。比如,荣成市万福苑老年公寓建设老年护理院,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设置床位230张,设立了内科、中医科、慢性病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医疗设施设备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标准,并与荣成市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合作协议,到2016年8月底已经收住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人161名,入住率达70%,投资3000万元的二期工程将于2016年年底前投入使用;荣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园区,配套设立了专业康复机构—荣成中康医院,主要以康复为特色,集康复、治疗、保健、预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荣成市盛泉养老公寓投资4000万元建设养老护理院,设置床位360张,设立康复理疗、中药保健、临终关怀等4个科室,配备医护人员23人。
(二)医中有养。医疗卫生机构发挥自身设施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通过增设、转型等方式,拓展老年养护、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项目。以石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利用闲置的楼房资源,投资360万元建设老年养护院,设置专业护理床位50张,成为威海市第一家由医疗机构主办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荣成市今年计划采用这种模式,利用人和镇中心卫生院现有的8000平方米闲置房屋和土地再改造建设一处。同时,荣成市还规划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石岛人民医院开设老年病区,主要收治处于康复期、疗养期和病情稳定期的老年人。
(三)养医签约。全市26处基层医疗机构与周边的养老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巡诊室,将入住老人纳入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每周派医护人员进行巡诊,每年开展健康体检服务,对慢性病患者每年提供不少于4次的随访服务,并对突发疾病的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逐步构建起“小病就地诊治,急危重病人到医院,经医院治疗好转或痊愈送回养老院”的模式。以荣成市老年公寓为例,荣成市人民医院在该公寓内设置了医疗诊所,由专职医生全天候坐班就诊,每周对入驻的90多名老人例行一次健康查体,小病在诊所内进行治疗,重病去医院予以救治。
(四)居家巡诊。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建立健全全科医师团队家庭签约和乡村医生家庭签约“双签约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人员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社区护理等服务。比如,荣成市在推进H型高血压防控新模式过程中,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与2万多名患者签约,由医生提供定期送药随访和健康查体服务,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
二、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既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单一机构养老的弊端,也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是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但从工作实践看,由于医保政策瓶颈、专业人才匮乏等多重问题,医疗与养老有机融合之路并不好走,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从养老机构看“医养结合”。主要表现为“三难”:
一是执照难办。“医养结合”的“医”,并不是单纯的吃药、打针那么简单,应该至少达到一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水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诊疗项目、医疗器械和医师护士,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目前养老机构开办医疗机构设置的门槛过高,申请执业许可证的难度较大,纳入医保定点的要求较严,荣成市仅有万福苑、盛泉2家养老机构达标并于2016年获批,其它大多数养老机构并不具备医护条件。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比重仅为10.4%,与山东省确定的30%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二是医生难招。医护人员在养老机构执业,业务范围变窄,工资收入过低,缺乏发展前景和岗位吸引力,造成医护人员不愿到养老机构就业,即使进入了也是频繁流动,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招录医护人员57人,仅占护理人员总数的10.8%。而养老机构现有护理人员素质较低、年龄偏大,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1/4左右没有持证上岗,特别是镇街敬老院的护理人员中,83.5%为“4050”农村妇女,很难为老人提供医护服务。
三是资金难筹。荣成市目前建有养老机构40家,尽管养老机构数量不少,但大多规模小、实力弱,床位利用率只有52.8%左右,再加上微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实在没有更多的资金再去设置医疗机构或聘请职业医生。以镇街敬老院为例,入住的老年人90%以上为农村五保供养老人,每人每年6500元的五保集中供养经费较难维持,只能通过压缩人力成本来保障运转,而五保供养费用中又没有单独列支医疗费用,一旦某个敬老院中有多名老人生病需要住院治疗,事后救助的模式使得住院治疗费用挤占正常运转经费的现象经常发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增加医疗设施、聘请医护人员,对他们来说确实成为一种奢望。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发现当前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医养结合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等。为了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水平等。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政策法规;合作水平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医养结合工作,即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有机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分析了当前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二、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
1.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历程
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开展老年医学研究,提出了“医养结合”这一概念。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
2.医养结合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方面,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得到了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医养结合政策的出台也为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当前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医养结合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在实际工作中,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养老机构往往缺乏专业的医疗人员,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无法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因此,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服务得不到有效整合。
2.医养结合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政策和法规,但是这些政策和法规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地区的医养结合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推广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和了解不足。
四、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
为了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的政策和法规,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医养结合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和了解。
2.提高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水平
为了加强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提高双方的合作水平。一方面,养老机构应该加强自身的医疗服务能力,拥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和设备,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与养老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3.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医疗和养老服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医养结合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为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五、结论
医养结合工作是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可以发现当前医养结合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医养结合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等。为了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六篇
“医养结合”是实施健康中国的关键环节,是市委、市政府推进的重点工作,也是我市创建健康城市的重要抓手。近期,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深入了解了我市养老机构的运营情况,并对我市“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思考。
我市目前已经设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但还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通过实地了解其它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情况,从而找出适合我市发展的路径。
一、我市医养结合的现状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xx市从20xx年起进入老龄化社会。20xx年—20xx年间,xx市总人口由xxx万人增至xxx万人,xx岁以上老年人由xx万人增至xx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xx %增至xx % ,xx岁以上老年人由xx万人增至xx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例由xx%增至xx%(以上数据来源于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预计到十三五末,我市xx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xx万人,按照我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实现x%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养老,全市将有x万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二)我市医养结合工作进展
我市现有养老机构xx家,有xx家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了签约的医疗绿色通道,其中内设医院x家,内设卫生室、门诊x家,xx%的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康复、保健服务。打造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照护试点xx个,医养结合试点xx个。
目前,我市医养结合有以下x种模式: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照护医疗支持体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分类,动态掌握辖区老年人基本信息,并对其需求变化进行动态跟踪,提高养老服务供给方的服务效率。重点对辖区xx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六位一体+签约”服务(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教、心理咨询、家庭医生签约)。xx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国家养老照护试点实施单位,除了持续为老年人开展常规居家养老服务外,在全市率先启用了智慧之家远程养老系统。20xx年,在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中选择了x户xx位xx岁左右的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开展试运行。为将智慧养老平台试点扩大,20xx年x月,正式启动医养结合居家健康养老平台,目前,先期xxx只智能手环已经投放使用。下一步,共计xxxx只智能健康手环将陆续投放辖区,守护居家老人健康。
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促进“医”、“养”有机结合。一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我市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院,xx老年公寓等x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门诊或卫生室。二是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xx区“xx”老年综合养护院建在核工业二〇二医院内,养护院与二○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老人入住前,由医院进行健康评估,按疾病谱进行分类,双方共享疾病信息。养护院和医院病房之间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可享受日常的卫生诊疗、护理服务,以及先入院后办理住院手续的服务等。三是成立老年护理院,突出xx医药、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我市将xx医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融入医养结合全过程,为老年人提供内容丰富的xx医药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xx中医院与奥林老年公寓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奥林老年公寓护理院。内设床位xx张,设有xx医科、中医科、妇产科、骨伤科、心身医学科、治未病科、体检科、急诊科、药剂科、影像科、超声科、临终关怀科等xx余个科室,由xx名医护人员组建成医疗护理团队,全天全年为入驻老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医疗设施、病区设施全面,老年人不出公寓即可办理就医住院手续,享受医保划卡及其他医疗健康服务,打造了“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试点。
“两院一体”,提供医养结合服务。xx老年公寓老年慢病康复医院和“中环国际”卫生服务中心都是集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日常医护诊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养生养老、康复训练、护理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服务。
政府投资,“抱团”养老。xx区共投资xxxx万元,在xx村分别建成互助幸福大院。xx周岁以上农牧民按照“自愿搬迁、拆旧搬新”原则,可免费入住互助幸福大院,xx区卫健委为每位入住老人排查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具有xx中医特色养生、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医疗保障服务。
(三)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由于“医”、“养”分属不同专业领域,相应的公共资源也由卫健、民政等不同部门分配,而且“医”、“养”又受到社保、财政等因素制约,各部门对相关政策的认识、调整和落实难以做到协调一致和横向整合。要真正实现“医”“养”统一融合,需要打通政策和资源壁垒,加大工作协同力度。
养老院设置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急需纳入医保定点报销范围。居家老人的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设立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康复纳入医疗报销等制度仍需完善。
目前我市xx家养老机构,除规模较大、设施较好的xx老年公寓等x家内设医疗机构外,其余养老机构由于硬件条件所限,尚没有力量自建内设医疗机构,入住老人的医疗护理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
社区医养服务总量不足,居家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受到个人习惯和现实条件影响,目前xx%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他们最关注的是日常治疗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咨询及中医保健服务,失能半失能老人还需要在生活照料基础上进行医疗诊断、康复护理等服务。但是目前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特别是乡镇、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基层医疗服务设施薄弱,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且存在药品单一、设施简单、医务人员缺乏的问题,要想实现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还有很大难度。
二、关于我市医养结合工作的思考
我市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我市的医养结合工作。
(一)增加投入,引入多部门合作
根据市老年人情况合理预测老年人支出,增加财政拨款的同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医养服务。积极探索老年人长期照料保险制度。医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民政的工作或是卫健的工作,政府在做好有效的监管的同时还要担任重要的协调职能,要协调民政、卫健、医保、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融合参与,成立市级层面的医养结合工作机构,完善我市医养结合政策统一管理,建立医养结合一体化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加部门间的凝聚力。完善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将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的重要内容,对由医院转型的符合养老机构设立条件的老人护理院给予审批。
(二)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布局医养结合项目
借鉴xx省常州市金东方颐养园项目经验,拟利用我市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在建的xx中医院二期项目、包医国际医院项目、市第八医院养护楼项目,引入地产项目合作,发挥医疗优势,建设高标准的医养结合居住区,把医院融入到住宅区,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让老人生活在社区,既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氛围、享受贴心服务,又能在健康出现状况时得到及时医治和专业护理。
(三)发挥基层卫生机构优势,开展居家养老
从目前我市的养老情况来看,居家养老还是老年人养老的首选,相比农村地区,城市中心的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意愿较高。利用基层医疗机构优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职能,开设日间照料中心,提供社区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建立社会养老分层服务模式,健康能自理的老年人可以居家养老为主,鼓励社区或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创造条件,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例如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类管理,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同时社区和医院等机构紧密合作, 构成我市养老网络。也可以借鉴常州金东方医养机构模式,发展社区建立机构化、一体化运营,为老人提供自理、介助、介护的居住设施和服务,使老人在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变化时,依然可以在熟悉的环境继续居住, 并获得与身体状况相对应的照料、医疗、护理等全方位服务,从而实现医养康护一体化。
(四)利用信息化优势,搭建现代化医养结合平台
全面推进医养结合信息化进程,通过互联网、IPTV数字电视等多个渠道,借助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等多种载体,推广应用家用健康检测、治疗智能终端,实现网络覆盖,实现个人健康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市内所有xx岁老年人的信息数据,并加快对健康信息情况档案的使用,重点关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情况,及时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五)加强与院校合作,搭建医养人才队伍
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养老服务人员,建立合理的酬薪保障机制;医养机构和xx医学院合作设立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实习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稳定养老部门的医护人才,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相应开设相关专业。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人员进行有计划的专业教育和在职培训,不断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内容与服务行为,提升老年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健全养老服务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各类养老机构的从业人员实行定期考核与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
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 第七篇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养结合模式逐渐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本调研报告通过对南京市某养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该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情况,分析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老年人需要的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多方面的服务。传统的养老方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医养结合模式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分析该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为南京市某养老院,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和访谈两种方式。实地观察主要是对养老院的建筑环境、装修风格、设备设施、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观察;访谈主要是针对养老院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养老院的医养结合模式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三、医养结合模式的应用情况
1.医养结合模式的应用现状
目前,南京市的养老院中普遍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医疗护理团队常驻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此外,养老院还提供康复理疗、心理疏导等服务,为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打造全方位的保障。
2.医养结合模式的优势
(1)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服务:医疗护理团队常驻养老院,老年人可以及时得到医疗护理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团队的存在,使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得到更好的保障。
(3)增加养老院的品牌知名度:医养结合模式可以提高养老院的服务水平,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品牌知名度。
3.医养结合模式的不足之处
(1)医疗团队人员缺乏:目前养老院的医疗护理团队人员往往不足,导致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2)医疗设备不足:养老院的医疗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不高。
(3)医养结合管理流程不完善:养老院的医养结合管理流程不够完善,导致医疗护理团队与养老院管理层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
四、解决方案
1.增加医疗团队人员:养老院应加强对医疗护理团队的招聘和培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的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2.增加医疗设备:养老院应加大投入,增加医疗设备,完善医疗服务设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加强医养结合管理流程:养老院应建立健全医养结合管理流程,明确医疗护理团队与养老院管理层之间的职责和协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五、结论
医养结合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但养老院在应用医养结合模式时,也需要注意解决医疗团队、医疗设备和管理流程等问题,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的调研报告(最新7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