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2024-07-30 22:08:44 1级文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飞白为家人们找到的10篇慢性病防治规划的相关文章,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一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二
[关键词] 慢性病;防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56-02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LUO Juan, GAO Chunfang, LI Shunfei
The 150th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e′nan Province, Luoyang 471031, China
[Abstract] Prima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of chronic diseases in China are researched and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ere is a lack of awareness of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ow monitoring quality and relatively lagging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快速增长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 800万,其中近3 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未来10年,全世界慢性病死亡人数还将增长17%[1]。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和《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2006-2015)》中对慢性病防治有了纲领性的要求,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慢性病防治活动。为了解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情况,笔者查阅并分析了2008~2010年国内十一个省、自治区有关城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相关资料。总体而言,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慢性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慢性病防控意识不强
总体上看,基层卫生机构规模在逐步扩大,但设施、人才、环境差距较大。而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不容乐观,有的卫生院没有慢性病防治的措施;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顾营业盈利,忽视了慢性病防治工作;有的单位对慢性病防控有宣教图片和展板,但没有记录具体防控内容,防控意识普遍不强。
1.2 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对于慢性病防治,国家早在“七五”就有部署。但是,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防控政策、法规还不完善,有些单位对慢性病防控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具体政策没有认真落实;有的单位在政策上只是宏观指导,具体方法没有细化。
1.3 基层人员学历偏低
从学历上看,社区要高于乡镇。由于农村条件落后,高等院校毕业的医学生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凤毛麟角。目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由大中专毕业或没有专业学历人员组成。据资料报道,乡镇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者比例高达18.5%,约15万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无卫生专业学历人员总数的1/3[2],这就导致其慢性病防病相关知识的匮乏。
1.4 经费筹集难度较大
慢性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长期监测和服用药物,靠患者自己解决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和农村地区,经费筹集机制不完善,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慢性病防控的重要原因[3]。此外,慢性病不需要住院治疗,对“新农合”患者而言,也就无法报销以得到补偿。
1.5 防治监测职能缺乏
目前,国内在慢性病防控的监测方式、频率、指标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执行存在差异。有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抽样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有以单病种的专项调查等。监测职能的定位不明确,得出的数据不可靠。
1.6 健康教育宣传不够
不少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把力量放在医疗创收上,对防治慢性病没有系统的计划,零散的宣传栏不足以引起百姓的关注。调查中,大多数居民不了解什么是慢性病,有的甚至认为慢性病就是老年病,有的认为慢性病不会危及生命,不以为然。
2 对策
2.1 强化政府为民行为
慢性病防控是社会行为,是一项造福于民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需要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4]。政府对该项工作应“理解、重视、投入”,要确实从全民的健康利益出发,采取系列措施,诸如建立好公共营养政策体系,鼓励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制定烟草控制政策和政府政策综合干预等,为全面进行慢性病防制提供可靠保障。
2.2 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目前,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人满为患”,各家医院都在加床,其实有的患者完全可以在基层的乡镇、社区就诊,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不选择基层?技术、人才、设施滞后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因此,政府一定要加强和扶持基层卫生机构,尤其是人才建设不可忽视,在经费、待遇上给予政策,着力培养全科医师[5],为基层防控慢性病发挥职能作用。
2.3 完善各级防控组织
我国城市慢性病防控组织较健全,能够指导和监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而乡镇、社区的慢性病防控组织较为欠缺,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乡镇、社区慢性病防控组织,从制度、体制上加以保证,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乡、村、社区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范围[6],包括常见慢性病的基本知识、服务人次、健康教育次数等,由此提高基层人员慢性病防控水平。
2.4 加强健康普及教育
注重慢性病防控的长远效应,从娃娃抓起,将慢性病健康防�
2.5 提倡个性化防控
当今医学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以预警、预防和个性化为核心的“3P”(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 在基层,要大力提倡对个人进行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不同分型,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防控方案,并进行建档、防治、随访和转诊等一系列服务。这样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2.6 建立慢性病电子档案
政府应组织研发统一的慢性病防控管理系统,配备计算机,使基层卫生防控机构能为居民建立慢性病防治电子档案,根据档案记录,及时掌握和了解区域居民慢性病防控的效果,并及时进行防控方案的调整。同时,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普查,通过健康普查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2.7 提高监测职能质量
慢性病监测需要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从而形成有效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为政府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各级卫生机构要认识监测的重要性,明确慢性病的界定标准,注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使慢性病监控工作得以持续发展。
2.8 加大防控资金投入
建立国家统一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大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慢性病防控的经费供给,并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提高其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并将慢性病纳入“新农合”补偿之中,以分担农民的经济负担。
2.9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慢性病作为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与环境、个人习性有着密切关系。如通过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和戒除吸烟等干预措施,可预防70%的脑卒中和超过80%的冠心病以及超过90%的2型糖尿病[7]。因此,政府要提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证清洁整齐的居民生活环境。全民要加强锻炼身体,工作中劳逸结合,饮食中注意营养搭配,远离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心态[8]。
3 结语
面对基层卫生机构慢性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不足,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蒙受严重的灾难和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面对急待解决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政府行动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桂雪,鞠彩红,刘媛媛,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2010,34(4):299-230.
[2] 卫生部人事司,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人力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
[3] 庄立辉,刘明亮,郭继志,等。慢性病防治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9,23(1):64-67.
[4] 陶利平,谢莉,刘晓平,等。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践的文献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3(7):427-429.
[5] 冯镇湘。全科医师参与慢性病防治的做法和优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1,4(9):710-713.
[6] 纪艳,张冬梅,汪长如。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2147-2149.
[7] 李振光,蒋东晓,周丽,等。“3P”医学新概念[J].中国卒中杂志,2008,3(8):608-611.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三
据了解,该《共识》的形成基于以下科学证据:一、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迄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全球有57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 ,预计2030年将上升为75%,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慢性病相关死亡发生于60岁以下的劳动力人群。二、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位列城乡死因的前四位,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三、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上的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四、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基于此,《共识》建议:一、统一认识,增强紧迫感。正视慢性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威胁与挑战;二、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实施防治规划,组织动员社会,促进部门合作,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和维护促进健康的环境;三、全社会积极参与。推动健康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乡村、进单位、进学校、进场所、进家庭,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有效改善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促进健康社会的建设;四、提高国民素质,加强自我保健。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和积极的体力活动,培养科学、健康的生�
李立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共识》出台的目的和意义解释说,任何一个国家在慢病防治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一般的卫生问题都是威胁老百姓最严重的健康问题。过去是传染病,现在是以慢性病为主。政府非常重视,但是从专家的角度和政府的角度,有的时候是不完全一致的,所以要形成《专家共识》,目的是希望政府和全社会对慢性病工作更加重视,同时从专家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而且,慢性病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这对我们国家以后的医疗费用和负担带来很大的挑战。
李立明认为,在不发达地区,慢性病会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把去年作为“慢病年”,提出慢性病防控的原因之一,就是考虑到千年人类发展目标可能达不到目标,实现不了的原因之一,就是来自慢性病。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四
关键词:办公室; 社区; 慢病防治; 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97-02 从办公室所处的位置来看,它是一个组织的中心枢纽站,其工作内容涉及了组织运转的各个方面,有着发挥协调作用的空间,以及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积极因素的潜力,同时还具有预测和发现失调现象的基本功能,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来准确判断失调原因,并寻求协调有效的协调途径。
1 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现状及目标
很多社区对慢病的管理仅限于常见病,其实慢病的种类有很多,新农合提出了25种慢病:慢性心功能衰竭、高血压三级高危及高危以上、脑血管病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慢性中及重度病毒性肝炎、尿毒症肾透析、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等[1]。随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成立,以及群众对慢病防治需求的不断增加,慢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因对慢病的认识及投入力度过小,到目前为止,慢病防治组织管理体系、工作机制及队伍、以及与之配套的信息系统还未完善, 防治模式也在探索之中。基于此,近年来慢病防治的首要目标是要逐步建立起“以慢病领导小组为领导,立足社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要载体,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技术指导部门,由医生来负责群众中的慢病防治工作”的总体防治模式。
办公室是慢病防治及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构建社区慢病管理的信息中心, 认真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慢病的数据信息,并将该类信息及时反馈给卫生行政管理及政府有关部门,为其决策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和依据;构建社区人群防治基地,搜集并总结疾病防治经验,积极推广和宣传当地慢病防治工作;深入展开科学研究,分析慢性疾病发病原因,并制订防病规划,努力做好领导参谋;协同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病规划,并认真实施各项防病措施;积极展开科普宣传, 逐步提升全民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努力协调其他部门工作,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2 办公室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长期以来,办公室的工作主要是办事、办文和办会,随着慢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办公室也主动融入,在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2.1 协调作用: 协调是办公室的一项特殊职责和基本任务。医务人员培训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提升医务人员的从业素养,认识是医务人员提升自己的一个方面,与各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认识的提高依托于认识的提升,对慢病的协调作用是以认识提高为基础的[2]。我们可从下列几个方面予以说明:从我国现有的卫生体制来看,在慢性疾病防治方面,是以卫生防病部门为主,以各医疗卫生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协调配合为辅, 在社区开设预防保健科, 能将卫生保健服务带及慢病的防治工作带到社区和每个患者家庭中去, 全心全意为社区群众健康服务。慢病的防治,需建立起一套由上而下的防治网络, 而办公室在该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网络工作关系与人员配置上都需经历一个磨合期, 也需要办公室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从而让群众了解慢病防治网的性质、特点及作用,使其能认真配合社区防治工作的开展。同时,办公室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加强社区与外部相关机构的联系上,办公室是组织收集、处理和反馈信息的重要窗口,也是社区联系各级、各部门的纽带;其次是内部组织上,即协调和组织内部联系,实时处传达领导意图等方面,或将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及计划,传达给社区群众等。再者,医患协调上,办公室能在实际的协调事物中(如护士和患者之间发生纠纷或争议时),发挥其中间协调作用,并从而维护社区医疗秩序。
2.2 保障作用: 后勤保障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职能。办公室是与群众面对面的服务窗口,办公室的硬件设施都要靠其来增添。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中,办公室还起着场地布置与安排、材料收发、整理与归档的作用,为社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办公室还承担着对疾病防治工作进度、进度及整个流程的监督作用。办公室是社区慢性疾病知识宣传与普及的重要窗口,居民能否了解社区的防治工作动态信息及相关政策,这些都与办公室的宣传工作直接挂钩。最后,迎送和签章等工作,也属于办公室的服务范畴。
2.3 支持作用: 办公室认真贯彻了疾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积极向社区群众宣传了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各种疾病的流行规律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在社区多年来的疾病控制工作中,办公室对于降低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都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从一定程度上看,办公室的支持和参谋作用,也能体现出政府的行政效果,即行政领导对群众疾病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关心;办公室在慢病防治工作中积极准备材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也能够为相关人员解决之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社会老龄化问题已向社区防病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逐� 在该种挑战下,办公室理应作出积极的反应,成为和慢性疾病作斗争的前沿阵地。
2.4 完善自身建设: 在支持和协助社区慢病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办公室也能逐步得到自我提高。中心自2005年起先后与华东医院、仁济医院、中山医院共同开展科研工作。2009年,上海中山医院与荷兰鹿特丹大学以本中心辖区为基地联合开展的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公共卫生建设重点项目――“中山-上海长风研究”课题。通过与三级医院长期合作,中心逐渐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期间中心开展的各项科研课题办公室都积极参与对办公室各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及晋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办公室牢固树立加强服务意识的理念,养成在工作中服务,在服务中学习的好习惯,医务人员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更要注重自身服务意识的提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3]。这也符合新时期对办公室职能转型的基本要求。
3 有效发挥办公室协调职能
3.1 树立正确的协调服务理念,做好上下级之间的协调: 协调是单位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通常,它体现在对单位上下级、内外部及各部门间的配合上,消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不和谐因素,确保各部门能顺利开展工作。
首先,作为领导的参谋机构与助手,办公室应逐步增强“学习”意识,主动了解和熟悉单位各部门的整体运行情况,要对领导关注的重点展开深入调研,并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便于其制定科学的决策。
最后,办公室在处理实际事情时,应分清主次,做到胸有成竹。办公室的事务较为琐碎,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大局与中心事情出发,分清事情的主次与轻重缓急,在实际工作中,应多请示领导,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努力营造出一种相处融洽、互相支持和信任的和谐氛围。
3.2 准确平衡各部门的利益,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 从单位整体来看,办公室是其他各部门的总指挥与总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部门因处在不同的位置上,在出现利益冲突时,通常会站在自身部门的角度上,而不考虑其他部门利益及需求,从而引起冲突与矛盾。此时,办公室应鼎力相助,通过沟通、协商及调解等方式,帮助各部门消除分歧与矛盾,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其次,办公室应站在全局立场上,综合平衡和把握各个各项工作的要点。在大事上,应做到多方征求意见、公平处理处理,逐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在其日常的事务处理中,应做到公正平和、求同存异,努力构建各种协调机制,让协调工作有序可依,使社区疾病防治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发展方向。
最后,办公室还应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因其工作本身较为繁杂,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更应纲举目张,要善于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做到大小事兼顾,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论
随着常见慢性疾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办公室也开始转变为慢病防治及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慢病往往属于终身性疾病,且伴有多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持续、方便的医疗照顾与服务,随着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社区慢性疾病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办公室在该项工作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祥炬,李俊荣。当前我国慢病防治问题的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13(05).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五
20xx年是推进医改工作的关键之年,我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
2、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询活动次数未达到项目要求。
3、由于慢病患者外出,致使慢病管理频次及管理率不达标。
4、由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慢病随访和其电子录入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个别随访无意义,甚至不真实。
5、与门诊大夫未配合好,档案未很好的利用,大多数成了“死档”,失去了建档的意义。
6、由于仪器及试剂等原因,65岁老年人体检中的辅助检查工作未完成。
二、20xx年的工作目标: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三、长期工作安排:
1、健康档案。继续建立健全信息化档案,及时更新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在上一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完善返乡及流入等人群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
2、慢性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至少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定期进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并及时对其电子录入,尤其是高血压人群,应分级及时按月做好随访工作。利用随访宣传防病知识,使农民对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并做好资料汇总和信息上报。对慢病的管理率达80%以上,慢病的控制率达25%。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测血压率达100%。同时加大筛查重点人群,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做好门诊日志记录。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实,有意义。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月更换一次室外及室内健康教育宣传栏的内容,印刷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覆盖率达60%以上;要求相关人员在上门访视时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使居民基本卫生常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组织动员孕妇及3岁以下儿童家长参加我院举办的孕妇和儿童健康教育讲座;孕妇在孕早期或中期接受一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3岁以下儿童家长覆盖率达到85%以上。每个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每个月利用集市开展一次健康咨询活动;每天循环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六种;提供不少于十二种的印刷资料,居民覆盖率达30%以上;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60%以上,其相关资料(通知、照片、记录、教案、试卷等)必须规范存档。
4、老年人保健。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护和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辅助检查工作,今年至少完成95%以上。65岁以上的老年人管理人数达到90%。加强体检宣传工作,确保65岁以上老年人、特困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体检率要求。全年对上述人群进行四次面对面的随访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做好宣传发动,积极参与强化免疫,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5、档案(纸质和电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不漏来院的任何一个就诊、咨询者,未建档的建档;建档的充分利用档案,如信息的更改,内容的填充,随访等,除特殊情况下,必须当面立即完成。
6、预防接种。建立规范化的免疫门诊,建立健全计免制度,规范计免接种操作,每月接种不少于8天,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为我镇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服务,熟练掌握接种前、后的全面情况,做好接种反应事故的处理登记,加强冷链管理,做好疫苗的进出管理、冷链远转管理、失效报损登记。根据上级疾控中心的要求,进行相关疫苗的强化和为重点地区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性的传染病。新生儿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都达到100%。入托学生验证率达100%。
7、传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组织和传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规范使用门诊日志,建立健全发热、腹泻门诊登记,认真做好疫情报告、疫区管理及疫情登记。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让医务人员全了解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分类、法定报告人、报告时限、方式、程序等业务知识。同时让更多人群认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及时完成疫情登记,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每月至少报一例传染病,报告率100%,报告卡及时、准确、完整率100%,疫情登记率100%。
(2)积极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转诊率达100%,同时开展病人的追踪治疗及随访管理,督促其定期复查,并将信息及时上报贺州市疾控中心。积极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普及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
8、儿童保健。加强儿检工作,三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75%以上,新生儿访视率达90%。加强散居儿童保健管理,使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达80%以上,婴幼儿系管率和使用生长发育图监测率分别达75%以上。及时发现与治疗影响儿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开展儿童保健技术培训。
依法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管理。对新入托园的幼儿一律进行体检,合格者方能入托。5-6月份完成所有幼托儿童的健康体检。保证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要求达到80%以上。
免费向我镇0-6岁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同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辅食的添加等营养及护理的咨询指导,对常见病的预防、心理发育、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对贫血、佝偻病、肺炎、腹泻等疾病进行预防,规范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9、孕产妇保健。免费向辖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规范孕产妇保健,做好早孕建册、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工作,并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追踪、随访和转诊等工作。继续加大实施母婴安全工程的宣传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目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龄妇女和孕妇情况,动员和通知怀孕妇女进行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以上。孕产妇产后访视率85%以上,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减少孕产妇死亡。叶酸及孕产妇分娩补助及时发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随访等工作,如患者等情况许可,进行一次健康检查,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年底,在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率达到95%以上。
11、每月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孕产妇、儿童进行免费体检(辅助检查:彩超、尿常规、血糖、全血细胞分析、乙肝表面抗原、肝功、肾功、心电图等)
12、每月的22日各专项小组上报纸质的工作情况及相关数字到卫生院项目办公室,项目办公室审核完成,25日前上报旗卫生局。
四、阶段性工作安排
一月份:①召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下发今年总的工作计划。③各专项小组上报各自的工作计划。④开展孕产妇健康知识讲座。
二月份:①召开第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次检查、督导。④开展儿童保健知识讲座。
三月份:①召开第三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利用三八妇女节、3.24结核病防治宣传日,开展两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两次,重点宣传生殖健康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对结核病的防治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一次。
四月份:①召开第四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一次,并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五月份:①召开第五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二次检查、督导。③利用5月3日世界哮喘日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一次,针对5月31日世界无烟日,重点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知识咨询活动。
六月份:①召开第六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全院职工及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公共卫生培训、学习、互相交流。同时召开一次村委会协调会议,并邀请分管镇长参加。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二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利用6月6日爱眼日进行眼部疾病及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一次。对公共卫生半年工作进行总结。
七月份:①召开第七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开展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讲座一次,并对相关知识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一次。
八月份:①召开第八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督导。③进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关知识讲座一次。
九月份:①召开第九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进行村卫生室及全院职工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工作。③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④结合9月20日全国爱牙日,开展口腔保健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讲座一次。
十月份:①召开第十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总结一年的工作进展情况。③结合10月8日高血压、世界精神卫生日,大范围开展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讲座及健康咨询活动各一次。
十一月份:①召开第十一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对我镇九个村的老年人、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人群进行今年的第三次面对面随访并及时电子录入。③对九个村卫生室人员的工作进行第四次检查、督导。④结合食品卫生宣传周和11.14的全国防治糖尿病日,开展食品卫生与营养、糖尿病防治的讲座及宣传教育。
十二月份:①召开第十二次公共卫生项目办公会。②利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宣传日,重点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的讲座、宣传教育。③各专项小组对工作分析、总结,上报下年计划等。
五、临时性工作安排:
1、如有特殊情况,以上时间、工作临时调整。
2、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3、根据工作情况,对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培训、检查、督导。
4、抓住机会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如集市、学校开家长会、家长接送学生、接种日等。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六
论文摘要: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鄞州区慢病社区综合防治(Ⅲ级)试点单位,在区疾控中心的指导下,通过制订总体规划,搭建工作平台,争取政府支持,鼓励社区参与;开展社区诊断,多种渠道发现慢病患者,采取多种健康教育,促进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管理取得初步成效。慢性病报告率达到85以上,建档率为l00,随访管理率达到80%o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关系到民众身体健康,是社会安定的民心工程。姜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鄞州区慢病社区综合防治(Ⅲ级)试点单位,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慢病报告率达85以上,建档率l00%,随访管理率达80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现介绍如下。
1制订规划,明确目标,争取政府支持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姜山镇慢病社区综合防治规划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通过对患者的早期发现、随访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控制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和筛选;对普通人群实施以健康
我们在做好规划和资金预算后向镇政府进行专题汇报,资金投入和部门协调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搭建工作平台。健全管理组织
2.1建立管理队伍我们成立了“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管理队伍。
2.2建立3级管理构架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慢病综合防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服务模式中,建立起3级管理架构:
2.2.1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利用已建成的、运行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即各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4大慢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半年管理统计,报告率85以上,建档率100,随访管理率8O以上,说明工作行之有效。原因:①通过近几年的规范化村卫生室改造和室改站工作,硬件条 现有从业人员都通过了全科培训和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培训,部分已取得了助理执业医师资格,有的正在参加大专、本科等成人教育。②乡村医生基本上都居住当地,情况熟悉,利于工作的开展。
2.2.2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利用已建立的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对所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医生的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估,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同时由社区责任医生负责,通过社区信息管理软件将慢病随访信息输入电脑,通过信息化管理。
2.2.3医院由医院慢病责任医生负责管理全镇的慢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对社区责任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慢病社区综合防治业务培训。
3开展本底调查,多渠道发现患者
3.1本底调查通过调查摸底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完成了各村基本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包括:地形地貌、人口、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慢病基本情况,通过对主要卫生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的分析,确定慢病防治的重点人群、策略措施,评估疾病经济负担和防治影响因素等。
3.2多种渠道发现患者
3.2.1通过农保体检发现这是发现患者的主渠道。高血压、冠心病和恶性肿瘤基本上可在此渠道发现。不足之处是农保体检项目没有血糖检测,导致糖尿病检出率较低,基本上是靠医生询问获得信息。建议适当改进农保体检项目。
3.2.2通过门诊就诊发现要求门诊医生对35周岁以上首诊病人免费测量血压,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建议测空腹或餐后2h血糖。
3.2.3患者自我申报通过患者自我申报要求管理(主要针对外院检出的慢病患者)。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七
一、工作目标
(一)在全区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二)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四)探索适合于本区的慢性病防控策略、措施和长效管理模式,利用4-5年时间,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结合,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并通过国家达标验收。
(五)主要指标
1.知晓率:到年,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自我血压水平知晓率达到70%,自我血糖水平知晓率达到30%。
2.健康行为形成率:到年,成年男性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8克;平均每天运动量6000步以上的成年人比例达到35%以上。
3.慢性病早期发现率:到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率不低于全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患病率的60%;干预人群重点癌症早诊率不低于50%。
4.慢性病管理率:到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不低于35%和30%。
5.慢性病控制率:到年,人群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30%和25%。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基础资料,确定基线数据。充分利用我区年社区卫生诊断所得的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确定基线数据。分析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为评估综合防控效果提供基线资料。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全人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重性精神病、新发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本内容,不断提高监测质量。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定期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信息。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围绕控制烟草消费、推动合理平衡饮食、进行心理干预等重点内容,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基本要求如下:
1.主要媒体(电视台、报纸或网站等)要设置固定宣传专栏,定期传播慢性病预防、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
2.区健康教育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到年,90%的社区(村)在辖区内设置能对居民开放的健康教育活动室,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至少两个月更新1次,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和理念。
4.区属学校为学生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幼儿园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类居民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定期开展“如何树立正确心理”、“如何减压”等有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及社区医生心理辅导工作。
5.政府组织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并参与“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爱牙日”等大型健康咨询宣传活动。
(四)面向全人群,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简便技术和适宜工具,提高居民自我管理健康的技能。基本要求如下:
1.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鼓励支持以乡、街道、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居民开展有益于身心的体育、体操、舞蹈等比赛,在适宜工作场所落实工间操健身制度。
2.推广食品营养成分标签,鼓励并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开发和生产低糖、低脂、低盐等有利于健康的食品,通过健康教育宣传合理膳食知识,科学指导人群合理营养、平衡膳食。
3.卫生部门牵头,创建无烟医疗机构,逐步在学校、机关单位开展控制吸烟行动,到年至少创建10家无烟学校、1家无烟机关单位。
(五)重视慢性病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
1.到年,每两年1次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体检的区直单位覆盖率达50%以上,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到年,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公共场所等地设置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共10个。
2.到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
3.从年开始,对超重肥胖、血压正常高值、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和指导。
4.从年开始,开展以儿童为重点的口腔龋齿检查,对检查中发现患有龋齿的儿童指导及早充填;到年,符合适宜症儿童窝沟封闭率达50%。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
成立楼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教育、城管、文体、计生、工会、妇联、团委、残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爱卫、新闻中心等相关部门及各乡、街道办事处行政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区卫生局),由区卫生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技术指导专家组
成立慢性病综合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负责方案制定、技术指导、效果评估和业务咨询等工作,由区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区卫生局分管疾控工作副局长任副组长,三甲医院、市(区)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治专家为成员。
(三)各相关单位职责与任务
1.共同职责与任务
各相关单位设兼职联络员,负责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做好本单位职工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宣传发动和教育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在本单位创建促进身体健康活动的支持性环境,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每两年为职工提供一次健康体检,主动发现高危人群和患者并实施管理;落实《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每年在本系统至少新建一家无烟单位(如学校、车站、机关等),成年男性人群吸烟率控制在60%以下。以上资料须及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分管职责和任务
区委宣传部:制定媒体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传播计划,引导市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众媒体上设置慢性病宣传专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区政府办:统筹协调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
区发改局:把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中长期综合防治规划。结合社区诊断结果,提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目标、行动措施和评价标准。
区财政局:做好示范区建设有关经费保障,按照上级相关政策要求,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财政预算并安排专项经费。建立资金扶持长效机制,实现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常见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区卫生局:负责制定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协调开展多部门合作,加强与医保部门的协作,制定鼓励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和接受服务的优惠政策。组织做好慢性病防控试点工作的督导考核。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全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组织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慢性病信息收集,掌握全区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危险因素分布状况及趋势,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必要时开展慢性病流行因素与防控效果调查。对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督导,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参与区卫生局组织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考核评估。制定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方案,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收集、汇总健康教育相关信息并及时上报和反馈。评估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开展社区重点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驻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贯彻35岁以上人群社区首诊测血压制度,指导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慢性病的筛查、康复期的治疗及稳定期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临床路径要求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来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并将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社区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筛查、登记、随访管理和转诊等。落实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开展社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筛查,做好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工作。与辖区范围内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定期联络机制,逐步建立一支慢性病、出生死亡等相关信息的报告、搜集、核实的网络队伍,落实社区责任医师制度,为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病人配备责任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成立3个以上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发挥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建立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协作和信息互通机制,开展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工作。
区农合办:将常见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并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区民政局:对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涉及的五保户、低保户和重症精神病患者家庭给予救济;协助提供全区人口及死亡资料。
区教育局:指导学校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督促学校落实课间操和体检制度;督促幼儿园组织家长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制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示范食堂、无烟学校、无烟机关的创建。
区城管局:为慢性病防控知识户外宣传活动提供支持性环境。
区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多部门参与的集体群众健身活动;鼓励群众广泛开展健身活动;落实工作场所工间操健身制度,每人每天不少于20分钟。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提供全区各年龄段人口资料并及时更新,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公共餐厅建立健康饮食宣传制度,对示范餐厅或食堂给予大力宣传和政策支持。督促规模较大的30家药店设立血压和体重测量免费服务点。
区爱卫办及区健康教育所:与全市的爱国卫生城市创建和“五创”提质工作相衔接,利用全区健康教育的网络组织将慢性病防治知识作为重点内容贯穿于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段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做好部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技术支撑。
工会、妇联、团委、残联等群众组织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职工工间操制度。
乡、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在辖区范围内设置对居民开放的健康教育活动室,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有益于身心的体育、体操、舞蹈等活动,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慢性病防治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和理念。搜集、摸底、核实、报告辖区慢性病患者及人口出生、死亡等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从年开始,全区每年创建2家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社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12月-年3月):在全区范围内随机选点开展慢性病基线调查工作,根据基线调查结果确定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点,以点带面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
第二阶段(年4月-年12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建立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并形成长效防控机制。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区人民政府召集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开动员会并签订责任状,明确职责,建立督查制度并纳入政府年终绩效考核。建立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至少召开4次联络员会议,听取前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实际困难,形成合议并提交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1-2次工作会议,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统筹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能力建设,建立业务指导与培训制度,提高工作人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和诊疗技术水平。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八
总结、评价和分析全市年度防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为切实加强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市卫生局年初下发的关于印发<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通知》卫发〔〕16号)文件要求,市卫生局组织考核组自年12月611日对全市各医疗单位进行全年度防病工作检查,现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急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消毒杀虫、麻风病防治、性病azb防制、结核病防治、血寄地防、健康教育、食品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放射卫生等工作要点的内容。
二、考核结果
根据市卫生局的工作要求,通过查现场、看资料、结合平时工作,对年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总的认为各单位高度重视卫生防病工作,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时有效,各项工作均得到有效开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项考核评分如下:
评分综合得分第一卫生院、第二卫生院、卫生院与卫生院;各单项得分第一分别是:传染病防治卫生院、计划免疫卫生院、慢病防治区医院、防治卫生院、寄地防卫生院、卫生卫生院、健教医院、结核病防治医院、血吸虫病防治卫生院。
三、检查情况
(一)急性传染病管理
1.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良好。大部分医院能按规定做好内(儿)科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本、进出院病人登记本、化验室阳性病人登记本及放射科肺结核病人专用登记本的登记工作,今年各医院上述登记本上登记11种法定传染病781例,经与疫情报告网核对,漏报4例,漏报率为0.51%、报告及时率为98.46%,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为96.41%;传报卡与网络信息一致率为96.01%,各单位传染病报告调查情况见附表1。
2.肠道门诊及时开设与运行。各单位都能在4—10月份开设肠道门诊,肠道传染病防治组织、肠道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都张贴上墙,相关人员“02”病防治知识培训台帐资料较为齐全,并能及时整理归档,消杀与抢救药品按要求配备到位。4-10月份各医疗单位肠道门诊共登记腹泻病人1726例,采样送市疾控中心检测803例,检索率为46.52%,占年终总人口数的1.03‰,无霍乱弧菌阳性标本检出。采样送检率和全全人群检索率均超过上级考核指标要求。
3.病毒性肝炎的分型率有所提高。今年1-11月全市共报告各类急性肝炎病人127例,其中血清已分型111例,未分型16例,分型率为87.4%,高于上级下达的85%指标要求,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三院、五院、天目湖镇卫生院及上沛卫生院等6家单位按要求采集了52份血清样本送常州市疾控中心检测,采样送检率40.94%。
4.传染病流调及疫点处理及时率有明显提高。今年全市应流调及疫点处理的相关传染病389例,截止到11月底,共收到流调表327张,上报率84.06%,及时上报255张,及时率65.56%。
5.学生等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有进展,对辖区内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地、厂矿企业等场所进行重点摸排,加强了农民工的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计划免疫
1.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按照《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开展计免工作,11月份完成全市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升级,认真做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的计划免疫知识宣传,预防接种门诊程序合法、场所基本各个领域规范要求,能认真落实预防接种前知情同意书,认真进行健康询问和要求接种后30分的留观。配备预防接种用抢救药品,并建立一次性注射器毁形台帐。
2.计划免疫继续保持高水平接种率。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信息系统2008年出生儿童5329人,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7.63%,其中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为95.82%、全程接种率为98.01%;卡介苗接种率为99.6%;糖丸接种率为98.25%;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8.22%;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实种5233人,接种率为98.20%。基础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3.69%;流脑疫苗接种率为94.61%。
2007年出生儿童5099人,其中甲肝疫苗接种率为95.04%;麻风腮三联疫苗接种率为96.21%;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为96.14%;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6.27%;2006年出生儿童4788人,A+C流脑加强接种率为87.39%。各单苗接种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超过省免疫规划接种率要求,“两脑”的全程接种率尚未达到90%的指标要求。
3.冷链与生物制品管理落实。各预防接种单位目前有正常运转的专用计免冰箱57台,有每日测温两次的记录,均有维修记录及冷链设备登记表。核对冰箱内疫苗及进销存台帐登记数基本一致,未查见无失效疫苗。
4.预防接种副反应管理。大部份单位能及时上报预防接种副反应,截止11月底,全市一、二类疫苗接种达192701针次,副反应报告132例、报告率0.68‰,达到≥0.5‰的要求。
5.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各单位均建立流动儿童计免专用帐册,并按要求每季度开展一次辖区内流动儿童摸底调查,我市0-7周岁流动儿童建卡率为98.37%,一类疫苗基础接种率均达到90%。
6.及时落实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我市应开展查验的学校数为141家,实际开展数为141家,全市在托在校学生总数为79242人,开展查验者79242人,查验率为100%,其中无证人数为2640,补证人数为2582,补证率为97.80%;应补种各类疫苗人数为6351,实补种6092人,补种合格率为95.92%。
7.及时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工作:年继续完成乙肝查漏补种项目工作:4月份完成1994~1995年出生儿童第三轮补种工作,应种1545人,实种1504人,接种率为97.35%;10~11月份完成1996~1999年出生儿童摸底与补种工作,全市共摸底目标儿童28012名,其中第一轮需补种2905人,补种2818人,接种率为97.00%,第二轮应种2337人,实种2310人,接种率为98.84%。
从各接种单位抽查产房乙肝二联单575张,显示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9.30%,项目填写完整率为80.17%。
(三)azb防治
azb防治工作得到重视。能根据年度目标工作任务及工作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年各单位均能利用院内和中心村卫生室宣传栏宣传性病azb防治知识;组织对院内就诊者开展azb防治知识专题讲座;开展针对农民工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对乡村医生和院内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全市累计发放azb防治宣传材料33500份,其中宣传材料入户28500份,入户率达10.9%;发放农民工宣传材料5000份。
全市14个azb初筛实验室均开展HIV抗体检测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检测数据。年全市各初筛实验室共检测术前、婚前、产前、无偿献血、性病门诊、羁押人员和专题调查等各类人群36847人,初筛阳性8人。溧城、开发区医院azb初筛实验室已通过初审。
(四)结核病防治
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共就诊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489例,均能按要求进行转诊和网络报告转诊到位率88%。本地报告外地25例,外地报告本地67例,各单位应追踪疑似肺结核病人73例。均能及时追踪和追踪率100%;追踪到位73例,追踪总体到位率99.6%;全市共完成痰涂片检查3295人次,完成新发涂阳病人任务261例,完成全年新发涂阳任务数的101.2%;2009年7月至年6月已完成疗程355例肺结核病人,系统管理率大于95%,涂阳病人治愈率大于85%,2009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91例,系统管理377例,系统管理率96.4%;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274例,治愈247例,病人治愈率90.1%,全面完成结核病控制项目”五率”指标。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
1.慢性病人建档及老年人群建档有新进展。各单位高度重视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农民健康体检、门诊服务等逐步建立动态的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开展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建立健康档案,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其中年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规范建档数8916人,随访70653人次;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人全年累计建档284人,随访15955人次,规范管理3620人,规范管理率68.5%,尚未达到80%的指标要求。
2.首诊测量血压工作有所提高。按照常州市卫生局《关于在35周岁以上人群开展首诊测量血压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单位均实行了35周岁以上人群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建立了相关的台帐资料,截止11月全市门诊病人首诊测血压47289人次,测血压率79.69%(47289/59338),尚未达到95%的指标要求。
3.基础信息的收集有进步。各单位均建立较完善的死亡和肿瘤上报制度,及时统计数据,1月-11月全市共累计上报死亡3240人,肿瘤631人。上黄、平桥、周城达到死亡病例报告较好,年报告率不超过0.6%的要求。市八院、口腔病防治医院年报告率均<0.3%,全市死亡病例报告率仅较低。
4.慢病干预重点项目开端良好。各单位均未能按要求建立慢病防治试点村,开展试点干预活动(试点内建立了健康档案、出生死亡报告、健康体检、病人管理和相关干预)。
(六)血寄地防工作
1.血防工作成果巩固。各流行单位能切实按照《市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要求开展血防查螺、查病任务。全市共调查流行单位13个,流行村(工区)46个,完成查螺工日3827个,调查面积313.885万m2。各流行单位合计血防监测查病4519人次,未查出阳性病人。
2.寄地防工作稳步展开。各单位能按照工作计划和要求,要求认真开展寄生虫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各疟疾镜检站切实开展疟疾血检6804人次,检出阳性9人次;积极与教育部门联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驱虫工作,全年全市共驱虫22600人次。
(七)健教工作
健教工作开展有效探索,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特别是健教网络的进一步健全,院内画廊的建设与维护,健教设备的配备与完善,健教人员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及院外健教工作有效地开展等方面都较往年有了较好改观。戴埠、上黄组建卫I项目两个试点村的村级女性宣教员有效的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单位利用计免宣传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各种宣传日(周),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慢性病综合防治全人群和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活动。
(八)公共卫生工作
各单位能重视食品卫生、学校卫生、职业病防治、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建立健全了基础台帐,积极配合疾控中心开展从业人员体检工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合理膳食宣传、农民健康工程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常见病防治的检查指导,落实群体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工作。建立了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及辖区有毒有害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四、存在问题
(一)全市医疗单位门诊日志、进出院病人登记台帐,项目设置达不到传染病管理的规范要求,填写不完整,传染病病人就诊登记的信息不全。检验异常结果不能按照要求反馈。1.传染病报告存在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职能科室的督查不到位,科室之间协调联系不够,仍有传染病漏报、迟报;报告卡填写不完整准确,报卡内容与网络信息不一致。大多数单位未能按要求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进行送检;2.个别单位传染病疫情网报人员不能及时上网浏览辖区内传染病疫情,辖区内的传染病例未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信息反馈不及时。
(二)肠道门诊在日常工作中都不能保持正常运行,门诊室关门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单位存在肠道病人不归口治疗现象,肠道门诊病人登记数及大便送检率偏低,存在有疫情出现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隐患。
(三)预防接种部份单位无单独设置的留观室,未建立接种后留观登记本。个别卫生院急救箱内备用注射器过期、抽查7月份疫苗进出库消耗数及常规免疫报表接种数不一致。少数单位二类疫苗收费仍不规范。
(四)乙肝查漏补种、预防接种证查验台帐资料整理不规范:部份单位乙肝疫苗补种情况与报表数据不一致,预防接种证查验后续工作不完善,补种信息不及时登记。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偏低,白破疫苗接种率偏低。
痰检登记本登记不规范,初诊病人大多只有两份甚至一份痰标本;少数结防医生信息报告不及时,影响市疾控中心结防门诊掌握管理病人的服药和预后情况。对未做药敏试验病人未能优先使用国家免费一线抗结核药。
(六)慢病工作
1.慢性病综合防治参差不齐。全市仅几家单位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首页)〕,并能按规范开展病人的随访工作,其余各单位未开展院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3.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情况。报表上报不规范,大部分单位没有报表的纸质存档,及时性差;有些报表项目的概念不明确,理解错误。慢病月报存在建档数大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数。居民建档数、60岁以上老年人建档数以及慢病病人随访数存在严重的虚报,有数据却拿不出档案和随访卡;慢病月报和公卫双月报上有个别项目数据不一致,有的数据确实相差甚远。
(七)血寄地防工作
部分单位存在血防查螺资料不完整或资料质量差;查病资料上报不规范的问题。少数单位疟疾血检质量存在问题,报表不及时,驱虫工作多数单位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单位未完成重点人群尿碘采集任务。
(八)健教工作
台帐资料不齐全,整理归档不规范,未能及时装订。所开展的工作缺图片等原始佐证资料;部分单位未能结合自身工作,适时开展院外社会健教活动;健教培训与讲座只仅仅局限于院内医务人员或乡村医生,没有覆盖到农村各类目标人群;《健康之窗》宣传画使用不规范,不按要求正确张贴。部分单位门诊及病区未能利用黑板报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对病人及其家属未能进行卫生宣教。
(九)公共卫生工作。部分单位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等概念不清,调查表上交不及时。
五、下步工作建议
(一)各单位要按照医疗机构诊疗规范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和出入院登记本,放射科和检验科必须建立异常结果反馈机制。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把传染病发现、登记和报告工作落到实处,杜绝传染病的漏报和迟报。
(二)有关单位按要求做好计划免疫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及《江苏省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严格执行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加强并重视冷链及疫苗管理工作,接种日前能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核对疫苗进出情况,做到帐、苗相符,对于规定程序内接种相关疫苗的儿童应及时通知、及时接种,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
(三)各单位要严格对照考核标准,切实加强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和转诊工作,杜绝漏报、漏转的发生。加强初诊病人查痰工作,提高痰片涂片质量,努力提高病人阳性检查率。
(四)各单位要对院内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由首诊医生及时建立管理卡,完整填写卡上的每项内容。管理卡分发到病人所在地卫生服务站,由服务站医生按管理规范对病人进行随访,要加强对村医的业务培训工作,督促村医开展在就诊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建档和随访工作,及时上报建档和管理数。
(五)各单位应采取每月开展一次死亡漏报调查等有效的措施,提高年报告率,推进网络直报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对死因网报工作的培训,重点是疾病的编码和根本死因的确定方面,努力提高死因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六)各单位要重视报表的质量,应该严格审查,确保报表质量的完整性、准确性。要及时、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记录和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台帐,并按照月报的要求,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如实反映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及慢病工作的进展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双月报表和慢病工作报表要核对、数据应一致。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九
一、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好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等民生工程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和效果。各乡镇卫生院要依据本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年度目标任务和考核办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发挥组织管理协调作用,做好技术指导、考核评估、业务培训等工作,并协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经费和管理经费。
二、继续抓好重大疾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全面实施艾滋病防治“五扩大、六加强”措施;继续开展艾滋病、梅毒传播防治工作;落实艾滋病监测与检测、宣传教育、治疗、关怀和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保证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根据《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制定我县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继续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规范结核病诊疗行为,落实督导考核;逐步开展结核杆菌药敏试验和结核杆菌培养试验,加强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围绕2015年全省消除疟疾目标,落实休根和高发期及时全程治疗等疟疾综合防治措施,同时高度重视输入性恶性疟疫情的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手足口病、流感、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突发疫情,及时有效进行处置和应对。加强狂犬病、丙肝、性病、麻风等慢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提高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率。
三、切实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老年病等慢性病防治工作。健全精神卫生防治网络,2012年全县重性精神病管理治疗网络覆盖面达100%;配合市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制定分级考核办法,强化业务督导和管理;落实重性精神病排查和报告登记工作,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数据库,逐步建立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医疗法治保障政策;探索建立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等心理卫生服务制度。
四、不断巩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成果。保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完善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统一改造修缮,提高服务水平。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断提高预防接种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有效防控脊灰野病毒的输入传播和努力实现消除麻疹目标为重点,3-5月份全县开展国家免疫规划查漏补种月活动。各乡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建卡建证率达95%以上,分苗分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做好流脑、乙脑、乙肝疫情的监测和处置工作,适时开展应急接种,提高救治水平,努力减少聚集性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五、努力提高公共卫生网络信息报告和管理水平。加强全县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对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综合评估。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审核、分析疫情报告和信息资料,科学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加强全县死因监测死亡报告管理,推进各级医疗机构死亡登记工作。加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信息管理,整合各种信息资源。
六、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完善健康教育网络,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利用各种传媒、自办刊物,编印宣传资料等形式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使全县人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篇十
据孔灵芝介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患病、死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目前确诊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人,因慢性病死亡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的构成已上升至85%。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慢性病的高负担期,具有“患病人数多、医疗成本高、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的特点,慢性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达到了70%。慢性病已�
孔灵芝说,面对慢性病高发态势,卫生部高度重视,把慢性病防� 大力推行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控策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建立慢性病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技术指导和能力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孔灵芝说,与慢性病的严峻形势和百姓的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全社会认识不足,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环境缺乏,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有待建立等问题。卫生系统内部也存在工作机制不顺畅、防治结合服务能力不足、防治资源难以整合、信息共享难以实现等困难。这些困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慢性病防治事业的整体发展。
孔灵芝继续介绍说,为有效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政府社会防治工作合力,共同应对慢性病的严峻挑战,日前,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5个部委局联合印发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是我国第一个慢性病部级综合防治规划,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慢性病防治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去年联大召开的慢性病高级别会议通过的慢性病防治政治宣言的承诺。《规划》紧密围绕“人均期望寿命提高1岁”的健康核心目标,着力打造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体系,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明确“十二五”期间慢性病防治的具体目标和策略措施。规划内容突出了四个特点:一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明确了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提出将健康融入各项公共政策的发展战略。二是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专业体系,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院、专病防治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三是按照三级预防策略,针对全人群、高风险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分别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基本原则。四是借力卫生城镇、健康城镇创建,开展示范区建设和省部共建,搭建慢性病综合防治平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规划》的制定和出台,对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和指导地方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进规划实施,卫生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制定了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形成了专家共识,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央财政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2012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2011年增长了近1倍。加强了指导和评估,启动了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和规划实施评价体系的制订工作。卫生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慢性病防治的体系和机制建设,深入开展慢性病基础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着力解决慢性病防治在适宜技术选择、基本药物遴选、基层防治模式和筹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加大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全面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
慢性病防治规划(通用10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