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端午节征文范文1200字(通用24篇)

2024-06-17 20:27:33 1级文库

端午节征文范文1200字(通用2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写征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征文范文12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征文

端午节征文 第一篇

  一股浓浓的艾草香在空中洋溢着。又到了端午节,我激动的蹦了起来,兴冲冲的向门外跑去。

  突然传来一阵声音,“快来包粽子啦。”我一听要做好吃的粽子,想都不想一下的到厨房冲去,乐的快疯了!

  一提到端午,谁不是想到包粽子呢?外婆拿来备好的糯米粽叶和令人嘴馋的肉馅,我兴奋的又跳了起来:“我要包粽子,外婆,我要包粽子!”我脑海中浮现了粽子的画面:刚蒸好的粽子,香软又有些腻腻的糯米,又鲜又香的肉馅儿。那定是非常美味啊。

  “包粽子了!”外婆拍拍我的脑袋,把我从刚刚的“粽子景”中带了回来,我不大会包粽子,随意拿起一片皱皱的粽叶,笨手笨脚地舀起一勺糯米就往里放,等会儿就吃外婆包的粽子吧,反正我也包不好。“粽叶还没折呢,就放糯米?”外婆慈笑的看着我,“哗啦”白花花的`糯米散落了一地,狼狈不堪。我有些难过,不好意思地挠挠脑袋:“我……我不会折粽叶。”

  “好好好,外婆教你。”外婆那灵巧的双手拿起一片棕叶伶伶俐俐,一折两折,一个菱形的粽子外皮就叠好了,往里头加点糯米搁点肉馅儿,用绳子麻利地扎好,一个漂亮灵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我也试试!”这与刚才那“不劳而获”的想法,我有些羞愧了。我下定决心的握紧双手,嗯,我一定要做好!我精心挑了一片绿油油的粽叶,小心翼翼的开始折叠。“一折,两折”我心中默念,手指生疏的折着粽叶,有些笨拙地弄着缠绕的绳子,“终于快好了!”我小声嘀咕道。当系好绳子的那一刻,一个粽子外皮终于好了,终……终于好了,终于好了!看着这翠色,绿油油的粽叶,“这个粽子一定会很美味。”想到这儿,我抹了抹嘴角的口水,兴高采烈地放了些糯米下去……

  我激动又焦急的等着粽子蒸好,“快来选香袋啦!”原来是父亲买香袋来了,我选了个彩色香袋。我在这扑鼻的香气中转来转去,陶醉于此,让我抹去了等粽子的焦急。

  吃过了五黄,摆过了艾草,我又去等粽子了。浓浓的粽叶香在空中溢着,糯米的那股有些腻腻的味道在我身边转着,我不禁口水直流,外婆,吃粽子了吗?不行。我站在一边等待,看着窗外端午节的美景试着来抹去焦急。能吃了吗?再等一会儿。我转到了一边去,好了没?没,好了没?没。哼,等会儿就等会儿。不知道我嘀咕了多久,粽子可算是被我盼到了。粽子终于好了。我用力拿起一个滚烫的粽子,不怕烫的塞进嘴里,嗯,浓浓的糯米味在我嘴中回荡。哎,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啊,我没放馅儿!

  端午佳节,我看着这“粽子美景”,有些欣慰的笑了。愉悦的回味这端午风味——“粽子景”。

端午节征文 第二篇

  我过了许多有趣的节日,可今年的端午节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

  端午节那天,我和妈妈早上去菜场买了一些棕叶、糯米。回到家里妈妈把一个盆子里装了水,把棕叶放在里面,我很纳闷就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把棕叶泡在水里?”妈妈说:“棕叶泡在水里才不会发干变硬,这样我们才好包呀!”噢,原来如此。

  妈妈洗好米,也将米泡在水里,我连忙对妈妈说:“妈妈,米泡在水里,也是和棕叶一样的道理吧!”妈妈点点头说:“是的。”

  终于开始包  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包,可是我的  我很高兴,我学会了包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听老辈讲,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

  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爱国功臣,叫做屈原。屈原不仅是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当时,七国鼎立,数秦国,也数秦国野心,要一统天下。当时楚国国君制国无道,防御不行,很容易被打败,自然成了首选。这一点,才思敏捷的屈原早察觉到了,便上书楚王,希望国君加强防御,不让秦国的阴谋得逞,楚国国君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认为屈原瞧不起自己制国,把屈原调到汨罗去,屈原很伤心,很委屈,自己好言相劝国君加强防御,国君不但不听取意见,还当成恶意。终于,屈原忍不住了,在6月22日跳江自尽了。水火无情,屈原一下子被滔滔江水吞没了,百姓知道屈原是个好官,于是下江开船,纷纷抢救屈原,可这怎么捞的到?当时人们说水里有蛟龙,会吃了屈原的尸体,蛟龙吃饱了就不吃尸体了。以后,百姓把屈原自尽的日子叫端午节,每年的.这一天,人们要包粽子,划龙船,祭奠屈原。端午节就是这样来的。

  记得小时侯,端午节,我随父母去外婆家,当时外婆家那里端午节比较昌盛,几乎每年都要划龙船。今年也不例外。

  当时,我家大舅舅身强力壮,也参加了划龙船比赛。

  天下着小雨,我吃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糯米粽子,坐在老爸肩上,放眼一看,才知道我们夹在人群里。那大大小小成千上万把五颜六色的雨伞,成了一道奇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时,我才知道,观众是有多少,——数不清;并把大江两岸围了个水泄不通。

  江上,远远的只见八条三丈多长一米宽的龙舟,停在江中,每条龙船上各有十八人,一人在龙头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中间十六人,分列龙舟两侧。每条龙舟就是一个独立团队,每个团队着装整齐,队员个个生龙活虎。比赛开始了,八条龙舟,象离弦之箭,队员们跟着鼓点的节奏,挥舞着船浆,喊着整齐雄壮号子,“一二、一二、一二……”龙舟越来越快,八条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象八条鲛龙争夺东海明珠。一眼,一条黄龙飞跃过终点,比赛结束。所有观众一齐鼓掌。比赛真精彩呀!

  我爱划龙舟,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 第三篇

  端午节的前几天,节日的气氛就已经很浓了。艾草早已插在了门两旁的上方,粽子叶安分地躺在了水里,等待着自己的任务;酒米也在水里泡着了。不过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它叫做“酒米”。这种米可以用来做米糟,米糟做成之后似有酒味,我想这也就是它为什么被叫做“酒米”的原因吧!还有的就是这种米吃在嘴里有点黏黏的感觉,就是比一般的米好吃一点。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不管有多忙,每户人家都会挤出时间用来包粽子、捆粽子、蒸粽子,第二天的一大早,也就是端午节的早晨就可以吃到黏黏的粽子了,味道很好。当然,和粽子一起煮的还有大蒜、鸡蛋、鹅蛋、鸭蛋,据说吃了煮熟的大蒜瓣可以败火,也不知这说法有无医学根据。

  众所周知,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老大夫,他那样投身于汨罗江,若不拿粽子来孝敬孝敬河里的`鱼神们,鱼神们不高兴,毁了屈大夫的身体,岂不有损于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形象。只是我不明白,我们家乡的粽子从来不往江里扔,向来都是饱自己的口福,不拿先人当回事。或许是家乡父老深知“粒粒皆辛苦”,且深谙节省之道,抑或是在我的家乡根本找不到汨罗江,无处可扔,所以只好不扔了,自己吃掉,岂不乐哉!

  小时候,端午节的清晨,当我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感到先是肚脐眼里一凉,接着是两个耳朵一凉。我迷迷糊糊地用手抠了抠,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手指上有点黄黄的东西,还有淡淡的酒味,我便知道了这是妈妈为我抹的雄黄,避邪用的,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人都知道,白娘子这千年蛇妖都抵挡不了的东西,有了它,小鬼们又奈我何!然而,当渐渐长大后就没有这种避邪的待遇了。

  当自己受过雄黄的礼遇之后,躺在被窝里的我便会被妈妈揪起来。我似乎总是这样,很懒!不被揪是打死也起不来的。起来后我依然梦游似的寻找洗脸水,这个时候是可以自己洗脸的了。在冬天里,要不是妈妈威胁我说不洗脸就不让我吃饭,我才不会去洗脸呢!我正在找脸盆的时候,让妈妈把我拉到一个盖着盖子的大红盆前,掀开盖子,水盆里有数十只“赖包”(就是蟾蜍)。妈妈让我用这里面的水洗脸,说是可以祛毒。然而我是无论如何也是不会干的,我不害怕赖包,但用那么多赖包泡过的水洗脸,总是有一阵阵的恶心感,且害怕自己的身上会长满像赖包身上一样的疙瘩。但不去洗脸,只是我一厢情愿的事情,爸妈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最后被“绑架”着洗了把脸,洗过之后,我便飞快地奔到水池旁,用肥皂重新把脸洗了一遍,但还是有一阵阵的恶心感!

  待到稍大,我再也不用为祛毒而烦恼的时候,我便在端午的清晨起了个大早,津津乐道地去抓赖包回来泡水给弟弟妹妹洗脸,且乐此不疲。看到他们痛苦的表情,我暗自高兴,当弟弟妹妹听说是我抓的赖包时,便对我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要剁了我,幸好他们打不过我。不过从此之后,弟弟妹妹老是用“仇恨”的眼光看着我。

  再之后,到了吃饭的时候,人们大口地嚼着粽子,吃着咸鸭蛋,头顶飘着艾草的清香,楚国的那个屈大夫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端午节,这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现在我却无福消受,脑中一次又一次浮现小时端午节的景象。远离家乡的我没有吃到粽子,也没有看到家乡的习俗,真的有点怅然若失的感觉。

端午节征文 第四篇

  今天是端午节,身在西北的我,好像没有多大感觉,没有赛龙舟等活动,根本感受不到端午节的气氛,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家的感觉吧,话说什么都比不上家里的好。

  这里看不到龙舟,还有这边的粽子和我们那边不一样,我们家乡是用豆类和猪肉做馅的较多,而这边多是用红枣和红砂糖,还有我们的粽子是咸的,而这里的是淡淡的。不过还好,我们广西的老乡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吃个饭,我们总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话题,共同的感觉,相近的口味,一样有想回家的冲动!今天晚上叫了五六个老乡一起做饭吃,感受一下下家里的味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昨天刚刚举行了“送大四”老乡会,但是今天觉得在找几个老乡一起,一起吃个端午饭,虽然看不到龙舟,也看不到我们家乡的粽子,老乡一起相依,还是可以解解乡愁的。

  有人说:“不出省不会知道老乡的概念,不出国不会知道国人的概念。”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以前在另外一个市里读高中的时候就没有太多老乡的概念,但是现在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兰州读书,切身感受到老乡的温暖,知道家是多么的迷人,多么令人怀念。人总是需要有归属感的,而家乡就是能够给人以源源不断的归属感,老乡则是让人感觉到归属感的存在并不是太遥远。老是说,我前年刚来的时候,就像去年刚来的学弟学妹所说的:“如果没有遇到热情的'老乡来接待的话,就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了,宁愿复读一年,也不来这荒凉的西北。”在这里正因为有老乡的关怀,我们才有动力在这里待四年,老乡的关怀就像家人一样尤其是在遥远的他方!

  端午节,总是有点想家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啊!如果有可能真想赛龙舟,包粽子吃,可是在西北是不会有这个条件的。只能是上网看看人家赛龙舟,看看香喷喷的家乡粽子,看看人家过端午节的热闹气氛。虽然看着看着心里就沉重和难受,但是我还是要看,起码可以知道。现在在外边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在乎自己的亲人,有时多么想回家看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问一下他们最近可好!

  说到这里,今年的端午节,南方有很多地方应该都不能赛龙舟了,尤其是长江流域,今年遇到几十年一遇的大旱,很多地方都干裂了,连昔日湖泊都干了;现在听说有降暴雨,由防旱抗旱到防洪,防涝,真是天公不作美啊!希望他们尽快度过难关,希望不要出现大规模的洪灾,因为我们老百姓再也经不起再次打击!

  明天还是中国重要的,备受关注的日子,那就是高考,经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考是十年寒窗苦读的检验,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我希望并祝福全国的考生考出自己的水平,考上自己理想的学府,实现自己多年的理想,也祝我的母校玉林市育才中学的学弟学妹们取得好成绩,再创辉煌。

端午节征文 第五篇

  今天是五月初五,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我过得是快乐而又有意义。

  先了解一下这个节日吧: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这个节日,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做香包、包粽子、做花花线,这三项任选一个,自己动手亲自制作,来学的时候带到学校来。我想来想去,选哪一个呢?对,做香包,因为我有这个条件。我家楼下的小院里,住着一个老奶奶,她每年端午节都会做好多好看的香包,挂在小三轮车上用竹竿绑扎的架子上。香包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好看极了。她推着车在三立、景文、新合作等大的超市前或者其他人多的地方去卖。好多人争着买。

  今天我吃过午饭,就和妈妈一起去刘奶奶家里向她请教如何做香包。奶奶拿过来一点绸布说:“做之前你要想你准备做啥,比如说你想做小狗,就用剪刀先剪两片小狗样的,要稍微大点,因为一会你要包棉花、香料或其他的雄黄等东西。剪好后,就开始缝,边缝边往里面塞东西,让这些小东西鼓起来,看起来更像。然后,可以再做点其他的装饰。”她边讲解边动手做,真的姜还是老的辣,只见她绕来绕去,三下五除二就弄好了一个。我在旁边仔细地看着,听着、记着。回到家里,我给妈妈说“妈妈,我自己想亲手做一个。”“那好啊,正好你有这个作业。”我找来一块红布,用剪刀先剪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对折,成了两个小长方形。我拿起一根小针,一只手拿着细线去穿线,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还真不好做。我穿了几次才穿进去。从小到大我根本没有用过针,不知道怎么用,妈妈在旁边指导。我把长方形的其他两边缝起来,里面放进去棉花,后来棉花不够了,我就用卫生纸揉揉放进去,还放了点香草,鼓鼓的、香香的。接着,我用线把上边的`那个口也缝起来,就像是扎口袋口那样聚在一起。最后,妈妈帮我缝了一条长长的毛线,可以挂在脖子上。这样,一个简单的香包就做好了。看着自己的作品,感到还比较满意。虽然不是很好看,可也是我的处女作啊。为了做这个,我的手指被针扎了好几次呢,都出血了。

  一份劳动一份收获。这个端午节我学会了做香包,又学习了端午节的有关知识,一举两得。你说我不快乐吗?

端午节征文 第六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伴随着这首儿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前往聂耳书城参加活动,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端午节。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突然发现今天大街上人很多,而且他们都买了许多粽子。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买了好多粽子?”妈妈笑着说:“傻孩子,这是端午节的习俗,待会儿活动中让老师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吧。”

  活动开始了,和蔼的杨杨老师向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一些小常识。在活动中我还知道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里寻找,可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到,后来百姓发明了粽子投放到汨罗江里给江水里的动物食用,希望这些小动物不要打扰屈原。就这样,每年这一天人们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杨杨老师那动听的声音时而高、时而低,就像汨罗江里那汹涌澎湃的江水波澜壮阔,每一个有趣的提问,就好像正在江中举行着一场场激烈无比的赛龙舟让人难以忘怀,牵肠挂肚。

  在杨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到下一个有趣的`活动环节——包粽子。老师们把制作粽子的材料一一放到我们面前,并向我们讲解了如何包粽子。我们用两片新鲜的粽叶拼在一起折成三角形,接着往里面放上花生和糯米,再把剩下的粽叶盖好,并用线绑成一个三角形,就这样新鲜美味的粽子就制作好了。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我知道了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人吃了可以早中状元。在古时候,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希望今年能够金榜题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我兴奋地拿着我刚做好的粽子和老师们一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一精彩的时刻……

  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我和爸爸妈妈踏上了回家的路,嘴里吃着香喷喷的劳动果实,心里美滋滋的。今年的端午节真是“粽”享欢乐呀!

  点评:文能怡情。小作者以积极的心态、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自己参加端午节活动的过程,文章语言流畅,详略得当。对端午节来历、习俗以及一些小常识的讲述,还有包粽子环节的描绘,都让人既感兴趣又长知识。

端午节征文 第七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一节、艾节、端午日、重午日、午日、夏日。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不同地方的人的风俗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一个古老习俗。每天家家户户挂铃铛,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戴香囊,准备祭祀。

  在端午节,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从龙身上取水,在门上放艾枝,采摘青山,吃饺子,包饺子,赛龙舟。

  早晨服用龙水——,因为据说5月5日是龙的生日,在这一天,龙喷的水可以治病。于是,这天早上,人们到外面的坑里、沟里、河里取水,放在自己的水箱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入门——因为艾入门可以辟邪,所以这一天插艾入门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上山采绿——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在大地的草地上喷发龙须水的时候,人们上山采集一些草药,如芦笋、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比过去的那些更有价值。别人上山采绿花,多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也是很有意义的。

  吃粽子——是当地一句广为人知的谚语,叫做“五月不吃粽子,就不放”。破毛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寒冷的春天过后,地球开始变暖。过了这一天,到了夏天,气温自然升高,棉衣也不再穿了。大家要把粽子和土豆粉、黄枝汁混在一起,意思是吃完后的寒冷日子里,温暖的夏天就要来了。

  宗球——宗球是一种用蘑菇、花生、猪肉、甜面酱做成的食品,甜中带咸,用竹叶包裹成六角形拳头大小的饺子。它的起源来自中原。是中原人民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品。

  赛龙舟——来自屈原的记忆。长江沿岸的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比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了粽子。我拿出两片粽子叶,一大一小,像奶奶一样,折叠成一角。然后我在折好的角锥里放了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大块肥猪肉,再盖上糯米。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单纯做粽子,我很难聪明。但是当我再把叶子盖上的时候,糯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不听我的命令,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匆忙。还好奶奶帮我“走出包围圈”,稍微掉了点糯米,我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心里一块大石头。经过一些小挫折,我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绑好了掌绳。粽子只有包紧了才好吃,我就拿着掌绳,绕了一圈又一圈,才给奶奶吃。这时候我才知道,做粽子是一门手艺,做起来并不容易。

  我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它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保护它,继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征文 第八篇

  我的思念是圆的。 咀嚼着这句朴实却如月饼一般唇齿生香的诗句, ” 即便是在落雪的深 冬,心中那轮皎洁的中秋皓月也会悄然升起,带来几缕清幽,几缕温馨……

  月啊,中秋佳节的守望者,几千年来你不是一直都在夜空闪耀,寄托着人们的仰望与祝 愿吗?“月儿圆,人团圆” ,在弥漫着茶香、果香和乡土香气的一个个中秋之夜,你不是早 已成为了亲情、团圆的代名词了吗?

  因此,你不仅是佳节的守望者,也是传承千年的浓浓亲情的守望者啊! 月啊,不仅是中秋,在千年以来那些可铭记的日子里,你不是一样也在人们的心中散发 着柔光吗?你不仅曾照耀过“千里共婵娟”的子由、子瞻,不是也抚慰过佳节之夜“独在异 乡为异客” 的王维吗?汨罗江不息的波浪中, 你不是也曾为诗人的命运而哭泣吗?清明细雨 弥漫的暮色中,你不是还在云霭的背后为早已离去的断肠行人伤神叹息吗? 因此啊,你不仅是佳节的守望者,也是古老的传统文化的守望者啊! 微笑的你, 如同古老中华文明的守护神。 亲情, 文化, 如幽静的月光脉脉地流淌过历史, 1联结起人心。夜色澄澈如许…… 只是,曾几何时……

  紧张的现代生活,让人不觉淡忘了那一缕最美好的感情;少了团圆,少了挂念,更多的 是忙碌工作后自我表现麻痹放松的宝马雕车,灯红酒绿;世界的浪潮冲击着,外文 HIP-HAP 歌词倒背如流的年轻人却不会吟咏中秋的文章; 月光被没心没肺的不夜灯火所黯淡, 圣诞节 的.狂欢,情人节的软语,占据了本已缺少诗意的心灵,文化的月光照不进来;相形之下倒是 韩国,竟把我们的传统的端午节申了他们的遗产…… 你哭了,月啊,灯火阑珊处你将自己遮挡在雾霾之中。你不愿看到那一抹属于中华文明、 属于诗意、属于亲情、属于文化的月光,消失在今天的繁华中…… 但是,幸好还有人仍然记得你啊,也还有人正逐渐记起。

  月光并没有消融啊,春节不一 直还是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吗?清明、端午、中秋不也刚刚成为法定假日吗?月啊,微笑 吧,佳节的回归,不也正是诗意、亲情、文化的开始回归,是人们对那一缕千年中华魂的重 新重视的开始吗? 只是,重返的佳节之月,会不会又被商品社会的娱乐风气,物质享受所玷染,失去那一 份诗意的清新、亲情的朴实和文化的纯净呢?…… 你不语,我只得自己寻找答案。月啊,我看到人们对传统佳节设为法定假日的决定大表 赞同;看到古老的佳节习俗又开始风靡;听到文化的声音又在人们的心中回响;听到人们又 在吟唱佳节之月的诗篇…… 你仍不语,微笑中充满了希望。我看到你的清辉又开始在大地流淌,一如当时曾照子由 子瞻的千里婵娟……

端午节征文 第九篇

  一阵阵艾的奇异香味飘来,是那么香,那么诱人。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艾,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会给包粽子吃。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会提前做准备,做我最爱吃的豆沙粽子。奶奶总是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做馅儿料,煮熟、过滤、翻炒。时间很漫长,但奶奶做这些的时候依然是那么开心,而我则是在一旁手忙脚乱的给奶奶打下手。奶奶总是一边给我讲着端午节的来历和故事,一边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么的听话,而我包出的粽子却总是张着大嘴巴,一个接着一个的嘲笑我,没有任何一个能勉强的算上合格。直到这些粽子一个个的被奶奶请下锅,我才开始了漫长的等待。时间很漫长,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小时,粽子还是没有出锅。此时的我就像等待千层面出炉的加菲猫一样,恨不得立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听到一声,粽子出锅了,话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个个的夹出来,泡到了凉水当中。随后,奶奶不紧不慢的将粽子夹到碗里。我并没有像奶奶一样不紧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结果,我被烫得嗷嗷叫,手红得不得了,差一点就肿了。看样子,我还是得拿筷子去夹呀。我从粽子里挑了一个夹到我碗里,剥开一尝,一股甜甜的味道顿时停留在我的舌尖上。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里不单单有着糯米和豆沙,还有着奶奶满满的爱。

  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里买不到的,是独一无二的。我爱过端午节,也爱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为我做出这么好吃的粽子。

  因为今天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时稍晚一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组成的,很鲜艳。妈妈告诉我说,端午节带上五彩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洗完脸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满满的一桌,真丰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还有香喷的鸡蛋、鸭蛋、鹅蛋。看着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我已经迫不急待地想和他们做游戏了——顶鸡蛋。

  我在盘里随手拿了一个个头较大的鸡蛋,先和爸爸来了一个对决。而我的力气太小了,一个回合下来,就输给了爸爸。但是心里却不服输。心想:“可不能这么算了。”我又去洗鹅蛋,想和妈妈较量一番。

  只见妈妈在盘子中左挑右选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将军。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选什么?难道鹅蛋还会有什么不同吗?”听完后妈妈耐心地说:“你看这鹅蛋好像都一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状,要选“小头”尖一点的,这样的蛋会比较有优势一些;其次要看鹅蛋的外壳,光滑、细腻、颜色匀,这样的蛋壳更硬一些。根据这些特点选,一定能获胜。”

  我半信半疑地选了一个鹅蛋,就开始跟妈妈较量起来了。

  我双手紧紧地握着鹅蛋,使上了浑身的力气,顶啊,顶啊,只听见叭的一声,我赶紧收手,紧张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鹅蛋竟然没破,还是好好的,“原来是妈妈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赢了!我赢了!”我兴奋地边喊边跳,爸爸也高兴的拍手表示祝贺,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笑了。

  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征文 第十篇

  又忆端午节每当栀子花开,粽子飘香时,我就想起小时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在苏北的一个农村,在我们家乡端午节其实很简单,也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记得在端午前半个月的时间,父母会吩咐我们小孩去河边摘芦叶,用来包粽子。听到父母的吩咐,我们就像接到圣旨似的,几个同龄的小孩一起兴高采烈地奔向河边,只见河两岸长满了苍翠的芦苇,叶子又宽又长,随风飘来发出沙沙的声响,就像少女在在跳舞在歌唱。不一会儿你就会发现每个人手里都已是满满的芦叶,我们会用稻草把芦叶扎成一个个小捆。扎累了,大家会坐在河边,挑出一片芦叶轻轻一卷,再用槐树的刺将其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哨子就做成了。放在嘴边一吹,立刻发出清脆的声音,只见大家争先恐后的吹起来,那声音一声高过一声,起此彼伏,煞是好听。这时闻声而来的父母会阻止我们,说这样会招来蛇群,不安全,现在才知道那是迷信的说法。芦叶摘完后小孩们嬉闹着,哼着小曲满载而归。到家后,父母会将我们摘的芦叶用绳子串成一圈挂在屋檐下,这时你会发现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挂满了芦叶。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外婆会早早的起床,在厨房里烧上一大锅开水,将芦叶放在开水里浸泡,这叫烫芦叶。还没起床的我远远就闻见一阵阵芦叶的清香,于是立马起床。这时外婆已将烫好的芦叶放在一个木质的长桶中,桶边上放着一个淘米的竹篮,里面盛着雪白的糯米。

  这时外婆会交给我一个神圣的任务,就是把芦叶一片一片的整理整齐,并用剪刀将芦叶的根部修剪掉,这样外婆包粽子就会节约不少时间。芦叶剪好后,外婆就拿上三四片芦叶往手里一夹,掰成一个锥形,用小碗江将米倒入锥形中,并用手指轻轻的弹几下,目的是去除空隙,将米弄实;再将锥形意外的芦叶部分往上轻轻一翻,在往下一绕,而后用经过开水烫过的稻草仅紧紧地扎在芦叶的外面,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外婆会根据家里人的不同爱好包上各种夹心的粽子,有赤豆的,花生的,豆瓣的,实心的。外婆的手很巧,会包好几种形状的.粽子有,三角锥体的,四角锥体的,六角头的等。粽子包好后,外婆会马上将粽子放到铁锅里煮,只见炉膛边堆满了木材,炉膛里的火很旺,红红的火光映照在外婆慈祥的脸上,此时铁锅里不时飘来粽子的清香,看着这一切,我感到特别的美好。大约三四个小时之后,粽子就熟了,外婆会将第一个拿粽子给我吃,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外婆开心地笑了。

  而如今外婆已经去世二十年了,外婆那慈祥的面容和她包的粽子会永远留在我幸福的记忆中。

端午节征文 第十一篇

  家乡的端午节习俗基本上与别处一样,有吃粽子、悬艾、药浴、佩香囊等。

  每到端午节,大人们就到山坡上采艾叶、菖蒲,把艾草悬于堂中,菖蒲插于门榻,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小孩子则喜欢把艾叶带在身上,不时拿出来闻一闻香气。晚上,大人就将花草与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在端午节时,小孩要佩香囊。这是听大人们讲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带过。现在,端午节前后,都有人在广场上卖香囊,但是香味泛泛,我不喜欢。

  我最喜欢吃粽子。每到端午节,我都眼巴巴地盼着吃粽子。端午节的前一天,外婆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再捞干与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儿。然后准备好麻竹叶,将麻竹叶洗净、晾干。麻竹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我们学校在端午节前后卖的粽子也是竹叶包的粽子,个头虽小但是味美。外公包的.粽子很好看,他教我们包粽子。因为麻竹叶薄,所以我们用两片叠在一起来包。小小的竹叶在外公手里一晃就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粽子。我也学着外公的样子包起粽子来。先拿两片麻竹叶叠在一起,再把它们裹成一个倒立的锥型,然后我开始放陷儿。外婆看到了笑着说:“别贪心,小心你的粽子‘吃’破了肚皮。”我一看,原来我把馅儿放得太多了,于是我倒出了一些馅儿,接着包起来,最后用绳子捆扎实,就这样我的第一只粽子就包好了。我得意地把粽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扑哧一下笑了出来,“你那也叫粽子?”我仔细地与外公包的粽子作比较,原来我不小心把粽子包走了样了,别的粽子有棱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个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我仔细地包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包得很好的没几个,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来煮粽子了,等我们起来之后,外婆让我们把芝麻弄碎,我们几个小孩都抢着干,谁也不想在旁边打下手,于是我们就轮流起来干。小表妹在旁边看热闹,不知是谁提议放几颗花生在芝麻里,于是我们把花生、瓜子与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们忙完了,粽子也煮好了。我们一手抓一个,顾不上精挑细选,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别人抢了,也不怕烫手,抓起来就解开绳子,把竹叶剥开,沾点芝麻就开吃。结果饭都不想吃了,每个人都拿着粽子在饭桌上啃。我们还在粽子里放上猪肉混着吃,味道真是好极了。外婆叹了口气,说:“真是服了你们了,连粽子都能吃出个新花样。”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是呀,如今生活好了,连粽子的吃法也多了。超市里的粽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种,但吃起来终究没有家里自己包的粽子的那种味道。

端午节征文 第十二篇

  每年端午节,现在端午节。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只停留在好吃的粽子上。当地人似乎不太了解端午节的起源。特别是我妈,不知道端午是什么意思,也不记得在门口插了菖蒲和艾条辟邪。她永远不会忘记用一双灵巧的手为家人包一些肉馅饺子和凉拌饺子。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想用一颗心为家人团聚撑起一片幸福的天空。我们温柔的心被粽子的香味和每年家人团聚的温暖所陶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端午节实际上是为了纪念两千多年前楚国三闾的一位医生屈原。屈原出生在湖北秭归,他从小就树立了拯救世界、拯救人民的崇高理想。当他目睹人民生活贫困的社会场景时,他决心拯救困境中的人民。于是,他乘船,踏上了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他向往成为自己国家的神圣殿堂。然而,当君主神志不清,陈宁掌权时,他真的很虚弱。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修远易如反掌”,但他决心“我要上下”。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几乎无法扭转局面。面对现实,他只能感叹“他太放心了,不会掩饰自己的眼泪,不会哀悼人民生活的艰辛”。他只能诉诸于自己满满的忧虑和愤怒,把《离骚》、《天问》等不朽的诗篇留给后人,然后带着仇恨投河自尽,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许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命运的缩影。然而,他的爱国主义和对人民的关心随着端午节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他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雄伟的群山,楚江惊涛骇浪,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人的楷模。

  现在,粽子的香味已经清晰的穿透了我的心脾。我对自己说,知足常乐吧!我在想,如果屈原博士能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中国大地,他一定不会出人才,一定不会被排挤,被反复陷害,一定不会如此壮烈地痛恨楚江。

  如果他能来天盛,看到天盛处处和谐融洽,他会感到欣慰,他会忍不住为天盛的发展出谋划策。不,如果瞿博士亲眼目睹了人才济济,人才济济,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下定决心不从政,那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如果他愿意,可以盖房子,住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天池边。端午节,他会面对一池碧波,抒发自己的诗意。或者,他来住在雄伟的四城岭的帐篷里。端午的时候,他端着一壶酒,走过幽僻的八角林,来到我山脚下的家做客。他蘸着辣椒酱,尝着妈妈做的肉饺子,时不时和我一起喝。多么温馨的一幕啊!

  但是,很快,我发现了自己的荒谬:斯人走了,忠魂远了。屈博士再也回不到繁华的生活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的重演,同时享受端午节,静静想念屈博士,细细品味人生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节征文 第十三篇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今年开始,端午节那天要放一天的假,这是让很多过“洋节”的人返璞归真过传统节日的一种方式。端午节是星期天,是公历6月8日,城里会有很多乡下人把艾和菖蒲背来卖给城里崇尚端午节习俗的人们。到城里生活后,以往的端午节,都要按照“端午”的习俗,一早到街上买艾和菖蒲回家悬挂或者插于门楣和中堂,以驱魔驱鬼,吃点早饭后,一家人找个地方去爬山游百病,把一身的病游掉,让自己身体健康、快乐平安。

  小时候过端午节,父母还要按照最传统的习俗,兑雄黄酒来饮,之前就要购买一些独圆蒜,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晚上,晚饭之后,用饮剩的雄黄酒来灌独圆蒜,把灌了雄黄酒的独圆蒜,用布包裹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揣在上衣的荷包里,以避邪驱瘟。这些都是小时候的记忆了,成年后回老家过端午节,父母会给我灌雄黄酒独圆蒜的,我会放在上衣的荷包里,揣到喷香干瘪也舍不得丢,那是父母给我的护身符啊。

  端午节是忙碌的,因为这个节日正是插秧的季节,小时候,我们不懂忙紧,还没有到端午节,就要提前琢磨节日那天到哪里去游百病,实际是就是借口不做事情,借口出去玩,父母早知道我们的心事,对我们出去游百病,从来没有责怪。

  农村的端午节,在我们老家沙家马场那里,既没有赛龙舟的活动,也没有其他庆典活动开展,而游百病是传统,应该说绝大部分都出去游百病。当然,在城里要悬挂和插的艾、菖蒲是到街上去买,去晚了还不一定买得到,而在老家,满田坎都是,去挖几兜,折几株就行了,不像城里显得紧缺和珍贵。而城里的端午节虽然热烈,但和老家那里的比,就是不热闹,氛围也特别淡。因为端午节要吃的粽子,老家那里喊叫棕巴,这些都不用自己做,去买就行,吃的咸蛋也一样。至于喝雄黄酒,很多知识人士在各种媒体上说那会有损身体的健康,所以,就很少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了。到了城里生活的父母是比较顽固的,所以依然坚持他们对端午节过的习俗,一丝也不改。

  父母的固守,有他们的理由,该不该固守呢?

  也许就是我们不像父母那样顽固而去固守那些本来就是健康而又是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习俗,甚至忘记了,去追求一些刺激的“洋节”风尚,所以韩国人才把本来就是我们的端午节申报为他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是抱石跳的汨罗江,以身殉职的,那汨罗江没有在韩国啊,这么多年吊祭屈原的习俗,怎么就成了韩国人的了呢?这不能说不丢我们的脸啊,自己的东西,不珍惜,变成了别人的,我们如今要开展类似的活动没有的专利,能怪韩国人吗?

  端午节真的来了,还有一天假期,我们该怎么过呢?

端午节征文 第十四篇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伟大的诗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人们非常伤心,为了不让河里的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于是就用蕉叶包住饭团丢进河里喂鱼。从此,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就要吃粽子,看赛龙舟比赛。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类别有很多,而且每种都很好吃。包粽子也很讲究。首先,把粽子叶卷成漏斗形然后把糯米和配料放进去,裹成一个圆锥形,用绳子扎起来,蒸熟之后就可以吃了。端午节那天,全家人围在一起吃粽子,可热闹了。端午节时人们还会赛龙舟。随着鞭炮声的响起,龙舟手们划着船桨,龙舟越来越快,龙头不停地晃动,飞快地向前行驶。仔细看看,龙舟上画着美丽的花纹,非常精致。龙头上顶着两只大龙角,下面是两只醒目的眼睛,嘴巴叼着一只小花篮。眼看一只龙舟就要超过前面那一只了,离终点已经很近了。前面一方也不服输,一口气冲过了终点。全场一片欢呼声,最紧张的就是我们这些观众了,龙舟赛真精彩啊。

  宣言“粽子香,香橱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叉在大门上……”。读了这首儿歌,大家都知道写的是端午节。

  “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娃娃节等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和五紧密相连,就连来历都有五条传说呢?有屈原说、龙的节日、迎涛神说、恶日、夏至说。其中纪念屈原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钧《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年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般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间,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民间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少,有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菖蒲、艾叶……据说吃粽子原来是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尸体;喝雄黄酒是为了驱妖辟邪;赛龙舟原来是小舟打捞屈原的尸体,后因为人们像竞赛一样,所以演变成了今天赛龙舟的习俗。总之,都是为了寄托人们对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节,我们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粽子。每当妈妈包粽子时,我都会催促妈妈动作快点。当粽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肉粽吃起来,啊!真香。

端午节征文 第十五篇

  宝贝,起床了!”还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轻轻地唤醒,迷迷糊糊中,妈妈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了五彩丝线。这时,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是端午节。我赶紧起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穿好衣服,和妈妈一起兴致勃勃地向江边走去。江边的空气清新宜人,我用双手捧起江水,洗了洗眼睛,感觉眼睛一下子特别明亮。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江北公园,只见一条长长的条幅上写着:吉林省松原市伯都讷首届艺术节,两条充满氢气的金色巨龙在江面盘旋,准备参加龙舟比赛的队员们个个精神饱满,随时准备出发。

  只听“呯”的一声枪响,一条条龙船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出,岸边上的呐喊声,助威声,加油声,龙船上的锣鼓声,响声震天,使得船员们拼尽全劲奋力向前划。每个人的神情都那么凝重,汗水从头上止不住地留下来。赛龙舟的场景既激烈又刺激。吃着香甜的粽子,看着激烈的龙舟表演,欣赏着江边的宜人风景,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

  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人宣布去年冠军队——红队出场时,江边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队伍都出场了,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都蓄势待发。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次比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他们的龙舟按彩虹的颜色顺序排列。有的队伍依照船头指挥员擂鼓的节奏前进着,拼命地前进着,一下子领先排在了前头;而有的却弄得手忙脚乱,落在了最后,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江上的选手们使劲地划着,在江边观赛的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不断喊着加油助威的口号,助威声一阵比一阵强大。选手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显得更加卖力,更有冲劲。指挥员擂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选手们配合默契,富有节奏,各个队伍都士气高涨。

  比赛渐渐接近尾声,对于选手们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观众们都屏住气,全场几乎没有呼吸声,只有船上指挥员的擂鼓声。红队依旧领先着,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队开始奋起直追。这时,有的观众忍不住了,高声地喊着,为紫队打气,这也让紫队更加充满信心。紫队连续超过了五个队,一口气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红队卫冕冠军成功,紫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紫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比赛结束了,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 第十六篇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珠,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颗最特别的明珠——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戴五彩绳、包粽子、划龙舟……

  五彩绳寓意着祈福纳吉,有着辟邪的作用,而且还非常漂亮,这是我喜欢端午节的原因之一。一大早,我刚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我心爱的五彩绳,戴在了手腕和脚腕上,我心想:既然五彩绳有祈福纳吉的作用,那我就许个愿来试试吧!

  许完愿后,我兴高采烈地跑到姥姥那里,姥姥正在包粽子。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而且粽子还糯糯的,非常好吃。这是我喜欢端午节的另外一个原因。看着姥姥熟练的把粽叶错开折叠成漏斗形状,把米和红枣放在里面,然后折叠粽叶,用马莲缠绕4-5圈,系上活扣。一个可爱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羡慕的对姥姥说:“姥姥,您教教我包粽子吧!”姥姥笑着对我说:“好呀,但是包起来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哦!”我模仿着姥姥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怎么也包不好,里面的`食材都从缝隙里流了出来。我就偏不信邪,“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不厌其烦的尝试下,终于包好了一个胖胖的粽子。我还在上面做了记号,等蒸好了,我要亲口把它吃掉。经过二个多小时的蒸煮,粽子的香味飘进了屋子里,终于出锅喽,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我亲手包的粽子,拨开叶子,一个白胖胖的小娃娃呈现在眼前,我“啊呜”一口,咬上去,“好甜呀,都甜到心里去了。”我美滋滋地说。

  我一边吃着香甜的粽子,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就差一个划龙舟了,要是能去划龙舟……”这时,爸爸走过来问我:“为什么中华传统节日这么多,唯独只有端午节和一个人联系到了一起?”我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一脸疑惑。于是,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屈原费劲心思想救楚国人民于战争带来的水深火热之中,但最终因排挤和陷害未能挽救楚国灭亡,他伤心欲绝,愤然投江。那些深受屈原关心爱戴的人民,为了怀念屈原,便将端午节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首古诗就由此而来。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只有那些真正爱国为民、甚至为国家付出生命的人,才能被人们永远流传。我不禁想到了最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那些在国庆阅兵上的抗战老兵、还有被国家授予“共和国勋章”的英雄,他们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即便我不能向他们那样奋战在一线,但是我也要做一个像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那样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少年。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收获了家国情怀。一颗爱国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了。

端午节征文 第十七篇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烧鸡,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扎藤,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两粽子用盘子放在一起,活塞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是帮极了!最最令爱吃甜食的我深爱的还是枣红般的甜粽子。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总有从姨妈,外婆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凌凌,兽头凌处雪微微。冲破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这是唐朝卢肇写的《竞渡诗》。十分突出了龙舟赛的宏观场面。然而,在我的家乡广州也有在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俗称“扒龙船”。在端午节这一天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的“扒龙船”比赛。家家户户身强力壮的男人都要参加,女的靠一边,只有观看的份儿。五六条窄窄的,瘦长的舟子,前头是一个大大的龙头。十多个人坐在一起,奋力地划桨前进,力争第一个到达终点。尽管下着针儿般的雨点儿,船上的人淋得遍体湿透,分不清是汗还是雨,但是这点是不要紧的。再这关键时刻,赢了比赛才重要……划完龙船的男人会在中午的时候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内吃一顿丰盛的“龙船饭,然而我们村里的女人也是没份参加的,所以,到底有什么菜式我也不清楚,因为,我是女孩子。

  村里的“扒龙船”太小儿科啦!对我来说一点也不过瘾。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肌肉鼓鼓的大汉。中间是鼓手,前头的人呐喊助威,声势震天,霸气。威风,震撼……细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儿尽显勇敢,坚强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龙船”的.风俗是不常见的,因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节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轰轰烈烈,激情热闹。这就是我家故乡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所在。

  故乡的端午节哟,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征文 第十八篇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

  站在日历前反复确认,没错,今天是端午节。“耶!太棒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时,我闻到了从厨房里飘来的粽子清香。顺着香味来到厨房,妈妈正把糯米、红豆、绿豆、红枣和花生包到竹叶里,再用细线把粽子捆绑固定,一个好看的粽子便诞生了。

  我看得心痒痒,也想动手尝试一下,于是满怀期盼地看向妈妈:“妈妈,我可以试试包粽子吗?”“当然可以啦!”妈妈微笑着回答。

  我立马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妈妈刚刚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先把粽叶围成漏斗状,然后往里面填充馅料,但就在最后一步的时候,里面的馅料却不听话地漏了出来。一次,二次,三次还是失败了。我既不解又不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就是不能成功?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道:“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把口堵住,就不会漏了。”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再放入其他食材。成功了!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心里甜滋滋的。

  我和妈妈火力全开,没过一会儿,我们的眼前就堆起了一座“粽子小山”。包好之后,妈妈把粽子放入锅中起火蒸熟。渐渐地,粽子的清香从锅中溢出来,直往我的鼻子里钻。“真香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时间到了,粽子蒸熟了,妈妈把粽子拿出来,放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啊!好烫啊!”我大叫着,连忙把手松开。妈妈忍俊不禁,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道:“小馋猫,看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过了一会儿,粽子放凉了一些,我拿起粽子拨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糯米、软糯可口的红豆和绿豆、香气四溢的花生和红枣,咬下一口,清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太好吃了!

  吃着粽子,我问道:“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满脸严肃地答道:“在战国时,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但遭到贵族反对,受到诬陷、排挤,被流放到汩罗江。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消灭了,屈原听说后大为悲痛,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大石头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急忙划船营救,但始终没有找到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便把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划船活动也发展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蛟龙和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还把米团投入江中,吸引蛟龙和鱼虾,于是形成了吃粽子的风俗。”听完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对爱国诗人屈原肃然起敬,对端午节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真是一个难忘的节日啊!

端午节征文 第十九篇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又称“重午节”。

  清晨的窗外,阳光明媚,小鸟儿在枝头歌唱。还在睡梦中的我,一阵阵诱人的肉香夹杂着粽叶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我急切地从床上爬起来,发现餐桌上多了几个粽子,立即想到今天是端午节。妈妈给我剥了个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咸香软糯,非常美味。妈妈的家乡是有名的粽子之乡——浙江嘉兴。那里的“五芳斋”粽子远近闻名,粽子的口味也是五花八门:豆沙粽、蜜枣粽、火腿粽、栗子蛋黃粽……真是应有尽有。每次回来,我们总要带上几个。

  吃完早饭,打开大门,发现门口的角落里放了一束野草。我好奇地指着它问:“妈妈,这是什么,为什么放这儿?”“这是艾草和菖蒲。”妈妈摸着艾草对我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时候端午家家户户都要以菖蒲和艾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赶蚊虫。”接着妈妈又问:“那我考考你,你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我立刻脱口而出。

  这个可难不倒我,我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楚国著名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他知道楚国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看到楚国被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汩罗江,以身殉国。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他的身体。”看我说得头头是道,妈妈给了我一个赞赏的眼神。

  提起赛龙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那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湖面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特别是那震耳欲聋的鼓声,仿佛敲打在人的心上,令人热血沸腾。可是至今我还没亲眼看过龙舟竞渡,有点小小的遗憾呢。

  下午,我碰到了好朋友肉包。她今天有点不一样,两只手上都戴着五色丝线做成的手环,五彩斑斓。她把手伸过来,让我仔细看了看,得意洋洋地说:“看,这是我奶奶做的,可以避邪驱瘟哦。”别说,还挺漂亮的。“能给我一个吗?”我有点羡慕。“五色线不能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以抛到河里,寓意着让河水将疾病都冲走。”肉包慢条斯理地说着,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但看到我失望的眼神,连忙拉起我的手:“明年我让奶奶也给你做两个!”我听了,立刻高兴起来。

  原来,戴五彩线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它表达了人们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给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饮菖蒲美酒,尝糯米角粽,戴丝线香囊,观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习俗可真有意思!

端午节征文 第二十篇

  江阳沽酒客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就快到了,泸州老人,也是泸州日报资深编辑记者,是泸州文化名人,对泸州本土民俗文化掌故了解颇深,由于曹先生已是耄耋之年,新媒体操作不太熟悉,沽酒客作为后生晚辈有幸为曹先生编辑发表此文,以飨读者,希望各位喜欢,文中的“我”即曹先生本人,如果文中有不到之处,应该是沽酒客水平有限,编辑能力不够,请各位多包涵,老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读。这是第二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话说当年泸州食粽香,追忆龙舟竞渡闹长江

  “食香粽、划龙舟”。端午食粽子,记得儿时,我们家的粽子都是自己包的。年年端午即将到时,五月初三那天开始包。

  在初三前家母就把蓼叶(粽子叶)准备好了,初三那天把糯米淘洗干净,放上食用碱,待白色糯米变成黄色后,用清洗干净的蓼叶,包成四角形,再用撕成细条的蒲草缠好,包成重约八十克,形如一头尖,另一头三边角的一个个,绿油油的四角粽子,放在大甑子里大火蒸,大概要蒸一个晚上。

  初四当天上午从甑子里取出来,放在筲箕或饭桌上,待散热后成为硬软适宜,清香扑鼻的香粽后,然后再分成二三十个一提,分别送至亲好友,余下的初五那天,端午节自家吃。

  泸州人吃粽子都是在端午节早上,蘸糖水(红糖)或醮白糖吃。而我们家吃粽子(除家父外),家母与我弟兄俩吃粽子都不蘸糖,总感到不蘸任何糖水,粽子吃起来更香,更能吃出粽子那股特殊的清香味。我自幼至今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吃白味粽子。

  相传,粽子起源于春秋,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从晋代成为端午食物,还有一说,楚人食粽,并用粽子投江,以祭屈原。总之,食粽子就是过端午,过端午免不了食粽子,食粽子已成为端午节习俗与象征。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除了挂菖蒲,挂艾草,食粽子,还有个习俗是划龙舟。端午节划龙舟由来,据传起于上古,神话信仰和天象崇拜。上古先民认为:东方苍龙七宿,春于东方抬头,夏于南方腾升,秋于西落下,冬隐于北地平线下,而仲夏端午是龙飞天日子,苍龙主星高悬于正南中天,龙气旺盛,所以端午节又称龙阳节。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祭祀龙祖的节日。

  在古代典籍中,有关龙舟起源记载,最早出现在东汉,据《事物原始》记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

  据现代闻一多先生考证:“屈原与端午节捆连在一起,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有《续齐谐记》隋唐形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载傅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寃。”这首唐诗《端午怀古》证明,屈原与端午相连已越千年。

端午节征文 第二十一篇

  又到一年粽子飘香时。6月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国家决定作为公民法定节日的第一年。从媒体上看到有些学者在研究端午节的历史沿革、形式渊源、习俗内涵、民俗变迁和现实意义等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有重大意义。笔者认为,端午节其实是爱国主义教育节,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是黄金旅游节。这三层内涵应当适当固化,不断发展。

  首先,作为爱国主义节日,这一点应当是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的时代内核。最早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起来的传说是东汉应勋《风俗通》,完整的粽子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是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这一传说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原本以辟邪保健为唯一目的'的习俗出现了纪念古代圣贤的因素,原本只是体现人与自然节律之间的关系开始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渗透社会道德的思想,这是端午节习俗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个传说能够得到全民认同?答案:是因为屈原精神的魅力所致,是他那种为理想上下求索的坚强意志,是他那种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是他那种爱国主义的情操。

  其次,作为卫生防疫节,这一点应当是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的固有内容。端午邻近夏至,虽然盛夏还没来到,但持续的高温天气让人非常难受。这个时候是各种病菌肆意繁殖、传播的时期。端午节,在我国古代这个时候是疫情的高发期,民间老百姓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之说,即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此月多灾多难,因此想了不少办法来应对。避「五毒」也是过端午节的初衷,此时正值初夏季节,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很容易得病,所以这天人们要饮雄黄酒驱蛇虫,要早起收集露水洗眼以明目,小孩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某些传染性疾病。于是人们渐渐习惯于在这天饮雄黄酒,并插艾草、悬菖蒲、佩香囊、戴老虎索等来驱邪气。这些习俗在现代人看来既迷信又落后,但却反映出古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发挥的民间智慧。艾草、菖蒲、雄黄水等,这些传统习俗,都有益于人们的卫生防疫和身体健康。因此,端午节可以说是全民防疫日,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和古代相比,如今对付各种疾病有了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不过很多人防病防疫的意识却淡化了。有识之士呼吁,在今年的端午期间,不妨旧俗新用,开展全民的夏季爱国卫生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防疫意识,让端午节成为现代的全国卫生防疫节。

  再次,作为黄金旅游节,这一点应当是端午节成为法定节日的必然趋势。端午是与舟、水有关的节日。可吃粽子、观看或参与赛龙舟。乘船赏景也是端午节旅游的理想选择。春游是时尚,也应当是端午节的必然趋势。同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结合迎接和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广泛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爱国卫生和科普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叫响"纪念屈原爱我中华"这个主题,引导人们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情感,提高科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端午节征文 第二十二篇

  每年一次的端午节今年又快到啦。端午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开始包粽子。

  这一天清晨,我一起床,就看见妈妈已经把香喷喷的粽子和热乎乎的鸡蛋摆在桌子上了。我赶紧随便的洗了几把脸,就叫爸爸一起来吃粽子。爸爸也很快的来到了桌子旁,我们一家边吃边谈论粽子。我对爸爸说:“粽子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那是什么形状呢?”爸爸没有回答我的话,可他随口就给我讲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爸爸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写过许许多多的诗篇,提出过许许多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楚王不采纳。最后,楚国国土被侵占,他满怀忧愤,跳江自尽。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这一天,就把粽子和许多好吃的都投到江里,意思是不让鱼儿们去吃屈原的尸体。”

  爸爸说完了。我说:“屈原真是好样的!可是妈妈,粽子是怎么包的?”妈妈说:“粽子是用翠绿,鲜嫩的芦苇叶包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大枣,如果不包大枣,也可以用豆子代替。煮熟它,要一个晚上。煮熟以后,剥开变成墨绿色的芦苇叶,就看见洁白的米团在里面,很好吃,并且吃不腻。它既是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

  啊!端午节不仅让人忘不了,还有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粽子。

  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粽子、包粽子,看赛龙舟。

  今年的五月初五,我们一家也团聚在一起。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包粽子。爸爸和姨夫们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而妈妈和姨妈们则在一起聊天,而只有奶奶和我在厨房里心得不亦乐乎。

  不过,我们在厨房里也心得挺开心。我和奶奶在比赛包粽子,比谁包的粽子又好又快,又精致,只有做到这三好,才算是真的好,才能算是真正的赢者。我们先一起将粽叶清洗干净,洗过了粽叶,然后再将糯米清洗,洗干净了以后,再往糯米中倒入一些酱油,和少许的糖和黄酒,这样要等上二小时。

  等酱油、糖和黄酒完全融入糯米里时,再拿来粽叶,先折成一个小船似的样子,一头有边,一头无边。用糯米在“小船”有边的地方铺上一层糯米,接着就是放肉了,我将一块五花肉放在糯米上,然后再把糯米辅在肉上,最后再把“小船”无边的地方盖在上面,然后将多余的地方弯折一下用线扎紧。我和奶奶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包着爱心粽。

  终于,我们包完了,我数了数我的,又数了数奶奶的,发现奶奶比我少一个,我顿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这时奶奶走了过来,对我说:“孩子,比赛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参加了,如果你赢了也不能骄傲,只有沉着冷静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奶奶的这番话语,深深地藏在了我的心底里,令我受益匪浅。

端午节征文 第二十三篇

  想起端午节的粽子,真是让我垂涎欲滴啊。因为它太好吃了!这不,又要到端午节了,好想吃粽子啊~不禁让我回忆起去年过端午节了。

  依稀记得那天天有点阴暗,一个大好节日就被这天气给破坏了,真叫人惋惜。

  一大早,我妈妈就在客厅里“河东狮吼”了。还没等我吃完早饭,老妈就“扯”着我到菜场去买一些粽子叶啊,糯米啊,猪肉啊,腊肉啊……准备就绪后,我们终于开始包粽子啦!

  说来也怪,妈妈包出来的粽子又快又好,粽子好像有灵性一样;妈妈似乎好像有魔法一样;不出一分钟就包出一个;在妈妈手中好像在跳舞一样;而我呢,包了半天都没包出一个,而且,我包的的全部都散散的,扁扁的,跟没吃饭一样,跟泄了气一样,有的都漏啦。连我都觉得有够烂,不对,是又丑又烂!!!气死我也!

  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粽子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间。我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被勾了起来。不一会儿,垃圾桶里便多出了五片粽子叶。嘻嘻――

  品尝完了好吃的粽子,电视里正在直播精彩激烈的龙舟比赛。加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点实力和我家都热闹无比,其乐融融。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

  端午节的习俗可不只有吃粽子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佩香囊,有驱赶瘟疫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那一天,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听老师忿忿地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了。作为炎黄子孙。真有点坐不住了。从我做起吧!今年端午节,要让它过得更有中国味。耐心等到五月初五吧。

端午节征文 第二十四篇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大早起床,妈妈就问我:“端午节到了,你想吃什么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吃妈妈包的粽子啦!”妈妈笑着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高兴地说:“你这个小馋猫,永远也忘不了妈妈的粽子。”是啊,一想起妈妈包的粽子,我就直流口水。

  每年一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就要买来新鲜的竹叶,因为用竹叶包粽子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妈妈把竹叶放到一个大锅里煮一会,拿出来凉了以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妈妈把两片大大的竹叶对着放,一片正、一片反,再把两片竹叶卷成一个圆锥体,在里面放上糯米,然后把露在上面的竹叶往下面一折,就包出一个有棱有角、上大下尖、模样可爱的粽子来。每次我都缠着妈妈教我包粽子,但不知为什么,我包的总是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

  妈妈包的粽子不仅好看,更好吃。妈妈有时在馅里放一些火腿、有时放一些绿豆沙、有时放几个大枣,口味各不相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压锅里煮上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端上桌子了。鼻子一闻,那带着浓浓糯米香与淡淡竹叶香的气味,简直沁人肺腑。嘴巴一尝,甜得清淡不腻,咸得香浓可口,简直令人大饱口福。啊,妈妈的粽子,总是这么香喷喷、让人垂涎欲滴、过口不忘。难怪妈妈说,我这个小馋猫永远忘不了她包的粽子。其实,端午节让我忘不了的又何止是妈妈的粽子,更有那纪念屈原的传统故事。

  端午节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学识非常渊博,他怀才不遇,遭奸人陷害,被流放他乡。在凄惨的流放途中,他听到楚国被敌人占领的消息,十分悲愤。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想到自己的凄惨遭遇,想到祖国被敌人侵占,悲伤之情难以抑制,终于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瑞午节包粽子的由来。据说楚国人因为不舍屈原死去,争先恐后划船追赶,希望寻觅到他的踪迹,这也就是龙舟竞渡之起源。听了这些,你终于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划龙舟了吧?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如把艾叶菖蒲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有的地方,还有吃“五黄”的习俗,端午节那天要吃雄黄酒、黄豆、黄瓜、黄鱼、咸鸭蛋黄。端午节的这些习俗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一个中国人,不论他身在中国或在海外,一到端午节这天都忘不了这些传统习俗。今年的端午节我认真观看了中央四台的电视报道,看到多个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在过端午节,我感到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成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的根和魂,无论他们走多远、无论他们还会不会说中国话,但他们依然维系着这些传统的民族精神,表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此时,我的耳边回响起一首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不管身在何处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在我的身上烙上中国印……”

  在我的心中,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有着丰富活动内容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维系中华民族根和魂、深深烙上中国印的民族节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征文范文1200字(通用24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