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最新15篇)
2024-11-01 22:55:45 1级文库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一篇
读完《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我深感教师的语言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既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又能温暖他们的心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书中详细阐述了教师语言的多种类型及运用技巧,让我收获颇丰。其中,“表扬的语言” 这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但往往只是简单地说 “你真棒”“做得好”。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表扬也需要具体且有针对性。比如,当学生出色地完成了一篇作文,我们可以说:“你这篇作文的开头特别吸引人,用简洁的话语就勾起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文中对人物的'描写细腻入微,让人物仿佛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我们面前,看得出你下了很大的功夫呀。” 这样具体的表扬,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更有动力去继续提升。
“批评的语言” 同样是一门艺术。以往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可能会因为情绪激动而说出一些过于严厉或笼统的话语,这不仅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反而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书中提到,批评要先指出错误行为本身,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人格,并且要给予改正的建议。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影响他人,我们可以说:“你在课堂上讲话的行为,扰乱了课堂秩序,让其他同学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我希望你能先控制好自己,认真听讲,如果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合适的时候举手发言哦。” 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又能引导他们如何去改正。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教师语言的感染力。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讲述知识,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当我用生动的比喻去讲解数学概念,或者用绘声绘色的故事去引出语文课文时,学生们的眼神明显更加专注,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指导着我如何去锤炼自己的语言,让它成为教学中最有力的工具。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书中的方法,我一定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助力他们的成长。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二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语言对于教师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我阅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这本书从精辟的理论和具体详实的事例向我们讲述了教师语言的艺术。下面我具体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科学性、准确性。语言的科学性指的是语言的准确、严密和精练。这是对教师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课堂教学中,语言的科学性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争取让自己的语言更准确、更精练。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鼓励性。教师语言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正处于成长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因此教师必须爱护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时时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教育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平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要讲究艺术:说服、疏导、鼓动、表扬、批评。可以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和教育内容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有个性特征,或擅长形象描述,绘声绘色,让人听了情思涌动,沉侵在美的享受中;或是讲起话来从容不迫,风趣幽默,让人听了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要使语言有个性,还要学会幽默。如果教师能用恰当的使用幽默性的'语言授课,往往能够调节教学气氛,改变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适当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笑话,会使学生兴趣倍增,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
会说话的老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但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会说话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师中脱颖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顶峰,你就必须学会说话,这也就是要掌握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三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语言文字对学生的重要性。语言是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有时无意间说的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对于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月我们组荐读《教师的语言力》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辞典式的应用方法手册,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沟通方法。书中将沟通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5个类别,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讲解了50种方法。在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对话实例和具体的语言用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表扬和批评两个部分。
表扬是师生交流的基础,老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在适当的时间给予表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时会很开心。教师需提高表扬的水准,在表扬时要注意三个要点:立即表扬;表扬是有有效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还要多表扬,保持一定的不规则性;语言、接触,奖励结合起来等,如给学生一个拥抱,拍拍学生的肩膀,给与学生小贴纸、小印章的奖励等等。表扬是在传达老师的一种期待,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行为更具促进作用。
有表扬自然就有批评,是立即批评还是等待时机,批评的对象是个人还是集体,批评的程度,都需要教师用心斟酌批评方式和用语。
批评学生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批评学生时要把批评学生个人和行为区别开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某一行为和情况做出批评,而不要转化为对某个学生的一种评价,比如:衣服没有整理好,教师的评价语是:”你太邋遢了。“这种直接对孩子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可能这个孩子就顺着老师,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邋遢的人。
批评其实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但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先认可孩子,孩子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不要否定其本身。
“抱有理想,降低期望”,书中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老师总会对学生各方面进行超乎寻常的期望,期望他们考试能高分,做事能够完美,如果这种期望落空老师就产生失望等情绪,但学生本就是不同的人,他们发展是有差异的`,老师在对学生要抱有理想化想象的同时,也要降低对于学生的期待值。
回想我自己的工作经历,上课时,当我提出一个我认为的比较简单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位同学举手时,心里不由着急,甚至责怪他们是不是刚才没有认真听、积极动脑,而忘记他们还只是二年级的小孩,思考的时间需要长一点,提问的方式也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或许他们只是还没有鼓起勇气做好举手的准备。有时换一种思路,平和一些,降低理想期望,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教育收获,因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等待,只有我们教师从容不迫时,我们的教导语言才能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画家梵高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风景,而要去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景物。我想,对于老师而言,不要只关注学生取得的成绩,而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四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三好真史老师写的《教师的语言力》一书,读完后感触颇深,于是,便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跃然纸上。
初次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这是一本训练教师课堂上如何表达的书,读完后才豁然开朗,更愿意将它归为班级管理类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三好真史。他毕业于教育学专业,担任过小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著有《改变孩子的3分钟小故事》《班级游戏101》 等书。《教师的语言力》一书将教导学生的语言系统的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所”五种类型,根据每种类型分别介绍了教师可以应用的10种方法,并加入案例研究与要点总结。每一种方法中都配有场景漫画图,通俗易懂,带入感强。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教导学生所需的语言技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课堂语言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
一、创设理想形象,降低期望值
三好真史认为,教师的脑海中,如果没有理想的形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我们都知道,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班级的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要求对形成班级精神面貌至关重要。比如有的班级沉网,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团结向上,有的班级学生矛盾不断等。在对学生设定理想形象时要尽量有较高的要求,但也提醒老师要适当降低期望值,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因学生达不到要求而焦虑的情况。
二、表扬是行动的催化剂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来自他人的期望和赞美,能使结果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与其抱怨、批评,不如通过表扬来驱动。从《教师的语言力》当中,我学到了很多表扬的方法:
立即表扬。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60秒后就会错失表扬的机会。
团体表扬。为了避免被表扬的单个学生陷入尴尬,表扬时可以表扬小组或者团队。
口头表扬、肢体动作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表扬不要只停留在口头语言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如拍拍肩膀、相互击掌等也有很大激励作用。奖励是指小红花、贴纸、印章等物质的奖励形式。
表扬努力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梵高曾说过,不要去寻找美丽的景色,而是要在景色中寻找美丽的事物。作为老师,不要去过度注重学生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三、批评不可或缺
表扬很重要,但批评也不可或缺。只有表扬的教育会导致学生过度自信。如何批评呢?
1. 认可学生,批评行为。批评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但是不适当的斥责会给学生造成心灵创伤,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在批评时不能否定学生本人,而仅仅是针对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
2. 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一些批评不能全部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查找问题让学生自己说出想法,找到解决的方法。
以上就是我读完本书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作为青年教师,今后我还需多思多行,巧妙运用语言的力量,为教学锦上添花!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五篇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教育教学之路上关于语言运用的探索。阅读之后,我对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巧妙运用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连接知识与学生的桥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不同情境下需要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就拿 “提问的语言” 来说,以往我在课堂上提问时,有时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有时又过于深奥,让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答起。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提问要有层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来设计问题。比如,在讲解一篇课文时,可以先从简单的理解性问题入手,如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然后再逐渐深入,提出一些分析性问题,如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这个人物?” 最后还可以抛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继续这个故事?” 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逐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鼓励的语言” 也是教师语言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教师鼓励的话语就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能给予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书中提到,鼓励的语言要真诚且具有针对性。不能只是空洞地说 “加油哦”,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失利后情绪低落,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了你在比赛中的努力,你每次冲刺都拼尽全力,虽然这次结果不太理想,但你的拼搏精神已经让大家很佩服了,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这样的鼓励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注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从而重新燃起斗志。
同时,教师的语言还需要具备规范性和准确性。我们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正确无误的,所以在讲解概念、定理等内容时,语言要严谨、清晰。不能因为追求语言的生动而牺牲了知识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言力》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运用策略和技巧,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有意识地去雕琢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六篇
荀子曾说过:“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俗话也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特别是我们做教师的,每天面对着那么多孩子,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近日读了《教师的语言力》一书,稍有感悟,在此分享给大家。这本书主要指导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激励、引导学生,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的。
首先本书的作者是日本长期从事语言能力相关研究的教师三好真史。这本书最成功之处是它的指导性。作者简洁明了地将教师教导学生的语言分成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和反向激励五种类型,并提供了21种场景实例,如学生不做作业、迟到、提问无人回答等我们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讲解了50种方法,每种方法,都给出了典型案例和要点总结。因此,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教师语言操作手册,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其实里面的很多方法我们平时都在用,只是没有好好总结过罢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表扬,是我们常常想听到的,但是平时说的多了总是那么干瘪,那么千篇一律,那么怎样说表扬的语言呢?书中提到一个“传闻法”。比如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夸奖学生运动神经发达,将来一定能成为田径运动员,当学生听多了此类千篇一律的表扬话语,会使学生习以为常,收效更是甚微。这时不妨使用传闻法进行表扬:校长昨天表扬你很有运动天赋……学生可能就会很高兴,心想校长都关注到我了呀!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你们语文老师说你最近越来越努力了”“最近听说一个关于你的好消息……”这些都是传闻法的一些用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尤其是作为一个班主任,平时跟学生接触太多,一味说教他们就不爱听了,这时不妨转换一下思路,比如,“你们物理老师又跟我夸你们了,说你们上课积极认真,真的`假的啊?这节物理辅导课我倒看你们做题做得怎么样。”或者,“刚才跑操的时候主任夸咱班了,我必须得给你们点个赞”……有时真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很感谢,每一学年的搭班老师,都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我们相互配合,相互架势,共同为了学生的进步而努力。
通过联系自身,我认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语言是连通心灵的桥梁,它可以让一个人受到鼓舞,也能让一个人受尽伤害。其次,我们要对自己所带班级设想出一幅蓝图,有美好的期许,过程和结果才不会太糟糕,有目标才有方向。但是学生总是不能按照我们的愿景行事,这时就需要我们降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的要求会给彼此带来压力。最后,我们要依据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男生女生不同,外向学生和内向学生不同,需要多多观察,因人而异。
其实我读完这本书是有一点点挫败感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时候和孩子们讲着话,观察他们的表情,我心里也实在没底:我说的这些,他们到底愿意不愿意听,能听进去多少?有的话他们听了快三年了,可能没什么效果了,有时候给学生做工作老感觉自己词穷,这就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更新语言了。
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教师,学生每次与他交流后,通常都会变得干劲十足,连目光都显得炯炯有神,说明这样的老师有非常强的语言沟通能力,我们可以试着去请教学习。总之,教师教书育人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并有效地去学习和运用。
曾以为,语言只是沟通的一种工具,计算机语言才能解决问题。恍然明白,语言是一个人的臂膀或者翅膀,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与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让我们以成为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的卓越教师为目标而努力吧。
语言承载了知识,智慧,承载了爱和温情,促进交流,促进思考,促使人不断交换思想,促使人获得生活的热情。
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所有与卓越人生相伴的点滴,都离不开美好的语言。我希望自己能够主动去通过语言,通过带有力量的语言,呵护好每一位孩子洁净美好的心灵家园。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七篇
关于教师语言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值得广大教师深入研究。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更好的表情达意,交流沟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早就存在于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它是教师传播知识的纽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正确运用语言,教师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才能正确地教授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掌握语言艺术,则能使教师的教学锦上添花,美不胜收。
教师语言从广义上讲,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的语言修养应关注细节,如教师在提问时有人说:“谁会说?请举手。”有人说:“谁能说?请举手”。有人说:“谁想说?请举手”。这三种不同问法,其实有着质的区别。
谁会说?实际上是在要求已经学明白,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发言;谁能说?实际上是在要求能够回答问题,但不一定回答正确的学生发言,显然,其覆盖面要比“谁会说”大得多;“谁想说”是在要求相回答问题的人发言,包含会说的、能说的以及想说但不会说的学生发言。看似简单的差异,却反映出教师学生观的不同。对于这种不同的实质,如果哪位老师想明白了,并把思考的结果写出来,可能会是一片比较有意义的文章。
教师语言素养的提升,应关注到口头语、书面语、肢体语的复合实用。
提问时强调口头语言表述内容的简要、明确、清晰,同时还要表现出和蔼、亲善、激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辅以表情、眼神、手势等,有时如果我们再辅以教师位置的合理移动,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倾听,因此必须要让学生看到你的.眼睛。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教师最初提供的帮助不是语言,而是眼神、表情、口型变化(意义的表达并非都靠口头语言,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大人在给小孩喂饭时,常常会张大自己的嘴,这就是一种语言,和“真乖,再吃一口”具有同等意义)等传达的激励。激励无效时,再辅以口头语言的引导或相应的暗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方式的单一也同样会降低语言效果。如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会微笑着说“某某同学真聪明,回答得很好,请坐。”如果一节课上几次提问,上述话语不断出现,情况会怎样呢?会不会让人感到肉麻?或不会让人觉得教师语言太贫乏?真心的激励会不会成为虚假的奉承?如果会,那将是多么可怕!如果我们将口头表扬和在与学生眼睛对视的同时先伸出拇指表示赞赏,再做一个“请坐”的手势这样的肢体语言交替使用,效果会怎样呢?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八篇
最近我看了《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我觉得对我影响很大。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语言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工具。由于行业的不同,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特色。但是教师的语言更特殊一些,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面对的是一张张天真的脸,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但是这几个角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那么,从事数学教育教学的小学人民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语言特色呢?读《教师语言艺术》有感
首先,我认为流畅是说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语言要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因为语言重复,拖泥带水,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浪费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善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运用学生们所熟知的生动事例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低年级学生都喜欢蓝猫,因此在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时,师:今天蓝猫超市开业了,现在正在招工呢!看招工启事上写着什么(生):本店所招员工必须会认钟表、会修钟表,报名者请与蓝猫联系。师:想去试一试吗?生:想。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再次,清晰是说教师要口齿清楚,要把表达的意思说的一清二楚,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也会影响孩子解题的正确性。数学和语文不一样,有时相差一个字所表达的意思会完全不同。比如,1、一段绳子长4米,剪去了2/5米,还剩多少米?2、一段绳子长4米,剪去了2/5,还剩多少米?这两个题目就相差了一个字,但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解法也完全不同。
最后,正确是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比如:不能把“除”读作“除以”,98读作九八,8时零5分读作8时5分等。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但又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自己还不能分辨对错,教师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是仿照的标准。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知道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教师本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那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是不能表达明白的。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九篇
作为老师,语言一定要丰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语言较匮乏,评价较单一是我的不足。暑假期间读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师要时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让人接近。无论是平时的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保持微笑,因为有了微笑,学生就会感觉很亲切,愿意和你亲近;因为有了微笑,就会获得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会更加的听话、努力。课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没人举手回答问题,就像在唱独角戏。其实并不是学生不会,可能他已经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错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汇,但他的手却迟迟不肯举起来,这时,你不妨给他一个微笑,让他舒缓一下紧张的情绪。相信学生看到你鼓励的微笑一定会鼓起勇气举起胆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时,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请你给他微笑,这样会让他以后不恐惧发言,变得更加自信。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二、教师要善用眼神来表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时不用说出来,你的眼神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因此,我们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现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课了,班级里还是一团糟,说话的说话,喝水的喝水,收拾课本的收拾课本……看到这样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满肚来火,免不了大声训斥他们一番。有时你气得要命,学生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而且还影响你上课的情绪。此时,不妨肃立讲台,冷冷地看着他们,眼神扫视班级一圈,然后盯着那个讲话声音很大的人。相信学生看到老师这样的眼神,声音一定会戛然而止,手中的动作也会迅速停下。因为他们知道老师生气了,所以有时眼神比语言更有效。
三、教师要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很重要,因为教师的倾听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静静地倾听,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决不能以平时的印象来给他们定夺,或一时的表现抹杀他的全部,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够打开和进入学生的心扉,让我们遇到事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倾听!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篇
拿到这本书一气读完,书中不仅有指导性理论更有大量的实用性策略和场景对话指导,可谓是一本拿来即用的教育教学语言和策略指导用书。豆友们居然只给了7.6分,有点过分了。
作为一个教龄超过十年的老师,我特别佩服作者三好老师。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老师,他能在繁忙的不能再繁忙的工作之中,一直从事语言能力的相关研究和学习,并梳理出这么多切实可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并把他们图文并茂地总结出来分享给更多老师,真的非常令我敬佩。可以说他做得这些也正是我梦想自己有一天能够做到的事情。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在不断地梳理自己多年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确实是一种能力,它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最后内化成教师本人的语言(沟通)能力。
当前教育界存在着(充斥着)“表扬才能促使学生成长”的导向,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三好老师,说出了教育者应该说出的大实话:批评和表扬一样重要;如果把教育比成驾驶汽车,表扬是油门,批评就是刹车。如果教育就是表扬,我们首先的假设前提就是学生是完美的;或者说,我们只需要关注学生成长中好的一面,可以完全无视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那最后的教育结果会是怎样,就可想而知了。虽然批评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批评是需要使用语言艺术的。我们经常会遇到“难缠”的学生,尤其是在新老师教学初期,对于“爱哭”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底线,使用无视法,让他/她自己冷静下来,作出改变;这一点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无理取闹时),也是相当有效的一招。
讲到批评,把握“度”非常非常重要。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过度批评(过度行为矫正);或许很多老师已经习以为然,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老师惩罚这个学生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但是很多老师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的惩罚还会附加打扫班级卫生等。这些显然已经失去了批评的`本真,让被批评的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合理,不可理喻。这种伤害,从某种程度上讲,或许只会让学生更叛逆。还有更甚者,老师会很随意地因为一个学生的某个行为,评价学生本人。比如学生没把自己的书桌整理干净,老师的批评语言是“你真是个邋遢的人”;这种直接的对学生人格的否定,杀伤力巨大,很有可能这个学生就“顺”着老师,变成一个“邋遢”的人。教师任何时候都首先要认可学生,不能否定学生本人;学生在成长也在不断变化,行为只是行为,批评其行为即可。对于学生间的纠纷,老师的立场非常关键。不论之前老师付出了多少努力,只要有一次“不公平”地处理学生间的矛盾纠纷,老师很大可能就会彻底的失去学生对其的信任。所以,在处理学生纠纷时,老师一定要尝试站到不同人(三方:学生对立的两方,公平的老师)的角度去沟通、理解、化解学生内心的疙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解决和他人之间的争吵。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如何避免或者下次更好地处理。如果老师都能在实际的教学上多一些提问,让学生自我反思也好,思考想象也好,找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相信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点也非常重要,我们习惯告诉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告诉孩子怎么做;但其实,给予孩子思考的空间,想象他/她也能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三好老师在书中提到一个对他影响巨大的K老师:K老师是一位卓越的老师,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K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K老师能够教导好学生是因为他并非只关注那些在集体中表现突出的人,同时也关注那些弱小却仍在努力成长的人。
这让我想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Peter老师(我的偶像),像K老师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只要在Peter老师的教导下,都会变得积极努力。曾经无数次去观摩Peter老师的课,每次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Peter老师语言的魅力和力量——他从不放过任何一次表扬、赞美、鼓励学生的机会,同时也绝不会姑息学生出现的任何错误的行为(“严厉”批评)。自从遇到Peter老师,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重新审视;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我的语言技巧需要不断磨练,然后继续艰苦修行。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一篇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湖,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一题记
本月,我读了 《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对教师语言技巧地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的语言力》 这本书提出:“语言具有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曾经感到束手无策。起初,我不断的去更新我的理论知识,去模仿优秀教师的一言一行,力求做到最好。后来我发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如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学生也各有不同。我们无法用同一句话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不能用同一种方式对待班里的孩子。教育要求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能在教师的教育下成为与众不同的人,发挥自己的潜力。
《教师的语言力》 摒弃了传统话术,教给我们不同的模式和方法,我们只需要在工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就能取得不错的成效。
在闭读的过程中,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有一定的感悟和体会。比如在第一部分“表扬的语言”中,作者提到我们要建立对学生的理想形象,也就是你想要通过你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当有了方向后,你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设置目标。标准可以高一些,在你的严格要求下不断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对做得好的方面第一时间提出表扬。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发生的任何事情,首先要冷静,心态平和。教育是长久的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对学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低期待。在面对比较敏感自申的学生时,我们可以将主语“你”换成“我”,当你夸赞学生你的宇写得很漂亮”,学生可能会自我怀疑“我写的真的很好吗?比我写得好的有很多呀”,不如换成“我觉得你的字写得很漂亮”,萼重呵护每一位学生的特殊性。教育会变的更有人情味。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如一进教室,你发现黑板没擦。与其我们批评学生,不如带着疑问的语气问一问,“有没有发现今天的黑板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认真的分析自己的问题,下次做得更好。
当一项班级活动做完或者一学期结束,我们想带同学们做一做总结分析时,可以利用书籍当中教给我们的方法:数值化法、原因法和总结法。“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回忆一下自己这个学期的表现,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当学生对自己有了评价后,我们再带领学生尝试寻找解决方法,做总结梳理,将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加深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总结和反思的能力。
全书还含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专栏,其中,语言重构部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话比较多,换一个角度,她可能是活泼开朗的;一个孩子爱管闲事,她同时可能是乐于助人的;一个孩子做事慢腾腾的,她也有可能做事非常细致。
这些发现全在于我们老师如何看待这个孩子。正如硬币有两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她的缺点经过我们的指导,也有可能成为她的优点。我们要做的是换一种角度和思路,善于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和潜力,并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二篇
一、表扬鼓励:
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力量
受到表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它意味着得到他人的认可。老师善于表扬学生,其实就是在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力量,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光。因为受到表扬,学生会重复某种行为,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强化。在学校生活中如果能不断得到方方面面的强化,学生就会获得成长。书中将表扬分为惊讶法、夸张法、意见法、比较法、赋予价值法、传闻法、模范法、感谢法、比喻法、敬佩法等近十种方法。综合所有方法来说,我觉得表扬的要点还应该要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书中作者宣扬表扬要及时,在六十秒之内的表扬是最有效的。确实如此,当学生表现优异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学生一定会对此印象深刻,并不断坚持和强化这个优秀的行为,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促进作用。至于针对性,每位学生情况存在差异,表扬的标准也可以因人而异,因此教师不单止要寻找那些“引人注目的身影”,更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其实他们更渴望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只要有点滴进步,都可以得到表扬。戴着放大镜去寻找每位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作出表扬和鼓励,确实更能让学生信服。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所以让人信服的老师,语言更有力量。
二、批评教育:
赋予学生反省进步的力量
如果将教师教导学生比作驾驶汽车的话,表扬的语言如同踩油门,受到老师表扬的话,会促使学生进步;而批评的语言则如同刹车,起到制止错误行为的作用。但批评十分讲究艺术性,如果教师批评不当,不仅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因此,与表扬相比,教师需要更慎重地使用批评的语言和批评的时机。在书中,作者提供了无视法、直接否定法、取消法、怒斥法、说教法、警告法等多种方法。其实批评不意味着只有严厉的责罚,也可以是通情达理,冷静相对。其实批评的本质也是为了教育,所以批评必须要把握“度”,必须明确批评的对象应该是错误的行为,而不应该是学生本人人格。当学生的错误只是冲动之下发生的,事态较轻的情况下,可以给予他们反省的机会,冷静相对。当事态严重,有存在伤害他人等原则性问题时,教师要态度坚决,晓之以理,晓之以法,及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矫正个人不当行为。
三、提问激励:
赋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平时课堂上,老师往往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时间如此紧凑的课堂,如何能够有效地提问是十分值得探讨的。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首先教师要保证提问的语言要准确到位,学生能听懂提问,他们才能回答到点子上。同时提问需要有全面性,需要全班同学积极思考,才能反映出整体的掌握水平。设置问题时也应该要注意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回答正确的机会,从而增强自信心。在提问时,作为老师也害怕会出现无人举手作答的尴尬场面,这时可以采取欲言又止法,简单引导,留点空白,激励学生去补充作答,通过旁敲侧击达到想要的效果。
大部分学生内心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寻找时机给他们更多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示弱,留更多的空间给学生去发挥潜力,这在某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性,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也他们能不断获得成长,我们也会不断获得惊喜。
结语
看了这本书,我真切体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博大精深,表扬不再只是单一的一句“你真棒!”,批评也不再只是生硬的说教和义正辞严的“你做错了!”在教学工作中,在与学生沟通时,语言表达确实需要更有艺术感,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最终让语言更有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守初心,善用语言的力量,为学生们营造乐观积极,愉悦自信的班级氛围,让他们学有所获,快乐成长!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三篇
读了《教师语言艺术》一书,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但是这几个角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教师更像一个心理医生。教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体现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权威,引导者还是共同学习进步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有这样一个的例子,教学对象是一群小学生。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塑造一个成功的教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语言美学,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培养,而不是追求华丽时髦的词汇。语言的艺术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本人心灵美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方面的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没有察觉。如果想了解一个教师,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教师,那么就去看看他的学生。
原本以为教师是一个简单的职业,在简单的工作环境中,面对简单的学生,做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工作久了以后,我才知道自己这种想法有多幼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真的需要自己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四篇
威廉·亚瑟·沃德说过,普通的教师传授知识,较好的教师讲解知识,优秀的教师演示知识,卓越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讲课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日本作家三好真史的《教师语言力》一书是一线教师如何有效说话的使用教程,本书作者认为教师的语言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而提升,书中将教导学生的语言系统地分为了“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鼓励”五种类型,并根据每种类型分别介绍了教师可以应用的十种方法,同时还加入了案例研究与要点总结,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教导学生所需的语言技巧,让教师可以依据场景练习而提升语言表达。现将阅读感悟总结如下:
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语言,就像饮食起居一样,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有着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意义,教师的语言更是尤为重要。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教师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二、描绘出理想形象
为什么有经验的教师能做到对学生“及时评价”“及时表扬”?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理想形象”在。就好比你备课备出了“标准答案”,学生在说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立马就会表现出惊喜,进而表扬他。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我们也知道“及时评价”好,也想做到“及时表扬”,只是有心无力罢了。所以,“及时评价”的核心,是“明确学生的理想形象”。教师需要在脑海中描绘出对于学生的具体期望:希望他们能做到什么事情?达到何种程度?如果我们能牢记这一阶段学生的“理想形象”,何愁表扬和批评太过随心所欲呢?
同样的情况还有选班干部。有经验的教师说,要选好班干部,用好班干部。 但是,我没有“好班干部”的“理想形象”,自然不知道自己该“选”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该怎么“用”。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允许人的性格有差异,但是行为的最优解,通常是不会变的,在按照原则选好班干部之后,就可以按照行为的最优解,去培养他们做事的能力。
三、抱有理想,降低期望
教师在脑海中设定学生的理想形象时,要尽量做到高标准,当然,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看得见,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形象。但是在抱有理想形象的同时,我们也要做好“学生做不到也没关系”的心理准备。比如我将学生上课时的理想形象设定为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然而当我抛出一个问题却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举手时,我的内心不免会有落差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往往便会对学生表达自己的失望,可收获到的是更甚的沉默。但如果我提前做好了“能有几位同学举手参与讨论就很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面对同样的举手情况,我可以继续以平静的心情从容不迫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教师在教导学生上的确需要拥有较高理想,但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就会过于关注学生所呈现的结果,而忽略学生在实现理想形象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我班有个学生曾经字体很差,每次作业都要猜他写的是什么字,我希望他能够把字写工整,并一而再地将他的作业拍给家长,以求得到家长的帮助,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看到他的字有任何提高。直到一次书法比赛,我看到了他未完成的作品上印着工工整整的几个大字,我才发现他已经可以把字写工整了,只不过书写速度要慢一些,我却因为一直盯着他仓促完成的字体而忽视了他一点点的进步。
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但有时也要适当降低期望,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宽容和耐心等待。
四、多种模式的教导语言
对学生的教导语言不仅仅只有单一的“直接传达”,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
表扬可以说是师生交流的基础,因为受到表扬学生才会重复某种行为以得到强化,从而获得成长。行为心理学的理论指出,60秒之内的表扬才是有效的,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应在“保质期”内即时进行,不要错失表扬的机会。同时,教师表扬的语言应是针对学生当时表现或进步所给出的发自真心的表扬,否则难以对学生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教师的批评可以起到制止学生错误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表扬和批评的双向作用,学生才能成长。如果老师批评不当,不仅会给学生的内心带来伤害,也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
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优秀的教师可以将“提问的语言”灵活地运用到各种场景中,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得出答案。
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曾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每个人都希望被赞美,在心理学意义上源自于个体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精神需求。一旦这种精神需求被满足,人就会充满自信和动力。讽刺地、批判地、挑剔地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忌讳的方式。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赏识。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像是自信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所谓的反向鼓励便是对学生使用比较消极的语言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一边抱有使学生进步的期待,一边通过适当的表演来实现对他们的反向激励。比如有一个看似很轻松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故意对学生说:“这对你们来说太难了,你们一定做不出来。”学生可能反而会跃跃欲试:“我可以!”但要记得,在学生完成之后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夸张式的表扬,否则反向激励的语言只能表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挖苦和讽刺了。
初读这本书时,我对照书中理论列出一张表,逐一反思自己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下:赋予学生乐观积极的表扬力量,赋予学生反省进步的批评力量,赋予学生自省发现的提问力量,赋予学生勇敢坚定的鼓励力量,赋予学生奋发向上的反向激励力量,细数下来都有欠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有时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学生获得“我努力的话一定可以做到”的希望;相反,一句“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可能带给学生一生的伤害。当然我们必须得承认,不会存在百分百完美的教学技巧,但会一直有能被灵活运用的教学技巧。综上所述,不仅有读后感悟,有自我的反思,还有对未来的期许,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慢慢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 第十五篇
最近读了《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感触颇深。原来教师讲课不能仅凭感觉,而是要把语言技巧当作一门技能。我们不能学习仅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的固定语言模式,我们更应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技巧,这样在教导学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最恰当的语言。
本书将教导学生的语言分为“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五种类型。今天重点谈谈“表扬”语言的应用。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认为表扬就是夸赞学生,只要学生做的好就夸奖。读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表扬也分为很多种方法——惊讶法、夸张法、意见法、比较法、赋予价值法、传闻法、模范法、感谢法、令人高兴地比喻法、敬佩法。有效的表扬能让学生非常开心,为学生点亮希望之光。学生会对某种正确的行为强化,从而做的.更好。无效的表扬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让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产生反感。
表扬学生时应避免使用恭维、奉承的表达方式。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他们能听出来那是不是老师的真心话。因此教师不能不假思索地表达出赞美之辞。表扬时要做到:
一、立即表扬,表扬的语言也是有“保质期”的,60秒之内的表扬是有效的。
二、多表扬,教师要尽量多的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就表扬,同样的优点可以看到两次表扬一次,慢慢的学生的这些优点就会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三、语言、接触、奖励相结合,除了语言上的表扬,如果再加上接触(拍拍肩膀、互相击掌等)奖励(奖励小星星、小红花),会让表扬事半功倍。
教师所运用的所有教导语言最终都会与表扬的语言产生联系。在批评学生后要表扬,如果批评后什么都不做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在提问、鼓励后也要表扬,反向激励后仍需要表扬。无论对学生进行何种教导后都别忘记表扬,以此来促使学生抱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读书来学习教导语言就像在书中学习棒球全垒打的方法。即使知道怎样打,如果不实际练习的话也无法打好。同样的道理,理论我们明白了,但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方法。
教师的语言力读后感(最新15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