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后感(通用26篇)
2024-02-04 20:50:55 1级文库
高中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读后感 第一篇
“你有什么资格读书?你凭什么动我的书架?小耗子!”约翰·里德对简·爱的过分羞辱和殴打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那团怒火,她奋不过身地扑向表哥反抗起来。当然,作为惩罚,里德太太将她关进了红房子。
从这里,我读出了简·爱的自尊心。我的头不禁微微一颤,一个如此小的女孩子就有了极强的自尊意识,可见外界的环境对她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是令人惊叹而又心痛的。她不顾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尽管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但勇敢的小简·爱被唤醒了自尊心,向我们证明了什么是自尊,自己的力量!从此,这个小女孩便深深地将我吸引了。
在学校里,简·爱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海伦,可感染病毫不留情地夺走了海伦的生命,就在海伦离开的前一晚,简·爱一直守护着她,陪伴着她……
我被简·爱和海伦的友谊深深地打动了。简·爱冒着生命危险,陪伴着海伦,这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并不是金钱和假惺惺的问候,而是在你失意时那默默地陪伴,无需言语,那一个感激、互相信任的眼神就够了。这让我看到了这位倔强小姑娘的另一面:善良。不知为何,我瞬间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
简·爱受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时认识了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二人互相吸引。于是,不顾身份和地位的巨大差距深深相爱了。正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有人证明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还活着,简·爱知道了自己和罗切斯特之间不可能有平等的婚姻,于是选择了离开。
这里又体现了简·爱内心的自尊心,她尽管很舍不得,也很痛苦,但她还是决定放弃了。她的做法,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罗切斯特先生前妻的尊严。这让我对简·爱十分佩服,她与罗切斯特先生那漫长而又看客的情路,如此来之不易,但她的做法又是如此令人惊讶,这让我被这位女心深深地折服了。
简·爱或许是我读过书里面长相最平凡而性格最独特的女性了。她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但老天赋予她的自尊心就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她的独立、自强、有尊严将会成为我一生的追求目标。
高中读后感 第二篇
最近,由朋友推荐,我仔细研读了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感触颇多。
书中有四个角色,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嗅嗅,能善于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能迅速作出行动,而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则由于害怕改变而否认和拒绝变化。显然,我们多数人都更象哼哼和唧唧,既怕'没有奶酪'的饥饿和落迫,也怕寻找'新奶酪'的艰辛和危险。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不承认它的变化属性,无论是精神层面的情感,还是物质层面的哲理。有句歌词这么唱: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快。然而,出于人的本性,我们都渴望能永远生活在安逸、>温暖的环境里,没有风吹草动的惊吓,没有辛苦劳顿的痛楚,这样,我们就会少些感受世事无常、生离死别的折磨和戕害,但问题是,事物总是在或明或暗地发生着变化。有了变化,我们知道父母会老而尽孝,知道家庭、友情和爱情需要付出汗水来培植,知道孩子的长大需要我们教育和引导??
世界在变,变的`结果,让我们不断丰富知识与情感,知道回忆和不断进步,唯此,我们才能时刻'绷起'时光的耳朵',听那过去的声音和有限的未来',才能象嗅嗅和匆匆,能在'享用奶酪'时不忘变化的来临,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
当然,人在适应变化时,总忘不了给自己一个'偷赖'的理由,就象唧唧和哼哼。但是,这个迅猛发展的世界容不得我们躺倒尽享安逸。唧唧还是好样的,他在'奶酪被动'、消极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痛定思痛、勇敢地向未知的迷宫挺进了,尽管他还有回到'奶酪C站'的想法,但毕竟没有沉湎幻觉、停滞不前。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承认变化,并尽全力去适应它,才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奶酪',虽然这是个极其辛苦、危险的过程,但有了这样务实、真切、充足的认知和准备,我们才不会在有灾难和痛苦突然降临时变得手足无措,这在当前社会竞争的大环境下就显得更为重要!
高中读后感 第三篇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这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
高中读后感 第四篇
好多天来,不想写,总是认为自己所写,似无病呻吟,矫情地躺在地上,等待别人哄起。看了点书,或许是自己一个蜕变的时期,变化的是自己的心得,是冷静的思维,好像自己的天空,亮堂起来,也懂得了自己所需做的事。我想,这也是我不虚度光阴的表现吧!
对于世事,人心浮躁,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将走向何方,用酒尽情挥霍自己的人生,让无聊的游戏打发,沉湎于沉沦。是的,现在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确是需要唤醒,否则,对将来的生活向往,仅变成了唯利是图,终煎熬于浅薄之中。
看完了《狼图腾》,听朋友说是溯源文学,我不一定能给这部小说归类,因为我只喜欢里面的情节,能从里面得到感悟就可以了。图腾,知道意思但不清晰,查一下汉典,源出印第安语,意为“他的家族”。人们以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作为家族或部族的标志。其中书中得出汉族的龙图腾源于狼图腾,狼图腾的深远意义以及对华夏文明的影响。我对于洋洋洒洒的阐述,没有兴趣。我只希望能让现在的人,有一个具体的信仰,有一种图腾,能成为其精神的积极动力,现在的人迷茫的原因,就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就像很多人赞美的唯美的雾,其实就是灰尘沾上水汽的外衣。是一种见不得阳光的意境。
我还是很喜欢里面的狼和人的斗智斗勇,感受着血腥和不折的精神,读来振奋。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是优胜劣汰的法则的诠释,是残酷的淘汰,以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时髦的和谐的另一种解释吧!
看那些心动的文字,让思维穿越时空,眼界豁然开朗,也算是站起来的我的一种改变。让我的信仰日趋完善,心理变得坚强,纵横驰骋在自己的心田。
《狼图腾》看完了,没有狼这样的教师,近距离的观摩学习,即使社会上的“狼”,也披上了和善的外衣,把一切光明面敬献,而“狼”的运行程序,始终不得而知。但书中身临其境的描绘,说出的不仅仅是规则,还是一种战略方式方法,在新的环境中的演变,揭去华丽的表象,剥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化,是一种神话的升华。
高中读后感 第五篇
《生活就是哲学》这篇文章出自《读者》2015年第18期,由作者傅佩荣撰写。文章以他人摔倒你是否会主动扶起为案例,阐述和分析人们的纠结心理,并表述了思想与行动的紧密联系。
文中的事例让我回忆起了上周末在广州的一段场景,当时我正从北京路步行街穿过天河城百货去往酒店,广场一侧一小男孩正在追逐一小狗,几乎围着我转了个圈,忽然间他在我面前摔倒,顿时嚎啕大哭。我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扶他,握着他的手臂时,他发现不认识我,手臂有个回收的动作,更是哭地厉害了。旁边小男孩的父母欢笑着走过来,劝解他不哭。确认小男孩平安无事后我就离开了。离开的路上我一直在回顾那个扶的动作,因为经常看时事新闻,想想那些铺天盖地的讹诈新闻,顿时令人毛骨悚然。但是毕竟没发生什么不好的事,然后是感到庆幸,然后一笑置之。
生活就是哲学,生活中的人们总是在思考权衡每一件值得关注的事物。客观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劳动。人生价值的界定决定我们对事物的选择,我们权衡利弊,计算可行性,预测成功率。哲学"化隐为显"作用显得甚为关键。
生活就是哲学,我们无时无刻在认识自我。人生是个矛盾的载体,对于同一事物的判断不是由天气决定的,也不是由心情决定的,而是由习惯、教化指引着的。文中提到"你有时乐于组人,有时又拒绝助人,难道是你心中同时存在两套相反的观念?如果是的话,你又如何认定自己是一个’人’呢?",人们善变,这不能完全说是由环境所影响的,而是你并未决定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你并未真正认识自己,所以困惑、彷徨、挣扎、挫折。
生活就是哲学,而哲学让我们生活更富有意义。我热爱哲学,它让我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以外的所有事物。马克思的主次矛盾、内外因、质/量变等理论也促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面对社会问题,以适应和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客观情况。
万物都不能独立存在,相互间都是被关联着的,生活是由人们的社会交往编织而成的一个共同体,在交织的过程中,哲学是其变得有趣、生动。生活流淌着哲学的血液,哲学的血液燃烧了生活的激情。
高中读后感 第六篇
祥子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他选择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但是,当年轻力壮的乡下汉在城市中打拼时,他却发现这偌大的北平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处时,他感到无比的沮丧,在困苦中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在失望中一次又一次的叹息。
终于有一天,在一次偶然的发现中,祥子找到了自己的机会——拉黄包车!
满身的力气,矫健的身板,灵活的肢体,祥子仿佛就是 为这个职业打造的人物……
第二天祥子租了一辆车,就上路了,但是一天下来,祥子并没有拉着生意,但是祥子并没有灰心,果然,第三天,生意很好。但是一天的奔波让祥子的身体像散了架似的,但祥子并没有放弃,休息了两天就继续上路了。老实能干的祥子终于打出了自己的天下,并得到车厂老板的认可结识了老板的女儿——虎妞正如她的名字一样从骨子里透出一种蛮横这样老实的有些不知所措,但是虎妞却总是一天到晚缠着祥子……
祥子有自己的打算,他决定努力赚钱,买一辆新车属于自己的新车,这样就不用交所谓的抽头了,祥子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祥子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台车,这样他感到无比的欣慰,祸不单行,在一次出车市,祥子的车子被军爷扣住了,并且祥子也被扣押成为了苦力…这样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致命的!刚刚树立起来的信心一下子破灭了,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但他渴望逃脱困境,终于,祥子抓住了机会,在一次战乱中,祥子成功逃脱,还以外获得了几只骆驼,这些骆驼对于祥子而言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如果把骆驼转化成金钱的话那将是一笔财富,然后再用这些钱去买一台新车,那正是在合适不过了,于是祥子将它们卖掉,又重新买了一台车,继续完成他的心愿……
祥子几次在逆境中摸爬滚打,有几次在失望中重拾信心,有多少次在困苦中走出,重新燃起希望,这也许就是那种无穷的力量吧……成功,成功是一团散沙,每个人都有把他们清理成形的义务,自己就是你,你就是自己。什么都是零,什么都是希望,希望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成功的诀窍就是像祥子一样,勇往直前的信心,矫健的身板,趁着自己年轻力壮出去打拼。
不管结果如何,我希望祥子能够成功,在北平能成就一番事业……
高中读后感 第七篇
暑假我看了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个梦想:拥有自我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最终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我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可是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杯具,彻彻底底的杯具。一个以往勤劳坚忍,有着自我目标的人最终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进取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完美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到达自我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终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梦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梦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我的梦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必须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完美的生活,可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我,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梦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梦想、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当有自我的梦想和目标。可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如果总是无法实现梦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会很复杂,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
高中读后感 第八篇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昆虫世界。作者写得生动有趣,我读得兴趣盎然,爱不释手。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
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原来昆虫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
《昆虫记》让我了解了昆虫,更让我了解了生命;《昆虫记》虽然看起来平平淡淡,但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身边。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走进大自然。
高中读后感 第九篇
这本书叫《风吹许愿树》作者庞婕蕾,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主人公小贝,一个性格开朗,生活独立的小女孩。小贝有个朋友叫许博,有一个同学加闺蜜叫清清,也有一个喜欢她的男生叫夏楠。刚开始,小贝的生活很幸福,可慢慢的小贝发现自己的生活变了,从幸福到失落到失望到绝望到希望。小贝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那么的真实,开始渐渐的对这个家感到失望,原来爸爸不再爱妈妈了。好朋友许博也欺骗了她,她开始绝望。慢慢的她还是挺过来了,原来她慢慢地知道了这是为什么……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生活的不足,但我们仍然要面对所以要坚强。“许博,不管你过的好不好,都请让我知道你的消息。”在片上的心愿,徐徐地在许愿树上摇曳着,发出”哗哗“的声音。
主人公是叫小贝,她以为她有着幸福,但一个个谎言使她的心支离玻碎。
她在一次演唱会遇到了小时的玩伴,他已经是F大学的小有名气的乐队的吉他手了。在外边有许博的呵护,家里又有“虎妈猫爸”的关心。还有她的闺蜜清清,还有个叫夏南的人,甚至在他的生活中泛起波澜。后来,老师布置了一个名叫“守护天使”的活动,却使小贝与清清决裂:后来夏南转走了,小贝心底有些空虚,一次,小贝生病了,她向老师请假回家休息,却发现爸爸背叛了她和她的妈妈,愤怒使她无助。她想找许博倾诉,恰好他有一次演唱会,但他竟然没出现。小贝调查后,发现许博只是伪装成大学生的小混混。许博走了,夏南走了,爸爸走了......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这本书例出了各种成长烦恼。而我们只要看着,成长着,笑着。也许能把烦恼甩走,我们最需要笑容来面对生活。去吧,我们一起打败烦恼,快乐生活吧!一个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一个真正的朋友会在乎你的感受,也会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高中读后感 第十篇
夕阳西下,我坐在家门口的草地上,草地的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水稻田。右手边还有一条小溪流,它好像水稻田边上的一根亮闪闪的白丝带,一路哗哗响着……我轻轻的合上《我要放假了》这本书,主人公细荷的的生活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它讲述了细荷一家搬到了新地方,她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她结交了新朋友猫子,但她们的友情却遭遇了一次考验。假期到来,故乡的世态风情在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打着独特印记的画卷,油茶花、野果子、秋天里漫山遍野的茅草……为她的成长背景涂抹上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多才多艺的潘老师、木匠陈博士来到山口镇,“远方”、“未来”等字眼便悄悄闯入细荷的乡村生活中。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学校,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玩,下课时,我们也形影不离。在学习上,我俩有不会的题时,总会和对方请教,如果别的同学遇到困难,我们也会帮助他。从这本书,我知道了友谊的可贵之处。
暑假期间,我绝对不会因为老师不在,而想做什么做什么。我要像细荷一样做一个自律的人。每天6:30起床,以最快的速度认真洗漱后去晨读。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让在于晨。晨读是为了积累好词好句,我一定要坚持下来。上午认真完成语文、数学、英语暑假作业,除了这些,我还完成了古诗背默打卡和阅读打卡。
除了学习,我还给自己安排了玩的时间。八月份,我和爸爸、妈妈、江东赫哥哥还有光头叔叔一起去了皖南川藏线。这里的风景和细荷家的风景一样美,绿莹莹的小草中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野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它们就像一个个清纯美丽的小精灵,躲在芳香浓郁的绿色地毯里捉迷藏。在皖南川藏线的月亮湾那里有一个很美的池塘。池塘里的小鱼儿、小虾儿呢,也一夜之间全部冒出来了,它们在刚刚长出嫩叶片的小草丛里进进出出,呼朋唤友,忙得不亦乐乎。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段独无二的过程,它仅仅属于自已。我和细荷通过暑假都成长了。所以,让我们都来好好珍视,好好地经历吧!
高中读后感 第十一篇
中国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这是家喻户晓的,但是,你知道中国有多少海洋面积吗?我想大多数人是和我一样不知道的吧。读完此书,我不禁深思,我们是否忽略了那美丽而伟大的蓝色呢?
是啊,除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之外,我们还拥有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这也是我们的领土啊。但是我们对于这些祖先说留下的神圣领土在做些什么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浪费、我们是在污染海洋,我们是找伤害那神圣的蓝色,同时也是在毁灭我们自己。
在这个陆地资源过度开采的时代,海洋成了决定中国未来是否富强,是否能走上世界顶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海洋究竟有神作用呢?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认为,还有那个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首先,海洋内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用以食用,营养价值很高。而我国海洋生物的品种更是繁多,还有许多可以入药。
其次,海洋是个资源丰富而未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他有许多陆地匮乏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滨沙等多种矿物资源,还有潮汐能这种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最后,海洋还有很高的军事作业,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作用。
这些,是我所了解的海洋,但是宽广如海洋,他的作用不可能仅限与此。“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是的,陆地对于我们而言非常重要,我对她有着无限的眷恋与崇敬之情,那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海洋是人类的父亲”呢?据我所知,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在海洋中的,我想海洋这个父亲是当之无愧的。
地球本就是一个蓝色的星球,蓝色国土,说是整个地球也不为过。在此,我想呼吁大家,呼吁中国,也呼吁整个世界:在我们歌颂陆地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还有海洋。在海军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伟大的蓝色时,我们不能再伤害他了,否则在数千万年以后,我们的蓝色国土将变成黑色国土。
最后,向那些穿着美丽海军服,背井离乡,在风浪中依然挺立,毫不退缩的中国海军们,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你们守护的,是海洋,是蓝色国土,也是我们蓝色的未来。谢谢你们!
高中读后感 第十二篇
最近读了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肃然起敬。通过这本书,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坚强而纯净的“学术人”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这比任何史学研究方法都更重要。
在作者的中学时代,已经是崇尚理工科,大学文科毕业,多半找不到合适职业。本来作者的理科成绩,一直为师友所看重,由于兴趣的原因,他却决然投靠历史系。他当时的想法是:天下没有勤奋的人会找不到饭吃,只不过物质生活有好有差而已。
并写道:“初出学校那几年,诚然有过近于断炊之虞。但总的来说,仍是生活得不错,实处我预料之外”
我觉得,作者在高中时代,就能明确自己的志向,真是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他清楚的知道,承载这个志向需要付出的代价,并能能一以贯之,这要大智慧和大毅力。若无此智慧和毅力,难免随波逐流,碌碌一生。
正如作者的老师钱穆先生对他说的:“近人求学多想走捷径,成大名。结果名是成了,学问却谈不上。比如五四运动时代的学生,现在都已成名,但问学术,有谁成熟了!第二批,清华研究院的学生,当日有名师指导,成绩很好,但三十几岁都当了教授,生活一舒适,就完了,真么能谈得上大成就!你如能以一生精力做一部书,这才切实,可以不朽!”
“你将来必然要成名,只是时间问题。希望你成名后,要自己把持得住,不要失去重心。如能埋头苦学,迟些成名最好。”
通读全文,作者可以说是没有辜负钱穆先生的希望的,作者写道:“例如我目前所写历史地理方面的问题,三十几年前就已开始准备,中间二十年毫无生气,几乎无人知道我在做这种工作。但一旦开始写作,就每年可出若干篇……”在《唐代交通图考》的序言中,说“付出三十七年之岁月”
也难怪钱穆先生在1973年写给他的信中会说:
大陆流亡海外学术界,二十余年来,真能潜心学术,有著作问世者,几乎无从屈指。唯老弟能淡泊自甘,寂寞自守,庶不使入有秦无人之叹。
陆象山说过:“今天下学者,惟有两途,一途朴实,一途议论”,此书读罢,才能明白朴实之途是什么样子的。
高中读后感 第十三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冰心写的。写的都是爱的哲学。主要讲的是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当我读到: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我深深的感受到:一朵美丽的花,它的背后一定付出了许多努力,它才能开的如此鲜艳。就好像一个人,一个成功认识,他的背后一定也付出不少汗水,不少努力,他才能这么优秀。但是,有一些人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书中写的花,开得很漂亮,因为它在拼命生长,努力奋斗。这是它们努力得来的结果。这使我想起平时自己在生活上,一遇到小小问题,就退缩,不自己面对,结果什么都不会,自主管理不强。在学习上,只要我遇到自己不会的题,不会自己去动脑筋,就轻易放弃,结果成绩没什么提高。所以,我现在要学习花的努力奋斗的精神。
当我读到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微笑时含泪的微笑。我由此可以知道童年是我们梦中的真实,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梦。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的向往,希望我们能够保持拥有一颗纯洁的童心。这是在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要告诉我们,我们要生活在一个纯真的世界,我们要崇敬真、善、美,我们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我小时候到现在,我依然是那么的纯真幼稚。可是单单只是纯真幼稚是不行,还必须有真,善,美和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
当我读到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我感触很深。母亲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那避风的港湾,任何风吹雨打都不怕,因为我们有一个家。每一次,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发什么事,我都不想说给任何人听,只想说给我的妈妈听。这是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这大概是母爱的力量大吧。其实,母亲也是有支柱力量的。假如全世界都反对你,但只有你的母亲在你的身后默默的支持你,鼓励你。这就是母亲,伟大的母亲。
读完了这一本《繁星春水》,我的心情久久无法释怀,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将使我难忘,里面的母爱,让我的心情波动。
高中读后感 第十四篇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的,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但这是不可能的。读了《有人喜欢》,我受益匪浅。
《有人喜欢》中的主角是一个小男孩,他是山沟里的孩子,他是班级里成绩最差的一名学生,他的同伴们也都不喜欢他,但他都知道,他还是那么乐观的面对,因为,有人喜欢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喜欢他,那人,就是他的爷爷。
那时,一位知青刚刚到一个小镇支教。他一直安静地坐在靠窗户的地方,眼望着窗外空荡荡的天空。一天下午,他迟到了,裤管儿、袖口全是泥,左手上还有一个鲜红的小口子。知青问他为什么迟到了,他犹豫了半天,就是说不出迟到的理由。于是知青惩罚他站到教室后面去听讲。那次之后,他又打了一次架。他的伙伴私下里告诉知青,“没有人喜欢他的。”他也曾经问过这名知青“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知青说:“是的,又迟到又打架,没有人会喜欢你……”但其实,知青的话还没有说完,他就走了,什么话也没有说,小嘴一直紧闭着,就像山沟里的那个倔强的小孩,但随后,他笑了笑。
第二天体育课,练单杠时,他摔伤了,躺在地上死活就是不肯去卫生所。他的爷爷来了,连声问“要紧不”,他撒娇地说不疼。知青说,还是去看看医生吧。他终于骄傲地回了我一句话:“不要紧,爷爷会喜欢我的。”知青愣住了。是啊!我们没有理由让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但总是会有人喜欢自己的,就像小男孩的爷爷。
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但只要有人喜欢自己,那就足够了。那次迟到,其实他并不是故意的,他真的很喜欢这位知青,即使这位知青并不怎么喜欢他。那次迟到,其实他是去给知青摘橘子去了。那年的橘子刚刚成熟,真的很甜,他一想到来自城里的老师,一定没有吃过他们农村的橘子,于是,便出发了。即使这位知青并不喜欢他,但他真的好喜欢上他的课。
故事中的那个小男孩,他真的很乐观,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老师不喜欢自己,可他还是那么开朗,积极向上。他知道,自己无法做的,但他一直在尝试做得更好。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高中读后感 第十五篇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用的……”这是鲁滨孙在自己遇难后感慨万分所说的。而我也是这么想的,一个人在遭受困难时,如果你放弃了,那你绝不可能能够生存下来,只有用尽所有办法去克服、去努力战胜所有的困难,去打败他们,你才会成功。
鲁滨孙却没有放弃,而是拼命地去努力。鲁滨孙是个幸运的人,但是他同时也是一个不幸的人。他虽然没有像同伴那样葬身于海底,但他也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没有住所,便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搭建了自己的安身之处;他没有食物,便将为数不多的麦子经过自己的辛勤播种之后,终于收获到了自己种的粮食;他没有防身工具,但他靠着自己机智的头脑,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防身工具,来抵抗野人的袭击;他没有……在这片荒岛上,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与意想不到的挫折,但他用自己的无数滴汗水克服了一切困难,对此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鲁滨孙终于有了安定的生活,但是,他忽然发现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出现了野人的脚印,他惊恐万分,生怕哪天野人会将他吞噬。不安的心情每天伴随着着他,他在恐惧中考虑如何应对野人……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野人的残暴,他救下了一位不幸的野人——星期五。他们在这座荒岛上相依相随,过得非常愉快。这时我感到鲁滨孙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上帝对他的不公的,他没有放弃生活中的希望,哪怕是一点点,他也毫不气馁,所以他成功了——他又过上了愉快的日子。
每每提到鲁滨孙,我就不紧感慨万分。因为我喜欢他的善良,他不顾危险救下了日后的好伙伴——星期五;喜欢他的机智,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过上他梦寐的日子;喜欢他的勇敢,遇上残忍的野人他毫不畏惧,与他们进行了惊心动魄的决斗。他的形象令我深爱不已。
在鲁滨孙的一举一动中,他就像丑小鸭一样,它生来虽然“丑陋”,但是他面对挫折,没有放弃任何希望,最终变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白天鹅,从此我悟出一个令我受益终生的道理——不要放弃任何希望
高中读后感 第十六篇
他开始动身了,余先生来不及阻止他,我也来不及了,一切都来不及了。
王道士到底是来了,他背对着历史,我看不到他的眼睛,揣测不出他作为一个凡人的内心。余先生说他穿着土布棉衣,畏畏缩缩,原是一个逃荒的农民。我说为什么要“畏畏缩缩”呢,有人要伤害他吗,还是正因为没人伤害他才使得他如此恐慌?
道士,当了佛教圣地的家,在莫高窟,敦煌文物藏在那里,或是葬在那里。大漠孤烟,它们寂寞得如同守护他们的僧侣。直到有一天,等来了命中注定的“伯乐”—斯坦因。是的,一叠银元,成交,五箱经卷。余先生说他怕自己的笔会不沉稳,所以只能简略地说。说年份,说人物,说交易双方的“货物”,没有说盈损。他怕自己承受不住,更怕后人承受不住,这一刻不能沉稳的岂止只有笔!
吁—,车队出发了。余先生说斯坦因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但我不相信斯坦因会在乎那个流血的民族,在他看来那鲜血淋漓的伤口也许是咧开的艳唇,是在感谢上帝敦煌文物终于等来了“知音”,而他则是成全中华文明的英雄。不知那头拉牛车的黄牛是否因为这次的货物多了几分历史尘埃的重量而比以往走的缓慢些。
合上书卷,掩面沉思。这是一场文化的苦旅,那个苦旅的道士真的是个罪人吗?我听不到回答,这次连历史也犯了难。他只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农民,是来逃荒的,来时没有任何恶意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他的饥饿命令他走下去,走下去。或许正是莫高窟看到了他的苦难,也看到了自己在大漠中无望的未来,才自动裂开一条缝,将自己所有的宝物全赠予他,以便让它们逃离这寂寞荒凉的沙漠。而它们自己也宁愿漂洋过海,浪迹天涯,再不愿忍受这被遗弃冷落的日子。这原本只是一场可爱的赌气啊。
既然是赌气,那么气消后,哪怕再不羁的游子也会思念故土吧。敦煌文物此时一定在伦敦博物馆里焦急地等待着我们接它回家,可回家的路是如此的遥远,而我今生最怕的就是让人失望两次。只是于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只好站在泛起淡淡青苔的拐角处,抚摸着莫高窟古老的伤口,轻轻安慰道:莫高窟,莫高哭。
高中读后感 第十七篇
最近我读了一篇由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所创作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让我感受颇多,故事如此的感人。
在密集的街区中,有一位病人,她叫乔希,她内心害怕希望会抛弃她。
乔希和苏微都是搞艺术“画画”,她们还有一位八拜之交、情同手足的好朋友,那就是“老画家”。老画家一直扬言“我要画出最伟大的杰作。”但迟迟没画,就靠当模特给乔希和苏微画画挣钱。
苏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乔希,希望乔希能振作起来。但是乔希将自己的生命比作窗外的常春藤叶,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去后,她就觉得自己也要死去。
叶子渐渐地落了下来,四片、三片、两片,最后仅剩一片叶子了!这天晚上狂风大作,老画家就在这个时候拿来一个梯子,冒着暴风雨,用画笔将叶子永远地定格在那里了。当老画家完成了伟大的杰作时,因过度受凉而染上肺炎不幸去了另一个世界。
乔希见窗外那片叶子还“顽强”地生活着,便想,我难道还不如“那片叶子”吗?于是她渐渐地康复了。
老画家最伟大的杰作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明白了生命的珍贵,也明白了在任何时候希望能驱使我们走向成功。
2020黑暗包围了人类,来如风,去如影的“敌人”在街区徘徊,四处寻找可以侵蚀的人们,它们叫“新冠肺炎” 这场无声的战争,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解读。
可怕的“新冠肺炎”在今年春季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的身边,首站是我们的武汉城市。在武汉,在那个时候,医生、护士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不光要给患者治疗和护理,还时常带领患者一起跳广场舞、唱歌、讲笑话,用各种快乐的方式驱散恐惧和消沉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在那里,在那时,外卖小哥、司机、清洁工等发生的一件件感人事迹,以及武汉全小区开窗大合唱互相鼓劲,让我热泪盈眶。
我想说,我们要像老画家、抗疫战士们学习,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传播正能量,给身边的人送去希望;我想说“活着真好”生命是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坚持锻炼,一定要合理饮食,一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壮、强大,能够更好地去向需要帮助的人们传递希望。
高中读后感 第十八篇
上学时,有一位好的老师,是幸运的,生活中,读一本好书,也是幸运的,读《繁星》与《春水》,我就是一个幸运儿。
《繁星》与《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冰心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每一首都宛如天上的星星,荷叶上的露珠般晶莹剔透,让人一见就爱上了,不能自拔。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他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她从小就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最让我感动这一段“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槽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到你的怀里,”多么情真意切啊!多么感人肺腑啊!可以说,正是冰心对母爱的深情歌颂,奠定了《繁星春水》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的确,母爱是伟大的,实质的、值得歌颂的。每个人的母亲对自己的子女无不用心呵护,害怕自己子女吃苦,我的母亲不就是这样吗?他省吃俭用,却不愿意我在同龄人中抬不起头,把钱都花在我身上,为我买吃的穿的眉头都皱一下,我一说他她她却像小孩子一样对我说“我怕以后我老了你不孝敬我啊,所以我先好好的巴结你啊。我心想:当你为盛第一晚碗饭的时候,当我回家你为我做了一桌子我喜欢的菜时,当我睡觉时,你为我盖被子是,我就暗暗决定,这一辈子我都要好好的孝敬你的,这些已经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脑海,成为我生命主旋律。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惊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我理解为: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花的泪泉,把父母的辛勤比喻为滋润花的血雨,生动贴切,令人深思。
《繁星春水》开阔了我的视野,陶冶了我的情操,让我受益匪浅。
高中读后感 第十九篇
刘同说:很多事情在我们身上遭遇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做得太烂,而是因为我们决意放弃。很多事情在我们身上获得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做的很好,而是因为我们比别人坚持得稍微久了一点。
坚持是一场持久的心理战,这场战争中或许没有宽裕的粮草,或许没有足够的兵器,再或许会没有以一敌百的千军万马,纵使这样,每位战士都想打一场漂亮的胜战,为的不仅是家庭的安定,祥和,更是国家帝王的尊严和荣誉。放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心一动,刀一卸,顿时就轻松了,但放弃最坏的结果便是重燃斗志的可能性为零,放弃也就意味着战争失败,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这座城池可能将不复存在。盔甲再厚也无用,伤疤硬实才能防身。
任何立志坚持想做一件事情的人,从你下定决心要坚持的那一天起,就会有人拿出他们的绝情五步倒,凑到你鼻头给你闻,闻不死你,也会让你心情很糟糕,就像人生必经的高考,一次失败的月考,一句被否定的冷嘲热讽,就会让你失去信心。当你鼓起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却遭到众人的嘲笑时,也许会让你放弃当下的生活,无论是正要参加高考的学子,还是正在青春路上的我们,要做的是:不要为了一个未知的明天而放弃已知的今天,丢失的不仅是当下的快乐,还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条只有自己笃定相信的路,坚持是给自己最好的答案。
也许为了高考你放弃了自己最热爱的艺术,为了高考你会舍去自己愉快的周末,也许为了高考你会变得孤独,也许……
泾渭分明的青春,像鸡尾酒,被一路上记得住记不住的调酒师把弄在手中,晃动晃动,但只要你全身心去做一件事,那便是青春,相信坚持才是通向胜利曙光的唯一方式,不要为了一个未知的明天而放弃已知的今天,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不要为浮云遮住双眼,不要在不知方向的森林而迷茫,要始终相信柳暗会有花明。 一路走来的不是挫折而是幸运,不是磨难,而是成功的基石。
如果认定苦是自己应得的,那么光必然会照耀到你身上,即使是沧海一粟也终会有归宿,扛到云开风散,暗泽窒息,再漂泊的物体也会沉于海底,各有各的领土。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篇
刚从书店里出来就急匆匆地去了火车站。我知道该怎么打发在火车上无聊的一个晚上,那就是看书!
开始读《迟子建散文》中的两个故事《哑巴与春天》《农具的眼睛》,就有心有灵犀的感觉。同样是北方人,同样热爱文学,又同样善于观察。这种亲切让我不由自主的一篇一篇的读下去。一个故事都不漏掉。这本书主要写了迟子建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物、现象,所给她的启发以及感受。
如《一直惊天动地的虫子》这篇叙事小散文写的事是:作者观察一只正在爬佛龛去寻找香味的虫子,经过无数次的挫折,虽然没能实现愿望,但却做了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冒险坚持。在文中写道:“在单调而贫瘠的白色天光下,这闪烁的黑色就是光明!”我突然感觉到一只虫子也能如此伟大!连人类都很难做到的事,虫子能做到。上天对每个生命都赐予着不同的但无穷的力量。
在我去二舅家时看到一篇文章《紫气中的烟火》。二舅家在沈阳,这文章写的就是作者去沈阳游览故宫的感受。当时她去故宫是雨天。前几天,我也去了故宫,虽不是雨天但也阴沉沉的,所以我看到的景象与文中的描写有几分相像。但我没有看到文中说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紫烟。去完故宫后才看到了这篇文章,才知道关于故宫和皇太极还有妃子们的故事,才感到紫烟的意境。
还有一篇让我记忆犹新的文章《北方的盐》。文章用很多修辞手法如: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文中提到了咸菜缸。看到这,我想起四岁时在姥姥家和六岁的表姐在漆黑的储藏室里偷吃咸菜,最后闹咳簌病的傻事。想起童年的无知和天真,真觉得好笑。文章的开头写了雪和盐的关系。“天上人间”的两种不同的东西也是一对孪生姐妹,那盐和雪的这种亲切让我感觉到两者对人类是同样的重要,不分高低、贵贱、虚实等不同的特点。最后提到了泪水,说“北方人的泪水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说明北方人对盐的热爱更多一些。盐和我们真是如文所说的情同手足。
高尔基说:“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这本《迟子建散文》就让我找到并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也让我更热爱散文类书籍了。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一篇
身心灵是生命存在的方式,要亲近滋养心灵、开发智慧的方法,以获得更优质的生命。
当身体的成长开始衰退,当智力的开发抵达顶峰,人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困惑或者无聊,这是每一个寻求更好人生的人追求灵一性一生活的起点。
灵一性一生活,与信仰和宗教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你全然承担起自己的生命,对一切遇见和感知负起责任,然后,按照身心灵生长的规律,遵守几条朴实的心灵法则。身心之外,“灵”作为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和你在一起,只是它隐藏在欲一望之中,不那么容易被发现。
《唤醒内在的智慧》就是一本帮助我们发现并唤醒内在智慧的书。丹。米尔曼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用文学的方法表达了哲学甚至“生命灵学”的智慧。
“什么是你从生活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生命本质?”悬念就此产生。他的回答是时间和经验给了他“心灵法则”。这些法则是什么呢?他去离家不远的山野间散步,遇见一位优雅、慈悲、具同理心的女一性一,她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变成一只猫、故意掉到山崖里)可谓是:言传身教,寓教于行,让他知道人生的智慧,还有获得这些智慧的原则。而这些智慧,其实就像深秋的核桃的果实,要成熟之后,在合适的契机,一敲而已。
这些原则复杂么?不,一点也不。书中一共有12条“心灵”法则,关于身心平衡,关于时间、关于行动、关于人是之一不是唯一等等,非常质朴,却挑战我们固有的思维。智慧不是有非A即B的选择题,而是一种在特定机遇中做出最好选择的能力,是一种觉察环境与内心的方法。智慧是活在当下,是对万事万物的同理心,是慈悲,是对自己的信心。智慧是让心智不断成熟的能量。
这些原则看起来一点也不难,也很容易让读者认同,不过,如果仅仅读了书,知道了法则,作为知识储备,那么,真是莫大的遗憾。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智慧人生的一操一作手册,在故事的外壳里,藏着一步一步迈向智慧生命的秘笈,秘笈的背面,是幸福。幸福,是人对生命品质的终极追求,是人对有限今生的重要责任。为了幸福——这些秘笈,尽管很可能你已经知道,它们一直在你的生命里,值得你致力践行。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二篇
众所周知,《浮生六记》说是“六记”,其实为四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篇。
其中“闺房记乐”最为温情,所写的是沈复与陈芸的夫妻之乐。沈复与其妻子陈芸都是苏州人,二人称得上是天生般配的青梅竹马。
林语堂称陈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沈复以“其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形容其妻外貌。陈芸可爱之处更在她能写出“秋轻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佳句,又能与沈复谈论诗书,赏月饮酒,更有无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雇馄饨摊子为丈夫赏花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实在是聪颖活泼的一位女子。
沈复之幸是娶了陈芸做妻子,也托沈复之笔,如今我们才能知晓有陈芸这么一位才女。
如开篇所写:“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卷二又写了沈复一些闲情记趣,其中有初中学过的“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如今读来,更觉活泼有趣,也感叹古人生活之闲情,弄些插画盆栽,诗词书画,不似现在人们,不知“旦得一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
卷三则是沈复人生坎坷之始,陈芸重病早逝,父亲去世,儿子逢森早夭,沈复开始了自己颠沛流离的后半生。相比前半生的幸运,这悲剧的落幕更显凄凉。
仿佛历史上盛大美好的开端皆是为了令人惋惜痛心的结局。沈复自己也说“余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为之累”。
沈复一生,幸其得陈芸,不幸其不羁,他所拥有的是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也有江南温婉柔情如水的奇观胜景,在书后所附的沈复三十年游历图上,我所看到的不仅是他一路的斑驳足迹,更是他一生放荡自在的写实画卷。
李白说:“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倘若沈复没有在四十六岁时写下《浮生六记》,那么这一段妙趣横生的江南往事也将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吧。我有幸一窥古人的闲情生活,也如饮甘泉。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三篇
《傅雷家书》是一本值得细看和咀嚼的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值得推崇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傅雷父子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在两人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使孩子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感情。
既然是父子之间的家书,那么书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浓浓的父爱了,或许每个父亲对他们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不知能有几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特别,他通过书信对远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指导,而且还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
在书信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这些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吗?
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我的父母虽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打算。
《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有多少家庭能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
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因而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孩子不但没有变得懂事,反而更加叛逆起来。所以,家长们应该看看《傅雷家书》,而作为孩子的我们也要看看这本好书,因为它将会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恩,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不管过多久,傅雷先生的影响还将会一直存在,因为他的教育方式能当做家庭教育的蓝本,而《傅雷家书》也会哭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四篇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五篇
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觉得和自己眼中的苏东坡差别甚大。印象中的苏东坡是文学才子,才高八斗;可是在林语堂先生的叙述里,苏东坡的主业是政治家。印象中的苏东坡是不问鬼神的儒家,可是在林语堂先生的叙述里,苏东坡有些迷信,还炼丹给龙王写信……关于苏东坡,林语堂先生还想告诉你什么?
《苏东坡传》是客观史料的主观剪裁,毕竟我们所见的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林语堂将苏东坡的特殊地位归功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坚持原则,始终坚定不移,这和其旅美背井离乡多少有些共性。在林语堂眼中苏东坡是自由的象征,苏东坡一生的故事,在林语堂先生的思想里,俨然也成为了一幅巍峨壮观的人生风景,“不喜亦无惧”,“人生过得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一个有趣的灵魂从来不惧世间的苦难。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的英文名字是《The Gay Genius》,直译过来就是“一位愉快的天才”,可以想象苏东坡在林现身心中的光辉形象是多么的伟岸。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安德烈斯·费尔巴哈所言,宗教的本质之一就是认识到“人有一些限制,而这些限制至少是人站在宗教立场上想象到、感觉到的限制,譬如说,人不能知道未来,不能长生,不能连续不断无忧无虑地幸福。”在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经历着人世间的美酒与美女,也经历着人世间的禁欲生活。也许林先生在美国的时候真的是太羡慕苏东坡先生了,羡慕苏东坡用“天地之间,物各有主”驱逐对现实和政治的不满,云淡风轻的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也许这只是林先生想象中苏东坡,一生坎坷还算不上,只是在官场不太顺风顺水,其他方面都还好,真的是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位苏东坡。林先生眼中的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乐天派的苏东坡一边面对挫折一路高歌,在文坛上留下了姹紫嫣红般的成果,还徜徉在女人和美酒美食之间。这种坦荡,这种豁达,林先生认为,一个人的才气与其所具备的性格存在天然的某种关系,借着描写苏东坡认识将自己的价值观也抒发下:“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让我们热爱生活,并享受生活,做一位愉快的天才。
高中读后感 第二十六篇
凡有人处必有墙。
从表面上看,墙就是用水泥或木头砌成的,用以隔绝人与自然的联系,它有效地保障了人们的隐私和安全,人和墙捆绑在一起,谁也无法离开谁。
然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墙象征着秘密与距离。它可以是两个仇人之间的心墙,隐藏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罪孽与欲望,有了它,就有了无穷无尽的距离,没有了它,当所有的邪恶明目张胆,堂而皇之地被摆放在世界各个角落,每一寸,一丝,一缕气息都黏稠着黑暗,只会让社会失去秩序,文明走向毁灭。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墙也是桎梏我们的命运。史铁生告诫我们:“不要熄灭破墙而出的欲望,但要接受墙。”换言之则在接受命运的同时,要予以反抗。从古至今命运最是坎坷无常,冥冥之中存在的气运又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洞察到的?我们不能以激烈愤懑的态度去顶撞它,到头来弄得自己一身伤痕累累;却也万万不可自欺欺人,假意蒙蔽自己,以为自己过得很好,这是软弱,懒惰,不思进取。
因此,我们可以将话题拓展到另一个维度,来探讨一下生命的意义。一直以来我们的困顿与迷茫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人死后将去往哪里,灵魂将去往何处皈依,我们也害怕孤独地活着,孤独地死去,生命如鸿毛片羽般轻。可每个人都无法逃脱这个过程,如今年去世的霍金,李咏,金庸三位伟人,以及去年去世的余光中先生,曾经他们是那么高大伟岸,陪伴人们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岁月,那么漫长的时光,漫长到我们以为他们会一直陪伴我们,直到我们老去。那么,事实证明每个人都会死去,如果只关注生命的结果,你永远只会是失败者,无论你多么伟大,该来临的日子总会到来,死神会准时将你接走,然后时光会慢慢地流淌,慢到足够将你遗忘,冲走你在这世上留下的最后的痕迹。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如果你关注的是生命的过程,是你活着时丰富多彩的感受:每个人都是成功者,也都是幸运者。
高中读后感(通用26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