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2024-10-24 12:47:08 1级文库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 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一
定州城的来历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定州城不是陆地,是很大的一片湖泊。那时,人们为了求个吉利,把湖叫“太公湖”。
太公湖方园几十里,百姓靠打鱼为生。据老人们说,湖中央有个很深的地洞,直通东海。东海龙王的二太子、三太子特别喜爱击拳格斗。如果两人搏斗起来,常常从东海开始,一直打到太公湖,闹得湖水象开了锅,浪涛冲天,天昏地暗,淹了庄家,冲坏了房屋,周围的老百姓遭了殃。
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个干巴老头,雪白的胡子垂到胸前,看年纪有七、八十死。人虽老,但不弓腰,不驼背,两眼炯炯有神。这老头儿每到一处,都口称要买木材,有多少要多少,价钱由卖方自定。但有一件,必须送到太公湖边才给钱。不几天工夫,那老头就把太公湖四周围的树木全部买了个净光,湖边的木头堆积成山。老头也怪,每天对这堆木头锛锛砍砍。这一带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等过了六六三十六天,老头儿把这堆木头全部砍光溜了。趁傍晚没人的。时候,他把这堆木头全部放进了太公湖里。说也怪,这些木头一到湖里,就自动往一块凑,很快就凑成了一条大船。这条大船正好和湖一般大小,一条大桅杆高高矗立在船的中央。到了半夜子时,老头儿又暗暗使法术,把太公湖周围拦挡洪水的土坝搬到了船上。这样,船往下沉,水往下走,湖水也就全都顺着地洞流到东海那里去了。
第二天清早,人们起来到外面一看,感到和以往不一样了,好像缺少了什么。又好像多了什么。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后生突然嚷道:“大伙儿看,湖边的木头没有了!湖水也没有了!”人们一看,真的没有了太公湖,只有一个桅杆似的大树杆直插往东海的地洞口上。人们猜测,准是观世音南海菩萨见这一方人生活太苦,前来搭救人们的。 从此,人们便在这里开荒造田,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太平日子。
到了宋朝,由于雨淋日晒,年代过久,桅杆腐烂掉了,用桅杆堵住的海眼又冒出水来。人们为了不再受过去那种苦,就在海眼处建了一座塔,把海眼压在塔的下边,并给这块地方取名叫“定舟”,以永保太平。后来,由于每个朝代都在这里设州置衙,人们便把“定舟”二字改写为现在的“定州”。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
如今,越多越多的人去阅读欣赏外国名著,小说,散文,而渐渐忘记了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艺术,民族艺术,为了再次感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
一开始,我并不了解民间故事。这本书的导读为我详细地介绍了,原先民间故事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创作和传播主要依靠于劳动人民之间的口耳相传。而民间故事传承的强大的力量,能够同风俗习惯相比拟,因为这是种靠行动、语言的团体传承,所以具有着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民间故事中的很多篇章成了后是作家创作的灵感和源泉。
怀着一份期待与激动,我开始从第一个故事细细阅读起,没翻几页便被深深地吸引了。整本书,有我很小时候就明白,并且常常听大人讲的故事,比如狼来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些故事虽然十分简短,但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许多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无一不性格鲜明,惹人喜爱,并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够让我们明白许多简单的小道理。比如狼来了就让我明白了小孩子不能撒谎,撒谎的后果就是羊都没了,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东郭先生和狼告诉我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坏人,要时刻坚持警惕心啊。书中也有许多让我感到无比的故事,比如宝莲灯,懂兽语的海里布。宝莲灯中,三圣母和刘彦昌这段超越界限,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的感情让我震撼。沉香为了拯救母亲,不怕危险,历尽千辛万苦,更让我感动。懂兽语的海里布中的海里布也让我十分敬佩,他为了保证其他人的安全,不惜出卖了自己的密码,之后拯救了其他人,却牺牲了自己,成为了一尊石像。当然,也有许多我以前闻所未闻,让我大长见识的故事,比如李白求师,李白乃一代诗仙,在文学领域上可谓无人可敌,可他居然也为了寻找高人请教而放弃了欣赏美景,等待了五天五夜,这种虚心请教,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佩服。
读完整本书,我仿佛整个人已经融入了进去,去欣赏那些自然人文,同神仙鬼怪在一起。我也深深地被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故事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怀。我也相信,这些植根于民间的故事,能够口耳相传,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三
从前有一对年轻夫妇,没有亲朋好友,生活孤独。他们养着一头母牛,让它睡在厨房里,他们什么都给它喂,面糊、玉米渣,但从来不放它到外面去。可是,母牛突然怀孕了,生下了一头像象牙一样雪白、全身发亮的小牛。
小牛一落地,就哞哞地直叫。
小牛很快就学会跟人了。它像狗一样,到哪儿都跟在主人后面。它从来不独自外出,总是跟着主人。它已不再同母牛在一起。除非饿了吃奶。
一天,主人到湖边砍柴,小牛跟着去了。主人把柴堆在湖边,用绳子捆好以后背起就回家,把在湖边吃草的小牛忘了。
这时,从湖底冒出一头老公牛,又黑又高。它是魔鬼变的。老公牛对小牛说:“现在,我得同你决一雌雄,看谁的威力大。假若你赢了,便可免于一死;要是输了,我就把你拖入湖底。”
“今天不行,你等一等。我要禀告主人,向他告别。明天天一亮我就来,同你决斗。”小牛回答说。
“好!明天中午我出来。那时,如果你不在,我就坐着火焰轿子去找你,连同你的主人一起拖进湖底。”老黑牛说。
“一言为定。明天太阳一出来,我就会出现在附近的山上。”
一场决斗就这样庄重地决定了。
主人回到家里,他老婆问:“我们的小牛呢?”这对,主人才发觉,小牛没有跟他一起回来。于是,马上沿着通向湖边的小路去寻找。在山上找到了小牛,它不时地哞哞叫。
“你怎么搞的?害得我被老婆训了一顿。你本应该跟着我一块儿回家。”主人生气地说。
“哎呀!我的主人,你为什么要带我到这里来呢?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小牛回答。
“出了什么事?”主人问道。
“我的主人,从今以后,咱们不能在一起了。朝夕相处的日子已经结束。”
“为什么?”
“刚才,我碰见了威力无比的牛神。明天,他要同我决斗。他的威力远远超过我。我肯定回不来了,要跟他到湖底去。”小牛说。
主人听了便痛哭起来。回到家里,他们夫妇难过得一起哭泣:“小牛呀!小牛,你不能离开我们。”他们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清晨,小牛走到主人的房门口,对他们说:“我走了,你们在一起好好过吧!”
“不!你不能走。让牛神来吧!我们把它的牛角拧下来。”主人哭着回答。
“不行!你们不是它的对手。”
小牛说完,就朝山上走去。它对主人说,“你到山顶上躲起来。在那里看着我。”
主人马上追上去,紧紧抱着小牛的脖子,不让它走。
“不行,我不能留下。”小牛说。
“要走,咱们一起去。”主人说。
“我的主人,这样会更糟。我独自迎战,即使失败,也仅是我一个遇难,而你们就得救了。”
“没有你,我怎么活呢?”主人一边说,一边哭。
这时,太阳出来了,渐渐地升上了天空。
“主人,今后,你和老伴一起生活吧!互相帮助。你看,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别再阻拦我了。你快到山顶上去,在那里看着我就行了。”小牛恳求道。
主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路上,看着小牛独自地走了。
主人跑到山顶,躲在草丛里,眼睁睁地看着湖边。
小牛跑到湖边,开始大声咆哮,四只蹄子刨地,向天上扬土,顿时弄得湖边飞沙走石,一片昏黑,唯独只能看见闪闪发光的小牛。
湖水开始翻腾起来,波浪来回冲击着。这时,一只巨大的黑公牛从湖底蹿出来。它也是刨地扬土,慢慢地靠近小牛。这样,一场决斗就开始了。
两头牛一直搏斗到中午。它们一会儿打 到山上,一会儿扭进湖里。小牛在奋战,它那白色的身躯在湖边闪动。老黑牛把它推进湖里,紧接着,它也一个筋斗,钻进了湖底。牛在湖面上消失了。突然,一头母牛从远处跑了过来,主人仔细一看,原来正是自己家中的那头母牛,母牛不顾一切的冲进了湖里,潜入了水中,湖水又开始翻腾起来……
主人大声呼喊着,像牛一样从山上冲下去,跑到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女主人,女主人听了,伤心的哭了起来。
每天他们都到湖边看望,湖水还是经常的的翻腾,那是母牛母子在湖底与恶牛搏斗激起的浪花,他们期盼着母牛和小牛战胜恶牛,重新回到他们的身边。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四
富兰克林曾说过:“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本学期,我们在教师的陪同下,共同阅读、交流、汇报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
民间故事在各民族间广泛流传,书中那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事中那些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让我感受到了真、善、美。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鲁班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鲁班决心上山拜师学艺,经过重重考验之后,将教师傅五百年没用过的工具磨得像新的一样,最�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恒心,就没做不成的事,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所以,以后我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像鲁班一样,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前进。
书中还有许多令我感悟至深的故事,如:《花木兰从军》让我感到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为了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尽全力去爱自己的国家和家人;《十二生肖的故事》让我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道理;《仓颉造字》让我感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用脑思考,进取动手查资料,就必须会有所发明、有所发现……
读完整本书,我仿佛整个人已经融入了进去,那些生命力顽强的'故事在吸引我的同时,还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必须要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期望没读过这本书的你,有机会去读一读,相信你读完后必须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五
金牛湖
从前,西湖是叫金牛湖的。
那时候,湖里是一片白茫茫的大水,沿着湖岸是黑油油的肥沃田地。周围的老百姓都在地里种着庄稼,用湖水来灌溉。稻穗儿长得沉,谷粒儿长得圆,像一串一串的珍珠,真叫人喜欢。农闲了,大家就到湖上打鱼捞虾。人们和睦相亲,过着安乐的日子。
在这湖底,住着一头金牛。只要天晴久了,湖水慢慢浅下去,湖里的金牛就会出现:老远老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晃晃的背脊、昂起的牛头和翘起的双角,它嘴里吐出一口口清水,这样,湖水立刻又涨得满满的了。
有一年夏天,算起来已经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啦,直早得湖底朝天,四周的田地都硬得像石头,缝裂得有几寸宽,嫩绿的秧苗都枯黄了。老百姓干渴得眼晴凹进去,浑身没劲。他们天天盼望有金牛出现。
这天早晨,大家正在湖边盼望,突然传来“哞”的一声,哈,果然看见金牛从湖底破水而出。它摇摇头,摆摆尾,大口吐水,霎时间湖水又涨满起来。
老百姓见了,个个喜得拍手叫好,流出了泪水,感激金牛。又见那头金牛抬起头,闪着亮晶品的眼睛,“哞”的一声,慢慢地,又没入湖中去了。
这样的情景,很快就传开了。钱塘县官听到后,捧着肚子笑呵呵地说:“这真是件活宝贝呵,要是把它拿来献给皇帝,一定能升官发财!”当下就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把金牛捉来。
那些衙役、地保一个个都急匆匆地跑到湖边,抬头望望,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哪儿还有金牛呵?问问附近百姓,大家见是衙门里的人,不是说没见着,就是悄悄地避开啦。
衙役们只得回报了县官。县官心里生气,拈着八字胡须,想啊想的,想出了一条绝办法。他对手下的人说:金“既然金牛不见了,沉入湖底,那你们就把老百姓都叫去,把湖水车干。谁不去,就斩谁!”
住在湖边的老百姓,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赶到湖边。他们在县官的威逼下,只得架起水车车湖水。车啊车的,一连车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大家精疲力竭,到了最后那一天,终于把湖水车干了。果然,金牛卧在湖底,它那身上的金光照得天明地亮。
具官走去看看,也被金光照得连眼睛都张不开,但他还吆喝着衙役们赶快下湖去抢金牛。说也奇怪,那金牛好像生了根似的,掀也掀不起,抬也抬不动。老百姓都打从心眼里高兴。
县官一看搬不动,就对百姓说:“谁能抬起金牛,赏白银三百两!”可是,老百姓都站着不动,气呼呼地不睬他。
县官见老百姓不理,就大声怒吼道:“今天若不把金牛抬起,就将你们统统杀头!”
这县官的话刚说完,只听那头金牛大叫了一声,真像晴天炸了个霹雳。但见飞沙走石,地动山摇,那县官吓得面如土色,双腿发软,一心想逃走,可是一步也挪不动。
这时,那金牛转着圆溜溜的眼睛,站了起来,又仰天长叫了一声,从口中吐出一股白花花的大水,直冲县官、衙役,一下把他们全都卷入巨浪中去啦。
立刻,湖水又满了起来。
从此以后,湖中的金牛不再出现了,湖水再也没有干涸过。人们忘不了金牛,就在湖旁边的城墙上筑起了一座高高的城楼,天天爬上城楼去眺望金牛。这座城楼,就是后来的“涌金门”。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六
稻谷的来历
很久以前,人间没有稻谷,大地一片荒芜。人们很饿,骨瘦如柴。
玉皇大帝同情人类,就叫天鼠从仓库衔一粒豆样大的谷子,送给人间播种。天鼠衔起谷子,刚到半空,碰到一只麻雀。麻雀接过谷子就朝人间飞。麻雀飞吃力了,停在一块断岩上歇息,口一张,圆滚滚的谷子骨碌碌掉到岩缝里去了,麻雀慌得“叽叽”乱叫。
蚂蟥听见,从水沟里钻出来。蚂蟥听了情况,把身体一缩,滚下岩缝。不一会儿身上粘着谷子从岩缝里爬上来了,麻雀急忙衔起谷子飞到田里,小小心心放下,又盖了一层土,种起了谷子。从此,人世间才有饭吃。
玉皇大帝晓得天鼠、蚂蟥和麻雀有功劳,就对麻雀说:“候种田人把谷子种好,你去吃田里那些瘪谷吧。”又对蚂蟥说:“稻谷花开了,你就去吃谷花,好让稻谷早些结果。”在一旁的天鼠着急地问:“我呢?”玉皇大帝看了他一眼,说:“田边会留三棵谷子给你的。”天鼠、蚂蟥和麻雀都高高兴兴走了。
麻雀到了田里,不知哪些是好谷,哪些是瘪谷,就在稻头顶上乱跳乱飞乱吃。蚂蟥错把吃稻花听作浪花,看到人们下田,双脚起了水花,就拚命叮牢不放。天鼠走到田头,到处寻不到三棵谷子,就乱咬乱拉乱吃,还到人家里,咬仓咬柜不饶人,与人势不两立。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七
猎人海力布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一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含着的那颗宝石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野禽野兽(shòu)说的话。哪座山上有什么动物,他全知道。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来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搬到很远的地方。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下起了倾(qīng)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八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个大官。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九
北宋年间。京城。
夜色很好,微微的有些风,暗蓝的天空里,高高的悬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把四下照的如同白昼。
花园中间有很大一个水池,水池引了外面一股活水,池水清澈深湛。池岸上有一大片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美丽的枝叶或介或个,颤颤巍巍,瑟瑟洒洒。
竹林里是一座轩馆。画栋雕梁,窗明几净,讲究别致。邻着池水,有一扇月洞圆窗。窗口下半面砌着雕花护栏,窗子上糊着折枝花纹的红纱。
来这座花园居住已有半年,张珍坐在窗下的。书桌傍,对着一册赴考书籍。桌子上一个纱罩灯透 出柔和的烛光。天气已近深秋,依旧有些有暑气。不过,到了这半夜,也觉得发凉起来。不由自主的,伸了一下懒腰,打了一个哈欠。近三更了吧。合上书卷,他想起来走走。月洞窗这么明亮,想必今晚一定是个如同白昼的大月亮地。这样想着,连桌子上的凉茶都没顾得喝。就起身向门外走去。吱呀一声,推开金家那讲究的雕花门,先到了月台上,扶着栏杆先举目四望,觉得水面真是可爱极了。但见池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随风荡漾。里面的荷花虽然因季节已过,已然半残,但看去颇有诗意。张珍不由的想起两句旧诗,开口吟道: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正沉吟回味诗意之际,忽然眼前水波涌动,明月下看的清楚,俨然一条大红鲤鱼在水面上戏耍。听到人声,竟没有恐惧回避之意。依旧在荷花茎叶下餐喋,张珍看的有趣。不免手把着白石栏杆,俯身微笑。岂料那鱼竟索性向他游来。张珍心想,一定是有人长喂这鱼,养了观赏。所以这鱼不知道怕人。可惜我手中并没有饼饵,你这鱼是妄想了。于是对鱼说道:鱼儿啊,我张珍只是借住在此的一个穷秀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自身尚且难保,又哪里照顾的了你那?去吧,难道你也要挑灯夜读,求取功名吗?说罢自觉可笑,不免烦恼之事涌上心头,黯然扫兴。略一叹息,负手折回屋子。
原来这张珍也是官宦人家子弟,父亲在朝为官,和这金家订了亲。岂料,张珍父亲告老后,先是一病而死,后家里又着了一场大火,母亲又一时心头憋闷,也病死了。仅剩乡下还有些房产薄地,这张珍无法,又想着考取功名,就想着到京城里岳父金彩家里读书温习,预备来年大比,其实也是投靠希望照顾之意。
金彩见亲家一夕败落,对婚事已是有悔意,奈何碍着情面,又不愿意落一个嫌贫爱富,翻脸无情的名声。况且张家自从多年前定亲以来,迎来送往,素来没亏待过金家。因此勉为其难,就收留了张珍,还让张珍住到花园的一处轩馆温习功课。虽然这张珍倒也知书达理、文雅俊秀。可是仕途艰险,那功名又哪里是好讨的?金彩心下却越来越不惬意。招待张珍,越发阳奉阴违,渐渐不周,也并不专门调拨一个丫鬟或童仆去贴身伺候张珍。只说家道艰难,府里用人紧张,要张珍就合一些。每日饭菜命人给张珍送去,只说自己每日上朝,不在家里吃。家下只有夫人和小姐,小姐还未过门儿,实在不便一起吃饭。此外,浆洗衣物、送茶送水也是派人。多半时间,张珍一个人在书房读书。其实也是闷坐。有时想到什么,身边又没有贴身仆人伺候答应。一些事只好将就隐忍。但想到自家窘境,却幸喜这金彩还收留着他。
张珍原是看穿世道的人,转回书房,黯淡了一会儿也就罢了。见灯烛明亮,反正也难以入眠,就又多看了一会诗书。不想夜已经深,不知不觉,眼饬骨软,趴在书桌上,竟睡着了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去过寒食节,人们都不举火,吃冷食。最早寒食节为一个月,后来渐渐变成三天。现在,人们不再习惯冷食了,但这个节日作为风俗习惯还 保存下来。
传说这个节日,是从春秋时代为纪念忠臣介之推传下来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他侍奉的国君叫晋文公,即公子重耳。有一回,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跟随重耳。
有一次,公子重耳流亡魏国时,途中病了,贫病交加,十分困苦。平时,重耳靠从臣们采摘野菜野果充饥,今天病后,野菜野果再也咽不下肚。这时,介子推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成肉汤,献给重耳吃,使重耳度过了难关。
后来重耳做了国君,叫晋文公。开始,他对介之推在极困难时期给他的献身帮助,还 铭记在心里。但是时间久了,就渐渐忘了。一次,他对随从他流亡的功臣们进行封赏,竟然忘记了介之推。介之推十分难受,决心不再见这个忘恩负义的君主。他便背着年迈的母亲,逃进家乡附近一个大山里过隐居生活。后来,晋文公发现了自己左右少了一个介之推,并回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愧疚,便忙去找介之推,这才听说他已跑到深山隐居起来了。晋文公亲自去他隐居的山里寻找,只见重重青山,葱葱树木,哪能见到介之推的影子?他在山顶上呼喊,只听见山谷的回音,不见介之推出山相见。晋文公想,介之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要背着他母亲逃出山外来,这样就能见到他了。于是,他命令放火烧山。正赶风急火旺,火一下漫延数十里,烧三日不息,把一片青山烧成焦土,但仍然不见介之推出山来。人们在火息后才看见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林中了。
晋文公想求见介之推,不料介之推宁被烧死也不相见,晋文公更加悲伤。这事传出后,人们都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就是每年三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火烧死的,人们在这天不忍心举火,吃冷食,所以叫寒食节。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一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可以围绕范围棵复古。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二
民国年间,曹州牡丹乡有三处"军门花园"。一处在王梨庄,一处在南杨庄,一处在赵楼。王梨庄的"军门花园",面积虽小,花色齐全,保留着许多稀有品种,如掌花案、梨花雪等。南杨庄的"军门花园"有八亩之多,种的全是大胡红,专为"下广"销售。赵楼村北的"军门花园",面积达九亩之多,牡丹、腊梅、芍药、玉兰等,花色齐全。园内有五间花厅,是一处小别墅,老花农赵广明培育的一棵赵粉,足有两米多高,开花四百余朵。园中的一棵山楂树,五米多高,每年收山楂四五百斤。这些"军门花园"的主人是谁呢?是韩复榘在曹州府的亲信张培荣。
张培荣,山东沂州人,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他在曹州当"军门"(武官)。此人善于大吹大擂,因此,众人送号"张大喷"。
张大喷对曹州大小花园。黑驴后头,还跟着几个持短枪、挎腰刀的护兵马弁。所到之处,牡丹遭殃。他们见哪棵长势好,色泽艳,拔了就走。谁若敢言,轻则漫骂,重则毒打,花农们往往敢怒不敢言。这样,张培荣还不满意,后来,见哪个花园好,就硬挂上"军门花园"的牌子。将花园据为己有,自称花园主人。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三
从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母亲为人糯弱,儿子大舜,脾性暴躁,年近四十,还未婚配。母子相依度日。
大舜耕田,母亲送饭,都要遭到儿子的打骂,不是怪她送早了,就是怪她送迟了。每次送饭,他的母亲都提心吊胆。一天,大舜在一块大田里犁田,突然犁犁出了一个耗子窝,窝里有八九个娇嫩的小耗子,闭着眼睛,在犁乱了的大草窝里滚来滚去。大舜看着这群嫩耗子,不但不伤害它们,反而起了怜惜之心,于是停着牛,搁住犁,坐在田坎上吸起烟来,看着那群耗子。一会儿来了两个大耗子,一只把嫩耗子卷成一砣,另一只咬住这只大耗子的尾巴,艰难地把一砣耗子拖走了。大舜看得呆了,心想,耗子这样渺小的动物,是这样有感情,这样心疼自己的儿女,母亲把我拉扯大,花了多少心血啊!母亲送饭或早或迟,都要遭到我打骂,我连耗子都不如啊!他越想越伤心,竟流出泪水来。他想,我现在知错就改,也不枉披了张人皮。
不多时,母亲送饭来了,他忙停住牛,面带笑容老远地去接,他仓促中,没有放下打牛的条子:哪知母亲被儿子打怕了,看见儿子拿着条子老远向自己走来,吓得回头就跑,大舜怕母亲跌倒,就大声喊着,快步追去要扶住母亲。母亲看见儿子吼着追来,更是慌张,一失脚滚在岩下丧了命。大舜见慈母已死,悲痛已极,扑在母亲身上,放声大哭。
他安埋了母亲,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追悔,他请了个技艺精湛的雕匠,雕了母亲的像。每天出工收工,都背着“母亲”;吃饭时,先舀一碗献给“母亲”,以示孝敬。
挞谷季节,大舜忙着收割,就把“母亲”背起放在晒谷场上,手里拿着扒扒,头上戴着草帽,就象母亲生前看谷吆鸟的样子。一天,忽然天上起满了乌云,霎时雷打得遍震,紧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大舜正在忙活路,见天色骤变,急忙跑到晒坝。先抢谷子,还是先背“母亲”?他想,没有母亲就没有我,哪有先抢谷子的道理!他背起“母亲”就往家跑。当他把“母亲,安放在家里又来抢谷子时,一会儿天就晴了。太阳把刚才打湿的谷子重新晒干了,原来是雷公菩萨来试大舜的心。雷公菩萨亲见大舜先抢“母亲”,感到他真有孝心,所以没有打他。大舜死后,人们传颂着大舜耕田的事迹,都说大舜知错能改,仍然算是个孝子。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四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炼成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生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头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宫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的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 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很感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光彩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出没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褛,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以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炼,身法愈来愈熟练,也飞得越来越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什么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车马,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为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五
岳柱八岁知画
元代有个叫岳柱的人,从小就聪颖机智,而且很有远见。他很爱读书,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天文、地理、医药、算术方面的书籍,他都喜欢看,对经史尤其喜爱。
何澄是元朝着名的大画家,有一次他根据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画了一幅《陶母断发图》。这幅画的画意是说:东晋有个叫陶侃的官员,幼年丧父,家境十分贫寒,后来在家乡浔陽(今_西九_)当了一个小小的县吏。陶侃当上公差之后,作风端正,两袖清风,家境因此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有一天,鄱陽县的孝廉范逵专门来拜访陶侃。因客人来得突然,陶侃没有作任何准备。要留客人吃饭,又拿不出现钱来买酒菜;不留的话,人家远道而来,又对不起客人。真是左右为难!陶侃的母亲也在为儿子着急。可是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出一样值钱的东西来。家里实在是太穷了!陶母叹息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也不值钱,头上又没有值钱的首饰可卖。她只有一头好头发,又黑又亮又长。情急之下,陶母毅然拿起剪刀,将自己的爱发剪了下来,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再买回酒菜招待客人。
这幅画画好后,何澄拿着它到处给人看,请人指教。看到这副画后,大家都称赞这幅画画得好。尤其是那些知名学者和绅士,纷纷说该画布局合理,画工精细,颇具风韵。
有一天,岳柱也看到了这幅画,当时的他只有八岁。八岁的岳柱一看到这幅画,也很快被它吸引住了,画中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啊!但他看得很仔细,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突然,他看到陶母手腕上戴着一个金镯,于是便大声地叫了起来。当时何澄也在一旁,正在为自己的画扬扬得意,听到小岳柱诧异的叫声,被弄得莫名其妙,就问他看到了什么问题了。小岳柱连声说:“失真!失真!”
围在一旁的人们,一听到“失真”, 本来还是笑容可掬的何澄,马上脸上挂不住了,但他毕竟是阅历丰富之人,这种情况也不是第一次经历,因此很快便镇定了下来,和蔼可亲地问岳柱:“那你说说哪里失真了?”
只见小岳柱反问何澄:“陶母手上戴着金镯,金镯就可以换酒,何必要剪去头发去卖钱呢?难到陶母舍不得卖金镯而舍得卖自己的头发吗?”
这一问使得何澄大为惊讶,心想,自己真是糊涂啊,一画完手臂,为了美观,很自然地就在上边加了一个手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真是画蛇添足。何澄对于小岳柱马上刮目相看,不但感谢他指出了这幅画的败笔,而且也夸赞他通晓画理,日后必有出息。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六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明代诗人沈周的詠栀子花已经把栀子花的清香、纯洁、娇态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每年初夏,栀子花开满每家每户,人人喜爱至极。特别是女士更爱她,衣服上,发髻上都佩戴着她。一阵阵清香,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说起来栀子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栀子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一枝仙花,名号栀子花仙子,她看见人间只有一些小花小草,没有大点的鲜艳的花朵。于是她就下到人间,变成一棵栀子花树长在一处荒坡上。日晒雨淋,生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身穷汉子。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小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口,给她浇水,施肥,悉心照料。花树很快就有了生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色碧绿,油光水滑。初夏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芳香素雅,特别招人喜欢。穷汉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虫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加壮美。
穷汉是个长工,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是谁帮助做的饭菜呢?以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白,就多了一个心眼。
这天,他故意装着出门的样子,走了没几步就回来躲在外面,偷偷的往家里看。这时,只见一素身白衣的女子从花树上下来,飘进了他家。穷汉吓呆了,他壮着胆子进屋问道:"姑娘你是谁?"女子只好如实告诉他:"我是栀子花仙子,来到人间,一时不适应人间环境与气候的生长,是你在我危难时出手相救,你是我的恩人,如果你不嫌弃,我愿嫁你为妻。"穷汉惊喜不已,当然愿意娶她了。
婚后他俩对门前的那棵栀子花更加爱护有加,栀子花仙子还将栀子花的枝条剪下来插枝繁殖,他俩的门前栀子花树长成了林。老百姓闻到这清香,看到这素雅的花朵,纷纷都想养,他们就将培育栀子花树送给大家,从此家家户户养起了栀子花。其中,有个女人,不知道收敛,经常招引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到家里鬼混。她也养了棵栀子花,就在她闹大肚子打胎的时候,抚摸了她,长的绿油油的栀子花树一下就蔫了,没几天就死了。人们都说栀子花是纯洁的,不喜欢龌龊,是被那女人气死的。后来家里坐月子的女人,一般都不去碰栀子花树。
栀子花是仙女的化身,女人们都爱戴着她,栀子花也越来越在人间繁茂,给人们带来清香素雅的芬芳。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七
伍家沟民间故事
伍家沟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镇的一个行政村落,毗邻丹江库区,素有“九沟十八洼,一百单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说。伍家沟故事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分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和笑话等六大类别,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集,共76万字。20世纪80年代,在伍家沟村已发现民间故事一千多个,民歌千余首,该村因此被相关机构命名为“民间故事村”。
伍家沟民间故事传承状况与河北耿村齐名,民间文艺界有“北有耿村,南有伍家沟村”的赞誉。伍家沟地处武当山的褶皱里,较为封闭,故而原生态的作品较多,如武当山的传说、陈世美的传说和有关本乡本土的传说等,都是当地所独有的“土产”。这些传说源远流长,如《人狗成亲》这类神话首次在伍家沟故事中发现,从中可见原始社会荒火为害和 伍家沟民间故事生态鲜活,有的老人至今仍把幻想故事如《林家庄遇鬼》、《狐狸精偷鸡》、《吃过鸡蛋捏碎壳》等当成实有其事,讲者生动传神,听者兴趣盎然。这就使得这些故事文化表现形式的传承有了一定的群众性。
虽然伍家沟的故事文化空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亦已发表,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文化生活出现多样性选择,伍家沟民间故事生存的社会环境受到了强烈冲击。如何保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空间的有序发展是传承人和社会各界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八
最近,我读一本叫《中国民间故事》的书。是吕杨写的,这本书可是一本很好的书。
《中国民间故事》不仅是现实中生存着的活文化,是时代的回响,同时,作为过去和现在广大人民生产生活、悲欢苦乐的真实反映,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民众的生活和历史资料,蕴藏着无价的民众心理。因此它是民族的可贵“精神遗产”,是了解过去社会真相的“一种历史的忠实纪录片”和社会生活、制度和道德、风尚等的“一面明镜”。
中国民间故事里有很多的民间故事。例如:白娘子、白云格格、明珠、义犬的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白娘子的故事讲述的是一条小蛇吃了吕洞宾的仙丸变成了一个人。小蛇给自己起名叫“白娘子”。白娘子因为要找一个叫许仙的人还结识了一个叫小青的蛇,小青也变成了人帮她一起找许仙。白娘子也和许仙成了亲,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当年与白娘子抢仙丸的乌龟精也变成了人,还偷了如来佛祖的三件宝贝,乌龟精叫法海,他想把白娘子和许仙拆散,于是,就用金钵把白娘子给镇在雷峰塔里。白娘子被镇住之后,小青来替白娘子报仇。小青与法海大战了三天三夜,还分不岀谁输谁赢。他们大战的声音传到了如来佛的耳朵里,如来佛被吵醒了,发现自己的三件宝贝被偷走了,心里很是生气,就踏着莲花驾起祥云去寻找。
如来佛发现自己的宝贝在法海那里,就把宝贝全都收了回去,放在雷峰塔里的金钵也被收了回去。于是,白娘子就出来了,然后白娘子和小青一起把法海给消灭了。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中国民间故事是一种表现中国人民民间生活的一本书。这本书是我们必备的一本书。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十九
猪八戒这角色,早先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里,连个影子也没有。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开初也没有想到老猪,是后来加进去的,他为啥要写猪八戒呢?有几个说法蛮有趣,给大伙讲讲。
第一个说法:有人逼他写,吴承恩有个表侄,住在淮安乡下,擅长种西瓜,大家叫他“西瓜状元。”
有一天,表侄像个红脸关公似的闯到吴承恩家里,怒气冲冲地说:“表叔,帮我写!”吴承恩奇怪了:你冒冒失失要我帮你写,写什么呵?就问情由,表侄说一气,骂一气,连说带骂讲了老大会儿,吴承恩才知底细。
原来是这么回事:表侄种的西瓜,个大、味甜、子少、红瓤,在四乡八镇出了名,人人都想买,不料因此得罪了一个人。哪个呢?这人姓朱名八,是个又懒又馋的二流子。朱八见“西瓜状元”的瓜好,想吃,可腰里又没有钱,就今天偷一个,明天偷一个,天天都来偷。有一次被“西瓜状元”逮到了,“西瓜状元”当场训了朱八一顿。哪晓得,没两天,朱八又犯老毛病,一偷偷了半口袋。“西瓜状元”逮住他,气愤不过,照他腚上狠狠踢了一脚。这一脚可踢出仇来了!不知朱八怎么捣鼓的,一会儿把十几头猪赶到“西瓜状元”的瓜地里。猪见西瓜还能老实吗?“呱嗒,呱嗒”,连吃加拱,把两亩好好的西瓜给糟蹋了一半多。“西瓜状元”正在瓜棚里困觉哪,听见响声出来一看,差点没气死!他赶紧托人看着瓜地,跑来找表叔帮他写状纸,告朱八。
吴承恩对表侄说:“帮你写可以,不过,打官司非同儿戏,我不能光听一面之词,得查证查证再说。”“西瓜状元”知道吴承恩一向葫芦抠籽子,不做玄事,也就没说别的,只求表叔早点查证,快点写。
当天下午,吴承恩出了淮安城,来到表侄的西瓜地里,他一看,瓜秧子乱七八糟,满地都是西瓜皮、西瓜瓤和猪蹄印子。吴承恩点点头,没吱声,走出瓜地,绕着田埂察看。他忽然发现一样东西,拾起来瞧瞧,原来是只死蝼蛄,蝼蛄身上缠着好多道细麻线,麻线解开来,有五尺多长,一头拴在蝼蛄的腰上。吴承恩觉得蹊跷,忙问表侄:“你看这是什么玩艺?”“西瓜状元”瞅了瞅死蝼蛄,说:“这是偷鸡贼在蝼蛄肚子里戳进一根铁钉,扔到鸡跟前,鸡一吞、一咽、线一拌、一拽,铁钉卡在鸡嗓子里出不来,偷鸡贼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鸡偷到手了。”
吴承恩点点头,没吱声。他离开西瓜地,朝村子里走,来到朱八的住处。进门一看,只见院子里挤着许多人,正围着一个黑脸汉子,指指戳戳骂个不停。有的骂:“你朱八太缺德啦,把俺家的`猪赶出去,糟蹋人家‘西瓜状元’的好西瓜!”有的骂:“你朱八太孬啦,俺家里几只下蛋的老母鸡,都让你偷来了!”骂的全是朱八好吃懒做、偷偷摸摸的丑事。有几个娘们从朱八的屋里抱出几只鸡,鸡嘴里都有一根细麻线。
吴承恩点点头,还是没吱声。临走,他找到几个证人,在一块合计合计,没费多大事儿,就把状纸写好了。
第二天清早,“西瓜状元”来找吴承恩,拿到了状纸,非常高兴,直奔县衙,去告朱八。哪知一顿早饭工夫,朱八突然窜到吴承恩家里,凶神恶煞地说:“吴先生,听说你帮人写状纸告我?”吴承恩说:“不错。”朱八眼一瞪:“姓吴的,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凭什么乱插杠子捣我的蛋!这事你看着办吧,想‘文了’还是想‘武了’?”“‘文了’怎说?”“撕掉状纸,各走各路。”“‘武了’怎讲?”“白的进去,红的出来!”吴承恩笑笑,说:“朱老弟,依我看,这事一不用文了,二不用武了,好办得很。”朱八忙问“怎么办?”吴承恩把指头一叉“八个字。”“哪八个字?”“投案自首,改邪归正!”
朱八一听这话,“嗖”地拔出一把匕首,野猫似地逼近吴承恩,说:“把状纸拿出来!”吴承恩说声:“可笑!”“那你快把状纸撕掉!”吴承恩说声:“可耻!”“再犟,要你的老命”吴承恩说声:“可恶!”朱八急了,举起匕首,劈胸就扎。只听“哗啦”,“当啷”,吴承恩纹丝没动,朱八倒被公差锁了起来。朱八蹿蹦想跑,公差把锁链一抖,喝声:“走!”把他带往县衙去了。
为这事,吴承恩考虑了好几天,朱八这人老在他心里转。思来想去,觉得朱八只有戒懒戒馋戒偷摸,经些磨炼才能变成好人。又觉得世人应以朱八为戒,不可做丑事。二五一凑,十分激动,就在《西游记》里写出一个“猪八戒”来!
这是第一个说法。
第二个说法:有人逗他写。吴承恩在云台山上写书的时候,常到东山头转转,看看,算是休息。后来他在东山头转够了,看腻了,就往西山头转。
有一天正转着,迎面走来一个打猎的老人。老猎人见到吴承恩,说:“先生,上山看景哪?”吴承恩顺口回答说:“正是,正是。”老猎人“嗤”地一笑,说:“不会看,满山转,要看景,找人领。”一听这话,吴承恩忙着作揖施礼,请老猎人领路导游。老猎人并不推辞,领着吴承恩,不往东,不奔西,不朝南,不向北,一溜往下面的山洼里走去。吴承恩想:山洼里尽是些石头块、水塘子,有什么景可看呵?正想着,老猎人忽然说:“到啦。”吴承恩急忙停下脚步,老猎人说:“先生,转过身来,顺我手指的方向,朝上头仔细看!”
吴承恩依照老人吩咐,转身一看,果然看到了奇景:在一座说高不高,说矮不矮的岭子尖上,顶着一块好大好大的石头,这块大石头的样子活像一个大猪头,嘴巴撅着,眼睛眯着,大耳朵耷拉着,好像正在困觉。老猎人告诉吴承恩,那大石头有个名字,叫“猪头石”,只有站在这儿看,才像猪头的模样,别处看不像。
吴承恩连声赞叹说:“奇景!奇景!”老猎人又是“嗤”地一笑说:“光看不听,等于白跑。”一听这话,吴承恩忙又作揖施礼,请老猎人讲讲猪头石的传说,老猎人也不推辞,清了清嗓子,马上讲开了。
相传这山上有七十二个洞,洞洞有妖精,内中一个洞里头,是头野猪精,相貌丑陋,又懒又馋,各洞妖精都瞧不起它,免不了受欺侮。十回八回以后,野猪精受不了啦。耳朵一扇,嘴巴一呱嗒,有了主意:练本事,揍他们!狠心一下,还真的来了劲头。野猪精砍砍剁剁自己动手做了把九齿钉耙,跳到僻静地方,练,练,练!练了八八六十四天,觉得本事可以了,就去骂阵。一骂,各洞妖精来气了,统统都蹿了出来,围住野猪精,要把他逮住吃掉。野猪精也不含糊,舞动钉耙和众妖对打,只见他左一耙,右一耙,前一耙,后一耙,打死了好几个小妖,但终究寡不敌众,打着打着,野猪精觉得身子软了,骨架散了,再打下去想活命也就晚了,这才杀开一条血路,朝山下逃跑。众妖跟在后面紧追,还一起喊:“抓住野猪精!抓住野猪精!”
野猪精转眼看跑不掉了,正在危急关头。正巧有个石猴精从对面回山,听到喊声,抬头一看,见许多妖精追赶一个黑傻大个,心想: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便跳上去举棒就打。石猴精没费多大劲,就把众妖精打得死的死,亡的亡,剩下几个逃命去了。野猪精得救后,感激不尽,就跟石猴精拜上把兄弟,一口一个“猴哥”,叫得蜜甜。
自从有了石猴精坐镇,山上十分平安。哪知日子一长,野猪精又犯了又懒又馋的老毛病了,睡了吃,吃了睡,吃饱睡足以后,就跑到一个天池里去洗澡。这个天池,本是仙女洗澡的地方,野猪精以往站也不敢站,看也不敢看,怕犯天条受处罚。这会倚仗本领高强的猴哥撑腰,他胆子大了,想洗就来洗,想玩就来玩,气得众仙女纷纷跑到王母娘娘跟前告状。王母娘娘一生气,就派东海龙王三太子前来捉拿野猪精。龙王三太子架着云头,到天池上空朝下一看,只见野猎精挺着个大肚皮,躺在天池里打呼噜。三太子不由来了火,跳下云头,大喝一声:“丑八怪,着打!”“啪”就是一鞭子,正好打在野猪精肚皮上。野猪精一吓,醒了,见是龙王三太子打他,也来了火,“呼”地一声蹿出天池,抓起九齿钉耙和龙王三太子对打起来。这一仗,从晌午打到傍晚,打得野猪精精疲力尽,浑身发热,就跑到岭子尖上睡觉乘凉。不想一觉睡下去,再也没有睡醒,后来就变成“猪石头”啦!
老猎人讲的故事,吴承恩觉得挺有趣,心里一高兴,就把野猪精变化变化,改装改装,写到《西游记》里了。
还有个说法:不得不写。《西游记》写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吴承恩突然觉得写不下去了。原因何在呢?吴承思想来想去,头都想痛了,也没找出个道道来。
当晚,吴承恩把“小狼毫”朝笔帽子里一套,盖上砚盒,决意熄灯睡觉,松松脑子改日再想。岂不知“心中有事入梦难”,熬了两三个时辰,好不容易才算睡着。
刚入梦,忽听有人在门外大叫一声:“吴老头!”吴承恩一愣,心想:众人都叫我“吴先生”,是谁这么冲,叫我“吴老头”?又一想这样叫也好,倒是显得不外气哩,连忙起床去开门。门刚开,不料“噗”一声,从门外蹦进来一只猴子。吴承恩一看,呵,原来是孙悟空!忙问:“大圣,找我作甚?”孙悟空说:“你让俺闹天宫,俺闹了,你派俺保唐僧,俺保了,可你,也该体谅体谅俺老孙的难处呵!”吴承恩忙说:“大圣,你有什么难处?”孙悟空说:“据你讲,俺师父这回到西天取经,路上要遭九九八十一难。俺老孙纵有三头六臂,也保不了师父的险哪!就这事,你看着办吧!”说完,一个跟头翻出门去。
孙悟空走了不多会儿,门外又有人叫:“施主吴公!”身影一晃,人进来了。吴承恩一看,原来是唐僧,忙问:“圣僧,找我作甚?”唐僧并不答话,闭着眼睛念念有词:“徒弟少了,一个不好;徒弟少了,一个不好……”颠来倒去念了好多遍。念完,转身走了。
师徒俩人你来我去,吴承恩听出了门道:噢,怪不得写不下去,原来是一师一徒笔头转不开,如果添个角色,这比孙悟空包拼包打不是好写多了吗!想到这里,满心高兴。那么添个什么角色呢?吴承恩不觉犯了难。
正在这时,忽听外头又有人带着哭腔在叫:“吴先生!吴先生!”吴承恩连忙走到门外一看,原来是一头大猪,说来奇怪,那猪见到吴承恩,“噗嗵”跪倒,又作揖,又磕头,连说:“先生救命,我要出家!”吴承恩听了好笑,便问:“猪啦,什么叫出家,你懂吗?‘出家’就是当和尚,你是一头猪,怎能当和尚呢?”那猪把头一歪,说:“猴子能当,我也能当。”
“哟!”吴承恩心想:这猪倒是不笨哩,连我写《西游记》的事它也晓得了,就说:“猪啦,人家猴子有本事,能保唐僧去取经,你呢?”“我也有本事!”那猪说着,“呼”地站起来,肩膀一扛,扛倒了一棵幡龙松,嘴巴一拱,拱翻了一块卧虎石,马上在吴承恩面前露了两手,那猪正得意时,忽然山坡上亮起了灯笼火把,好多山民拿着棍棒,提着绳索,一头跑一头喊:“野猪在这里,逮住它!逮住它“那猪听到喊声,“哧溜”一下子,一头窜进吴承恩的书房,吴承恩叫声:“不好!”一惊吓,醒了,原来是场梦。
吴承恩醒来后,想想梦中的情形,原来这野猪是为了逃避山民的追捕才要出家的,便说了声:“有门了!”急忙提笔写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除魔。”书里添了个猪八戒。既热闹,又有情趣,写起来得心应手,不感到笔头发涩了。
此地有人讲“八戒梦中来”,指的就是上面这么个说法。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
英雄战败大力神
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生活在地上的人们过着穿树叶、吃野果的苦日子。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切。
天上有位好心眼的阿番神,他心地善良,非常同情地上的人们,看到人们的生活太凄惨,于是背着天王,偷偷地打开天门,把天上五谷的种子,悄悄地撒到了人们生活的大地上。人们得到了五谷的种子,但却不会耕耘、栽种。于是他们便去请教勤劳的蜜蜂。蜜蜂耐心、认真地把如何耕耘,怎样栽种,又如何打粮食,怎样织麻做衣服,全都教给了人们。
由于五谷的种子来自天上,又得到了阿番神的帮助,所以人们种出的庄稼茎竿粗壮,颗粒饱满。每到庄稼扬花的季节,远远望去,庄稼就像成群的绵羊,白花花地铺满了山坡,盖 满了平坝。花谢后结出的一串串谷穗,都是沉甸甸的。到了收获的时候,打谷场上一片繁忙,一堆堆的粮食运进了仓里。
从此,地上的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这事,后来被天王知道了,他看到人间的生活就要超过天上了,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召来大力神,命他到人间,把人们丰收在望的庄稼全部毁掉,让人们重去过那种穿树叶、吃野果子的日子。
这个大力神非常忠于天王,他乘着月黑风高的时候,降落到人间。他来到庄稼地里施展威风,手拔脚踏把庄稼毁了个一塌糊涂。
当大力神正在那里发威时,人们得到了消息,从四面八方赶来,纷纷质问大力神:凭什么要破坏人间的幸福生活?大力神依仗着自己一身的力气,蛮横地说:“我是天上的大力神,浑身都是力气,在天上用不完,现在奉了天王之命,到地上来出出气。你们地上这些可怜的人们,谁敢来和我比摔跤?”
大力神正威吓着人们,忽听一声大喊:“慢着,别逞凶!”这一声喊把大力神吓了一跳。
人们抬头看去,只见一个棵露着上半身子,腰间紧紧地扎着一根腰带的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浑身上下黑油油的,一块一块的肌肉凸着,简直如半截黑铁塔。人们一看,原来是英雄朵阿惹恣。
“要摔跤,我们找块宽敞的地方去比一比,别在这里踏坏了人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说完,朵阿惹恣头也不回到朝深深的老圭山走去。接着,大力神和众人也都跟着他来到圭山头上。
大力神和朵阿惹恣在圭山头上展开了较量。他们整整扭摔了三天三夜 ,突然,朵阿惹恣一下失了手;膝盖 着了地。大力神瞅准机会拼命压下来,想把朵阿惹恣压翻在地。朵阿惹恣单腿跪在地上,直压得地上出了一个深坑。
眼看大力神就要胜利了,只见朵阿惹恣一收腰,吸口气,双手卡住大力神的腰腿,猛一用力,站了起来,乘势将大力神举过头顶,并远远甩了出去,直甩到十几里外的独石山边,摔在地上,把平平的地摔挤出一条长长的深沟来。
这一下,大力神可丢尽了脸,再也不敢耍威风了。他悄悄地、灰溜溜地回天上去了。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摔跤仪式,来庆祝自己的胜利。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一
宁静温馨的夜晚,我坐在窗前,静静地读着这本《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文字优美,插图栩栩如生,向我们讲述了少数民族流传下来的美丽故事。这些故事如颗颗珍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又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灵。故事中的人物多姿多彩,有美丽动人的荷花仙子,有坚强不曲的勇士干将,还有聪明伶俐的牧童……这些人物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正义永远战胜邪恶,善良的人一定能获得幸福的生活。
在这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欢的是《金葫芦》这个故事。它讲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独自住在一个小屋子里,一对燕子在屋檐上搭了窝,老奶奶就精心照料它们。不久,燕子妈妈生了几只小燕子,在它们学习飞行的时候,一只小燕子不幸掉下来受了伤,老奶奶就在它的翅膀上涂了草药,还细心地包扎好。时间过得真快,冬天来了,小燕子到南方过冬去了。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小燕子又回来了,它们给老奶奶带来了一颗种子。老奶奶把种子种下了地,种子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巨大的金葫芦,金葫芦把嘴张开,吐出许多金银财宝。老奶奶把这些金银财宝分给了穷人,他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这位老奶奶是个善良的老人,她虽然贫穷,但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受伤的小燕子,她用自己的善心打动了天神,得到财富,和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燕子知恩图报,它得到了老奶奶的帮助,用尽全力报答老奶奶。读了《中国民间故事》,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善良的孩子。看到沿街乞讨的乞丐,我会拿出零花钱,给他们买馒头吃。同学如果有什么困难,我也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所以同学们都愿意和我做朋友,我还得到了实小“美德少年”的称号呢!
我喜欢读《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二
五月五挂艾篙
很久很久以前,住在天上的一位神仙来到了人间,要看看人们日子过得如何。
神仙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过路的人,怀里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力无边的神瓶走进河边的一个小村子,来到一对年轻夫妇的家里。
他推开大门,见这家的男人已经喝醉了,正歪在床上打着呼噜,女的正坐在炕上喝着香茶。旁边,狗食槽子里装着大块大块的熟肉。他家的小孩则坐在用最好的白面烙成的大面饼上玩耍着。
神仙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对那个女人说:“你的面容胜过天上的月亮,心肠像滋润万物的雨露。请送给饥饿的行人一点食物,好充一充饥腹,继续赶路。”
那女人发出一阵冷笑,说出一番尖刻的话语来:“狗吃了我的食物会替我看门,鸡吃了我的东西会给我下蛋。你吃了我的粮食对我有何用,远点躲着吧,我不愿意看见你肮脏的脸。”
说完,那女人便让她家的大狗向神仙扑去。
神仙气坏了,决定给这个既吝啬又狠毒的女人点颜色看看。于是他用手轻轻朝那条大狗一点,那刚要扑来的狗便被定在墙上了。
那女人看见自己家的狗被定在那里,心中十分纳闷,也十分惊恐。接着,她又看到墙壁上显出四行白字来:“五月初五,天火呼呼,大火过后,此村焦土。”
那女人吓得魂儿都没了,她心中暗想,这会是个什么人呢?墙上的字是什么意思呢?她想回身去问一问,但等她转过身来,那人早已不见了。
村里有人看到一个衣衫滥褛的过路人来到了她家,但却没有见他出来,便赶来问是怎么回事。那个女人无奈,便把在她家里发生的事告诉了村里人。
于是,这事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埋怨那个女人太不懂情理,他们都非常害怕。刚到四月末五月初,全村人都纷纷收拾好东西准备四处逃命。
五月五日那天的一大早,神仙又装扮成一个过路人来了。他怀里仍揣着水、火和电三个神瓶。他准备将瓶子里的神火倒出来将这个村子烧掉。
这时,神仙看到有一位老太太和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正要过河去。只见老太太背着大孩子,领着那个小孩,过河时非常艰难。神仙觉得奇怪,� ”
但老太太并不答话,只管弓着身低着头,艰难地一步步地涉水渡河。直到来到对岸,她才把孩子放在地上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人不善众遭难,天火今日烧俺庄。带着孩子来逃命,路遇大孩失爹娘。孩子离娘多凄苦,不能让他遭祸殃。亲生儿子不当紧,领着过河理应当。”
神仙看看面前的老太太和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再摸摸自己怀里的火瓶,便有些为难了。这位老大大这么善良,怎么能烧她家的房子呢?
神仙想来想去,踌躇再三,最后对老太太说:“带着孩子快回庄,艾篙一束绸一方,红绸绑艾闩门上,你家可以免灾殃。”
老太太一听,眼睛马上亮了起来,知道是遇见了神仙。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风,把老太太和两个孩子送回了村里。
可是,老太太想的不仅是自己的家,而是整个村庄。她一回村,就去割艾篙、找红绸,把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用艾篙和红绸做上了标记,连村头那个得罪了神仙的那个很坏的女人家也给挂上了。
午时三刻,无数个小火球向村子里落了下来。可是,村子里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艾篙和红绸,天火不灵了。那些小火球就都汇成一个大火球,向天上飞去。
村子里的房子一幢也没烧掉,人们都非常感谢那位好心肠的老太太。那个得罪了神仙的女人也从此学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三
引子:在安徽省宿松县郊外有一座高达百米、风景秀美独树一帜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山体俊美,坐落在波浪涛涛的长江里,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挨着陆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长江第一关”,在古时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的风水宝地。此山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非常壮观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来此一游,抽得灵签一支,以求得妈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而我最喜欢的是故乡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员外,员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爱女小姑。小姑天性活泼美丽,又聪明灵巧,深得父亲的宠爱。小姑十三岁那年,员外又娶了一位娇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风尘女,对员外百般娇嗲,妩媚风情,直哄得员外对她眉开眼笑,疼爱的程度,不亚于对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对小姑也还不错,但是小姑对她却敬而远之。每天除了吃饭,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对她以礼相待,剩下时间,小姑总是躲在自己的闺中做女工,有时和丫环梅儿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闲时无事,好坐在窗户前观看外面的景色,特别是对面一条街市,街市上繁华昌盛,日夜都很热闹,让她常常忘记对母亲的痛苦思念,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却不知楼下时常有一个后生在看她。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天天如此,小姑却浑然不知。后生叫达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后面,只是家境一般,与老母相依为命。达古喜欢读书,一边种几亩薄地,虽说不是富贵,但日子也过得算是平静,自从发现小姑喜欢站在窗户前,他也习惯了天天看上几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里就难受,夜晚也难以入眠。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员外小姐,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小姑喜欢在街市上东转转西转转,看到喜爱的什物会买一些回家。小姑特别喜欢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顾一些卖瓜子的小摊,差不多都尝遍了,味道也差不多。这天,小姑正走着,看见有一家瓜子摊前挤得人满为患,一时好奇,叫梅儿前去看看。梅儿赶紧上前一瞧,脸色高兴起来,对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这是她们一贯的行为。
小姑等在旁边,好不容易才等得人散尽,方看见瓜子摊前货已经不多了,原来小摊主很会做生意,第一天开张,买一送一,怪不得人都来抢呢。小姑有些失望,正准备走,摊主抬起头,对她一笑,说:“小姐,别走,这里还有上等的货色,不知小姐愿尝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惊,卖瓜子的摊主年轻俊美,一脸英气,全不像别的摊贩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样子。特别是他一双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着自己,那一抹温柔让她心动,两人四眸交错,都红了脸。
小姑轻轻的问:“有什么上等的货色还要藏起来?”
摊主微微一笑,浑厚的声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这两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单独制成,并且放在玫瑰花里特别浸泡过,加上几种调料味道香浓,清香怡人,吃起来也奇味无穷,这种瓜子我每日只炒两包,留给有缘人,看来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缘人了,对有缘人价格我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卖的是一分快乐心情。”说着,他在筐下面掏出两包瓜子,和别的包装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同的是用红绳捆扎,红绳绾成蝴蝶结的模样,甚是好看。梅儿不等他递过来,迫不及待的抢过来递给小姑,小姑接过来看了看,也不打开,酡红着脸,转身就走。梅儿赶紧付过钱,撵上心慌意乱的小姐。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四
馒头的传说
馒头,又叫馒首。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 有一段传说呢。
早先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文官武将,佣人侍女们对这位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王子带着佩剑,出来玩耍。正遇上木雕泥塑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唇亭子的立柱。王子见这个老艺人,就叫他趴着当马骑,老艺人说死也不应允。王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就冲着老艺人恶狠狠地刺去。老艺人急速躲闪,围着井口转圈地跑着。王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王子杀人心切,突然大喊一声“杀!”忘记了是井,直冲过去,却跌入井中。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
这一切,都被那位好心的太仆意见了。他跑到井前,急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有我安排。”
太仆急步上朝,向皇帝启奏。皇帝马上命令郎中令们打捞。当捞上来时,王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王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王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王子发怒,拔剑刺奴,失足落井。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有!”“把太仆押下去,明日正午时斩首!”
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当夜 ,雕刻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郎中令商议,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夜 之间,老艺人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型,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
第二天,正晌午时,两名郎中令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门外,由刀斧手把头削下来。事先装在猪尿包里的血水溅了出来。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
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刻泥塑老艺人会到一起,互表谢意。当下两人商定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卫士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引过客,他们在案前现身说法大讲馒首可以赎罪免灾,可以得到吉利。人们听了以后,争相购买,把它做为年节之日或祭祀时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粮的习惯,不知是谁引的头,把祭过的馒首食用了。于是,专做祭品的馒首又逐渐变成日用食品了。人们为了省事,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状,只保留半球型。为了标志出人的七窍,就用小指提捏七个小孔,串上红枣条。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首和头是一回事,馒首,也就叫馒头了,做法更简单了。把蒸好的馒头,点上七个红点,算是七窍的标志。传至今天,红点也没人再点了。这就是咱们现在吃的雪花大馒头。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五
孟姜女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六
乌龙山深处有座老屋,老屋边有座古墓。几百年来,先后有十八位男人住在老屋里,陪伴着古墓里长眠的逝者。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朝廷里有位德高望重的武将,人称元大将军。元府里有一个叫史廉的男子,主要负责元府的账务。有一年,史廉的家乡瘟疫肆虐。元大将军闻讯后,亲令史廉将老家亲人接到元府中避难,并上书朝廷,大力赈灾。史家因此躲过一场浩劫。
后来,元大将军被奸臣迫害,满门抄斩。元大将军被处以凌迟,头颅挂在示众的旗杆上。史廉深知大将军被冤枉,当天晚上,他冒着被满门抄斩的危险盗取将军的头。随即,日夜兼程,赶回老家,将元大将军的首级安葬在乌龙山深处。史廉从此隐姓埋名,终日里守着这座无碑坟。清晨洒扫,夜晚上香,春来花祭,秋来奉果,一守就是二十年,直到病危。
史廉去世前,将史家老少召集在一起,立下遗嘱:死后将我葬在元大将军身旁,史家要每世每代的长子为将军守墓,生生不息,代代不止……
史家子孙牢记先祖遗训,开始了为元大将军守墓的漫漫长路。到了史丰收这代,这个义薄云天的故事已经是演绎到第十八代了。
李小鹏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当他听到这个悲壮的故事后,决定实地探访一下。他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信仰和力量支撑着史家的壮举。他尤其感兴趣的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道里,史家人还能心静如水满怀虔诚地为一个已经死去了几百年的人守墓吗?
李小鹏驱车来到乌龙山脚下的乌龙镇。乌龙镇美其名曰为“镇”,其实只是乡级政府辖下的一个规模很小的街道。主干道中段,林立着本镇地标性建筑──姚家龙大酒店。酒店楼高两层,房间数近十间,墙壁外部一律贴满浅白色的瓷砖。
史家人守的墓位于大山深处,离街道还有十几里山路,只能步行上山。李小鹏想把车停在姚家龙大酒店门口。酒店老总姚家龙骨碌着生意人精明的眼睛,提出要求:我经常到城里,知道有停车费这一说,你看……李小鹏知道姚家龙的言外之意,爽快地说,不就是要停车费吗,我给,下午回来一并给!
姚老板很高兴,车前车后地跑,声音很大地引导李小鹏泊好车。
沿着一条若隐若现的山间小径,李小鹏向目的地走去。
山路是十几代史家人踩出来的,踩得别有用心。普通的山路,选择在山势相对平缓的地方,而史家人踩出的山路,在山林茂密的陡峭的山峦处蜿蜒,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元大将军的墓。
中午时分,李小鹏来到传说中的墓地,看到了传说中的守墓者。
墓碑不大,藏在树林中。守墓者住的小屋就在墓碑旁边。小屋是用条石垒成,条石们都有了年纪,精神矍铄地泛着青色的光泽。守墓者史丰收六十岁上下的年纪,面目和善,和一般的老农无异。史丰收的脚边卧着一条名叫“雷子”的大狗。
史丰收对山外来客很热情,有问必答。他说他是史廉的第十八代子孙,守墓已有三十年。他说每个星期下一次山,讨些粮食和生活用品回到小屋。农忙的时候,他会一早回家干活,但是晚上一定要回来的。
李小鹏问史丰收,你老了没有力气守墓怎么办?你的大儿子愿意接班吗?
史丰收很坚定地说,那是一定的。又说大儿子现在在广东打工,但只要他做父亲的一声令下,儿子立马就会回来守墓。
李小鹏又问,史家祖祖辈辈已经为元大将军守了几百年的墓,中间遭受了很多磨难,按说,元家的恩情史家早就报答完了,史家为什么还要坚守下去。
史丰收想都没想地答:没有元大将军,史家早在几百年前的瘟疫里消亡了。只要史家的`烟火在延续,大将军的恩就报不完……
不知不觉,已经下午五点多。李小鹏要告辞了,临走前,他掏出皮夹,想资助点钱给史丰收。钱包掏出来,才发现钱包里除了一张挤一张的银行卡,一分钱现金也没有,只好遗憾地向史丰收解释。史丰收说,你别客气,我不会要你的钱,史家人怕无功受禄。
天黑之前,李小鹏顺利回到乌龙镇,他刚来到大酒店前,姚家龙迎了上来。李小鹏问姚老板,镇上哪里有取款机,他要去取钱。姚老板得知李小鹏没钱,勃然变色说,你糊弄谁啊,机器还能吐钱出来?废话少说,你给钱吧!
李小鹏傻了,汽车要加油,自己的肚子也要加油,还有这停车费,这些都得靠现钞来解决,怎么办?
李小鹏正着急得抓耳挠腮时,忽然感到腿被什么东西蹭着,低头一看,是雷子!雷子围着李小鹏打转,嘴里呜呜地叫着,好似看到了久别的老朋友。没等李小鹏说话,姚老板道,这不是史大伯家的雷子吗?咦!雷子的脖子上还粘着一张纸呢。
姚老板把纸摘下来。
李小鹏歪头看过去,这是张纸烟盒,被撕成了半张。纸烟盒的背面写着一个数字──100。下面是三个歪歪扭扭的字:史丰收。
李小鹏看清楚了字,却不明白什么意思。
这时姚老板说,妥了,你刚才不是说还要吃饭加油吗?饭你在我这里吃,停车费免了,油呢,我来帮你加。
李小鹏苦着一张脸说,我没现金啊,吃什么饭,加什么油?
姚老板晃着那半张纸烟盒说,这不钱吗?一百块呢!史大伯借你的。
李小鹏的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一下想明白了,一定是他离开后,史丰收忽然想到他身无分文,寸步难行,要帮他忙。而史丰收身上也没有现金,就在纸烟盒上画了一百块钱,让雷子送过来。
李小鹏问姚老板:史丰收在烟盒上写个“100”、签个字就能当一百块钱人民币用?
姚老板说,只要史老伯亲笔写的,亲笔签字的,那“100”后面再加两个“0”,同样管用。几年前,前庄有个姓高的小伙子,娶媳妇差三万块钱彩礼钱。高家人找到史丰收,求他帮个忙。史丰收觉得高姓小伙子还算可靠,就在纸烟盒上写了“30000”这个数,签上自己的名字。女方家人拿上纸烟盒,就把闺女送来了。
说话间,姚老板把李小鹏请到雅间,炒了菜上了酒后,说你慢慢吃慢慢喝,我去给你搞油去。
李小鹏问镇上有加油站吗?姚老板说,没有,但是有开摩托车的,我拿个大塑料桶,一家一家找,每家给一点,不就齐了?
李小鹏问,那些开摩托车的也认史丰收的纸烟盒?姚老板说,史丰收画的这钱,在乌龙镇就是硬通货,不贬值!
不一会儿,姚老板回来了,扛着一大桶汽油。李小鹏敬了他一支烟,和他拉起家常。李小鹏问,史丰收画钱,说到底是拿自己的信誉抵押、担保。这些年来,有没有人利用了史丰收的信誉,赖皮赖账的。
姚老板说,有,但只有一个,就是高家人。高家把媳妇娶来后,不提给彩礼的茬了。这让女方父母左右为难。按理说,他们得找史丰收要那三万块钱,因为这钱是史丰收担保的。但他们不忍心,史丰收这样忠诚大义的人,稍微有良心的谁能让他难堪?
那怎么办呢?李小鹏问。
姚老板说,乌龙镇的老百姓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高家老老实实地把三万块彩礼钱给了女方父母。
李小鹏问老百姓怎么解决的。
姚老板说,高家不还钱,倒霉事情就一件接一件:烟囱一天被堵三回;下蛋的老母鸡鸡屁股被塞上木樨;秧田的水,上午放满,下午漏光……这些事情都是乌龙镇人干的,他们不能允许有人往史丰收身上泼脏水……
离开乌龙镇,已是深夜,开着越野车的李小鹏心潮澎湃,他终于找到一代又一代史家人坚守忠诚大义的支撑点。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七
牛郎织女
牛郎只有一头老牛、一张犁,他每天刚亮就下地耕田,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日子过得十分辛苦。谁料有一天,奇迹发生了!牛郎干完活回到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屋子里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衣服被洗得清清爽爽,桌子上还摆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牛郎吃惊得瞪大了眼睛,心想:这是怎么回事?神仙下凡了吗?不管了,先吃饭吧。
此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牛郎耐不住性子了,他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这天,牛郎象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出了门,其实,他走了几步就转身回来了,没进家门,而是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着。果然,没过多久,来了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一进门就忙着收拾屋子、做饭,甭提多勤劳了!牛郎实在忍不住了,站了出来道:“姑娘,请问你为什么要来帮我做家务呢?”那姑娘吃了一惊,脸红了,小声说道:“我叫织女,看你日子过得辛苦,就来帮帮你。”牛郎听得心花怒放,赶忙接着说:“那你就留下来吧,我们同甘共苦,一起用双手建设幸福的生活!”织女红着脸点了点头,他们就此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生活得很美满。
过了几年,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得开心极了。一天,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雷电交加,织女不见了,两个孩子哭个不停,牛郎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正着急时,乌云又突然全散了,天气又变得风和日丽,织女也回到了家中,但她的脸上却满是愁云。只见她轻轻地拉住牛郎,又把两个孩子揽入怀中,说道:“其实我不是凡人,而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现在,天宫来人要把我接回去了,你们自己多多保重!”说罢,泪如雨下,腾云而去。
牛郎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欲哭无泪,呆呆地站了半天。不行,我不能让妻子就这样离我而去,我不能让孩子就这样失去母亲,我要去找她,我一定要把织女找回来!这时,那头老牛突然开口了:“别难过!你把我杀了,把我的皮披上,再编两个箩筐装着两个孩子,就可以上天宫去找织女了。”牛郎说什么也不愿意这样对待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伙伴,但拗不过它,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忍着痛、含着泪照它的话去做了。
到了天宫,王母娘娘不愿认牛郎这个人间的外孙女婿,不让织女出来见他,而是找来七个蒙着面、高矮胖瘦一模一样的女子,对牛郎说:“你认吧,认对了就让你们见面。”牛郎一看傻了眼,怀中两个孩子却欢蹦乱跳地奔向自己的妈妈,原来,母子之间的血亲是什么也无法阻隔的!
王母娘娘没办法了,但她还是不甘心织女再回到人间,于是就下令把织女带走。牛郎急了,牵着两个孩子赶紧追上去。他们跑着跑着,累了也不肯停歇,跌倒了再爬起来,眼看着就快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拔出头上的金簪一划,在他们中间划出了一道宽宽的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站在银河的'两端,遥遥相望。而到了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回有成千上万的喜鹊飞来,在银河上架起一座长长的鹊桥,让牛郎织女一家再次团聚。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八
闽南方言在平常时的应用中,在生活中,有时无意中会应用得非常奇妙和十分趣味。显示出误打误撞出其不意的结局,却也显得相当神妙和富有深刻意义。这些,也许正是闽南方言所发挥的艺术效果。
流行于闽南漳州地区的一则《虎怕漏》的民间故事,就说明了这种事例,故事结局真是另人拍案叫绝。
故事是这样说到的,有一天傍晚,有一个贪图走路错过宿店的牛贩仔,拉了两条小牛犊(音牛桃仔),望着南山而来,被出来觅食的小虎看见了。小虎偷偷地跟在他们后边,准备等个机会食掉小牛犊。刚好在这个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来了,牛贩仔只能拉着小牛犊,进入一间土地庙中避雨。谁想雨越下越大下个不停。牛贩仔只得把破庙门关上。他把小牛犊拴在靠边的柱子上,自己找个地方休息。谁知这庙年久失修,破漏不堪,到处漏雨。只有找到靠门边的那柱子底下比较干燥的地方坐下来休息。守在门外的小虎,等得不耐烦了,正想进去咬小牛犊时忽听到那牛贩仔唉声叹气地说:今晚啊,我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小虎一听,心想,这个人真怪,我老虎,他不怕,却怕一个什么漏?到底这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还是回去问妈妈再说。于是就跑回洞中,把刚才看到的和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然后问道:到底”漏”是什么东西?厉害不厉害呢?母虎也开不清楚这个从来没听过的”漏”是什么东西,就叫小虎在洞中等侍,自己出去看看。
母虎来到破庙前,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打呼噜的声音,它就蹲了下来,把虎尾巴从破门洞里伸了进去,左搔右打,想把牛犊搔打出来,好吃掉它。这时候,牛贩仔靠在柱子上刚要入睡,忽然脸上被虎尾巴搔打了一下,惊醒过来,“哎哟,不好了,老虎来了!”当他镇静下来后,取出腰间那把锋利的小刀,猛力地切了下去。那老虎没想到这一招,突然尾巴被咬去一段,痛得大吼大叫,拼命向远方逃去。
母虎气喘吁吁地跑回洞中,对小虎道:那”漏”果真是非同小可,幸亏我跑得快,尾巴只被它咬去一段,要是跑不快,恐怕连生命都没了。
故事的内容从开头、发展、结尾、经过,确实让人惊奇不已。整篇故事的转折之处从牛贩仔无意中讲出口的一句苦叹:“我今晚啊,鬼也不怕,虎也不怕,只有怕漏!”
就因为这个漏,竟然把一只凶猛而又吃人不眨眼的百兽老虎吓得如此的凄惨。着实令人感叹有些语言应用方面的误打误撞还能够幸免一场大灾,这是闽南语言的魅力所在,就因为一个漏字,便使整篇文章奇处环生,它在整篇故事的表述当中只占了极小的部分,整个故事却因它而奇趣生辉,实在不简单!由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见出闽南方言运用交流的巧妙,处处可有精华,可做文章!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二十九
七宝月亮
唐文宗时期,郑仁本的表弟与王秀才相约同游嵩山。
两人一边游览风景,一边吟诗作对,好不惬意,不知不觉竟走到了山林深处。
等二人发觉的时候,已经完全记不得来时的路了,他们在林中绕来绕去,看哪里都觉得陌生。
天色渐暗,四周开始出现各种奇怪的鸟兽叫声,两人不禁有些焦急起来。
他们又在林中乱撞了一阵,最后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天也完全黑了下来,再也看不清路,无奈下只好就地歇息。
这时,就听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阵低沉如雷鸣般的声音。
两人以为声音是野兽发出的,心生恐惧,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招来猛兽,只能紧紧挨着互相壮胆。
可过了好一阵,声音有节奏地响起,却不见有位置上的变化,两人也冷静了下来,郑仁本的表弟觉得这不像是野兽的吼声,更像是人发出的鼾声。
王秀才却紧紧拉住他的衣袖,悄悄说:“荒山野岭,又是晚上,谁会在林中睡觉呢。”
郑仁本的表弟觉得有理,于是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声音依然响个不停,两人此时又渴又饿,再难等待,便小声商量了下,决定偷偷去寻一下声音的主人。
他们小心翼翼地拨开杂草、树枝,朝声音的方向慢慢摸去。
越是接近声音的位置,两人觉得前方也越发明亮起来,最后竟发现前面亮起一团柔和的白光。
这团白光不似烛光、火光,没有丝毫的闪烁,明亮而不刺目。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壮了下胆,悄悄走了过去。
绕开灌木丛,他们看到草地上有一个身穿白衣的人,头枕着白色包袱样的东西,睡得正香。声音果然是他的鼾声,白光则是他的衣服发出的。
二人觉得神奇,但见确实是人,便也不再害怕。
王秀才上去轻轻摇晃白衣人,边摇边小声呼唤:“兄台,醒醒好吗。”好半天白衣人才醒转过来。
王秀才连忙作揖告罪:“这位兄台,我二人因贪恋风景而迷路,能否指点下出去的路呢?”
白衣人似乎恼火两人打扰了自己的睡眠,不发一言,而是把身子一转,将后背朝向两人,又睡了过去。
两人如今抓到了救命稻草,怎肯轻易放弃,见白衣人一会转向这边,一会转向那边,索性一人一边,不停地发问。
这下搞得白衣人再也没法睡觉了,他翻身坐起,倒也不曾气恼,无奈叹了口气道:“你们跟我来吧。”
两人闻言大喜,连忙道谢,恭敬地跟在白衣人身后。
一路无话,白衣人只顾在前引路,两人觉得有些尴尬,便没话找话:“不知兄台是哪里人,听口音不像本地的。”
然而话题一开,白衣人倒来了兴致,用手一指天上的月亮,反问二人:“你们可知,这天上的月亮是由‘七宝’合成的。”
二人听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作答。
白衣人似乎也知道他们无法回答,自顾自地继续说:“月亮的形状,并不是你们平时看到的圆形,而是一个球体。
月亮是凹凸不平的,因为凸面反射了阳光,所以你们才觉得月亮会发光,而凹处因为被阻挡,便形成了阴影”
白衣人稍停,似乎是等二人消化刚才他所说的话。
然后才接着说道:“月球上有八万两千多名维修工,我就是其中之一。”说这话的时候,白衣人的语气颇为骄傲。
唯有这句话两人是听得明白的,但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白衣人看出他们不信,便拿出刚才的“枕头”,却原来是个包袱。白衣人从中取出了闪闪发光的玉斧和玉凿,来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还顺便拿了些吃食,样子奇怪,粒粒晶莹剔透,两人从未见过,白衣人解释这叫“玉屑饭”。
将饭分给他们,白衣人说:“吃了这个,虽不能让你们长生不老,但起码能百病不侵。”
两人此时饥肠辘辘,接过“玉屑饭”便大口吃了起来。
见两人吃完,白衣人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径道:“沿着这条路,走一会就能看到官道了。”
二人连忙走过去查看,只见小径的尽头,确实隐隐可见官道,可回身想对白衣人道谢时,却发现白衣人已不见了踪影。
两个人回去后,将这事讲给很多人听,但别人都觉得他们是在说疯话。
无奈之下,郑仁本的表弟便写信,将此事原原本本地告知了郑仁本。
郑仁本接信后越读越惊奇,想起自己有位好友最喜欢收集这类志怪故事,便写信将此事转述给了好友段成式。
段成式读后也是大奇,把这个故事记录在了自己的《酉阳杂俎》中。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篇三十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蛮横霸道,老二性情温和。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分家产,老大把良田好房都分到自个儿名下,老二只分得一间耳房,一亩薄田。
一天,老二在家中听得一阵麻雀叫声,出门一看,原来是一幼雀从屋檐上的窝子里掉了下来,摔断了腿。他看着怪可怜,就捡起来,找了一截布条子,小心地缠在它的腿上,然后又把它放回窝里。这只小雀的腿很快好了,出窝后和其他麻雀一样飞得自在。
到了春天,该播种的时候,那只麻雀含着一颗西瓜籽飞到老二家的窗台上,把西瓜籽放下,又飞走了。老二觉着好玩,就把这颗籽种下了,不久发了芽,长出一棵特别壮的苗苗,在老二的精心护理下,结出一颗枕头大的西瓜,八月十五中秋节摘下抱回家,用刀一切,竟切出一个金娃娃。他心里那个高兴劲就没法说了。从此老二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再说老大,看着穷兄弟猛地变富觉着奇怪,就去问老二怎么发的财。老二不会说假话,实打实地说给他听。老大听着,心里打起了歪主意。他返回家去就搭着梯子在房檐上寻麻雀窝,掏出一只未出窝的小雀,就把它的腿给折断了,疼得小雀“叽叽”直叫。完后他也照着老二的做法,给小麻雀的腿接上,用布条裹住,还给上了药呢。然后他把麻雀放回窝里。麻雀出了窝,能飞了,也给他含来一颗西瓜籽。春天一来,老大高兴地把它给种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这一棵苗上,盼望着能结出个金娃娃。西瓜结上了,个子倒也挺大,到了八月十五,他摘下来抱回家,用刀慢慢切开,一看,里面不是金娃娃,竟是个贼白贼白的`骨头娃娃,一脸的苦相。老大当时那个气劲也没法提了,嘴里喃喃对着那个骨头人人说:“是金不是金,倒没啥,可你是苦啥哩!”
自打那时起,老大背了运,光景一天不如一天,老二的生活却是越过越红火。
中国民间的故事(30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