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2024-10-22 12:42:39 1级文库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由1级文库精心整编,希望在【河南固始县全域实施静态管理】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一

9月1日(周四)上午为秋季学期我校20xx级学生开学时间,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为保证学生安全返校,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特制定学生分批错时错峰返校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一、入学前准备

1、旅居市域外的学生须提前7天(最晚8月23日24:00点前)返回佛山,进行日常健康管理,以保证正常入学。

2、中高风险返佛人员做好三个当天(指24小时内),当天报备,当天做核酸,当天居家不聚集。

3、8月20日起从佛山市外返佛(或常居住地)的学生建议从抵佛(或常居住地)当天开始进行3天2检,2次核酸检测必须间隔24小时。

4、从8月23日起到8月30日,每日自行健康日报,保存当天粤康码和行程卡截图,确保8月30日行程卡上仅有佛山市(或常居住地)轨迹。

二、入学当天安排

1、新生的行李需要打包,并用A4纸写上班级、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等信息,把这张信息纸紧贴在行李包上(建议把行李打包成1-2包,不宜太多、太散);届时,学校有工作人员协助帮忙把行李运到学生宿舍楼下;

2、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报到时仅允许学生进入校园;家长车辆不进校,家长放下学生和行李后迅速离开。

3、入校时,每个学生必须戴口罩、接受测温、扫场所码、亮码等查验;

4、若学生额温≥37.3℃,工作人员带领该生到校门口的健康观察点进行水银体温计腋下体温复查。若复测体温仍≥37.3℃,则由家长带到医院就诊,暂缓返校,并叮嘱学生必须在接诊医生处开具《诊断证明》;工作人员将该生情况通知班主任。

5、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宿舍、课室、公区进行彻底清洁。并于上午11:30和下午16:30将本班入学人数报德育部长,部长汇总到德育组何燕华处。

6、9月1日中午午餐开始,22级学生开始到学校饭堂用餐。

三、入学后防疫要求

1、任课老师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在课室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有异常情况报告给班主任,班长任做好因病缺勤学生的登记追踪和报告工作。

2、学生实行单人单桌,第一排课桌距离讲台至少1米。

3、上课期间要开窗通风,课间必须将所有门窗打开通风。

4、安排人员每天对课室进行清洁卫生和消毒。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h,每天一次以上。地面、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浓度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或擦拭,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5、开学第一周,建议全体同学戴上口罩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四、新生错峰入学安排

1、9月1日上午,22级新生各班错峰入学安排:

2、接待新生入学安排:

1)安保保障校园安保以及道路畅通;

2)专业部布置接待站,安排科任、班主任、学生负责接待、扫码、测温;

3)后勤派出校内运输服务队为新同学运载行李到相应楼栋下;

4)每栋宿管员分别在楼下看管运回的学生行李;

5)接待点:二号楼下文化长廊

6)接待时间:8:10--11:30

3、新生入学当天下午安排:

第5节:学生集中课室,班主任介绍学校情况;

第6节:迎新大会

第7节:开展全面大清洁

4、9月1日开始,新生正常晚修(9月15日前,晚修由新生班主任坐班)

五、其他工作安排

1、拍照摄影:崔伟文

2、后勤保障:高海涛、江婉明、刘军、相关安保人员

3、防疫保障:校医室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会议精神,切实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切实亨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送温暖慰问对象和范围

(一)停产半年以上或已进入关闭破产程序的国有、集体困难企业及其剥离出来的困难劳服企业等经济实体;

(二)企业特困在职职工;

(三)已进行失业登记的特困失业人员。

上述特困职工和特困失业人员是指本人及家庭因病、因灾、因家庭成员变故、夫妻双下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生活严重困难,当前生活状况属于本地区、本单位的特别困难人员(家庭人均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

三、送温暖慰问活动时间

全市送温暖慰问活动,从xx年1月1日开始,至20xx年2月22日(元宵节)。具体活动时间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赴各县(市、区)开展送温暖活动的人员和时间,另行通知。

四、送温暖慰问活动内容

“两节”送温暖慰问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发文之日起至12月30日)

1、制定活动方案。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切实将慰问活动同扶贫帮困结合起来,确保送温暖活动顺利进行。

2、开展工作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送温暖慰问活动的意义,大力宣传温暖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及历年活动的工作经验,呼吁全社会关爱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3、组织调查摸底。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和企业对本级、本部门困难人员进行走访摸底,并按照本方案要求,确定拟慰问的企业和人员名单。困难企业经主管部门确认,困难人员经企业或社区确认并张榜公示后,及时报送申报材料。如发现上报的材料不实,存在擅自扩大慰问对象和范围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取消其次年补助资格。同时,要做好慰问的困难企业、困难人员的摸底公示及申报材料的保存,以备上级有关部门检查。

第二阶段:慰问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月22日)

1、深入基层慰问。通过走访慰问、结对帮扶、驻村蹲点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努力协调解决基层反映比较集中的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问题,防止慰问走过场、流于形式,真正做到送温暖活动进家庭、走企业、访贫困、问冷暖,关心职工疾苦,了解企业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严守工作纪律。送温暖慰问活动中,要做到轻车简从,厉行节约。要踏实工作,认真解决问题,不作表面文章。要认真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得收受礼品,不得给困难企业和困难人员增加负担。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2月23日至3月10日)

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市直有关单位和企业对本地区、本部门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情况、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于20xx年3月1日前以书面形式报送市人社局,市人社局将汇总上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五、慰问活动的资金筹集

(一)送温暖资金筹措。根据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20xx年“两节”慰问金按照“照顾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可从20本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各人社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对送温暖活动财力和物力支持,积极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参与,确保慰问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资金管理。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筹集、管理使用送温暖资金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原则,规范程序、严格手续、加强监督、专款专用,确保送温暖资金真正用于困难企业和特困人员。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三

一、加强护士在职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方案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学问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方案,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育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需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方案支配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学问的学习把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状况。

(二)加强人文学问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争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详细的实施方案。

2、支配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学问,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进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学问,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别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睬诊争论等形式更新学问和技能。同时,有方案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当今。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沟通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沟通,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阅历沟通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掌握,确爱护理工作平安、有效。

连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加全员参加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四

根据县依法治县办公室的法治建设工作部署,为明确城市社区法治建设工作要求、任务和目的,保证城市社区法治建设的顺利开展,特制订城市社区20xx年法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深入推进法治社区和平安社区建设为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工作中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公正执法,提升广大群众法制观念为中心,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奋力拼搏,全面推进城市社区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法治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依法办事氛围浓厚。

2.基层基础法治建设工作明显加强,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3.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明显优化,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4.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思想道德水平明显增强。

5.严格贯彻执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努力遏制、预防和减少各类纠纷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6.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矛盾纠纷受理率、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7.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三、具体措施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1.进一步推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的改革与完善。按照党工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2.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规范“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努力探索便捷、高效、成本低廉的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社区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强居民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组织,发挥其在民主管理、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4.加强对民间纠纷的排查和及时调处,发挥调解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依法行政

1.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法治政府。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以及“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的'要求,建章立制,做好依法行政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强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居务公开工作,使行政行为更加规范、透明。

3.进一步完善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行政决策程序,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事先组织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健全完善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违法决策造成严重后果者追究责任的制度。

4.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转,把行政效能作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和中心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首问负责制,健全公开办事制、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逐步形成操作性强、内容完善的行政效能制度体系,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核,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提高考核的实效性。

5.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党政领导和驻社区干部下访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信访人、举报人的权利和依法享有人身安全,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仲裁等程序解决的事项,应积极引导信访人、举报人通过相应的程序和途径解决;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反映矛盾,及时解决矛盾;积极支持基层组织的人民调解工作,增强基层预防化解矛盾的能力,建立维护稳定工作的新体制。

(三)深化普法教育

1.进一步完善“党工委领导、管委会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今年是“七五”普法中期验收年,要切实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确保城市社区法治宣传教育规划落到实处;

2.进一步丰富法治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联的法律、法规。

3.以“七五”普法教育为契机,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着力培养法治观念;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让广大居民通过法治讲堂,提高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性;加强居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培养和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活动和其它社会管理的能力;通过网格居民微信群的形式,不断创基层法治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积极研究探索对各类人员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有效工作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严格制定工作计划,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推进依法治理战略的实施。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经费,保证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机制,坚持“条块结合、

一、工作目标

20xx年,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特色产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十百千万”工程、“两茶一菜”四化工程、“食尚、道地食材”品牌工程进展显著,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到20xx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亿斤以上,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乡村振兴走在前、做示范。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一)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

抓牢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融入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核心片区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生产体系,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技术,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到20xx年,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万亩以上,其中优质专用弱筋小麦发展到万亩左右,再生稻发展到万亩,稻渔综合种养稳定在万亩左右。加快构建现代粮食经营体系,加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培育力度,推动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把小农户带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抓好x县、等产粮大县和、xx县、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县建设,培育壮大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做强现代粮食产业。

(二)加强耕地保护利用。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示范,抓好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整改,到20xx年,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万亩以上。大力实施“四水同治”,加快十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启动新一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到20xx年,全部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三)提升种业发展质量。

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建设、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良种繁育能力提升和种业市场净化六大行动,重点培育弱筋小麦、水稻、油菜、花生、食用菌等优势农作物以及发展油茶、茶叶、花木、林果、畜牧、设施农业等急需优良品种,到20xx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以上。加快育种产业化步伐。推动新县生猪育种新高地建设。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打造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力度,推动提质增效,支持xx县建设全省农业科技引领优势产业发展共建试点县,支持xx区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基础上争取创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

三、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现代畜牧业。

稳定生猪存栏,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挂牌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生猪全产业链,加快建立“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冷鲜上市”产销模式,引导屠宰产能向养殖集中区转移,鼓励大型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厂,支持主销地龙头企业到我市布局屠宰产能,鼓励屠宰企业完善预冷集配中心、低温分割加工车间、冷库等设施,实现生猪养殖就地屠宰加工,不断提高猪肉深加工比例。大力推进“秸秆换肉”,实施牛羊养殖大县和龙头企业培优工程,积极培育平桥、xx县、成为肉牛、肉羊养殖大县。打造华英亿级产业集群。

(二)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推进优质小麦、茶叶、水产品、花生、中药材、林果、蔬菜、花木、食用菌、草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扩大高油、高油酸花生面积,在沿xx县区打造沿淮花生产业带,到20xx年优质花生发展到万亩左右,高油酸花生占比达到%。支持油脂龙头企业在我市花生主产区加快产业布局,建立大型油料加工企业,优化植物油产品结构。到20xx年,油料加工企业加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培育年产值x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做优果蔬产业,开展果蔬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行动。以xx区、xx县、xx县、xx区、xx县等县(区)为重点,发展优质食用菌产业,提升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水平,到20xx年食用菌年产量发展到万吨左右。实施中药材保护开发工程,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示范种植基地,到20xx年中药材发展到万亩左右。做精茶产业,加强“毛尖”、“红”品牌运作与推广,到20xx年,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亿元。

(三)链式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围绕茶叶、油茶、弱筋小麦、优质水稻、水产、畜禽、中药材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科学布局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全产业链条,培育超百亿元的重点县。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到20xx年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力争省级以上农业品牌数量在全省第一梯队。

(四)加强载体建设。

统筹农业农村发展载体平台建设,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叠加效益。坚持“一县一业”“-镇一特”“一村一品”,到20xx年60%以上的县培育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创建30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积极培育大别山北麓茶叶、油茶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实施“园长制”,开展提升提质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到2030年,实现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县域全覆盖。

(五)推进绿色兴农、

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整市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面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力发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等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到20xx年,主要农作物农药、化肥利用率稳定在%以上,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以上,基本实现农用薄膜回收处理。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测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到20xx年,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数量进入全省第一梯队,%以上的。县达到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标准。实施品牌目录管理制度,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带动效应,大力培育“毛尖”“山茶油”“弱筋小麦”“虾稻米”“南湾鱼”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塑造“食尚,道地食材”公共品牌整体形象。

(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示范县创建,到20xx年,家庭农场发展到x万家,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达到家。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到20xx年,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家以上,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到家以上。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和示范服务组织,到20xx年,省级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发展到家以上,供销社系统建设标准化一站式为农服务中心xx个。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分类调整优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安置区社区治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

(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深入开展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建立健全新产业新业态向脱贫地区引入机制,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继续开展消费帮扶。加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多途径推动稳岗就业。进一步提升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低保户、受灾群众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

(三)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建立帮扶台账,明确“一对一”帮扶责任人,限期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教助和急难救助,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健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五、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一)科学编制乡村规划。

把握乡村发展走势,明确村庄分类和布局,因地制宜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到20xx年,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划定乡村风貌分区和特色风貌带,明确各地乡村风貌塑造方向。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传承文脉、留住乡愁。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制度,完善规划机制,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风貌管控的有效管理。

(二)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一体推进乡村设施改造、服务提升、乡风塑造和治理创新,打造能留住乡情、乡韵、乡愁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县域城乡交通一体化行动、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县域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广播电视建设一体化行动、县域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行动、农村房屋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大力实施县域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行动、县域社会保障均等化行动,逐步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按要求完成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等年度工作任务,积极开展“四美乡村”、美丽小镇、“五美庭院”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十县百镇千村”示范。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孝善文化,建设文明善治乡村,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到20xx年,力争具备条件的镇村都成立“乡村文化合作社”,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60%。

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一)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到20xx年,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比达80%以上。稳慎推进新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日常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

(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积极盘活利用农村各类资产资源特别是脱贫攻坚形成的经营性资产,推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发展模式,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成立经营实体,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脱贫县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全县域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收入追赶全省平均水平。参与万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行动,到20xx年,全市所有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年经营收入x万元以上的。达到%。

(三)加强县域改革发展。

坚持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县域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实施放权赋能改革,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推动权力下放,扩大县(市)经济发展自主权。

(四)大力推动返乡创业。

抓住人回乡、钱回流、企业回迁的重大机遇,坚持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发展壮大“回归经济”,引导支持有能力、有意愿、有情怀的农民返乡创业就业,积极吸引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提升农民专业技能,逐步提高持证比例。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七、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乡村振兴扛旗

(一)“十百千万”引领乡村振兴示范。

每县区规划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示范区内建设1个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乡村建设13个专项方案覆盖的政策项目优先安排、优先建设、优先实施,各项农村改革试点、示范、试验集中在示范引区内全面推开,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洁优美,到20xx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以上,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卫生厕所全面普及,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村庄保洁、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一体化体系,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90%。每年每个乡镇以行政村为单元建设一个示范引领村,打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农文旅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以上,“五美庭院”覆盖率达到%以上,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按照城乡一体化标准建设,D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吗,达到省级基层D建示范村、廉洁乡村、民主法治村、平安村创建标准,社会诚信体系健全。以自然村为单元,每年每个乡镇创建5个以上生态宜居示范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覆盖,生活垃圾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率达到%左右,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完善,七村共建(干净乡村、通畅乡村、明亮乡村、清洁乡村、绿色乡村、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取得扎实成效。剩余村全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求整治达标,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扎实开展,实现“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目标,所有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有序。

(二)“三块地”改革激活要素资源。

市、县、乡(镇)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部建成并运营,推动各类农村产权依法规范交易,实现以交易促融资、以融资促交易。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地“三权分置”,促进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推进宅基地改革,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实现应颁尽颁,落实“一户一宅”要求,探索“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盘活利用闲置资源。

乡村振兴示范区内,探索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在镇域范围内流转,推动人口向中心镇集中、空间向中心镇聚合、要素向中心镇聚集。对全市补充耕地指标和宅基地复垦指标进行统一收储管理。统筹占补平衡收益,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明晰集体产权归属,落实产权证书,盘活开发闲置资源,推动上市交易。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进行资源资产联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股份合作,多种形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三)“多彩田园”升级做强农业产业。

围绕茶叶、油茶、弱筋小麦、优质水稻、水产、中药材、畜禽、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培育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围绕“米面油肉酒茶”,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向绿色食品产业转变,精深加工比例达%。

以实施品牌化、标准化、基地化、数字化“四化工程为牵引,以华英、黄国粮业、豫申粮油、山信米业、息县休闲食品、“两茶一菜”为重点,推进正大农牧“四位一体”中央厨房模式,带动食品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尽快实现亿目标。大力发展城郊乡镇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共享农业、高科技农业园区等。

(四)特色品牌创建振兴“两茶一菜”。

做优“毛尖”,用城市名片的标准建设毛尖小镇、重振国际茶叶市场、经营“茶文化节”IP,加快“五大中心”和一站式产销平台高效运营,完成茶产业协会整合赋能,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毛尖”品牌位次保持前三位。

做大“山茶油”,推动油茶种植扩面提质和茶油市场开拓联动发展,以茶油消费市场开拓、茶油加工升级,促进油茶种植面积稳步增加,打造一批千亩以上的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3-5家以精深加工为主的全产业链条发展的省级以上茶油龙头企业,茶油产业综合产值力争翻一番;创建“山茶油”区域公用品牌。深入推广健康养生的美食,加速推进菜产业连锁化经营,创建美食地标城市。

(五)培育“食尚,道地食材”。

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调整结构,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围绕培优品种,促进规模化经营主体与科研单位、种业基地对接合作。围绕提升品质,深化全域同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三个创建”,启动土壤改良提升五年行动,打造一批“中国天然氧吧”和气候好产品。围绕打造品牌,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提速、规范管理,开展“山茶油”“虾稻米”“弱筋麦”“南湾鱼”等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构建“公共品牌+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模式。市级统筹产业集群建设,县区各有侧重,形成“一群多链,聚链成群”。

(六)推进农村绿色发展。

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县。编制《xx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规划(20xx-20xx)》,并在20xx年启动实施。所有乡镇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乡镇出境断面达到Ⅱ类标准,水生态环境“保三争二”目标。土壤环境稳定安全。四水同治工作在全省走前列。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首位,实现全域二级达标。开展城市街区通风廊道评估和规划设计,建设人影作业固定化标准作业站2个,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创建森林城市(县)。创建3个森林城市(县),每年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20个,规划建设淮河生态廊道xx段。

八、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完善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开展县乡村三级D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加强各级分管负责同志业务培训。

(二)实施分类推进。

以县(区)为单位,依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固始县、新县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要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五大振兴”步伐,探索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xx县、xx县等省级乡村振兴整体推进县要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力度,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实力。xx县、xx县、等县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渡。、平桥两区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方面走在前列。

(三)加大投入力度。

完善“三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调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支持。强化资金整合、资源统筹,健全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和小额信贷,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涉农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四)强化督导考核。

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有关单位进行督查指导,督导结果向报告。各地要制定具体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五

一、足球

(一)场地设置及器材规格

场地设置在田径场中部的平整场地面或独立的足球场上,表面为天然或人工草坪(不能为光滑的硬地),各场地之间相互独立,避免在考试过程中互相干扰。设置要求如下:

长20米,宽4米,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标志线。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标志杆与两侧边线相距2米,共设5根,各杆之间相距3米。起点线中间1米处为考生出发区域。设置方式:

足球测试场地设置示意图

标志杆高不低于1.2米,考试用球的规格为5号足球(其重量为396-453g,周长为680-710mm),球内气压符合足球竞赛规则要求。

(二)测试方法

考务员将考生带至考试场地,在规定区域内按测试顺序排成一列纵队。考试开始前,安排考生做适应场地的练习,每位考生至少练习1次。练习结束后,进入正式考试程序。

考生听到报号后,将球运至起(终)点线后的出发区域并做好出发准备。发令后,考生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绕杆,同时,计时开始;球通过第5个标志杆后,运球返回。返回时,球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考生至少触球一次,运球通过起(终)点线。人与球均过终点线后,计时停止。每人测试两次,记录较好成绩。

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0.1秒),小数点后第2位数非“0”时进1。

考试犯规时,当次成绩无效;两次均犯规无成绩者,只可增加一次机会;仍然犯规者,考生该项成绩计0分。

(三)犯规行为

未从指定区域出发;

出发时抢跑;

手球;

漏绕标志杆;

碰倒标志杆;

球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到达终点前,脚未触球;

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

测试期间,人或球出测试区域。

二、排球

(一)场地设置及器材规格

场地设置在地面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鼓励有条件的区把场地设置在体育馆内。设置要求如下:

长和宽均为3米,场地四周设置明显的标志线;场地外围设置判断垫球高度的标志物,标志物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与同侧标志线相距1米;标志物设定的高度要综合考虑仪器设备的计数方法、排球直径等影响因素,保证高度符合要求;标志物设置的其他注意事项由各区根据所选仪器设备的实际确定。男生和女生的测试场地要分别设置。

考试用球为排球(不能使用软式排球),其重量为230-270g,周长为650-670mm,球内气压符合排球竞赛规则要求。

(二)测试方法

考务员将考生带至考试场地,在规定区域内按测试顺序排成一列纵队。该项目不安排学生做适应性练习。

考生听到报号后,进入测试区域,原地将球抛起,第一次垫球成功后计时开始,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手型正确、击球部位准确、达到规定的高度。

每次测试时间不超过1分钟。每人测试两次,记录成绩较好的一次。

垫球未超时者,球落地或出现犯规行为,该次测试结束;超时者,到规定时间后,该次测试自动结束。男生垫球的高度(从地面起至球的底部)不低于2.35米,女生不低于2.15米。测试时,方法正确,高度符合要求的垫球方能计数。计垫球的个数。

考生考试时,出现球触及标志物等情况,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负责;出现犯规行为者,仪器设备立刻停止计数,当次测试结束,垫球数量按犯规时仪器设备记录的个数为准。

(三)犯规行为

采用传球等方式触球;

脚踩标志线或出测试区域。

三、篮球

(一)场地设置及器材规格

场地设置在篮球场内或者平整的塑胶场地上。设置要求如下: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共设5排,每排2根;各排标志杆之间相距3米,同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距同侧边线3米。起点线中间1米处为出发区域。设置方式:

场地设置示意图(“┄”为运球路线)

标志杆高不低于1.2米,考试用球的规格为6号篮球(其重量为510-567g,周长为724-737mm),球内气压符合篮球竞赛规则要求。

(二)测试方法

考务员将考生带至考试场地,在规定区域内按测试顺序排成一列纵队。考试前,安排考生做适应场地的运球练习,每位考生至少练习1次。练习结束后进入正式考试程序。

考生听到报号后,持球站立在起(终)点线的出发位置,并做好出发准备。发令后,考生两脚方可移动,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球依次过杆,同时,计时开始。运球过程中,若考生暂时失去对球的控制,但球未出测试场地,考生可自行捡回,在对球失去控制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止。考生与球均返回起(终)点线,计时停止。每人测试两次,记录较好成绩。

测试成绩以秒为单位记录,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0.1秒),小数点后第2位数非“0”时进1。

考生考试时犯规,当次成绩无效;两次考试均犯规无成绩者,只可增加一次机会;仍然犯规者,该项成绩计0分。

(三)犯规行为

未从指定区域出发;

出发时抢跑;

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运球高度超过考生肩部;

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

“翻腕”等其他规则不允许的违例行为;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Xx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为指导,把师德过硬,热爱教育,愿意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努力学习的`一线教师吸收到工作室,形成学习共同体。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博客研修、专家引领为主要的研修形式,通过成员自主研习和集中研修,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培养成员逐�

二、工作定位和目标

定位:立足课堂,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成长”为宗旨,以网络交流为主体,课题研究为主线,课例研讨为切入点,以集中研修和自主研

目标:工作室将围绕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的整体目标,通过三年为一周期的工作计划实施,有效推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激励、打造、展示等功能,预计三年周期内开展一次大型团体报告会。

三、工作室工作小组设置

1、小学数学工作室人员组成:

主持人:

成 员:

2、 特聘顾问:

四、工作内容

1、立足课堂,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开展互动式研修。

以“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方式,按学期确定研修内容,开展课例研修活动,帮助教师在比较中反思教学,生成新资源。鼓励工作室成员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敢于表达所思所想,分享彼此的经验,实现专业成长。

2、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为依托,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工作室成员要结合本工作室或个人承担的课题方向开展研究,自行选择研究角度和切入点。立足课堂和校本研究,提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课堂教学视频或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将专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3、以送教、培训为契机,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主持人要积极和各级教研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以本工作室成员所在地为实训地,承担送教下乡、送培下乡活动。

4、专家、名师引领,促进专业发展。

针对本工作室教师的发展需要,将争取机会让工作室成员参加国家、省、市教研部门开展的各项学科活动,聆听数学教育专家、名师作专题培训或课堂教学展示,提升工作室成员的实施课程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5、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整合和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收集优秀教学案例,建立资源库,开通工作室和成员个人博客,以网络形式进行辐射和推广,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五、活动实施机制

1、专业引领制。工作室主持人是工作室其他成员的组织管理者,也是其业务水平发展提高的指导者。主持人根据协议书、每位成员的特点和本人自身特长,对全体成员进行共性培养,也对不同成员进行个性化培养。主持人提供培养发展方向,给定学习、研究专题和任务,指导方法,提供机会,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2、教学研究制。立足教学开展实际的研讨式讲课、评课、反思等活动。工作室内部教学研讨活动,限于内部成员讲课、评课等,成员所在学校教师可以参与;名师工作室与省市教研部门合作,开展区级、市级优质课展示活动;工作室在市、区范围内展示本工作室就新课程改革或其他某个前沿问题的教学探讨等活动。

3、同伴互助制。主持人指导成员教师就某个专题结对合作,或就某一共性问题,某次教学展示活动,团队成员互相交流教学得失、心得体会,互勉共进。

4、学习研讨制。工作室组织成员阅读相同的理论专著和专篇,建立图书资源库,建立网上,彼此交流各自藏书,交流学习体会,实现共同提高。

5、成果辐射制。工作室将教育教学等科研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讲坛、公开教学、专题片、观摩指导、读书讨论会、团队论坛等形式在全市及更大范围内介绍、推广。

考务工作方案(最新7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