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精选推荐 > 正文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2024-03-24 16:53:06 1级文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漂亮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一

旅游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因其独特的产业特点而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我国旅游服务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发展旅游服务业就需要对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进行准确评价,以便制定适宜的政策措施和实施科学的经营管理。

国内对于我国旅游服务业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围绕区域或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旅游业绩效评价、旅游业发展质量评价等研究展开。例如张梦从市场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制度竞争力角度构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王琪廷、罗栋从城市的市场竞争力、服务竞争力、产品及资源竞争力和发展竞争力角度构建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陈秀琼、黄福才从产品质量、环境质量、要素质量、产业增长方式和产业运行质量等方面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本文在借鉴各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的广义范畴出发,构建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

二、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旅游服务业是一个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根据游客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需求,被划分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六大产业部门。发展经济学家从广义范畴上解释“发展”为经济现象的产出增长、规模增加、结构改变以及相关条件、基础和环境的变化。鉴于此含义,本文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内涵包括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将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三级(三层)。其中,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为一级指标(A层),并分解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发展环境6个二级指标(B层),六个二级指标又分解为38个三级指标(C层)(见表1)。这38个三级指标为统计指标,或可通过统计指标运算获得的指标,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注:旅游服务业区位商=(我国旅游服务业总收入/我国GDP)/(世界旅游收入/世界GDP),区位商值越大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越高。旅游资源得分=世界文化遗产+5*世界自然遗产+0.1*部级风景名胜区+0.5*国家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0.0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三、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的方法运用

(一)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本文对于C层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的预处理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中默认的一致化处理方法是Z-score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对实际指标进行标准化,指标评价值yi计算公式为:yi=(xi-)/s,xi为指标实际值,为样本平均值,s为样本标准差,由进行因子分析的统计软件直接实现对指标数据的预处理。

(二)评价方法的运用

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众多指标,因而需采用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方法,本文选用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能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的模型化和数量化,为评价模型的构建提供依据。对于处理C层指标相互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重复信息,因子分析法是较为合适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的结合运用,能够增加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首先,建立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其次,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根据专业知识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分别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再次,利用YAAHP(0.5.2)对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A—B层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使用YAAHP(0.5.2)的方根法得到权重(见表8第2行权数所示)。

四、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

本文涉及的38个三级(C层)指标数据,绝大多数由2001—2010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而得,旅游资源得分由相应计算公式和各类旅游资源数据计算而得,互联网普及率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而得,人均绿地面积由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历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而得。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对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分别计算中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得分,最终形成综合评价模型和综合得分。

(一)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形成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2)。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对表2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723,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126.130,P(Sig.=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因子得分如表2综合得分所示。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越大。得分正数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高于这10年的平均水平,负数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低于这10年的平均水平。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的综合得分连年上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规模每年有较大增长。

(二)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产生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对表3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553,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23.333,P(Sig.=0.01)<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的综合得分如表3综合得分所示。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越合理。得分正数说明当年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与这1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更为合理,负数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与这10年的平均水平相比更不合理。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的综合得分先升后降,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结构并没有随着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旅游服 务业发展规模的扩大而有所改善,应是我国旅游服务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旅游服务业发展效益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得到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效益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4)。

对表4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640,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110.860,P(Sig.=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效益综合得分如表4综合得分所示。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效益越好。旅游服务业发展效益综合得分连年上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效益每年有较大提升。

(四)旅游服务业发展条件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形成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5)。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对表5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791,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86.846,P(Sig.=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条件综合得分如表5综合得分所示。综合得分越高,说明当年的旅游服务业发展条件越好。旅游服务业发展条件综合得分连年上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条件每年都有较大改善。

(五)旅游服务业发展基础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产生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基础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6)。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对表6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858,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126.243,P(Sig.=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基础的因子得分如表6综合得分所示。旅游服务业发展基础综合得分连年上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基础每年有较大增强。

(六)旅游服务业发展环境得分

通过采集2000—2009年统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处理后,得到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价的基础数据(见表7)。

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3.0,对表7原始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s检验。KMO抽样适度测量值为0.731,大于0.5,Bartlett检验值为153.440,P(Sig.=0.000)<0.05,显示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2000—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如表7综合得分所示。旅游服务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连年上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每年都有较大优化。

(七)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结合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本文选用线性加权合成的方法,把B层各指标的因子分析得分值与其权重相乘后进行加总,得到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0.30*发展规模得分+0.18*发展结构得分+0.12*发展效益得分+0.30*发展条件得分+0.07*发展基础得分+0.03*发展环境得分(见表8)。综合得分越高,说明旅游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实力越强。

从综合得分可以看出,近10年来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综合实力在不断提高。但从各指标看,综合实力的提高并不是均衡演进的。如图1所示,在综合实力整体提高的过程中,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发展条件、发展基础、发展环境与综合得分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或快于综合实力的提升。其中,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基本快于发展规模的增长,发展效益和发展条件基本滞后于发展规模的增长。这说明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规模的增长更多是由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相关因素带动的,而与旅游服务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效益发展还相对不足。更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结构明显滞后于综合实力的提高,发展结构成为影响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结论

根据“发展”的广义范畴,从旅游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益、条件、基础和环境等角度建立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从而构建出较为科学系统的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发展我国的旅游服务业,必须注重提高发展效益,努力完善发展条件,切实改善发展结构。

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旅游学刊,2007(2):13-17.

王琪廷,罗栋。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统计研究,2009(7):49-5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旅游学刊,2006(9):59-63.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经济地理,2001(3):355-358.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二

平台能效管理、智能运维模块已开发完成,并于2024年12月24日上线运行,目前正在开展功能深化应用工作,具体功能如下:

一、智能运维模块

2024年作为运维服务构筑阶段,以配电房及分布式光伏项目代维起步。2024年,根据市场反映,逐步向变电站、集中式光伏、储能、充电桩、能源站等代维发展,并基于设备代维刚性需求,一方面向运维服务商提供资产管理、项目运营管理等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向代维的终端用能客户提供用能监视、在线业务申请办理等增值服务。最终借助平台建立省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与综合能源服务商、终端用能客户的纽带,提升用户黏性,进而扩大客户群体,实现客户聚合。

目前已完成运行监视、故障研判、巡视工单、检修工单、缺陷工单和客户交互等共22项功能的开发,可展示配电房数量、故障数量、工单数量、抢修数量等智慧运维业务开展情况,辅助公司或第三方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或配电设备智能运维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智能研判用户设备故障等级、位置等。正在开展运维工单流程、客户全景能源展示深化功能开发,以及互联网大区平台客户、能源服务商、省综等视角功能规划,预计年底可以完成功能深化和互联网大区平台相关功能建设,实现业务流转内外网一体化、各视角功能实用化。

二、能效管理模块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三

关键词: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0-5028-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0.070

Factors Affect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Ningxia

and Its Evaluation

JIANG Zi-yan,ZHAO Jun,ZHAO Yan-ni

(College of Economic Management,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is key to construct the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e produc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easant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in Ningxia were studied through investigating 230 peasants of 30 counties and 32 related services departments in Ningxia, combin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Delphy and AHP.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ervic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was obj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established. The service condition was calculated and analys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bilit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当前,宁夏在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针对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工作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效,但是宁夏农业信息服务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正确认识影响农业信息服务的因素,对于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1]。那么,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分析服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定农业信息服务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结合现阶段的一些文献资料,因地制宜地分析影响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因素,评估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农业信息服务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对影响农业信息资源配置、农业信息供需的不对称、区域服务平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郑红维[2]构建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农业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及应用、信息人才队伍、信息机构组织及信息政策法规和效益评价等6个,并且对中国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评价。谢园春[3]从农业信息用户、信息资源配置主体、信息传输系统、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评价吉林省的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刘世洪[4]采用了专家评估法、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通过构建农村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对中国的农村信息化测评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赵洪亮[5]选择了信息资源配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人才素质和效益指标四个一级指标,通过具体的二级指标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地区农业信息服务状况进行评价。那么,影响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农业信息资源传输能力、农业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农业信息人员服务能力和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这也是农业信息服务环节中的“瓶颈”所在。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客观全面地评价地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主要需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明确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各个评价构成要素的概念;二是科学地界定总体指标体系中各层次评价指标的具体权重[6]。因此,结合农业信息服务的相关文献资料,具体评价指标的选取采取特尔斐法,聘请专家人员组成专家组,经过筛选,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细节多角度地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总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如表1所示。

2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与步骤

2.1 层次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对农业信息服务进行综合评价时,由于各个指标以及各构成要素在评价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发挥作用不同,所以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是尤为重要的。本研究中的信息供给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主要采取AHP法[7]。这种方法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面向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复制问题进行“分解-判断-综合”,将定性与定量有效结合起来的拟定量方法,特别适用于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中难于完全定量的复杂问题,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8]。

2.2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首先,选择的随机性指标RI(Random index)如表2所示。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时,先后聘请宁夏农牧厅专家组成员、宁夏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教授共14人进行打分统计,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1)一级指标四大类的权重计算。总体系由四个大类指标构成,这四个大类指标采用九级标度法来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法,第二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计算:λmax=4.118;CI=0.039;TI=0.890;CR=0.044;CR

2)农业信息资源传输能力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反映农业信息资源传输能力的指标共6个,它们的权重计算如表4所示。

通过计算:λmax=6.332;CI=0.066;RI=1.260;CR=0.052;CR

3)农业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反映农业信息资源获取能力的指标共4个,它们的权重计算如表5所示。

通过计算:λmax=0.89;CI=0.040;RI=0.890;CR=0.045;CR

4)农业信息人员服务能力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反映农业信息人员服务能力的指标共4个,它们的权重计算如表6所示。

通过计算:λmax=4.126;CI=0.042;RI=0.890;CR=0.047;CR

5)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反映农业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共4个,它们的权重计算如表7所示。

通过计算:λmax=4.133;CI=0.044;RI=0.890;CR=0.049;CR

6)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汇总。汇总后的农业信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权重,如表8所示。

从指标的权重排序情况看,对于一级指标来说,农业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占到了最为重要的部分,大约为55.79%;其次是信息资源利用的效率占到了26.33%。可以看出以农户需求为核心的农业信息供给才是有效提高服务能力的关键。对于二级指标,专家们的偏好是:农村人均年登录农业信息网站的时间是宁夏农业信息服务总体水平的主导因子,占所统计指标的31.13%,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信息网站做为当下信息传输的基本特性外,还能够激发农民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其中农业信息使用率和农村人均通电话时间比重的权重值均大于0.1,另外,农业服务人员服务效率、农业专利成果利用率、农业科技人员、农村人均广播普及率和农业信息更新效率比重的权重值均大于或接近3%,这与宁夏农业信息的服务现状相一致。

3 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计算分析

3.1 相关数据的收集

以上建立的指标体系中具体数据统计方式如表1所示,其中统计数据均来源于2012年《宁夏统计年鉴》,并按照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获取,实地调查采用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形式,对宁夏30个市县的230户农户和32个相关服务机构进行实地的现状调查,专家评分由聘请的专家完成打分并汇总,数据整理如表9所示。

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不同指标数据对信息服务贡献存在差异,在各指标数据收集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指标变量的标准化,这是数据处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此所采用的标准化处理公式为:Nij=cij/dij,其中cij为指标值,dij为目标值,Nij为得出的标准化结果。如果cij>dij,则取cij=dij,使得标准化的结果不超过1[5]。指标体系的目标值见表10。

3.3 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测评

权重确定之后,综合评价宁夏信息服务水平主要采取综合评分分析法[1],在这里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方法具体公式如下[5]:G=■Wi■NijWij,其中:G代表总的评价得分;n为评价指标的总个数;Nij为二级评价指标标准化后的值,Wi和Wij分别为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得出结果如表11所示:

3.4 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分析

为了直观反映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如图1所示,地区的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经过近几年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各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基本保持在相当的水平上,贡献于农业信息资源传输能力的提高。吴忠市地区的农业信息资源获取能力和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地区,最重要的优势体现在当地农户对获取信息的积极性方面,另外该地区农业信息服务总体水平最高,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方面地发展,中卫市地区略低些,得益于农业信息利用效率方面,而固原市地区的指标均低于其它地区,这主要受限于当地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农户信息意识的局限等方面。

4 结语

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的形式,以及收集宁夏地区的统计数据,结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宁夏农业信息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系统、深入地评价了地区状况。研究认为:①宁夏地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存在着地区差异。②从长远来看,地区经济、信息资源传输和供给环境、服务人员素质、农户信息意识等因素为保障宁夏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诸多挑战[9]。③宁夏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有赖于农业信息服务的环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服务水平仍将具有相当大的提高潜力,重点是必须完善信息服务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户利用信息的意识,提升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加快建设信息供给服务环境等,从而保障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 军,刘凌锋,赵 亮,等。宁夏农业信息需求--服务差距模型及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0,38(26):14769-14772.

[2] 郑红维。我国农业信息问题的理论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3(9):44-50.

[3] 谢园春。农业信息资源配置效益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 刘世洪。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5] 赵洪亮。基于资源整合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与实现[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2.

[6] 雷 娜,赵邦宏,郑红维。农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3):19-21.

[7] 赵焕臣,许树柏,金 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四

【关键词】 国网电子商城 运营服务模式 激励策略 用户拓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大建设电力企业发展迅猛,但是电力企业与用户间仍旧缺少互动[1]。智能用电、电能替代等电力特色服务没有融入商城服务体系中,传统电力企业的运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随着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方式。与此同时,能源技术正与信息技术逐步融合[2]。因此,积极推进“互联网+”融入电力营销服务,建立具有“电力特色”的国网公司电子商城,开启国网公司客户服务的互联网时代,是实现营销服务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3]。

为此,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对电子商城的服务模式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模式与电力商城用户激励与拓展机制两方面内容,为国网电子商城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传统商城服务模式

1.1早期服务模式

早期的国家电网商城采用以线下服务为主的服务模式,通过在各地区开设营业厅等方式,让用户自行到营业厅购买产品、办理业务。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无法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来提高营业额。其效率低、成本高、内容有限。

1.2现有服务模式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国家电网商城开始向电子商务转型,引入企业-企业商城(B2B)、企业-个人商城(B2C)和个人-个人商城(C2C)的服务模式。

B2B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B2C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业服务模式。C2C指消费者间二手货交易为主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模式将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它极大地降低了营销的成本。

二、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

2.1能源服务

国网电子商城以“电”为主线,专注“节能”、“智能”,遴选出具有电力特色的智能家居、新能源、电力专业三大板块,包括智能家居电器、电力图书音像、商旅服务、电动车、以电代煤服务、分布式电源方案、电工电气设备、合同能源管理、客户侧电力工程服务九类业务。

2.2面向能源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用户期待更加个性化的服务。电网企业可以参照淘宝、美团、大众点评等成熟运营模式,结合“能源服务”等特色服务,设计开发具有电力特色的商务运营模式,其具体架构如图2所示。

2.2.1新能源推广服务

通过电子商城平台向用户推广新能源产品的优点,采用节能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用户购买新能源商品。以电动车为例,以“线上购车预订+线下专属服务”模式促销。在电子商城平台对新能源服务进行宣传介绍。

2.2.2滴滴能源服务

参考“滴滴打车”的服务模式,为不同用户群提供点对点能源服务。用户可将自己的需求到平台上,商城确定用户的具置后为用户筛选合适的能源供应商,匹配确认后双方可进行进一步协商和交易。

2.2.3能源点评服务

参照大众点评的运营模式,开发能源领域的点评软件。根据用户反馈的数据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深度挖掘潜在用户源。能源点评服务中交易信息的公开化,有利于能源行业与其他商业模式的数据共享。

三、电力商城用户激励与拓展机制

根据不同的用户群提供不同激励方式是增值服务的主要方式。依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将用户划分成几个用户群集合,确定该集合中用户的具体特征。

3.1用户激励模式

3.1.1需求响应激励

通过合理设计电价政策,能够有效促进用户自主调节用电行为。需求响应激励政策可以概括为:节能补贴、峰谷电价、分时电价等。通过用电程度给予相应的积分,为用户提供电价折扣、电器赠送等优惠。

3.1.2虚拟币激励

参考“淘金币”提出“电力币”的概念。用户通过在电子商城购物获得电力币用来兑换商品、抵扣现金。这样增加用户用电响应程度,扩大电子商城的影响范围。

3.1.3商城折扣激励

进行大规模促销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营业额。新用户注册国网电子商城、邀请规定数目好友注册会得到代金券或免费礼品;在网购狂欢节适当调整商品价格,采用秒杀、限时抢购等活动来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

3.2激励模式下的用户敏感度分析

用户敏感度分析,即通过改变商品的价格、以及营销策略的手段分析用户的消费需求和喜好。通常影响用户对商品价格敏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商品因素、激励策略因素和用户群因素。

3.2.1商品因素

只有用户认为商品物有所值时,产品的销售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特别是对于网购而言,商品的性价比越高,用户对它的敏感度越大。因此,国网商城应确保商品技术先进、质量过硬,努力提升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3.2.2激励策略因素

相对于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价格策略更为直接、有效。价格变化幅度与基础价格比例越高,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越高。降低参考价格从心理上影响用户的价格感知。

3.2.3用户群因素

不同的用户群体具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高收入用户群对商品价格相对不敏感,因此,国网商城通过分析、比较用户的浏览记录挖掘出用户的喜好商品,对不同的用户群提供类似“猜你喜欢”的服务。

3.3基于用户敏感度的用户拓展机制

国网电子商城O2O运营模式的用户拓展机制包括发展新用户、维持老用户、提高用户粘度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扩大用户数目,提高电子商城的影响范围。

四、结语

国网电子商城向“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转型,以销售“节能”、“智能”用电产品为主,提供具有“电力特色”的商品。随着未来消费者对用电商品消费观念的转变,国网电子商城提供的商品、服务将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前瞻性。

参 考 文 献

[1]黄莉, 卫志农, 韦延方,等。 智能用电互动体系和运营模式研究[J]. 电网技术, 2013(8):2230-2237.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五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特色服务 共享共建

现如今,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都实行共享共建的服务模式。共享共建的服务管理模式是指各高校与当地的地方政府进行合作建设的新型服务模式。该模式以信息资源共享、高校与政府共同投资管理为目的,进行共享共建服务模式的建设。这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不仅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信息资源,也为政府及社会大众的知识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因此,本篇文章将会针对高校共建共享模式下图书馆特色服务管理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缺陷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改变与创新是当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尽管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并没有太大的缺陷,但是它本身提供信息资源的方式过于单一,高校学生不能够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久而久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已落后于时展的潮流。

除此之外,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过于老旧,不能够完全跟上科技信息的发展变化。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并不能够将服务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方便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因此,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应该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进行不断改进。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源。

二、高校图书馆的共享共建服务模式

共享共建的服务模式是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应用的服务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对于信息的查找与应用都更加的便利。因此,本小节将会对当下高校图书馆普遍应用的共享共建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分析。

(一)高校图书馆共享共建模式的特色服务的主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服务管理,是对图书馆内的各种图书以及日常的文化宣传进行的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为学院的专业申报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对图书馆的新书进行宣传和推荐;通过网络平台与高校学生展开交流与讨论等。这种特色服务主要特点便是独一性,因此,这种特色服务的服务方式会对图书馆特色的建立给予很大的帮助。

(二)共享共建服务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高校图书馆的共享共建服务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与当地政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并对这种新型的建设模式进行共同的投资与管理,使高校学生、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大众能够从图书馆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这种新型服务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已经转变成了公益性质的社会机构。

相比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如今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对外的服务对象的服务范畴也不断扩大,对学生或其它的服务对象的服务手段也不断增加,这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例如与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管理及服务水平。

三、当今形势下图书馆共享共建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都实行了共享共建的服务管理模式,但是仍然有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解决。许多高校学生反映,尽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很多信息资源的内容都是没有用的,整体的信息资源可取性较低。除此之外,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只在校内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其它学校的图书馆之间并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的服务模式。而许多高校学生表示,希望可以对于其它学校的信息资源作出一定的了解。

由上述的说明可以得知,尽管高校图书馆的共享共建的服务管理模式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还是存在一些服务上的问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对共享共建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与改进,最终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信息资源获取环境。

结语: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六

〔关键词〕PIS;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赋权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06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2-0026-06

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信息服务形式不断涌现,比如个性化定制、个性化信息检索、个性化导航、个性化推荐、个性化站点、个性化过滤等。人们对海量信息中有效信息的需求促进了PIS在各个行业的兴起,如电子政务中的PIS、数字图书馆中的PIS、商情网站的PIS、医院网站医疗信息的个性化服务等。PIS有着诱人的市场潜力,并逐渐成为国内外许多信息服务行业占有市场的强有力的竞争手段。为了监督与促进PIS在各个行业的推广与完善,有必要对信息服务行业的PIS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地评价PIS能力的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最近几年对PIS的研究比较多,大多数文章都是对PIS理论进行的研究,在信息服务评价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我国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2005年蒋琳[1]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评价研究;2007年许振宇[2]对市级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评价研究;2010年朱雷[3]对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的综合评价研究等;2012年潘虹[4]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评价研究。近几年有少数学者开始对PIS的应用成熟度进行评价研究,如:赵伟[5]等基于证据理论建立了PIS能力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具体算法;王曰芬[7]对PIS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刘华银通过建立数字图书馆PIS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进行全面评价等。上述说明在PIS能力评价指标研究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总结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影响PIS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系统,选取的指标不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对PIS能力指标权重的赋权方法还有待改进,多数赋权方法采用的是主观赋权法,如Delphi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最小二乘法、二项系数法等,也有的采用客观赋权法,如专家聚类赋权、专家信息熵赋权等,主、客观赋权法各有利弊,单纯利用哪一种都会影响指标权重的合理分配,影响对PIS能力的正确评价。基于上述,本文试图构建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合理地评价PIS能力的指标体系,提出一种综合专家主、客观赋权的赋权法,以求获得一个PIS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权重,提高对PIS能力评价的效果。

指标体系的确定

1.1 指标层次维度的建立PIS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制定,对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评价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完善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信息服务行业分析现状,做出正确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整个评价活动起着统揽全局的作用,构建信息服务行业PIS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应该探究PIS的基本发展规律,关注PIS过程的特点及其各影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PIS是一个复杂的服务系统,其服务能力受服务人员、服务技术、服务环境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指标的选取时,每个指标都是对系统的某种特征所进行的度量,反应PIS能力的各项指标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为了准确评价信息服务行业PIS能力的强弱,根据PIS能力影响因素结构,在查阅文献资料[5-16]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科学性、通用性、可操作性、系统性、导向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为指导原则,以影响PIS能力的因素为基础构架设计了评价指标的初始集,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专家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最后从服务基础设施与环境、信息资源、服务技术、服务人员、服务满意度等5个层面构建了一套含有20个二级指标的PIS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图1 PIS能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1.2 评价指标分析

1.2.1 基础设施与环境对PIS基础设施与环境的评价主要从个性化服务空间、软硬件资源和个性化服务系统3个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空间主要指个人的学习空间、团体协同工作空间以及信息服务台等,软件资源为通用软件和一些高端软件,硬件资源为个人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等,对个性化服务系统的评价主要从系统的结构、全面性、可利用性、可操作性、网络化程度、动态性、自动更新能力、数据的存储与组织方式等方面评价。

1.2.2 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信息资源的全面性、针对性、权威性、独特性、实效性5个方面进行。对全面性评价主要从资源总量、各类型资源所占比例进行;针对性是指信息资源是否能满足特定用户群体,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能否满足用户的专业需求;权威性是指信息资源是否有专门的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和加工,并得到同行专家的评价和认可;独特性是指服务机构能否根据自己服务的特色,自建特色数据库;实效性是指资源的新颖性和时效性,更新周期和速度。

1.2.3 服务技术对服务技术的评价主要从信息获取与过滤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推送技术、个性化检索技术、安全技术5个方面进行评价。信息获取与过滤技术即能够全面、准确地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通过自身的过滤机制匹配提取最适合用户需要的信息资源;数据挖掘技术主要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偏差分析等技术对用户兴趣、爱好、需求、职业等信息的获取和了解;数据推送技术即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检索习惯等,主动搜集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个性化检索技术主要是ontology、agent技术、元搜索引擎、语义网在检索技术中的应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过程跟踪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用户隐私保护技术。

1.2.4 服务人员对服务人员的评价主要从服务人员的仪表态度、人际沟通、专业技术、创新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仪表态度即穿着是否合适得体,服务态度是否和蔼可亲、认真大方;是否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快速获取用户信息需求;专业技术主要为用户需求分析能力、外部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信息过滤匹配能力;创新能力表现在经常提供一些PIS的新观点、新技术。

1.2.5 服务满意度对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主要从服务质量满意度、服务效果满意度、服务满足需求度3个方面进行。服务质量满意度即资源的信息量、知识含量和创新程度、内容的新颖度、信息的针对性以及可用性的满意程度;服务效果满意度即服务的利用率、用户使用服务后创造的价值与成果产生所消耗的价值比较以及服务后所产生的社会反响和创造的效益;服务满足需求度即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2 专家综合赋权法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大小对PIS能力评价结果起到决定作用,所以对每个指标权重大小的分配要由各指标作用的大小来决定。由于主观赋权的主观随意性比较大,客观赋权又具有绝对的客观性,所以本文在研究参考文献[17-25]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赋权法,该方法以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主观权重,然后根据判断矩阵提供的信息对各专家先进行聚类,然后再赋权,等到专家客观权重,最后综合主客观赋权值,使得到的指标权重科学合理。

3 PIS能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3.1 专家主观权重的计算利用Delphi专家调研法来确定主观权重,首先选取本领域的15位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评价模型中各指标发表自己的意见,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有指标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然后选取5位本领域的和预测结果一致的资深专家进行问卷调查,请他们对评价体系进行逐层判断分析,构造两两比较矩阵。对回收的调查问卷中的个体判断矩阵的偏激判断信息采用均数法和标准差法进行有效剔除,然后在综合成群体判断矩阵,计算各个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U、

4 结果分析由表3 PIS能力评价体系的权重赋值可以清晰地看出指标体系中各层次指标性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从准则层来看,服务技术最重要,其次是基础设施与环境,再次是信息资源、服务满意度,最后是服务人员。服务技术的重要性达到了43.6%,它直接关系到了PIS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把对PIS能力的评价重点放在服务技术上。从要素层来看,个性化服务系统、数据挖掘技术、个性化检索技术、数据推送技术、软硬件资源排在了20个指标的前五位,这5个指标的权重总和达到了62.2%,这说明在PIS能力评价中,人们最重视的是个性化服务系统、服务技术以及服务的资源。对各要素层深入分析发现,在基础设施与环境这一指标下,相对于个性化空间和软硬件资源来说,个性化服务系统的比重占到了68.8%,它是PIS的核心。个性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思想,系统的可利用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网络化程度,界面的亲和力,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系统中数据的存储和组织方式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PIS的能力。在信息资源指标中,各个要素所占的权重大小依次是信息资源针对性(38.1%)、信息资源全面性(26.2%)、信息资源权威性(18.9%)、信息资源实效性(10.4%)、信息资源独特性(6.5%),从所占的权重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表3 PIS能力评价体系和权重赋值表

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要素层相

对于目标

层权重个性化信息服务能力A基础设施与

提供高质量的PIS,首先要保证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全面性,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实效性和权威性。PIS是在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技术就没有PIS,从服务技术所占的比重(43.6%)也可以看出来,在服务技术中数据挖掘技术和个性化检索技术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3.9%,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知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需要用到数据挖掘技术,用户也能够根据提供的个性化检索技术来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服务人员这一指标中,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所占比重达到54%,在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的是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其次是人际沟通、仪表态度等,创新能力(8.2%)所占的比重不大,说明在PIS过程中,服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对服务质量所起的作用并不大。在服务满意度这一指标中,服务质量满意度(49%)所占比重最大,服务效果满意度(26%)和服务满足需求度(25.2%)所占比重相似,在进行评价时要多考虑用户对提供资源的信息量、知识含量和创新程度、内容的新颖性、信息的针对性以及可用性的满意程度。PIS能力体系中各指标是相辅相成的,对PIS能力的评价既要考虑要素的整体性,又要考虑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要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对其他要素起着支持或制约作用,所以说评价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忽略。

5 小 结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给出了PIS能力的评价指标。由于PIS能力评价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综合专家主观赋权、客观赋权的综合赋权法。这种赋权方法既考虑了专家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的影响,又考虑了排序向量引起的不确定性和判断矩阵引起的矛盾性,提高了指标权值分配的精确性。最后利用专家主客观综合赋权法,通过计算对PIS能力评价的各级指标进行赋权。后续工作中通过对几个信息服务行业进行实际测评,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检验、修改,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蒋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6-65.

[2]许振宇。市级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评价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8-59.

[3]朱雷。我国医院网站医疗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36-70.

[4]潘虹,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9-38.

[5]赵伟,张秀华。PIS能力评价的证据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实践研究,2010,33(10):66-69.

[6]覃凤兰。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绩效评价指标[J].图书馆学刊,2009,(3):19-22.

[7]王曰芬,吴小雷。PIS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J].情报科学,2005,23(8):1183-1186.

[8]吕秀云。影响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因素[J].图书馆学刊,2005,(6):89-91.

[9]刘银华。数字图书馆PIS模糊综合评价[J].现代情报,2011,31(6):62-68.

[10]吴晶,刘佳,周昕。国内外图书馆PIS系统及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7):24-29.

[11]唐小海。影响高校图书馆PIS的因素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6):56-58.

[12]Fengrong Gao,Chunxiao Xing,Xiaoyong Dub,Shan Wang.Personalized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Hybrid Filtering for Digital Library[J].Tsinghua Science & Technology,2007,12(1):1-8.

[13]Cui Feng Han.The Module Design of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 Library Based on Agent[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1,(7):1812-1816.

[14]谢海涛,孟祥武。适应用户需求进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J].电子学报,2011,(3):643-648.

[15]Songjie Gong.The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Model Based on User Interest[J].Physics Procedia,2012,(24):817-821.

[16]Enrique Frias-Martinez,Sherry Y.Chen,Xiaohui Liu.Evaluation of a personalized digital library based on cognitive styles:Adaptivity vs.adap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9,(29):48-56.

[17]Minqi Zhou,Heng Tao Shen,Xueqing Gong,Weining Qian,Aoying Zhou.Personalized query evaluation in ring-based P2P networks[J].Information Sciences,2013,(220):463-482.

[18]曹志梅。图书馆动态模糊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8):111-117.

[19]李香亭,杨风暴,等。信息熵和判断矩阵的专家聚类赋权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103-106.

[20]李明奇,刘玉娟,赵美玲。一种基于判断矩阵的专家赋权方法[J].科技信息,2010,21:45-46.

[21]高阳,罗贤新,胡颖。基于判断矩阵的专家聚类赋权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31(3):593-596.

[22]周漩,张凤鸣,惠晓滨,等。基于信息熵的专家聚类赋权方法[J].控制与决策,2011,26(1):153-156.

[23]顾冲时,汪自力,刘成栋。堤防工程安全评估专家赋权模型[J].岩土力学,2006,27(12):2099-2104.

[24]王应明,徐南荣。群体判断矩阵及权向量的最优传递矩阵的求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1,(4):70-74.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七

关键词:供电所;营销管理;创新

1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供电所是电力企业进行的电力资源供应服务时面向消费终端职能工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力资源输送、资源消耗数据统计以及电力资源输送线路维护工作的重要机构。然而在现今时代,供电所的传统工作职能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居民对电力资源应用中的高要求标准,急需进行供电所职能领域的拓展与创新,提升供电所的服务能力,满足现阶段电力用户对供电的职能需求,优化供电所的职能服务体系。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供电所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要求与保证,能有效提升供电所服务的速度,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供电所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进而提升供电所在客户服务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速度,提高供电所职能人员综合服务能力。

2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管理思维落后,难以满足终端消费群体的高标准要求;供电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服务意识也难以适应当前社会服务型的要求。服务理念落后,在管理流程中不够注重的是电力资源供应的管理,还有终端消费群体的满意需求,使供电所与终端消费群体难以形成平衡的合作关系,造成客户群体流失。第二,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下供电所对于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下,难以达到高技术水平的要求,使供电所供电过程中的可靠性严重降低。当前,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须要求,供电所作为电力资源供应企业,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现阶段的供电所信息技术应用中,应用水平难以达到高要求的标准,造成了供电可靠性降低的后果,导致终端消费群体对于供电所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感。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营销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营销管理中消费者需求信息反馈的唯一途径,对于信息化的应用,是保证营销管理科学化发展的必然前提。第三,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模式发展还较为落后。营销管理模式是以客户需求作为工作主体进行营销管理工作的进行,然而目前对于信息技术的不完全应用难以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做详尽调查与分析,因为很难做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营销管理流程的必然过程,造成供电所营销管理工作的困难开展现象,因此对于消费市场的开发难以起到明显效果,造成供电所的服务能力难以提升的后果。

3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策略

第一,加强供电所新时期营销管理理念的探索,大力推动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营销管理理念是适应当下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新型营销管理基础,是能够促进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要充分认识到营销流程中消费者的主体位置,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水平,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准,大力推动供电所的服务体制建设工作发展。服务是企业发展与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企业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供电所传统营销管理模式中对于服务意识的认知难以满足消费者服务要求,因此,提升服务意识是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最重要流程,要将服务强化工作深入供电所日常员工培训流程中来,大力提升供电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供电所服务流程,提升电力企业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能力,建立和谐的用户与供电所关系,推动电力企业发展。第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到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中,提升供电所的服务速度和服务快速反应能力。当前,营销服务能力已经成为供电所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想要提升供电的营销服务能力,就要应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技术结晶,其具备了高速、准确、便捷和易于管理等特点,在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客户信息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处理,建立网络应用平台,提升服务过程中的系统快速反应能力,使供电所的服务速度可以大幅度提升,进而提升供电所营销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以此来推动供电所职能发挥过程中工作效率的发展,优化服务流程,给电力用户提供便捷性的电力资源供应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增强供电所在用户心中的地位,为后续的供电所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保证供电所职能的全面发挥。第三,加强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进程,完善供电所工作机制创新性改革,促进供电所工作人员工作流程规范化。我国供电所的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环节与创新工作细节难以落到工作实处,因此对于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脚步的迈进是推动供电所工作职能充分发挥的必要保证。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中,要充分注重对于工作人员规范化工作流程的要求,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充分保证工作过程中服务水平的提升,优化供电所的服务流程,提升供电所的服务质量,大力推动供电所在经济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要快速汲取新时代的营销管理理念产物,融入自身的发展创新中来,推动创新型营销管理模式的发展进程。第四,新能源转型对供电所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新能源转型工作是21世纪重大的世界级战略,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生了2次能源转型,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是薪火能源向煤炭能源的转型,第二次是煤炭能源向石油能源的转型,2次能源转型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而新一轮的能源转型正在酝酿,能源转型的核心就是向再生能源的转型,电力资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转型工作的进一步加深,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会更加紧迫。供电所作为电力企业能源供应的终端体系,进行营销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能源转型时代,推动电力企业发展。

4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民众对于供电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供电所作为供电企业面向社会消费终端的重要组织机构,必须努力提升营销管理模式创新进度,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消费者群体的需求。营销管理模式中是以消费者群体作为主导地位的营销管理流程,要充分意识到服务水平对于营销管理流程的重大推动作用,结合能源转型工作的要求,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水平,大力推动供电所新环境下的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八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经验管理,而应实现科学管理,随时掌握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所拥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其产出的效益与效率,医院经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及目前存在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对各种综合统计数据信息的运用侧。综合统计工作是为上级卫生部门、医院领导决策、科室工作需要服务的。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转贴于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3. 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综合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②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③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④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⑤对收人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⑥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不定期、专题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篇九

汽车经销商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国内出现了部分大型汽车经销商朝着多品牌、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但是很多大型汽车经销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管理上、战略上的瓶颈,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抉择。汽车经销商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才能在将来的汽车市场中站稳脚跟。一定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行业的特点、地区的特点,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经营发展管理模式。

一、构筑汽车经销商发展战略模式

未来中国汽车市场价值将流向产业链下游(物流、服务、金融、贸易领域等),而中国汽车产业恰恰缺乏服务、贸易、物流、金融领域战略管理和组织的经验。在提前开放服务、贸易、物流、金融领域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汽车经销商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尤其是一些大型汽车经销商,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的基础上,可以考虑集成现有非制造领域即汽车产业链下游的产业资源,与优势企业、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竞争,在服务、贸易、金融领域开展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建立区域性的服务、贸易、金融网络体系,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共享产业链利润。

汽车经销商应充分整合自身的营销资源、资金资源、品牌资源,形成一种合力,建立以汽车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以资本为纽带的资金运作模式、以品牌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相结合的独特发展战略模式。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立足汽车市场,提高服务满意度,不断深化汽车销售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建立以汽车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同时利用资本运作的优势,把握汽车金融发展契机,建立起以资本为纽带的资金运作模式;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以品牌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这些汽车经销商发展战略模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整个汽车经销商发展战略资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营销、资金和品牌三种资源为纽带,全面提升经销商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1.以汽车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

以汽车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是指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立足汽车市场,提高服务满意度,不断深化汽车销售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的一种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二手车经营三种模式。

(1)汽车销售模式。汽车经销商应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的汽车销售模式,如买断经营、集销商和汽车超市等销售模式。集销商的模式:充分利用大型汽车经销商既得的、极具竞争实力的整车价格和服务模式,将大型汽车经销商外部的中小汽车经销商、零散企业资源和市场资源并入自身的资源控制域,形成非自身投资的营销网点,参与针对其他大型汽车经销商的竞争。汽车超市的模式:汽车经销商可以通过联合百货集团、超市公司,共同建立汽车超市的概念店,从而提供集成汽车产品、配件产品、装潢产品和其他相关产品和服务。

(2)汽车维修服务模式。通过建立一套权威的、社会认同的汽车维修服务标准,作为汽车维修服务的模式输出,比如24小时快修店的特许经营、小区汽车物业管理和零换乘的停车场管理等模式: 24小时快修店的特许经营模式:加快建立维修网点的速度,争取尽早占据区域汽车快修服务的龙头老大地位。小区汽车物业管理的模式:集停放管理、保养清洗、快修服务、整车直销、汽车咨询、短期租赁为一体,将VIP 个体集成为VIP 群落,实现口碑营销的效果,从而确立区域内中高档小区汽车物业管理的领先者地位。也可考虑与专门的大型房地产商、物业管理公司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其专业的物业管理的经验和市场能力。零换乘的停车场管理模式:应该配合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远景规划,充分利用良好的政策背景与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环线周边零换乘的停车场建设。城市交通负荷问题与停车场多元服务(加油、清洗、快修)的需求将使得零换乘的停车场管理带来丰厚的利润。

(3)二手车经营模式。建立一套经销商自身的二手车经营模式,并在适当时候可以考虑作为经营管理模式输出。二手车经营模式主要包括销售的估价、维修、租赁和报废模式。大型经销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在二手车经营方面的经验,发展二手车经营模式,努力抢占区域内二手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2.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资金运作模式

以资本运作为手段的资金运作模式主要包括投融资、汽车金融和兼并扩张三种模式。

(1)投融资模式。汽车经销商作为一个企业集团要做大做强,迈向现资管理的企业集团,则需要采纳多种资本运作模式,获取多种投资,从而改变大型经销商原来单一的股权结构,塑建多元投资、多元管理、多元监督的企业模式。投融资模式建议的发展路径可以是:依托大型经销商自身的优势,大胆引进外来投资,学习资方先进的管理体制,获取国际品牌的有力支撑,接受国际资本的监督和扶助;同时展开管理者内部融资方式的有益尝试,通过共同事业、共同利益的激励,有效提升企业管理者、员工的忠诚度,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在真正意义上推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建成以服务于汽车市场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手段, 以品牌发展为目的的投资管理公司。

(2)汽车金融模式。汽车经销商在开展汽车金融业务时需要经销商的领导层发挥聪明才智,引领行业标准,推动法律政策的支持;需要与具备相当汽车金融业界经验的合作伙伴,共同孵育中国汽车金融的标准与模式。在汽车信贷消费领域,经销商应该在倡导:三零模式 (零担保、零首付、零利率)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国内外银行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着力拓展业务领域,通过的模式开展汽车保险业务,逐步成为国内几大保险公司的一级,而不是直接介入汽车保险行业。

(3)兼并扩张模式。汽车经销商可以通过资产运作的方式,着力吸收并拓展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和下游企业,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投资管理的合作方式,从而确立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3.以品牌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

汽车经销商以品牌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是指不断丰富和完善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模式,主要包括品牌联盟、品牌产品和品牌娱乐业等一系列品牌发展模式。

(1)品牌联盟模式。通过与其他汽车销售领域企业和汽车金融机构等强势品牌结成战略联盟,不断寻求双赢效果;通过以把握市场客户为价值开展交换与合作,集成双方的客户优势、资源优势,开展资本渗透、开发创新的业务和模式,如品牌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

(2)品牌产品模式。可以通过品牌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来实现大型汽车经销商品牌的具象化和形象化,更好地实现品牌延伸策略。通过服务和品牌的具象化来更好地支撑其品牌内涵,通过把握渠道、针对市场的需求变化,为顾客定制和改装各类汽车 提升经销商品牌满意度;同时也可以考虑对国内中小型的改装厂商提出品牌的要求;牢固控制品牌产品的影响力。

二、 集成三种模式加强汽车经销商企业经营发展管理

大型经销商应充分整合自己的营销、资金和品牌等优势资源,在通过对以汽车市场为基础的服务模式、以资本为纽带的资金运作模式、以品牌发展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式的塑造的基础上,运用系统集成的理念,把三种模式集成为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发展战略模式系统,通过行业标准的建立,管理模式的输出,不断提升大型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全面协调管理和流程。汽车经销商服务能力提升是全面管理工作服务能力的提升;包含着公司运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对现场活动、人员表现和客户反馈的综合调研、现场诊断和后期总结,汽车经销商需要根据服务能力推进计划,定期总结和提供总结分析报告,分别向经销店员工个人、经销店投资人、区域管理人员和厂商汇报目前的改善进度,以便各参与方据此开展后续的相关检核、评估与改善支持工作,最终推动经销商服务能力的改善和提升。

汽车经销商经营服务工作的对象是市场,为市场服务的目的是效益。汽车经销商企业经营要通过服务来实现效益,要认识到“服务是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强化服务,不仅是市场竞争的要求,而且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上必须调动全部资源,客户的服务感知与各岗位的工作都是息息相关的,除了销售、售后服务人员,财务、行政、客服人员的工作都会对客户的感知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切以服务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各岗位需要做好为客户服务的支持工作,在管理上为服务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流程和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提升服务能力必须制定细致、标准的服务流程,将客户服务过程所涉及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标准化,除了流程的制定,还需要加强流程的监督,从而推动服务流程的改善和提升。

在提升品牌服务能力过程中,应该贴合目前企业的现实状况,通过对目前工作的检查―总结―计划―执行―检查进行循环的提升。加强对服务现状的检查和反省是服务能力提升的第一步,在管理过程中检查问题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企业内部的定制调查,针对企业内部通过定期收集经销商反馈问题检查自身服务流程和管理的现状。同时各经销商内部可以建立其服务调查的体制,通过回访等方式对客户进行调查了解服务过程中的问题点,为后续总结改善提供依据。

能源服务发展模式(最新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