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工作总结 > 正文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2024-03-11 22:53:25 1级文库

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抛物线的基本知识点】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一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形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②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人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四)气候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二

抛物线教学课件

抛物线教学课件

【教学内容解析】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选修2-1第二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习抛物线这种圆锥曲线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椭圆与双曲线之后的又一重要内容,根据抛物线定义推出的标准方程,也为下一节用代数方法研究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和几何性质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基础.因此,它是圆锥曲线这章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的重点是抛物线的定义和抛物线标准方程.难点是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

抛物线作为点的轨迹,标准方程的推出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处处是数与形之间的对照、翻译和相互转换.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结构和形式不仅依赖于坐标系的选择,还依赖于焦点和准线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因此,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几何特征”的分析,让学生由观察与思考后理解抛物线的定义;

通过类比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探究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在研究方程与抛物线定义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根据所给的抛物线方程写出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一步理解解析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的观察、类比、分析、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研究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认知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对圆锥曲线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曲线与方程的学习已经对解析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学生需要对研究的目标、方法和途径有初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好的归纳、猜想和推理能力.

3.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1.对抛物线的重新认识;

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突破策略:

1.教师通过几何画板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抛物线的形成过程,以便加深对抛物线定义的深入理解.

2.组织小组交流活动,展现抛物线标准方程推导的思维过程,相互评价,相互启发,促进反思.

【教学策略分析】

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以看—画—想—研—用为学生学习的主线,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用几何画板工具画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动态演示过程中理解抛物线的定义,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类比椭圆和双曲线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分组展示体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来突破教学难点.

将抛物线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等列表,让学生填充表格,通过表格将它们对比,发现异同点,寻找规律,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以及生活中抛物线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抛物线,提高学生学习抛物线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

(一)抛物线的定义

问题一:抛物线到底有怎样的几何特征?

用几何画板展示抛物线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抛物线的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抛物线,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抛物线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不经过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问题二:如果定义中经过点,那么动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经过点,那么动点的轨迹是经过点且垂直于直线的直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图让学生加深对定义中细节的理解.

(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通过类比椭圆与双曲线的学习过程,提出给出抛物线定义后应根据定义得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让学生回顾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求轨迹方程的步骤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

问题一:已知定点到定直线的距离为,如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从而得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先由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点拨,提出类比椭圆和双曲线在求标准方程时的建系方法,由学生提出相应建系方案,分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结果.

以线段所在直线为轴,以线段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到的方程形式最简单.其方程是

设计意图:如何建系体现最优化方案,通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加强过程性教学.

抛物线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不同,同一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66页的表格,并展示结果.

问题二:观察抛物线的几种不同形式的标准方程,方程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让学生来自主观察总结抛物线标准方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例1.(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是,求它的标准方程.

由学生口答完成此例题.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三、当堂检测

1.求下列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根据下列条件写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中第一题第二问要注意学生的易错点的总结;第三题要注意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设计意图:检测本节课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四、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总结后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形式,师生共同回顾教学过程与内容,系统整理知识点,完善知识结构.

五、布置作业

课后A组1-4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三

初中知识点总结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初中物理磁体知识点总结吧。

初中物理磁体知识点总结

磁体和磁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吸铁性)。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场和磁感线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①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②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③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④磁感线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电与磁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5.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7.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8.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9.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0.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1.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2.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3.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4.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不一定就受力的作用。

25.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6.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7.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四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区,冬夏气温分布差异很大。气温分布特点为:冬季气温普遍偏低,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超过50℃。主要原因在于: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纬度影响:冬季盛行冬季风。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温差不大。主要原因在于: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盛行夏季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到最高值;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夏季最热地地方是吐鲁番,重庆、武汉、南京号称我国“三大火炉”。

无霜期和生长期:我国各地的无霜期,一般来说,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霜期长则作物的生长期也长。反之则短。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降水和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特点。

成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另一方面,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我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量集中在五月到十月。这个时期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全年的80%。就南北不同地区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成因:我国降水量的这种时间变化特征,是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分不开的。五月份,北上的暖湿气流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雨带在此徘徊,华南雨季开始;六月份,雨带随锋面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阴雨连绵,此时正值梅子黄熟时节,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七、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我国北方降水量显著增加;九月份,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大,雨带随锋面迅速撤回到长江以南,加上有台风雨配合,此时华南雨水仍较多。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概况如下表: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两大主要特征。季风气候的特征是:冬季吹偏北风,寒冷于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

季风和季风的形成: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海陆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有位置、地形和季风。位置,指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地形,指地势高低和山脉走向的影响;季风,指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气候的优缺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气候的主要优点是: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季风气候区广大,雨热同期对农作物、树木、牧草的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扩大了喜温作物生长的北界,我国是水稻生长北界最北的国家。我国气候的主要缺点是:受季风强度的影响,各地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易产生水早害;寒潮、霜冻和台风引起的灾害性天气,危害农作物的收成。

(五)河流与湖泊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五

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镜像对称的,并且当定向大致为U形,如果不同的方向,它仍然是抛物线。

2、垂直于准线并通过焦点的线(即通过中间分解抛物线的`线)被称为“对称轴”。与对称轴相交的抛物线上的点被称为“顶点”,并且是抛物线最锋利弯曲的点。沿着对称轴测量的顶点和焦点之间的距离是“焦距”。 “直线”是抛物线的平行线,并通过焦点。

3、抛物线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或向另一个任意方向打开。并且,所有抛物线都是几何相似的。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篇六

青春抛物线作文800字

青春为何物?望着天空,对着那缓缓移动着的天,我的思想翻腾着,但是,对于“青春”二字,我却始终迷惘。

看着电视反反复复的广告,那些女人们老是向往着青春,怀念着青春,尽量把自己带向青春的世界,也许,在她们的思想中,青春就等于美丽就等于快乐,可是拥有青春的我,为什么感觉并不兴奋,为什么不觉得青春是美好的,反而觉得好累。尽管仿句的时候仍然会写“青春如诗,书写着浪漫;青春如画,描绘着绚丽;青春如歌,呤唱着欢乐……”

母亲闲暇之余,总爱看着我,眼睛里有的不仅仅是母亲的关爱,更透着羡慕。她总是说我是多么年轻,多么漂亮,说青春让我充满了阳光的气息,又说她年轻的时候多么美丽,多想回到年轻的过去。她总让我帮她拔掉头上每天都会长出来的白发,或时不时的用染发的形式掩盖黑发中的斑驳。我对她说长白发不要紧,但她说至少这样会使自己觉得仍然年轻。青春真的那么使人留恋吗?

青春让我变得不可理喻,我穿衣服总是挑挑拣拣,洗脸总是磨磨蹭蹭,脾气也变得风云变幻,时喜时忧。而更不能理解的是自己莫名其妙就疏远了自己的父母,不再趴在他身上撒娇,不再多喊一句爸爸,不再让他帮我梳头,却多了几分爱理不理和对话中的不耐烦。

我更讨厌青春让我自己不懂自己,我总是估计着幼稚、青春、衰弱这三者的差距,想象着三者的差距,可总是没有答案。但只觉得那些曾令我痴迷的动画片逐渐变的幼稚,而那些青春偶像剧却占据了我思想的一角,也突然发现自己开始向往起了爱情。但我又与别的'同学不同,我不喜欢听周杰伦唱的不知所云的东西,不喜欢像别的女生那样一天到晚等找着帅哥的踪迹……

但是青春有时也令自己开心,在学校能够畅谈自己的理想,能痛快的学习,痛快得玩耍,也能够痛快的保存自己的小秘密,任谁也发现不了……

也许青春真的能令人像阳光那样充满朝气,像鲜花那样令人陶醉吧。我的确也应该在拥有青春的时候活的快乐,享受上天给予我的生命,因为这个时候的我是健康的,正在茁壮成长的时候。

青春真的好像一条抛物线,那圆润的弧度,一起一落间蕴着值得一生探求的哲思。

初中抛物线知识点总结【推荐6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