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工作总结 > 正文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2024-02-22 23:36:37 1级文库

下面是美丽的小编帮大家收集的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欢迎借鉴。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一

要风险点,确定实物培训教室培训模块的数量和内容。为保证实物培训教室调研阶段,技术人员能科学的

搜集企业的风险信息和正确的确定实物培训教室的模块内容和数量。结合实物培训教室的特点,针对性开

发了一种作业风险计算公式,准确地统计分析现场作业风险值,确定培训模块的内容和数量。

关键词:实物培训教室;风险;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实物培训教室是中海油首创的以“风险”为主题的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采用实物、3D、动画等方式

渲染模拟现场的作业场景,将学员置身于高风险作业或事故发生现场,通过学员操作、体验、反思等一系

列流程找到正确的操作方法或解决方案,以达到提高员工对风险和安全技能的认知水平[1]。此种培训模式

有效地把“听、看、做”思维与行动结合一起,改变了传统培训模式下的只是听的模式,使学员迅速建立

感性认识和掌握安全操作要点,从而减少生产现场的安全事故。

1111

方法介绍

风险计算的方法很多,如事故树、事件树、概率评价法、道化学、ICIPond法等。而实物培训教室主

要针对企业生产中局部作业的风险值计算,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等。结合实物培训教室的特点,在此介

绍使用R=LS公式计算作业的风险值[2]。在此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

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结合实物培训教室特点,对此方法进一步展开:石油企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投资、事故影响大等特

点,企业对员工、* *设备、管理等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将R=LS公式进一步细化,将控制措施的状态P、暴

露的频繁程度F(F1或F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

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P、F、S的值,

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1)控制措施的状态P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

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控制措施的状态P的赋值见表1-1。

表1-1控制措施的状态P

分数值控制措施

5无控制措施

3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

1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2)暴露的频繁程度F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

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F的赋值见表1-2。

表1-2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F

分数值F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F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10连续暴露常态

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出现

2每月一次暴露每月一次出现

1每年几次暴露每年几次出现

0.5更少的暴露更少的出现

说明:1.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2.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

时间出现”。

3)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1-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表1-3事故的可能后果S

分数值事故的可能后果

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元)环境影响

10有多人死亡>1千万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

排放

8有一人死亡或

多人永久失能

职业病(多人)100万―1000

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

排放

4永久失能(一人)职业病(一人)10万―100万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

排放

2需医院治疗,缺

职业性多发病1万―10万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

1轻微,仅需急救职业因素引起

的身体不适

<1万无环境影响

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

R=L・S=PFS。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1-4。

表1-险程度的分级

R=PFS风险程度(等级)程度

>180

90-150

50-80

20-48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非常大

比较大

一般

基本安全

≤18五级安全

2)评价分值的确定

风险评价是评价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的风险程度,由于分值的确定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为保证风险

值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在此对各部分分值的确定分进行细致的说明。

(1)S分值的确定

凭经验知道特定危害多数情况下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时,就取这个后果的严重程度;没有把握确定后果

的严重程度,可按“就重不就轻”的原则确定严重程度。

P是用来确定可能性的,在确定后果的严重程度时,不要考虑控制措施的状态P的大小――不要因为

有了控制措施就将后果S的分值取低,有控制措施或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只是减少了后果S发生的可能

性。

(2)P分值的确定

P指对特定危害导致特定事故而言,有无控制措施或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

例如,员工在粉尘浓度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对于导致尘肺病而言,如果无通风设施或操作者不配

戴防尘口罩,P取5;通风设施有效或戴防尘口罩且有效,P取1;通风设施或防尘口罩只有一定效果,P

取3。

(3)F分值的确定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率或时间”F1包含以下两个因素:危险状态持续存在或在一段时间内持

续存在,则只考虑人员暴露于危险状态的时间,F1直接按表1-2取值。危险状态偶尔出现,此时要分别

不同情况处理: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本人或其他人在工作时间内暴

露于危险状态,则同时考虑不安全行为出现的频次和暴露的频次,分别按表5-2取值,然后F1取中间值;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或作业环境的缺陷,一般持续时间很短,本人或其他人暴露于危险

状态,此时只考虑不安全行动出现的频次,即为F1的值[3]。

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是与特定危险状态相关的,F2表示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与人员暴露的情况不

同。

2222

案例说明

某大型工程施工场地,属于国家三类五种高危企业中的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劳动密集、特殊工种多、

交叉作业多及高风险作业多等特点。以高处作业威力进行计算分析:经过调研了解,该公司按照国家和企

业要求为高处作业员工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等基本的安全防护用品,但由于工件结构庞大、且作业空间狭

小,无法安装安全网等安全防护设备,若发生人员坠落后果较为严重。同时,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较多且空

间狭小,现场存在交叉作业等情况;员工不按照规定放置材料和废弃物,造成现场作业环境杂乱,易发生

险情事故。查询企业的事故记录,发现企业之前曾发生数起高处作业的伤害事故,事故后果一般较为严重,

大多为人员重伤或死亡,对企业的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员工工作方式为8小时工作制,中间不离开工作

岗位。运用R=PFS公式对高处作业的风险值进行计算:

1)控制状态P值确定:企业为高处作业员工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等基本的劳动防护用品,这些只能

员工发生险情事故时,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不能算作预防措施。因此,P值取3。

2)暴露频发程度F值确定:根据对作业现场描述,现场作业条件苛刻,且员工安全素质不高,易发

生险情事故;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不离开工作岗位。综合,F值取10。

3)事故后果S值确定:此企业高处作业的常见的伤害方式为: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等,一般的事故

后果为死亡或重伤。因此,S值取8。

综上,R=PFS=3*10*8=240,属于一级风险程度,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应作为重点内容对员工进行安

全教育。以此类推,利用R=PFS公式可对企业内常见的作业一一进行风险值计算,将风险值处于一、二

等级的作为实物培训教室的调研成果,为后期方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333

结论

通过对实物培训教室调研阶段风险值量化公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参数P、F、S的取值进行了严格

的界定,并通过案例证明此公式在实物培训教室调研阶段中的可行性。该公式为实物培训教室提供了更加

严谨的理论支持,帮助调研人员准确的确定企业的风险模块,针对性的提高企业的安全薄弱环节,帮助实

物培训教室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瑞.体验仿真实物安全培训[J].现代职业安全,2013(7):28-30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二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难点; 原因分析; 对策

本院是四川西北部地区的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拥有病床610张,手术间11个,日均手术量大约40~50台左右,手术室护士28个(其中含麻醉护士3个),每天夜班是24 h制,工作强度大,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工作任务重,工作节奏快,紧张忙碌,而且还是处于高风险和高危区。每天手术室护士工作时都是在接触缝针、手术刀、手术剪等锐利器械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化学制剂和易挥发性的麻醉剂等。使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中,当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职业暴露,给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和威胁。一年来科室出现多起职业暴露,给手术室和外科造成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对医生和护士造成了伤害,为了总结经验,减少职业暴露,院感科和手术室进行了原因分析,找出了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对策,并实施了有效防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手术室防职业暴露的难点

1.1 由于人力资源问题,本院手术室护士长期缺编,按卫生部《护士条例》最新法规要求,手术室最少配置应是33名护士(实际只有28名含3名麻醉护士),由于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本科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天疲劳工作,夜班后不能得到正常休息,在手术台上精力不够集中,在穿针和传递刀片的过程中,容易误伤医护人员。

1.2 护士年轻化,由于目前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流动性特别大,造成了目前的手术室护士工作年限短,工作经验不足,极易出现职业暴露。

1.3 岗前培训不彻底,由于科室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不够,经过简单的基础培训后,护士基本能上班就匆忙上岗,根本没有经过专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在复杂的手术面前显得非常无助。

1.4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工作随意性大,台上操作不规范,随意传递,传递手术器械不到位,外科医生在手术器械使用后的器械传递给器械护士的过程中也经常不到位,容易造成相互的职业暴露。

1.5 防护措施和设备不到位,在手术台上,有的手术明知道有传染病而医务人员不戴眼罩,患者的血液、羊水飞溅到眼睛里,血液浸湿了医护人员皮肤没有及时下手术台处理,造成职业暴露。

1.6 操作不规范,许多职业暴露是在输完液和打完针后,抽完药回套针头时手被针心刺破(严禁双手回套针头),严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1.7 带教不规范,实习生在手术室经过2~周的短暂实习期,为了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就派上手术台,配合一些简单的手术,根本还没有完全达到可以独立上手术台的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职业暴露。

1.8 医院重视不够,医院感控科人力资源不足,对全院培训不到位,对重点科室未进行防职业暴露的重点培训,全院医护人员认识不足,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易出现职业暴露。

1.9 心理因素 由于护士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精神高度紧张,身心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1.10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麻醉剂:手术室使用大量的麻醉剂如异氟醚等,这些麻醉剂可呈气态弥散于空气中,长期接触可导致健康的损害。臭氧:手术室普遍采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长期接触影响身体健康。化学消毒剂:戊二醛、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消毒剂,对皮肤、眼结膜、上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X线照射:在骨科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受到X线照射,影响身体健康。

2 对策

手术室是现代医院高危区之一,作为一个开放性治疗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运动功能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1]。所以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是首要工作。

2.1 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与相关部门共同学习《护士条例》,合理配备护士,增加护士现有的比例,让护士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来,让护士得到正常休息,体力充沛才能在手术台上更好地发挥作用。经过今年全科上下的共同努力,护士已经达到33名。

2.2 做好岗前培训及职业安全教育 防职业暴露是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重要内容之一,所有入科的医护人员都要进行专项培训。除院感科每年2次的专门培训外,科室还成立了院感小组,每月召开专门会议讨论本月存在的问题,严格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专项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把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严格带教,做好培训工作,岗前培训实施职业安全教育,增强年轻护士防护意识,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要有预先性和掌控性,掌握处理措施,做到忙而不乱、心中有数,避免意外损伤的发生,如果发生意外伤害知道正确处理的方法。

2.3 做好标准预防 凡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均应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防护技术[2]。

2.4 增加防护设备,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器械护士在台上传递器械应动作轻柔、准确,避免刀、剪、针误伤自己或手术医师,一旦受伤,及时下手术台处理。挤出少量血液并用碘酒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留取标本、清洁术后用物等护理操作时,均应戴上手套。

为了避免职业损伤,科室增添了一部洗眼器,一旦患者的血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里,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

减少消毒液的使用,除必须用高温高压的物品外,大多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柜灭菌,尽量减少消毒液的浸泡消毒,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对呼吸道黏膜的损害。今年新增的手术间全是层流手术间,减少了手术间空气消毒对三氧机的依赖,使手术室的大环境大大得到改善。

根据医院院感科的要求,实施了以下重点管理措施:(1)术前医护人员做好自检,皮肤(手)破损暂不参加手术;手术患者感染情况应在手术单上注明;急诊手术患者视为特殊感染手术,对血液检测异常者,利器传递通过弯盘传递。接触感染的手术患者及配置消毒液和处理手术后的物品时,必须戴护目镜、手套。(2)医护人员在更换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消毒液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避免直接接触,以防灼伤皮肤。

2.5 减少身心损害 避免长时间站立,连台手术可更换护理人员,以减少压力,护士要努力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处变不惊的能力,创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和谐的工作环境[3-4]。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一年来手术室未发生一例职业暴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防止手术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而致的疾病是手术室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苏海燕,洪建荣。护士职业危害分析与预防[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9-90.

[2] 易红。手术室护士艾滋病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C].2012年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

[3] 康秀娥。手术室的职业暴露与防护[J].河北医学,2007,13(3):361-363.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三

【关键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防控措施1 临床资料

1. 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2013年1~11月发生职业暴露52例。其中急诊科21例, 占40.4%;其次内一科5例, 占9.6%;手术室、外一、外三科、妇科各5例, 占7.7%;高洁公司3例, 占5.8%;外六、ICU、儿科各1例, 各占1.9%。见图1。

图1 发生职业暴露科室构成比

1. 2 暴露部位构成比 手伤49例, 占94.2%, 腹部刺伤1例, 占1.9%, 眼黏膜暴露1例, 占1.9%, 背部暴露1例, 占1.9%。

1. 3 暴露时从事的工作 整理医疗废物及搞卫生等24例, 占46.2%;拔针12例, 占23%;注射6例, 占11.5%, 手术各7例, 占13.5%, 其他3例(如送血标本途中不慎刺伤), 占6%。

1. 4 暴露人员构成比 实习护士22例, 占42.3;护士15例, 占28.8%;医生6例, 占12.5%;清洁工人9例, 占17.3%。见图2。

图2 2013年1~11月不同职业的职业暴露构成比

1. 5 暴露级别 均为二级暴露。暴露源情况:梅毒6例, 乙肝5例, 艾滋病毒4例, 丙肝2例, 感染源同时携带有两种病原体的有2例, 感染性暴露源不明17例, 其余暴露源没有感染性病。

暴露后紧急处理情况:39例处理方法正确, 8例流动水冲洗时间>5 min, 5例未做流动水冲洗, 仅作局部消毒处理。

2 发生职业伤或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2. 1 未按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未能及时分类医疗废物, 注射或拔针后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把带有针头的医疗废物丢弃在治疗盘、车床、床头柜等环境或锐器盒外, 在进行二次整理过程中导致被针头刺伤;锐器未能妥善放入锐器盒内, 针头外露, 医务人员走路或工作时冷不防被刺伤[1]。

2. 2 护士拔针后手拿输液管被胶布粘附卷曲回的针头刺伤手;工作欠认真, 精神不够集中、操作欠规范, 注射、接针、手术时不慎被刺伤[2]。

2. 3 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 从图中数据看到, 发生职业暴人员多数为工人、实习生, 这类人员专业基础知识差, 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防范意识不强, 个别人员工作不认真、粗心大意、操作欠规范是造成职业暴露或职业伤的首要原因[3]。

2. 4 诊疗场所受限制 职业暴露主要集中发生在几个科室, 以在急诊科居首位, 而且是以发生在输液室为主。输液室地方狭窄、人员涌挤, 加上科室欠重视, 培训力度不够, 没有对每一批轮科护士或医生进行职业暴露防范培训, 也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高的原因之一[4]。

2. 5 医患比例失调 门诊每天输液量大, 输液室护士执行治疗犹如冲锋打仗, 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过多时间考虑职业暴露问题, 大多数是在身心疲倦、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2. 6 诊疗护理操作欠规范 如使用后的锐器随便扔在治疗盘内, 当再次往治疗盘内取物时不慎被刺伤;术中医护人员传递器械配合不当被刀片或缝针划伤。所以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是确保职业安全切实有效的措施。

2. 7 领导重视度不够 医院感染管理虽然得到医院的重视, 尽管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已倡导和列入法规, 但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丝毫经济投入预防和控制, 全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维持医院的运转, 医务人员的专业消毒隔离防护及手卫生所涉及的消耗性材料每年支出费用不菲, 但也有医院领导无法改变职业防护只投入、无产出的错误认识。

3 防控策略

3. 1 加强职业暴露防范知识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和处理能力。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除了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 更重要的是加强防护培训, 职能部门经常监督检查、考核, 科室也要经常性地抽查考核, 以提高和巩固自我防护意识。培训可采用多种教育形式, 如书观摩、录像、定期理论考核、小组学习讨论、集中培训等来提高培训的效果[5]。

3.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规范各项诊疗护理操作。

3. 2. 1 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指征及洗手时机。

3. 2. 2 当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 并穿防护衣, 在戴手套前要检查有无破漏, 在操作中要注意防止损坏。

3. 2. 3 被污染的医疗用品、仪器应及时处理, 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用于下一患者前应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的床单要及时处理, 对传染病或带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针对相应的隔离要求严格落实隔离措施。

3. 3 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正确处置各类医疗废物。明确分类、及时处置是锐器损伤的防范措施。

3. 3. 1 工作环境光线充足, 区域宽敞。

3. 3. 2 对不合作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

3. 3. 3 选择使用安全的医疗护理用具。

3. 3. 4 所有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

3. 4 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工作要认真、细致, 专心工作, 遵守操作规范是预防职业伤或职业暴露最根本措施。

3. 5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和反馈, 以达到持续改进、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没有评价反馈的监测是无效的监测, 作为职能部门除了加强职业暴露案例的监测外, 常常监督检查, 将存在问题和潜在危险因素及时反馈给各科室(部门), 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定期进行总结评价反馈、提出改进建议[6]。需要医院层面协助改进的向医院领导或主管部门反映落实, 从而有效得到预防职业暴露, 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4 小结

通过总结评价、监督干预与共同整改落实, 提高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控能力和知晓率, 增强防控意识, 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相比之下, 下半年职业暴露发生率比上半年有所下降, 一年来, 没有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交叉感染案例[7]。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抽查和考核, 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知晓率由40%提高到80%, 现论考核合格率由75%上升到88%;另一方面, 医院管理者应充分了解伤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合理配置人员, 优化工作环境, 切实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身心健康, 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雪琴, 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35-36.

[2] 林岩, 徐凤琴, 陈丽容, 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风险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8):985-987.

[3] 邹雪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5):660-662

[4] 崔素芬, 陈琳, 吴贤敏, 等。165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2010, 10(9):1113-1115.

[5] 韩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控制。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2):780-781.

[6] 魏道琼, 向钱, 周忠华。某综合医院2010~2011年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 8(1):87-88.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四

【关键词】急救护理,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传染病是最有可能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之一[1],院前护理人员在急救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1981年Mcl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卫生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口J,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证实,因此减少职业暴露,提高职业暴露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日显突出重要。

1 造成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1.1 院前急救是易发生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岗位院前急救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或病原携带者,院前急救可能以接触和空气传播为主,在院前护理工作中传染病意外暴露的方式有多种,如被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被污染的针头及锐器刺破皮肤,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等,空气传播最难预计和防护,在SARS流行期,急救中心负责院前转运患者,使我们开始重视个人职业防护,在日常急救工作中血液传播可能是最重要的防范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泉州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外伤6586人,占总体急救患者的60%。

1.2 易发生院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操作院前急救常见的有在救护车上为注射或输液的病人拔针时被针尖刺伤,在为开放性外伤病人清理或包扎过程中被血液污染,这与接触到的血量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血液和皮肤的完整程度有关。有研究证明,暴露危险性取决于暴露的频率与性质,有无可见血和量,是否含有病毒及病毒的滴度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因素?。接触到的血量大,受损伤口深,病人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都是院前护理人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移动的救护车上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被针尖刺伤,因掰安瓶所致的玻璃伤或收集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时被针尖刺伤。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为52%,国内为63.4%~64.5%。有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的致伤因子,经常接触者其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性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23倍。

1.3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我国是乙肝高发区,近年来,梅毒,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艾滋病,作为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传播趋势已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转变,因其传染方式和后果的特殊性,普通人群和医务人员对其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而很难从患家口中得到相关信息。人们对其防护知识了解不多,造成防范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职业暴露。现院前急救多没有制定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或是有制度而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这与护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自我防护的知识,院前护理人力不足,操作过程不严格或不熟练操作规程等有关。总之,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的教育问题不容乐观,应尽快进行相关培训教育,促使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逐步提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

2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推广普遍性防护原则对院前急救不同工作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要掌握具体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树立正确的防护态度,既不能过于恐惧,也不能防卫过度而影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坚持制度流程的学习和贯彻,合理的休息,劳逸结合也是重要的方面。

2.2 落实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推广应用安全产品和技术随着对院前急救护理职业安全的逐步重视,院前护理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安全操作的管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落实规范操作,杜绝一些不良的净惯,如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在移动的救护车上进行处置操作,争取抢救时间,虽本意是无私的奉献,但在整个操作中存在着太多的风险,我们称其危险操作,必须时刻小心,例如为患者肌注时,移动的救护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就容易伤到患者或正在处置的护士本人,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因而,院前急救

护理要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推广利于防护的护理技术和废弃物消毒处理的技术,如为院前护理人员购置和更新防渗隔离衣,手套,眼镜,自毁式注射器和安全静脉留置针,利器收集盒等。

2.3 主动防护,善于沟通,建立严格的登记报告制度针对传染源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防止传染源的扩散。日常院前急救时要戴口罩出诊,在遇到呼吸道病患者或怀疑为目前流行的甲型HlNl流感时,应给予患者也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染。院前急救时来不及对患者作检测,仔细地询问病史,善于与患家交流,也是及时发现和避免职业暴露的良好方式。院前急救出诊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做详细记录,及时汇报情况,以便及时评估。一方面要追踪患者的发病源,和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实验室报告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不断总结职业暴露防护经验。

目前,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由于防范意识淡薄及预防措施不力,院前护理职业暴露是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也不可完全避免的。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及其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按照预防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是当务之急。从护理部和科室层面制定相关的制度流程,设立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自身树立职业防护意识,严格遵循有关指导原则和规定,一旦职业暴露,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和预防用药。事实证明,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减少院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极其有效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俊,刘保池.急诊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及其防护[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9):856-857.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五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预防;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8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6-0152-02

doi:10.14033/ki.cfmr.2016.16.080

在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类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一旦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问题,将存在极大的感染可能性,从而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1-3]。因此,医院一定要加强对血源性职业暴露问题的监管力度。为了对笔者所在医院血源性职业暴露问题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寻找有效地预防措施,笔者所在医院在各方面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发挥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研究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本文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出现的88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出现的88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所有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相关操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且对这些医务人员预防用药的情况进行追踪。

1.2 监测方法

首先,医院相关部门针对血源性职业暴露设计相应的登记表格,在这个表格中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暴露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如姓名、年龄、职业等;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经过、原因、程度以及暴露源的疾病种类等;暴露人员的预防用药情况以及相关的血清检查指标等,通过这个表格就可以对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其次,医院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对暴露医务人员的监测和随访表格,对患者的后续的情况进行持续的追踪。最后,医院需要建立健全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流程,保证做好职业暴露的管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性。

2 结果

2.1 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职业及科室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的88例暴露者中,护士占据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5.00%,其次为医生,占据了17.05%,并且外科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科室,达到了56.82%,见表1。

2.2 致锐器伤的主要类型与操作环节

致锐器伤的主要类型为针头损伤,共出现66例,占所有锐器伤的75.00%,而出现这种暴露的环节主要为拔针环节和回套环节,分别有29例和23例,两者在所有损伤原因中占比59.1%。

2.3 病种类型及用药

主要的血源性暴露病种包括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其中乙肝是职业暴露最多的一种,共有35例,占总暴露病种的39.8%。在35例乙型肝炎暴露者中,有9例医务人员以前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在24 h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完成疫苗的全程注射。有10例职业暴露人员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是没有产生表面抗体,需要注射一次高效的乙肝疫苗。对于16例梅毒暴露的人员,需要连续三周注射长效青霉素,每周注射一次。对于9例艾滋病暴露的人员,采用了基本的用药方案。

2.4 随访和监测

通过对88例职业暴露人员的定期随访发现,无一例人员发生感染。

3 讨论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最常发生的一种职业暴露类型,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对医院的正常运行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医院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保证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4-5]。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88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概率最高的为护理人员,达到了75.00%,占第二位的为医生,达到了17.05%;造成这些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是锐器伤,而其中占首位的锐器为输液针头,主要是因为医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引起的。在88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中有4例为HIV职业暴露,技术给予了相应的预防用药,最后无一例发生感染。

通过上文研究结果分析,笔者得出以下几点预防对策:(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首先医院一定要提高对职业暴露问题的重视程度,建立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制度,并将安全培训纳入到基础的培训内容当中,使其成为岗前培训的必要课程,这样可以使医务人员认识到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从而提高安全防护的意识,并在工作中进行贯彻执行。其次,医院还要注重对医务人员的继续安全教育,防止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放松警惕。最后,医院的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的工作情况编制出健全的安全防护手册,给医务人员安全操作提供重要的指导。另外,还需要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进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素质[6]。(2)严格落实基础防御措施是防范职业暴露发生的重要手段。首先,对有可能需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的诊断和护理工作,医务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医用防护手套,在诊断完毕之后立即洗手。其次,医务人员一定要妥善处置使用过的锐器,将其放在不被穿刺的利器盒内进行安全处置,严格禁止医务人员直接用手去接触使用过的一切工具,如针头、刀片等。(3)加强对医务人员标准操作规范的管理,建立监测系统,完善报告流程。首先,医院一定要加强对医务人员标准化护理操作规范的管理,除了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发现不规范操作的情况一定要严肃处理。其次,医院还应该建立逐级上报制度,对于出现职业暴露后的上报时间、需要采用的处置方式、预防药物、血清检测追踪等上报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形成完善的流程,以提高职业防护的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规范相关操作标准,建立完善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保证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王豪,刘丁,陈萍,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重庆医学,2010,39(24):3329-3330.

[2]吴晓英,汪道琼。64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1):3191-3193.

[3]陈,郭晶。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887-888.

[4]马春华,赵跃,李艳萍,等。某院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基线调查及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0):1139-1141,1145.

[5]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9):1422-1426.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六

关键词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中图分类号:R135.9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Learn practical nursing students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protective behavior the status, explor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90 practical nursing students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rotective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 can not be optimistic about the status of protective :Attachment phase of nursing students facing the potenti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dangers,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is weak, from individuals, schools, hospitals and other aspects of clinical practice to enhance nursing students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safety protection, but also for the future of health care workers train qualified create good conditions.

Key wordspractical nursing students;blood-borne pathogens;occupational exposure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1]。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危职业群体[2]。为了解护生的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现状,本文对实习阶段90名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现状作调查与剖析,旨在有效地减少护生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现报告如下。

1对象

在昆明医学院的两所附属医院实习的实习期为半年至一年的护理专业学生90名。

2方法

2.1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昆明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随机抽取实习护生90名。

2.2问卷调查

根据职业暴露现状,结合护生临床实习特点和具体情况,自行设计问卷,经专家审阅后正式定稿。问卷由实习护生当场自行完成。

2.3质量控制

问卷回收后,由质量控制员对每份问卷进行核查,对缺项或漏项当天进行回访,无法完成者作无效卷处理。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回收率100%。

2.4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3.0建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4讨论

4.1实习护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

虽然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问题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3]。护生因职业的特殊性,每天在注射、抽血、清洗器械等操作时,均有皮肤损伤的可能。陶新学等[4]调查显示,只有28.5%的临床护理人员得到相关的培训,而有97.5%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自己有必要参加相关的培训。如本研究中当手部皮肤破损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仍有23.3%的护生没有戴手套。因此,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缺乏是影响临床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一个重要因素。

4.2采取有效的方式减少职业暴露

锐器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5]。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由于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所有针刺伤的10%~25%[6-7]。在本研究中,实习护生对已经用过的一次性针头处置的认识仍不清晰,其中重新套上针头套仍占37.8%。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及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的警示标志,都是十分重要的。防刺破的锐器收集箱,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减少利器伤的方法,可使利器伤降低50%[8]。

另有研究表明[9] :只需0.004ml 含有HIV 的血液足使受伤者感染HIV ,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伤戴有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本研究中仍有46.7%的护生在处理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没有戴手套,75.6%的护生在接触病人前不洗手,有25.6%的护生在接触病人后不洗手。洗手、戴手套是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减少血液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有经常洗手、戴手套习惯的医务人员其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的机会均明显少于不戴手套者 [10]。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穿工作服、口罩、帽子,护理危重病人或做接触血液、体液或处理污物时穿隔离衣和戴手套;学校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常规体检和接种乙肝疫苗等,这些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对护生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4.3加强心理危害的干预

据调查发现学生刚进入临床实习时被针刺伤的机率较大,其原因包括对环境不熟悉、心理紧张等因素。因此学校可安排早期接触临床,熟悉医院环境,实际接触病人,注重培养护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勤奋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参加适当的运动,保持规律的生活,从而减低因外界因素导致的职业接触感染等的发生机率。

4.4护生职业暴露防护教学对策

4.4.1在校护生增设防范职业暴露课程

研究证实职业暴露是威胁实习护生健康安全的严峻问题。增设防范职业暴露课程,使护生集中接受全面、系统的护理职业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培养在校护生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势在必行。

4.4.2应强化护生技能培训

4.4.2.1定期开放实验室

朱子兴等报道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不规范的操作习惯是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11]。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12] ,是十分必要的。要使每个学生能够正确且较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操作方法,除常规课时外还必须加强课后的操作练习,如定期开放实验室,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其能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这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有效措施。

4.4.2.2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

为了达到操作规范化、熟练化、科学化的要求,避免发生医源性损伤,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1-2周的的强化训练,强化操作与行为规范训练同步进行,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原则》规定的培训内容对护生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临床实习。

4.4.2.3实习医院应加强护生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

为了提高护生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识,增强其防范意识,对实习护生开展职业防护技能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实习医院应加强管理和培训,这需要定期组织讲座,学习或参与有关职业性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使医护人员真正体会到工作中各种危害的存在,提高其防护意识以减少受到的职业危害[13]。临床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管理、培训教育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之一。各带教科室不但要加强对护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强化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要注意从每一细节上对护生进行培养,使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不回套针帽、操作前后要及时洗手。

总之,实习阶段护生面临着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与管理,也为培养合格的未来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卫医发〔2004〕108 号。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

[2] Smith U.HIV and AIDS.2.modes of transmission,testing for HIV antibodies and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J].Nurs Times,2002,98(6):41~44.

[3] 陈小萍。加强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天津护理。2001.9(2):94~96.

[4] 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5):857~858.

[5] 邝翠和、杨庆生、丁国英 等。 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 14 ( 3) : 3012302.

[6] 毛秀英、高风莉、于荔梅 等。实习护生发生针刺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2):142~143.

[7]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 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

[8] 李红梅、李文涛。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册,1999,18(1):7~8.

[9] 李淑兰。 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J] . 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 (10) :942.

[10] 程 雯、唐敏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能力调查[J].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11~512.

[11] 朱子兴、郭仙斌。实习护生针刺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临床护理杂志。2006,5(1):2~4.

[12] 陈幼仙、郭荣珍、李以菊 等。 107 名临床护士针刺认知行为的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5 ,12 (7) :212231.

[13] 陈长香、立建民、张 艳等。 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9) : 51~53.

作者简介: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七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完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保障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方法:通过对职业暴露危害影响因素的探讨及原因分析,总结其防护对策。结果: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并完善培训教育可以降低职业风险。结论:加强对护理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护理的个人防护意识,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由于医院工作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临床护理在进行各项与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和排泄物等及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遭受职业性损伤的机会相应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掌握防护措施,才能有效地做好自身职业防护。

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对护理人员易造成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在工作中经常直接接触的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体液、排泄物等,特别是外科护士经常接触患者开放性伤口、血液、分泌物等,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1]。

意外损伤:职业性质和特殊的工作环境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容易被锐器损伤,如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抽药后回套针帽时刺伤手指,将血标本注入试管、注射时被针头刺伤,输液结束后拔针时被针头刺伤;不及时拆卸针头,徒手分离针头、处理破碎的安瓿等;注射操作过程中将用过的针头与棉签、针帽、液管混放导致的分类处理时被锐器划伤。

化学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化学消毒剂,医院使用的消毒剂:甲醛、含氯消毒剂等对皮肤有轻度损害,强烈的气味对呼吸道刺激大,可引起鼻炎、哮喘,重度可造成中毒或致癌;随着各种抗肿瘤药物的不断涌现,使肿瘤治疗的效果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多数抗癌药物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医务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2]。

物理因素:护士工作中频繁接触紫外线,易引起皮肤瘙痒、过敏、角膜炎,甚至可诱发皮肤癌;电离辐射,如X射线及其他放射性治疗会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影响生育,长时间接触可能致畸致癌。

职业暴露的原因

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没有充分意识到锐器损伤的危害性,在工作中未能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一些年轻的护士认为即使被损伤,患传染病的几率也很小,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缺乏正规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及自身防护理念,对某些传染病的传播认识不足、防护措施不当。

工作烦忙,全神贯注地投入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往往忽略了自身的防护。

医院领导思想观念滞后,对职业防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不舍得投入资金,使医院落后的职业防护条件得不到改善。

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教育:要加强对护士职业防护的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工作中开展普及性预防,即假定所有患者血液、体液都有潜在感染性而采取的防护措施[3]。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增强职业暴露防护的自律性,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日常工作具有慎独精神,防范意识须落实到每项操作的每一个环节。

严格执行操作标准,加强职业暴露的控制与管理:加强监督管理,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使护理人员在实施各种操作中时刻树立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隔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防护规章制度,全员进行锐器伤后的伤口处理培训,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严禁双手带针帽,及时送入锐器盒进行处理,操作后要及时清理用物,以免他人清理用物时被刺伤。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照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到感染管理部门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再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或到专科治疗。

建立预防体系:全院职工定期进行体检同时进行免疫接种,全体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体检一次,特殊科室如放射、急诊、手术室每半年一次。并全体注射甲、乙肝疫苗,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预防甲、乙肝的感染。

改善工作环境: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是护理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物质保障。医院加强职业暴露预防资金的投入,提供有力的职业安全保障,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

总之,在医学领域,伴随着诊疗手段的不断更新,使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越来越多,并呈现出隐匿性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医护人员的潜在危害也不断增加。因此要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保健,完善职业防护培训教育,建立锐器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熟练掌握刺伤后常规处理流程,使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保障自身健康,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尔之,主编。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4-185.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篇八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职业暴露; 防护认知

中图分类号 R512.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65-02

截止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艾滋病防治工作成为我国卫生管理部门的重点关注问题[1]。医务人员作为防治艾滋病各个环节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常识及防护措施、为感染人群及全民普及艾滋病防治常识至关重要[2]。为分析某地区2008-2012年HIV职业暴露现状及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特此调查、分析、总结,并提出干预措施。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地区2008-2012年28例HIV职业暴露者作为调查对象,年龄19~48岁,平均(29.5±1.3)岁;工作时间0~35年,平均(15.5±3.5)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该地区的《HIV职业暴露情况评估报告》中的数据,对28例研究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岗位、工作时间等一般工作情况及是否接受过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HIV职业暴露情况

2.2 HIV职业暴露者是否接受岗前培训情况

分析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率,护士全部接受培训(8/8),医生培训率为53.85%(7/13),警察全部没有接受培训(0/4),其他人群培训率为33.33%(1/3)。比较近5年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岗前培训率,2008年71.43%、2009年60.00%、2010年75.00%、2011年33.33%、2012年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HIV职业暴露产生原因

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医务人员及公安司法干警中,在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手术或试验检测及公安司法干警在执行任务等工作时,通过针刺或皮肤/黏膜被污染等直接接触途径,发生HIV职业暴露。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数量的增加,在HIV职业环境中,发生艾滋病感染几率非常高,要求医务工作者掌握艾滋病发病机制、传染途径及基本的防护措施。接触患者时要具有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3-4]。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群以医护人员为高暴露人群,原因包括:患者含有HIV的血、组织、可见血的液体、及阴道分泌物都有传播HIV的危险。而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手术及实验标本检测等工作时,直接接触这些的机会最多,若工作不细心或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发生职业暴露、感染HIV的危险性就会明显增加。分析HIV职业暴露方式,以针刺最多见,主要是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或穿刺时,容易接触传染源。因此,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针刺技术和自我防护技术非常关键。分析该地区HIV职业暴露人员中上岗前接受艾滋病安全操作培训率。根据该地区HIV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该地区医护人员的HIV防护知识教育工作有待加强,改善院内HIV患者治疗环境,提高HIV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诊断和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性。

3.2 HIV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加强该地区医护工作人员的HIV/AIDS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提高HIV/AIDS防治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技能[5-7]。通过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对HIV/AIDS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其良好的应对心态,并使其熟练掌握职业暴露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该地区医务工作者的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医护工作者HIV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基本方略如下:(1)工作人员在诊治、护理每一个病患者时,必须树立任何患者都具有潜在危险的概念,操作程序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执行全面防护措施。(2)工作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接触患者及患者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品后都要洗手,即使当时戴手套也应在流水下冲洗,用消毒剂泡手。采集患者体液或实施诊疗、护理工作时,操作技术必须娴熟,避免刺伤自己。诊疗或护理工作结束后,要严格遵守洗手步骤,必要时加强消毒工作;(3)艾滋病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必须进行分类消毒处理,并单独放置;(4)加强病室及手术室的消毒强度;(5)发生职业暴露时,暴露人员所在单位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情况尽早进行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的评估和确定,力争在暴露后最短时间内(24 h)开始预防性用药[8-9]。

HIV职业暴露防护是当前医院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HIV全面防护的“普遍性防护原则”在目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效的[10]。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力度和在群众中开展有效的AIDS防治宣传,提高全民意识,从源头杜绝AIDS扩散,是最根本的HIV职业暴露防护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黄芳玲,杨立刚,何夏君,等。广州市部分三甲医院临床护士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研究[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0,17(2):137-140.

[2]徐威萍,徐菊英。慈溪市妇产科住院病人对HIV认知调查与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5,6(4):392-393.

[3]毛辉,安启娴,朵林,等。云南省四城市834名医务人员对 HIV/AIDS垂直传播知识态度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04,18(6):328-329.

[4]曹家红,向方艳。宜昌市夷陵区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及培训需求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z1):143-144.

[5]彭凌,郑永海,郭艳雪,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79-1280.

[6]何进椅,姜小鹰,金爽,等。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对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认知及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8):373-375.

[7]张发胜,丛斌,王丽荣,等。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防护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336-4337,4339.

[8]钟春波,樊桂芬,俸卫东,等。护理实习生HIV/AIDS职业防护知识认知水平与职业防护意识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345-4349.

[9]刘敦,姜小鹰。社区与临床护士HIV/AIDS认知及防护行为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34-735.

职业暴露培训总结(精选8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