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2024-04-15 20:26:40 1级文库
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不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特色,而是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1级文库细心的小编阿青给大伙儿找到的9篇内部制度建设情况,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一
1.1对内控制度建设认识不足
医院内部管理阶层,尤其是私营医院,对此缺乏实际认识,甚至是拒绝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往往造成各部门人员混用、行政指令的随意调配等现象。同时,由于监督手段的低效甚至是缺乏,使得上下部门之间、上下等级人员之间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造成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混乱,监督权、决策权得不到保障,医院制定的一系列规则也得不到认真贯彻和实施。
1.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在虽然有许多医院正在逐步接受并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但从整体上来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如部门、系统之间流程衔接不当,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系统化的、统一性的内控制度体系。此外,由于监督手段不到位,使得很多规章制度成为摆设,并没有真正实施,成为一纸空文。
1.3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缺乏
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由于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完善,致使医院很多科室、项目缺乏准确的财务预算,同时,由于其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制约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很多决策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效依据,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院的投资决策风险。此外,在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大多数医院缺乏对其自身物资财产,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有效控制和核算监督,致使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账面和实际存在很大差距,增加医院的运营成本。
1.4医院财务支出审批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的缺乏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僵化,致使医院的运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中低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及不规范、缺乏严格性的财务支出审批程序是最重要的原因。
2我国医院内控制度建设思路和措施
我国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法律、政治制度、经济财税制度等多方面的外部不可控因素。此外,还要与其所处的医院内部管理体系及医院自身水平相适应,实事求是,并根据医院自身情况的发展变化,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符合医院业务规范和符合其公益性质的内控制度。
2.1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内控制度的建设是其内部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人的行为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从根本上来说带有一定的文化性。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可以对员工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员工职业道德的提高、职业操守的巩固。人性化的医院文化明显要比僵硬化的指令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可。医院可通过塑造和谐的医院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把医院独特的“白衣天使”文化与内控制度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性功能,解决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矛盾,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促使员工朝着医院整体的共同目标前进。
2.2逐步完善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体系
国家、地方政府等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医院,尤其是公立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理论教育,使其意识到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内控制度建设加以引导、支持。而医院自身,尤其是医院上层管理人员应加强本医院的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系统,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医院财务预决算,加强医院货币物资的会计成本核算,做好财产物资的安全控制工作,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监督体系,保障职权责相符,给予“授权性”保障,以维护医院的整体利益。
2.3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员工激励体制是保障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内控制度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措施。如将内控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与年终绩效评价挂钩,并设置年终考核系统,对遵循制度规章的员工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加以奖励,而对违规者,则给予处罚。此外,应注意到医院内部管理体系权利的平衡与制约,并给予员工职业发展的一定空间,有良好的员工竞争氛围及职位晋升机制。
2.4坚持内控制度建设的公开化、透明化
在医院内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相关人员,尤其是医院管理人员职权责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其行为,并在医院内部网站上及时公布医院员工的奖惩情况,给予员工一定的监督权、建议权,根据员工的及时反馈,对医院内控制度建设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调节,实现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公开化、透明化,建立起合乎实际且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二
一、根据“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认真做好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的修订工作,增强建设系统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不断推进,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城市面貌实现了两个“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委、市府明确提出“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保持建设系统立法工作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协调发展,适应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求,市建委将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修订工作列为**年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立法规划修订工作于年底基本完成
修订后的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进一步突出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重点,充分体现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和发展决策的紧密结合,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前瞻性和务实性。整个立法规划由城市规划、建筑业管理、建材业管理、房地产管理、市政公用管理、环境管理、住宅建设管理、海洋综合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等9个部分组成,同时本着“立足当前,远近结合,突出重点,急需先立”的原则,整个立法规划准备分远近两期实施。
在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的修订工作中,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市建委领导亲自挂帅,成立立法规划修订协调领导小组,部署立法规划修订的各项工作。各局根据委立法规划修订工作的计划,成立了由局长或副局长任组长的立法规划修订小组,为修订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步骤有序,层层推进。整个修订工作分为组织落实、调研修改和完善论证三个阶段,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了解进度,协调关系,层层推进立法规划修订工作落到实处。三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由于立法规划修订工作涉及到今后几年建设系统立法工作的质量,因此,整个修订工作实行内外结合。一方面,对各局上报的立法规划草案,市建委立足于全局,与各局反复平衡,共同商议,对重复或交叉的项目予以删除或合并;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请有关专家学者对立法规划草案进行研讨论证,通过内外结合,上下沟通,保障了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的修订质量。
二、贯彻“量质并重,重在求质”的要求,认真作好法规、规章起草的前期工作,为适时出台法规、规章创造条件
与前几年相比,**年建设系统出台的法规、规章虽然有所减少,出台了两部政府规章,《**市房地产登记资料查阅暂行规定》和《**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但质量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委有关局根据市人大和市府法制办的立法计划安排,围绕燃气改革、公有住房差价交换、建设工程监理等改革热点问题,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府法制办做好有关法规、规章出台前的调研、修改工作,为**年年初《**市燃气管理条例》、《**市公有住房差价交换试行办法》和《**市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办法》3部法规、规章的顺利出台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去年建设系统的立法起草工作,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基础工作明显加强,立法储备工作向纵深拓展。近年来,随着本市社会经济法制化程度逐步提高,行政立法环境日趋偏紧,立法质量要求日趋偏高。建设系统顺应政府法制工作发展的要求,在努力推进当年立法项目顺利出台的同时,实施立法重心前移,积极开展立法前期调研,做好立法项目的储备工作,注重储备项目的深度和广度,为**年建设系统立法驶上快车道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实现本市建材行业的依法管理,确保本市建设工程材料的质量,市建材业管理办公室积极针对行业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数篇调研报告,使《**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草案)》的调整思路、调整对象和手段逐渐清晰。市房地局在**年中针对本市房地产市场“土地一级市场超常量供应,商品房二级市场上市过分集中,存量房三级市场交易量相对不足”的现状,围绕“市场难点,管理重点,老百姓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加快改革、搞活市场、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确立了“调控一级市场,消化二级市场,盘活三级市场”的立法项目储备重点,使**年立法项目的储备工作有了明显的增强,并对房屋租赁市场出现的大量问题拟定了《**市房屋租赁条例(草案)》,得到了市府法制办领导的好评。
(二)借用“外脑”,集中广大人民群众、专家学者的智慧。市公用局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市燃气管理条例(草案)》公开登报、向社会各界征询意见的工作,开创了本市立法程序民主化的先例,使《**市燃气管理条例》规定的内容更为科学、完善、合理。此外,委和各局在起草法规、规章中也坚持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通过内外脑的有机结合,使行政立法更体现科学性、公正性,克服部门利益,从而使立法起草的质量不断提高。
三、以改革为动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的新手段、新机制
**年建设系统各法制机构始终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以改革统一一切”的方针,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适应新形势,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市建筑业管理办公室在**年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为重点,通过年度执法检查,对862项勘察设计项目中的23项进行了处罚。市政局路政大队**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强执法力度。共拆除违章建筑2000余间、违章堆物2700余处,清除违章占路面积达16余万平方米;共处罚各类违法行为3139起,罚款金额45万元。其中对较大违法行为立案103起,发出违章整改通知书1532份,改正1341起,改正率为87.5%,为城市管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全市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强,监督方法不断创新,监督实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规范行政处罚程序,促进行政执法水平提高。执法程序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年建设系统各局进一步在规范专业执法队伍的行政处罚程序上下功夫,促使行政执法工作有了新面貌。为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执法用语,市环卫局制定了《**市环境卫生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市环境卫生行政执法用语规范》,使本市环卫系统行政执法实现了办案程序统一、文书格式统一、规范用语统一的“三个统一”。市公用局出租汽车管理处,根据出租汽车行业处罚较多,当事人要求听证也较多的现象,结合出租汽车行业行政执法的实际,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和本市有关听证程序的规定开展听证工作,确保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了政府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市环保局在**年中编辑出版了《**市环境保护执法技能培训》、《环境保护行政执法手册》、《简明环境标准手册》等,并完成了《**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对环保局的依法行政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把对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监督放在与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
建设系统委和各局法制机构都具有执法监督检查的职能。一年来,各法制机构在探索切实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着力提高执法监督的实效。市公用局在市府法制办的具体指导下,对《**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办法》实施一周年进行执法评估,在执法监督方式上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社会问卷调查,组织专家评审组进行综合评审,并召开执法评估会。通过市民与专家相结合,建设系统内外相结合的办法,使《办法》的执行情况有了一个较客观的评价,为该《办法》的进一步贯彻执行和修订完善创造了条件。市环保局结合全国人大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建设万里文明海疆”大型记者团采访,从防治陆源污染物排放、防止船舶污染等8个方面进行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并根据全国人大和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组织对关闭“十五小”、饮用水源水质情况等进行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为全市实施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三年计划实现了良好的开端。市住宅局在**年检查了各区、县住宅建设管理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全市档案材料,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改正。
四、继续推进“**”普法的各项进程,着力提高建设系统法制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
(一)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提高“**”普法效果。在几年的普法工作实践中,各局和委直属单位已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部分单位还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此,建设系统召开了法制宣传工作会议,大力推广案例演讲法、案例培训法、案例图象法等案例教学方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抓住两类重点对象,实施重点普法教育。一是把法律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建设党委去年第一次中心组学习报告会请有关专家作依法治国辅导。市政局举办了10人次局级干部学法日,举办了232人次处级干部培训班,举办了1302人次科级干部培训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公用局认真抓好执法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电视讲座、录象等形式,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宪法》、《行政法学》,377人通过了考核。市政局694个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全部取得了执法资格;市园林局加强对绿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分别组织了3期有139人参加的基本法培训和3期有220人参加的专业法培训;市地矿局有22人参加了市府法制办组织的基本法培训,经考核全部合格;市住宅局以行政执法人员和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举办了共有150人参加的市府21号令行政处罚模拟培训班和专业法培训班。
(三)结合全市法制宣传,带动系统普法工作。组织全系统26个局、委直属单位参加本市百万市民法律知识竞赛,17位优秀者组成的建设系统代表队参加复赛和决赛,获得二等奖。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治市”的一系列目标任务,对建设系统法制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各级法制机构和执法部门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委和各局的法制干部紧紧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出色地完成了年度各项法制工作任务。但是,建设系统法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部分立法起草在集思广益和与改革发展的有效结合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立法选项中的需要和可能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协调;建设系统专业执法与街道综合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执法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执法检查囿于执法程序上的监督检查,而对法规、规章实体实施情况的检查有所忽视;执法工作需要投入的意识尚未普遍形成等。这些都应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年法制工作安排
今年是**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在推进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三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法制化、社会化、市场化为目标,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依法管理机制、市民社会参与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其中依法管理机制是基础。做好今年建设系统法制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三年目标,实现城市管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至关重要。今年建设系统法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的精神,根据“依法治国”的方略,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的大局,进一步加快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探索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严格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制水平,更好地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服务,保障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发展迎接新世纪。
一、明确重点,加强调研,保证既定立法起草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搞好立法工作是加强建设系统法制建设的基础。**要建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完善也有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随着新型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建立,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新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正在不断出现,需要通过立法来调整和规范。为此,**年建设系统立法工作必须围绕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特点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法规框架体系的目标,按照市府法制工作会议的要求,在前几年立法项目储备的基础上,根据建设系统中近期立法规划,进一步加快法规、规章的起草力度,提高立法起草质量。
(一)要明确重点,加大投入。根据**年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计划(草案),今年建设系统有8个项目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其中正式项目4个;有22个项目列入市府法制办立法计划,其中正式项目11个。委和各局要以此为重点,坚持定项目、定人员、定进度、定经费的“四定”原则,增加立法投入,实行立法经费专款专用,为完成**年的各项立法任务提供物质保障。委政策法规研究处对一些重要立法项目要提前介入,做到上下沟通,内外协调,确保完成。
(二)要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保证立法质量。市民社会参与机制是**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建设系统的法制工作要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立法的民主化、社会化程度,“善于在立法过程中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使法规、规章的规定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将可能出现的部门痕迹减少到最低程度,防止通过立法不适当地强化部门权力、谋求部门利益,只有这样,法规、规章才能更具有操作性、客观性、稳定性。要充分认识质量是法规、规章的生命,要提高法规、规章的科学性,使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要加强调研,搞好立法项目储备工作。起草法规、规章草案的调查研究过程,既是摸清情况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达成共识,然后才可能进入实质性立法阶段。立法的质量与调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直接有关。委和各局对已列入市人大和市府法制办立法计划的调研项目,要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对调整的对象、手段相对清晰,法律关系主体相互间的权利义务比较明确,为立法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以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有效性为核心,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依法管理”为基础的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邓小平法制理论在建设系统法制工作中的必然反映。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提高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有效性是今年法制工作的重点。为总结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执法经验,要积极开展建设系统执法工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建设系统执法工作。
(一)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工作。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执法责任制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实施的手段、方式方法如何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系统承担着大量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任务,执法队伍多,执法任务重,如何将贯彻执法责任制与日常的城市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是建设系统法制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年建设系统房地局、市政局、公用局、环保局和环卫局等5局被市府法制办列为全市执法责任制试点单位,建设系统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工作,及时加强交流、沟通,取得经验后再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二)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做好罚缴分离工作。罚缴分离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保障政府机关依法行政,树立良好政府形象的基本要求。委和各局法制机构要认真按照市府法制办的要求,充分重视这项工作。一是要精心组织,加强领导,着力于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这项制度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和代收银行分支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它们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行政执法人员、财务人员、代收银行营业网点操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代收业务培训。三是要做好罚缴分离制度配套性政策的制定工作,以及各项对策性措施的研究工作,确保罚缴分离工作稳步有序地推进。
(三)要以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听证制度,狠抓行政执法程序合法化。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委和各局法制机构要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和本市有关实施听证程序的规定,制定本部门的听证程序实施细则,配备专职听证人员,并加强培训,提高听证人员素质。同时要加强执法统计和定期、定量化动态分析,为改进和提高委系统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质量提供决策参考。
(四)理顺行政执法体制,提高行政执法效率。一是要在理顺市、区和街道三级执法体系方面要有新作为。理顺市级专业执法队伍、区级执法队伍和街道综合执法队伍的关系,实行专业执法和综合执法的有机结合,明确各级执法队伍的职能,发挥优势互补、协同管理的效应;二是要针对城建系统执法队伍较多,执法的力量较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的状况,在委内联合执法上进行一定的探索。
(五)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强化执法监督。按照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开展对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委和各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领导关心、群众反映较大的一至两项法规、规章进行执法检查,对去年执法检查中要求有关部门整改的项目,要继续跟踪检查。要采取多种有效的监督检查方法,包括程序检查与实体检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三、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优化执法队伍的结构,创造条件实行执法人员竞争上岗
委和各局法制机构要加强对执法部门的指导,特别是规范法律文书的制作,以提高文书质量。今年建设系统要结合干部制度改革,在执法队伍建设上采取一些举措。在继续实行执法人员培训上岗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实现执法人员竞争上岗,将执法人员的考核与执法业绩挂钩,对于无法胜任执法岗位的人员要进行换岗,甚至下岗。同时,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录用执法人员,对执法队伍进行适当的充实调整。通过分流、交流和引进等多种途径,优化结构、改善素质、提高效率,努力使执法管理队伍与全面加强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相适应。
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年是“**”普法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在前三年的基础上巩固、提高的一年。根据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普法计划的安排,今年普法的重点对象将在以往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基础上,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拓展。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内容是包括《公司法》、《劳动法》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
根据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今年将有数部大法审议出台。其中与行政管理部门关系较为密切的有《行政复议法》和《证据法》等。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新宪法是我国面向新世纪的根本大法。建设系统各法制机构要联系本单位实际,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活动为载体,大力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结合“**”普法工作,认真学习和宣传宪法修正案和其他新出台的法律,作好宪法修正案和新法律的培训工作,依法治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城市。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三
关键词:港口;企业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积累,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一套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作风、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企业形象等文化观念的总和。企业文化一方面代表着企业优良传统的积累与沉淀,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提炼;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导向,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补充许多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丰富其内涵。从与时俱进的意义上,企业文化重在建设。
港口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分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其中集中体现为港口资源的有限性、港口生产的专业服务性、港口产品的不可转移性。这些港口特性决定了港口企业必须突破一般企业文化建设的模式,着重于通过港口企业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进行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构建现代港口优秀的企业文化。
一、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历史背景
港口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是经济运行的命脉,也是国与国、城与城、人与人在经济、文化、商贸往来最大的交流平台。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港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都对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现代物流产业链的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也发展迅速,尤其是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使得企业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智力、信息和经验的累积,倾向于整合的物流系统以及咨询服务。因此,现代港口企业将花更多精力围绕整个物流链或者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在战略协作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不同性质、不同产业、不同国度的企业结成联盟,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逐渐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港口企业从原有政企合一的体制下解脱出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和法人实体。原有的企业发展目标、组织形态、产业定位、经营策略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港口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企业的整体战略、组织构架、经营业务、经营策略、区域范围以及产业方向都实现新的战略转型,因此,港口企业文化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也受到重要的影响。
(三)港口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港口企业文化建设面临挑战
加入WTO后,中国的港口进一步加快了开放步伐。越来越多国内外跨国企业、知名公司或民营经济加入到港口建设与经营,这些企业的加盟,形成了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各自特有的企业背景、管理模式、区域文化、组织氛围以及沟通方式,这对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在多元文化体系下构建适应现代港口企业的优秀文化成为众多港口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并成为先进企业增强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一)建设优秀的港口企业文化是港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管理理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理念,把精神的力量化为员工的行动,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化为企业的形象与信誉,进而形成企业独特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合力,并能释放无法估量的能量,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现代港口企业运营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以人为本为主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以企业管理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学说。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直接目标就是能够有效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管理思想、管理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港口企业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管理实践,一方面,从宏观上把握企业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可以通过塑造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切实可行的企业制度和道德规范,促进港口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是港口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
港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其中包括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工程。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企业产权结构、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创新,而且还需要企业在精神层面进行文化创新。即在建立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同时,要积极塑造并创新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文化。通过不断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改造传统企业文化中不合理、过时的价值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法,建立起与时俱进的企业价值观和运营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中的文化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知识资本运营和运作的新境界,确保港口企业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三、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略
在现代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现代港口企业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也要全面认识企业自身的内部优势与劣
势,不断提升企业的战略素养,构建起优秀的现代港口企业文化。
(一)强化理念先行,构建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一般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要素,它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是一个组织能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以价值观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知识为基础,事业为共同追求,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为导向的长期发展战略。现代港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围绕港口产业,构建与整个社会正确价值导向相符合的港口企业价值标准,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和鲜明个性的港口企业精神,形成“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精神文化因素对现代港口制度建设和物质生产的反作用,实现港口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二)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现代港口企业制度文化的保障体系
积极鼓励和动员全体员工参与港口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崭新的制度平台。这就需要现代
港口企业一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制定长远规划,注意近期效果,全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员工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以及员工休(疗)养制度等等;二要加强港口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广大员工发扬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提高自身服务质量,杜绝行业不正之风,自觉维护港口良好形象;三要定期组织或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客户、合作伙伴充分沟通与交流,使员工在轻松的氛围中联络了感
情,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支持;四要建立客户回访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货主、客户以及合作伙伴的互动座谈会,提取各方意见,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完善港口现代企业制度。
(三)实施行为工程,重塑现代港口企业的行为文化
首先,现代港口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为港口企业员工、广大货主和船东以及有关联检单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搞好港容港貌,建设一个花园式的港区环境。提供港口生产生活一流的服务设备和安全可靠的后勤保障设施,港口员工、广大客户以及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其次,港口企业要加大对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的投入力度,积极参与社会的公益事业,以生动的事实感染人、打动人,给港口企业赋予浓厚的知识和文化含义,更加提升和丰满港口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进而使港口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最后,港口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和培养人才,进一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一方面,通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大员工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广大员工对现代物流、港口运营管理、生产安全知识、工艺流程以及装卸机械常识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员工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激发广大员工高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氛围和文明健康的环境,培养港口企业员工高度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现代港口企业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明伟。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07(6).
2、吴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塑造[J].中国市场,2007(27).
3、陈再福。抓好时机推进港口企业文化的重塑[J].中国港口,2004(7).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四
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汇报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特别是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提出“加快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求,省、市纪委相继出台《意见》之后,县委高度重视,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和执行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全局性、基础性任务来抓,按照“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原则,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县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今年以来,我县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为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分解任务具体抓。年初,我们对照省、市《贯彻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的意见》要求,对今年的制度建设工作任务进行系统梳理,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X年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意见》,明 1
确了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并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部门,明确了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完成时限和标准要求。
3、明确责任深入抓。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作为今年对各乡镇、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定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承担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任务负总责、具体抓。对安排不及时、落实不到位的,取消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评优资格。
通过成立组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上下齐抓共管、多方协调联动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格局,为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健全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为确保制度建设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县重点建立健全了四项工作机制:
1、协调沟通机制。建立了制度建设协调沟通例会制,定期或不定期由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席例会,对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度,对制度本身进行交流沟通,确保进度及制度的可行性、协调性。
2、监督检查机制。由县纪委牵头,成立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小组,结合《廉政准则》贯彻落实情况加大明查暗访力度,不定期对全县各级各部门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落实制
度建设任务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今年以来,先后组织制度建设专项监督检查XX次,对农村保廉体系相关制度、权力监控机制建设相关制度、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制度等XX个制度体系落实方面检查出的XX类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纠正。
3、奖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各单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制度建设奖励机制,明确规定:对各单位在市级以上进行推广、受到省市领导表彰肯定或在市级以上会议做典型经验交流的制度建设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表彰,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加分,计入本单位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
4、问责机制。将各单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任务列入领导干部问责范围,对因本单位制度建设不健全、存在较大漏洞或主要领导教育监督不力,导致党员干部出现违规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的,对单位主要领导进行警示谈话;情节较重的,对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执行上级反腐倡廉制度规定不严格、不彻底,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令单位主要领导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县予以通报。
通过健全四项工作机制,我县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得以健康有序开展,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注重方法,确保科学有效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我们按照“滞后修正、缺陷完善、需要补充”的原则,以“科学严密、有效管用”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讲究方式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制度不仅反映时代要求,符合科学精神,而且要实现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的相对统一。
1、认真筛查清理。结合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我们首先对近年来县委、政府、县两办及县纪委监察局出台的反腐倡廉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重点清理,逐项登记造册,对已经过时或与上级规定相矛盾的,予以废止;对规定不细致、不严密或存在较大漏洞的,及时修订完善;对当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尚无明确要求或群众反映强烈的,立即着手制定。截止目前,共废止反腐倡廉制度文件XX个,修订完善XX个,正在研究制定X个。
研模式,对权力监控、案件查办、队伍建设、挥霍浪费等XX个方面的XX个课题进行了立项。
3、强化多方联动。为确保出台的制度,既有理论指导,规范合法,又有操作性、实践性,我县探索实施了“多方联动”机制。首先是部门、乡镇、村三级联动。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低保、惠农措施等方面制度的修订,我们制定了“制度建设一览表”,对现状、存在的缺陷、建议、可行性、认可度等十个方面作出明示,由主管部门牵头,重点乡镇讨论,部分村评议反馈,相关责任部门作好统计整理修正,完成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确保了实效性。其次是高校、纪检监察机关、县直部门三方联动。加强了与XX大学的联系,与XX大学签订协议,将我县作为调研基地,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调研,每年共同开展课题调研不少于X次,调研成果由县纪委与涉及的部门共同做好修订、完善和运用工作。高校的参与为制度的制定、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4、突出工作重点。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复杂而艰巨,工作中,我们在统筹推进反腐倡廉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一是围绕规范权力运行,突出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制度建设。修订了《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等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效能建设的若
干工作制度》和《廉政把关工作的有关规定》;印发了《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实施意见》,健全了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土地管理等相关制度;以“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为契机,出台了县行政服务中心运行管理、考评考核、审批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二是围绕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开展了案件查办工作质量提高年活动,完善了受理信访投诉举报工作流程,制定了纪检监察案件综合考评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纪检监察机关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之间移送案件、案源沟通、信息共享等制度,健全了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查办案件协调配合制度。三是围绕加强纪检监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建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培训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和干部作风考评三大体系,健全完善了纪委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常委会议事、定期接访下访等制度,坚持了干部专业化培训、学分制管理,重点工作月调度、季汇报、半年考评、年终总评等制度。四是围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以乡、村“三资”管理为核心,以政务、党务公开为重点,规范用权行为,理顺用权程序,堵塞管理漏洞,加强权力监控。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五
2017年制度建设推进实施办法
公司各部门:
为了规范公司的制度管理,推动公司逐步走向精细化、规范化,保障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公司2017年制度建设推进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提高公司的规范管理,推进企业管理升级已经成为我公司目前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形势,跟得上集团公司的发展要求。
1、规范化管理是企业一项艰巨的、需要持续改进的工作。2、规范化管理是企业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3、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业务运作风险的重要管理手段。缺少规范管理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工作必将一盘散沙。
4、规范化管理只有通过制度优化,才能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行动纲领,将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
二、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各部门编制的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系统性、合法性、平等性——四大基本原则。
1、制度的可操作性是指,在编制制度时应从业务实际需求和管理规律出发,以现有体系和制度为基础逐步地进行优化和完善。
2、制度的系统性则是指要坚持全面、统一的原则,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避免发生相互矛盾的情况,保证制度体系整体的协调顺畅。
3、制度的合法性是指制度不能与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有关政策发生冲突,否则就会缺少法律效力或导致法律风险。
4、制度的平等性则指编制的制度对各级管理层都应该一视同仁,应坚持责任、权限、利益相一致的原则,权利与义务不均衡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大敌,不平等的制度必将影响企业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步骤和内容
1、梳理罗列(7月12日前)
需整理并罗列出部门的制度明细和对应业务流程,制度明细包括现有的、新增的和需要修改的,并根据业务开展的轻重缓急列出进度安排。
2、分析优化、绘制流程(8月-9月)
结合部门实际,对所有制度进行分析和优化,清晰管理思路,进一步确定制度目录。找出现行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事项,结团公司的相关要求和制度以及公司正在实施的各项标准等进行修改,优化过程中注意征求相关业务部门的意见,据进度安排有序实施(制度后附对应的业务流程图)。
3、修订完善、讨论会签(10月)
所有的规章制度经过反复讨论、会签、审核后,最终把符合公司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确定下来,并下发执行。
5、考核检查(自正式下发至下次修订)
通过考核促进各项制度可以“原汁原味” 的理解、“不折不扣”的执行,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通过检查发现制度在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制订对策,逐一解决。实现执行、反馈、调整、提高的闭环管理。
6、汇编成册(11月)
综合管理部对所有制度进行统稿、排版、校对、修改及最后的汇编成册工作。为确保工作质量要与各部门进行反复沟通、多次修改,据实际情况确定成册形式和印刷数量等具体事宜。
需要强调的是,为弥补缺少明文规定的制度可能给管理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及时避免和减少不规范的行为或做法,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采取“边制订、边执行、边完善、边上报备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制度的轻重缓急,需要近期制定的制度据实际工作需要及时出台。
2、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亲自把关,并制定详细可行的进度安排、逐步推进。
3、各部门要成立内部编写小组,确保部门内部编制的制度互相融合、格式一致、有人统稿。
4、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考评办严格按各部门制定的计划和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督促考核,加大考核力度:
(1)思想上不重视,不按要求部署、审阅、沟通等属于态度问题的,扣10分/项次;
(2)不能按计划节点完成编制工作的,扣5分/项次。(3)不按制度编写要求完成的,扣2分/项次。5、制定制度的注意事项:
(1)原则上现有的制度都要在新常态下、新标准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升级,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
(2)在原有的基础上研究总结经验,紧紧围绕公司的精细化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3)制度修订时要注意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确保各项管理之间衔接顺畅,口径协调。
(4)制度修订时要注意语言规范、简练,具备可操作性。(5)综合管理部在统稿时要注意制度之间的融合性、衔接性,格式规范。
6、所有定稿的制度均须由部门负责人把关签字、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送。
六、相关附件
1、制度建设管理流程
2、管理制度编制格式规范
2017年7月3日 附件2
管理制度编制格式规范制度名称
制度名称由“文件适用范围”+“文件使用事项”+“文件种类”构成。
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由适用范围“公司”、适用事项“车辆”和文件种类“管理制度”组成。制度正文
2.1 制度正文由“总则”+“分则”+“附则”构成。2.2 总则:简要说明制订制度的目的、要求、依据、适用范围、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等。
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目的:规范公司车辆管理 依据:略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的管理 相关概念:必要时说明
2.3 分则:按章写,每章用标题标出该章的内容。
例如:公司车辆管理制度由“车辆购置”、“车辆调配”、“车辆驾驶”、“车辆保管”等构成。附则
说明该制度与其它制度之间的关系。如该制度与其它制度发生矛盾怎么处理、该制度有无实施细则等。如果没有则不写。
说明该制度的制订权、修订权、解释权、实施细则的制订归属。说明该制度的生效日期、有效期。
说明该制度及实施细则的批准权、执行中的监督管理等事项。4 关于制度条款标号
参照国发〔2000〕23号文件的要求,用数字表示多层次结构序数,其标识方法为:
第一层为“一、”“二、”“三、” 第二层为“(一)”“(二)”“(三)” 第三层为“1、”“2、”“3、” 第四层为“(1)”“(2)”“(3)”。视制度的具体结构和内容需求可以不用第二层。5 关于“制度”与“规定(或办法)”的使用
5.1 一般情况下,若比较系统且较长时间使用的,可定为“制度”,否则定为“规定”。
5.2 根据习惯用法来确定。例如:“养老金管理制度”比“养老金管理规定”更为普遍。
5.3 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细则”的制订规范参照制度编写规范进行 7 具体内容编排如下
7.1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题目与一级标题之间用五号字间距空一行;
7.2 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 7.3 二、三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
若二级标题后有三级或者四级标题,则二级标题全部加粗; 若二级标题后仅有段落文字,只需将阿拉伯数字加粗; 三级标题后若需四级标题详细说明,则三级标题全部加粗; 若三级标题后仅有段落文字,只需将阿拉伯数字加粗;
四级标题无需加粗,若四级标题后还需增加内容,则用“a)、b)、c)”字样编写;后续内容可直接首行缩进2个字符无限编写。
7.4 正文内容:四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4磅、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落前的阿拉伯数字与正文内容统一空2个字符;
7.5 若文档中包含表格,则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表格内容为五号、宋体、居中。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六
(一)制度与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1】,现代制度更多是指博弈规则,是国家对资源的权威分配。
制度建设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各阶层合法、合理、有序的工作而设计的一整套程序性、规范性规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建设,社会的各种利益和谐调整也离不开制度建设,制度是国家、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串珠线,没有制度,国家和社会将会是一堆没有线的珍珠,无法正常运作。
(二)公民社会定义
公民社会(Civilsociety),又称市民社会,对公民社会的定义众多,伦敦政治经济学院(TheLondonSchoolofEconomics)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给出工作性定义:“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和价值的,非强制的行动团体。理论上,其制度机构与政府,家庭和市场不同,但实际上,政府、公民社会、家庭和市场之间的界限是复杂、模糊,并且可商榷的。公民社会一般包括不同的场所、人物和组织机构,以及多种程度的正规性、自治性和权力结构。公民社会通常运作于慈善机构、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妇女组织、宗教团体、专业协会、工会、自助组织、社会运动团体、商业协会、联盟等之中。”【2】
本文认为公民社会是介于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社会领域,这一领域由相对于国家的组织所组成,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或增进他们所关心的利益或价值。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性组织是典型的公民社会。
(三)公民社会的兴起
民间组织的发展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需要一定的政治环境,没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很难想象民间组织的存在与发展。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的许多变革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第一,政府日益重视法制和法治,公民的结社自由开始具有实质性意义。第二,政府大幅度放权。第三,政府开始转变职能。这三方面改革所带来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使得80年代后中国的民间社会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增长高峰。到1989年,全国性社团聚增至1600个,地方性社团达到20多万个。到1997年,全国县级以上的社团组织即达到18万多个,其中省级社团组织21404个,全国性社团组织1848个。县以下的各类民间组织至今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保守的估计至少在300万个以上(俞可平,2000)。除了社团组织外,改革开放后,中国还发展起了另一类比较特殊的CSOS即所谓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民间的服务性事业单位,它们不享有国家的经费资助,通过向社会提供有偿性服务维持运转,但按照规定这些组织不得把盈利作为其主要目的。据初步统计,到1998年这类组织达到了70多万个。【3】
公民社会的兴起使得政府设计制度时必须考虑公民社会的力量,因为民主国家里的制度是国家与社会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所以制度设计必须遵循一些合法原则。
三、制度建设原则
人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本性是社会性,人们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隔离生活,但是人们又不能直接决定自己的生活。所以把权力转让给政府是必需的,即使政府有时会侵犯人们利益,人们也不可能轻易推翻政府。因为推翻政府这一届或整个政府机器,由于人们不仅追求政治自由还要追求生活幸福,政治生活并非是每一个人的主要事情,故不可能由人们直接行使权力治理国家。所以还得建立政府,由它行使权力,因此人们必需在现实政府主导下生活,政府“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4】。
制度建设过程应然是政府与人们的博弈过程,制度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是政府与人们博弈力量的此消彼长。但实然的制度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是政府自认为符合人们利益而设计的制度,这是因为公民社会还不够成熟和强大,达不到与政府博弈的实力,所以政府就包揽了制度社会的一切工作。等公民社会兴起和强大时,制度建设就会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博弈过程中变化和发展,制度就会朝向公正发展,因为“制度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反映,又是社会公正的保障”【5】。
(一)政府主导制度建设原则
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政府力量过于强大,所以制度建设要求政府遵循一些原则,使制度设计合法与合理。
1、宪法建立在人们心中原则。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每个人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和熟悉宪法,如果人们不了解宪法,宪法就是一张纸而已。现实中,放眼望去,了解宪法的人、看过宪法的人没有多少人。中学、大学都没开宪法学,这也不利于宪法在人们心中传播,真正的宪法是建立在人们心中的,而不是一张。人们心中有宪法才是制度公正与民主发展的最重要基石。
2、遵从法的精神原则。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提出的,论述法的制定要遵从一定的原则。“法的精神的基本含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土地气候、人民的生活方式、宗教、贸易、风俗习惯有关系,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所以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法的精神。简而言之,法的精神就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6】。要以法的精神为指向,充分尊重本国公民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
3、以理性为依据。政府主导的制度建设必须从理性出发,“争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7】,引导人们走向快乐,减少人们痛苦,政府缺乏理性以及政府贪图小利、与民争利是现代人们痛苦的根源。
4、法制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原则。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极其相近,从两者都要求政府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使权力,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但法制偏向于静态的规定,要求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法治偏向于动态的发展,是政府在法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制度设计”【8】。由于人类各方面快速发展,产生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财富等,法律的制定倾向于滞后,政府必须运用法的原则进行制度设计,引导人们走向幸福。“法律有限,人事无穷”【9】,正体现了现代政府权力与职能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政府与公民社会互动建设制度的原则
制度设计不可能永远由政府主导,当公民社会兴起和强大时,制度建设就要求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参与,它是一力量的博弈过程中。
1、民主原则。每个人参与政府的制度建设是不可能的,无论是有政治爱好还是利益诉求。当公民社会兴起时,政府制度建设就不能再单独行使,必须逐步扩大制度建设民主成分。政府的权力是人们赋予,“民主政府的本质,在于多数对政府的通知是绝对的,因为在民主制度下,谁也对抗不了多数”【10】,人民有权参与政府制度建设,虽然每个人不可能都参与,但公民社会有条件参与,公民社会有组织性、一定的政治性及利益相关性,政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公民社会的存在,允许公民社会民主参与,使制度建设民主化,提高制度的合理与合法性。
2、平等原则。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进行制度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公民社会应处于平等地位。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政府应该把决策权逐步让渡出来,由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决策制度的建设。
3、增量与最大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利益的分配,以及资源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不仅要考虑社会效益还要考虑全民个人利益。以往制度建设是政府主导的,所以也容易造成部门立法,部门利益最大化问题。但在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的制度建设,应本着增进全体公民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结合社会效益与个体利益,在保证个体利益增进至少也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建设才是合理的。
4、制衡原则。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许多制度设计是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设计的,出于公务员“公共选择理性人的存在”【11】,制度设计难免带有强烈的部门色彩。所以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在决策制度设计时,由政府草拟制度设计,然后由公民社会力量决策通过。公民社会出于本组织经济人与理性人出发会制衡政府部门立法,使制度建设趋向制衡,政府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更多会主动向公民社会协商、妥协,从而最大限度增进公民个体利益。
四、制度建设管理的技术操作问题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一些普世原则以及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等因素,勾画了一些原则性问题,下面将讨论些实际操作性问题,以便于政府再去制度建设过程中合理与合法。
1、制度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当地人文环境、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传统等,不能做同一规划。例如在前几年制定了一项规定,人死后要火葬,不火葬要罚款等这项制度,且不论制度是否完善,从法理上,法的精神上看,都是不合理的。中国有几千年的入土为安传统,尤其在农村,不可能通过一项制度就可以把传统、风俗、习惯给于改变。从现实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很差,政府有利用职权之便侵犯人民利益之嫌。这可以看出制度遵从法的精神的重要性。
这项制度可以这样设计:考虑到城市人们文化素质较高,而且传统意识较为薄弱,只要制度完善就可以广为推行。在农村,考虑到风俗、习惯、传统等因素,可以鼓励农民火葬,但不强制,以自愿为主,可以辅以金钱等物质利益为诱导。精神诱导作用较弱,而且用的不好容易引起村民反感与抵制,比如政府为了推行这项制度,常常会宣扬一些例子,这样会适得其反,让这个村民背上一种负罪感,久而久之使村民都反感政府的行为残忍不道德。用制度慢慢改变人们的落后习俗,而不是强制和剧烈变革,而是渐进式的变革。
2、制度的力量有时没有传统的力量强大,必须用理性眼光看待公民社会的自治。例如前几年政府处于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目的,就将一大批森林加以公共管理,这样就把以前属于农村村民自治的森林也变为公共管理了,结果是森林资源减少得更快,反而没有收回管理权之前的效果好。森林减少的原因是村民去偷林,由于管理员人员有限,不可能管理得了一个面子广大的森林,而且当地村民也熟悉环境,这样偷林现象就很严重;再加上森林管理员工资较低,他们也希望获得一些“外快”,这样就产生了一些灰色腐败现象。村民其实也是一个理性人,他们当然会计算所得所失,下面是一组博弈对比分析:
从上面对比可以看出村民在自治情况下偷林成本是相当大的,所以在有些村落森林资源保护较好的应继续让其自治,政府只是原则上作指导,向其提供资金与人员支援即可,切不可忽视公民社会自治力量。
3、资源集中时应有所分配。制度建设过程主要是资源的集中与分配,为了经济发展集中是在所难免,发展经济的成果必须公平分配给全体人民。在资源集中过程中必须保证每个公民的福利至少是不损失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资源集中带来的社会利益增大时必须增进人民的利益。例如高校教育发展,政府把大量资源集中发展名牌高校,从提高本国教育、科研水平的目的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保证其他高校所获的资金至少不低于往年的情况下才可以。当重点建设高校的资源集中所取得的社会收益时,必须把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其他高校的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制度公平的合法性。
【摘要】制度是一种程序性、合法性规范,现代制度更多是指博弈规则。制度的合理与国家政治民主的发展也引起了公民社会的兴起。制度建设有政府单边主导制度建设原则:宪法建立在人们心中原则、遵从法的精神原则、以理性为依据、法制建设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原则,也有当公民社会力量强大时政府与公民社会主导制度建设原则:民主原则、平等原则、增量与最大原则、制衡原则。制度设计管理应遵循尊重传统习俗与增进人民福利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关键词】制度建设公民社会制度建设原则制度建设技术性管理
参考文献:
【1】[美]诺斯著:《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2】资料来源百度百科,/view/660324.htm。
【3】资料来源,/docs/983284067901。
【4】《潘恩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页。
【5】宋增伟主编:《制度公正与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6】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页。
【7】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80页。
【8】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17页。
【9】张国庆主编,《公共行政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83页。
【10】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82页。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七
(一)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胜利回应党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的内在要求。
经过长期发展,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个具有根本意义的新变化,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迫切要求全党以对全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着重从制度层面切实解决好能否执政、如何执政的重大课题。
首先是世界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挑战和考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愈益凸现,政治多极化不可逆转,文化多元化方兴未艾,现代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在如此丰富多彩而又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大变化中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我们党必须改革那些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在相对封闭状态中所形成的某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尤其是体制和制度,真正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要适应各国文明的多样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提升我国社会主义进程的现代文明内涵,以真正地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显然,这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面临的一个时代性课题。
其次是经济市场化深刻变革迅猛发展的挑战和考验。经济市场化的伟大变革,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正在全方位地加快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然而这仅仅是走了第一步。究竟如何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创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崭新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究竟如何运用现代市场经济规则搞活国有企业,增强公有制的生机和活力?究竟如何把现代市场机制追求经济效率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公平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既有高效率又有真公平的社会主义真正优势?如此等等,都是摆在我的党面前的,既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又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大局的历史性课题。
第三是经济社会多样化的挑战和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思想文化多样化、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利益结构和利益分配多样化、甚至某种利益矛盾剧化的条件下,党怎样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领导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等等。如何适应这种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
以上三大挑战和考验,都涉及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以高超的能力和水平执政兴国。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我们党以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作风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待发展变化着的世界、对待发展变化着的实际,而且取决于我们党以什么样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以及一系列运作体制和工作机制来适应形势,承负起时代的考验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二)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鞭辟入里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解决不了。这一精辟论断,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当前党内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尤其作风问题,都可以从制度层面找到原因;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虽然直接地是解决党的作风问题,然而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离不开积极完善的制度建设作为基础和保障。要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在全党蔚然成风,除了要切实加强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高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外,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就是必须在党的各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各项工作制度,由此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实践、与时俱进者获得制度保障和张扬,使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本本主义者受到制度制约和谴责。否则,某些制度中的堕性,某些体制中的漏洞,就有可能形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强大滞障力量。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这三大创新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理论创新是前提,关键因素又在于制度创新。不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切实地推进党的各项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就很难有大的突破,甚至有可能因某些制度的阻碍而扼杀创新理论的生命。这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要使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循的原则,除了要在党内经常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懂得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为谁而用、归谁所有等基本问题外,关键是在于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保持清正廉洁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尤其是权力运行制度。否则,权力运作制度不严谨、不规范,甚至存在严重漏洞,则有可能直接诱导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这也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党的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的团结和纪律,更直接地包含着制度建设方面因素,更需要从制度层面改进和加强。只有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才能在党内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动活泼局面,有效地抑制和防止独断专行、软弱涣散、自由主义、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的滋生。这样一种规律,同样是历史与现实所反复证明了的。总之,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内在地包含着制度建设因素,亟需把制度建设提到关键位置。党风建设的实质是制度建设。
从当前在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突出问题看,也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作风建设始终。因为许多作风方面的问题,是与某些制度、体制中的弊端有着密切联系的。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不是把功夫下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上,而是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照抄照搬、得过且过,这固然与这些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精神状态有关,但是归根到底,是由于在领导干部选拔、评价、考核体系中,民主、竞争机制还不到位,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对那些思想平庸者和懒惰缺乏应有制约力。再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这些都与现行的某些干部选任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还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甚至出现领导干部集体腐败的严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从制度和体制方面深入思考、寻找原因。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无不是“官本位”的体制弊端。“官本位”即是一个意识问题,又是一个体制和制度问题;既是一种历史积淀,又是一种现实弊端;“官本位”意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官本位”的体制和制度。以上分析深刻警示我们,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归根到底是制度和体制的问题。党风建设的要害是制度建设。
(三)把党的制度建设提到统领全局的关键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同志在多处场合强调政治文明问题。在“5·31”重要讲话中,他又一次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的明确提出与实际推进,表明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途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政治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封建政治残余的深重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较短,我们在政治领域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和弊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历史与现实反复警示我们,不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就会遇到来自政治领域的障碍而难以顺利进行,甚至会延缓现代化的步伐。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高度民主政治,实现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合理配置。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由于工人阶级执政党在整个国家政治运行中的特殊地位,因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实现制度文明,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最关键部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表现为从理论原则上确认人民群众在民主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表现为以健全的政治运行机制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这就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范运行原则包括:(1)社会原则。即党和国家的各项政治运行必须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为社会发展服务。(2)民主原则。即按照民主程序实现大多数公民对一小部分专门从事政治管理的公民的选择,并施之以严格的监督。(3)公开原则。即增强政治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严格防止公共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而产生的专制政治和“暗箱操作”行为。(4)程序原则。即遵循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的程序,使政治运行进入程序化状态。(5)法制原则。即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上述原则的实际贯彻,也就是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推进,其结果必将有力地提高党和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发展。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八
2015年度制度建设工作总结
为全面、系统、深入地做好制度建设管理工作,2013年年初就印发了《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制度建设工作计划》、《各部门制度建设计划分解表》、《制度宣传学习方案》和《制度执行督查方案》等文件。制定和修订了《制度建设考核评价细则》、《制度动态调整和创新管理办法》、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办法等制度建设管理制度11项,进一步完善了两级制度体系,推进了制度流程化、表单化和电脑化,促进了制度统一和文化融合,制定制度
45、修订制度103项、编制流程78项、表单化139项,表单电脑化108项,完成了制度汇编的编撰工作。分子公司建立健全了基本管理制度及制度监督考核体系,完善了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强化了制度的宣贯和执行。健全制度宣贯学习和监督考核体系,扎实开展制度的日常考核和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提高制度执行力。开展大型制度培训14次,并深入基层对制度建设管理和重要制度宣贯培训;对各部门实行月度考核,对分子公司进行季度考核和专项监督检查9次,对发现的问题下发制度整改通知书19份;召开了集团公司制度建设工作会议;推进了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体系建设;开展了制度调研2次;对172项制度进行了定期评审和年度评审;对2015年制度建设整体情况和制度体系结构进行了评估,提出了改进意见,并进行了梳理和调整;建立
了制度异常管理、动态调整和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了制度动态调整和创新管理办法。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篇九
到处都是公司,到处都是厂家,到处都是商家,商家、厂家、单位和消费者之间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的对象,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主角转换十分频繁。
然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在有些单位,业务开展的时间久了,就会走向受制于人的死胡同。
我分析,受制于人,走进死胡同的原因,主要是单位往往把某项业务全权委托给某一个人,由某一个个人包揽或者垄断某一项业务,使这个人专业化、集权化。除了他,其他人根本就插不上手,不明白其中的流程原委,不明白其中的明规则或者潜规则。
如果执行和垄断这个业务的员工忠诚度不高,那么他借职务之便做小动作的机率和给企业制造隐患和危险的机率就很难预测。
在这个业务中,垄断者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便领导有疑问,也没有精力追究。别的同志有疑问,又会碍于同僚的面子,甚至会主观猜测这个人与某领导的关系不一般(这是我们中国民众的普遍心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损失的是团体而不是个人。
一旦有“不识眼色者”提出异议,或者提出更换服务商的提议,垄断者就会以种种理由,异常是“如果更换服务商就会影响到单位某某利益,人家就会在某方面制裁我们”为由百般阻挠,这就是个人已经从中牟利的主要征兆。
然而,没有人认真,没有人认为团体的损失其实就是个人的损失。人们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的意识不强,或者根本就没有,更谈不上维护团体的利益了。这种情景,即便是在股份制企业,甚至私营企业也会发生。
为此,我认为,任何单位的业务人员都不能长期专业化、集权化,更不能垄断化,业务人员之间,应当建立定期换岗的制度,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某人请假或外出就会使某项业务停滞的被动局面,就不会使自制力不强的同志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
就不会出现垄断者借助业务专业化、集权化的资本要挟上司、不服管理、构成类似封建割据挑战中央权威的现象,更不会使单位蒙受意料之外的损失。
制度建设,十分重要,个人集权,应当削弱。
内部制度建设情况(精选9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