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1级文库 > 工作计划 > 正文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通用14篇)

2024-12-22 17:03:39 1级文库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通用14篇)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逐步领会、内化政策法规透射出的幼儿教育理念、操作要求,以区幼教教研工作计划和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为指针,指导日常保教和教研科研工作,提高保教质量。

  二、工作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教育质量

  ●工作目标:

  1、学习《指南》,更新幼儿园教育质量观,加强情境性、过程性的评价,坚持科学保教。

  2、通过备课组活动、常规调研、视导活动等发现问题、改进行为,关注过程质量。

  ●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远程培训”、“解读分享”等活动,深化对《指南》的背景、目的与作用,名称、内容与基本原则的理解,把《指南》的实施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保教环节中,引导教师在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特点的基础上,确立合理的教育目标,探究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全面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2、抓实、抓深常规调研及半日活动视导以及幼儿发展情况测评活动,将调研的着眼点放到一日活动各环节的组织以及保教工作的细节中,提高常规管理质量。

  3、通过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途径,开展“主题环境创设”、“绘本教学”、“游戏观察指导研究”等专项研讨,参加区级研讨及比赛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备课组建设,探索利用幼儿园结集编印的《园本主题课程方案实施建议》和《园本特色课程方案集》进行动态的课程审议;加强常态的听课、评课、研课,提升集体备课中的说课质量,共享集体智慧,注重问题的解决,产生研究案例及成果,参加区优秀备课组评比。

  5、以《指南》精神为依据,参照滨湖区《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发展评价实施建议》,以培养“健康、聪慧、明礼、乐群”的幼儿为目标,设计符合我园实际的课程评价方案。加强情境性、过程性的评价,引导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实施课程评价,通过评价促进保教质量的提升。

  (二)队伍建设

  ●工作目标:

  1、深化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理念及行为内涵,指导教师落实到实践中。

  2、动态修改落实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将规划的修订实施与教师队伍分层培训紧密结合。

  3、推行“蒲公英计划”,通过各类分层研训活动促进全园教师多向互动提升骨干教师专业水平。

  ●具体措施:

  1、开展“师德承诺签名”、“十佳班主任”评选和事迹宣传等师德建设系列活动。

  2、通过远程学习、园内学习、讨论《指南》、《标准》等,将规范逐步内化为行为并落实到工作细节中。

  3、回顾审视个人发展规划第一年的达成状况,动态修订三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有目的地专业发展。

  4、继续深入实践“执行教研组长制度”、“教研组长月助理”制度,根据教师层次设计实施执行教研活动,进一步激发教师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拓展教师成长经历。

  5、修订入职期、成长期、成熟期、骨干期教师分层培养制度,启动新一轮分层研训活动的“蒲公英”计划。继续推行全园教师师徒结对制度,面向不同层面教师推出不同侧重的教研平台,延续上海星晨的阅读网络视频培训活动进行摩课,研课,开展区域化游戏研讨、主题环境创设研讨、教学技能比赛等,参评市区级教学新秀,促进教师间的多元互动和同伴互助,使教师培养更有针对性和推动力。

  (三)课程建设

  ●工作目标:

  1、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归纳学习最新的课程指导要求。

  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社区资源特点制定特色活动和课程计划;加强游戏课程;加强园内专用区、室资源的优化、利用。

  ●具体措施:

  1、学习新出台的规范要求,明确课程理念要求,并落实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深入实践《课程审议制度》,启动修订新一轮课程方案。利用社区资源特点,突出家园共育要求,修订特色主题活动方案并实施,使特色主题活动的操作点更具体、深入、有效。

  2、继续开展区域游戏的研究,进一步研讨公共游戏区域的设置和利用,加强各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师观察、指导策略的探究,积累追踪幼儿游戏内容、情节、水平发展的个案,并进行分析研讨。

  3、进一步挖掘家长、社区资源的优势,通过日常课程及特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多元互动的教育实践活动。

  4、改进专用室环境,修订专用室活动及管理制度,形成健全的专用室常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提高活动效益。

  (四)课题研究

  ●工作目标:

  1、整合社区、家长资源,开展特色主题活动,提高课题研究实效,促进幼儿发展。

  2、积极总结课题研究动态成果,积累案例故事,撰写相关论文;结合特色推进,加强园所特色外宣工作。

  ●具体措施:

  1、围绕《共同生活理念下幼儿文明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日常课程渗透礼仪教学,并以年级组为阵地,结合节庆或主题教育日,设计主题特色系列活动,邀请社区、家长周边相关单位等参与活动。持续开展“文明天使晨迎”和“文明小天使”、“明星家长”评比活动,增设“幼儿礼仪操”时间,营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浓厚氛围。

  2、组织教师层面开展幼儿文明行为观察记录解析活动,以此探讨科学有效的养成教育方法、途径、策略。另外伴随研究深入,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论文;结合主题特色活动开展发表相关通讯报道,加强外宣工作。

  3、落实《幼儿园文化建设纲要》,幼儿园特色环境进一步优化设计,开展“幼儿文明礼仪标识设计大赛”,并将优秀作品物化后融入公共区域、班级环境等,渗透文明特色氛围。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园本研修中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中心组成员为技术支撑,做好滨湖信息网、滨湖幼教网、教学新时空、滨湖教师研修网等的资源上传及资源分享工作。组织好幼儿、教师有质量参与各类信息技术比赛,以赛促教,并整理好过程资料。

  (五)联合研修

  ●工作目标:

  1、在与其他园的互动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2、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协调指导尚锦城分园的搬迁启动。

  ●具体措施:

  1、通过无锡市教科研共同体和其他平台,与市、区姐妹幼儿园加强专业交流,汲取经验,拓展我园教师视野,提高研究的效能与价值。

  2、发挥好中心、分园联合组建的“课程”、“课题研究”、“创意美术”、“信息技术”四个联合研修小组的研修作用,通过每学期一次面向园区开放的研修活动现场和组内研修活动,一方面在集体备课、典型教研等活动中对分园示范引路,另一方面学习分园的亮点工作,在交流互动中共同提高。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二

  新学期,对家长来说蕴含着新的希望,对老师来说,面临新的挑战。本学期我将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实习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在新《纲要》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学期初,我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本学期艺术、科学、健康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幼儿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幼儿42人,男孩26人,女孩16人。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生活,孩子们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注重每个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如:系鞋带、扣扣子、拉拉练、整理床铺、掖衣服等。加强幼儿自我服务的同时并能简单的为他人服务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对趋向的班级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1、优势表现:

  (1)个性发展较好。我班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乐群,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

  (3)活跃、好动,喜爱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

  (4)班级常规进一步完善。大部分幼儿能较好的听取老师的意见,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班级常规。

  2、不足表现:

  (1)我班有部分幼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自我控制能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教师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和教育。

  (2)与操作活动中的活跃气氛相比,我班幼儿对于一些安静的活动兴趣不高。如,区角活动中,主动参与图书阅读的幼儿不多。同时,图书有受损现象,一些幼儿阅读习惯较差。需要教师给予重视。

  (1)积极配合成人进行体检,并愿意接受疾病的防治和治疗。

  (2)既学会“学习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要注意不伤害别人。

  (3)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遇到危险知道呼喊求救。

  (4)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标识,知道如何注意安全,懂得简单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二)认知发展

  1、科学

  (1)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验到愉快。

  (2)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如植物的世界、各种各样的力、奇妙的水等)

  (3)感知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沉浮等现象,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初步了解沙、土、石等常见物质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活动游戏中,尝试学习按一个难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练习。

  (6)操作活动中,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并能根据某些现象大胆进行初步的猜想。

  (7)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的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各种方法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健康

  (1)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对身体的认识,如:我们的身体)安全预防及自我保护(如:怎么吃才健康、应该怎么做等)。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如:你每天都做哪些运动)

  (4)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5)引导保护自己、爱护自己。

  3、艺术

  (1)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喜欢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

  (4)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学习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快乐感,乐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5)学习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己的画面。学习设计,增加创新能力。

  (三)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认知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会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意义,“三八”、“五一”、“六一”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感受节日的气氛。

  (4)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社会性情感

  (1)引导幼儿保持积极愉快情绪,知道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学习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社会性行为

  (1)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会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三、具体措施:

  (一)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本班的班务计划的要求,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热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班内三位老师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四)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家长工作:

  (一)做好家园共育栏的定期更换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与班级的联系机制,通过家园面对面、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争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挑选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三)有机会的话做做家访工作,听取家长合理的建议,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与一致性。

  (四)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幼儿园里举办的各项活动,更好的了解幼儿的情况。

  五、配合主班完成主题活动安排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三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园将以《幼儿园指导纲要》为指南,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以研究确定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教学,科学、健康领域为主要研讨课题。立足本园实际,挖掘资源优势,深入课程改革,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组织活动和教研能力。

  工作重点:

  1、用“以教师发展促幼儿的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带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努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

  2、针对日常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确立教研课题,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同时在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方面作有效的探索。

  3、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 教学基本功的培训与提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主要工作及措施:

  1、在教研内容上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

  教学主任多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教师一起通过相互观摩与参与式评议等活动,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困惑,确立教研课题,并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对教师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共同查找相关的经验文章,通过集体学习、研讨、实践,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方法、实实在在的内容确保教研工作的实际性。真正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难题与困难,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促进教师成长的桥梁作用。

  2、在教研方式上注重互动式

  紧紧围绕---找问题、解决问题、反思等一系列教研活动过程。采取平行班、同科教师相互讨论的方式。每两周一次,每次有一个主题,展开讨论,提高教师将新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能力,锻炼教师的口才与胆量。平行班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相互沟通,如问题难解决,设立研讨课题,拿到园教研组活动中来大家进行讨论解决。

  3、抓重点课题

  经过上半学期的教研活动发展与实施,我园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针对我园现状,面对新形势的教育改革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及时对教育课题、课时做合理的调整。完全杜绝小学化现象,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研课题,深入研究讨论。科学领域和健康领域设为这学期重点研究对象。

  4、设立教研方向、目标科学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活动是教师们一直以来在教学活动中的难点,这两门学科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较宽,根据这一现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带动新教师研究课题难点,通过各种资源渠道丰富教师的知识缺口,孩子们通过在多种材料的操作中找到答案,在这一领域中获取知识,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挖掘他 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操作中获取经验。

  5、教育经验的积累

  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教师的教育思路逐渐清晰,有了系统化的教育经验,教育反思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教研 组活动的实施, 给教师们搭建了互相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 ,组织教师互听、互评课活动,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经验讲述,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为我园的教育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四

  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完整科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使幼儿对科学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引导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一、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问题与阻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它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扩充。虽然情感教育目标还未单独提出,只是作为德育、智育教育目标里的附加目标,但在《规程》精神的强有力影响下、对幼儿进行科学情感教育已被提到历史上从未有的高度,幼儿园已经开始注重科学情感教育目标的确立,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幼儿园的科学情感教育很难落到实处。

  (一)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目标难以明确、具体化

  《规程》中对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的目标提得较笼统、不易操作,不像知识、技能目标那样明确、具体,加之情绪、情感本身特有的情景性、善变性、隐秘性、随机性,使得构建清晰的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目标体系、评价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的效果难以顺利进行,“目标”常常变成教师教案中的“摆设”,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滞后

  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崇尚科学之风没有必要的心理“积淀”,人们对社会与人的兴趣胜过对自然界的兴趣,因此在幼儿教育领域,有“知识热”、“艺术热”,但“科学热”尚未升温。

  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一度曾片面强调科学教育的工具价值,从而将幼儿对科学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倾向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表现为对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情感生活缺乏深切的关注,突出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认知目标,或者只把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手段和工具,使忽视幼儿园科学情感教育目标构建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丧失,使科学情感教育受到扭曲而沦落为科学知识教育的附庸,这不利于幼儿科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反映出幼儿教师在对科学情感教育认识上的滞后问题。

  二、幼儿园实施情感教育目标的必要性

  注重科学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关注科学本身的人文价值,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统一。科学情感教育目标的提出与实施能促进幼儿对科学本身的兴趣与需要,有助于幼儿科学情感的培养,防止和克服教育目标中教育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给予科学情感教育与科学认知教育以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认为,让幼儿在有兴趣的科学活动中增长知识、发展科学认知,与让幼儿怀有对科学本身的深厚情感,从而引导其行为与认知,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前者把目标的方向指向认知,兴趣指向活动(也许是活动内容,也许是活动形式);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上位目标、高层次目标,它直接把情感目标的方向指向科学本身,如果得以实现,可有效地发挥科学情感教育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加强对幼儿科学情感的培育已是当务之急。

  幼儿园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既遵循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认知与情感的互动规律,把科学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幼儿科学认知发展的手段与工具;又重视幼儿科学情感教育目标的构建与确立,提出明确、具体的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目标体系,并把它作为实现科学教育整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科学教育目标所容纳,使幼儿的科学认知与科学情感活动都成为教育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将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结合起来,既使幼儿的科学认知得到发展,又使幼儿的科学情感得到和谐发展。

  三、幼儿科学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在疑问中进行自主的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天生就是好奇、好问的,但这并不是说,幼儿对科学的情感可以天然生成。幼儿对科学本身的探究与欲望从何而来?来自于教师的引导与培养。情感不能灌输,不能手把手地教,只能靠不断体验,形成心理“积淀”而成。所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情感,重在直接体验,重在幼儿自主的科学探索过程。只有让幼儿直接与科学现象接触,以获得独特的、挑战性的直接经验才能使幼儿产生探究的需要。科学的情感正是源于幼儿对科学本身的探究需求,只有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才能使其萌发有益的情感体验。

  过去我们注重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让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得出结论或模仿教师操作。如教师常带幼儿观察自然界的有趣现象,与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动物,或以游戏为媒介,在游戏活动中感知科学道理来培养科学兴趣等。但是这样做容易使幼儿误以为科学只是事实的积累与概括,将会使幼儿只会使用科学而不会创造科学。

  我们以为应该在幼儿对蕴含科学原理的“问题”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去寻找答案,增进体验,因为科学的目的与生命力直接指向创造未知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转变科学观,尤其是对幼儿科学情感的教育观。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问题”,因为“问题”是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点,是科学情感体验的开始,是对科学本身探索的开始。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游戏的材料、实验的设备等都应有利于幼儿提出“问题”,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应打破幼儿年龄小谈不上科学发现的偏见,无数事实证明,许多对人类生活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科学发明都源于科学家孩提时一个魂牵梦萦的疑问。

  (二)构建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的价值目标体系

  体现一种在科学面前的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弥补科学面前人文精神的缺失,改变注重科学教育目标时的唯理性倾向,构建合理的科学情感教育目标体系,让幼儿既乐学科学又善学科学,寻求科学活动的情感内驱力。

  科学情感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一改过去情感教育目标含混的状况,使科学情感教育的目标变得容易操作,像知识、技能目标一样明确具体。x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情感目标可分为依次上升的几个层次。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将幼儿科学情感教育的目标分解得较为清晰、具体,有利于操作。

  第一层次目标接受层次

  把幼儿的注意引向周围生活及自然界中的科学现象。如观察雨后地面的变化,发现平时少见的动物――蚯蚓。

  第二层次目标反应层次

  在第一层次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产生好奇与兴趣,在主动探索中产生满意的体验,感受科学的趣味性。如对雨后泥土中的蚯蚓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层次价值评价层次

  在第二层次实现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评价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从而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如知道为了科学探索活动而把蚯蚓砸死是不良的科学行为,应为此而产生内疚的情绪情感。

  第四层次组织层次

  在第三层次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包括幼儿对科学的'信仰、认识科学与科学家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知晓从事科学活动的道德、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如选一个下雨天观察蚯蚓,把蚯蚓切成两段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观察有蚯蚓的田地与没有蚯蚓的田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蚯蚓的生活习性,并从中体味观察事物、探求真知的方法。

  第五层次性格化层次

  在第四层次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使幼儿最终形成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意识、对科学探索的情感与热情,并用以指令、反省自己的行为。如为观察蚯蚓,可以长时间地呆在室外,不怕风吹日晒,从而逐步培养其为追求真知、探索未知不畏艰辛的勇气和毅力。

  以上五个层次构成了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幼儿科学情感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目标系列,使幼儿科学情感教育目标层次化、系列化。依据以上目标,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采用恰当的方法(如参与体验法、自主探索法、成功激励法、设景激疑法等),确定与不同年龄班幼儿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科学情感教育目标,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把科学教育演变成单纯科学知识教育的现象发生。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在素质教育方针指导下,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科学奥秘的探究意识,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工作,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激励科学创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二、活动目的

  1. 学得开心,玩得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科学。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 时间:课外活动时间

  2. 地点:科学实验室。

  四、活动内容

  选取较简单的实验,准备好实验材料,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实验过程,真正经历科学学习过程。

  五、活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老师可减少不必要活动前准备,多让学生自己进行准备,选取最适合的实验材料进行活动,提高活动效益。

  2.活动时老师要作适当讲解,进行必要规范的演示,学生分组要团结合作。

  3.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实验成功率达到100%。

  4、注意注重安全教育,对较危险的实验应多强调注意事项,要求学生严格规范操作。

  5、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多动脑,大胆地创新。引领学生实验胆大心细,在活动中满足孩子童真的天性和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六、 注意事项

  1. 自愿参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2. 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有秩序,有热情。

  3. 自觉维护科学实验室的整洁环境。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六

  一、每周专门设置两节科学汉字教育活动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每周二、周六早上第一节开展科学识字教育活动,上学期我上科学汉字课,都是先以游戏复习字卡―学习新课文―游戏认生字―欣赏单元课文,可能每节课都是这样,幼儿每到上科学汉字教育活动,就一副很无奈的样子今学期由于整合课程的开展,我改变了以往的教法,把科学识字与整合课程结合起来,如:五月份我班的主题是《可爱的小动物》,于是我在认识“小蚂蚁的家”活动中插进了听读游戏19课“小蚂蚁”还进行了歌表演,幼儿在表演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字宝宝, “蚂蚁”“想”“搬”。

  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生动有趣的识字游戏

  小班的幼儿都是喜欢模仿的特点,于是我设计了识字“蝌蚪找妈妈”“帮鸡妈妈找蛋”的游戏,在“蝌蚪找妈妈”游戏中请小朋友戴着小蝌蚪头饰,大家一起念儿歌做动作,“小蝌蚪,游呀游,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东过游来西过游,闭上眼睛想一想,妈妈妈妈在哪里?” 说完小蝌蚪睁开眼睛站起来去找小字卡,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游戏中学会了字宝宝,在“帮妈妈找蛋”游戏,活动准备时把相应的蛋形的小字卡放在空地,教师扮妈妈找到了一个蛋,蛋上有XX字宝宝,鸡妈妈说:“谢谢”我们班的幼儿现在变得很喜欢玩这些识字游戏连最调皮的张溢明一下课就嚷“老师我们玩‘帮妈妈找蛋’吧”!

  三、把识字教育继续灵活贯穿幼儿一日生活中提供机会让幼儿科学识字

  在餐前饭后孩子们都爱围成一堆,进行识字活动,你考我,我考你,大家比一比,有一次幼儿在饭后阅读图书时,黄裔熙惊讶地伏在我身边“老师,我认识这两个字是‘大灰狼’这两个字是‘青蛙’”。平时,我尝试无声教学。把生活中的指令写成字宝宝如:“请安静”“集体回答”“散步”一天反出示,幼儿自然而然的认识了,在户外活动中,我们玩“小兔拔萝卜”的识字游戏“风神来了”的识字游戏,就这样把本来枯燥无味的字宝宝,变了一双脚,走到孩子们的世界里。

  四、培养幼儿科学识字常规要求

  五、做好每周每季度每学期的字宝宝小结

  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字宝宝的遗忘率很高,今天学的明天问他们又忘得一干二净了,于是我们就按计划把字宝宝归类总结如:动物:“刺猬、蜘蛛、蝌蚪、蚂蚁、蜜蜂等”动词:“跑、打、搬、喝、钻、张开等”颜色:“黄、绿、红、蓝、黑、白等”由于归类幼儿对字宝宝的学会了。

  六、引导家长配合科学汉字教育工作

  我们班的家长对科学汉字教育都比较重视,如:吴泽霖、梅韵宁、刘诗颖家长每天晚上都会陪读听读游戏识字半小时,果然幼儿在家长翻的陪同下有明显的进步。

  在珠心算方面,我们主要是学习0―5的拔珠清盘和正确姿势,经过一年的学习,班上90%的幼儿基本学会看算盘上表示1―5的事物和进行简单的脑像。

  以上是我们小二班一个学期科学教育实践总结,当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幼儿年龄较小,难读的字音发音困难如“蜘蛛”“银丝”。在珠心算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下学期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创新,为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七

  教学班级及人数:

  幼儿大中小8个班 412人

  教学内容分析: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它的本质就是教会幼儿科学的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客观的认识周围,认识世界,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的成长。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前提下.本领域教学活动重在对幼儿科学素质的培养,既培养幼儿的科学情感,科学能力,以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为目标。

  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育学,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自然现象,生活技能,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1: 激发幼儿的科学情感。

  2:注重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

  3:与探索实验相结合。

  4:培养幼儿理解他人的能力。

  5: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培养幼儿积极观察周围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物及其事物链 自然现象,生活科技,自然现象等几大类。内容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从小是入手,由易到难,逐渐深入。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愉快教学

  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后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首先,非常注重增强活动的趣味性,采用各种游戏等方法,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形式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让幼儿得到语言活动带来的喜悦,对语言活动产生学习欲望,引导幼儿获得成功。创设情境,注重促进幼儿观察想象能力的培养,活动设计更加重视为幼儿创设科学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大胆,积极主动把自己的经历,经历,感受说给大家听,促进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科学教研组将继续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加强教研组的范式管理,以有效教学为抓手,以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坚持在幼儿科学教育研究中落实反思性教学策略,强化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实效。在研究中,我们将以教学活动作为基点,围绕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同时积极学习相关理论,提升教师在科学领域教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关注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并注重教研活动过程中成果的收集与推广。

  二、工作重点

  1.把“听评课”作为教研活动中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备课、上课、说课、评课为平台,以观摩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教师反思为重点,提高教师科学领域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提高教师说课、研课的能力。

  2、整合集体备课、小组备课、个人备课等形式,发挥组员集体智慧,给予执教老师提供有效经验和帮助,完善活动教案。课后,执教老师进一步完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把握科学教学活动的备课要点,明确不同年龄段科学活动的内容,分析和掌握不同类型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教法。

  4.追求课堂的有效组织,以实现“有效教学”。

  5.从教师在科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出发,制定相应的理论学习、培训内容,加强组内教师科学素养、能力的培养。

  6.关注区域:通过对典型科学区域案例的分析,增进教师对科学区域的关注。

  7.加强信息交流,注重每次活动信息的收集与推广,特别要及时将信息发布在区教育信息网上。

  三、活动规范及要求

  1、按时参加每次活动,有事必须先请假,事后补上假条,需园长签字。

  2、组内教师要在本园的科学教学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活动中认真完成听课记录,积极参与研讨。

  4、认真设计、落实每次的教研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九

  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学植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种植凤仙花的完整过程。通过对凤仙花各个生长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植物生长周期的概念,并引导他们学会定期观察、记录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学会描述这个过程。

  沉和浮单元:主要涉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来制作小船和潜艇等问题。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引导学生经历养蚕的完整过程。通过对蚕各个生长时期不同形态特征的观察,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生命周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过程并会描述这个过程。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经验导入

  学前期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肤浅,但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设计中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所以,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我们可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经验导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当幼儿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儿就有了探究的愿望,探究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导入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活动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摆弄活动,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之前,先给出材料,由材料导入活动,可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其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发现一种事物现象,扩展思维的灵活性。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了人手一只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说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能根据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

  (三)由故事导入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将故事这一形式运用到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运用于导入活动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紧扣活动内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题,一般可以选择现成的科学童话小品,也可由教师即兴创编,但故事一定要与活动有关,这样才能通过故事引出活动,发挥故事的导入作用。如在开展《乌鸦喝水》这一活动时,我先给小朋友讲了故事《乌鸦喝水》,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后乌鸦都能喝到水呢?通过故事,幼儿都想来玩一玩,试一试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内容中,就能使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

  (四)由游戏导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通过游戏来体验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等都和幼儿的一日活动密不可分。将科学教育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幼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在亲身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更加爱科学。将游戏作为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和了解的愿望,从而为教师组织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动力保证。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帮助小动物》这一活动中,将户外场地布置成为一个循环游戏的场所,请幼儿走过小路来到沙地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沙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里。请幼儿跳塑料圈越过障碍到玻璃瓶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瓶中食物取出,把食物放到小盒里。走过独木桥来到装满落叶的盒子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落叶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里。大家各抒己见,谁也不服谁。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了。利用游戏作为科学活动的导入,不仅能快速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动的组织显得自然、生动。

  (五)由环境导入

  科学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直接导入。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接触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取大量的有关科学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如在组织《秋天的树叶》这一活动时,我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我很自然地问幼儿:“看看这些树,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对树木的观察上。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选择不同形式。处理好个别指导与面向全体之间的关系。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则更要突出这一原则。我认为,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非常适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中,能够使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与操作机会,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组织与个别指导,坚持了个别指导。因人施教,也就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如:在带幼儿操作,进行实验的过程,我就经常采取分组活动,这样既可以使每位幼儿都参与活动,并能与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使幼儿在与同伴相互影响下,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些科学活动中,需要幼儿独自去操作,这可以使幼儿能独立地去完成操作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幼儿养成独立思维,敢于操作,敢于尝试的习惯和能力,独自享受操作实验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提问应明确,利与幼儿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教师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设计中要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主动发现。如在《安装电池》活动中,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的电池的?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问设计上,要直指目标,提问要具体,要明确。并具有启发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中要考虑:期望孩子说出什么?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就很具体:“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而不用“是不是一样的”等隐含答案,局限幼儿思维的提问。 提问设计中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应先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导入教学,然后再以提问的方式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使整个提问过程呈宝塔式结构,体现发展性原则。 教师提问:“小朋友,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所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注意灵活性,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围绕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不要忽视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由此可见,在组织幼儿的正规性科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设计十分重要。他是教师的教育观、儿童关、组织性、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走进了幼儿园的。愿我们有志于培养一代具有科学素质人材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求出一条适宜于幼儿的科学教育的新路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否达到教育目标和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正确设计和组织幼儿科技教育活动呢?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活动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很关键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教师在内容与目标选择制定上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所确定的总目标。其次,在制定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层次要求的目标、对总目标作必要的调整与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动的目标,都适合促进本班幼儿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需要。再次,应明确每个分目标的确定都是为实现总目标服务的。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活动的内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要注意:1、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为依据,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活动的目标并以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内容要为实现目标而服务2明确探究任务、设想个人计划。3、活动设计要遵循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激发幼儿参与。4、同伴探索交流、形成个性经验。群体交流感受、提升规律认识。5、拓展认知范围、引发持续发展。

  二、注重在活动前教师对所投放材料的实验

  在组织活动前教师应对所投放的材料亲自尝试,以此来确定材料是否适应活动,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标。在尝试中教师要排除不适合的材料,及对幼儿经验的形成有所干扰的材料。如在设计“物体的下落”的活动中,我在开始时所想的材料有纸盒和积木,但通过活动前自己对材料的实验,我发现虽然两种物体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这样就对于幼儿形成相对于目标物体的重量影响下落的速度的经验有所干扰,于是我放弃了纸盒这一材料,选择了方形积塑并再次尝试,这次方形积塑与积木的下落速度明显的不同。

  三、在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重导入法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将幼儿科学教育列于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前期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同时也易厌倦。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一开始就应注意运用导入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感受科学的奥秘,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愿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认识活动必不可少的主观前提,是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前提。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会有创新和成功。好的导入活动对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教育活动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经验导入

  学前期幼儿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尽管这些经验比较直观、肤浅,但由于是幼儿亲身感受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总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奋点,使科学探索活动顺利展开。例如:《神奇的小细管》这一活动中,设计中用一个“不小心水洒了,然后用纸擦,但是没有擦干,然后请幼儿来想办法帮我将水擦干”的情景引入,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此环节中让幼儿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来支持他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幼儿平时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有这个知识经验,知道毛巾能够擦干水。然后在下面的设计中让幼儿知道这种吸水的现象是毛细现象,并想利用一个小细管插入水中来演示出水向上涨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观察这种现象,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毛细现象,知道水原来是顺着这个小细管向上升的,帮助幼儿提升一个知识经验。所以,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我们可以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经验导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当幼儿注意到这些问题后,再引导幼儿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儿就有了探究的愿望,探究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导入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活动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材料,归根结底是为幼儿感知、观察、操作准备的,幼儿通过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摆弄活动,会产生很强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之前,先给出材料,由材料导入活动,可增强活动的有效性。就像“神奇的指纹”这一活动中,我就提前准备了观察指纹比较常见的用具,像放大镜、印泥,透明胶、纸、笔,其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观察、发现一种事物现象,扩展思维的灵活性。幼儿见了便忍不住要去摆弄,我就说:“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你们面前放大镜、印油,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专心致志地摆弄起了面前的各种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进入了探索的过程。通过所提供了人手一只的放大镜使他们看的更清楚,从而能说画出不同的指纹形状,了解指纹的特征,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整个活动幼儿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过程流畅,过度自然、清晰。活动中幼儿能根据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创

  (三)由故事导入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将故事这一形式运用到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运用于导入活动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紧扣活动内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题,一般可以选择现成的科学童话小品,也可由教师即兴创编,但故事一定要与活动有关,这样才能通过故事引出活动,发挥故事的导入作用。如在开展《乌鸦喝水》这一活动时,我先给小朋友讲了故事《乌鸦喝水》,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后乌鸦都能喝到水呢?通过故事,幼儿都想来玩一玩,试一试对教师的提问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将枯燥、单调的科学知识蕴含在生动的故事内容中,就能使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赏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

  (四)由游戏导入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孩子们通过游戏来体验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看法,体育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等都和幼儿的一日活动密不可分。将科学教育内容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使幼儿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试一试,做一做,玩一玩,在亲身体验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更加爱科学。将游戏作为科学教育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对科学现象产生探究和了解的愿望,从而为教师组织进一步的探索活动提供动力保证。如在进行科学活动《帮助小动物》这一活动中,将户外场地布置成为一个循环游戏的场所,请幼儿走过小路来到沙地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沙子中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手中的小盒里。请幼儿跳塑料圈越过障碍到玻璃瓶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瓶中食物取出,把食物放到小盒里。走过独木桥来到装满落叶的盒子前,请小朋友试试用法宝能不能将藏在落叶下的食物找出,把食物放到小盒里。大家各抒己见,谁也不服谁。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了。利用游戏作为科学活动的导入,不仅能快速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使活动的组织显得自然、生动。

  (五)由环境导入

  科学教育活动还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直接导入。环境,是幼儿学科学,进行科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接触中,通过感知、操作等活动,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从而获取大量的有关科学的经验。《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如在组织《秋天的树叶》这一活动时,我带幼儿去户外散步,欣赏着美丽的景色,我很自然地问幼儿:“看看这些树,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对树木的观察上。导入活动的形式相当丰富,除了上述这些外,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方式导入。在选定课题内容后,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仔细地选择适宜的导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应选择不同形式。处理好个别指导与面向全体之间的关系。

  《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则更要突出这一原则。我认为,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的形式非常适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在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中,能够使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操作材料与操作机会,有利于教师对孩子的组织与个别指导,坚持了个别指导。因人施教,也就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如:在带幼儿操作,进行实验的过程,我就经常采取分组活动,这样既可以使每位幼儿都参与活动,并能与同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使幼儿在与同伴相互影响下,对科技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有些科学活动中,需要幼儿独自去操作,这可以使幼儿能独立地去完成操作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幼儿养成独立思维,敢于操作,敢于尝试的习惯和能力,独自享受操作实验活动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教师提问应明确,利与幼儿思考。

  在教学中注重教师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提问设计中要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主动发现。如在《安装电池》活动中,教师提问:你是怎样安装的电池的?电池上有什么小秘密?找一找看安装电池有没有小窍门,好办法,作到又快又正确?这样的提问幼儿就能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提问设计上,要直指目标,提问要具体,要明确。并具有启发性 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中要考虑:期望孩子说出什么?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滚动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就很具体:“哪个物体能滚动?请把它找出来。”提问非常具体,并且让幼儿比较明确任务是什么。并多用“你看看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等提问而不用“是不是一样的”等隐含答案,局限幼儿思维的提问。 提问设计中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 应先从幼儿已有经验入手导入教学,然后再以提问的方式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使整个提问过程呈宝塔式结构,体现发展性原则。 教师提问:“小朋友,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及时鼓励幼儿的发现,所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要注意灵活性,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围绕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整,不要忽视一些很好的教学机会。由此可见,在组织幼儿的正规性科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设计十分重要。他是教师的教育观、儿童关、组织性、教育机智的重要体现。

  幼儿科学教育是以幼儿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织部分走进了幼儿园的。愿我们有志于培养一代具有科学素质人材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探求出一条适宜于幼儿的科学教育的新路子,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科技强国之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二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纲要》的教育理念及“科学领域”的教育精神为宗旨,以本园《幼儿园“生活、学习”课程构建的研究》课题为研究方向,积极创建“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这一特色课程体系,注重生活与科学教育的紧密结合,通过比较典型的课例设计与展示,使课程更加适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使我园的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走上“生活化”的道路。

  二、研究目标:

  (1)立足儿童早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构建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不同年段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

  (2)从幼儿兴趣和生活环境出发,注重地区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探索适合儿童科学探究的生活化和生成性科学教育内容,形成本土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生活化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丰富拓展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对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能力,为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合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展示的平台创设支持性环境。

  三、每月工作安排:

  1、每月提炼一个较高质量的生活化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

  3月份:实践一个以“人的身体”为素材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大班)

  4月份:实践一个以“纸”为素材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大班)

  5月份:实践一个以“瓶子”为素材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小班)

  6月份:实践一个以“水果”为素材的集体科学教学活动(大班)

  2、每月提炼三份生活化的科学区域方案及教学案例,大、中、小各一份

  3月份:设计以水为操作材料的区域方案。

  4月份:设计以纸为操作材料的区域方案。

  5月份:设计以瓶子为操作材料的区域方案。

  6月份:收集源于生活中的素材所设计的教学案例。

  四、具体措施:

  1、以幼儿生活为来源、兴趣为基础、发展为根本选择科学教育内容,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依据各年龄段科学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科学教育渗透于主题活动、游戏和区域活动、家庭亲子等活动中,形成小、中、大科学教育内容系列。

  2、围绕科学教育主题,投放和不断丰富班级活动区材料。引发幼儿的观察、探索、研究、操作;提供一个科学实验室,其中许多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可能用得着的专门操作材料,如显微镜、天平、试管等;创设并不断丰富图书阅览室,不断丰富和收集一些百科全书。

  3、在幼儿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和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多观察,多提问,引导幼儿大胆的思考假设、在生活的现实情景中去自主探究;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问;接纳幼儿不同的见解、探究方式和发现途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他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鼓励幼儿间的交流和分享,引导同伴间的合作学习;调整师生关系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关系。

  4、充分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倡导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多鼓励孩子们积极大胆地对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加以验证,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把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实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探索更贴近生活。

  五、预期的成果:

  (一)实践成果:

  (二)理论成果:

  预期完成论文《让幼儿科学活动闪烁生活的光彩》、《让科学教育与生活更加贴近》。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三

  一、组情分析新学期又开始了,由于各方面的需要,本组又添了三名新成员。本学期将开展“幼儿周围物质世界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幼儿关心、爱护周围环境的态度、行为和方法。”的主题活动,明确概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同时在活动的开展中,提高教师对各年龄段科学活动的驾驭能力。

  二、指导思想1.全体组员在进行主题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各年龄段的概念,在给概念定位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些适合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和讲座。2.在活动形式、内容上进行注重多样、多彩、新颖,有创新。3.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组长先理论讲座,组员在上课的形式。4. 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倾向性问题。

  三、活动目标及措施1.本学期共活动五次,双周四上午9:00-10:40,(1)观摩教学活动;(2)集体研讨、讲座等。2.小组成员共同商讨活动实施方案,执教组员必须为组员提供教案,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教案;确保每次科学活动的质量,争取更多的精品活动。3.组长要认真准备ppt和讲座材料(组员人手一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座。4.每位组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参加教研组各项活动,有事先请假。每位组员在学期结束前上交一篇案例及自己上课反馈表。

  四、活动具体安排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动画演示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通过蒸发试验知道探索活动中的简单方法。

  3、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难点

  通过蒸发试验知道探索活动中的简单方法。

  活动准备

  1、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玻璃片、冷水。

  2、微课《雨是怎么形成的》。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课件,创设下雨情境。

  小朋友们,听听这奇妙的声音,是什么声音?这是什么景象?你知道雨从哪里来的吗?(幼儿交流)。

  2、天上为什么会下雨?让我们先来看个实验,你就明白了。

  二、探索雨的形成。

  1、播放微课实验部分:

  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2、讨论:水被加热后会变成什么?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幼儿讨论后回答)

  3、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4、继续观看微课,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5、讨论:大自然的雨来自哪里?云是怎么来的?云又是怎么变成雨的?

  三、了解雨和人类关系

  1、讨论: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2、课件展示:下雨的好处与害处,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四、小结

  我们人类离不开雨,雨有时帮助人类干好事,有时又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幼儿园科学衔接工作计划(通用14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