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2024-04-23 19:50:18 1级文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11篇上海大学成就系统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一
一、工作总结
是深圳研究生院发展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走上正规化办学道路的第一年。根据建院三步走的发展建设战略以及年度工作计划,20处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初期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初步建立学科体系,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供一个初步的平台。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院师生员工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了非典,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颇具显示度的成果。使学院的发展全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我们现在有了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校园;我们有了初具规模的学生队伍和教师队伍;我们有了精干的管理队伍;我们有了全新的办学理念,探索并了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我们有了初步完整的管理体系;我们经受了办学初期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严峻考验;我们满怀信心开始迈上了正规化办学的道路。
1.学生培养喜获丰收
我们继续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并且严格按照学校的培养标准和规格,对学生的学位论文进行了中期检查。在此基础上本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强化了责任教师的作用,加强了中后期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同企业副导师的合作指导。在论文撰写和答辩等重大环节上,全院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把论文质量关,确保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学风在深圳研究生院发扬光大。
在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我们邀请了两位前校领导,两位院士,两位长江学者和一批校本部的知名教授参加,严格按照学校的标准认真把好最后一关。学生们的论文工作内容、能力、对课题相关领域知识的掌握深度与广度以及答辩表现等受到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27名第一批参加答辩的级同学顺利通过了答辩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这标志着我们所探索的新的培养模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是我们在深圳办学的最大的成果之一。
在学生工作方面克服了人员缺乏等困难,针对学生刚到学院以及现有办学条件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来深初期的思想波动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并负责任地解决好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共同建设新校园的主人翁责任感。组建了学生党支部和02级学生会分会。同时针对2001级就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特点,主动联系有关企业,开辟信息及对接渠道,主动为同学做好服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师资队伍发展壮大
年是我们师资队伍迅速发展壮大的一年,我们本着做好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学科发展的需要和在校学生规模,适时地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外招聘了一批教师。他们当中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超过半数的教师具有出国留学或一年以上国外工作经历。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下。他们的到来全面促进了学院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开展。特别是在学生培养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3.国际合作成效显著
以几个合作项目和大型活动为重点在扎实工作的基础上,克服了非典影响,国际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院在建院初期就明确意识到通过国际化来整合世界上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同日本、美国和英国著名大学合作,创建了“创业工程学”专业,并且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国际论坛、一次国际视频会议。邀请国际该学科的著名专家前来讲学交流,赴日本讲学,扩大了我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创建了“深圳创业工程研究会”和“高科技创业与管理研究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带动了国内创业工程学科的发展,为推进深圳营造创业家乐园的大环境做出了贡献。
通过与美国大学与公司以及著名软件专家合作,创建深圳国际软件学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已完成前期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正在准备进入申报程序。此项目对引进国外软件教育体系和先进的软件研发技术与管理,培育我国高级软件人才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英国Warwick大学合作成立“国际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珠江三角洲国际制造基地的特点,我们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筹备成立“国际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从而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转移、核心技术研究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把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成为制造强国做出贡献。
通过到英国、日本访问讲学,接待各国大学来访等活动同国外一批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聘请了多位国外知名教育界人士作为院长顾问,借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高我们的办学水平。一批联合培养学生项目有的已经顺利进行,有的正在积极推进落实。
4.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我们首先确立了全员聘任制的用人机制,对于教师还确定了聘任考核与永久职位这一国外成功的管理模式。并制定了教师聘任与考核条例。规划并准备调整管理机构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设置为:学院下设学生培养处、科技发展处、资源管理处、院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国际合作办公室。
学院的管理机构设置扁平化,各学科群的研究中心与研究所只负责学术,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各处室直接对全院师生实施高效的服务。确定将来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3000:300:30。管理人员实行一专多能。一般性行政事务岗位采用人才派遣方式或人才代理方式聘用,尽量压缩不必要的行政人员编制。
2018年我们建立健全了大量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使得学院日常工作有序进行,办事有章可循。在工作极端繁忙的情况下,学院管理人员表现出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对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国际视频会议、国际论坛、新生入学仪式、新校园启用仪式等大型活动展示了学院师生员工的才能,也证明了我们有能力管理好学院。
5.校园建设初步建成
在市政府有关部门及设计、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校园已经初步建成。除部分内部工程及运动尝围墙等施工尚需继续推进而外,已经初步具备了办学的基本条件。我们与9月8日正式进驻新校园;9月16日召开了级开学仪式;10月12日举行了新校园启用仪式。后勤实行了社会化管理。各项服务正逐步走向正轨。一个良好的办学条件正在形成并不断完善之中。
6.学科建设开始实施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首先启动了研究生培养基础平台的建设,市政府的有关资金已经到位,设备采购已经开始进行。各研究所、研究中心的建设随着教师的逐步到位,也开始了实质性的建设过程。随着实验室大楼建设的进展,为各学科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为了合理使用资源,同时根据各学科的长远发展和近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实验室面积的分期启用的管理办法,从而保证并促进教学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实验室的计算机及办公家具已经采购到位并投入使用。为已经进入新校园的师生装备了基本的工作空间。
7.科研工作初战告捷
科研工作对于研究型大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也是研究生教学和全院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支柱。在学院刚刚建立,学科、教师和实验室条件尚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仍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开门红的好成绩。我们在各个科研经费渠道都有斩获,特别是我们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重点实验室、市科技攻关、省重点攻关、国防基础预言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方面所申报的课题均有教师获得了资助。打开了一个较好的局面。2018年科研经费到款额接近700万元。在科研管理方面出台了科研经费及实验室管理等规章制度。为今后科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是我们全院师生的同心同德奋斗进取的结果,也是深圳市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所分不开的。也是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也是我们在正确的办学思路和理念,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新的办学道路的结果。
由于我们还处于成长阶段,整体上还缺乏经验,体系尚不够健全、健壮,因此也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例如职责尚不够分明,部门相互间的协调还不够顺畅,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等。这些都是今年要重点改进的。
二、下一年工作要点
根据理事会确定的建院发展战略,今明两年是建院的第三个阶段即“深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内涵建设,其中包括建设好以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为核心的学科实验室,壮大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初具特色的学科布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国际化办学格局。在科研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局面。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在校生和教师达到计划规模,形成完整并较为完善的教学与科研体系,建成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先进高效的管理体系。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是:深化内涵,注重水平,初步建成一批国内一流的学科方向。
今明两年是建院发展战略的最关键的两年,也是攻坚的两年。2018年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年”,重点抓好个研究中心、研究所的建设,特别是做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的论证和启动工作,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以学科建设带动并促进全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2018年的几项关键工作如下:
1.学科建设
全面启动并抓好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的论证与建设工作。以此项工作全面推动各学科研究中心、所的建设。院里组织好学术行政两套体系,抓好顶层设计和学科布局,全面论证与启动实施工作。此项工作关系到学院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要倾全院之力做好,还要充分依靠校本部各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
下大力气引进学科建设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这是学术队伍建设的关键。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根据学科规划,落实好引进工作,同时要为他们配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让他们尽快发挥作用。
要大力推进博士后的引进工作,从而带动我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各学科都要重视并落实好博士后的工作条件。并发挥好他们在各方面工作中的作用。
2.教学工作
为实现从起,硕士生、博士生培养全过程都在深圳完成的目标,我们必须加快教学体系的建设步伐。首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组织专门队伍,借鉴国外经验,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同时和清华、北大协调在课程建设特别是基础课建设方面实现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
基本设想是:加强基础教学,拓宽知识结构,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设置课程。性很强的课程(如计算机编程语言,DSP、单片机等)采取少上课多的方式。避免设立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课程。尽量选用国外优秀原文教材。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编制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教师。没有正式讲课经历的教师要通过专门的业务培训,过好教学关。加强培养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发扬光大我校的学风与传统,严把教学质量关。
继续加强对毕业生论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严把质量关,使2001级同学都能以高质量的论文与出色的答辩表现获得硕士学位。利用学位授予仪式,营造神圣的学术氛围,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召开大型座谈会、研讨会,认真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认真经验与不足,并制定出完整的。与新的培养模式相对应的培养规范文件,使这种模式更加完善,并形成新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
要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一些政策,鼓励教师尽快吸收一些博士生来深圳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发挥好他们承上启下的作用,带动我们的科研和研究生培养。
要根据我们学院的特点,经验教训,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有效地发挥教师和管理人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作用,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招生与分配工作方面打开新的局面。要加大力度主动到一些教育发达,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大优秀学生来源,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要拓展就业渠道,尽可能使我们的学生找到好的工作。这是我们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办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有利于吸引更多好生源。
3.科研工作
随着教师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的深入,科研的基本条件建设到位,研究生数量的增加,科研工作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要积极组织引导好国家计划项目的申报,特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参与国防科研,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能够取得突破。
教师要主动走出实验室,去了解企业对未来科技的需求和发展要求,同企业相结合,把培养人和科研相结合。争取能在外协项目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4.国际合作
继续抓好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在深圳大学城实体办学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今年国际交流的重点是建立同北美著名大学的国际合作关系。继续寻求一些好的合作项目,扩大教师间的实质性国际交流。
抓好同Warwick大学合作成立国际制造技术中心的工作,做好内部组织与规划工作,争取签署双边合作协议,中心成立挂牌。为促进双赢战略,还要积极落实好IGDS、IMDS以及“2+2”等合作培训项目。
5.校企合作
我院要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牢牢在深圳及珠江三角洲扎根,汲取营养,开花结果。因此采取一种更有效的形式加强同企业的全面合作非常重要。
今年的校企合作重点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起紧密合作的网络与联盟,在人才培养、研究发展、教育培训、学生就业、技术转移等方面实现全面合作。我们将以更好的全方位服务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联盟,同时我们也要筛癣审核一些与我们合作企业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的资质,为一些具备资质的企业授牌。定期通报信息,年度要有一次以上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我院全面工作的深入开展。
6.深化管理
创建一流大学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而体制和机制的具体体现是管理规章制度等文件。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文件体系,做到办事有章可循,工作紧张有序。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宏观上要把握发展机遇,创造条件快速发展;微观上要精细严密,准确到位,快捷高效,为学院的发展服务,让教师和学生满意。充分体现出哈工大的水平与境界。
做好机构调整工作,进一步明晰各部门的职能,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建立起完整高效严谨的工作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和必要的服务承诺制。
要做好在岗位培训工作,从制度上保证每人每年不少于40个小时的培训。全面提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熟悉并深入了解相关的政府部门办事流程与政策法规,掌握个人分管业务的全部管理文件精神。真正做到终生学习,训练有素,跟上学院及社会发展的步伐。
7.校园文化建设
我们有了一个秀美的校园,在好的硬件条件基础上,积极营造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显得格外重要。校园文化是一个大学的精髓,也是一个大学的灵魂。知名大学的优秀校园文化是几代人努力营造的结果。我们不仅要继承哈工大的校园文化,还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营造好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独特的优秀校园文化。
通过学术活动,论文答辩,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营造出神圣学术殿堂的氛围。通过秀美校园的建设与维护,创造一个提倡并维护文明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的环境。通过宣传报道工作扩大我院在全社会的影响,弘扬正气。
通过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大家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家的文化品位。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共同为校园文化的营造添砖加瓦。提倡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得合力。
三、结语
2018年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然而创办世界一流的研究生院的办学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现在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必须用国际化的视野,超前的意识,改革的头脑,创业的精神来完成我们神圣的使命。只要我们坚持学校和市政府为我们制定的一流的办学目标不动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实事,在新的体制机制下继续团结奋斗,就一定能不断取得进展,并最终实现我们的办学目标和理想。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二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开展了优秀学位论文评选与推荐工作,产生了良好品牌效用和样板效用。全年评选表彰了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5篇、优秀硕士论文41篇。经过学校推荐和湖南省学位委员会评审,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26篇。经过湖南省学位委员会推荐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我校土木工程学科罗旗帜的博士学位论文《基于能量原理的薄壁箱梁剪力滞理论与试验研究》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化学学科杨海峰的博士学位论文《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原位表面增强拉曼散映射分析》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完成了量大面广的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和评定工作,截止到今年9月授予博士学位162人,硕士学位1890人(其中,授予同等学力硕士学位31人)。今年最后一次学位申请与评定工作正在进行中。
一、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组织了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项课题申报,获准8项。组织了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报,获准15项。开展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立项实施教改项目12项,精品课程建设2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项目5项,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改革。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顺利实施了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计划,全年三次选派研究生学生92名,推动了学校博士生培养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会公布的20xx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博士选派情况通报,在攻读国外博士学位研究生占签约名额的百分比排序上,湖南大学在处于全国高校前列的49所大学中列22位。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二、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制定了学校研究生秘书工作标准,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编制了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工作计划,并将各项计划和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保障了研究生院工作的。整体性和执行力。
定期制订了研究生院重点工作日程安排,健全完善了研究生院院务会制度,推动了研究生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三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学校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学院的支持下,在广大教职工和全体研究生的参与配合下,20**年研究生处积极推进学科建设,优化学科梯队,深入实施“2461”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现将2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
紧密围绕学校20**年工作重点,明确20**年“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总体工作思路。根据《中共重庆科技学院委员会重庆科技学院20**年工作要点》,研究生处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20**年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点》,并就加强学科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任务进行梳理,提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进程安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紧抓学科龙头,推进学科建设
(一)完善学科制度,组建学科队伍
一是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年3月26日正式印发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二是开展了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经个人申请、学院初审、部门审核、材料公示、专家评审,学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审定,确定首批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6人。三是根据学校第三届学术委员会2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在认真总结分析学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遴选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二)重视绩效考核,建设重点学科
一是加强重点(建设)学科的年度建设计划管理。组织各学院和各重点(建设)学科制订年度建设计划,对本年度的建设任务、建设目标以及经费使用等进行了细化。二是落实配套资助,4个市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配套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三是组织开展了各学科年度绩效考核,各学科均完成了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经费使用较为规范。
(三)拓展培养方向,优化布局结构
为适应行业产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特殊需求,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立交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提速提质,经过反复调研和充分论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增设油气材料工程、钻采输新工艺与装备技术、油气在线分析与控制工程等3个培养方向,在安全工程领域增设化工安全技术与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等2个培养方向。5个培养方向20**年全部招收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培养学院由原来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辐射到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实现了工科学院的全覆盖。
三、开展中期考核,认真自评自查
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进行中期考核的通知》(学位办〔20**〕30号)的文件精神,在学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研究生牵头制定《重庆科技学院“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中期考核实施方案》,分领域自评自查、学校全面检查、专家抽查评议三个阶段,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学习讨论、企业调研等形式,全面开展了研究生教育自评自查工作,总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试点工作成效与不足,形成自评自查总结报告。
12月18日,重庆市学位办组织专家到我校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经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质询交流等环节,专家组认为:我校正确把握了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落实,措施有力,投入到位,成效明显,形成了与项目匹配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完成了上一阶段的试点工作及计划任务,达到了预期要求,同意我校通过中期考核。与会专家还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平台建设、评估及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我校进一步完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工程硕士培养项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培养体系
(一)新增规章制度,健全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根据上级文件规定,结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工程硕士培养项目试点的精神和学校加强学科建设的需要,制定并发布了《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国(境)外学习交流实施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管理暂行办法》、《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荣誉称号授予实施办法》和《重庆科技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管理办法》等7个管理制度。二是梳理管理流程。梳理完善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管理流程12个,制定各类管理表格59个。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研究生培养制度体系,健全学科建设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二)成立督导团队,强化监督评价
20**年6月,根据《重庆科技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细则》的有关要求,经学院推荐、学校审定,成立重庆科技学院第一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委员会。督导专家委员会由9名高校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这是学校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重视思政教育,加强日常管理
(一)加强学习指导,推进党建工作
一是多次组织全体研究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建工作,完善研究生党支部建制,加强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等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在校三届研究生中,现有中共党员64人。其中20**级24人,党员人数占该级研究生人数的80%,其余年级研究生正在有计划地进行党课学习,并按照党章要求稳步发展。
(二)突出工程特色,开展入学教育
20**年9月,研究生处与培养学院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鼎力协助下,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开展了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和系列入学教育专题活动。其中,企业现场专业教育、特色行业文化教育、学术道德教育等板块,特别是企业现场专业教育,得到了研究生的充分认同。
(三)精心宣传策划,组织交流活动
20**年3月,开展了“家乡美”文化展活动,增进研究生对家乡的热爱,丰富研究生的课余文化生活。5月和10月,分别完成了第二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换届工作和研究生会招新工作,研究生会干部的队伍日益壮大。6月,成立了“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会铁人青年学术会”,使其成为研究生浓厚学术氛围和促进学风及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研工部的指导下,研究生会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交流会、青年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20**年10月至11月,组织研究生赴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进行交流和篮(足)球比赛。先后发行研究生工作简报4期。
(四)加强日常管理,完善奖助激励
一是以不同形式组织20**级、20**级和20**级研究生召开了5次座谈会,围绕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科研等进行交流,深入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研究生反映的各类问题。二是制订了《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导师工作日志》,记录导师与研究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情况,加强培养过程监控。三是
根据国家20**年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研究生奖助体系。
六、完善招生政策,确保生源质量
(一)创新选拔方式,严格录取程序
20**年,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和教育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监管下,我校20**级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完成。在全国理工类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最终共录取57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1名刚果(布)留学生。一是坚持校企共同招生制度。二是建立了招生复试环节工程实践能力测试项目库,加强了对硕士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考核。
(二)拓展宣传途径,筹备招生考试
面对20**年竞争更加激烈的招生形势,研究生处和培养学院协同配合,组织开展了20**级招生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精心制作宣传材料,充分利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在线、学校和部门网站、校内宣讲会等方式,多方位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积极拓宽生源渠道,研究生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较大幅度增涨。二是积极筹备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经现场确认,共1703名考生将在我校参考。目前,各项考务工作正有序推进,将于1月中旬全部完成初试环节的招生考试工作。
七、严格遴选考核,建设导师队伍
(一)加强管理监督,完成年度考核
20**年1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规定的考核程序,对20**年度已经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进行了考核和公示。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同意戚志林等97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年度考核合格。
(二)遴选指导教师,充实培养队伍
20**年3月至6月,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和安全工程学院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分别对自愿申请20**年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了遴选及答辩评议。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20**年第一次会议审议,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9名校内导师,34名校外导师;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全工程5名校内导师,6名校外导师;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7名校内导师,3名校外导师;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6名校内导师,4名校外导师;化学化工学院6名校内导师,8名校外导师;建筑工程学院6名校内导师,12名校外导师;安全工程学院5名校内导师,8名校外导师获得我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目前,我校共有硕士生导师277名,其中校内导师95名,校外导师182名。
八、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培养质量
(一)依托教改项目,推进改革探索
20**年,研究生处组织开展了学校和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在教师申请、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20**年立项校级项目12项,获批重庆市教改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完成市级8项、校级25项在研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部分改革成果已经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实践。
(二)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方式方法
一是坚持实施“说课”制度。二是继续开展优质课程建设。研究生处组织《岩石力学》、《数值分析》等2门市级和《油气开采新技术》等7门校级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所属学院,在20**年立项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规划及课程大纲。三是推进以案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实施企业专家上讲台计划。目前,已有26门课程实行校企共同授课,15门课程全部实行案例教学,5门专业课程在生产现场教学。四是继续坚持实施研究生课程结业考核 “双及格”制。
(三)多样创新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为增强研究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鼓励在校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级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经过导师们的指导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成效初显。研究生参加第四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鼓励奖5项;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参加首届全国“杰瑞杯”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获全国三等奖1项;首次参加重庆市“科慧杯”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获特等资助1项(全市共4项)、一等资助1项、二等资助2项、三等资助5项,并最终取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的优秀成绩;参加第五届重庆市“创新实践杯”征文大赛,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共60个项目申报20**年学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经专家评审,47个项目获批立项;获批立项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20**年立项的24个校级研究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全部通过了中期检查,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营造多元环境,开拓国际视野
学校一直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作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致力于加强与国(境)外教育、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国际交流培养。20**年6月,4名研究生赴俄罗斯参加中俄青年论坛,为期10天; 8月,19名研究生赴澳大利亚堪培门学院进行为期三周的访学交流; 9月,1名研究生赴台湾中央大学研学,为期1年。
九、推进校企合作,强化应用能力
(一)搭建实践平台,强化应用能力
20**年学校在中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发展天津培训分公司、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等新建研究生工作站5 个。目前,我校已建成研究生工作站15个。20**年,先后有28人次进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紧扣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20**年4月起,研究生处组织两个领域7个培养学院认真学习领会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深入剖析2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完成了20**级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企业专家全程参与。
(三)校企协同合作,承担培养任务
校外导师积极参与研究生招生复试、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授课、讲座等工作。目前,已有62名校外导师实际指导研究生,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6门(8人次),为研究生开设讲座20余人次。
十、强调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
(一)强化过程监控,严把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根据《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和20**级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整体安排,研究生处于20**年11月启动了20**级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工作,截至20**年3月,30名研究生全部通过学位论文开题环节;20**年7月启动了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20**级30名研究生全部通过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二)开设专题讲座,严守学术道德
20**年,组织研究生参加重庆市科协、重庆市教委和重庆社科院共同举办的重庆市20**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以及校外专家来校开设的学术道德专题讲座共154人次。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十一、加强部门建设,提升工作效率
(一)加强平台建设,推进管理信息化
一是新建部门网站。20**年1月以来,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计划,研究生处提出了部门网站建设方案,新建部门网站并完成新老网站数据迁移。二是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以现有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研究生处提出研究生教育教学信息化平台升级方案,以解决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的不足,促进研究生教育的教学信息化、服务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
(二)坚持业务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处内每周例会安排1小时的业务学习,重点学习与各科业务相关的上位法规、校内相关制度。二是组织订阅研究生教育相关书籍,明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学习进度。三是积极开展工作研究。本年度部门工作人员主持研究生教改项目4项,其中市级项目2项,发表研究论文4篇。
(三)建立内控机制,切实转变作风
将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规定作为加强部门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例会、部门行文、公务接待、公车使用、请销假、财务管理等常规性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监控,实现廉洁高效。
(四)强化服务监督,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严格执行首接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作风投诉制。根据研究生处工作人员少的`特点,实行管理岗位AB角制度,提高服务效率。二是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强化了服务监督。三是利用每周一处务会进行工作梳理总结,及时查找不足,限期整改。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教育在线从教育部网站获悉,成立34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将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表示,更名将不改变其“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权等基本属性”。
教育部网站消息称,经研究,教育部同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同时建议中国科学院撤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建制。
中国教育在线从“中科院”官网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名称与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5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设置暂行规定》中 “研究生院是指在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中组织实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的规定不符,从而使该校在日常管理运行以及毕业生就业时易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带来是否按照高等学校进行政策定位等疑问。
更名后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其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及学位授予权等基本属性不作改变,现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隶属关系、人员编制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不作改变。
目前,国际上已有许多专门从事研究生培养的知名大学,例如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日本先端研究生大学、韩国科技联合大学。在我国,也有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
-新闻链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中科院直属、具有教育事业法人地位并独立运行的高等学校。成立迄今,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大力支持下,该校及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已为国家培养了4.7万名博士、5.3万名硕士。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五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是 直 属 教 育 部 的 全 国 重 点 大 学 , 坐 落 在 南 方 名 城 广 州 。 学 校 原 名 华 南 工 学 院 。 学校 1 6F 始 招 收 研 究 生 ,1 0 被 评 为 全 国 文 教 战 线 先 进 单 位 , 并被 确 定 5 A 开 9 6 年 9 为 全 国重 点 大 学 ;1 8 恢 复 招 收 研 究 生 ,1 1 经 国 务 院 批 准 为 首 批 博 士 和 硕 士 学位 7 年 9 8 年 9 授 予单 位 ;l 5 首批 进 入 国 家 “ 1 9 年 9 2 工程 ” 重 点 建 设 大 学 之 列 ;1 9 通 过 教 育 部 本科 1 9 年 9 教 学 工作 优 秀 评 价 ; 1 9 经 科 技 部 、 教 育部 批 准 建 立 国 家 大 学 科 技 园 ;2 0 经 教 育 9 年 9 0 年 0 部 批 准 试 办研 究 生 院 ;2 1 教 育 部 、广 东省 政 府 签 署 重 点 共 建 协 议 ,将 我 校 纳 入 高 水 0 年 0 平大 学 建设 行 列 。 经 过 五 十 多 年 的 建 设 和 发 展 , 华 南理 工 大 学 现 有 6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2 个 广 东 省 重 点 个 1 学科 , 1 个一 级 学科博 士 点 ,7 个二 级 学科博 士 点 ,1 个一 级 学科硕 士 点 ,1 个二级4 5 5 8 6 学科 硕 士 点 ,涵 盖 了哲 学 、经 济 学 、 法 学 、 教 育 学 、文 学 、 理 学 、 工 学 、 农 学 、 医 学 管 理 学 十 大 学 科 门类 , 学 科 布 局 更 趋 合 理 , 学科 结 构 更 为 优 化 。 形 成 了特 色 明显 、优 势 突 出的 轻 工 、材 料 、化 工 、信 息 、 建 筑 和 机 电 学科 集 群 。 目前 , 学 校 共 设 2 个 学 院 , 学 9
校 占地 面 积 4 7 ( 中 南 校 区 1 7 。 1 亩 其 4 7 亩) 6
学校 师 资 力 量 雄 厚 ,科 研 力 量 坚 实 ,教 学环 境 优 良。 学校 现 有 两 院 院 士 5 , 聘 院士 人 双 1 人, 外籍 院士1 ,博 士生导 师2 ,硕士 生导 师9 1 。现有1 国家重点 实验 室,3 5 人 0 7人 人 1 个 个 教 育 部 重 点 实验 室 ,5 广 东省 重 点 实验 室 ;2 国 家 工 程 研 究 中心 ,1 国 家 甲级 建 筑 设 个 个 个 计研 究院 ,1 国家大学科技 园,l个博 士后科研 流动 站 ,学校 还设有 十 几个省 市校 级 工 个 1 程 研 究 开 发 中心 ,专 利 申请 量 和 授 权 量 持 续 多年 居 全 国 高校 前 列 。 为 适 应 社 会 对 各 类 人 才 的 需 求 ,我 校 研 究 生 培 养 模 式 呈 多 元 化 发 展 。 已在 两 个 层 次 八 种 规 格 上 招
收 研 究 生 , 计有 攻读 博 士 学 位 和 硕 士 学 位 两 个 层 次 。 专 业 学位 研 究 生 已 占 研 究 生 总 数 的3 %,逐 步 改 变 以培 养 学 术 型 为主 的格 局 。 2 我 校研 究生 教 育 注 重创 新 和 实践 能 力培 养 ,提 高综 合 素 质 ,培 养模 式呈 多元 化 发 展 。 目前 ,华南理 工 大学各 类在校 研 究生 达l 9 人 ,其 中博 士 研 究 生1 0 。反 映研 1 2 7 2人 7 究 生 挂 职 锻 炼 和 合 作 培 养 等 工 作 的 科 研 成 果 “ 究 生 社 会 实践 与 工程 实 践 教 育 机 制 创 新 研 的探 索与 实践 ” 和 “ 高研 究生 创 新 能 力 的 产 学研 合 作 教 育 新 模 式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 分 别 提 获2 1 0 年广 东省教 学成 果一等 奖和2 5 0 0 年第五届 广 东省 高等教 育省 级教 学成果一 等奖 0 近年 来 ,我 校 研 究 生 在 各 种 全 国性 的科 技 大 赛如 挑 战 杯 、数 模 竞 赛 、 电 子设 计 竞 赛 、 国际 企 业 管 理 全 国挑 战 赛 等 大 赛 中屡 获 佳 绩 ,人 才 培 养质 量 稳 步 提 高。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研 究 生 院设 立 了优 秀 研 究 生 奖 学 金 、 研 究 生 学 术 论 文 奖 和 创 新 奖 ,与 此 同 时 , 国 内外 著 名 企 业 还 在 我 校 设 立 系列 企 业 奖 学金 ,在 校 研 究 生 获 得 奖 学金 的 比 例 高达3 %。为 了帮助 经济上有 困难 的。学生川 利 完成 学 业 ,学校 与 中国银 行 合作 建 立 了助 0 页 学 贷款 机 制 。 学校 还 为 在 校 研 究 生提 供 了较 多 的助 研 、助 教 和 助 管 岗位 。 截 至2 5 7 , 学校 为 国 家培 养 了1 0 多 名 各 层 次 的 研 究 生,毕 业 研 究 生 深 受 社 0年 月 0 0 0 0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会 欢 迎 ,一 次 就 业 率 高居 全 国 高校 前 列 。 展 望 未 来 , 华 南理 工 大 学 研 究 生 院 将 围 绕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和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需 求 , 落 实 学校 “ 化 兴 校 ” “ 才 强校 ” 和 “ 放 活 校 ” 三 大 战 略 , 实现 规 模 、结 构 、质 量 文 人 开 和 效 益 的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推 进 学校 由 多 科 性 向 综 合 性 ,半 开 放 式 向 开 放 式 大 学 的 转 变 , 努 力 把 华 南理 工 大 学建 设 成 为 国 内一 流 、世 界 知 名 的 高 水平大 学 。 ( 忠 李林 供 稿 ) 李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六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
12月1日,为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进一步做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该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科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为研究生院揭牌。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说:“建立研究生院是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通过建立研究生院,将进一步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与国内以及国际一流大学的。接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组织实施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批招收中医药研究生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32年来,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由1978年首批36名硕士生、1983年首批2名博士生,发展到目前的1734名硕士生、653名博士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2387人,并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405人,已毕业研究生5998人。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七
研究生院教务处长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晚上好!我叫unjs,很荣幸参加这次竞聘活动,这不仅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一次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本人模竞聘教务处副主任这个机会,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本人情况:我出生于1965年,中共党员,86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同年分配到官林中学任教至今。1991年到94年参加江苏教育学院本科函授并毕业,1999年到XX年参加南师大历史教学研究生学习并结业。XX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二、工作业绩:教学方面:所任班级历史教学成绩基本上能列同类学校前茅。如XX年高三历史统测全市第一;XX年高三期末统测、模拟考试、高考分别名列全市第二、第三;XX年高一历史期末二次统考分别名列全市第一和二;XX年文科统考分别获全市第一、第一;本届高三期末统考获全市第四;今年高三一模列全市第三,二模列全市第二。班级管理工作方面: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来,班级工作井井有条,并能摸索出一套科学管理方法,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团支部,其中XX届文科班被评为江苏省先进集体,98届所带文科班高考录取率创官中历史纪录,XX届高三文科班在校领导关心下,在任课教师唐玉婷、蒋颖、钱俊、尹建波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本科录取率达89%,再创官中历史辉煌,
由于本人一贯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各位同仁的认可,也获得了一些荣誉:1997年被评为宜兴市又红又专优秀青年教师;XX年获宜兴市历史三优课二等奖;XX年荣获宜兴市三等功;XX年宜兴市高三毕业班教师会议上全题为“突出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专题经验介绍。以上本人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领导对我工作的信任、厚爱和全体教师的支持、配合、协作的团队精神,在些表示感谢。
三、对竞聘工作的认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中教务工作是首当其冲,教务工作在校长领导下,做好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学校对教学管理目标、任务、计划和措施,并进行检查、评估。执行学校对教学常规要求的。各项规定,及时检查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做好教学档案、学生成绩、学籍管理等工作。
四、竞聘教务处副主任岗位工作的设想:1、认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当好助手和参谋,认真贯彻学校教学工作意图,做好教学常规工作。2、推动:积极协助校长、主任,在我校教师较好素质和较高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推动青年教师早日成为骨干教师,推动中青教师尽快成为名教师、专家型教师。3、深入:深入课堂掌握教学动态,及时总结,树典型、创先进。深入教师中,了解教学情况,诚恳听取教师建议,帮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师生沟通,提高学习效率。4、创新:介绍课堂教学新理论、新经验,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展各种形式教研活动和练兵活动,求实创新,使官中教学再上新台阶。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直属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作为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一流研究生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还有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金融硕士、税务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七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为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加速建设高级工商管理人才队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对MBA教育入学方式进行突破性的改革,依托强大的学科支撑体系、超强的师资阵容、丰富的高品质课程,特开办特设工商管理硕士(SMBA)项目。
报名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须具备以下学历条件之一:
国民教育序列大专毕业三年(含)以上工作经验(MBA报考条件是大专毕业五年或以上)
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二年(含)以上工作经验(MBA报考条件是本科毕业三年或以上)
国民教育序列研究生毕业一年(含)以上工作经验(MBA报考条件是研究生毕业两年或以上)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课程设置
MBA核心课程:管理经济学、财务会计、管理沟通、领导力、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模型与决策、商业(案例分析)报告写作、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教学师资
任课教师与正规MBA师资完全相同,均由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择优聘用担任,部分课程为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政府官员和有成功经验的企业家来讲授或举办讲座。
上课时间 周末上课
入学费用
1. 学费:0元(不含教材及资料费) ,学制两年,学分保留五年。
2. 通过MBA联考须补交与当年统招MBA学费差额部分
上课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乘坐地铁1号线、2号线到建国门站下车A口出即是。
颁发证书(修完规定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学员有以下选择,并获得相应证书)
1.SMBA学员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后,可获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颁发的。研修班结业证书(附成绩单、入学申请表及有关档案材料)。未达到结业要求的,可获得由研究生院颁发的研修班学习证明。
2.通过1月份MBA联考及复试被录取秋季MBA的学生(须补足研修班学费和录取当年MBA学费之间的差额),修满学分,论文答辩通过,获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证书和研究生毕业证书。
3.不参加或未通过MBA联考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学生,通过相关课程学分转移,可申请就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MBA项目,可取得香港公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具体情况请电话咨询)。
报名及录取程序
1.提交报名资格审查表、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身份证明复印件及一寸照片4张。
2.在接到学员的完整申请材料后进行入学资格审查,审核通过后,申请学员缴纳学费。
3.由于每期学员名额有限制,申请人的申请资料通过院校审核后5个工作日内,将学费汇至学校指定账号,我校方可发放录取通知书准予录取办理入学手续,否则不予录取。
4.学员在指定的时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MBA教育中心报到、注册。
汇款账号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九
一、学科建设与学位工作
组织了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加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对于找准学科的优势和差距,推动学科自主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三、研究生招生工作
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了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形成研究生招生报名、初试、复试和录取各个关键环节的程序保障,促进了我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招生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四、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制定了学校研究生秘书工作标准,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培养基层单位管理干部的工作规范,促进了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编制了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半年工作计划,并将各项计划和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保障了研究生院工作的整体性和执行力。
定期制订了研究生院重点工作日程安排,健全完善了研究生院院务会制度,推动了研究生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十
中文核心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第8期发表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吕嘉、郭石林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等17所研究生院再次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自然科学第一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列全国社会科学第一名。
文章认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能够就读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的A++级学科,将得到全国最好的专业教育。文章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教育,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导师接触。与大学相比,科研单位的师生比不高,在科研单位就读研究生能得到导师更多时间的指导,满足学生接触导师的需要。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到科研单位就读研究生。
本年度中国一流研究生院的标准与上两年相同,即:在中国研究生院评价中,获得工学前7名、理学前4名、医学前3名,农学前2名、管理学前3名、文学前3名、经济学前2名、法学前2名、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第1名的研究生院。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各学科的入选数量根据各学科门的博士生导师数量和开设该学科的院校数量确定。
按照以上标准,在我国405所大学、244个科研单位,共计649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不含军事院校、不含主要为军事工程服务的科研单位,不含第九批硕士点单位)中,有17所研究生院入选中国一流研究生院。一流研究生院的入围数量和名单与上两年完全相同,体现出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具有稳定性。17所一流研究生院中,科研单位3个,大学13个,还有1个既是科研单位又是大学,就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又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5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名单见下表。其中竞争最激烈的工学第三名被上海交通大学夺得,原第三名浙江大学降为第四名。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篇十一
全球研究生院巡展周日抵京
11月7日,包括墨尔本大学、纽约大学、诺丁汉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组成的'QS全球研究生院巡展将在北京王府半岛酒店举行。QS全球研究生院巡展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研究生学位教育博览会,此次中国行将安排北京、南京、上海和武汉四站。
据QS公布的一份研究生和博士生申请者报告表明,中国仍然是许多世界顶级研究生院的主要生源地。中国拥有这些顶级研究生院正在寻找的考生。这些考生大多数在21岁以下,有强烈的学术兴趣,并希望到北美攻读研究生。
研究生院年度工作计划【推荐11篇】
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